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票盖章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43079发布日期:2018-10-23 22:37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发票盖章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票盖章机。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单位所开的发票为三联发票,第一联发票作为存根联用于留存备查,第二联发票寄给用户作为汇款或收款的原始凭证,第三联作为记账联作为记账的原始凭证。由于第二联发票和第三联发票需要加盖单位的发票专用章,而单位一般采用人工或自动盖章机进行盖章,但现有的自动盖章机只适用于单页纸张进行盖章,无法自动完成三联发票的盖章,并且目前在电费发票盖章后,采用人工收集盖好章的发票,效率很低。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720003864.8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发票盖章切断收纳机,包括壳体和分隔板,分隔板横向设于壳体内且将壳体内腔分隔成上下设置的控制腔和工作腔,工作腔内设有发票的送料机构、盖章机构以及用于将盖章后的各联发票依次分别切断并收纳的切断机构和收纳机构,送料机构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第一进纸器、第二进纸器和第三进纸器,第一进纸器、第二进纸器和第三进纸器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一送纸垫板、第二送纸垫板和第三送纸垫板;盖章机构包括分别设于第一送纸垫板、第二送纸垫板和第三送纸垫板上方的第一印章、第二印章、第三印章以及用于控制第一印章、第二印章和第三印章升降的印章升降机构;切断机构包括第一剪切刀、第二剪切刀、第三剪切刀以及用于控制第一剪切刀、第二剪切刀、第三剪切刀升降的剪切刀升降机构,第一剪切刀、第二剪切刀、第三剪切刀分别设于第一印章、第二印章、第三印章的后侧且分别设于第一送纸垫板、第二送纸垫板和第三送纸垫板的上方;收纳机构包括分别设于第一送纸垫板、第二送纸垫板和第三送纸垫板末端的第一卸料板、第二卸料板、第三卸料板以及至少一个收纳盒;控制腔内设有用于控制送料机构、盖章机构、切断机构和收纳机构的控制机构。以上方案结构紧凑,使用方便,自动化程度高,通过送料机构、盖章机构、切断机构、收纳机构与控制机构之间的配合,可实现三联发票的连续盖章、切割和分类收纳,盖章效率高,大大地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以上方案实现了自动化的三联发票的连续盖章,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但以上方案仍存在以下问题:以上方案通过将盖章剪切好的各联发票分别通过第一卸料板、第二卸料板和第三卸料板导入第一收纳盒、第二联收纳腔和第三联收纳腔中,使各联发票整齐地堆叠在不同的收纳腔,发票自动地落入第一收纳盒、第二联收纳腔或者第三联收纳腔中,由于发票在下落的过程中,将受到空气的阻力,纸张无法保证每次落下的位置均一致,难免会造成小距离的偏移,使得堆叠的发票较为不规整,还需操作人员手工地将发票进行整理,以使发票规整,方便后续打包操作,但通过手工整理降低了发票的整理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可对发票进行整理,并能提高整理效率的发票盖章机。

本方案中一种发票盖章机,包括机架,机架上滑动有上夹板和下夹板,上夹板上部固定有推杆,推杆上固定有第一齿条,下夹板下部固定有第二齿条,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之间啮合有第一齿轮,下夹板下部还固定有横向的第三齿条,机架上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第三齿条用于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第二齿轮啮合有第三齿轮,第三齿轮同轴相连有凸轮,机架上位于第二齿轮远离第三齿条的一侧固定有支撑台,支撑台上滑动连接有左夹板和右夹板,右夹板上固定有滑杆,滑杆上固定有第四齿条,第四齿条和支撑台之间连接有弹簧,左夹板上固定有第五齿条,第四齿条和第五齿条之间啮合有第四齿轮,机架上位于支撑台的上方安装有用于限制发票运动的限位机构。

本方案的技术原理为:机架作为整个发票盖章机的骨架,起到支撑和保护发票盖章机的作用,在对发票盖完章后,将盖完章的发票放入到下压板上,先推动推杆向下运动,推杆带动上压板向下运动,推杆带动第一齿条向下运动,第一齿条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条向上滑动,第二齿条带动下压板向上运动,直到上压板和下压板将发票夹紧,然后推动推杆向靠近支撑台的方向移动,当下压板位于支撑台上方时,启动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将限制发票进行运动,然后再推动推杆复位,在下压板与发票刚好分离时,发票失去下压板的支撑将会落入到支撑台上,接着下压板将带动第三齿条运动,第三齿条将与第二齿轮相抵,第三齿条将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将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将带动凸轮转动,凸轮的凸面和基面将往复地与滑杆相抵,凸轮将带动滑杆往复地微动,滑杆将带动右夹板往复地微动,滑杆也带动第四齿条往复地滑动,第四齿条将带动第四齿轮往复地转动,第四齿轮将带动第五齿条往复地滑动;第五齿条将带动左夹板往复地微动,左夹板和右夹板一起往复地微动,将对发票两侧边缘进行拍打震动,从而形成了对发票的整理作用,使得发票的边缘对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方案通过推杆复位的运动,即可带动左夹板和右夹板进行往复地微动,无需另设其他驱动设备带动左夹板和右夹板运动,也未对整体的动力产生新的消耗,不仅节约成本,也较节能减排。

