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大行程气动刻标机的基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9651发布日期:2019-03-30 09:00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用于大行程气动刻标机的基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座,尤其是涉及用于大行程气动刻标机的基座。



背景技术:

针对体积大重量大的产品进行刻标,一般的小型刻标机无法完成刻标作业,故需设计一种大行程启动刻标机,该类刻标机中需设计一种承载能力强,对地面影响较小,便于安装的基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承载能力强,对地面影响较小,以及便于安装的用于大行程气动刻标机的基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大行程气动刻标机的基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矩形框架,其由四根截面呈矩形的管状体构成,分别为位于前侧的第一管状体、位于后侧的第二管状体、位于左侧的第三管状体及位于右侧的第四管状体,所述第二管状体左侧上部设置后侧沉降部,所述第三管状体后侧上部设置左侧沉降部,所述矩形框架内设置结构加强管,所述结构加强管至少包括第一结构加强管,所述第一结构加强管沿着前后方向布置且位于矩形框架内部右侧,所述第一结构加强管前端接于第一管状体,所述第一结构加强管后端接于第二管状体;

四个基部,所述基部呈管状,截面呈矩形,所述基部设置在矩形框架的角部下侧。

基座处设置测平部件,测平部件具有水箱,水箱顶部为开口,水箱外设置由透明材料制成的U型管,水箱底部设置通往U型管的横向部的通孔,通孔顶部一侧设置L型支架,L型支架上设置弹簧,弹簧底部设置橡胶塞,橡胶塞用于堵塞通孔,活动索一端接于橡胶塞的顶部,另一端穿过弹簧后,延伸至水箱外,U型管的两个竖向部处均设置刻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管状体、第二管状体、第三管状体及第四管状体上均设置弧形倒角。

进一步:基部沿着前后方向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承载能力强,对地面影响较小,同时便于安装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大行程气动刻标机一个方向立体图,图中示出了用于大行程气动刻标机的基座。

图2为大行程气动刻标机另一个方向的立体图,图中示出了用于大行程气动刻标机的基座。

图3为测平部件放大示意图。

图4为杆槽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11基部,121第一管状体,122第二管状体,123第三管状体,124第四管状体,13第一结构加强管,141后侧沉降部,142左侧沉降部。

21前侧围板,22后侧围板,23左侧围板,24右侧围板,25左侧限位部,26右侧限位部。

31机架,32十字滑台的横向导轨,33十字滑台的竖向导轨,34气动打标头,35第一限位板,36第二限位板。

41U型管,42水箱,43橡胶塞,44弹簧,45L型支架,46活动索。

51转轴,52活动杆,53杆槽,54针孔,55限位柱,56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各实施例中的方位以附图中箭头所示为准。

实施例1:参见图1和图2,一种用于大行程气动刻标机的基座,包括矩形框架,其由四根截面呈矩形的管状体构成,分别为位于前侧的第一管状体、位于后侧的第二管状体、位于左侧的第三管状体及位于右侧的第四管状体,所述第二管状体左侧上部设置后侧沉降部,所述第三管状体后侧上部设置左侧沉降部,所述矩形框架内设置结构加强管,所述结构加强管至少包括第一结构加强管,所述第一结构加强管沿着前后方向布置且位于矩形框架内部右侧,所述第一结构加强管前端接于第一管状体,所述第一结构加强管后端接于第二管状体。

还包括四个基部,所述基部呈管状,截面呈矩形,所述基部设置在矩形框架的角部下侧。

所述第一管状体、第二管状体、第三管状体及第四管状体上均设置弧形倒角。

基座承载能力强,对地面影响较小,同时便于安装。

基座处(矩形框架处,为了提高测平效果,第一管状体前侧与第四管状体的右侧均安装,可以通过紧固件紧固)设置测平部件,测平部件具有水箱,水箱顶部为开口,水箱外设置由透明材料制成的U型管,水箱底部设置通往U型管的横向部的通孔,通孔顶部一侧设置L型支架,L型支架上设置弹簧,弹簧底部设置橡胶塞,橡胶塞用于堵塞通孔,活动索一端接于橡胶塞的顶部,另一端穿过弹簧后,延伸至水箱外,U型管的两个竖向部处均设置刻度。

