气垫式导纸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7205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气垫式导纸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涉及到单张纸胶印机中使用的气垫式导纸系统,其特征是:在传纸滚筒与压印滚筒处设有箱体式结构吹、吸风装置,通过空气在箱体内形成气压,在吹风或吸风的状态下,通过透气孔形成一种空气垫或气压,对印品表面柔性保护,从而避免了与纸张上色的一面刮擦、拖墨等蹭脏现象。
【专利说明】气垫式导纸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印刷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单张纸胶印机中使用的气垫式导纸系统,该导纸系统可实现对印品表面进行柔性保护,避免刮擦、拖墨等蹭脏现象。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单张纸多色平版胶印机在印刷过程中常会出现印品划痕和蹭脏现象。传统防划痕、防蹭脏的形式主要有骨架式、点接触防污式、传纸滚筒表面特殊处理等方式,这些传统的方式,在实际生产中,因纸张的规格不同,印速高低不一,印品在传送中出现划伤与蹭脏,常常不可避免。
[0003]现代胶印机普遍要求印速高、厚薄纸适应性强,换版快等功能。高速印刷时,印品在传纸滚筒上传送时间更短,油墨固化更慢,印品因纸张厚薄、大小、规格等原因,出现划伤与蹭脏的问题更为凸出。传统防划痕、防蹭脏的形式解决此类问题不是很有效,采用先进的气垫式导纸方式取代传统的导纸方式是现代胶印机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垫式导纸系统,该导纸系统能够实现印品在各色组间平稳传递,并且能够有效解决印品在高速印刷过程中的划伤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气垫式导纸系统,包括安装于单张纸多色平版胶印机传纸装置下方的大传滚筒气垫托纸装置II和大传滚筒气垫托纸装置I,以及安装于压印滚筒上方的压印上吹风装置,共特征在于:所述压印上吹风装置包括第三透气罩、旋涡气泵,所述第一透气罩具有带“弧顶”三角形、两端由侧板密封形成的腔体,“弧顶”上均匀分布许多个透气孔;所述大传滚筒气垫托纸装置II和大传滚筒气垫托纸装置I的第二和第一透气罩都为带内弧的” V”字形结构,且设有工频流风机,内弧上均匀分布许多个透气孔,由工频流风机提供气源。
[0006]为使空气经第三透气罩后形成稳定、均匀的气压吹向印品,在第三透气罩的“弧顶”上均匀分布100多个Φ 1.5 (直径为1.5毫米)的透气孔。
[0007]为更进一步保证纸张平稳、整齐、精确地进入压印滚筒进行印刷,在第三透气罩的三角“弧顶”处设有100多个Φ1 (直径为I毫米)的透气孔,呈梅花状均匀分布,在梅花中心,将孔径加大为Φ7 (直径为7毫米),便于克服厚纸的张力。
[0008]对于大传滚筒气垫托纸装置I,由于纸张运动方向与纸张重力方向大致相同,在惯性的作用下,气垫克服纸张重力的浮力相对较小,因此在大传滚筒气垫托纸装置I的透气罩上仅安排2个工频流风机,而对于大传滚筒气垫托纸装置II,由于纸张运动方向与纸张重力方向相反,气垫克服纸张重力的浮力相对较大,且需保证纸张平稳交接,故在透气罩安排5个工频流风机。
[0009]所述大传滚筒气垫托纸装置II和大传滚筒气垫托纸装置I的第二和第一透气罩内弧上均匀分布呈梅花状透气孔,便于气压均匀作用在纸张表面。[0010]更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空气在透气罩内形成气压,工频流风机正对气罩的内弧面处不设透气孔。
[0011]为错开压印滚筒咬纸牙,所述大传滚筒气垫托纸装置II和大传滚筒气垫托纸装置I的透气罩在靠滚筒咬口边的形状均设计为“矩形齿”。大传滚筒气垫托纸装置II的第一透气罩上可以安装6个工频流风机。
[00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垫式导纸系统,能将空气经吹送装置通过透气罩在滚筒表面与印品之间形成气垫区,靠空气的浮力支承印张,形成一种无接触、无磨损的先进导纸技术,能够确保各种规格的纸张都能平稳精确地传送,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印品在传送中的划伤与蹭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实用新型气垫式导纸系统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实用新型的一色压印托纸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压印上吹风装置的第三透气罩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大传滚筒气垫托纸装置I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大传滚筒气垫托纸装置II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第二透气罩和第一透气罩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一、气垫导纸工作概述:
[0020](一)、第一色组:纸张经前传纸滚筒进入第一色组前,无油墨转移,此时只需考滤纸张平稳进入印刷机组即可。本系统前传托纸装置与上托纸装置2来保证纸张平稳进入印刷机组,如图2所示。
[0021](二 )、第二、三、四色组:
[0022]1、一色压印滚筒完成印刷后,纸张经传纸滚筒,交接给第二色组压印滚筒,此时纸张在传纸滚筒表面走过一段弧长,本系统采用在传纸装置下方安装大传滚筒气垫托纸装置II 5与大传滚筒气垫托纸装置I 6来保证印品在传动中不被划伤、蹭脏。如图1所示。
