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用于复制和形成微光学结构的连续浇铸装置的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42250发布日期:2019-10-23 01:15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具有用于复制和形成微光学结构的连续浇铸装置的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印刷机——尤其是胶版印刷机——适于在片状或成卷的基材上进行印刷,特别用于生产诸如钞票的安全文件,包括设计成印刷基材的第一面(firstside)和/或第二面的印刷单元。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印刷机,该印刷机优选地包括印刷单元,该印刷单元具有至少一个印刷组,该印刷组设计成通过在印刷到基材上之前在滚筒(cylinder)(例如收集滚筒)上预先收集具有各自的颜色的不同压印(impression)或墨图案来印刷基材的第一面和/或第二面。

发明背景

用于生产诸如钞票的安全文件的胶版印刷机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特别是来自欧洲专利公布第ep0949069a1号和国际pct公布第wo2007/042919a2号、第wo2007/105059a1号、第wo2007/105061a1号、第wo2008/099330a2号和第wo2016/071870a1号,这些公布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本文。

国际pct公开第wo2007/042919a2号特别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片材的同时正反面印刷(recto-versoprinting)的正反面胶版印刷机,该印刷机还包括放置在印刷机的主印刷组的上游的附加印刷组。

图1和图2图示了这样的正反面印刷机,该印刷机适于进行片材的同时正反面印刷,如通常用于钞票和类似的安全文件的生产,该印刷机总体上通过参考数字100来指示。这样的印刷机特别是由本申请人以产品名称superiv来销售的。图1和图2中所示出的印刷机100的基本配置类似于参考国际pct公布第wo2007/042919a2号的图1所示出和讨论的配置。

该印刷机100包括印刷单元2,该印刷单元2特别适于执行片材的同时正反面印刷(根据所谓的simultan-offset印刷原理),并且如本领域中典型的那样,包括两个橡皮布滚筒(或印刷滚筒)5、6,这两个橡皮布滚筒在由箭头所标示的方向上旋转,并且片材在这两个滚筒之间被馈送以接收多色压印。在这个示例中,橡皮布滚筒5、6是三段滚筒,其被支撑在由参考数字20所指示的一对侧框架之间。橡皮布滚筒5、6从印版滚筒15和16(每侧上四个)接收和收集其对应颜色的不同墨图案,印版滚筒15和16分布在橡皮布滚筒5、6的圆周的一部分周围。这些印版滚筒15和16各自承载相应的印版,这些印版滚筒15和16本身分别由相应的上墨设备25和26上墨。印版滚筒15、16与相关联的上墨设备25、26一起由此形成一种分色递送分支(colourseparationdeliverybranch),该分色递送分支递送对应的分色以用于在对应的橡皮布滚筒5、6上收集。两组上墨设备25、26有利地支撑在两个上墨托架21、22中,上墨托架21、22可以朝向或远离位于中心的印版滚筒15、16和橡皮布滚筒5、6移动。

如本领域中已知的,每个印版环绕在相应的印版滚筒15、16周围,并且在其前端和后端处由合适的印版夹紧系统夹紧,该印版夹紧系统位于印版滚筒的相应的滚筒凹坑中(例如,参见国际(pct)公布第wo2013/001518a1号、第wo2013/001009a1号和第wo2013/001010a2号,该国际公布也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本文)。

片材从基材传送单元1例如片材馈送器1被馈送到位于印刷单元2(在图1和图2中,位于右手侧上)附近的馈送台1*上,馈送到放置在橡皮布滚筒5、6的上游的一连串转移滚筒9、8’、10(在该示例中为三个滚筒)。当片材由转移滚筒8’运送时,片材使用附加印刷组在片材的一面上接收第一压印,转移滚筒8’实现压印滚筒的附加功能。除了转移滚筒8’,该附加印刷组还包括橡皮布滚筒8(在该示例中为两段滚筒),橡皮布滚筒8收集来自两个印版滚筒18的墨,印版滚筒18由相应的上墨设备28上墨。上墨设备28有利地支撑在上墨托架24中,上墨托架24可以朝向或远离印版滚筒18和橡皮布滚筒8移动。借助于附加印刷组印刷的片材首先由干燥/固化单元(在图2中由参考数字50指示)干燥/固化,同时在被转移到位于下游的主印刷组之前由片材转移滚筒8’运送。