通过U型管可判断水平度,利于设备后续安装及使用,拉动活动索,水箱内液体(例如清水)可进入U型管,及时补充,防止U型管长期使用后内部液体减少,影响水平度的判断。

基部沿着前后方向布置。基部朝向为基座的朝向(前后方向),防止反装。

实施例2:该实施例中的大行程气动刻标机使用了实施例1中的基座,一种大行程气动刻标机,包括基座、部件移动装置以及刻标组件。

所述基座具有矩形框架和四个基部,矩形框架由四根截面呈矩形的管状体构成,分别为位于前侧的第一管状体、位于后侧的第二管状体、位于左侧的第三管状体及位于右侧的第四管状体,所述第二管状体左侧上部设置后侧沉降部,所述第三管状体后侧上部设置左侧沉降部,所述矩形框架内设置结构加强管,所述结构加强管至少包括第一结构加强管,所述第一结构加强管沿着前后方向布置且位于矩形框架内部右侧,所述第一结构加强管前端接于第一管状体,所述第一结构加强管后端接于第二管状体;所述基部呈管状,截面呈矩形,所述基部设置在矩形框架的角部下侧。

部件移动装置设置在基座前部,所述部件移动装置具有底板、围板和限位部,底板呈矩形,所述底板上矩形阵列若干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万向球;围板包括前侧围板、后侧围板、左侧围板及右侧围板,所述底板的前侧、后侧、左侧及右侧分别设置前侧围板、后侧围板、左侧围板及右侧围板,所述前侧围板、左侧围板及右侧围板的高度均为a,所述后侧围板的高度为b,a>b,便于打标头打标;限位部具有左侧限位部及后侧限位部,所述左侧限位部具有设置在左侧围板后部外侧的左侧固定板,所述左侧固定板上设置左侧限位杆,所述后侧限位部具有设置在后侧围板右侧外部的后侧固定板,所述后侧固定板上设置后侧限位杆,限位部可以对产品进行相应的限位。

刻标组件,其设置在部件移动装置后侧的基座上,且位于左侧沉降部与后侧沉降部处,所述刻标组件包括机架、十字滑台以及气动打标头,所述十字滑台设置在机架前侧,所述气动打标头设置在十字滑台上。

由于设置了万向球,产品可以在部件移动装置内根据需要移动,配合气动打标头进行打标,气动打标头可以在十字滑台上竖向或者横向移动。

所述第一管状体、第二管状体、第三管状体及第四管状体上均设置弧形倒角。提高安全性。

所述前侧围板、后侧围板、左侧围板及右侧围板的顶面均设置竖孔。便于安装附属部件,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所述机架左侧、右侧以及顶侧分别设置左侧机架板、右侧机架板以及顶侧机架板,所述顶侧机架板前侧下方设置第一限位板,所述左侧机架板前侧处设置第二限位板。第一限位板及第二限位板可以对气动打标头进行相应的限位。

基座(矩形框架处,为了提高测平效果,第一管状体前侧与第四管状体的右侧均安装,可以通过紧固件紧固)设置测平部件,测平部件具有水箱,水箱顶部为开口,水箱外设置由透明材料制成的U型管,水箱底部设置通往U型管的横向部的通孔,通孔顶部一侧设置L型支架,L型支架上设置弹簧,弹簧底部设置橡胶塞,橡胶塞用于堵塞通孔,活动索一端接于橡胶塞的顶部,另一端穿过弹簧后,延伸至水箱外,U型管的两个竖向部处均设置刻度。

通过U型管可判断水平度,利于设备后续安装及使用,拉动活动索,水箱内液体(例如清水)可进入U型管,及时补充,防止U型管长期使用后内部液体减少,影响水平度的判断。

基部沿着前后方向布置。基部朝向为基座的朝向(前后方向),防止反装。

左侧固定板外侧壁上设置杆槽,杆槽内设置活动杆,活动杆后侧通过转轴与杆槽侧壁连接,活动杆前侧与杆槽前侧壁之间具有拨出空间,活动杆前侧下部设置限位孔,杆槽下侧壁前侧设置盲孔,盲孔底部设置弹簧,弹簧接于限位柱,限位柱上端与限位孔配合,以将活动杆限位于杆槽内,限位柱上部设置针孔,针孔的内径从外端朝内端逐渐增大。

针杆插入针孔下压限位柱,手伸入拨出空间将活动杆拉出,通过活动杆安装时可方便的移动左侧固定板,闲置时将活动杆压入杆槽,限位柱在弹簧作用下伸入限位孔,将活动杆限位在杆槽内,提高安全性。针孔提高使用的安全性,由于针孔内大外小,便于清洁,防止堵塞。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进行的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