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棒式温度计玻璃油墨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2807发布日期:2018-07-10 23:53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棒式温度计玻璃油墨印刷装置,属于曲面印刷领域。



背景技术:

对弧形物体的印刷一般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印刷,其一方式是采用转印技术,即将图案印刷在薄膜上,再用薄膜将图案转印到产品上,此种转印技术可应用于平面玻璃或曲面玻璃的印刷,然而,该转印技术具有工序繁多,良品率低的缺陷;另一方式是采用丝网印刷机进行印刷,将丝网压设在玻璃上得以进行印刷,良品率高,工序简易,但丝网印刷机的印刷头只能作水平方向的平移,即只能对平面玻璃进行印刷,无法对曲面玻璃进行丝网印刷,为此,提供一种方便对弧形物体印刷的印刷装置实属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棒式温度计玻璃油墨印刷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棒式温度计玻璃油墨印刷装置,包括机架、固定传送槽、自动印刷油墨的丝网印刷机构,所述丝网印刷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固定架,固定架上设置有印刷机构,在所述丝网印刷装置下方的机架上设有工作托架,所述工作托架滑动设置在固定传送槽上,所述丝网印刷机上设有上定位装置,位于印刷机构下方传送槽两边的支架上设有前定位装置和后定位装置,工件通过工件托架送至丝网印刷机,丝网印刷机对工件进行印刷,印刷后的工件再由工件托架运送至下一步操作;其中丝网印刷机的固定架用于设置印刷机构,工作托架位于印刷机构的下方,用于对工件进行固定并配合位于上方的上部的丝网印刷装置进行印刷,其中托轮在托架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对工件托架进行驱动;前定位装置和后定位装置在彼此驱动装置驱动下对工件托架夹持和锁紧定位,实现对工件满足印刷的横向定位,锁紧后,对工件托架位置进行微调操作,使工件能与印刷机构良好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工作托架包括上顶板和托架主体,所述上和托架主体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升降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包为升降气缸和升降柱,所述升降气缸包括缸体和活塞杆,所述缸体固定安装在所述托架主体底部,所述活塞杆的活动端通过连接块与所述升降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柱的另一端通过螺纹螺接的方式与所述上顶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工作托架主体内设有托架驱动装置和控制系统,托架主体底部设置有用于顶托工件托架的前拖轮和后拖轮,所述拖轮与托架驱动装置连接,托架主体上设有托架定位探头,所述控制系统根据托架定位探头传输的信号控制托架驱动装置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传送槽两壁上设有限位滑槽,所述工件托架主体底部上设有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与所述限位滑槽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升降装置数量设置为4件,分别顶托在所述上顶板的四角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印刷机构包括刮墨板、上墨辊、印刷辊,所述刮墨板与第二升降驱动装置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的另一端固设在固定架上,所述上墨辊和印刷辊与固定架连接,其中上墨辊与一电机驱动装置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包括升降驱动电机和丝杆,所述升降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上述固定架上,所述丝杆的一端与所述电机驱动装置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丝杆的另一端通过螺纹螺接的方式与所述刮墨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上定位装置包括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设置在曲网印刷装置的固定架后部,所述托架上顶板上设置有夹紧装置,夹紧装置对工件的一端加紧固定,夹紧装置在印刷过程中会夹持工件360 度旋转,以使印刷辊的印花印刷在工件的圆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前定位装置和后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探头、控制模块和定位驱动机构,所述定位探头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根据定位探头发出的信号控制定位驱动机构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印刷装置,印刷时,将待印刷的工件放置在工作托架上,利用定位装置使工件固定安装,印刷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然后再通过驱动装置控制工作托架平移,使印刷机构处于工件的上方,再通过控制第一升降驱动装置和第二升降驱动装置的升降,使印刷辊的印刷部与工件的该侧顶面相接触,最终实现印刷装置对工件的印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新型的印刷装置是在现有的丝网印刷机的基础上对放置平台和印刷头的运动轨迹进行更改即可实现对棒式体温计的刻度印刷,且本新型的印刷装置具有结构简易,易于制作,印刷精度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件托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印刷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工件托架与传送槽滑动连接示意图;

图4为前定位装置和后定位装置夹紧工件托架状态示意图;

图5为传送槽结构示意图;

