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晶振印标示的座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96911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辅助晶振印标示的座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辅助晶振印标示的座体。



背景技术:

晶振印标示的时候,需要用到放置晶振的座体,现有的放置晶振的座体,只能够放置一个晶振,大大降低了晶振印标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辅助晶振印标示的座体,实现了放置多个晶振的目的,大大提高了晶振印标示操作的工作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辅助晶振印标示的座体,它包括长条形块状底座;两条条状凹槽,前后间隔地设于长条形块状底座上;晶振放置台面,形成在间隔分布的条状凹槽之间的长条形块状底座上;若干个挡块,等间距地设于晶振放置台面上,其中,相邻两挡块之间的晶振放置台面上形成了一晶振放置区。

作为优选,每一所述晶振放置区前后侧的条状凹槽的槽底上设有供置于晶振放置区上的晶振的插脚伸入的孔。

作为优选,每一所述晶振放置区前后侧的条状凹槽的槽底上的孔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孔设于所述晶振放置区前侧的条状凹槽的槽底上,另一孔设于所述晶振放置区后侧的条状凹槽的槽底上。

作为优选,每一所述晶振放置区前后侧的条状凹槽的槽底上的孔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孔设于所述晶振放置区前侧的条状凹槽的槽底上且成对称设置,另一孔设于所述晶振放置区后侧的条状凹槽的槽底上且成对称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挡块与长条形块状底座为一体式结构。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其结构包括长条形块状底座;两条条状凹槽,前后间隔地设于长条形块状底座上;晶振放置台面,形成在间隔分布的条状凹槽之间的长条形块状底座上;若干个挡块,等间距地设于晶振放置台面上,其中,相邻两挡块之间的晶振放置台面上形成了一晶振放置区。正是基于上述的结构形式,通过设置长条形块状底座,并在长条形块状底座上形成晶振放置台面,还通过设置挡块,相邻两挡块之间的晶振放置台面上形成了一晶振放置区,实现了同时放置多个晶振的目的,为后续的晶振印标示操作做好铺垫,从而大大提高了晶振印标示操作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结构形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长条形块状底座;111、条状凹槽;112、晶振放置区;2、挡块;3、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辅助晶振印标示的座体,它包括长条形块状底座1;两条条状凹槽111,前后间隔地设于长条形块状底座1上;晶振放置台面,形成在间隔分布的条状凹槽111之间的长条形块状底座1上;若干个挡块2,等间距地设于晶振放置台面上,其中,相邻两挡块2之间的晶振放置台面上形成了一晶振放置区112。

每一所述晶振放置区112前后侧的条状凹槽111的槽底上设有供置于晶振放置区112上的晶振的插脚伸入的孔3。

针对晶振只有前后侧只有一个插脚的情况,每一所述晶振放置区112前后侧的条状凹槽111的槽底上的孔3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孔3设于所述晶振放置区112前侧的条状凹槽111的槽底上,另一孔3设于所述晶振放置区112后侧的条状凹槽111的槽底上。

所述挡块2与长条形块状底座1为一体式结构。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一种辅助晶振印标示的座体,它包括长条形块状底座1;两条条状凹槽111,前后间隔地设于长条形块状底座1上;晶振放置台面,形成在间隔分布的条状凹槽111之间的长条形块状底座1上;若干个挡块2,等间距地设于晶振放置台面上,其中,相邻两挡块2之间的晶振放置台面上形成了一晶振放置区112。

每一所述晶振放置区112前后侧的条状凹槽111的槽底上设有供置于晶振放置区112上的晶振的插脚伸入的孔3。

针对晶振前后侧有两个插脚的情况,每一所述晶振放置区112前后侧的条状凹槽111的槽底上的孔3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孔3设于所述晶振放置区112前侧的条状凹槽111的槽底上且成对称设置,另一孔3设于所述晶振放置区112后侧的条状凹槽111的槽底上且成对称设置。

所述挡块2与长条形块状底座1为一体式结构。

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