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20763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钢印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印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钢印机里面的机械传动结构原理都是简易的杠杆式的,通过长臂杆一端和一个支点固定,按压长臂杆时,长臂杆前端的突出块会以支点为中心轴转动按压钢印模具。其缺点是长时间按压比较费力,而且印章模具受力不均匀,使得压好的印深浅不一,字迹不清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钢印机,它能够很好地压印纸张,并且省力,钢印字迹效果好,受力均匀。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印机,它包括:

基座;

支撑台,所述支撑台安装在基座上;

作用轴,所述作用轴滑配在基座上,并且作用轴在基座上可上下移动;

印模,所述印模包括上印模和下印模,所述上印模连接在作用轴的下端上,所述下印模安装在支撑台上;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作用轴活动连接,以便当驱动机构动作时,所述作用轴在基座上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所述上印模远离或向着下印模的方向移动,实现对上印模和下印模之间的纸张的压印。

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动力源和中间传递机构,所述动力源通过中间传递机构与作用轴传动连接,以便所述动力源通过中间传递机构驱动所述作用轴动作。

进一步提供了一种驱动机构的具体结构,所述动力源为施力臂杆组,所述中间传递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施力臂杆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枢接在基座上,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枢接在基座上,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和第四连杆的一端铰接在一起,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作用轴铰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杆通过枢接轴枢接在基座上,所述枢接轴插装在第一连杆上,所述枢接轴通过一锁紧螺钉锁紧在第一连杆上,所述锁紧螺钉拧在第一连杆上,并且通过旋拧所述锁紧螺钉,使所述锁紧螺钉的钉头抵在枢接轴上。

进一步为了使施力臂杆组能够在压印完毕后复位,钢印机还包括用于复位施力臂杆组的弹性连接部件,所述第二连杆、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之间的铰接通过铰接轴进行,所述弹性连接部件包括固定板和至少一个弹簧,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枢接轴上,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在固定板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铰接轴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之间的铰接和/或所述第二连杆、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之间的铰接和/或所述第四连杆与作用轴之间的铰接通过铰接轴进行,并且铰接轴两端分别通过卡簧进行轴向限定。

进一步提供了另外一种驱动机构的具体结构,所述中间传递机构包括偏心轮、轴承、往复运动杆、枢接杆和过渡连杆,所述动力源驱动所述偏心轮旋转,所述轴承可旋转地支承在偏心轮上,所述往复运动杆的一端与轴承铰接,所述往复运动杆的另一端、枢接杆的一端和过渡连杆的一端铰接在一起,所述枢接杆的另一端枢接在基座上,所述过渡连杆的另一端与作用轴铰接。

进一步为了调节支撑台的高度,以便能够更好地压印,所述支撑台上设置有调节高度组件,所述调节高度组件包括调节螺钉、调节固定板、限位螺钉和至少一个导向柱,所述调节螺钉通过螺纹连接在调节固定板上,所述导向柱连接在支撑台上,所述导向柱穿插在调节固定板上,所述调节螺钉抵住所述支撑台,所述限位螺钉通过螺纹连接在调节固定板上,并且通过旋拧所述限位螺钉,使其钉头抵住所述调节螺钉。

进一步为了让需要压印的纸很轻松地摆放好位置,所述基座上设置有放纸板,所述放纸板上开有避开所述上印模和所述下印模的压印孔。

进一步为了方便较大纸张的压印需求,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纸张容置槽,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连通所述纸张容置槽的纸张导入通道,所述纸张导入通道的进口对着所述放纸板,以便放纸板上的纸张的一部分从纸张导入通道进入纸张容置槽内。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通过驱动机构作用于所述作用轴,并使其能够在基座上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所述上印模远离或向着下印模的方向移动,实现对上印模和下印模之间的纸张的压印,上印模为整体运动,使其在接触纸张和下印模时,受力均匀,从而能够很好地压印纸张,并且省力,钢印字迹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的钢印机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的钢印机的内部示意图一;

图3为实施例一中的钢印机的内部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的支撑台及调节高度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中的钢印机的内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一种钢印机,它包括:

基座1;

支撑台2,所述支撑台2安装在基座1上;

作用轴3,所述作用轴3滑配在基座1上,并且作用轴3在基座1上可上下移动;

印模,所述印模包括上印模41和下印模42,所述上印模41连接在作用轴3的下端上,所述下印模42安装在支撑台2上;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作用轴3活动连接,以便当驱动机构动作时,所述作用轴3在基座1上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所述上印模41远离或向着下印模42的方向移动,实现对上印模41和下印模42之间的纸张的压印。

