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大幅面打印机的打印介质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2873发布日期:2019-01-15 22:28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大幅面打印机的打印介质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打印机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适用于大幅面打印机的打印介质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工业打印机被广泛应用在瓷砖、玻璃、木材、织物等加工产业上,通过打印的方式将釉料打印至瓷砖的砖胚或玻璃上,然后再进行烧制,烧制后釉料颜色和质感即会变化成色。现有的工业打印机可应用于任意材质的平面全彩打印,其颠覆性的数码打印理念给瓷砖、玻璃的加工行业带来一股新风,以势不可挡的席卷了整个行业,为客户大幅度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再者,打印机的应用也大大减少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能够降低粉尘等有害物质对操作工人身体的损害,并能进一步降低该工业污染的程度,因此目前该项技术广受行业的推崇。

现有的工业打印机常采用宽幅皮带进行打印介质的传输,即将打印介质放置在皮带面上,通过设置在两侧的滚筒带动皮带运动,从而带动打印介质运动,此种方式只适用于打印宽度在1.5米以内的中小型打印机。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在进行建筑内装等时,特别是酒店等环境下,为提高打印画面的真实感且减少拼接缝,对于大幅面打印介质的需求急剧增大,而传统的中小型打印机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此时,亟需一种适用于大幅面打印机的打印介质支撑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大幅面打印机的打印介质支撑结构,可同时满足不同尺寸打印介质的支撑需求,提高大幅面打印机的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大幅面打印机的打印介质支撑结构,设置在打印机机架的横梁上,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若干固定在横梁上的平行排列的支撑单元;

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固定在横梁上的支撑纵桁和设置在支撑纵桁上的若干滚动结构。

对于大幅面打印机来说,根据其生产需求可分为整体式或拼接式,即当工业生产所需的打印介质在1至1.8米之间时,可采用跨距为2米的整体式横梁;当工业生产所需的打印介质在2米以上时,可采用多根跨距为1.8米的横梁拼接而成;无论是整体式还是拼接式结构,由于打印机的打印区域纵向长度可达到3米以上,甚至长达6米,因此,沿着打印机的纵向方向,会平行设置多根横梁;其次,在打印机的横向两侧,一般设有两根主纵桁,使打印机最外处的横梁固定在主纵桁之间,且主纵桁及横梁下部设置若干主支脚,用于支撑打印机的打印介质平台等;所述主支脚与横梁、主纵桁共同形成打印机机架的框架结构。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相邻两个横梁之间平行设置多个支撑单元,用于支撑打印介质;其次,每个支撑单元包括一根支撑纵桁和若干滚动结构,所述滚动结构可做自转运动;所述支撑纵桁的两端固定在横梁上,从而纵向跨设在两个横梁上;在每个支撑纵桁上均匀设置数量和间距相同的若干滚动结构,使整个打印机的机架上,形成有多个滚动结构组成的阵列支撑点结构。当打印介质放在打印机上时,操作人员可手动推动打印介质,使其随着滚动结构的自转而移动,最后到达合适的位置,方便大尺寸大重量打印介质的移动。

本技术方案中,可通过调整支撑单元的横向间距及滚动结构的纵向间距,使打印机的支撑结构形成多个小的方形或矩形的阵列结构,可同时满足不同尺寸的打印介质的打印需求,特别是,针对大幅面的打印介质,多个陈列结构可对打印介质形成网状的点接触式的承托,使打印介质受力更均匀,不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产生下陷甚至破裂,有利于提高打印的完成效果,提高工业打印的成品率。

进一步地,为保证打印介质的受力均匀,将若干滚动结构均匀分布在支撑纵桁长度方向上;由于现在常用的打印介质的短边宽度至少为600mm,因此,将相邻两个滚动结构之间的间距b1设置在100mm至300mm之间,优选地,b1= 200mm,使一块打印介质至少由两个滚动结构承托,且工人在手动推动打印介质时,可顺利过度到第三个滚动结构上,避免由于滚动结构间距过大造成的卡顿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滚动结构包括:通过螺栓连接在支撑纵桁上的万向球结构、和设置在万向球结构与支撑纵桁之间的垫片。

