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用的方印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9749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用的方印章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财会及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易用的方印章。



背景技术:

印章作为财务、企业及个人印签的证明,被广泛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印章是在印章本体下方刻字或其它符号、标识等,这种方式存在以下缺陷:不卫生,印章面易污染,印泥与印章分体使用时需要单独携带;而且印字时,需要手动沾印泥,故操作速度慢、而且若每次都沾印泥的话,速度更慢。

申请人于2017年01月23日申请的名称为:一种印章、申请号为:201710049184.4的专利是针对圆印章的,且其存在需要金属杆轴的情况,故结装麻烦,成本高;其还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揭示一种易用的方印章,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易用的方印章,具有顶盖1、标签2、弹簧3、外壳4、锁扣板5、内支架6、内接支架60、印泥盒7、储墨部件71、翻转部件8、印章本体81、底盖9,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盖1由顶盖顶部11、顶盖右侧边12、顶盖左侧边13组成,顶盖左侧边位于顶盖顶部左下侧、顶盖右侧边位于顶盖顶部右下侧,顶盖左侧边与顶盖顶部通过弯曲部连接,顶盖右侧边与顶盖顶部通过弯曲部连接,顶盖左侧边内壁上具有顶盖左侧边凸条131、顶盖右侧边内壁上具有顶盖右侧边凸条、顶盖左侧边凸条与顶盖右侧边凸条的位置是相对应的;所述顶盖1是透明的;顶盖左侧边内壁上的前后各有一个顶盖左侧边凸条,顶盖右侧边内壁上的前后各有一个顶盖右侧边凸条;

所述标签2为长方体薄片结构;

所述弹簧3为上面小、下面大的盘簧;

所述外壳4由外壳右侧部41、外壳前侧部420、外壳左侧部43、外壳后侧部44、外壳顶部45围成长方体结构,外壳内部具有外壳内腔46,外壳右侧部41与外壳前侧部420之间通过倾斜的第一过渡边412连接、外壳前侧部420与外壳左侧部43之间通过倾斜的第二过渡边423连接、外壳左侧部43与外壳后侧部44之间通过倾斜的第五过渡边连接、外壳后侧部44与外壳右侧部41之间通过倾斜的第六过渡边连接、外壳右侧部41与外壳顶部45之间通过倾斜的第三过渡边415连接、外壳左侧部43与外壳顶部45之间通过倾斜的第四过渡边425连接,外壳顶部45的外壁是凹陷的,外壳体顶部顶面451相对于第三过渡边415及第四过渡边425是向下凹陷的,外壳顶部45的前端具有凹进外壳顶部45前端面的外壳顶部第一嵌入槽455、外壳顶部第二嵌入槽456,外壳顶部45的后端具有凹进外壳顶部45后端面的外壳顶部第三嵌入槽、外壳顶部第四嵌入槽,外壳顶部第一嵌入槽与外壳顶部第三嵌入槽位置相对应,外壳顶部第二嵌入槽与外壳顶部第四嵌入槽位置相对应,外壳右侧部41的内表面中央具有凸出的外壳右壁凸条411、外壳右壁凸条411下方具有向外壳右侧部41的外表方向凹陷的外壳右壁圆柱凹槽417、外壳右侧部41下方的中央去除后形成梯形柱体状的外壳右壁凹槽418,外壳左侧部43的内表面中央具有凸出的外壳左壁凸条431、外壳左壁凸条431下方具有向外壳左侧部43的外表方向凹陷的外壳左壁圆柱凹槽437、外壳左侧部43下方的中央去除后形成梯形柱体状的外壳左壁凹槽438,外壳前侧部420中央位置具有贯穿外壳前侧部的锁扣槽4211,外壳前侧部420的下部具有外壳装卸印泥盒槽口47,外壳装卸印泥盒槽口47是贯穿外壳前侧部420的且截去了部分第一过渡边412、部分第二过渡边423、部分外壳右侧部41及部分外壳左侧部43,外壳装卸印泥盒槽口47的下方为外壳前侧下部421、外壳前侧下部421是外壳前侧部420的一部分,外壳顶部45的下底面的正下方具有向下延伸的弹簧座第一凸条453、弹簧座第二凸条454、弹簧座第三凸条457及弹簧座第四凸条458,弹簧座第一凸条453一端与弹簧座第三凸条457一端相接、弹簧座第一凸条453另一端与弹簧座第四凸条458一端相接、弹簧座第二凸条454一端与弹簧座第三凸条457另一端相接、弹簧座第二凸条454另一端与弹簧座第四凸条458另一端相接,弹簧座第一至第四凸条及外壳顶部围成的弹簧座中间具有容弹簧小端的容弹簧凹槽;

所述锁扣板5由锁扣板本体51及凸出锁扣板本体51表面的多个锁扣条52构成,所述锁扣板本体51为四角截去的长方体薄片结构;

所述内支架6是由内支架右侧部61、内支架前侧部62、内支架左侧部63、内支架后侧部64及内支架顶部围成的内部中空的长方体结构;

