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板用手工雕刻工作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8792发布日期:2018-10-30 23:21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辊制板雕刻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板用手工雕刻工作台。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印刷技术中,常用印刷辊来进行印刷、印染作业:首先将图案雕刻在版辊表面,然后在版辊表面涂覆涂料等印刷原料,然后通过将版辊在印刷用的织物、纸张表面滚动印刷印出连续的印制图案。

目前通常通过自动的激光雕刻机对版辊进行表面图案的自动雕刻;因磨损、版辊公差以及自身的精度、程序等原因,激光雕刻机雕刻出的图案往往无法达到所需的表现状态,同时在多次印刷后版辊表面的图案也会发生损坏。此时,一般的自动激光雕刻机无法满足局部完善、修复的功能。即在此时,需要工人手工进行版辊的雕刻、修复。

目前现有的手工雕刻工作台结构简单,无法处理雕刻产生的粉末;版辊也只是简单的通过V型架等装置放置在工作台上,工人的雕刻工作需要不停的手动转动版辊,即影响工作效率、增大工作强度,也会导致无法有效定心,雕刻图案发生误差等情况。而且,工人长时间的俯身工作会引起一定的健康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板用手工雕刻工作台,通过所述的手工雕刻工作台,可以有效处理雕刻产生的粉尘、方便的使工人操作转动版辊、保证版辊的雕刻加工精度、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保证工人的健康。

为实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制板用手工雕刻工作台,包括支架与设于所述支架顶部的台板,所述台板顶面设有用于放置高压辊的辊架,所述台板表面设有格栅,所述台板底部设有集粉槽,所述台板设有导管,所述导管连通所述格栅与所述集粉槽。

所述格栅可以容纳雕刻产生的金属粉末,所述集粉槽用于容纳落入所述格栅的金属粉末,所述导管连通所述格栅与所述集粉槽,在使用时,可以通过附加的清扫装置、吹风装置等使金属粉末移动的装置将所述格栅内的金属粉末通过所述导管送入所述集粉槽进行收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集粉槽边缘设有快拆装置,所述快拆装置与所述台板可拆连接。

所述集粉槽通过所述快拆装置可拆连接所述台板,可拆的所述集粉槽可以在其内装满金属粉末等杂质后拆下倾倒清洗。方便持续有效的进行使用。所述快拆装置优选且不限于为卡扣卡槽、螺栓、磁性连接器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辊架包括设于所述台板两侧的主动架与从动架。

所述主动架为工人提供驱动待雕刻的高压辊转动的动力,所述从动架与所述主动架形成水平方向的自由度限制,使得高压辊不会发生晃动、跳动等影响精度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动架包括定心支架、设于所述定心支架的两个平行定心轮和设于所述定心支架外侧的驱动装置。

所述平行的两个定心轮与所述定心支架静态时等效形成V型架的支撑效果,所述高压辊与所述两个定心轮相切,其轴心必然重合于两个所述定心轮的对称平面。在动态时,所述高压辊的转动可以带动所述定心轮的转动,可以有效减少动态时所述高压辊与定心支架间的摩擦,减少跳动等问题的产生。所述驱动装置使工人可以有效驱动所述高压辊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台板的驱动支架和设于所述驱动支架顶部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轴线与所述两个定心轮的对称平面重合且平行于所述台板顶面。

所述驱动电机轴线轴线与所述两个定心轮的对称平面重合且平行于所述台板顶面,即与所述高压辊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在不同的所述高压辊加工时,其轴线在所述定心轮的相切作用下一直位于所述定心轮的对称平面,只需更换不同直径的所述定心轮即可调整所述高压辊与所述驱动电机对心。所述驱动电机从而通过联轴器等传力装置驱动所述高压辊转动,方便工人手工雕刻,减少工人转动所述高压辊的工作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手把轮,所述手把轮与所述驱动电机同轴。

所述手把轮可以在需要微调或往复转动修整部分印刷图案时使工人可以手动调整,相对所述驱动电机可以达到更合乎工人需求的调整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电机为无刷电机。

无刷直流电机由电动机主体和驱动器组成,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由于无刷直流电动机是以自控式运行的,所以不会像变频调速下重载启动的同步电机那样在转子上另加启动绕组,也不会在负载突变时产生振荡和失步。所述驱动电机优选为无刷电机使得其在驱动高压辊转动时可以保证转动过程的平顺性,保证工人在工作中不会因抖动、跳动因因素加工出质量较差的产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从动架包括固定架、对称铰接于所述固定架的两个夹持器,所述夹持器内侧设有夹持槽,所述两个夹持槽呈半圆形。