在支撑纵桁上、与万向球结构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小孔,通过螺栓将万向球结构与支撑纵桁可拆卸式连接,当某个万向球结构故障时,可快速进行更换,便于维修;由于大幅面打印机的结构尺寸较大,其机架的框架结构难以做到精细化加工,横梁的平面度较差会导致万向球结构的高低难以维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因此,设置垫片是为了调节万向球结构的高度,当打印介质放置在万向球结构上时,在垫片的调节作用下,保障打印介质的平面度。

进一步地,所述万向球结构包括带有凹槽的圆柱体和部分位于凹槽内的滚珠;

所述圆柱体底部与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滚珠与凹槽的间隙为0.1mm至0.3mm之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圆柱体与螺栓为一体成型,可减少万向球结构的零部件组成,从而减少万向球结构机械结构的故障率;在工业生产中,打印介质放置在万向球结构后,工人推动打印介质,滚珠在圆柱体凹槽内滚动,由于二者之间的间隙为0.1mm至0.3mm之间,在保证凹槽内表面与滚珠表面光滑度达到一定要求的前提下,滚珠可在凹槽内做无死角转动,从而带动打印介质朝任意方向移动,操作更省力,且不会划伤打印介质。

更进一步地,所述滚珠露出凹槽部分的高度h1与滚珠的直径d之比为:h1/d=0.2~0.4;所述滚珠的直径d与圆柱体直径D之比为:d/D=0.5~0.7;滚珠的直径d与圆柱体高度h3之比为:d/h3=0.9~1.1。

在本技术方案中,将h1/d的比值设置在0.2~0.4之间,优选地,h1/d=0.2或0.3或0.4,避免滚珠凸出凹槽过多导致运行一段时间后滑落;也避免滚珠凸出凹槽过少导致运行一段时间后,滚珠略微向凹槽内下陷而导致此处滚珠失去承托打印介质的作用。由于滚珠大部分位于圆柱体的凹槽内,且需要在凹槽内转动,为保证圆柱体的实体部分结构强度足以支撑打印介质施加在滚珠上的力,将d/D设置在0.5~0.7之间,优选地,d/D=0.5或0.6或0.7;将d/h3设置在0.9~1.1之间,优选地,d/h3=0.9或1或1.1。

进一步地,所述万向球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圆柱体凹槽内、且位于滚珠底部的辊筒。

在安装时,保持辊筒的轴线与打印机横梁平行;大幅面打印介质一般通过工厂内的外部输送平台对接在打印介质支撑结构的入口处,存在一定的初始速度,当辊筒的轴线与横梁平行时,初始速度迫使滚珠滚动,从而带动辊筒向相反方向转动,结合打印介质的需要运动的实际长度,在辊筒表面包覆适当的摩擦系数的材质,如橡胶等材质,辊筒与滚珠之间的摩擦力带动滚珠运动,最终将打印介质运送到全部由支撑结构支撑。更进步一地,由于设置了辊筒,圆柱体高度h3随之增大,因此,设置滚珠的直径d与圆柱体高度h3之比为:d/h3=0.5~0.7。

进一步地,为保证圆柱体在支撑纵桁上的安装空间,及支撑纵桁的结构强度,将支撑纵桁的宽度b2与圆柱体直径D之比设置为:b2/D=0.4~0.6;优选地,b2/D=0.4或0.5或0.6。

进一步地,所述垫片包括从上至下设置的调整垫片和紧固垫片。

对于某些平面度要求较高的打印介质来说,如玻璃等,由于其结构刚性不强,若承托打印介质的滚动结构的最顶端落差过大,使打印介质的受力点不均匀,导致工人推动打印介质或打印介质在进行打印的过程中由于高温烘干而炸裂,因此,在本技术方案中,设置有两种垫片:一是调整垫片,在安装后,其具有一定的垂向弹性,当打印介质放置在滚动结构后,可起到适当调节滚动结构顶部高度的作用,结合玻璃等打印介质的平面度误差通常不超过0.5mm的特点,可选取垂向弹性幅度在0.5mm的调整垫片即可满足需求;二是紧固垫片,可以增加螺栓的受力面积,避免因为圆柱体和支撑纵桁材料硬度的差异而导致的变形失效。