内支架右侧部61的外表面中央具有从内支架顶部延伸到内支架底部的内支架右侧滑槽611, 内支架右侧滑槽611的下部是贯穿内支架右侧部61的,在贯穿内支架右侧部61的内支架右侧滑槽611的外侧具有内支架右侧第一凸条6111、内支架右侧第一凹槽6112、内支架右侧第二凸条6113,内支架右侧第一凸条6111、内支架右侧第一凹槽6112及内支架右侧第二凸条6113凸出内支架右侧部61的内表面,内支架右侧第一凹槽6112位于内支架右侧第一凸条6111与内支架右侧第二凸条6113之间,内支架右侧第一凹槽6112靠近内支架中央的外表面为第二表面,内支架右侧第一凸条6111靠近内支架中央的外表面为第一表面,内支架右侧第二凸条6113靠近内支架中央的外表面为第三表面,第一表面与第三表面在同一平面内,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平行且第一表面比第二表面更靠近内支架中央,内支架右侧第一凸条6111是环状结构,内支架右侧第二凸条6113下方具有向内支架右侧部61的外表面凹陷的内支架右侧第一卡合槽6114、内支架右侧第一卡合槽6114右侧具有向内支架右侧部61的外表面凹陷的内支架右侧第四卡合槽611A、内支架右侧第一凸条6111的另一端的下方具有向内支架右侧部61的外表面凹陷的内支架右侧第二卡合槽6118、内支架右侧第二卡合槽6118左侧具有向内支架右侧部61的外表面凹陷的内支架右侧第三卡合槽6119;内支架左侧部63的外表面中央具有从内支架顶部延伸到内支架底部的内支架左侧滑槽631, 内支架左侧滑槽631的下部是贯穿内支架左侧部63的,在贯穿内支架左侧部63的内支架左侧滑槽631的外侧具有内支架左侧环形凸条632、内支架左侧第一凸柱633、内支架左侧第二凸柱634,内支架左侧环形凸条632、内支架左侧第一凸柱633、内支架左侧第二凸柱634凸出内支架左侧部63的内表面,内支架左侧环形凸条632是环状结构,内支架左侧环形凸条632的左侧长度小于内支架左侧环形凸条632的右侧长度,内支架左侧第一凸柱633位于内支架左侧环形凸条632的左侧下方、内支架左侧第二凸柱634位于内支架左侧第一凸柱633下方,内支架左侧第一凸柱633、内支架左侧第二凸柱634两者都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内支架左侧第一凸柱633及内支架左侧第二凸柱634的底面都在内支架左侧部63的内表面,内支架左侧第一凸柱633及内支架左侧第二凸柱634的顶面在同一第四平面内,内支架左侧环形凸条632的底面在内支架左侧部63的内表面, 第四平面比内支架左侧环形凸条632的顶面更靠近内支架中央,内支架左侧第二凸柱634下方具有向内支架左侧部63的外表面凹陷的内支架左侧第一卡合槽6311、内支架左侧第一卡合槽6311的左侧具有向内支架左侧部63的外表面凹陷的内支架左侧第三卡合槽6313、内支架左侧第二凸柱634相对一侧的内支架左侧环形凸条632的下方具有向内支架左侧部63的外表面凹陷的内支架左侧第二卡合槽6312、内支架左侧第二卡合槽6312的右侧具有向内支架左侧部63的外表面凹陷的内支架左侧第四卡合槽6314;内支架前侧部62的上部具有贯穿内支架前侧部62的长方体形内支架前侧容印泥盒槽621,内支架前侧容印泥盒槽621的上部具有内支架前侧第一凸条623及内支架前侧第二凸条624,内支架前侧部62的下部具有贯穿内支架前侧部62的内支架前侧卡合槽622;内支架后侧部64的上部具有贯穿内支架后侧部64的内支架后侧容印泥盒槽641,内支架后侧容印泥盒槽641的上部具有内支架后侧第一凸条643及内支架后侧第二凸条644,内支架后侧容印泥盒槽641还截去了部分内支架右侧部61及部分内支架左侧部63,内支架后侧容印泥盒槽641上方的内支架后侧部64表面具有凸出的内支架后侧第三凸条645,内支架后侧第一凸条643及内支架后侧第二凸条644分别位于内支架后侧第三凸条645的两侧,内支架后侧部64的下部具有贯穿内支架后侧部64的内支架后侧卡合槽642;

所述内接支架60由内接支架左侧部613、内接支架右侧部614、内接支架前侧部615、内接支架后侧部616相接围成底面为矩形的框体,内接支架前侧部615的中央具有内接支架前侧半圆柱形槽6151,内接支架前侧半圆柱形槽6151的左侧具有从内接支架左侧部613的上表面向上延伸的内接支架前侧第二卡接条6153,内接支架前侧第二卡接条6153的上端具有凸出的内接支架前侧第二卡接头61531,内接支架前侧半圆柱形槽6151的右侧具有从内接支架左侧部613的上表面向上延伸的内接支架前侧第一卡接条6152,内接支架前侧第一卡接条的上端具有凸出的内接支架前侧第一卡接头61521,内接支架后侧部616的中央具有内接支架后侧半圆柱形槽6161,内接支架后侧半圆柱形槽6161的左侧具有从内接支架后侧部616的上表面向上延伸的内接支架后侧第二卡接条6163,内接支架后侧第二卡接条6163的上端具有凸出的内接支架后侧第二卡接头61631,内接支架后侧半圆柱形槽6161的右侧具有从内接支架后侧部616的上表面向上延伸的内接支架后侧第一卡接条,内接支架后侧第一卡接条的上端具有凸出的内接支架后侧第一卡接头, 内接支架前侧第一卡接条、内接支架前侧第二卡接条、内接支架后侧第一卡接条、内接支架后侧第二卡接条四者的高度是一样的;内接支架左侧部613、内接支架右侧部614的高度是一样的,内接支架前侧部615、内接支架后侧部616的高度是一样的,内接支架左侧部的高度大于内接支架前侧第一卡接条的高度,内接支架前侧第一卡接条的高度大于内接支架前侧部的高度;内接支架底部617是中空的;所述内接支架60由透明材料制成;

所述印泥盒7由印泥盒左侧部72、印泥盒后侧部73、印泥盒右侧部74、印泥盒前侧部75、印泥盒底部76围成,印泥盒左侧部72的外表面具有凸出的印泥盒左侧防滑部件721, 印泥盒左侧防滑部件721位于印泥盒左侧部72的后端,印泥盒右侧部74的外表面具有凸出的印泥盒右侧防滑部件741,印泥盒右侧防滑部件741位于印泥盒右侧部74的后端,印泥盒底部76的下表面上具有相互平行且通体贯穿印泥盒底部的印泥盒底部第一卡接槽751及印泥盒底部第二卡接槽752,印泥盒底部第一卡接槽751及印泥盒底部第二卡接槽752都是通体贯穿印泥盒后侧部73、印泥盒前侧部75的下表面的;