2、本方案通过左夹板和右夹板一起往复地微动,即可对发票进行整理,无需操作人员进行手工整理,更加自动化,从而提高了整理效率。

进一步,限位机构包括第一楔杆,第二齿条上开有楔面,第二齿条通过楔面用于与第一楔杆相抵,第一楔杆啮合有第二楔杆,第二楔杆上啮合有限位楔杆。当第二齿条运动到支撑台上方时,第二齿条通过楔面将推动第一楔杆滑动,第一楔杆将推动第二楔杆滑动,第二楔杆将推动限位楔杆滑动,从而实现了限位楔杆对发票的限位。

进一步,限位楔杆底部固定有复位楔杆,第二齿条上固定有用于复位楔杆相抵的驱动楔块。在下压板复位时,下压板带动驱动楔块复位,驱动楔块将推动复位楔杆复位,复位楔杆将带动限位楔杆复位,限位楔杆将带动第二楔杆复位,第二楔杆将带动第一楔杆复位;以备完成下次限位发票的操作。

进一步,弹簧为压簧。压簧的设置,方便了第四齿条的复位。

进一步,机架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输出轴与推杆固定连接。启动第一气缸,第一气缸可带动推杆往复地运动,从而提高了整个发票盖章机的自动化程度。

进一步,机架上固定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输出轴与第一气缸缸壁固定连接。启动第二气缸,第二气缸可带动第一气缸往复地运动,进一步提高了整个发票盖章机的自动化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发票盖章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机架1、第一气缸2、第二气缸3、上压板4、第一齿条5、下压板6、第一齿轮7、第二齿条8、驱动楔块9、第二齿轮10、第三齿轮11、凸轮12、右夹板13、左夹板14、第四齿条15、第四齿轮16、第五齿条17、第一楔杆18、第二楔杆19、复位楔杆20、限位楔杆21。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发票盖章机,包括机架1,机架1上滑动有上夹板和下夹板,上夹板上部焊接有推杆,机架1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气缸2,第一气缸2的输出轴与推杆平键连接,机架1上焊接有第二气缸3,第二气缸3的输出轴与第一气缸2缸壁相焊接,推杆上焊接有第一齿条5,下夹板下部焊接有第二齿条8,第一齿条5和第二齿条8之间啮合有第一齿轮7,下夹板下部还焊接有横向的第三齿条,机架1上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10,第三齿条用于与第二齿轮10相啮合,第二齿轮10啮合有第三齿轮11,第三齿轮11同轴相连有凸轮12,机架1上位于第二齿轮10左侧焊接有支撑台,支撑台上滑动连接有左夹板14和右夹板13,右夹板13上焊接有滑杆,滑杆上焊接有第四齿条15,第四齿条15和支撑台之间焊接有压簧,左夹板14上焊接有第五齿条17,第四齿条15和第五齿条17之间啮合有第四齿轮16,机架1上位于支撑台的上方安装有用于限制发票运动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第一楔杆18,第二齿条8上开有楔面,第二齿条8通过楔面用于与第一楔杆18相抵,第一楔杆18啮合有第二楔杆19,第二楔杆19上啮合有限位楔杆21,限位楔杆21底部一体成型有复位楔杆20,第二齿条8上焊接有用于复位楔杆20相抵的驱动楔块9。

在对发票盖完章后,将盖完章的发票放入到下压板6上,先启动第一气缸2,第一气缸2推动推杆向下运动,推杆带动上压板4向下运动,推杆带动第一齿条5向下运动,第一齿条5带动第一齿轮7转动,第一齿轮7带动第二齿条8向上滑动,第二齿条8带动下压板6向上运动,直到上压板4和下压板6将发票夹紧,然后启动第二气缸3,第二气缸3推动推杆向左移动,当下压板6位于支撑台上方时,第二齿条8通过楔面将推动第一楔杆18滑动,第一楔杆18将推动第二楔杆19滑动,第二楔杆19将推动限位楔杆21滑动,限位楔杆21将挡住发票的右侧,然后再启动第二气缸3,第二气缸3推动推杆复位,在下压板6与发票刚好分离时,发票失去下压板6的支撑将会落入到支撑台上,接着下压板6将带动第三齿条运动,第三齿条将与第二齿轮10相抵,第三齿条将带动第二齿轮10转动,第二齿轮10将带动第三齿轮11转动,第三齿轮11将带动凸轮12转动,凸轮12的凸面和基面将往复地与滑杆相抵,凸轮12将带动滑杆往复地微动,滑杆将带动右夹板13往复地微动,滑杆也带动第四齿条15往复地滑动,第四齿条15将带动第四齿轮16往复地转动,第四齿轮16将带动第五齿条17往复地滑动;第五齿条17将带动左夹板14往复地微动,左夹板14和右夹板13一起往复地微动,将对发票两侧边缘进行拍打震动,从而形成了对发票的整理作用,使得发票的边缘对齐;在下压板6复位时,下压板6带动驱动楔块9复位,驱动楔块9将推动复位楔杆20复位,复位楔杆20将带动限位楔杆21复位,限位楔杆21将带动第二楔杆19复位,第二楔杆19将带动第一楔杆18复位;以备完成下次限位发票的操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