进一步地,所述若干支撑单元沿着横梁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横向相邻两个支撑单元之间的间距b3在100mm至200mm之间。

考虑到大幅面打印介质完工后安装运输的便利性和安全性,现有的最大打印介质的宽度一般在4米以内,常见的为3.6米,当打印3.6米宽的介质时,尤其是玻璃等刚性、柔性均较差等打印介质,其横向两支撑点距离要适中,因此,设置横向相邻两个支撑单元之间的间距b3在100mm至200mm之间,优选地,b3=150mm,避免横向两支撑点过大导致打印介质在自身重力和打印后高温烘干时破裂,也避免横向两支撑点过小导致支撑单元距离太近而安装不便。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单元沿着横梁长度方向,间距由疏到密,横向相邻两个支撑单元之间的最大间距b4在400mm至600mm之间;最小间距b5在100mm至200mm之间。

对于刚性较大的打印介质,如不锈钢钢板、瓷砖等介质,需要进行大幅面打印时,可根据建筑物内部的设计风格,选取不同尺寸的打印介质进行打印,且可将其同时放置在同一打印机上,大幅面的介质放在支撑单元较疏一侧,小幅面的介质放在支撑单元较密一侧,操作工人只需在后台控制端对应设置好打印图案,即可同时完成不同尺寸的介质打印;根据现有常用的打印介质尺寸,组合式打印时,较大的打印介质宽度一般在2米以内,较小的打印介质宽度一般在600mm以内,为保证不同尺寸的打印介质在横向方向至少由3个支撑点承托,因此将横向相邻两个支撑单元之间的最大间距b4设置在400mm至600mm之间、最小间距b5在100mm至200mm之间;优选地,b4=400mm或500mm或600mm、b5=100mm或150mm或200mm。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单元通过设置在支撑纵桁底部的至少两个支脚固定在横梁上;所述支撑纵桁为槽钢;所述支脚为四棱柱的筒状结构、且靠近支撑纵桁一侧设有封板、靠近横梁一侧设有垫板。

在每个支撑单元的两端分别采用焊接固定或螺栓固定一个支脚;其次,每个支撑单元的总长L2与相邻两个横梁的间距L1需满足关系式L2-L1=160~220mm,既保证每个支脚的安装空间为80~110mm、且纵向相邻的两个支撑单元之间的间隙为10mm,避免间隙过大导致打印介质在经过纵向相邻的两个支撑单元时过渡不畅,也避免间隙过小导致没有安装余量。

对于大幅面打印机来讲,其支撑结构及打印介质完全依靠若干个支脚来承托,因此,支脚的受力较大,其次,大幅面打印机的尺寸较大,在外部运输和组装时,需要尽可能减轻其总重,因此,将支脚设置为四棱柱的筒状结构,在满足其承托时的受力需求的同时,筒状结构可降低全部支脚的总重,从而降低大幅面打印机的总重。

由于支脚为四棱柱的筒状结构,其与横梁连接时,其接触面为四边形的线性接触,当打印机安装完成后,线性接触部分所受的剪切力较大,长期用于打印介质的承托时,容易造成横梁或支脚本身损坏,因此,在支脚底部、与横梁焊接有垫板,将支脚与横梁的线接触变成面接触,使横梁所受的压力分散,同时,垫板的设置相当于对支脚下方的横梁部分进行局部加厚处理,避免横梁局部损坏。

在本技术方案中,采用槽钢形式的支撑纵桁,可简化支撑纵桁的结构组成,且槽钢易购买或易加工,槽钢的上表面为平面,可用于安装滚动结构;槽钢的凹槽一侧,可将四棱柱状的支脚包含在凹槽里,二者可采用焊接形式固定,在实际安装时,可先将两个支脚与一个支撑纵桁焊接完成后,再焊接到垫板上,即可完成一组支撑单元的安装;但为了实现支撑纵桁与支脚的可拆卸安装,可在支脚的顶部焊接设置一个封板,且在封板上开设螺纹孔,通过螺丝连接的方式将封板与槽钢的平面一侧拧紧,便于局部更换支撑纵桁,提高维修速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技术方案在整个打印机的机架上,形成有多个滚动结构组成的阵列支撑点结构,可同时满足不同尺寸的打印介质的打印需求,且使打印介质受力更均匀,有利于提高打印的完成效果,提高工业打印的成品率,方便大尺寸大重量打印介质的移动;

