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片印刷用承载台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6979发布日期:2019-04-03 00:27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硅片印刷用承载台面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电池生产特别是硅片印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硅片印刷用承载台面。



背景技术:

随着光伏产业的发展,太阳能硅片印刷机已经具备了良好的自动化能力并且印刷精度逐渐提高,可广泛用于太阳能硅片的印刷生产。但是在传统的太阳能硅片印刷机中,印刷机台面使用台面卷纸,台面卷纸需要定期更换,卷纸作为一种耗材,更换成本提高。同时更换过程需要停工停机,耗费工时,影响了设备利用率和印刷效率。因此针对现有的台面工作方式,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特殊设计,有效减少耗材的消耗并提高设备利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循环使用台面卷纸,有效减少耗材使用量,减少停机维护,有效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印刷生产效率的硅片印刷用承载台面。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硅片印刷用承载台面,包括台面本体,所述的台面本体下方设有卷纸电机,所述卷纸电机输出端同步传动连接有至少两个排列在同一直线上的滚轴,所述的滚轴设置在台面本体上方,所述的台面本体上方对应滚轴一侧转动连接有分别对称设置在滚轴所成直线两端的第一导轮,台面本体对应第一导轮之间所成直线的侧方转动连接有第二导轮,第一导轮与与其相邻的滚轴之间设有转动连接在台面本体上方的张紧机构,相邻两个滚轴之间也设有转动连接在台面本体上方的张紧机构,第一导轮、张紧机构与滚轴之间卷绕有首尾相接的无缝卷纸,所述卷纸在第一导轮与张紧机构之间卷绕形成S形,所述卷纸在张紧机构与滚轴之间卷绕形成S形,第一导轮与第二导轮之间卷绕形成L形。

进一步的,卷纸电机输出端连接有传动齿轮,滚轴下端伸出台面本体下表面并固定有小齿轮,所述小齿轮与传动齿轮啮合连接。

进一步的,张紧机构包括张紧轮和连接在张紧轮下的转动轴,所述的台面本体上开有条型槽,所述条型槽内固定连接有表面可与转动轴转动连接的滑块。

在本方案中,台面卷纸设计为首尾无缝相接的聚氨酯,在滚轴、张紧机构和导轮作用下,卷纸电机工作,卷纸可在台面上转动并始终处于循环状态,无需面临卷纸用完需更换的情况。而张紧机构则可通过滑块与条形槽的固定,通过滑块沿条型槽的位置固定,调节张紧轮的张紧幅度,更进一步提高了卷纸的循环张紧可调节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硅片印刷用承载台面,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循环使用卷纸,大大减少耗材使用量,减少停机维护,有效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印刷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台面本体 2、滚轴 3、第一导轮 4、第二导轮 5、卷纸 6、张紧轮 7、条型槽。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一种硅片印刷用承载台面,是本实用新型最优实施例,包括台面本体1,所述的台面本体1下方设有卷纸电机,所述卷纸电机输出端同步传动连接有两个排列在同一直线上的滚轴2。卷纸电机输出端连接有传动齿轮,滚轴2下端伸出台面本体1下表面并固定有小齿轮,所述小齿轮与传动齿轮啮合连接。

滚轴2设置在台面本体1上方,所述的台面本体1上方对应滚轴2一侧转动连接有分别对称设置在滚轴2所成直线两端的第一导轮3,台面本体1对应第一导轮3之间所成直线的侧方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二导轮4,第一导轮3与与其相邻的滚轴2之间设有转动连接在台面本体1上方的张紧机构,相邻两个滚轴2之间也设有转动连接在台面本体1上方的张紧机构。张紧机构包括张紧轮6和连接在张紧轮6下的转动轴,所述的台面本体1上开有条型槽7,所述条型槽7内固定连接有表面可与转动轴转动连接的滑块。张紧机构可通过滑块与条形槽的固定,通过滑块沿条型槽7的位置固定,调节张紧轮6的张紧幅度,更进一步提高了卷纸5的循环张紧可调节性。

第一导轮3、张紧机构与滚轴2之间卷绕有首尾相接的无缝卷纸5,所述卷纸5在第一导轮3与张紧机构之间卷绕形成S形,所述卷纸5在张紧机构与滚轴2之间卷绕形成S形,第一导轮3与第二导轮4之间卷绕形成L形。

在本方案中,台面卷纸5设计为首尾无缝相接的聚氨酯,在滚轴2、张紧机构和导轮作用下,卷纸电机工作,卷纸5可在台面上转动并始终处于循环状态,无需面临卷纸5用完需更换的情况。如此设计的,硅片印刷用承载台面,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循环使用卷纸5,大大减少耗材使用量,减少停机维护,有效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印刷生产效率。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