所述储墨部件71为长方体结构;

所述翻转部件8由翻转部件前侧部82、翻转部件右侧部83、翻转部件后侧部84、翻转部件左侧部85、翻转条86、翻转部件底部87、翻转部件右侧倾斜部88、翻转部件左侧倾斜部89、翻转部件前侧凸柱821、翻转部件前侧延伸部822、翻转部件后侧凸柱841、翻转部件后侧延伸部842构成,翻转部件右侧部83与翻转部件前侧部82、翻转部件后侧部84之间由翻转部件右侧倾斜部88连接,翻转部件右侧倾斜部88上具有右侧倾斜部定位凸条881,翻转部件左侧部85与翻转部件前侧部82、翻转部件后侧部84之间由翻转部件左侧倾斜部89连接,翻转部件左侧倾斜部89上具有左侧倾斜部定位槽,翻转条86一端连接于翻转部件前侧部82后表面的中央,翻转条86另一端连接于翻转部件后侧部84前表面的中央,翻转条86的下表面与翻转部件底部87的上表面相紧贴, 翻转条86的高度大于翻转部件前侧部82左侧的高度及翻转部件前侧部82右侧的高度, 翻转条86的高度大于翻转部件后侧部84左侧的高度及翻转部件后侧部84右侧的高度,翻转部件前侧凸柱821从翻转部件前侧部82的前表面中央凸出,翻转部件后侧凸柱841从翻转部件后侧部84的后表面中央凸出;翻转部件前侧部82右侧到翻转部件前侧部82近中央高度逐渐变低,翻转部件前侧部82左侧到翻转部件前侧部82近中央高度逐渐变低,翻转部件后侧部84右侧到翻转部件后侧部84近中央高度逐渐变低,翻转部件后侧部84左侧到翻转部件后侧部84近中央高度逐渐变低;

所述印章本体81为长方体形状;

所述底盖9由底盖前侧外部91、底盖右侧外部92、底盖后侧外部93、底盖左侧外部94、底盖前侧内部95、底盖右侧内部96、底盖后侧内部97、底盖左侧内部98、底盖底部99、底盖第一连接条922、底盖第二连接条923、底盖第三连接条924、底盖第四连接条942、底盖第五连接条943、底盖第六连接条944构成;其中,底盖前侧外部91、底盖右侧外部92、底盖后侧外部93、底盖左侧外部94依次相连接形成底面为矩形的外框,底盖底部99将底盖前侧外部91、底盖右侧外部92、底盖后侧外部93、底盖左侧外部94下部的内壁相连接;高度一样的底盖前侧内部95、底盖右侧内部96、底盖后侧内部97、底盖左侧内部98依次相连接形成底面为矩形的内框,底盖前侧内部95、底盖右侧内部96、底盖后侧内部97、底盖左侧内部98四者的下表面都从底盖底部99上表面向上延伸;内框位于外框之内;底盖右侧外部92的右侧外表面向左侧外表面具有凹陷的底盖右侧外部卡合槽921,底盖左侧外部94的左侧外表面向右侧外表面具有凹陷的底盖左侧外部卡合槽941;底盖前侧外部91与底盖后侧外部93的高度一样、底盖右侧外部92与底盖左侧外部94的高度一样、底盖右侧外部92与底盖前侧内部95的高度一样、底盖前侧外部91的高度大于底盖右侧外部92的高度;

底盖前侧卡合柱951位于底盖前侧内部95的后表面正中央之后,底盖前侧卡合柱951为上小下大的梯形柱体形状,自底盖前侧卡合柱951的上表面向下具有贯穿底盖前侧卡合柱951的底盖前侧上卡合槽952,底盖前侧上卡合槽952的正下方具有与底盖前侧上卡合槽952相接且也贯穿底盖前侧卡合柱951的底盖前侧下卡合槽953, 底盖前侧下卡合槽953的尺寸小于底盖前侧上卡合槽952的尺寸,底盖前侧下卡合槽953的底部位于底盖前侧外部91的上表面之上;底盖后侧卡合柱971位于底盖后侧内部97的前表面正中央之前,底盖后侧卡合柱971为上小下大的梯形柱体形状,自底盖后侧卡合柱971的上表面向下具有贯穿底盖后侧卡合柱971的底盖后侧上卡合槽972,底盖后侧上卡合槽972的正下方具有与底盖后侧上卡合槽972相接且也贯穿底盖后侧卡合柱971的底盖后侧下卡合槽973, 底盖后侧下卡合槽973的尺寸小于底盖后侧上卡合槽972的尺寸,底盖后侧下卡合槽973的底部位于底盖后侧外部92的上表面之上;底盖前侧卡合柱951的高度与底盖后侧卡合柱971的高度是一样的,底盖后侧上卡合槽972的轴线与底盖前侧上卡合槽952的轴线是重合的;底盖前侧卡合柱951的高度大于底盖前侧外部91的高度;