在图1和图2的示例中,片材被转移到橡皮布滚筒5的表面上,在该表面上,每张片材的前缘由位于橡皮布滚筒5的每段之间滚筒凹坑中的适当夹持装置来保持。因此,每张片材被橡皮布滚筒5运送到橡皮布滚筒5和6之间的印刷压印线(printingnip),在该处同时发生正反面印刷。一旦在两面上印刷,如本领域已知的,印刷的片材然后被转移到片材传送系统3(诸如具有间隔开的夹持杆的链式夹持系统),用于在包括多个(例如三个)传送堆单元的基材传送单元4(例如片材传送单元4)中传送。图2中的参考数字31指示位于片材传送系统3的上游端处的一对链式轮。

在图1和图2的示例中,第一和第二转移滚筒或转筒(drums)11、12,诸如抽吸转筒或滚筒,介于片材传送系统3和橡皮布滚筒5之间。这些第一和第二转移滚筒11、12是可选的(并且因此可以省略),并且被设计成在片材的正面和反面上进行检查,如例如在国际申请第wo2007/105059a1号中所描述的。图2中的参考数字61、62指示与滚筒或转筒11、12配合的相应的检查照相机(诸如线扫描照相机)。

图1和图2的印刷机特别用于印刷具有非常高的颜色对颜色配准(colour-to-colourregister)的多色图案的目的。这样的多色图案尤其可以与微光学结构(诸如微透镜结构)结合,以产生光学可变效果,如例如在国际公布第wo2007/020048a2号、第wo2014/039476a1号和第wo2014/085290a1号中公开的,这些公布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相关的微光学结构通常在单独和专用的工艺中施加,特别是与形成在基材材料中的透明窗口相结合,无论是在相关微光学结构的形成之前还是期间。例如在欧洲专利公布第ep1878584a2号和国际公布第wo94/27254a1、第wo2007/020048a2号、第wo2014/125454a1号、第wo2015/022612a1号和第wo2015/107488a1号中公开了用于产生这样的微光学结构的已知工艺,这些公布同样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wo2015/022612a1更精确地公开了一种基材,该基材具有填充有透明聚合物材料的窗口区域并具有在窗口区域的一面上覆盖填充物的微光学结构。此外,公开了产生这样的基材的两种可选择的方法和装置。作为安全性生产的一部分,这样的提供的基材可以印刷在与微光学结构相对的一面上。

然而,应用单独和专用的工艺来产生必要的微光学结构是麻烦的,并且增加了相关安全特征和包含该特征的文件的生产的复杂性和成本。因此,需要一种改进的解决方案,尤其是这样一种简单化和简化文件的生产的解决方案,所述文件待被提供有包含微光学结构的安全元件。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总体目标是改进已知的前述类型的印刷机。

更准确地,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这样的印刷机,其允许待提供在基材材料上的微光学结构和与这样的微光学结构结合印刷的印刷图案之间实现高配准。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这样的印刷机,其中机器的可操作性和可接近性不会受到损害。

这些目的通过权利要求中限定的印刷机而实现。特别地,提供了一种印刷机,其适于在片状或成卷的基材上进行印刷,特别是用于生产诸如钞票的安全文件,该印刷机包括印刷单元,该印刷单元被设计成与连续施加的光学结构配准地印刷基材的第一面和/或第二面,印刷机优选地包括印刷单元,该印刷单元具有至少一个印刷组,该印刷组被设计成通过在作为整体被印刷到基材上之前在滚筒(例如收集滚筒)上预先收集来自数个印版滚筒的具有各自颜色的不同墨图案和/或数个压印来印刷基材的第一面和/或第二面。这样的印刷组还简称为压印收集组,或者如进一步引用的,收集印刷组。

