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印刷单个地被运送给印刷机构的寄送件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82138发布日期:2019-05-28 21:07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用于印刷单个地被运送给印刷机构的寄送件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备,所述设备用于印刷单个地被运送给盖邮戳机的印刷机构的、在扁平的侧中的至少一侧上摩擦配合地受驱动地经过所述印刷机构的、扁平的、沿输送方向f在侧边缘处受引导的寄送件如信封、寄送袋、封套、卡片、印刷产品或类似物,所述设备由将所述寄送件在沿输送方向f前部的端部处抓住的输送装置构成,所述输送装置利用在所述印刷机构的下侧处布置的引导板及利用所述输送装置的对置的输送机构形成输送通道的输送平面。



背景技术:

ep1183154b1描述一种盖邮戳机,所述盖邮戳机具有印刷机构的至少一个印刷头,其用于印刷能放入的或通过的扁平的寄送物件如封上的信封和明信卡片,所述盖邮戳机由关于所述印刷头且相对于其通入平面突出的引导部分构成,所述引导部分配属有使所述寄送物件在其之间且对置的、围绕运输所述寄送物件的输送设备的横向于所述输送方向布置的机轴旋转的输送滚子,其中,所述输送设备具有两个连同所述引导部分形成输送路段的、驱动连接的驱动滚子,所述驱动滚子在输送方向上观察布置在所述印刷头的前方和后方,并且对置地分别设置有相对驱动滚子或给在其之间被抓住的寄送物件施加压力的、能倒转的配对压力滚子。这样的输送设备需要高的结构精度以及所述输送滚子和所述驱动元件彼此间的准确的协调,其中,在所述输送滚子之间驱动摩擦被中断,从而会出现关于所述寄送物件的位置和稳定性方面的不规律性,所述不规律性导致不精确的印刷图像,并且妨碍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给本发明提出的任务是,实现一种用于印刷单个地被运送给盖邮戳机的印刷机构的寄送件的设备,所述设备的突出之处在于利用证明是可靠的机器元件和结构部件实现的用于可靠的工作方式的简单的构造,并且被证明为操作者和售后维修友好的。

根据本发明,所述任务通过如下方式来解决,即所述输送机构在所述寄送件的输送方向(f)上观察具有至少两个彼此并排呈间距的、分别在转向滚子处围绕共同的机轴环绕的、环形的牵引器件,所述牵引器件的上部的、面向所述引导板的回行段和下部的回行段在运转滚子处受引导,所述运转滚子分别成对地对置地能自由转动地支承在所述输送机构的多个、配属于所述牵引器件的上方的回行段或下部的回行段的、由成角度的杠杆臂形成的双杠杆中的一个双杠杆的能摆动的端部处并且借助于作用到所述双杠杆上的弹簧力支撑在所述回行段的内侧处。

当然,所述设备适用于布置另外的平行环绕的牵引器件。

对于可靠地运输所述寄送件有意义的是,所述牵引器件的上部的回行段和对置的引导板形成输送缝隙/通道,被运送的寄送件在所述输送缝隙/通道中受引导。

有利的是,所述牵引器件的分别与所述引导板共同作用的上部的回行段形成沿输送方向f(稍微)上升的区段,所述区段通入到输送缝隙/通道中,所述输送缝隙/通道用于准确地引导被运输的寄送件。

合乎目的地,所述输送机构的分别配属于一个回行段的运转滚子支承在能摆动的双杠杆的杠杆臂的自由端部处,并由此确定所述牵引器件的回行段的位置。

优选地,双杠杆的杠杆臂形成锐角地、直角地或与其不同地相互连接,从而在所述回行段之间出现理想的布置和工作方式。

在生产经济性和空间定位的意义下被证明为简单的是,所述杠杆臂构造得一样长。

为了张紧在所述输送机构中的牵引器件、尤其是所述牵引器件的回行段,有利的是,所述运转滚子借助于弹簧力共同地且均匀地、将所述回行段张紧地靠置在回行段的内侧处。

为此,所述牵引器件具有与所述转向滚子的运转沟槽相匹配的、在横截面方面圆的、由弹性的原料如例如橡胶或橡胶混合物(适用于张紧)构成的实心型材。

由此,所述牵引器件的回行段能够在所述非运行位置下和在运行中在寄送件通过时保持在牵引张紧下。

支撑所述上部的回行段的运转滚子形成平行于所述运输平面的输送平面,所述输送平面能够匹配通过的寄送件的厚度而能够改变所述输送缝隙/通道。

为了这个目的,所述输送缝隙/通道的横截面高度能够在施加到所述双杠杆上的弹簧力的作用下通过被运送的寄送件的厚度来自动地确定。

有利地,为了保护所述输送机构和被运输的寄送件,所述输送装置的牵引器件不仅在所述输送装置的运行中而且在其非运行状态中在恒定的弹簧力下处于牵引张紧。

为了形成保护地作用于所述寄送件的、从所述转运台到所述输送缝隙/通道中的过渡区域,在沿输送方向分别在前部的运转滚子处起输送作用的周缘区域能够布置在前置的转向滚子的起输送作用的周缘区域之上,从而能够实现所述寄送件持续地上行到所述上部的回行段的前部的区段上。

