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镜片丝印机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76605发布日期:2019-02-01 18:46阅读:8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镜片丝印机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摄像头保护镜片后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镜片丝印机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手机摄像头镜片丝印是用聂子从托盘上夹起摄像头镜片放到治具模腔上,脚踏开关或双手按钮开关进行丝印,丝印完毕后,用聂子从治具模腔上取出放到托盘上。这种丝印方式效率不高,时间长,产能受人工疲劳度影响,取出时聂子容易碰到已丝印的地方,造成不良品,因此开发一种能够自动送料,机器人自动上料下料,采用转盘多工位分解整个丝印流程,能够节省时间,提高效率,适用多种尺寸的产品的丝印的全自动镜片丝印机及方法是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载具自动送料,机器人自动上料下料,采用转盘多工位分解整个丝印流程,能够节省时间,提高效率,适用多种尺寸的产品的丝印的全自动镜片丝印机及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全自动镜片丝印机,包括依次连接的料盘放入工位、料盘缓存工位、产品上下料工位、转盘收料工位,以及依次连接的转盘上料工位、拍照工位、丝印工位、转盘下料工位,所述转盘收料工位上设有产品固定装置,所述产品固定装置从下到上依次包括气缸、顶升机构以及产品固定座,所述气缸与所述顶升机构连接,所述顶升机构上设有u型顶块,所述产品固定座上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一端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设有推块,所述推块的另一端设有产品模腔,所述推块的下方固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上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产品固定座连接,所述产品模腔的下端设有真空装置。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推块靠近所述产品模腔的横截面为弧形结构,所述产品模腔的横截面为椭圆形。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u型顶块的两端设有斜面。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料盘放入工位、料盘缓存工位、产品上下料工位以及转盘收料工位依次通过传送带连接,所述转盘上料工位、拍照工位、丝印工位、转盘下料工位位于转盘上,且通过所述转盘连接。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全自动镜片丝印装,还包括机器人,所述机器人将产品上下料工位分别与所述转盘上料工位以及转盘下料工位连接。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拍照位上设有ccd相机,所述丝印工位上设有uvw校正平台。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料盘放入工位设有多个料盘。

一种全自动镜片丝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待丝印的产品放在所述料盘放入工位上的料盘中,然后在传送带的带动下经过料盘缓存工位到达所述产品上下料工位,机器人将待丝印的产品从所述料盘上取下,放入到所述转盘上料工位上,然后所述待丝印的产品随着转盘的转动,经过拍照工位、丝印工位,待丝印的产品在丝印工位上进行丝印,丝印之后的产品经过转盘下料工位,由机器人将其放置在产品上下料工位上,然后机器人再将产品上下料工位上未进行丝印的产品放置在所述转盘上料工位上重复上述丝印步骤,直至所述产品上下料工位上的所有产品都进行了丝印,产品上下料工位上的料盘才会通过传送带传送到料盘收料工位。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料盘放入工位在放置待丝印的产品时,通过气缸推动所述顶升机构上升,所述u型顶块上升,并推动所述推块移动,所述推块向弹簧的方向移动,压缩弹簧,然后将待丝印的产品放在产品模腔内,同时开启所述真空装置,将待丝印的产品吸附在产品模腔内,之后气缸拉动所述顶升机构下降,所述u型顶块下降,所述弹簧复位,所述弹簧推动所述推块向产品模腔的方向移动,将待丝印的产品固定。

进一步地,其中待丝印的产品在拍照工位拍照后转入丝印工位,在丝印工位进行校正并丝印之后又转入转盘下料工位,在转入转盘下料工位后,通过气缸推动顶升机构上升,所述u型顶块的两端斜面推动所述推块移动,所述推块带动所述滑轨向弹簧的方向移动,同时关闭所述真空装置,机器人将丝印后的产品从所述产品模腔中取出,放入所述产品上下料工位中的料盘中,之后气缸拉动所述顶升机构下降,所述u型顶块下降,所述弹簧复位,所述弹簧推动所述推块复位。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镜片丝印机,通过传送带自动送料,机器人自动上料,通过产品固定装置固定待丝印的产品,通过所述拍照工位采用ccd相机拍摄产品的位置信息,通过丝印工位采用uvw校正平台进行校正丝印,最后机器人将已经丝印好的产品从转盘下料工位转移到产品上下料工位的料盘中,之后机器人再将所述产品上下料工位的料盘中的待丝印产品放置于所述产品固定装置中进行下一个产品的丝印,最后直至产品上下料工位中的产品全部丝印完毕后,通过所述传送带将丝印后的产品送入料盘收料工位,整个丝印过程没有人工的操作,不仅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不受人工疲劳度影响,而且所述产品固定装置可以固定不同尺寸的产品,从而实现一台设备生产多种产品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镜片丝印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镜片丝印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料盘放入工位,2-料盘缓存工位,3-产品上下料工位,4-转盘上料工位,5-拍照工位,6-丝印工位,7-转盘下料工位,8-料盘收料工位,9-推块,10-弹簧,11-u型顶块,12-气缸,13-产品模腔,14-顶升机构,15-斜面,16-真空装置,17-第一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自动镜片丝印机及方法,下面以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自动镜片丝印机,包括依次连接的料盘放入工位1、料盘缓存工位2、产品上下料工位3、转盘收料工位,以及依次连接的转盘上料工位4、拍照工位5、丝印工位6、转盘下料工位7,所述转盘收料工位上设有产品固定装置,所述产品固定装置从下到上依次包括气缸12、顶升机构14以及产品固定座,所述气缸12与所述顶升机构14连接,所述顶升机构14上设有u型顶块11,所述产品固定座上设有第一卡槽17,所述第一卡槽17一端设有弹簧10,所述弹簧10的另一端设有推块9,所述推块9的另一端设有产品模腔13,所述推块9的下方固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上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产品固定座连接,所述产品模腔13的下端设有真空装置16。