[0023]注:
[0024]⑴大传滚筒气垫托纸装置II 5与大传滚筒气垫托纸装置I 6上分别安装数量不等的工频流风机。
[0025]⑵、通过操作控制面版,能控气流大小而改变风压。
[0026]⑶、通过操作面版能够根据需要控制风机作吸风或吹风动作。
[0027]2、二色压印滚筒与一色传纸装置交接完,进入印刷前,此时纸张在二色压印滚筒表面走过一段弧长,本系统采用在压印滚筒上方安装压印上吹风装置3来保证印品平稳进入二色组印刷,且不被划伤。压印上吹风装置3的气源由旋涡气泵4提供,如图1所示。
[0028]3、三、四色组导纸方式同二色组相同,在此不作复述。
[0029]二、气垫导纸工作原理。
[0030](一)、前传托纸装置I——骨架式,图略。
[0031 ] (二)、压印上托纸装置2——骨架式,图略。[0032](三)、压印上吹风装置3(气垫式)。
[0033]1、根据橡皮滚筒与压印滚筒排列与接触,将第三透气罩设计为带“弧顶”31的三角形,两端用侧板密封,形成腔体,便于空气经进气孔32进入后形成气压。
[0034]2、为使空气经第三透气罩后形成稳定、均匀的气压吹向印品,在带“弧顶”31的三角形上均匀分布100多个Φ 1.5的透气孔。
[0035]3、为保证纸张平稳、整齐、精确地进入压印滚筒进行印刷,在第三透气罩的三角“弧顶”31处设计100多个Φ I的透气孔,呈梅花状均匀分布,在梅花中心,将孔径加大为Φ 7,便于克服厚纸的张力。
[0036]4、各色组气源由各色组专用“旋涡气泵”分别独立供气(图1),通过操作面板集中控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方便控制各色组风量大小。
[0037](四)、大传滚筒气垫托纸(气垫式)。
[0038]1、纸张经大传滚筒表面走过的弧长约为870mm,跨圆心角约为160°为便于安装和制作,气垫托纸装置的第二透气罩60和第一透气罩50都设计为两个带内弧的“V”形托纸结构。
[0039]2、大传滚筒气垫托纸装置1:纸张运动方向与纸张重力方向大致相同,在惯性的作用下,气垫克服纸张重力的浮力相对较小,在第二透气罩60上仅安排两个工频流风机61提供气源形成气压(如图4)。
[0040]3、大传滚筒气垫托纸装置I1:纸张运动方向与纸张重力方向相反,气垫克服纸张重力的浮力相对较大,且需保证纸张平稳交接,故在透气罩50安排六个工频流风机51提供气源形成气压。(如图5)
[0041]4、为错开压印滚筒咬纸牙,气垫托纸装置在靠滚筒咬口边的形状均设计为“矩形齿”52和“矩形齿”62。(如图5、图4)
[0042]5、为便于空气在透气罩内形成均匀的风压,托纸装置透气罩设计如下:
[0043]⑴、第二和第一透气罩设计为“带内弧的V字形”,透气罩的内弧半径略大于传纸滚筒半径,两端用盖板密封,形成一个封闭的气箱,便于风压的形成。
[0044]⑵、第二和第一透气罩的内弧上均匀分布呈梅花状透气孔,便于气压均匀作用在纸张表面。
[0045]⑶、便于空气在透气罩内形成气压,工频流风机正对气罩的内弧面处不设透气孔。
【权利要求】
1.一种气垫式导纸系统,包括安装于单张纸多色平版胶印机传纸装置下方的大传滚筒气垫托纸装置II (5)和大传滚筒气垫托纸装置I (6),以及安装于压印滚筒上方的压印上吹风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印上吹风装置(3)包括第三透气罩(30)、旋涡气泵(4),所述第三透气罩具有带“弧顶”(31)三角形、两端由侧板密封形成的腔体,“弧顶”(31)上均匀分布许多个透气孔;所述大传滚筒气垫托纸装置II和大传滚筒气垫托纸装置I的第二和第一透气罩都为带内弧的“V”字形结构,且设有工频流风机,所述内弧上均匀分布许多个透气孔,由工频流风机提供气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垫式导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气罩的“弧顶”(31)上均匀分布大于100个直径为1.5毫米的透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垫式导纸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三透气罩的三角“弧顶”(31)处设有均匀分布的大于100个直径为I毫米的透气孔,且处于中心位置的孔径为7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垫式导纸系统,其特征在于:大传滚筒气垫托纸装置I的第二透气罩(60)上安装的工频流风机为2个,大传滚筒气垫托纸装置II的第一透气罩(50)上安装的工频流风机为6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垫式导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大传滚筒气垫托纸装置II和大传滚筒气垫托纸装置I的第二和第一透气罩内弧上的透气孔为均匀分布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气垫式导纸系统,其特征在于:工频流风机正对第二和第一透气罩的内弧面处不设透气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气垫式导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大传滚筒气垫托纸装置II和大传滚筒气垫托纸装置I的第二和第一透气罩在靠滚筒咬口边的形状均设计为“矩形齿”。
【文档编号】B41F21/00GK203623129SQ201320802383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0日
【发明者】宁顺发, 熊斯贺 申请人:江西中景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