优选地,所述转向滚子固定在形成所述机轴的、支承在机器机架中的、横向于所述输送方向f布置的、平行的轴处,其中,至少一个轴根据所述寄送件的运输速度来被驱动。

对于所述设备可靠地起作用而言额外尤其有意义的是,在所述转向滚子的轴之间、在横向于所述输送方向f延伸的、平行地彼此并排布置的横向杆处分别成对地能摆动的双杠杆配属于所述牵引器件或其回行段地支承,其中,不要求附加的空间。

为此,所述横向杆能够布置在通过所述牵引器件的转向滚子的轴确定的平面中或固定在所述机器机架中。

为了优化可用的空间使用,双杠杆的杠杆臂能够在所述非运行状态中大约对称地(均匀地)分布到通过所述横向杆确定的平面上地取向,从而使得所述双杠杆的杠杆臂与通过所述横向杆形成的平面向上和向下限制大约相同的角度,由此使得在所述寄送件通过时实现所述回行段向上或向下大约均匀地偏转/抬出。

被证明为简单的实施方案的是,将均匀的力施加到所述双杠杆上的弹簧、例如牵引弹簧一侧与所述双杠杆的一个杠杆臂并且另一侧与大约布置在所述横向杆的平面中的固定元件被夹入地连接。

为了支持施加到所述寄送件上的拉入作用,两个上部的回行段的牵引器件区段分别配属有从上部朝运送给所述牵引器件区段的寄送件指向的、能自由转动的摩擦轮,所述摩擦轮起作用用以稳定所述寄送件的有规律的运输。

为此,所述摩擦轮为了使所述寄送件在所述转运台的端部边缘后方在所述牵引器件区段上沿输送方向f理想地被抓住而能够调整和调节。

为了使所述寄送件理想地分布到所述印刷机构上,其能够在所述印刷头在两个运转滚子对之间的情况下布置在所述输送机构上方。

为了使所述寄送件在所述引导板的下侧处的摩擦最小,所述牵引器件的上部的回行段能够配属有在所述引导板中的沿输送方向f平行伸延的凹槽或沟槽状的加深部,所述凹槽或沟槽状的加深部得到所述寄送件在所述牵引器件的所面向的表面处的小的变形或较宽的抓住。

当在所述凹槽的两侧平行伸延的支撑板条固定在所述引导板的下侧处时,能够由此实现进一步减小在所述引导板的下侧处的摩擦。

在具有前置的转运台(在所述转运台上所述寄送件呈间距地或小间距地(teilabständen,有时称为子间距)依次为了印刷而运送给印刷机构)的设备的情况下,有利地在所述转向滚子的周缘上结束的转运台通过如下空隙来构造,所述牵引器件以其前部的端部接合到所述空隙中用以无干扰地运行。

附图说明

接下来,参考被引的或引证的现有技术和关于所有在说明书中没有更详细地阐释的细节所涉及的附图按照实施例来阐释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在所述示意性地示出的信封作为寄送件运送时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设备或通过盖邮戳机的印刷机构的纵剖面,

图2示出在图1中阐明的设备在印刷所述信封/给所述信封盖戳时的图示,

图3示出在图1和2中示出的设备在印刷薄的寄送件/给薄的寄送件盖戳时的图示,以及

图4示出根据图3中的线a-a穿过所述设备的横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4示出用于印刷单个地能运送给盖邮戳机3的印刷机构2的寄送件4如信封、寄送袋、封套、印刷产品或类似物的设备1。

图1示出直接地在相对厚的寄送件4运送到所述印刷机构2中时的盖邮戳机3。所述寄送件4由手或由在不可见的、前置的用于堆垛安放的寄送件4的分开装置借助于运输装置通过转运台5沿输送方向f单个地运送给所述盖邮戳机3的印刷机构2。