可选择地或优选地除了上述之外,在优选实施方案中,印刷组被设计为用于间接印刷的印刷组,诸如间接平版印刷,即胶版印刷,或间接凸版印刷,例如凸版印刷(lettersetprinting),或两者的组合。

印刷单元或特别是收集印刷组优选地可以配置有至少一个或更多个上墨设备和相关联的印版滚筒,至少一个或更多个上墨设备和相关联的印版滚筒被设计成实现和/或进行胶版印刷,包括例如润版系统和/或至少可能将平版印刷版放置到对应的印版滚筒上。尽管这些上墨设备可能在没有润版系统或具有不活动的润版系统并且具有凸版印刷板的情况下用于凸版印刷,但是印刷组或印刷单元仍然被设计成——至少部分地——作为胶版印刷组或印刷单元。除了被设计成实现和/或进行胶版印刷的印版滚筒和上墨设备之外,收集印刷组或单元可以包括附加印版滚筒,该印版滚筒具有相关联的上墨设备,其被设计成尤其只进行其他类型的印刷(例如凸版印刷)。在这个意义上,只要至少一个、更多个或所有的其印版滚筒和相应的上墨设备被设计成实现和/或进行胶版印刷,上文的收集印刷单元或组应被理解为胶版印刷单元或组。

在可选择的实施方案中,印刷单元或特别是收集印刷组可以仅配置有一个或更多个印版滚筒和相关联的上墨设备,其被设计成实现和/或进行间接凸版印刷(indirectreliefprinting),例如,诸如凸版印刷(lettersetprinting)。

根据本发明,印刷机还包括连续浇铸装置(in-linecastingdevice),该连续浇铸装置适于在基材的第一面或第二面的一部分上施加用作光学介质的材料层,并在用作光学介质的材料层中复制和形成微光学结构。此外,印刷单元适于与微光学结构配准地在基材的第一面或第二面上印刷至少一个印刷图案。用于基材的面的术语“第一”面和“第二”面是任意选择的,并且可以颠倒。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连续浇铸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施加单元,例如用作施加单元的丝网印刷单元,用于施加用作光学介质的材料层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可以提供一个以上的施加单元,例如丝网印刷单元,特别是如果要增加用作光学介质的材料的量的话。除了丝网印刷之外,还可以设想施加用作光学介质的相关材料的其他工艺,然而应当理解,丝网印刷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仍然是优选的工艺。一种可替代方案可以例如包括使用柔性版印刷单元作为对应的施加单元。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连续浇铸装置可以有利地包括具有压花件的至少一个压花工具,例如压花滚筒,该压花工具用作支撑复制介质的载体,该复制介质被设计成在用作光学介质的材料层中复制和形成微光学结构。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有利的是另外提供与压花滚筒配合的至少一个压力滚筒或辊,以将基材压靠在复制介质上,这确保了相关微光学结构的最佳复制和形成。前述压花滚筒尤其可以定位成紧接在前述施加单元之后。

在优选实施方案中,在用作光学介质的材料与压花工具即压花滚筒接触之前,用作光学介质的材料优选地可以直接施加到基材上。在这种情况下,施加装置被放置在位于压花工具的上游的基材路径处。

在可选择的实施方案中,用作光学介质的材料可以直接施加到压花件上,例如在基材被布置在压花滚筒上之前施加到压花滚筒的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施加单元被放置在压花工具处,优选地在压花滚筒的圆周处,尤其是在基材的递送和接收之间的周边部分中。

尽管浇铸装置可以被设计成压花滚筒仅在压印线(nip)中作用到基材上,其中运送或传送滚筒承载基材,但是在优选实施方案中,压花滚筒用作运送或传送滚筒,其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特别地在特别大的角度范围内)承载和/或支撑基材,例如至少90°的回转。