其中,作用轴3的导向使通过如下结构实现的:作用轴3为方轴,基座1内设置有导向基体40,导向基体40内设置有方孔,作用轴3穿在方孔内,从而限定作用轴3的移动方向。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动力源和中间传递机构,所述动力源通过中间传递机构与作用轴3传动连接,以便所述动力源通过中间传递机构驱动所述作用轴3动作;其中,如图2、3所示,所述动力源为施力臂杆组5,所述中间传递机构包括第一连杆61、第二连杆62、第三连杆63和第四连杆64,所述第一连杆61与所述施力臂杆组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61枢接在基座1上,所述第一连杆61与所述第二连杆62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63的一端枢接在基座1上,所述第三连杆63的另一端、第二连杆62的另一端和第四连杆64的一端铰接在一起,第四连杆64的另一端与所述作用轴3铰接。

具体地,如图2、3所示,所述第一连杆61通过枢接轴71枢接在基座1上,所述枢接轴71插装在第一连杆61上,所述枢接轴71通过一锁紧螺钉72锁紧在第一连杆61上,所述锁紧螺钉72拧在第一连杆61上,并且通过旋拧所述锁紧螺钉72,使所述锁紧螺钉72的钉头抵在枢接轴71上。

具体地,如图2、3所示,钢印机还包括用于复位施力臂杆组5的弹性连接部件,所述第二连杆62、第三连杆63与第四连杆64之间的铰接通过铰接轴73进行,所述弹性连接部件包括固定板81和至少一个弹簧82,所述固定板81固定在枢接轴73上,所述弹簧82的一端连接在固定板81上,所述弹簧82的另一端连接在铰接轴73上。

具体地,如图2、3所示,所述第一连杆61与所述第二连杆62之间的铰接以及所述所述第四连杆64与作用轴3之间的铰接通过铰接轴73进行,并且铰接轴的73两端分别通过卡簧74进行轴向限定。

如图4所示,所述支撑台2上设置有调节高度组件,所述调节高度组件包括调节螺钉101、调节固定板102、限位螺钉103和至少一个导向柱104,所述调节螺钉101通过螺纹连接在调节固定板102上,所述导向柱104连接在支撑台2上,所述导向柱104穿插在调节固定板102上,所述调节螺钉101抵住所述支撑台2,所述限位螺钉103通过螺纹连接在调节固定板102上,并且通过旋拧所述限位螺钉103,使其钉头抵住所述调节螺钉101。当顺着拧动调节螺钉101时其头部将顶住支撑台2向上移动,反之则向下移动;当支撑台2位置调整好时,拧紧限位螺钉103使限位螺钉103不会松动则支撑台2位置固定。

如图1所示,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放纸板11,所述放纸板11上开有避开所述上印模41和所述下印模42的压印孔。压印孔的孔径略大于下印模42的直径,高度与下印模42平齐。

如图1所示,所述基座1上还设置有纸张容置槽12,所述基座1上还设置有连通所述纸张容置槽12的纸张导入通道13,所述纸张导入通道13的进口对着所述放纸板11,以便放纸板11上的纸张的一部分从纸张导入通道13进入纸张容置槽12内。其目的在于:在比较大的纸上压印时,纸张不好放置,纸张容置槽12提供了放置空间,纸张可以顺着纸张导入通道13往前进,纸会在纸张容置槽12里慢慢的卷曲起来,方便在需要的地方压印。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施力臂杆组5往下压时,利用杠杆原理轻而易举的拉动弹簧82,枢接轴71与第一连杆61也同时和施力臂杆组5同方向的运动,从而推动第二连杆62向前运动,第四连杆64继而推动作用轴3向下压;限位板30固定在第一连杆61上限制其施力臂杆组5的最大运动行程;另外,松开施力臂杆组5时由于弹簧82的拉力会使得其迅速复位,钢印机工作时,施力臂杆组5的杠杆原理与弹簧82的拉力复位原理使得这台机器操作简单省力。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结构基本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的是:驱动机构的具体结构,在驱动机构中,所述动力源为电机10和齿轮箱20,所述中间传递机构包括偏心轮91、轴承92、往复运动杆93、枢接杆94和过渡连杆95,所述动力源驱动所述偏心轮91旋转,所述轴承92可旋转地支承在偏心轮91上,所述往复运动杆93的一端与轴承92铰接,所述往复运动杆93的另一端、枢接杆94的一端和过渡连杆95的一端铰接在一起,所述枢接杆94的另一端枢接在基座1上,所述过渡连杆95的另一端与作用轴3铰接。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电机10转动时,齿齿轮箱20变速输出合适的转速带动偏心轮91,轴承92与偏心轮91配合运动从而推动往复运动杆93来回运动,作用轴3就会上下运动起到压印的作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