如图所示,在所述印刷机构2的下侧处布置有至少接近地超出被运送的寄送件4的宽度的引导板6,所述引导板形成水平的、处于上方的用于被运送的寄送件4的运输平面7,并且在所述印刷机构2的印刷头8之下具有用于印刷所述寄送件4的开口9。所述引导板9形成所述水平的运输平面7,沿着所述运输平面在所述转运台5的输送端部处相应到达的寄送件4由输送装置12的输送机构11在前部的端部13处抓住并且由所述输送机构运输通过所述印刷机构2之下,并且继续沿着所述运输平面离开所述印刷机构2。所述输送机构11和所述输送平面7在静止状态或在所述印刷机构2的非运行状态中彼此贴靠;在所述寄送件4穿过时,所述输送机构11的起输送作用的部分相应于所述寄送件4的厚度从所述引导板9或所述输送平面7处向下抬起。引导板9和输送机构11由此形成输送缝隙或输送通道14,所述输送缝隙或输送通道至少接近地超出所述输送平面7的宽度延伸并且通过用于定位寄送件4的侧向的引导部15来限制。

为了促进通过牵引器件18、19的运输或输送效率并且为了减小所述寄送件4在所述引导板6的引导面处的摩擦,所述引导板在所述牵引器件18、19的起输送作用的回行段24、25的作用区域中沿所述牵引器件18、19的输送方向f具有配属于所述牵引器件的凹槽47或沟槽形的加深部,在所述凹槽或加深部中,所述寄送件4通过所述牵引器件18、19相匹配于后者的半圆形的表面变形(没有贴靠在所述表面处),以便最佳地使用所述牵引器件18、19的上部的回行段24的输送作用并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排除所述寄送件4在大面积的引导板6处的摩擦。

为了进一步减少在所述引导板6的下侧处的摩擦,在所述凹槽47旁边两侧并且平行于所述凹槽伸延地,在所述引导板处固定有突出的支撑板条48,所述支撑板条使得所述寄送件4与所述引导板6的引导面保持以小的间距,其中,所述牵引器件18、19在所述内侧处例如分别配属有一个平行伸延的支撑板条48,在所述外侧处分别配属有两个平行伸延的支撑板条48。

不仅所述印刷机构2而且所述输送装置12与所述设备1的机器机架16固定连接。

所述输送机构11由至少两个彼此并排呈间距的、在沿输送方向f侧向地间隔开的转向滚子对16、17处围绕共同的水平的机轴环绕的牵引器件18、19构成,所述牵引器件沿着所述输送平面7并且与其对置地分别形成回行段24、25。所述牵引器件18、19优选地构造有圆形的实心横截面并且由弹性的原料如例如橡胶或橡胶混合物构成,所述橡胶或橡胶混合物呈现(abgeben)有利的摩擦系数。

与此相应地,所述转向滚子对16、17的转向滚子在周缘处具有槽或运转沟槽,所述槽或运转沟槽相应于环绕的牵引器件18、19的横截面。

所述牵引器件18、19的回行段24、25或所述上部的回行段24和所述下部的回行段25在所述转向滚子之间支撑在运转滚子或支撑滚子20、21上,所述运转滚子或支撑滚子分别能自由转动地支承在由呈角度地连接的杠杆臂27、28形成的、能摆动的双杠杆26的自由端部处,从而使得所述上部的回行段24与所述下部的回行段25相应于寄送件4的厚度尺寸分别能够共同地向下或向上调节/运动。

不仅在非运行状态中而且在所述运行状态中寄送件4通过时,所述输送机构11的运转滚子20、21在所述牵引器件18、19的上部的回行段24的和不起输送作用的下部的回行段25的平行于所述运输平面或引导平面7伸延的输送区段22上上均匀地支撑/引导回行段24、25。

在所述内侧处支撑地作用到所述上部的回行段24的输送区段22的运转/支撑滚子20通过施加到所述双杠杆26上的弹簧力、例如通过在图1和2中示出的牵引弹簧23来实现。

所述上部的运转滚子20将所述上部的回行段24在所述输送区段22的区域中抵靠所述引导板6保持在所述印刷机构2下方,从而使得在所述非运行状态中所述回行段24的输送区段44大约靠置在所述引导板2处。

由此,在所述输送缝隙/通道14的输入区域中形成沿所述寄送件4的输送方向f逐渐收缩的通道进入开口或拉入缝隙(einzugsspalt)29,所述通道进入开口或拉入缝隙的横截面高度克服所述弹簧23的力的作用通过被运送的寄送件4的厚度来确定/打开。