所述易用的方印章,具有标识的标签2紧贴外壳顶部45,顶盖左侧边凸条及顶盖右侧边凸条嵌入到外壳顶部第一至第四嵌入槽,弹簧3的小端置入到弹簧座中间的容弹簧凹槽中,将锁扣板5塞入锁扣槽4211中并使锁扣条52伸出锁扣槽4211、锁扣板本体紧贴外壳前侧部420,将内支架6塞入外壳4中并使内支架6的顶部与弹簧3的大端接触、锁扣板5位于内支架6与外壳4之间,储墨部件71放置入印泥盒7内使两者结合为一体并倒置,将印泥盒7塞入内支架后侧容印泥盒槽641并穿过外壳内部空腔、内支架6内部空腔、内支架前侧容印泥盒槽621,印泥盒底部第一卡接槽751是卡在内支架后侧第一凸条643及内支架前侧第二凸条624上的,印泥盒底部第二卡接槽752是卡在内支架后侧第二凸条644及内支架前侧第一凸条623上的,印章本体81的前表面上刻有所需印签的内容,印章本体81的后表面固定在翻转部件8的底面上,翻转部件8放入内接支架60中并使翻转部件前侧凸柱821放置在内接支架前侧半圆柱形槽6151内、并穿过内接支架,插入外壳4的凹槽437内,翻转部件后侧凸柱放置在内接支架后侧半圆柱形槽6161内,并穿过内接支架,插入外壳4的凹槽417内,将内接支架左侧部613嵌入到内支架后侧卡合槽642内、内接支架右侧部614嵌入到内支架前侧卡合槽622内,内接支架后侧第二卡接条6163的内接支架后侧第二卡接头61631卡入到内支架右侧第三卡合槽6119中、内接支架后侧第一卡接条的内接支架后侧第一卡接头卡入到内支架右侧第四卡合槽611A中、内接支架前侧第二卡接条6153的内接支架前侧第二卡接头61531卡入到内支架左侧第四卡合槽6314中、内接支架前侧第一卡接条6152的内接支架前侧第二卡接头61521卡入到内支架左侧第三卡合槽6313中,翻转条86可在内支架右侧滑槽611及内支架左侧滑槽631中作上下滑移,翻转部件前侧延伸部822及翻转部件后侧延伸部842可卡合在内支架右侧滑槽611及内支架左侧滑槽631的外部,底盖前侧卡合柱951及底盖后侧卡合柱971可伸入到壳体4下部,底盖前侧上卡合槽952可卡接在外壳右壁圆柱凹槽417或外壳左壁圆柱凹槽437上,底盖后侧上卡合槽972可卡接在外壳右壁圆柱凹槽417或外壳左壁圆柱凹槽437上,底盖前侧外部91可嵌入到外壳右壁凹槽418或外壳左壁凹槽438中,底盖后侧外部93可嵌入到外壳右壁凹槽418或外壳左壁凹槽438中。

本发明中,不用时印章面与外办不接触,故非常清洁;本发明中,每次印签时,都可以自动地在印泥上先压制,因此,使印签更清晰,同时节省了沾印泥的步骤,使效率大大提高,本发明中的印泥还可以方便地更换;印泥与印章合体使用不需要单独携带、使用更方便;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本发明美观大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的外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放大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沿A-A方向的剖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沿B-B方向的剖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发明中的弹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发明中的锁扣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发明中的内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作旋转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放大的俯视图。

图10为图9沿C-C方向的剖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沿D-D方向的剖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发明中的内接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发明中的印泥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发明中的储墨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发明中的翻转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发明中的印章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发明中的底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中的顶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中的标签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组装完成后沿前后对称的轴线所在平面向后的剖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组装完成后沿左右对称的轴线所在平面向左的剖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实例1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所在技术领域人员能更准确地理解及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附图标记逐一说明,图中:1—顶盖、11—顶盖顶部、12—顶盖右侧边、13—顶盖左侧边、131—顶盖左侧边凸条、2—标签、3—弹簧、4—外壳、41—外壳右侧部、420—外壳前侧部、43—外壳左侧部、44—外壳后侧部、45—外壳顶部、46—外壳内腔、47—外壳装卸印泥盒槽口、411—外壳右壁凸条、412—第一过渡边、415—第三过渡边、417—外壳右壁圆柱凹槽、418—外壳右壁凹槽、421—外壳前侧下部、4211—锁扣槽、423—第二过渡边、425—第四过渡边、431—外壳左壁凸条、437—外壳左壁圆柱凹槽、438—外壳左壁凹槽、451—外壳体顶部顶面、453—弹簧座第一凸条、454—弹簧座第二凸条、455—外壳顶部第一嵌入槽、456—外壳顶部第二嵌入槽、457—弹簧座第三凸条、458—弹簧座第四凸条、5—锁扣板、51—锁扣板本体、52—锁扣条、6—内支架、61—内支架右侧部、62—内支架前侧部、63—内支架左侧部、64—内支架后侧部、611—内支架右侧滑槽、6111—内支架右侧第一凸条、6112—内支架右侧第一凹槽、6113—内支架右侧第二凸条、6114—内支架右侧第一卡合槽、6118—内支架右侧第二卡合槽、6119—内支架右侧第三卡合槽、611A—内支架右侧第四卡合槽、621—内支架前侧容印泥盒槽、622—内支架前侧卡合槽、623—内支架前侧第一凸条、624—内支架前侧第二凸条、631—内支架左侧滑槽、632—内支架左侧环形凸条、633—内支架左侧第一凸柱、634—内支架左侧第二凸柱、6311—内支架左侧第一卡合槽、6312—内支架左侧第二卡合槽、6313—内支架左侧第三卡合槽、6314—内支架左侧第四卡合槽、641—内支架后侧容印泥盒槽、642—内支架后侧卡合槽、643—内支架后侧第一凸条、644—内支架后侧第二凸条、645—内支架后侧第三凸条、60—内接支架、613—内接支架左侧部、614—内接支架右侧部、615—内接支架前侧部、616—内接支架后侧部、617—内接支架底部、6151—内接支架前侧半圆柱形槽、6152—内接支架前侧第一卡接条、6153—内接支架前侧第二卡接条、61521—内接支架前侧第一卡接头、61531—内接支架前侧第二卡接头、6161—内接支架后侧半圆柱形槽、6163—内接支架后侧第二卡接条、61631—内接支架后侧第二卡接头、7—印泥盒、72—印泥盒左侧部、73—印泥盒后侧部、74—印泥盒右侧部、75—印泥盒前侧部、76—印泥盒底部、721—印泥盒左侧防滑部件、741—印泥盒右侧防滑部件、751—印泥盒底部第一卡接槽、752—印泥盒底部第二卡接槽、71—储墨部件、8—翻转部件、82—翻转部件前侧部、83—翻转部件右侧部、84—翻转部件后侧部、85—翻转部件左侧部、86—翻转条、87—翻转部件底部、88—翻转部件右侧倾斜部、89—翻转部件左侧倾斜部、821—翻转部件前侧凸柱、822—翻转部件前侧延伸部、841—翻转部件后侧凸柱、842—翻转部件后侧延伸部、881—右侧倾斜部定位凸条、81—印章本体、9—底盖、91—底盖前侧外部、92—底盖右侧外部、93—底盖后侧外部、94—底盖左侧外部、95—底盖前侧内部、96—底盖右侧内部、97—底盖后侧内部、98—底盖左侧内部、99—底盖底部、921—底盖右侧外部卡合槽、922—底盖第一连接条、923—底盖第二连接条、924—底盖第三连接条、941—底盖左侧外部卡合槽、942—底盖第四连接条、943—底盖第五连接条、944—底盖第六连接条、951—底盖前侧卡合柱、952—底盖前侧上卡合槽、953—底盖前侧下卡合槽、971—底盖后侧卡合柱、972—底盖后侧上卡合槽、973—底盖后侧下卡合槽。

