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打印头噪音的出针排列方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8668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低打印头噪音的出针排列方式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打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降低打印头噪音的出针排列方式。



背景技术:

针式打印机是通过打印针出针撞击色带的方式来实现打印,由于出针撞击频率较快,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音。这是由针式打印机的工作方式决定的,也是针式打印机的硬伤。所以,给打印头降噪一直是针式打印机厂商研究的课题。

富士通打印头的针排列方式一般为24针6组方式,24针依次序编号为1、2、3……24,为了简化及方便理解,将编号为1的针简化为“1”,将编号为2的针简化为“2”……次类推,如图1所示。其中11、13为一组,记为第一组,7、9、15、17为一组,记为第二组,1、3、5、19、21、23为一组,2、4、6、20、22、24为一组,8、10、16、18为一组,12、14为一组,共计6组针,同一组针处于同一条竖线上。横向方向上,每组针相对于第一组针的间距如下(以下全文中“p”表示1/180英寸):l11=2p,l12=5p,l13=12p,l14=15p,l15=17p。纵向方向上,1与24的间距l16=23p,依次序编号的每根针之间的间距都为1p,即1与2的竖向间距为1p,2与3的竖向间距为1p,依次类推。出针的噪音大小与同一时间点出针的数量有关系,在同一时间点出针的数量越多,噪音越大。如图2所示为24个针的分布位置,1、2、3……24为24个打印针,空心点表示出针位置,横向和纵向的间距都为1/180英寸(印字分辨率为180dpi),出针位置的出针与否还需要根据实际的打印数据来决定。当11、13为一组的打印针处于出针位置时,剩下的5组打印针也处于出针位置,当11、13为一组的打印针出针时,剩下的5组打印针也会同时出针,所以这种排列方式的打印头没有办法避免多组针同时出针的情况,即打印过程中造成很大噪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打印头噪音的出针排列方式,使每组针错开交替出针,避免出现多组针同时出针的情况,从而降低工作时候的噪音。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降低打印头噪音的出针排列方式,打印头出针排列方式为24针6组,分布方式为:横向设置24行,每行各设一针,相邻针之间的纵向间距都为1p,设1p为1/180英寸;第一列包括两针,第二列包括四针,第三列包括六针,第四列包括六针,第五列包括四针,第六列包括两针,每一列成一组,第一列即为第一组,同一组针处于同一条竖线上;

以第一组为基准,第二组至第六组距离第一组的横向间距分别为l21、l22、l23、l24、l25,第一行距离第二十四行的纵向间距为l26,其中:

l21=(1+6/8)p,l22=(5+4/8)p,l23=(12+5/8)p,l24=(16+3/8)p,l25=(18+1/8)p,l26=1p*23。

设出针周期为t,打印头移动距离为1p,则6列针的出针延时时间如下:第1列无延时;第2列延时2t/8;第3列延时4t/8;第4列延时3t/8;第5列延时5t/8;第6列延时7t/8。

本发明打印头相对于背景技术所述24针6列打印头出针周期不变,基于上述针排列方式的打印头,在进行180dpi分辨率印字时,由于第二列至第六列距离第1列的间距与1/180英寸不是整数倍的关系,在出针周期不变的前提下,需要对第二列至第六列针进行延时出针,保证打印针在出针位置出针而不会发生印字错位。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做到每列针错开交替出针,避免多列针同时出针,这样就保证了打印针工作时候的峰值噪音降到最低,改善用户体验;使打印针工作时候的峰值功耗降到最低,对电源要求更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旧款打印头24针排列示意图。

图2为旧款打印头24针排列与出针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打印头24针排列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组打印针处于出针状态时的打印头针各组排列与出针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组打印针处于出针状态时的打印头针各组排列与出针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打印头出针排列方式为24针6组,具体为:24针依次序编号为1、2、3……24,分布方式为:横向占24行,每行各有一针,相邻针之间的间距都为1p,即1与2之间、2与3之间的间距为1p,1与24的间距23p,设1p为1/180英寸;纵向占6列,第一列包括两针,第二列包括四针,第三列包括六针,第四列包括六针,第五列包括四针,第六列包括两针,每一列成一组,第一列即第一组。

如图3和4中,11、13为一组,7、9、15、17为一组,1、3、5、19、21、23为一组,2、4、6、20、22、24为一组,8、10、16、18为一组,12、14为一组,共计6组针,同一组针处于同一条竖线上,即同一组针为同一列。

如图3,横向方向上,以第一组为基准,第二组至第六组距离第一组的间距分别为l21、l22、l23、l24、l25,第一行距离第二十四行的间距为l26。

每组针相对于第一组针的间距如下:l21=(1+6/8)p,l22=(5+4/8)p,l23=(12+5/8)p,l24=(16+3/8)p,l25=(18+1/8)p,l26=1p*23。

本发明打印头相对于背景技术所述24针6列打印头出针周期不变,基于上述针排列方式的打印头,在进行180dpi分辨率印字时,由于第二列至第六列距离第1列的间距与1/180英寸不是整数倍的关系,在出针周期不变的前提下,需要对第二列至第六列针进行延时出针,保证打印针在出针位置出针而不会发生印字错位。假设出针周期为t,6列针的出针延时时间如下:第一列无延时;第二列延时2t/8;第三列延时4t/8;第四列延时3t/8;第五列延时5t/8;第六列延时7t/8。

以图4为例,当打印头从左向右移动印字,并且第一列处于出针位置时,可以计算出第二列至第六列距离下一个出针位置的距离分别为(2/8)p、(4/8)p、(3/8)p、(5/8)p、(7/8)p。已知一个出针周期t,打印头移动1p的距离。所以在本出针周期时,只需将第二列至第六列针分别延时2t/8、4t/8、3t/8、5t/8、7t/8,即可使得这5组针在出针位置出针,而不会发生印字错位。由于延时的处理,6列针只能在同一周期不同时间点出针,使得6列针错开交替出针,避免多列针同时出针,从而降低打印针工作时候的峰值噪音。

如图5当7、9、15、17为一组的打印针处于出针位置时,剩下的5组针都不在出针位置,分别处于离出针位置(6/8)p、(2/8)p、(1/8)p、(3/8)p、(5/8)p的位置,即可以理解为7、9、15、17为一组的针出针时候,其他5组针都不存在同一时刻出针的可能性。以此类推,当各个组分别处于出针位置的时候,其他五组都不处于出针位置。即可以理解为不管哪一组针出针的时候,其他5组针都不存在同一时刻出针的可能性。所以,该排列方式的打印头可以做到每组针错开交替出针,避免出现多组针同时出针的情况,出针更加均匀分散,从而降低了打印头工作时候的噪音。

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