2、支脚的四棱柱的筒状结构在满足其承托时的受力需求的同时,可降低大幅面打印机的总重;

3、滚动结构的各构件之间均为可拆卸式连接,减少其机械结构的故障率,也便于维修更换零部件;

4、设置两种不同的垫片,避免连接件之间的形变,也可调节打印介质的平面度;

5、设置不同间距的支撑单元,可在同一时间内完成不同尺寸打印介质的打印。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1处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1的正视图。

图5为实施例2的立体图。

图6为实施例2的俯视图。

图7为图2的A2处放大图。

图8为实施例2的正视图。

图9为图4或图8的B处放大图。

图10为图1或图5的C处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单个支撑单元结构图。

图12为图11的D处放大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单个万向球结构的剖面图。

图14为实施例3中万向球结构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适用于大幅面打印机的打印介质支撑结构,设置在打印机的框架结构上,所述框架结构包括平行设置在打印机的横向两侧的两根主纵桁12,垂直于主纵桁12、设置在两根主纵桁12、等距平行排列的5根横梁11,在每根主纵桁12底部设置有4个主支脚,在每根横梁11底部设有2个主支脚,上述主支脚与横梁11、主纵桁12共同形成打印机机架的框架结构。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在相邻两个横梁11之间等间距平行设置多个支撑单元21,横向相邻两个支撑单元21的间距b3=180mm。

如图9和图10所示,每个支撑单元21的两端分别采用焊接固定或螺栓固定一个支脚22,所述支撑纵桁211为槽钢,所述支脚22为四棱柱的筒状结构;在支脚22的顶部焊接设置一个封板,且在封板上开设螺纹孔,通过螺丝连接的方式将封板与槽钢的平面一侧拧紧,在支脚22底部、与横梁11焊接有垫板,便于局部更换支撑纵桁211、提高维修速度。如图1所示,每个支撑单元21的总长L2与相邻两个横梁11的间距L1需满足关系式L2-L1=190mm,保证每个支脚22的安装空间有95mm、且纵向相邻的两个支撑单元21之间的间隙为10mm,避免间隙过大导致打印介质在经过纵向相邻的两个支撑单元21时过渡不畅,也避免间隙过小导致没有安装余量。

如图11所示,支撑单元21包括固定在支脚22上的支撑纵桁211和等间距设置在支撑纵桁211上的若干滚动结构212,相邻两个滚动结构212之间的间距b1=175mm,结合横向相邻两个支撑单元21的间距b3=180mm、且支撑纵桁211的最大宽度b2=60mm可知,支撑单元21与滚动结构212的阵列分布将打印机的支撑平面分割成175mmX240mm的长方形受力点网格,使大幅面打印介质受力更均匀,不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产生下陷甚至破裂,有利于提高打印的完成效果,提高工业打印的成品率。

如图12所示,滚动结构212包括:在支撑纵桁211上的万向球结构2121、螺栓2124、套设在螺栓2124的调整垫片2122和紧固垫片2123,在安装时,通过位于支撑纵桁211底部的螺母2125与螺栓2124拧紧,从而将滚动结构212与支撑纵桁211固定在一起;优选地,万向球结构2121与螺栓2124一体成型;调整垫片2122的垂向弹性幅度为0.5mm。

如图13所示,万向球结构2121包括带有凹槽的圆柱体21212和部分位于凹槽内的滚珠21211;所述圆柱体21212底部与螺栓2124固定连接;所述滚珠21211与凹槽的间隙为0.2mm之间,使滚珠21211可在凹槽内滚动;优选地,为保证滚珠21211可在凹槽内长时间正常滚动,将滚珠21211的直径d与圆柱体21212直径D之比设置为:d/D=0.6;为保证圆柱体21212的实体部分结构强度足以支撑打印介质施加在滚珠21211上的力,将d/D设置为:d/D=0.6;将d//h3设置为:d//h3=1。

