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封闭可循环自动制冷过滤的油墨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7418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印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封闭可循环自动制冷过滤的油墨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在包装印刷行业中,油墨是企业日常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原材料之一,其作为支撑印刷生产的核心材料,它的温度变化极大的影响着产品质量的方方面面。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印刷纸张经过多道烘箱高温加热,使得印刷纸张表面温度较高,而印刷纸张表面又通过与印版表面直接接触将温度传给印刷版辊,由于印刷版辊需与油墨接触,从而使得油墨温度上升。较高温度的油墨在印刷生产时存在诸多问题,缺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油墨温度较高,油墨中溶剂的挥发速度加快,从而导致油墨黏度变化大,容易造成干版现象,影响产品质量。此外,溶剂挥发速度较快,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生产时溶剂的使用量,更加大企业VOCs的排放量,对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不为环保;

(2)油墨温度较高时,为了保证油墨黏度适宜生产,需频繁加入溶剂稀释,过于稀释后的油墨黏度低,流散性大,易发生拖影、流平差、色差不稳定等问题;

(3)较高温度的个别特殊油墨,比如金、银墨,受温易氧化,从而使得印刷效果缺失金属感;

(4)较高温度的油墨在生产时,加大了与印版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加快了印版的损耗速度,降低了印版的使用寿命,不利于企业降本增效。

除此之外,油墨中还存在许多杂质,一定程度上也对产品质量造成了影响,市场上存在多种油墨过滤装置,但其过滤效果还是达不到产品要求,过细的杂质难以过滤掉以及油墨难以流动等问题成为这方面的难点所在。截止至今,行业里并没有实质上将两者统一解决的装置设备,使得此问题成为众多印刷包装企业所面临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降低油墨温度、过滤效果好、节约能源、操作灵活方便、更为环保的封闭可循环自动制冷过滤的油墨冷却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封闭可循环自动制冷过滤的油墨冷却系统,包括第一搅拌泵、第二搅拌泵、抽墨泵、油墨槽、双层过滤网、过滤桶、振动器、导管、热感应探头、多向导流管、排墨泵、Y型过滤器、冷却缸、螺旋型冷凝管、冷凝出水管、冷凝进水管、电磁阀、浮球阀和温控器,所述过滤桶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搅拌泵;所述冷却缸内设置有第二搅拌泵;所述油墨槽通过管路经过抽墨泵连接到所述过滤桶的上部;所述过滤桶的内部安装有双层过滤网;所述过滤桶的下部还安装有振动器;所述过滤桶的下部采用导管与所述冷却缸相连通;所述导管的末端还设置有浮球阀;所述冷却缸的内部设置有热感应探头;所述冷却缸的底部通过管路依次经过Y型过滤器和排墨泵后连接到多向导流管上;所述螺旋型冷凝管安装在所述冷却缸的内部;所述螺旋型冷凝管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连接有冷凝进水管和冷凝出水管;所述冷凝进水管上安装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和所述热感应探头均通过线路连接在温控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搅拌泵、第二搅拌泵、抽墨泵和振动器均采用气压驱动方式且均通过管路连接有空气压缩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感应探头为耐腐蚀且高强度的材质制成。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技术效果:

(1)本技术方案是在利用现凹印机印刷系统的基础上针对油墨冷却问题对传统印刷技术进行升级,整体冷却系统为封闭式,不排放有害气体到空气中,运转过程中更为环保,对环境没有污染;并且动力及能源方面是采用凹印机自带的气与冷凝水,节省了能源消耗,保证了能源的充分利用,符合企业降本增效的经营理念;再者,通过本冷却系统后,可以解决现油墨温度高的问题,不仅可以降低溶剂的挥发速度,减少溶剂的使用量,还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因油墨温度高发生干版、拖影等产品质量问题,达到了绿色印刷;

(2)本技术方案动力方面采用气动推动,动力来自凹印机自带的气动能源,这不仅可以满足动力方面的需求,其安全性能也高于其它动力能源,同时还合理利用了闲置能源,做到了能源的充分利用,大大节约了企业能源的消耗,节约了生产成本;

(3)本技术方案通过增加气动油墨搅拌泵可有效防止油墨中的杂质沉淀,充分保证油墨的良好流动性;

(4)本技术方案内置冷凝水导管为螺旋型结构,此结构设计较平常导管结构相比,可大大增加冷凝水导管表面与油墨的接触面,延长冷凝水在缸中冷却停留的时间,从而将油墨得以充分的时间进行热交换,冷却效果更显著,同时配合气动搅拌泵,使得油墨更快更好地散发热量,冷却效果更好;

(5)本技术方案冷凝水进口与冷凝水出口,共同连接一侧的冷凝水存储辊,确保制冷的持续性,使冷凝水可以循环使用,同时,本技术方案使用的冷凝水为凹印机自带的冷凝水,这不仅达到了能源的合理充分利用,还节约了企业能源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

(6)本技术方案整体为封闭式装置,不但可以控制油墨在冷却搅拌时有害气体的挥发,不排放任何有害气体到空气中,符合“绿色印刷”的理念,更为环保,同时还可以防止缸内油墨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影响冷却效果;

(7)本技术方案通过热感应探头、温控器和电控阀这一套温度控制装置,达到了系统运转的自动化控制效果,从而可以保证油墨温度无论何时都可以达到设定要求,自动升温降温无需人工时时测量,以此达到控制温度的准确性、持续性以及灵活方便性,并且大大减少了员工的劳动强度,不需要由专人时时测温,确保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及节约使用,降低用人成本;

(8)本技术方案通过增加浮球阀来控制油墨液面始终处于适宜的高度,可有效防止油墨进量太大溢出以及进量太少油墨干涸的现象,无需人工时时监控液面,更无需打开油墨缸人工添加控制,完全自动化控制缸内油墨量,进一步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约了人力成本;

