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光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97818发布日期:2018-12-25 19:57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刷光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领域,特别是一种刷光油装置。



背景技术:

纸张在印刷完字迹或图案后,有时需要在字迹或图案表面再涂覆一层光油,起到保护和增亮的功能。传统的刷光油方式为通过一滚筒人工地直接对整张纸进行刷光油操作,光油会涂覆在字迹或图案以外的区域,或者一次涂覆较多的光油,都造成光油的浪费,同时不能起到仅对字迹或图案的增亮效果,而且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实现光油的充分利用、避免光油浪费、仅对纸张上的字迹或图案进行保护及增亮并提高工作效率的刷光油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刷光油装置,包括工作台、上盖、光油滤网板、光油刷、第一连接杆组件、第二连接杆组件、转动轮、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工作台的中部设有凸起的支柱,所述上盖的中部与支柱转动连接,所述光油滤网板通过连接板与上盖的底部连接且光油滤网板与上盖平行设置,所述光油滤网板上设有预定的图案区域,该图案区域为滤网,所述油滤网板上靠近支柱的部分设有栏板,所述光油刷包括移动杆、安装板、气缸、刷头、柔性刷及导轨,所述导轨设置于上盖的两条相对侧边的内侧,所述移动杆与导轨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板与移动杆固定连接,所述气缸安装于安装板上,气缸的输出端位于安装板的下方并与刷头固定连接,所述刷头固定或夹持柔性刷,所述第一连接杆组件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远离第二连接杆的端部与移动杆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远离第一连接杆的端部与转动轮偏心地连接,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转动轮连接,第二连接杆组件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三连接杆及第四连接杆,第三连接杆远离第四连接杆的端部与上盖固定连接,第四连接杆远离三连接杆的端部与第二驱动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刷为柔性的硅胶片、橡胶片或者毛刷。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杆靠近第一连接杆的端部设有长条孔,一螺栓穿过长条孔并与第一连接杆靠近第二连接杆的端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及转动轮均位于上盖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电机,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轮为偏心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刷光油装置包括工作台、上盖、光油滤网板、光油刷、第一连接杆组件、第二连接杆组件、转动轮、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工作台的中部设有凸起的支柱,所述上盖的中部与支柱转动连接,所述光油滤网板通过连接板与上盖的底部连接且光油滤网板与上盖平行设置,所述光油滤网板上设有预定的图案区域,该图案区域为滤网,所述油滤网板上靠近支柱的部分设有栏板,所述光油刷包括移动杆、安装板、气缸、刷头、柔性刷及导轨,所述导轨设置于上盖的两条相对侧边的内侧,所述移动杆与导轨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板与移动杆固定连接,所述气缸安装于安装板上,气缸的输出端位于安装板的下方并与刷头固定连接,所述刷头固定或夹持柔性刷,所述第一连接杆组件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远离第二连接杆的端部与移动杆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远离第一连接杆的端部与转动轮偏心地连接,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转动轮连接,第二连接杆组件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三连接杆及第四连接杆,第三连接杆远离第四连接杆的端部与上盖固定连接,第四连接杆远离三连接杆的端部与第二驱动机构连接。如此可实现光油的充分利用、避免光油浪费、仅对纸张上的字迹或图案进行保护及增亮并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刷光油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刷光油装置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考图1及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刷光油装置,包括工作台110、上盖120、光油滤网板130、光油刷140、第一连接杆组件150、第二连接杆组件170、转动轮160、第一驱动机构190及第二驱动机构180。

工作台110的中部设有凸起的支柱112,所述上盖120的中部与支柱112转动连接。本实施方式中,支柱112并不设置于工作台110的正中位置,而是靠近一端的位置。工作台110上位于支柱112的右侧的部分较宽,左侧的部分较窄,较宽的部分便于进行刷光油操作。待刷光油的纸张放置于工作台110上较宽的部分。上盖120具有两条长侧边及两条短侧边,两条短侧边分别位于工作台110的两端。

光油滤网板130通过连接板131与上盖120的短侧边朝向工作台110的底部连接,且光油滤网板130与上盖120平行设置。光油滤网板130上存放有光油,且光油滤网板130上设有预定的图案区域,该图案区域为滤网,光油可透过滤网流动至光油滤网板130的下方。