如图3所示,为保证圆柱体21212在支撑纵桁211上的安装空间,及支撑纵桁211的结构强度,将支撑纵桁211的宽度b2与圆柱体21212直径D之比设置为:b2/D=0.5。

本实施例的安装过程如下:在打印机出厂前,安装工人可在工厂内将万向球结构2121组装完成运输至安装场地,到达场地后,一组安装工人组装由主支脚与横梁11、主纵桁12构成的打印机机架框架结构,在此过程中,另一组安装工人对支撑单元21进行预组装,即先将调整垫片2122和紧固垫片2123套设在螺栓2124上,再将若干个一体成型的万向球结构2121与螺栓2124穿过开设在支撑纵桁211对应位置的小孔,最后用螺母2125拧紧,从而将滚动结构212与支撑纵桁211固定在一起。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是,当打印介质运送到打印介质支撑平台上后,工人手工推动打印介质,其随着滚珠21211在圆柱体21212凹槽内的滚动而移动,直至到达合适的位置;在此过程中,在设计之初,可通过调整支撑单元21的横向间距及滚动结构212的纵向间距,使打印机的支撑结构形成多个小的方形或矩形的阵列结构,可同时满足不同尺寸的打印介质的打印需求,特别是,针对大幅面的打印介质,多个陈列结构可对打印介质形成网状的点接触式的承托,使打印介质受力更均匀,不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产生下陷甚至破裂,有利于提高打印的完成效果,提高工业打印的成品率。

实施例2

如图5和图6所示,一种适用于大幅面打印机的打印介质支撑结构,设置在打印机的框架结构上,所述框架结构包括平行设置在打印机的横向两侧的两根主纵桁12,垂直于主纵桁12、设置在两根主纵桁12、等距平行排列的5根横梁11,在每根主纵桁12底部设置有4个主支脚,在每根横梁11底部设有2个主支脚,上述主支脚与横梁11、主纵桁12共同形成打印机机架的框架结构。

如图6、图7和图8所示,在相邻两个横梁11之间平行设置多个支撑单元21,间距由疏到密,有两种间距规格,横向相邻两个支撑单元21之间的较大间距b4=420mm之间;最小间距b5=180mm,且支撑单元21的最大宽度b2=60mm,即较大间距的两个支撑单元21之间恰好可以多放置一个支撑单元21,保证打印机架对支撑单元21进行整理布局时的合理性。

如图9和图10所示,每个支撑单元21的两端分别采用焊接固定或螺栓固定一个支脚22,所述支撑纵桁211为槽钢,所述支脚22为四棱柱的筒状结构;在支脚22的顶部焊接设置一个封板,且在封板上开设螺纹孔,通过螺丝连接的方式将封板与槽钢的平面一侧拧紧,在支脚22底部、与横梁11焊接有垫板,便于局部更换支撑纵桁211、提高维修速度。如图1所示,每个支撑单元21的总长L2与相邻两个横梁11的间距L1需满足关系式L2-L1=190mm,保证每个支脚22的安装空间有95mm、且纵向相邻的两个支撑单元21之间的间隙为10mm,避免间隙过大导致打印介质在经过纵向相邻的两个支撑单元21时过渡不畅,也避免间隙过小导致没有安装余量。

如图11所示,支撑单元21包括固定在支脚22上的支撑纵桁211和等间距设置在支撑纵桁211上的若干滚动结构212,相邻两个滚动结构212之间的间距b1=240mm,结合横向相邻两个支撑单元21的间距b4=420mm或b5=180mm、且支撑纵桁211的最大宽度b2=60mm可知,支撑单元21与滚动结构212的阵列分布将打印机的支撑平面分割成240mmX240mm的正方形受力点网格及480mmX240mm的长方形受力点网格;根据现有常用的打印介质尺寸,组合式打印时,较大的打印介质宽度一般在2米以内,较小的打印介质宽度一般在600mm以内,可保证不同尺寸的打印介质在横向方向至少由3个支撑点承托,且能在同一时间内完成不同尺寸打印介质的组合式打印。

