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光片油墨标识速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7975发布日期:2019-02-22 22:33阅读:814来源:国知局
偏光片油墨标识速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偏光片加工方面的偏光片油墨标识速干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伴随着消费者对LCD液晶屏的需求不断提高。然而,所述偏光片已经成为了LCD液晶屏中提高显示效果的关键组件。为了满足LCD液晶屏的显示效果,偏光片切割动作已经成为加工偏光片加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序之一。然而,偏光片有视角之分、正反面之分,则需要在偏光片做油墨标识。由于所述油墨标识风干动作为人为操作,使得偏光片油墨标识风干时间比较长而导致生产效率低,若同时油墨印到其他偏光片,则需要返工耗费工时,导致提高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偏光片油墨标识速干装置。

为此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所采用一种偏光片油墨标识速干装置,其包括喷码底座,安装喷码底座底部的支撑腿;所述喷码底座上面设置有复数个固定机构,该固定机构上设置有释放高温热风的热风枪;所述喷码底座上面设置有用于传送涂有油墨的偏光片的传送带装置。

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喷码座侧壁上的固定座,安装在固定座上面的用于固定热风枪位置的十字架支撑杆。

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所述热风枪包括风枪主体,设置于风枪主体喷射口的橡胶出风口。

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所述传送带装置包括安装在喷码座一端的转轴电机,与转轴电机连接的传送主动转轴,安装在喷码座另一端的传送从动转轴,安装在传送主动转轴与传送从动转轴上面传送带圈。

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所述喷码座两边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偏光片和传送带的机构分支架。

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所述传送带圈包括传送带,该传送带是由传送带以传送从动转轴或传送主动转轴为中心卷陈圆圈体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因所述喷码底座上面设置有复数个固定机构,该固定机构上设置有释放高温热风的热风枪;所述喷码底座上面设置有用于传送涂有油墨的偏光片的传送带装置。工作时,利用传送带装置将已经涂覆好油墨的偏光片从传送带装置首端移动到尾端,在此移动过程中,利用设置于固定机构上方的多个热风枪释放大量热量对涂覆于偏光片表面油墨标识烘干,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偏光片上面油墨标识风干时间比较长和往返消耗工时,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功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偏光片油墨标识速干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考图1所示,下面结合实施例说明一种偏光片油墨标识速干装置,其包括喷码底座,安装喷码底座底部的支撑腿1,固定机构2,热风枪3,传送带装置。

所述固定机构2包括固定安装在喷码座侧壁上的固定座,安装在固定座上面的用于固定热风枪3位置的十字架支撑杆。所述热风枪3 包括风枪主体,设置于风枪主体喷射口的橡胶出风口。

所述传送带装置包括安装在喷码座一端的转轴电机4,与转轴电机4连接的传送主动转轴,安装在喷码座另一端的传送从动转轴,安装在传送主动转轴与传送从动转轴上面传送带圈。所述传送带圈包括传送带5,该传送带5是由传送带以传送从动转轴或传送主动转轴为中心卷陈圆圈体构成。所述喷码座两边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偏光片和传送带的机构分支架6。

所述支撑腿1置于喷码底座下面,并直接与地面接触。所述的固定机构2安装在喷码底座上面,所述热风枪3安装在固定机构2的上方。所述转轴电机4安装在喷码座一端,所述的传送从动转轴和传送主动转轴分别安装在喷码座两端。所述传送带圈安装在传送转动轴和传送主动转轴之间。

在喷码过程中,转动电机4启动,该转动电机4带动传送带装置移动,所述偏光片放置在传送带上面移动,所述热风枪3喷射出高温热风在偏光片上面,所述偏光片上面的油墨标识经过高温热风后能够快速风干,防止因油墨标识因未干印到偏光片的另一背面需要二次清洁和喷码而影响生产效率和增加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因所述喷码底座上面设置有复数个固定机构2,该固定机构2上设置有释放高温热风的热风枪3;所述喷码底座上面设置有用于传送涂有油墨的偏光片的传送带装置。工作时,利用传送带5 装置将已经涂覆好油墨的偏光片从传送带装置首端移动到尾端,在此移动过程中,利用设置于固定机构2上方的多个热风枪3释放大量热量对涂覆于偏光片表面油墨标识烘干,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偏光片上面油墨标识风干时间比较长和往返消耗工时,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功效。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实质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