作为优选,印刷机还可以包括清洗装置,该清洗装置可以在维护操作期间选择性地与压花滚筒接触,以清洁压花滚筒的表面。这将特别有利于促进去除用于形成微光学结构的材料的残留物。

此外,印刷机可以有利地设计成作为适于在单张的片材上进行印刷的单张片材印刷机(sheetfedprintingpress),其中连续浇铸装置和印刷单元之间的片材的转移仅仅经由配合的滚筒夹持器从滚筒到滚筒进行,该解决方案确保了印刷和相关联的微光学结构之间的最佳配准精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案,连续浇铸装置还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干燥/固化单元(优选地uv固化单元,有利地诸如uv-led固化单元),以在用作光学介质的材料层中复制微光学结构期间和/或之后干燥或固化用作光学介质的材料层。

这可以有利地借助于干燥/固化单元来执行,该干燥/固化单元被定位成从与基材的复制有微光学结构的面相对的基材面干燥或固化用作光学介质的材料层,特别是当基材仍在上述压花滚筒上被处理时(在这种情况下,干燥/固化单元将位于压花滚筒的圆周的一部分周围)。

可选择地,或者除了上述措施之外,干燥/固化单元可以被定位成从基材的复制有微光学结构的面干燥或固化用作光学介质的材料层,特别是当基材由定位成紧接在前述压花滚筒之后的转移滚筒运送时(在这种情况下,干燥/固化单元将位于该转移滚筒的圆周的一部分周围)。

本发明的印刷机尤其可以是这样一种类型,其中印刷单元被设计成作为间接印刷单元操作,例如诸如上述方面的胶版印刷单元或间接凸版印刷单元,尤其是simultan型印刷单元,尤其是simultan型胶版印刷单元——优选地在上述方面——用于基材的同时正反面印刷。

作为优选,微光学结构由连续浇铸装置复制,该连续浇铸装置位于印刷图案被印刷单元印刷的位置的上游。然而,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连续浇铸装置可以设置在印刷机中的任何适当的位置处,无论是在相关印刷单元之后还是在两个印刷单元之间,或者甚至形成印刷单元的一体的部分。

本发明的另外的有利的实施方案形成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并且在下文讨论。

附图简述

根据阅读仅通过非限制性示例提供并通过附图示出的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更清楚地显现,在附图中:

图1是正反面印刷机的示意性图示,其呈现了与国际pct公布第wo2007/042919a2号中公开的配置相似的配置;

图2是图1的印刷机的印刷单元的示意性局部侧视图;

图3a和图3b是基材的示意性图示,该基材在基材中产生的窗口形成部分的顶部上设置有微光学结构;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印刷机的印刷单元的示意性局部侧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的印刷机的印刷单元的示意性局部侧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的变型的印刷机的印刷单元的示意性局部侧视图。

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发明原则上不限于印刷机或印刷单元的这样的实施方案,但是将在印刷机的优选实施方案的特定上下文中进行描述,印刷机优选地为单张片材印刷机,包括印刷单元,该印刷单元具有至少印刷组(91;92;93;94),其设计成作为如上文提及的收集印刷组(91;92;93;94),和/或优选地为单张片材正反面印刷机,特别是基于间接印刷,呈现出(m)对(m)配置(a(m)-over-(m)configuration)(见图4的实施方案,其中m等于4)、(m+n)对(m+n)配置(见图5的实施方案,其中m、n分别等于4和2)、或(m)对(m+n)配置(见图6和7的实施方案,其中m、n分别等于4和3)。表述“(m)对(m)配置”应被理解为在每一面上印刷有m个分色或帧(frame)的同时正反面印刷和/或正反面印刷机、印刷单元或组的配置,该印刷机、印刷单元或组包括与第一印刷滚筒配合的第一组m个印版滚筒和与第二印刷滚筒配合的第二组m个印版滚筒,第一和第二印刷滚筒配合以建立公共印刷压印线。然而,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些特定的印刷机配置,印版滚筒的数量纯粹是说明性的。尽管如此,如图4至图6中所示出的印刷机配置具有特别的优势,因为它们允许非常高的颜色对颜色配准精度。