同时,在印刷机构2的非运行位置下(见图1),所述牵引器件18、19的相应下部的回行段25处于经由所述双杠杆26的占据的状态(stellung)引发(initiierten)的位置中(上部的终端位置),在所述上部的终端位置中,所述牵引器件18、19的上部的回行段和下部的回行段24、25在其整个长度上不伸展通过在所述回行段24、25的端部处形成的牵引器件区段31,然而所述通道进入开口29才通过从所述转运台5到达的寄送件4可供进入。所述输送缝隙/通道14的横截面高度在由弹簧23施加到所述双杠杆26上的弹簧力的作用下通过被运送的寄送件4的厚度来确定。

所述设备的突出之处尤其也在于,藉由所述牵引器件18、19的能调节的回行段24、25,不仅非运行地而且在当前的输送机构11的运行中保证了牵引器件的持久的张紧。

在所述输送缝隙/通道14前的输入区域沿输送方向f观察具有高于所述前部的转向滚子16的运转滚子20和接下来的运转滚子20,从而沿输送方向f观察产生通过所述上部的回行段形成的上升的且起输送作用的牵引器件区段31,所述牵引器件区段的上升通过不同厚度的寄送件4在运送的行程下改变。

较厚的或较薄的按行程运送的寄送件4改变在运送区域中作用的牵引器件区段31的上升的斜率和所述输送缝隙或输送通道14的横截面高度或所述回行段24、25的位置。

所述输送缝隙/通道14的长度取决于寄送件4的厚度。

所述牵引器件18、19通过分别形成牵引器件张紧机构的、持久地负载以弹簧力的双杠杆26和在牵引器件18、19的回行段24、25的内侧处靠置的运转/支撑滚子20、21保持在恒定的牵引应力下。

由用于所述牵引器件18、19的转向滚子16、17的共同的、横向于所述寄送件4的前进运动方向f取向的机轴32,33而形成的输送机构11(牵引器件张紧机构)在所述印刷机构2下方布置在所述盖邮戳机3的机器机架10中、例如布置在机器机座的下部的部分中。

所述转向滚子16、17固定在形成所述机轴32,33的、受驱动的轴34,35处,所述轴支承在所述机器机架10中,并且所述轴中,一个轴34或35是受驱动的。

所述双杠杆26能够由在所述转向滚子16、17的机轴32、33或轴34、35之间且相互成间距地形成平行的支承件的横向杆36成对地摆动且配属于所述牵引器件18、19或其回行段24、25地支承。

所述横向杆36优选地布置在通过所述牵引器件18、19的转向滚子16、17的机轴32、33形成的(水平的)平面中或固定在所述机器机架10中。

根据图1至3,分别构成双杠杆26的、一样长的杠杆臂27、28以大约90°的角度相互连接。

在起输送作用的回行段24靠近所述引导板6所在的非运行状态中,能摆动的双杠杆26的杠杆臂27、28大约对称地分布到所述横向杆36的平面上地取向并且在通过所述印刷机构2运输寄送件4时由于所述寄送件作用于所述上部的回行段24的厚度而改变位置,如在图2中所示出的那样。

施加弹簧力的弹簧23一端部在面向所述双杠杆26的一个端部处以所述双杠杆26的杠杆臂27、28中的一个杠杆臂被夹入,并且另一端部以背离的端部在布置在大约所述横向杆36的平面中的固定元件37处被夹入。

所述牵引器件区段31在所述上部的回行段24的拉入区段30的区域中分别配属有连同所述回行段24形成拉入缝隙39的摩擦轮或拉入轮38,所述摩擦轮或拉入轮由弹簧力加载。

到达所述拉入区段30处的寄送件4首先在所述前部边缘40处被容纳到通过所述拉入区段30和摩擦轮38分别形成的拉入缝隙39中,并且通过这种所形成的单元起输送作用地被继续运输,其中,所述摩擦轮38能够是能自由转动地或与所述牵引器件18、19的速度相同地受驱动,并且通过弹簧41在所述拉入区段30处按压到寄送件4上。为此,所述摩擦轮38固定在共同的、横向于所述输送方向f定位的轴42处,所述轴能摆动地布置在通过弹簧41加载的杠杆43处。

沿输送方向f大约在所述转向滚子对16的周缘处结束的转运台5通过配属于所述牵引器件18、19的空隙44来构造,从而在转运台5与拉入缝隙39之间的过渡部位处出现用于被运输的寄送件4的平坦上升的角度。

相同的结构上的措施设置在所述印刷机构2后方到放出部45的过渡部处,在该处,设有缝口状的空隙44的引导元件46和围绕横向于所述输送方向f在下游的机轴受驱动的抛出滚子49将完成印刷的寄送件4从所述牵引器件18、19处取下并进一步引导。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