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丝网印染服装用的小型闪烘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0853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丝网印染服装用的小型闪烘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丝网印染服装用的小型闪烘机,特指一种具有快速烘干功能的小型闪烘机,属于服装印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闪烘机是一种专门用于印花机的前道烘干设备,在印花工作时能产生持久均匀的热流,提高印花的品质。

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闪烘机在实际使用时主要存下几个问题:

1.装置上下调节不便;

2.装置固定方式过于简便,存在安全隐患;

3.装置底座称载能力不强,易发生倾翻事故。

于是,发明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的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丝网印染服装用的小型闪烘机,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丝网印染服装用的小型闪烘机,该丝网印染服装用的小型闪烘机具有结构牢固,实用性强,安全性高,烘干效率高的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丝网印染服装用的小型闪烘机,包括:

总开关、电源开关、急停按钮、推杆、定时模块、散热扇、合页、主体、调节杆、摇柄、卡扣、支撑柱、支撑座、支撑杆、脚轮、底座、锁紧装置、蜗杆、蜗轮、聚光片、红外线中波灯管、顶盖;

所述顶盖设置在主体的顶部,且顶盖与主体通过合页相连接;所述散热扇设置在顶盖的上部,且散热扇与顶盖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红外线中波灯管设置在主体的内部,且红外线中波灯管的上部两侧设置有聚光片;所述开关、电源开关、急停按钮、定时模块设置在主体的一侧,且推杆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主体的下部;所述调节杆设置在主体的底部,且调节杆与主体通过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支撑柱设置在调节杆的底部,且支撑柱与调节杆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卡扣设置在支撑柱与调节杆的连接处,且摇柄设置在支撑柱的上部;所述摇柄的一端与蜗轮通过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蜗杆设置在蜗轮的一侧,且蜗杆与蜗轮通过啮合方式相连接;所述支撑座设置在支撑柱的底部,且支撑座与支撑柱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底座设置在支撑座的底部,且底座与支撑座通过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底座通过固定方式相连接,且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支撑柱通过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脚轮设置在底座的底部,且脚轮的内部设置有锁紧装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丝网印染服装用的小型闪烘机所述顶盖通过合页为可开合式装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丝网印染服装用的小型闪烘机所述电源开关在装置中设置有多处,且电源开关与红外线中波灯管通过电性连接相对应设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丝网印染服装用的小型闪烘机所述蜗杆与蜗轮通过啮合方式组合为蜗轮蜗杆结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丝网印染服装用的小型闪烘机所述主体通过蜗杆与蜗轮为可升降结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丝网印染服装用的小型闪烘机所述聚光片为倾斜式设置,且聚光片呈对称式分布。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方案的丝网印染服装用的小型闪烘机,具有结构牢固,实用性强,安全性高,烘干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底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总开关;2、电源开关;3、急停按钮;4、推杆;5、定时模块;6、散热扇;7、合页;8、主体;9、调节杆;10、摇柄;11、卡扣;12、支撑柱;13、支撑座;14、支撑杆;15、脚轮;16、底座;17、锁紧装置;18、蜗杆;19、蜗轮;20、聚光片;21、红外线中波灯管;22、顶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1和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丝网印染服装用的小型闪烘机,包括:总开关1、电源开关2、急停按钮3、推杆4、定时模块5、散热扇6、合页7、主体8、调节杆9、摇柄10、卡扣11、支撑柱12、支撑座13、支撑杆14、脚轮15、底座16、锁紧装置17、蜗杆18、蜗轮19、聚光片20、红外线中波灯管21、顶盖22;顶盖22设置在主体8的顶部,且顶盖22与主体8通过合页7相连接;散热扇6设置在顶盖22的上部,且散热扇6与顶盖22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红外线中波灯管21设置在主体8的内部,且红外线中波灯管21的上部两侧设置有聚光片20;开关1、电源开关2、急停按钮3、定时模块5设置在主体8的一侧,且推杆4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主体8的下部;调节杆9设置在主体8的底部,且调节杆9与主体8通过固定方式相连接;支撑柱12设置在调节杆9的底部,且支撑柱12与调节杆9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卡扣11设置在支撑柱12与调节杆9的连接处,且摇柄10设置在支撑柱12的上部;摇柄10的一端与蜗轮19通过固定方式相连接;蜗杆18设置在蜗轮19的一侧,且蜗杆18与蜗轮19通过啮合方式相连接;支撑座13设置在支撑柱12的底部,且支撑座13与支撑柱1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底座16设置在支撑座13的底部,且底座16与支撑座13通过固定方式相连接;支撑杆14的一端与底座16通过固定方式相连接,且支撑杆14的另一端与支撑柱12通过固定方式相连接;脚轮15设置在底座16的底部,且脚轮15的内部设置有锁紧装置17,顶盖22通过合页7为可开合式装置;电源开关2在装置中设置有多处,且电源开关2与红外线中波灯管21通过电性连接相对应设置;蜗杆18与蜗轮19通过啮合方式组合为蜗轮蜗杆结构;主体8通过蜗杆18与蜗轮19为可升降结构;聚光片20为倾斜式设置,且聚光片20呈对称式分布。

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通过总开关1可控制电源的接入,每个电源开关2都与主体8内部的红外线中波灯管21相对应,这样的设置可直观控制红外线中波灯管21的开启数量,并且红外线中波灯管21之间互不影响,聚光片20为倾斜对称式分布,聚光效果更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卡扣11可将顶盖22开启,便于进行装置的安装与维修,散热扇6起到散热的作用,定时模块5可控制装置的运行时间,定时关闭,通过蜗杆18、蜗轮19、摇柄10可实现装置的升降,使装置使用时不受空间限制,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升降调节后可通过卡扣11固定,相比现有装置更加牢固,支撑柱12、支撑座13、支撑杆14、底座16起到了很好的支撑效果,大大提高了底部承载能力,增强了装置的牢固性,不易发生倾翻现象,通过推杆4与脚轮15可实现装置任意方向的移动,通过锁紧装置17可实现装置的固定。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