实施实例1

请见图1至图22,一种易用的方印章,具有顶盖1、标签2、弹簧3、外壳4、锁扣板5、内支架6、内接支架60、印泥盒7、储墨部件71、翻转部件8、印章本体81、底盖9,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盖1由顶盖顶部11、顶盖右侧边12、顶盖左侧边13组成,顶盖左侧边位于顶盖顶部左下侧、顶盖右侧边位于顶盖顶部右下侧,顶盖左侧边与顶盖顶部通过弯曲部连接,顶盖右侧边与顶盖顶部通过弯曲部连接,顶盖左侧边内壁上具有顶盖左侧边凸条131、顶盖右侧边内壁上具有顶盖右侧边凸条、顶盖左侧边凸条与顶盖右侧边凸条的位置是相对应的;所述顶盖1是透明的;顶盖左侧边内壁上的前后各有一个顶盖左侧边凸条,顶盖右侧边内壁上的前后各有一个顶盖右侧边凸条;

所述标签2为长方体薄片结构;

所述弹簧3为上面小、下面大的盘簧;

所述外壳4由外壳右侧部41、外壳前侧部420、外壳左侧部43、外壳后侧部44、外壳顶部45围成长方体结构,外壳内部具有外壳内腔46,外壳右侧部41与外壳前侧部420之间通过倾斜的第一过渡边412连接、外壳前侧部420与外壳左侧部43之间通过倾斜的第二过渡边423连接、外壳左侧部43与外壳后侧部44之间通过倾斜的第五过渡边连接、外壳后侧部44与外壳右侧部41之间通过倾斜的第六过渡边连接、外壳右侧部41与外壳顶部45之间通过倾斜的第三过渡边415连接、外壳左侧部43与外壳顶部45之间通过倾斜的第四过渡边425连接,外壳顶部45的外壁是凹陷的,外壳体顶部顶面451相对于第三过渡边415及第四过渡边425是向下凹陷的,外壳顶部45的前端具有凹进外壳顶部45前端面的外壳顶部第一嵌入槽455、外壳顶部第二嵌入槽456,外壳顶部45的后端具有凹进外壳顶部45后端面的外壳顶部第三嵌入槽、外壳顶部第四嵌入槽,外壳顶部第一嵌入槽与外壳顶部第三嵌入槽位置相对应,外壳顶部第二嵌入槽与外壳顶部第四嵌入槽位置相对应,外壳右侧部41的内表面中央具有凸出的外壳右壁凸条411、外壳右壁凸条411下方具有向外壳右侧部41的外表方向凹陷的外壳右壁圆柱凹槽417、外壳右侧部41下方的中央去除后形成梯形柱体状的外壳右壁凹槽418,外壳左侧部43的内表面中央具有凸出的外壳左壁凸条431、外壳左壁凸条431下方具有向外壳左侧部43的外表方向凹陷的外壳左壁圆柱凹槽437、外壳左侧部43下方的中央去除后形成梯形柱体状的外壳左壁凹槽438,外壳前侧部420中央位置具有贯穿外壳前侧部的锁扣槽4211,外壳前侧部420的下部具有外壳装卸印泥盒槽口47,外壳装卸印泥盒槽口47是贯穿外壳前侧部420的且截去了部分第一过渡边412、部分第二过渡边423、部分外壳右侧部41及部分外壳左侧部43,外壳装卸印泥盒槽口47的下方为外壳前侧下部421、外壳前侧下部421是外壳前侧部420的一部分,外壳顶部45的下底面的正下方具有向下延伸的弹簧座第一凸条453、弹簧座第二凸条454、弹簧座第三凸条457及弹簧座第四凸条458,弹簧座第一凸条453一端与弹簧座第三凸条457一端相接、弹簧座第一凸条453另一端与弹簧座第四凸条458一端相接、弹簧座第二凸条454一端与弹簧座第三凸条457另一端相接、弹簧座第二凸条454另一端与弹簧座第四凸条458另一端相接,弹簧座第一至第四凸条及外壳顶部围成的弹簧座中间具有容弹簧小端的容弹簧凹槽;

所述锁扣板5由锁扣板本体51及凸出锁扣板本体51表面的多个锁扣条52构成,所述锁扣板本体51为四角截去的长方体薄片结构;

所述内支架6是由内支架右侧部61、内支架前侧部62、内支架左侧部63、内支架后侧部64及内支架顶部围成的内部中空的长方体结构;

