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丝网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19729阅读:2160来源:国知局
复合丝网版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丝网印刷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复合丝网版。



背景技术:

复合丝网版的制备方法原理大致为:首先,将金属丝网布按照尺寸和角度需求,裁剪成片;然后将金属丝网布复合在聚酯网布内;再将复合后的网片粘接在网框上面形成网版,除开网框外,网面由聚酯网布和金属丝网布共同组成。而复合丝网版,大大减少了金属丝网布的使用量,边缘增加了高弹性聚酯丝网,降低了网版的成本和提高了印刷寿命,已成为目前市场上不锈钢丝网版的主流。针对复合丝网版的制备方法,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是热压方式复合,例如专利申请号:200810040592.4,专利名称:一种热压制造丝网印刷复合版的方法,其工艺特点如下:

1)将聚酯网布拉升到一定张力后固定在网框上;

2)根据待复合不锈钢丝网布的大小,裁剪合适尺寸的“回”型热熔胶片;

3)将热熔胶片置于聚酯网版的中间;

4)将不锈钢丝网片置于聚酯网版中间,且钢丝网布接口处位于热熔胶片上;

5)在钢丝网布上放一张PET保护片基;

6)通过热烫机压合;

7)采用热烫或刀割的方式去除复合边内,金属丝网布面上的聚酯网布;

8)将复合后的钢丝网布通过顶框装置,将网框固定在复合钢丝网布下面达到需求的张力;

9)在网框跟网布接触面上涂胶;

10)在涂胶上涂硬化剂,或风干;

11)复合丝网版制作完成。

其中,上述步骤一,具体为:将聚酯网布拉升到一定张力后,将网框倾斜于聚酯网布一定角度,更为具体的是,参见图1-2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网框G为斜放状态,聚酯网布K为正放状态,而图2中,网框G为正放状态,聚酯网布K为斜放状态,但图1和图2中的网框与聚酯网布所成的角度不变),将网框G倾斜于聚酯网布的纬线一定角度θ,该角度θ可以为45°,但不限于45°,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设置。

由于聚酯网布具有一定的弹性,复合丝网版制备完成之后,经过一段时间,聚酯网布的应力会慢慢释放,聚酯网布K会朝着网框G倾斜的相反方向回弹(参见图2所示,其中,A为回弹方向,即与角度θ倾斜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从而导致聚酯网布与网框形成的设定角度失真变形,进而导致复合丝网版的质量下降。

因而,如何设计一款复合丝网版,使得聚酯网布不会朝着网框倾斜的相反方向回弹或者回弹较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一种复合丝网版,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复合丝网版,包括金属丝网布、聚酯网布以及网框,所述金属丝网布位于所述聚酯网布正中间掏空的区域内,所述金属丝网布包括相互交织的纬线和经线,所述聚酯网布包括第一聚酯网布和第二聚酯网布,所述网框相对于所述第一聚酯网布的纬线倾斜,且两者形成夹角α,所述网框相对于所述第二聚酯网布的纬线倾斜,且两者形成夹角β;或者,所述网框相对于所述第一聚酯网布的纬线倾斜,且两者形成夹角β,所述网框相对于所述第二聚酯网布的纬线倾斜,且两者形成夹角α,其中,所述夹角α/β=30˚-60˚,且α+β=180˚。

优选的,所述第一聚酯网布和第二聚酯网布分别设于所述金属丝网布的正反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聚酯网布和第二聚酯网布均设于所述金属丝网布的反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夹角α/β=4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至少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层聚酯网布:第一聚酯网布和第二聚酯网布,且第一聚酯网布和第二聚酯网布相对于网框的倾斜方向相反,且角度互补,如此,可以保证第一聚酯网布和第二聚酯网布的内应力由于方向相反而彼此抵消,如此制备好的复合丝网版不会出现失真变形的现象,因而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结构特征和技术要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所公开的聚酯网布与网框的位置关系示意图一;

图2为现有技术中所公开的聚酯网布与网框的位置关系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公开的聚酯网布与网框的位置关系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公开的聚酯网布与网框的位置关系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公开的一种复合丝网版的结构示意图一(第二 聚酯网布未显示出);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公开的一种复合丝网版的结构示意图二(第一聚酯网布未显示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丝网版,包括金属丝网布、聚酯网布以及网框,金属丝网布位于聚酯网布正中间掏空的区域内,金属丝网布包括相互交织的纬线和经线,聚酯网布包括第一聚酯网布和第二聚酯网布,网框相对于第一聚酯网布的纬线倾斜,且两者形成夹角α,网框相对于第二聚酯网布的纬线倾斜,且两者形成夹角β;或者,网框相对于第一聚酯网布的纬线倾斜,且两者形成夹角β,网框相对于第二聚酯网布的纬线倾斜,且两者形成夹角α,其中夹角α/β=30˚-60˚,且α+β=180˚。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1-2更为具体地介绍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参见图3-5所示,本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复合丝网版,包括金属丝网布S、聚酯网布以及网框G,金属丝网布S位于聚酯网布正中间掏空的区域内,金属丝网布S包括相互交织的纬线N和经线M,聚酯网布包括第一聚酯网布K1和第二聚酯网布K2,网框G相对于第一聚酯网布K1的纬线倾斜,且两者形成夹角α,网框G相对于第二聚酯网布K2的纬线倾斜,且两者形成夹角β,其中夹角α=45°,β=135°,第一聚酯网布K1和第二聚酯网布K2分别设于金属丝网布S的正反面。

实施例2:

参见图3-4以及图6所示,本实施例2公开了一种复合丝网版,包括金属丝网布S、聚酯网布以及网框G,金属丝网布S位于聚酯网布正中间掏空的区域内,金属丝网布S包括相互交织的纬线N和经线M,聚酯网布包括第一聚酯网布K1和第二聚酯网布K2,网框G相对于第一聚酯网布K1的纬线倾斜,且两者形成夹角α,网框G相对于第二聚酯网布K2的纬线倾斜,且两者形成夹角β,其中夹角α=135°,β=45°,第一聚酯网布K1和第二聚酯网布K2均设于金属丝网布S的反面。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层聚酯网布:第一聚酯网布K1和第二聚酯网布K2,且第一聚酯网布K1和第二聚酯网布K2分别相对于网框G的倾斜方向相反,且角度互补,如此,可以保证第一聚酯网布K1和第二聚酯网布K2的内应力由于方向相反而彼此抵消,如此制备好的复合丝网版不会出现失真变形的现象,因而稳定性好。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和结构特征,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相关人士能够据以实施,但以上所述内容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任何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