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镜片标识喷印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7927发布日期:2019-09-20 21:33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一种镜片标识喷印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镜片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镜片标识喷印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逐步提高,健康意识逐步加强,目前,渐进多焦点镜片眼镜进入近视人群的生活,渐进多焦点镜片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尤其是老年人。

渐进多焦点镜片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将设计好的含有焦点位置的标识图案印刷到镜片上,而目前的印刷多数采用移印技术,将刻好图案的移印钢板防置于移印工位,油蛊(内有油墨)置于移印钢板上,油蛊移动一次将油墨均匀涂到移印钢板上,置于移印钢板上的乳胶头下压到移印钢板上,把图案印到乳胶头上,然后乳胶头再把图案移印到镜片指定位置处。移印技术虽然在生产的各个领域得以应用,但在渐进多焦点镜片印刷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之处:

第一,移印图案单一性,当移印图案需要更换时,移印钢板也想要更换,还需重新刻印新的移印钢板,如果遇到实时更换移印图案时,此种移印技术将无法应用。

第二,移印钢板更换浪费时间,频繁更换移印钢板导致移印钢板磨损,影响安装精度,从而影响印刷效果。

CN103223776A公开了一种数字镜片喷印机,包括机体、喷墨装置、紫外固化装置和镜片参考标记识别系统,机体包括机架、伺服电机、直线模组、底座、升降安全装置和镜片支承,镜片参考标记识别系统包括光学系统和计算机。镜片先在计算机9下方置于镜片支承10上,镜片自动锁紧在镜片支承10上,利用升降电机12和光纤传感器14将镜片调至离喷头6最佳位置,此时镜片与喷头6的上下间距由自动锁紧机构锁定,然后镜片在伺服电机2的驱动下运动至摄像元件8下方,移动电机11驱动背光源屏13移动,摄像元件8获取到不同背景图像,并将背景图像传至计算机9,经过数据处理软件软件处理后自动识别参考标记或隐形标记的位置,接着在伺服电机2的驱动下,镜片继续以计算机9设定的速度向前移动,在进行过程中,利用计算机9将本地信息输入或远程获取的方式所获得需要喷印的电子图案信息,根据识别的镜片参考标记或隐形标记的位置,计算机9自动旋转、移动和变形要喷印的电子图案,并将移位后的电子图案以准确的位置通过控制喷头6喷印在镜片表面,喷印过程中,镜片在喷头下方按插值次数来回移动,喷头电机移动喷印,进行插值喷印,提高分辨率,喷印完成以后,镜片到达紫外灯7下方,经紫外灯7照射后镜片表面的油墨固化,油墨固化好后,镜片在伺服电机2的驱动下,快速向右返回初始位置,以便镜片被取下。对于上述数字镜片喷印机,存在不足之处:

镜片喷印及固话时间比较短,而镜片隐形标记识别及人工处理时间比较长,导致喷头不能连续工作,喷印一片镜片后,喷头闲置一段时间后再喷印下一片镜片。这样直接导致喷印效率低下,喷头闲置时间过长还会导致喷头堵塞,而喷头属于比较昂贵零件,如有损坏,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镜片标识喷印设备,包括机体、视觉模块、喷印模块、送料模块和固化模块以及计算机,其特征在于送料模块有两组,两组送料模块单独工作;

送料模块包括第三驱动器,固定在第三驱动器上的第四驱动器、第四直线滑块部件、齿轮组件、齿条组件以及安装在齿条组件上的第五驱动器、夹持手臂和夹指。

所述的视觉模块包括第一驱动器、第一驱动器固定支架、第一直线滑动部件、连接支架和固定于连接支架上的视觉组件,视觉组件连接板以及固定底板;

视觉组件还包括,工业相机、镜头和光源组件。

所述的喷印模块包括第二驱动器、第二驱动器固定支架、第二直线滑动部件、喷头连接板和固定在喷头连接板上的喷头组件以及安装底板。

所述送料模块为两组,成并列方式安装在机体内。

所述送料模块设有第四驱动器,第四驱动器根据视觉组件采集的信息自动调整镜片与喷头组件之间距离,保证喷印图案达到最佳效果。

所述送料模块上还设有第五驱动器,第五驱动器上装有夹持手臂和夹指;

所述夹指共计四件,呈两两对称布局,第五驱动器工作时能有效将镜片居中并保持镜片不动。

所述喷印模块运动方向与送料模块运动方向成90度,喷印模块喷印运动区域大于两组送料模块之间宽度。

所述视觉模块运动方向也与送料模块运动方向成90度,与喷印模块平行,视觉模块运动区域大于两组送料模块之间宽度。

相比较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1)采用左右间歇式工作原理,减少一组喷头模块和一组视觉模块,大大降低了设备制造成本以及后期使用维护成本;(2)采用自动识别隐形标记,大大提高了设备的生产效率;(3)不需要人工寻找标记,降低工人劳动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视觉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喷印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左送料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