内支架右侧部61的外表面中央具有从内支架顶部延伸到内支架底部的内支架右侧滑槽611, 内支架右侧滑槽611的下部是贯穿内支架右侧部61的,在贯穿内支架右侧部61的内支架右侧滑槽611的外侧具有内支架右侧第一凸条6111、内支架右侧第一凹槽6112、内支架右侧第二凸条6113,内支架右侧第一凸条6111、内支架右侧第一凹槽6112及内支架右侧第二凸条6113凸出内支架右侧部61的内表面,内支架右侧第一凹槽6112位于内支架右侧第一凸条6111与内支架右侧第二凸条6113之间,内支架右侧第一凹槽6112靠近内支架中央的外表面为第二表面,内支架右侧第一凸条6111靠近内支架中央的外表面为第一表面,内支架右侧第二凸条6113靠近内支架中央的外表面为第三表面,第一表面与第三表面在同一平面内,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平行且第一表面比第二表面更靠近内支架中央,内支架右侧第一凸条6111是环状结构,内支架右侧第二凸条6113下方具有向内支架右侧部61的外表面凹陷的内支架右侧第一卡合槽6114、内支架右侧第一卡合槽6114右侧具有向内支架右侧部61的外表面凹陷的内支架右侧第四卡合槽611A、内支架右侧第一凸条6111的另一端的下方具有向内支架右侧部61的外表面凹陷的内支架右侧第二卡合槽6118、内支架右侧第二卡合槽6118左侧具有向内支架右侧部61的外表面凹陷的内支架右侧第三卡合槽6119;内支架左侧部63的外表面中央具有从内支架顶部延伸到内支架底部的内支架左侧滑槽631, 内支架左侧滑槽631的下部是贯穿内支架左侧部63的,在贯穿内支架左侧部63的内支架左侧滑槽631的外侧具有内支架左侧环形凸条632、内支架左侧第一凸柱633、内支架左侧第二凸柱634,内支架左侧环形凸条632、内支架左侧第一凸柱633、内支架左侧第二凸柱634凸出内支架左侧部63的内表面,内支架左侧环形凸条632是环状结构,内支架左侧环形凸条632的左侧长度小于内支架左侧环形凸条632的右侧长度,内支架左侧第一凸柱633位于内支架左侧环形凸条632的左侧下方、内支架左侧第二凸柱634位于内支架左侧第一凸柱633下方,内支架左侧第一凸柱633、内支架左侧第二凸柱634两者都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内支架左侧第一凸柱633及内支架左侧第二凸柱634的底面都在内支架左侧部63的内表面,内支架左侧第一凸柱633及内支架左侧第二凸柱634的顶面在同一第四平面内,内支架左侧环形凸条632的底面在内支架左侧部63的内表面, 第四平面比内支架左侧环形凸条632的顶面更靠近内支架中央,内支架左侧第二凸柱634下方具有向内支架左侧部63的外表面凹陷的内支架左侧第一卡合槽6311、内支架左侧第一卡合槽6311的左侧具有向内支架左侧部63的外表面凹陷的内支架左侧第三卡合槽6313、内支架左侧第二凸柱634相对一侧的内支架左侧环形凸条632的下方具有向内支架左侧部63的外表面凹陷的内支架左侧第二卡合槽6312、内支架左侧第二卡合槽6312的右侧具有向内支架左侧部63的外表面凹陷的内支架左侧第四卡合槽6314;内支架前侧部62的上部具有贯穿内支架前侧部62的长方体形内支架前侧容印泥盒槽621,内支架前侧容印泥盒槽621的上部具有内支架前侧第一凸条623及内支架前侧第二凸条624,内支架前侧部62的下部具有贯穿内支架前侧部62的内支架前侧卡合槽622;内支架后侧部64的上部具有贯穿内支架后侧部64的内支架后侧容印泥盒槽641,内支架后侧容印泥盒槽641的上部具有内支架后侧第一凸条643及内支架后侧第二凸条644,内支架后侧容印泥盒槽641还截去了部分内支架右侧部61及部分内支架左侧部63,内支架后侧容印泥盒槽641上方的内支架后侧部64表面具有凸出的内支架后侧第三凸条645,内支架后侧第一凸条643及内支架后侧第二凸条644分别位于内支架后侧第三凸条645的两侧,内支架后侧部64的下部具有贯穿内支架后侧部64的内支架后侧卡合槽642;

所述内接支架60由内接支架左侧部613、内接支架右侧部614、内接支架前侧部615、内接支架后侧部616相接围成底面为矩形的框体,内接支架前侧部615的中央具有内接支架前侧半圆柱形槽6151,内接支架前侧半圆柱形槽6151的左侧具有从内接支架左侧部613的上表面向上延伸的内接支架前侧第二卡接条6153,内接支架前侧第二卡接条6153的上端具有凸出的内接支架前侧第二卡接头61531,内接支架前侧半圆柱形槽6151的右侧具有从内接支架左侧部613的上表面向上延伸的内接支架前侧第一卡接条6152,内接支架前侧第一卡接条的上端具有凸出的内接支架前侧第一卡接头61521,内接支架后侧部616的中央具有内接支架后侧半圆柱形槽6161,内接支架后侧半圆柱形槽6161的左侧具有从内接支架后侧部616的上表面向上延伸的内接支架后侧第二卡接条6163,内接支架后侧第二卡接条6163的上端具有凸出的内接支架后侧第二卡接头61631,内接支架后侧半圆柱形槽6161的右侧具有从内接支架后侧部616的上表面向上延伸的内接支架后侧第一卡接条,内接支架后侧第一卡接条的上端具有凸出的内接支架后侧第一卡接头, 内接支架前侧第一卡接条、内接支架前侧第二卡接条、内接支架后侧第一卡接条、内接支架后侧第二卡接条四者的高度是一样的;内接支架左侧部613、内接支架右侧部614的高度是一样的,内接支架前侧部615、内接支架后侧部616的高度是一样的,内接支架左侧部的高度大于内接支架前侧第一卡接条的高度,内接支架前侧第一卡接条的高度大于内接支架前侧部的高度;内接支架底部617是中空的;所述内接支架60由透明材料制成;

所述印泥盒7由印泥盒左侧部72、印泥盒后侧部73、印泥盒右侧部74、印泥盒前侧部75、印泥盒底部76围成,印泥盒左侧部72的外表面具有凸出的印泥盒左侧防滑部件721, 印泥盒左侧防滑部件721位于印泥盒左侧部72的后端,印泥盒右侧部74的外表面具有凸出的印泥盒右侧防滑部件741,印泥盒右侧防滑部件741位于印泥盒右侧部74的后端,印泥盒底部76的下表面上具有相互平行且通体贯穿印泥盒底部的印泥盒底部第一卡接槽751及印泥盒底部第二卡接槽752,印泥盒底部第一卡接槽751及印泥盒底部第二卡接槽752都是通体贯穿印泥盒后侧部73、印泥盒前侧部75的下表面的;