收集印刷组(91;92;93;94)被设计成通过下述方式来印刷基材的至少一面,即,通过在收集的图像作为整体被印刷到基材上之前,首先将来自数个印版滚筒的数个压印或图案收集在滚筒(例如所谓的收集滚筒)上。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表述“印刷滚筒”将用于指示印刷组(91;92;93;94)(例如主印刷组(91、92)和任何附加印刷组(93、94))的相关的滚筒,其直接与基材(例如片材)的第一面和第二面配合以将印刷图案转移在其上。该表述优选地与表述“转移滚筒”或“橡皮布滚筒”可互换,应当理解的是,相关的印刷滚筒例如各自承载一定数量的(例如一个或数个)印刷橡皮布。

表述“印刷组”(91;92;93、94)将用于设备,例如滚筒、辊和上墨单元的装置,其属于用于至少在基材的一面上印刷的印刷压印线。双面印刷组(91,92;93,94)因此是特殊的印刷组(91,92;93、94),其具有两个印刷组(91;92;93;94),在基材路径的每一侧上或对于基材路径的每一侧有一个印刷组,共享相同的印刷压印线,以用于同时印刷通过的基材的两面,并且相互作用,其中其印刷滚筒作为另一印刷组(92;91;94;93)的反压滚筒。

应当理解,数个印刷组91;92;93;94可以布置在相同的印刷单元2;2*;2**;2***;2****中,其中这些印刷组91;92;93;94例如被布置在单部分或多部分框架壁中。

表述“第一面”(由参考标记i指示)和“第二面”(由参考标记ii指示)在下面的描述中使用以指示正在印刷的片材的两个相对面。更准确地,在图4至图6的图示中,“第一面”i指示由白色三角形指示的片材的面,而“第二面”ii指示由黑色三角形指示的片材的面。然而,这些表述是可互换的。

图3a-3b示意性地图示了基材s的一个示例,该基材s设置有延伸穿过基材s的开口(或通孔)h。该开口h优选地由合适的填充材料填充,该材料优选地大体上透明,以便形成从基材s的两面i、ii可见的透明或大体上透明的窗口w。开口h和所得窗口w的具体形状和几何形状可以根据设计要求而变化。开口h的横截面形状也可以不同于所描绘的示例。

根据本发明,人们希望在基材s的一面或另一面上复制微光学结构l。更准确地,根据图示的示例,人们希望在基材s的第二面ii上在窗口w的顶部上复制微光学结构l,诸如微透镜场。为此目的,在基材s的面ii与复制介质rm的表面接触并压靠在其上之前,首先在基材s的相关部分中,基材s的面ii设置有用作光学介质的材料层(例如借助于如下文所讨论的合适的丝网印刷单元),复制介质rm设置有相应的复制结构(在复制介质rm的表面中形成为凹陷结构)。可以将任何期望的形状和几何形状赋予复制结构,以便形成期望的微光学结构l。

如图3b中示意性图示的,复制介质rm方便地由合适的载体cr承载,特别是如下文所描述的用作压花滚筒的滚筒。

在复制过程之后,或者优选地在复制过程期间,用作光学介质的相关材料经受干燥或固化过程(尤其是uv固化过程)。如图3b中示意性图示的,这优选地在基材s仍然与复制介质rm接触时进行,有利地通过使基材s和用作光学介质的相关材料经受从基材的第一面i通过窗口部分w的uv辐射。

应当理解,本发明同样适用于除了图3a-b中所图示的基材之外的其他类型的基材,尤其是聚合物基材或混合基材,如例如在国际公布第wo2014/125454a1号中描述的。因此,图3a-3b的图示绝不限制本发明的应用范围,并且基材材料可以是可以被用作可印刷材料的任何合适的基材材料,诸如纸、聚合物或其组合。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印刷机100*的由参考标记2*指示的印刷单元的局部侧视图。