1-固定架,2-托架主体,3-传送槽,4-限位凸快,5-支杆,6-拖轮,7-上顶板,8-夹紧机构,9-缸体,10-升缩杆,11-连接块,12-升降柱,13-印刷辊,14-上墨辊,15-上定位装置,16-刮墨板,17-工件,18-横杆,19-前定位装置,20-后定位装置,21-第二升降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一种棒式温度计玻璃油墨印刷装置,如图1到图5所示,包括机架、固定传送槽3、自动印刷油墨的丝网印刷机构,所述丝网印刷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固定架1,固定架1上设置有印刷机构,在所述丝网印刷装置下方的机架上设有工作托架,所述工作托架滑动设置在固定传送槽3上,所述固定架上设有上定位装置15,本实施例中,在印刷机构下方的传送槽3两边的支架上设有两平行横杆18,在两平行横杆18上分别通过抱合机构抱合设置有前定位装置19和后定位装置20,且前定位装置19和后定位装置20可在横杆18上来回移动,工件17通过工件托架送至印刷区,丝网印刷机构对工件17进行印刷,印刷后的工件17再由工件托架运送至下一步操作;其中丝网印刷机的固定架1用于设置印刷机构,工作托架位于印刷机构的下方,用于对工件17进行固定和运输并配合位于工件托架上方的丝网印刷装置进行印刷,其中托轮6在托架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对工件托架进行运输;前定位装置和后定位装置在彼此驱动装置驱动下分别自工件前部和后部对工件托架进行夹持和锁紧,实现对工件满足印刷的横向定位,锁紧后,对工件托架位置进行微调操作,使工件能与印刷机构良好接触。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工作托架包括上顶板7和托架主体2,所述上顶板7和托架主体2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升降驱动装置,一般的,第一升降驱动装置数量设置为4件,分别顶托在所述上顶板7的四角位置,第一升降驱动装置包为升降气缸和升降柱12,所述升降气缸包括缸体9和活塞杆10,所述缸体9固定安装在所述托架主体2的底部,所述活塞杆10的活动端通过连接块11与所述升降柱1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柱12的另一端通过螺纹螺接的方式与所述上顶板7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的实施过程中,工件放置到所述工件托架上后,工件托架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行驶到印刷机构的下方,所述缸体9工作控制活塞杆10的升降,进而带动升降柱12的升降,最终使上顶板7产生升降,调整好工件17与印刷机构之间的距离。

本实施例的工作托架主体2内设有托架驱动装置和控制系统,托架主体2底部设置有用于顶托工件托架的前拖轮和后拖轮,所述拖轮与托架驱动装置连接,托架主体上设有托架定位探头,所述控制系统根据托架定位探头传输的信号控制托架驱动装置工作,本实施例中,定位探头为主动式或被动式激光传感器器、主动式或被动式红外传感器、高清CCD摄像机、雷达定位器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在实施过程中,在工件托架行驶到印刷机构附近时,定位探头开启并定位工件托架与印刷机构之间的距离,控制系统接收定位探头信号后控制托架驱动装置工作带动前后拖轮转动,将工件托架带到印刷装置下端,完成此过程后,托架驱动装置停止工作。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传送槽3两壁上设有限位滑槽,所述工件托架主体2底部上设有限位凸块4,所述限位凸块4与所述限位滑槽滑动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传送槽可以用两平行横杆代替,所述工件托架主体上设有抱合装置抱合在两平行横杆上并可沿横杆移动。

如图2所述,本实施例中印刷机构包括刮墨板16、上墨辊14、印刷辊13,所述刮墨板16与第二升降驱动装置2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21的另一端固设在固定架上,所述上墨辊14和印刷辊13与固定架固定连接,其中上墨辊14与一电机驱动装置连接,在印刷过程中,上墨辊14在电机驱动装置带动下滚动并向下移动紧压在印刷辊13上,继而带动印刷辊13滚动,刮墨板16的刮墨端与印刷辊13侧面垂直接触,对印刷辊13上的丝网进行刮墨处理,经刮墨辊16刮墨后的印刷辊13将图案印刷到工件17上。

本实施例的第二升降驱动装置21包括驱动电机和丝杆,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上述固定架上,所述丝杆的一端与所述电机驱动装置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丝杆的另一端通过螺纹螺接的方式与所述刮墨板16连接。

上定位装置包括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设置在曲网印刷装置的固定架1后部,所述托架上顶板7上设置有夹紧装置8,夹紧装置8对工件17的一端加紧固定,夹紧装置8在印刷过程中会夹持工件17进行360 度旋转,以使印刷辊13的印花印刷在工件17的圆周上。

如图4所示,所述前定位装置和后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探头、控制模块和定位驱动机构,所述定位探头与控制模块电连接,当工件托架行驶到印刷机构下方时,前定位装置19和后定位装置20夹紧上顶板7上的支杆5,定位探头定位工件托架与印刷装置的间距,控制模块控制定位驱动机构工作,对工件托架进行二次位置矫正,在上定位装置15和工作托架的升降作用下,被夹紧机构8夹紧的工件17能够与上墨辊良好接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