(9)本技术方案拥有独特设计的油墨导出装置,将传统普通的一头油墨导流装置改进为多头导流装置,这样设计可以让冷却后的油墨在导入油墨缸后两侧及中部油墨温度处于均衡,不至于导致一侧温度低,另一侧温度高的情况,进一步保证印刷效果;

(10)本技术方案设计的独特双层过滤装置,对油墨在进入冷却前后都进行过滤处理,充分确保过滤效果好,并且采用气动振动器保证杂质不堵住过滤网点,配合气动搅拌泵,达到初次过滤油墨的效果,当油墨冷却后被抽出时,我们在此处增加Y型过滤器,对油墨进行第二次过滤,这样充分保证了油墨中杂质被过滤掉,比传统过滤效果更好;

(11)本技术方案通过气动抽墨泵将油墨抽入与抽出,一方面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保证了油墨过滤流动时所需的动力、压力需求,节约了能源消耗,并且安全环保;

(12)本技术方案可大大降低企业溶剂的使用量,全年可降低约20%的溶剂使用量,这样一方面降低了企业原材料使用成本,另一方面溶剂增加次数的减少,也提高了产品质量(色差、纸张)的稳定性,大大降低了干版、流平差、拖影发生的频率,同时减少了可挥发性有机物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印刷更为环保;

(13)温度较低的油墨可将印版温度降低,从而减少印版在印刷时所承受的摩擦力,减慢损耗速度,进一步延长印版使用寿命,为企业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搅拌泵;101.第二搅拌泵;2.抽墨泵;3.油墨槽;4.双层过滤网;41.过滤桶;5.振动器;51.导管;6.热感应探头;7.多向导流管;8.排墨泵;9.Y型过滤器;10.冷却缸;11.螺旋型冷凝管;12.冷凝出水管;13.冷凝进水管;14.电磁阀;15.空气压缩机;16.浮球阀;17.温控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封闭可循环自动制冷过滤的油墨冷却系统,包括第一搅拌泵1、第二搅拌泵101、抽墨泵2、油墨槽3、双层过滤网4、过滤桶41、振动器5、导管51、热感应探头6、多向导流管7、排墨泵8、Y型过滤器9、冷却缸10、螺旋型冷凝管11、冷凝出水管12、冷凝进水管13、电磁阀14、空气压缩机15、浮球阀16和温控器17,所述过滤桶4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搅拌泵1;所述冷却缸10内设置有第二搅拌泵101;所述油墨槽3通过管路经过抽墨泵2连接到所述过滤桶41的上部;所述过滤桶41的内部安装有双层过滤网4;所述过滤桶41的下部还安装有振动器5;所述过滤桶41的下部采用导管51与所述冷却缸10相连通;所述导管51的末端还设置有浮球阀16;所述冷却缸10的内部设置有热感应探头6;所述冷却缸10的底部通过管路依次经过Y型过滤器9和排墨泵8后连接到多向导流管7上;所述螺旋型冷凝管11安装在所述冷却缸10的内部;所述螺旋型冷凝管11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连接有冷凝进水管13和冷凝出水管12;所述冷凝进水管13上安装有电磁阀14;所述电磁阀14和所述热感应探头6均通过线路连接在温控器17上;所述第一搅拌泵1、第二搅拌泵101、抽墨泵2和振动器5均采用气压驱动方式且均通过管路连接有空气压缩机15;所述热感应探头6为耐腐蚀且高强度的材质制成。

实际使用时,抽墨泵2将油墨从油墨槽3中抽出到达第一次油墨过滤装置中,油墨经过双层过滤网4过滤第一次流下,其中配合第一搅拌泵1进行不停搅拌,避免油墨油墨中杂质沉淀,以及让油墨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使其更易通过双层过滤网,同时双层过滤网旁装有振动器5通过不停振动来防止杂质堵住过滤网点妨碍过滤效果,搅拌泵、抽墨泵动力、振动器动力均来凹印机自带的气动能源,再通过空气压缩机15进行压缩输出。

经过第一次过滤后的油墨经导管51导向冷却缸10中,在油墨进口采用浮球阀16,其次设定适宜油墨高度,通过浮球阀16可以自动控制冷却油墨液面始终处于适宜液面左右,不用担心油墨溢出与不够循环问题。

油墨到达设定高度,打开第二搅拌泵以及冷却水控制开关,让冷却水从冷凝进水管13进入,随之冷却水沿着螺旋型冷凝管11流下,并从上方冷凝出水管12导出,进行循环冷却。

在冷却时,冷却缸10内底部装有热感应探头6,该热感应探头6的材质采用耐腐蚀、高强度的特种材质打造,热感应探头6通过测量油墨的热量,将热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温控器17.我们可以先前给温控器17设定一个适宜印刷的油墨温度值,继而温控器17收到信号并与临界值相比及时做出相对指令,指令被送到电磁阀14,电磁阀14根据指令对冷凝水进入量的阀门开度进行对应调整。当温度高于临界值时,温控器17传送指令到冷凝水进口的电磁阀14,控制伺服电磁阀14加大阀门的开度,从而加大冷凝水的进水量,降低油墨的温度;反之,相反调整。

经过冷却处理的油墨向下流出,此时经过第二次过滤—Y型过滤器9,油墨进入Y型过滤器9的凹槽处,凹槽中装有多层大小不一的防腐蚀材质的过滤网,油墨流入,其中大于过滤网点的杂质会被留下,干净油墨则通过留出,需要清洗时,只需将Y型过滤器9卸下将其中的滤筒取出清洗即可,方便快捷;经过第二次过滤处理的油墨向下被排墨泵8抽出,经过多头导流管7流入装有印刷版辊的油墨槽中。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