该实施方案中的印刷机100*包括印刷组91、92,特别是作为主印刷组91、92,其包括两个印刷组90;91,基材路径的每个侧对应一个,形成所谓的双面印刷组91、92,用于在两面上同时印刷。该双面印刷组91、92由元件5、6、15、16、25、26组成,包括第一和第二印刷滚筒5、6,该第一和第二印刷滚筒5、6彼此配合以在第一和第二印刷滚筒5、6(特别是转移滚筒)之间形成第一印刷压印线,在该压印线中片材s的第一面和第二面i、ii被同时印刷,第一印刷滚筒5用作主印刷组(特别地是双面印刷组)的片材传送滚筒。例如,主印刷组的配置与图1和图2中所图示的主印刷组的配置相同。在该实施方案中,印刷滚筒5、6同样是支撑在一对侧框架20之间的三段滚筒。印刷滚筒5、6用作墨收集滚筒5、6,并分别从第一组和第二组四(m=4)个印版滚筒15、16接收和收集具有各自颜色的不同墨图案,印版滚筒15、16分布在印刷滚筒5、6的圆周的一部分周围。这些印版滚筒15和16各自承载相应的印版,分别由相应的组的四个上墨设备25和26再次上墨。两组上墨设备25、26优选地支撑在两个可伸缩的上墨托架21、22中,上墨托架21、22可以朝向或远离位于中心的印版滚筒15、16和印刷滚筒5、6移动。

与图1和图2中所图示的配置不同,在主印刷组的上游没有提供附加印刷组。取而代之的是,连续浇铸装置80介于位于入料(infeed)处的转移滚筒9和将片材转移到主印刷组的转移滚筒10之间,现在将描述该连续浇铸装置80。

在图4中所描绘的第一实施方案的变型中,印刷单元2可以被设计为单面印刷组91,即可以仅在基材路径的一侧上包括印刷组91。

在该实施方案和以下实施方案中,印刷100*或印刷单元2或主印刷组91;92包括在基材路径的该侧上的至少一个印刷组91;93,其用于印刷与已经或仍然必须在上游被设置有微光学结构的面ii;i相对的基材面i;ii上。优选地,该至少一个印刷组91;93被设计成如上文提及的收集印刷组91;93。

作为优选——至少对于将材料直接施加到基材上的实施方案——图4(和图5)中描绘的连续浇铸装置80是包括丝网印刷单元82、82a、84的类型,即包括旋转丝网滚筒82的印刷单元,在旋转丝网滚筒82内设置有刮板装置82a,该旋转丝网滚筒82与用作反压滚筒的压印滚筒84配合,片材s从入料处的转移滚筒9连续馈送到压印滚筒84。更准确地,根据该第一实施方案,片材s被连续转移到支撑片材s的第一面i的压印滚筒84,并且旋转丝网滚筒82与片材s的第二面ii接触。在该特定上下文中,丝网印刷单元82、82a、84适于在片材s的第二面ii的一部分上(例如,在如图3a-3b中描绘的形成在基材s中的窗口形成区域w上)施加用作光学介质的材料层。相关材料可以是任何合适的材料,尤其是优选地通过uv辐射可固化的透明聚合物材料。

原则上,施加单元可选择地被设计成在片材s的第一面i的一部分上施加用作光学介质的材料层(例如,在如图3a-3b中所描绘的形成在基材s中的窗口形成区域w上,然而在面i而不是面ii上)。然后,基材将被移动,其第一面面向压花滚筒84的表面,并且优选地将在下游至少被印刷其另一面(这里是面ii)。

前述丝网印刷单元82、82a、84被设计成充当第一施加单元,用于施加所需的材料层,在该材料层中待复制微光学结构。丝网印刷单元82、82a、84的配置和操作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并且不需要详细描述。尤其可以参考本申请人的欧洲专利公布第ep0723864a1号,该专利公布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本文。