油滤网板130上靠近支柱112的部分设有栏板132,当上盖120在支柱112上转动时,油滤网板130与上盖120一起翘起,光油将流动至栏板132处,栏板132用于阻止光油沿油滤网板130向下流出,使得光油在栏板132处堆积。栏板132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

光油刷140包括移动杆141、安装板142、气缸143、刷头144、柔性刷145及导轨146。

导轨146设置于上盖120两条长侧边相向的内侧,移动杆141与导轨146滑动连接。安装板142与移动杆141固定连接,所述气缸143安装于安装板142上,气缸143的输出端位于安装板142的下方,并与刷头144固定连接,刷头144用于固定或夹持柔性刷145。本实施方式中,柔性刷145为柔性的硅胶片、橡胶片或者毛刷。

第一连接杆组件150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接杆151及第二连接杆152,第二连接杆152靠近第一连接杆151的端部设有长条孔153,一螺栓穿过长条孔153并与第一连接杆151靠近第二连接杆152的端部连接。如此可调节第一连接杆组件150的整体长度。第一连接杆151远离第二连接杆152的端部与移动杆141固定连接。

第二连接杆152远离第一连接杆151的端部与转动轮160偏心地连接,即第二连接杆152的端部连接于转动轮160上偏心的位置。第一驱动机构190的输出端与转动轮160连接。第一驱动机构190及转动轮160位于上盖120内。

第二连接杆组件170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三连接杆171及第四连接杆172,第三连接杆171远离第四连接杆172的端部与上盖120固定连接。

第四连接杆172远离三连接杆171的端部与第二驱动机构180连接。第二驱动机构180位于工作台110内。

第一驱动机构190为电机,第二驱动机构180为气缸。

本实施方式中,转动轮160为偏心轮。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刷光油装置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请参考图1及图2,第二驱动机构180通过第二连接杆组件170驱动上盖120及光油滤网板130相对支柱112沿逆时针转动一定的角度,使得光油滤网板130向上翘起,在光油滤网板130与工作台110形成开口,将纸张放入到工作台110上预定的位置,然后第二驱动机构180通过第二连接杆组件170驱动上盖120及光油滤网板130相对支柱112沿顺时针转动,使得光油滤网板130与工作台110贴合,同时气缸143驱动刷头144及柔性刷145远离油滤网板130移动,第一驱动机构190通过第一连接杆组件150驱动光油刷140朝向连接板131移动;光油滤网板130与工作台110贴合后,气缸143驱动刷头144及柔性刷145朝向油滤网板130移动,使得柔性刷145与油滤网板130充分接触,第一驱动机构190通过第一连接杆组件150驱动光油刷140朝向支柱112移动,从而在油滤网板130上刮动光油,光油在图案区域处透过滤网流动至光油滤网板130下方的纸张上,从而实现对纸张的刷光油操作;之后第二驱动机构180再通过第二连接杆组件170驱动上盖120及光油滤网板130相对支柱112沿逆时针转动一定的角度,使得光油滤网板130向上翘起,如此反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刷光油装置包括工作台、上盖、光油滤网板、光油刷、第一连接杆组件、第二连接杆组件、转动轮、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工作台的中部设有凸起的支柱,所述上盖的中部与支柱转动连接,所述光油滤网板通过连接板与上盖的底部连接且光油滤网板与上盖平行设置,所述光油滤网板上设有预定的图案区域,该图案区域为滤网,所述油滤网板上靠近支柱的部分设有栏板,所述光油刷包括移动杆、安装板、气缸、刷头、柔性刷及导轨,所述导轨设置于上盖的两条相对侧边的内侧,所述移动杆与导轨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板与移动杆固定连接,所述气缸安装于安装板上,气缸的输出端位于安装板的下方并与刷头固定连接,所述刷头固定或夹持柔性刷,所述第一连接杆组件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远离第二连接杆的端部与移动杆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远离第一连接杆的端部与转动轮偏心地连接,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转动轮连接,第二连接杆组件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三连接杆及第四连接杆,第三连接杆远离第四连接杆的端部与上盖固定连接,第四连接杆远离三连接杆的端部与第二驱动机构连接。如此可实现光油的充分利用、避免光油浪费、仅对纸张上的字迹或图案进行保护及增亮并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