如图12所示,滚动结构212包括:在支撑纵桁211上的万向球结构2121、螺栓2124、套设在螺栓2124的调整垫片2122和紧固垫片2123,在安装时,通过位于支撑纵桁211底部的螺母2125与螺栓2124拧紧,从而将滚动结构212与支撑纵桁211固定在一起;优选地,万向球结构2121与螺栓2124一体成型;调整垫片2122的垂向弹性幅度为0.5mm。

如图13所示,万向球结构2121包括带有凹槽的圆柱体21212和部分位于凹槽内的滚珠21211;所述圆柱体21212底部与螺栓2124固定连接;所述滚珠21211与凹槽的间隙为0.2mm之间,使滚珠21211可在凹槽内滚动;优选地,为保证滚珠21211可在凹槽内长时间正常滚动,将滚珠21211的直径d与圆柱体21212直径D之比设置为:d/D=0.6;为保证圆柱体21212的实体部分结构强度足以支撑打印介质施加在滚珠21211上的力,将d/D设置为:d/D=0.6;将d/h3设置为:d/h3=1。

如图7所示,为保证圆柱体21212在支撑纵桁211上的安装空间,及支撑纵桁211的结构强度,将支撑纵桁211的宽度b2与圆柱体21212直径D之比设置为:b2/D=0.5。

本实施例的安装过程如下:在打印机出厂前,安装工人可在工厂内将万向球结构2121组装完成运输至安装场地,到达场地后,一组安装工人组装由主支脚与横梁11、主纵桁12构成的打印机机架框架结构,在此过程中,另一组安装工人对支撑单元21进行预组装,即先将调整垫片2122和紧固垫片2123套设在螺栓2124上,再将若干个一体成型的万向球结构2121与螺栓2124穿过开设在支撑纵桁211对应位置的小孔,最后用螺母2125拧紧,从而将滚动结构212与支撑纵桁211固定在一起。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是,当需要打印不同尺寸的打印介质时,将介质放在支撑平台上,工人手工推动打印介质,介质随着滚珠21211在圆柱体21212凹槽内的滚动而移动,直至使其按照预定位置排列;在此过程中,可通过调整支撑单元21的横向间距及滚动结构212的纵向间距,使打印机的支撑结构形成多个小的方形或矩形的阵列结构,可同时满足不同尺寸的打印介质的打印需求,特别是,针对大幅面的打印介质,多个陈列结构可对打印介质形成网状的点接触式的承托,使打印介质受力更均匀,不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产生下陷甚至破裂,有利于提高打印的完成效果,提高工业打印的成品率。

实施例3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万向球结构2121包括滚珠21211、圆柱体21212和辊筒21213;所述圆柱体21212为带有凹槽结构,滚珠21211部分位于凹槽内,辊筒21213设置在圆柱体21212凹槽内、且位于滚珠21211底部;所述圆柱体21212底部与螺栓2124固定连接;所述滚珠21211与凹槽的间隙为0.2mm之间,使滚珠21211可在凹槽内滚动;优选地,为保证滚珠21211可在凹槽内长时间正常滚动,将滚珠21211的直径d与圆柱体21212直径D之比设置为:d/D=0.6;为保证圆柱体21212的实体部分结构强度足以支撑打印介质施加在滚珠21211上的力,将d/D设置为:d/D=0.6;将d/h3设置为:d/h3=0.6。

此外,由于大幅面打印介质一般通过工厂内的外部输送平台对接在打印介质支撑结构的入口处,存在一定的初始速度,在安装时,保持辊筒21213的轴线与打印机横梁平行,初始速度迫使滚珠21211滚动,从而带动辊筒21213向相反方向转动,结合打印介质的需要运动的实际长度,在辊筒21213表面包覆橡胶,辊筒21213与滚珠21211之间的摩擦力带动滚珠21211运动,最终将打印介质运送到全部由支撑结构支撑,从而实现支撑结构的自动承托打印介质的功能。

以上三个实施例,将支脚22设置为四棱柱的筒状结构在满足其承托时的受力需求的同时,可降低大幅面打印机的总重;滚动结构212的各构件之间均为可拆卸式连接,减少其机械结构的故障率,也便于维修更换零部件;设置两种不同的垫片,避免连接件之间的形变,也可调节打印介质的平面度。

显然,本实用新型虽然以上述实施例公开,但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化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