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网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4472阅读:8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网版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版加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复合网版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制作复合网版的网纱复合时,不锈钢网纱和聚酯网纱重合放置在一起后,采用高温胶带粘在待复合的不锈钢网纱和聚酯网纱的重合处的两侧,作为阻拦瞬间粘着剂外溢的材料;也就是说在需要涂瞬间粘着剂以外的区域用高温胶带封住,不让瞬间粘着剂外渗;涂瞬间粘着剂后不锈钢网纱和聚酯网纱就粘合在一起了,然后把中间的聚酯网纱切除,就形成了新型的中间为不锈钢网纱,四周为聚酯网纱的复合网纱;此复合网纱代替了传统的全聚酯网纱或全钢网纱。行业有使用UV胶通过紫外灯照射方式干燥代替瞬间粘着剂的;也有采用PE热熔胶通过热压机热压方式完成两种网纱的复合的工艺。

但是,采用高温胶带作为阻拦瞬间粘着剂外溢的材料,瞬间粘着剂容易渗入到粘得不够紧密的缝隙中去,复合后的网版复合部通常都不够整齐、美观;使用UV胶通过紫外灯照射方式干燥代替瞬间粘着剂的,因为工艺需要通过特殊的紫外灯照射机来配合完成,工艺变得比较复杂,不可控制因素变多;采用PE热熔胶通过热压机热压方式完成两种网纱的复合的工艺,需要先预拉好比当前网版尺寸更大的母框,材料用量大大提高,成本上升。

以上都存在一些缺陷,就是聚酯网纱和不锈钢网纱都没有在绷网过程中进行多数预拉的消除弹性的处理,网版的晒网图文尺寸在印刷过程中因为印刷施压后产生的变化较大,网版印刷精度和使用寿命都受到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复合网版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网版结构,包括方形框体、及覆盖于所述框体上方的第一网纱,所述第一网纱中心处设有切口,所述切口的下方密封粘接有第二网纱。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网纱与第二网纱的粘接处为复合部,所述复合部的宽度为1-5cm。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复合部的内、外侧设有防渗液,所述防渗液的内端设有瞬间粘着剂。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框体为铝合金或者铸铝。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网纱为聚酯网纱。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网纱为不锈钢网纱。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覆盖于框体上方的第一网纱,第一网纱中心处设有切口,切口的下方密封粘接有第二网纱,复合部的内、外侧设有防渗液,防渗液的内端设有瞬间粘着剂;使得瞬间粘着剂的自然外渗被阻挡,提高了复合部边缘的整齐度;同时绷网过程中把网纱的自身拉伸性消除,解决了网版印刷尺寸在印刷过程中变化较大的问题,延长了网版的使用寿命。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复合网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复合网版结构的加工工艺方法流程图;

图3为图2中S4的具体流程图。

10 框体 20 第一网纱

30 第二网纱 40 复合部

50 瞬间粘着剂 60 防渗液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如图1~3所示的具体实施例,其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网版结构,包括方形框体10、及覆盖于框体10上方的第一网纱20,第一网纱20中心处设有切口(图中未示出),切口的下方密封粘接有第二网纱30。

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一网纱20与第二网纱30的粘接处为复合部40,复合部40的宽度为1-5cm。

优选地,复合部40的宽度为2cm。

具体的,如图1所示,复合部40的内、外侧设有防渗液60,防渗液60的内端设有瞬间粘着剂50;使得防渗液60的结构密实性来阻挡瞬间粘着剂50的自然外渗,使复合部40边缘整齐度提高,保证了复合效果且更加美观。

其中,防渗液60在结构中起防止瞬间粘着剂外渗作用,复合完成后需要用清水冲洗干净。

其中,框体10为铝合金或者铸铝;第一网纱20为聚酯网纱;第二网纱30为不锈钢网纱。

如图2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复合网版结构的加工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绷网机中央的升降平台上放置一个垫板,垫板上放置一张PE离型膜;

S2,将不锈钢网纱置于离型膜之上,摆好绷网角度;

S3,将聚酯网纱平铺于不锈钢网纱之上,使用绷网机四边夹具将聚酯网纱夹紧;

S4,将聚酯网纱绷紧至设定值,并静置停顿设定时间;

S5,待聚酯网纱完全放松,重新将聚酯网纱绷紧至一定值,将绷网机的平台升起使得不锈钢网纱与聚酯网纱接触;

S6,将耐高温的720胶带紧贴于四周复合部并用工具刮平整,在复合部内、外两侧用胶瓶挤防渗液至边缘密实;

S7,将720胶带撕去,在撕去胶带的位置均匀涂上瞬间粘着剂,待瞬间粘着剂干燥后切去复合部内侧的聚酯网纱;

S8,将复合网纱绷紧至所需张力设定值的2/3,静置停顿若干时间;

S9,将复合网纱绷紧至所需张力设定值,静置停顿若干时间;

S10,再次将复合网纱绷紧至所需张力设定值,网框部位涂胶水,将聚酯纱粘在网框上,用风扇吹设定时间,待胶水固化后放松夹具,切去框体外围的聚酯网纱。

具体的,如图3所示,在S4中,还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41,将聚酯网纱绷紧至36N,静置停顿5分钟;

S42,将聚酯网纱绷紧至42N,静置停顿5分钟;

S43,将聚酯网纱绷紧至46N,静置停顿5分钟。

其中,在S5中,一定值为16N。

其中,在S7与S8之间,还包括松开夹具,把框体放入中间并摆好角度,重新夹紧。

其中,S7中,所需张力设定值为10-50N,静置停顿5分钟;S10中,风扇吹设定时间为15分钟。

其中,S10中,网框部位为聚酯网纱与框体接触的部位。

本实用新型,将聚酯网纱和复合网纱均经过三次预拉,使得网纱的自身拉延伸性消除,提高了网版的印刷尺寸稳定性,延长了网版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使得瞬间粘着剂的自然外渗被阻挡,提高了复合部边缘的整齐度;同时绷网过程中把网纱的自身拉伸性消除,解决了网版印刷尺寸在印刷过程中变化较大的问题,延长了网版的使用寿命。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