所述推块9靠近所述产品模腔13的横截面为弧形结构,所述产品模腔13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当所述产品模腔13放置有产品时,所述推块9将所述产品紧紧地卡在所述产品模腔13内,所述产品模腔13可以放置不同尺寸的产品。

所述u型顶块11的两端设有斜面15,在顶升机构14上升时,所述u型顶块11随着上升,所述斜面15推动所述滑轨移动,所述滑轨带动所述滑块移动,所述滑块推动所述推块9压缩弹簧10。

所述料盘放入工位1、料盘缓存工位2、产品上下料工位3以及转盘收料工位依次通过传送带连接,所述转盘上料工位4、拍照工位5、丝印工位6、转盘下料工位7位于转盘上,且通过所述转盘连接;所述全自动镜片丝印装,还包括机器人,所述机器人将产品上下料工位3分别与所述转盘上料工位4以及转盘下料工位7连接,采用机器人将待丝印的产品从产品上下料工位3转移到所述转盘上料工位4,将丝印后的产品从转盘下料工位7转移到所述产品上下料工位3,不仅能够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不受人工疲劳度影响,产品质量较高。

所述拍照位上设有ccd相机,所述丝印工位6上设有uvw校正平台,所述ccd相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准确度高,不受磁场影响、具有抗震动和撞击的特性,因此所述ccd相机可以不受转盘转动的影响,所述uvw校正平台,能分析ccd相机拍摄的产品信息,准确的将待丝印的产品进行丝印。

所述料盘放入工位1设有多个料盘,所述料盘放入工位1中可以容纳5层料盘,且每一层纵向放置14个料盘,横向放置5个料盘,所述全自动镜片丝印机可以一次丝印350个产品,而且中间的机器人不断上料下料,从而实现设备不间断工作不间断。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自动镜片丝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待丝印的产品放在所述料盘放入工位1上的料盘中,然后在传送带的带动下经过料盘缓存工位2到达所述产品上下料工位3,机器人将待丝印的产品从所述料盘上取出,放入到所述转盘上料工位4上,然后所述待丝印的产品随着转盘的转动,经过拍照工位5、丝印工位6,待丝印的产品在丝印工位6的uvw平台上校正后进行丝印,丝印之后的产品经过转盘下料工位7,由机器人将其放置在产品上下料工位3上,然后机器人再将产品上下料工位3上未进行丝印的产品放置在所述转盘上料工位4上重复上述丝印步骤,直至所述产品上下料工位3上的所有产品都进行了丝印,产品上下料工位3上的料盘才会通过传送带传送到料盘收料工位8。

所述料盘放入工位1在放置待丝印的产品时,通过气缸12推动所述顶升机构14上升,所述u型顶块11上升,并推动所述推块9移动,所述推块9向弹簧10的方向移动,压缩弹簧10,然后将待丝印的产品放在产品模腔13内,同时开启所述真空装置16,将待丝印的产品吸附在产品模腔13内,之后气缸12拉动所述顶升机构14下降,所述u型顶块11下降,所述弹簧10复位,所述弹簧10推动所述推块9向产品模腔13的方向移动,将待丝印的产品固定。

待丝印的产品在拍照工位5拍照后转入丝印工位6,在丝印工位6进行校正并丝印之后又转入转盘下料工位7,在转入转盘下料工位7后,通过气缸12推动顶升机构14上升,所述u型顶块11的两端的斜面推动所述推块9移动,所述推块带动所述滑轨向弹簧10的方向移动,同时关闭所述真空装置16,机器人将丝印后的产品从所述产品模腔13中取出,放入所述产品上下料工位3中的料盘中,之后气缸12拉动所述顶升机构14下降,所述u型顶块11下降,所述弹簧10复位,所述弹簧10推动所述推块9复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