所述储墨部件71为长方体结构;

所述翻转部件8由翻转部件前侧部82、翻转部件右侧部83、翻转部件后侧部84、翻转部件左侧部85、翻转条86、翻转部件底部87、翻转部件右侧倾斜部88、翻转部件左侧倾斜部89、翻转部件前侧凸柱821、翻转部件前侧延伸部822、翻转部件后侧凸柱841、翻转部件后侧延伸部842构成,翻转部件右侧部83与翻转部件前侧部82、翻转部件后侧部84之间由翻转部件右侧倾斜部88连接,翻转部件右侧倾斜部88上具有右侧倾斜部定位凸条881,翻转部件左侧部85与翻转部件前侧部82、翻转部件后侧部84之间由翻转部件左侧倾斜部89连接,翻转部件左侧倾斜部89上具有左侧倾斜部定位槽,翻转条86一端连接于翻转部件前侧部82后表面的中央,翻转条86另一端连接于翻转部件后侧部84前表面的中央,翻转条86的下表面与翻转部件底部87的上表面相紧贴, 翻转条86的高度大于翻转部件前侧部82左侧的高度及翻转部件前侧部82右侧的高度, 翻转条86的高度大于翻转部件后侧部84左侧的高度及翻转部件后侧部84右侧的高度,翻转部件前侧凸柱821从翻转部件前侧部82的前表面中央凸出,翻转部件后侧凸柱841从翻转部件后侧部84的后表面中央凸出;翻转部件前侧部82右侧到翻转部件前侧部82近中央高度逐渐变低,翻转部件前侧部82左侧到翻转部件前侧部82近中央高度逐渐变低,翻转部件后侧部84右侧到翻转部件后侧部84近中央高度逐渐变低,翻转部件后侧部84左侧到翻转部件后侧部84近中央高度逐渐变低;

所述印章本体81为长方体形状;

所述底盖9由底盖前侧外部91、底盖右侧外部92、底盖后侧外部93、底盖左侧外部94、底盖前侧内部95、底盖右侧内部96、底盖后侧内部97、底盖左侧内部98、底盖底部99、底盖第一连接条922、底盖第二连接条923、底盖第三连接条924、底盖第四连接条942、底盖第五连接条943、底盖第六连接条944构成;其中,底盖前侧外部91、底盖右侧外部92、底盖后侧外部93、底盖左侧外部94依次相连接形成底面为矩形的外框,底盖底部99将底盖前侧外部91、底盖右侧外部92、底盖后侧外部93、底盖左侧外部94下部的内壁相连接;高度一样的底盖前侧内部95、底盖右侧内部96、底盖后侧内部97、底盖左侧内部98依次相连接形成底面为矩形的内框,底盖前侧内部95、底盖右侧内部96、底盖后侧内部97、底盖左侧内部98四者的下表面都从底盖底部99上表面向上延伸;内框位于外框之内;底盖右侧外部92的右侧外表面向左侧外表面具有凹陷的底盖右侧外部卡合槽921,底盖左侧外部94的左侧外表面向右侧外表面具有凹陷的底盖左侧外部卡合槽941;底盖前侧外部91与底盖后侧外部93的高度一样、底盖右侧外部92与底盖左侧外部94的高度一样、底盖右侧外部92与底盖前侧内部95的高度一样、底盖前侧外部91的高度大于底盖右侧外部92的高度;

底盖前侧卡合柱951位于底盖前侧内部95的后表面正中央之后,底盖前侧卡合柱951为上小下大的梯形柱体形状,自底盖前侧卡合柱951的上表面向下具有贯穿底盖前侧卡合柱951的底盖前侧上卡合槽952,底盖前侧上卡合槽952的正下方具有与底盖前侧上卡合槽952相接且也贯穿底盖前侧卡合柱951的底盖前侧下卡合槽953, 底盖前侧下卡合槽953的尺寸小于底盖前侧上卡合槽952的尺寸,底盖前侧下卡合槽953的底部位于底盖前侧外部91的上表面之上;底盖后侧卡合柱971位于底盖后侧内部97的前表面正中央之前,底盖后侧卡合柱971为上小下大的梯形柱体形状,自底盖后侧卡合柱971的上表面向下具有贯穿底盖后侧卡合柱971的底盖后侧上卡合槽972,底盖后侧上卡合槽972的正下方具有与底盖后侧上卡合槽972相接且也贯穿底盖后侧卡合柱971的底盖后侧下卡合槽973, 底盖后侧下卡合槽973的尺寸小于底盖后侧上卡合槽972的尺寸,底盖后侧下卡合槽973的底部位于底盖后侧外部92的上表面之上;底盖前侧卡合柱951的高度与底盖后侧卡合柱971的高度是一样的,底盖后侧上卡合槽972的轴线与底盖前侧上卡合槽952的轴线是重合的;底盖前侧卡合柱951的高度大于底盖前侧外部91的高度;

