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压供墨墨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6865发布日期:2018-10-02 19:37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耗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墨盒。



背景技术:

目前,在打印耗材行业中墨盒是最常用的耗材之一,现有市场上的墨盒通过在墨盒内设置复杂补气通道和单向进气阀来实现进行壳体内部压力平衡调节,结构复杂,储墨量低,运动时容易产生气泡,使得打印质量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储墨量高,可打印时间长,打印时不易产生气泡,打印质量高的墨盒。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稳压供墨墨盒,包括组装为一体的壳体和面盖,所述壳体上端开口,其内沿壳体长度方向依次隔设有进气腔、调压腔、储墨腔、第一墨水腔和第二墨水腔,所述进气腔底部开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连接第一密封导气膜,所述进气腔通过设置于面盖上的气路与调压腔连通,所述面盖内侧设有调压管,所述调压管置于调压腔中,所述调压管中设有调节墨盒内部压力平衡的恒压棉芯,所述调压腔上部与储墨腔连通,所述储墨腔下部与第一墨水腔连通,所述第一墨水腔通过过墨管道与第二墨水腔连通,所述第二墨水腔底部设有出墨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调压管与调压腔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上端与储墨腔连通,所述调压管内部设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上端与气路连接,所述调压管下端设有与间隙连通的出气口,所述恒压棉芯可密封堵住出气口且上端与进气通道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过墨管道设置于第一墨水腔与第二墨水腔相连的内壁上,其底部密封设置有通道膜,所述过墨管道底部与第一墨水腔相通且顶部与第二墨水腔相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气路的两端分别与进气腔及进气通道连通,所述气路上方设有第二密封导气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出墨口底部连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接有封口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本实用新型通过储墨腔与双墨水腔的设置,提高了储墨量,使得打印量更大,出墨时始终保持第二墨水腔较高液面不易产生气泡,且通过恒压棉芯调节墨盒内部压力平衡,使得打印质量更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3,一种稳压供墨墨盒,包括组装为一体的壳体1和面盖2,所述壳体1上端开口,其内沿壳体长度方向依次隔设有进气腔3、调压腔4、储墨腔5、第一墨水腔6和第二墨水腔7,所述进气腔3底部开有进气口31,所述进气口31连接第一密封导气膜32,所述进气腔3通过设置于面盖2上的气路9与调压腔4连通,所述面盖2内侧设有调压管41,所述调压管41置于调压腔4中,所述调压管41中设有调节墨盒内部压力平衡的恒压棉芯42,所述调压腔4上部与储墨腔5连通,所述储墨腔5下部与第一墨水腔6连通,所述第一墨水腔6通过过墨管道8与第二墨水腔7连通,所述第二墨水腔7底部设有出墨口71。

所述调压管41与调压腔4内壁之间存在间隙43,所述间隙43上端与储墨腔5连通,所述调压管41内部设有进气通道44,所述进气通道44上端与气路9连接,所述调压管41下端设有与间隙43连通的出气口45,所述恒压棉芯42可密封堵住出气口45且上端与进气通道44连接。

所述过墨管道8设置于第一墨水腔6与第二墨水腔7相连的内壁上,其底部密封设置有通道膜,所述过墨管道8底部与第一墨水腔6相通且顶部与第二墨水腔7相通,所述气路9的两端分别与进气腔3及进气通道44连通,所述气路9上方设有第二密封导气膜91,所述出墨口71底部连接有密封圈72,所述密封圈72接有封口膜73。

本实用新型通过储墨腔5与第一、第二墨水腔的设置,提高了储墨量,使得打印量更大,出墨时始终保持第二墨水腔7较高液面不易产生气泡,且通过恒压棉芯42调节墨盒内部压力平衡,使得打印质量更高。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