所述固定架通过铰接于其上的夹持器对所述高压辊的另一端进行夹持,所述两个夹持槽在组合后形成整圆,恰好可以夹持所述高压辊的端部。所述从动架对所述高压辊的夹持效果配合所述主动架的所述驱动电机对所述高压辊的限位效果可以有效消除跳动等影响精度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持槽内设有可拆的衬环。

所述衬环作为所述夹持槽和所述高压辊端部之间的填充部分。一方面,通过换用不同厚度的所述衬环可以调节所述夹持槽内部圆的直径,即适应不同的所述高压辊端部直径,衬环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可以有效减少成本;另一方面,所述衬环与所述高压辊端部为滑动摩擦,相对轴承等滚动摩擦器件较易磨损,所述衬环的简单结构和可拆设计可以方便其更换和成本控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台板侧面设有活动支架。

所述活动支架设置于所述台架与工人相对的一侧,可以连接安装靠垫、工具袋等扩展元件,为工人提供支撑倚靠、方便拿取工具等效果,保护工人的健康状况、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所述格栅、导管与所述集粉槽的设置可以有效收集雕刻产生的粉末废渣,减少车间的环境污染,保证工人的呼吸系统健康;

2、通过所述主动架与所述从动架的配合,为工人提供自动、方便、适应性强的高压辊转动调整方案,方便工人的实用,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减少高压辊的跳动等导致加工精度和质量下降的问题。

3、通过所述活动支架为工人提供倚靠,保证其工作的舒适性的健康。同时为工人的工作提供更多的扩展。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集尘、除尘效果好,可有效、精确、多层次调整高压辊角度相位,加工工况好,加工精度高,改善工人劳动强度、健康状况,提高工作效率、成本低的优点。

说明书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三维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集粉槽与台板连接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架与定心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从动架的三维示意图;

图中各项分别为:1支架,2台板,21格栅,22导管,31主动架,311支架,312定心轮,313驱动支架,314驱动电机,315手把轮,32从动架,321固定架,322夹持器,323夹持槽,324衬环,4集粉槽,41快拆装置,5活动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的一种制板用手工雕刻工作台,包括支架1与设于支架顶部的台板2,台板2顶面设有用于放置高压辊的辊架,台板2表面设有十字交叉凹陷于台板2表面的格栅21,台板2底部设有集粉槽4,台板2设有柱形空心导管22,导管22连通格栅21与集粉槽4。

本实施例中,集粉槽4边缘设有卡边形式的快拆装置41,快拆装置41与台板2上的折弯卡槽可拆卡接。

本实施例中,辊架包括设于台板2两侧的主动架31与从动架3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主动架31包括定心支架311、设于定心支架311的两个平行定心轮312和设于定心支架311外侧的驱动装置。高压辊一端放置与定心支架311上,与两个定心轮312相切。

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包括延伸出于台板2侧面的驱动支架313和设于驱动支架313顶部的驱动电机314,驱动电机314为无刷电机。驱动电机314轴线与两个定心轮312的对称平面重合且平行于台板2顶面。驱动电机314通过一个联轴器连接高压辊的端部。

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还包括手把轮315,手把轮315与驱动电机314同轴。在使用时,工人可以断开联轴器与高压辊的连接后通过转动手把轮315进行角度的微调。手把轮315的直径相对高压辊直径较大,在工人使用的力量相同时,其更大的直径即提供了更大的杠杆臂长,使得转动高压辊的动作省力、方便。周向的手把轮315相对一般的摇把等也更适于连续的转动调整。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从动架32包括固定架321、对称铰接于固定架321的两个夹持器322,夹持器322内侧设有夹持槽323,两个夹持槽323呈半圆形。高压辊的另一端设于夹持槽323组合形成的圆形空间内。

本实施例中,夹持槽323内设有可拆的衬环324。在使用时夹持槽323呈左右向外打开的状态,将高压辊的一端压入后高压辊的下表面与夹持槽323下方接触并将其压下,同时这一压下的作用在夹持器322的铰链处形成杠杆作用,自动的将夹持器322合拢,通过高压辊自身的重力即可完成固定与防止跳动的效果。同时也可在夹持器322之间设置磁性连接器、卡扣等装置保证防跳效果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台板2侧面设有活动支架5。活动支架5表面安装有靠垫,工人工作时可以倚靠在靠垫上,减少其脊柱的压力,保证其工作的健康,降低工作强度。

以上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