所述易用的方印章,具有标识的标签2紧贴外壳顶部45,顶盖左侧边凸条及顶盖右侧边凸条嵌入到外壳顶部第一至第四嵌入槽,弹簧3的小端置入到弹簧座中间的容弹簧凹槽中,将锁扣板5塞入锁扣槽4211中并使锁扣条52伸出锁扣槽4211、锁扣板本体紧贴外壳前侧部420,将内支架6塞入外壳4中并使内支架6的顶部与弹簧3的大端接触、锁扣板5位于内支架6与外壳4之间,储墨部件71放置入印泥盒7内使两者结合为一体并倒置,将印泥盒7塞入内支架后侧容印泥盒槽641并穿过外壳内部空腔、内支架6内部空腔、内支架前侧容印泥盒槽621,印泥盒底部第一卡接槽751是卡在内支架后侧第一凸条643及内支架前侧第二凸条624上的,印泥盒底部第二卡接槽752是卡在内支架后侧第二凸条644及内支架前侧第一凸条623上的,印章本体81的前表面上刻有所需印签的内容,印章本体81的后表面固定在翻转部件8的底面上,翻转部件8放入内接支架60中并使翻转部件前侧凸柱821放置在内接支架前侧半圆柱形槽6151内、并穿过内接支架,插入外壳4的凹槽437内,翻转部件后侧凸柱放置在内接支架后侧半圆柱形槽6161内,并穿过内接支架,插入外壳4的凹槽417内,将内接支架左侧部613嵌入到内支架后侧卡合槽642内、内接支架右侧部614嵌入到内支架前侧卡合槽622内,内接支架后侧第二卡接条6163的内接支架后侧第二卡接头61631卡入到内支架右侧第三卡合槽6119中、内接支架后侧第一卡接条的内接支架后侧第一卡接头卡入到内支架右侧第四卡合槽611A中、内接支架前侧第二卡接条6153的内接支架前侧第二卡接头61531卡入到内支架左侧第四卡合槽6314中、内接支架前侧第一卡接条6152的内接支架前侧第二卡接头61521卡入到内支架左侧第三卡合槽6313中,翻转条86可在内支架右侧滑槽611及内支架左侧滑槽631中作上下滑移,翻转部件前侧延伸部822及翻转部件后侧延伸部842可卡合在内支架右侧滑槽611及内支架左侧滑槽631的外部,底盖前侧卡合柱951及底盖后侧卡合柱971可伸入到壳体4下部,底盖前侧上卡合槽952可卡接在外壳右壁圆柱凹槽417或外壳左壁圆柱凹槽437上,底盖后侧上卡合槽972可卡接在外壳右壁圆柱凹槽417或外壳左壁圆柱凹槽437上,底盖前侧外部91可嵌入到外壳右壁凹槽418或外壳左壁凹槽438中,底盖后侧外部93可嵌入到外壳右壁凹槽418或外壳左壁凹槽438中。

上述所述的一种易用的方印章,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条具有三条且是相互平行的。

上述所述的一种易用的方印章,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墨部件的材料是海绵或吸湿棉布。

上述所述的一种易用的方印章,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的材料为塑料或玻璃。

上述所述的一种易用的方印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材料为塑料或钢。

上述所述的一种易用的方印章,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板、内支架、内接支架、印泥盒、翻转部件、底盖的材料都为塑料。

上述所述的一种易用的方印章,其特征在于所述印章本体的材料是木材或塑料或橡胶。

本发明中,不使用时,弹簧3被压宿,内支架6沿两侧凹槽收入外壳内,翻转部件8在内支架槽611中,滑入最下端,翻转部件底部87朝下,使贴贴其上的部件81正面朝下,滑动锁扣板5,使之锁住内支架6的凸起645上,使翻转部件8达到稳定状态,为保护部件81,而加上底盖9,底盖上卡合槽952及底盖后侧上卡合槽972正好可以卡在翻转部件8的821和841上。

使用时,稍用力下拉取掉底盖9后,即露出印签81,但表面印墨可能已经干燥,且此时是锁在内支架内的,没有弹出来,滑动锁扣板5,内支架6就会在弹簧的作用下,向外推出,翻转部件8的两端821滑 841是插入外壳部件4的凹槽417和437的,故部件8相对外壳1是不能平移的,而只能转动,而内支架6向外移动,而迫使部件8先后绕着部件6的634和633两个凸台转动180度,然后又在632,6111的直线导向下,使得翻转部件的底面正好朝上,朝向印泥的方向,正好压在印泥上,从而使得印签81表面接触印墨,此时也是稳定状态,是准备状态。

需要印时,使内接支架60下框对准我们要印的位置,60是透明的,我们可以看到所盖住的下面是不是我们要印的地方,压下外壳,使弹簧压宿,迫使内支架6向外壳内运动,翻转部件8的822,842的侧面沿632直线平移,当84和842之间的圆弧段碰到633时,就会继续绕着633转动90度,恰巧842转入633和634之间,接着内之架继续向内压入,翻转部件的842和89之间的圆弧段又与634接触,就会使之继续绕着634转动90度,此时印签面朝向我们要印的位置,此时842和822的侧面就沿着导向6113做平移运动,直至我们拓印好印签,此时,松开下压的外壳,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内支架又会弹出,翻转部件又会翻转过去,压在印泥上,蘸好印墨,等待下次拓印。

本发明中,标号为内支架右侧第二卡合槽6118、内支架右侧第一卡合槽6114主要是用于让位的,底盖上需要卡扣,内支架上要让出空间;

内支架右侧第一凸条6111及图7的633主要是导向作用,翻转部件绕633,634转动180度后,还有可能会转动,必须限制,使它要么表面垂直向上,要么向下;图1的外壳装卸印泥盒槽口47是装卸印泥盒用的,手拿的地方。

实施实例2

请见图1至图20,并参考图21至图22,一种印章,基本同实施实例1,不同之处在于不存在顶盖1及标签2。

一种易用的方印章,具有弹簧3、外壳4、锁扣板5、内支架6、内接支架60、印泥盒7、储墨部件71、翻转部件8、印章本体81、底盖9,也不含顶盖1及标签2。

当然上述所述的一种易用的方印章,还可以单独或同时不存在底盖;底盖也是非必要的,当其不存在时,只不过对于章的保护弱些,印泥的挥发不可控,但不影响章在不使用时,章面会被污染的问题。

上述所述锁扣板反面还可有一锁扣和连接结构,使其与壳体能锁扣及与锁住内支架,这种结构在现有技术中常用,故申请人未再画图;本申请中公开的锁扣板是通过顶住及松开内支架来实现锁扣的。

顶盖1及标签2的存在,可以在标签上注明章拥有人的相关信息等,便于使用,便于制造及分辩;当然,完全可以不存在。

上述所述的一种易用的方印章,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顶部是由透明的材料制成的。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的构思可以按其他种种形式实施运用,它们同样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