1-机体,2-视觉模块,3-喷印模块,4-送料模块,5-固化模块,6-计算机,201-第一驱动器,202-连接支架,203-视觉组件,203a-工业相机,203b-镜头,203c-光源组件,204视觉组件连接板,205-第一直线滑动部件,206-固定底板,207-第一驱动器固定支架,301-第二驱动器,302-喷头组件,303-第二驱动器固定支架,304-喷头连接板,305-第二直线滑动部件,306-安装底板,401-第四直线滑动部件,402-第四驱动器,403-齿轮组件,404-齿条组件,405-第三驱动器与第四驱动器连接板,406-第五驱动器,407-夹持手臂,408-夹指,409-第三驱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镜片标识喷印设备,包括机体1、视觉模块2、喷印模块3、送料模块4和固化模块5,下面对各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镜头203b按装在工业相机203a前端,光源组件203c则置于镜头203b前面,这三者组成一个视觉组件203;视觉组件203固定在可运动的连接支架202上,第一驱动器固定支架207将第一驱动器201固定在固定底板206上,固定底板206上还设右第一直线滑动部件205,第一直线滑动部件205具有导向性,和第一驱动器配合保证视觉组件做直线运动;同时第一直线滑动部件205装有连接支架202,而视觉组件连接板204将连接板202和第一驱动器201组合在一起,第一驱动器工作时可驱动视觉组件203做直线运动。

喷头组件302安装在喷头连接板304上,喷头连接板304又固定于第二直线滑动部件305,同时喷头连接板304与第二驱动器301连接,第二驱动器固定支架303将第二驱动器301固定于安装底板306,而第二直线滑动部件也固定于安装底板306,这样喷头组件302便可在第二驱动器301驱动下沿第二直线滑动部件305做直线运动。

工人将待喷印的镜片放置在左送料模块工件平台上,按下左工位按钮,送料模块4中第五驱动器406工作,第五驱动器406上装有两组夹持手臂407,而夹持手臂407上分别装有2组夹指408,对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五驱动器优先采用气动夹指,该气动夹指上的夹爪为平行夹爪。第五驱动器406工作时,两组夹持手臂407同时相向运动,相向运动过程中夹指408居中并夹持镜片,使得镜片固定不动。镜片被居中夹持后第三驱动器409工作,将镜片传送到视觉识别工位,对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三驱动器优先采用电机;计算机6通知视觉模块4开始拍摄并识别镜片中的渐进标定位标识同时区分镜片左右的标识,视觉模块4完成识别后,第四驱动器402工作,安装在第四驱动器402轴上的齿轮组件403转动,齿轮组件403与齿条组件404咬合装配,齿轮组件403转动时,齿条组件404做直线运动,对于本实施例中的第四驱动器402优先采用电机。第五驱动器406与齿条组件404固定,齿条组件404做直线运动同时带动镜片也做直线运动,使得镜片到喷头组件302距离为3mm时,第四驱动器402停止工作,计算机6调取相应的渐进标图案准备喷印,喷印时送料模块4带着镜片匀速通过喷头组件302下方,喷头组件302固定不动喷出油墨,镜片在喷头组件302下方匀速通过,两者相互配合完成渐进标识图案喷印。渐进标识图案喷印完成之后送料模块4在第三驱动器409控制下匀加速运动通过固化模块5下方,当镜片完全通过固化模块5下方后高速返回到起始位置,工人取下喷印完成的镜片同时放入待喷印的镜片,单边喷印流程完成。

视觉组件203在第一驱动器201控制下可分别运动到左送料模块工件平台和右送料模块工件平台,视觉组件203默认在左送料模块工件平台位,对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驱动器201而言,优先采用采用直线气缸。

喷头组件302在第二驱动器301控制下也可分别运动到左送料模块工件平台和右送料模块工件平台,喷头组件302默认在左送料模块工件平台位,对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驱动器301优先选用之前气缸。

送料模块4分左送料模块和右送料模块,图4是左送料模块结构示意图,右送料模块与左送料模块结构对称,就不在出结构示意图。

工人按下左工位按钮后,便可将下一片待喷印的镜片放置在右送料模块工件平台上,右送料模块工作过程同左送料模块的工作过程,此处不在做重复描述;右边工位不同于左工位的是镜片到视觉识别工位后等待左工位镜片完成识别镜片上渐进标定位标识同时区分镜片左右的标识后;第一驱动器201驱动视觉组件203运动到右边视觉识别工位。喷印组件302也和视觉组件203一样,完成左边工位镜片渐进标识图案喷印后运动到右边工位继续完成右边镜片渐进标识图案喷印工作,这样左右两边工位交叉间隙式完成渐进多焦点镜片的渐进标识喷印。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的特征是,左右送料模块单独工作,互不干扰,如其中一个送料模块出现故障,另一个送料模块还可继续工作,设备还可以处于工作状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