在图4(以及图5和图7)的图示中,仅描绘了一个丝网印刷单元。然而,应当理解,可以提供多个丝网印刷单元,这些丝网印刷单元可以与一个并且同一个压印滚筒配合。此外,尽管丝网印刷是用于施加所需材料的优选过程,但是也可以设想其他施加过程。例如,柔性版印刷也可以被设想(未描绘)。

在压印滚筒84的下游,优选地提供了用作压花工具的至少一个压花滚筒85,该压花滚筒85与片材s的第二面ii配合,即由施加单元82、82a、84,特别是丝网印刷单元82、82a、84施加用作光学介质的材料层的面。该压花滚筒85优选地在其圆周上承载复制介质rm(如图3b中示意性地图示的),该复制介质rm被设计成将诸如但不限于微透镜场的微光学结构l复制到施加在片材s上的材料层中。在这方面,丝网印刷单元82、82a、84应当适于供应足够量的材料来填充复制介质rm的凹陷部分。

压力辊或滚筒86进一步有利地设置在压花滚筒85的圆周周围,以便与片材s的第一面i配合并将片材s压靠在压花滚筒85的圆周(以及位于其上的复制介质rm的表面)上,从而确保微光学结构l正确复制到用作光学介质的材料层中。

连续浇铸装置80还包括第一干燥/固化单元51,其位于压花滚筒85的圆周的一部分周围,在可能的压力辊或滚筒86的下游,用以在片材s仍被处理并压靠在压花滚筒85的圆周上并且压靠在位于压花滚筒85上的复制介质rm的表面上的同时干燥或固化用作光学介质的材料层,从而确保所需微光学结构l的最佳复制和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应当理解,干燥/固化操作是从与设置有待固化的层的一面相对的一面进行的,这里例如是基材(例如片材s)的第一面i,这在微光学结构l被复制在窗口形成部分w的顶部上的情况下尤其合适,如图3b中示意性地图示的。

替代地,或者除了前述干燥/固化单元51之外,连续浇铸装置80可以设置有(第二)干燥/固化单元52,其位于转移滚筒87的圆周的一部分周围,转移滚筒87定位成紧接在压花滚筒85之后,如图4中所描绘的。在这种情况下,应当理解的是,干燥/固化操作是从片材s的第二面ii进行的,在第二面ii中已经复制了微光学结构l。

前述干燥/固化单元51、52可以有利地是uv固化单元,尤其是uv-led固化单元,在这种情况下,用作光学介质的相关的材料层显然必须是uv可固化材料。

在复制微光学结构l之后,片材s被转移到位于下游的印刷单元2*,即转移到片材转移滚筒10。

根据该第一实施方案,片材s相应地从片材馈送器(图4中未示出)连续馈送到馈送台1*上,在馈送台1*处,片材s被馈送到入料处的片材转移滚筒9之前常规地对齐。如所图示的,片材由片材转移滚筒9连续地馈送到连续浇铸装置80并通过连续浇铸装置80(经由滚筒84、85和87)馈送到转移滚筒10,并且然后馈送到主印刷组91、92的第一印刷滚筒5。

因此,在该实施方案中将理解,片材s先在面ii上设置有微光学结构l,并且然后在相对的面i上接收至少第一压印,优选地在两个面i、ii上接收第一压印和第二压印,这些压印在主印刷组91、92的第一和第二印刷滚筒5、6之间的印刷压印线处同时执行。还将理解,片材s从连续浇铸装置80到印刷单元2*的转移仅经由配合的滚筒夹持器从滚筒到滚筒进行。由此保证了借助于压花滚筒85复制的微光学结构l和由印刷单元2*执行的压印之间的最佳配准精度。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的印刷机100**的由参考标记2**指示的印刷单元的局部侧视图。

该印刷机100**与图4的第一实施方案具有许多共同特征,特别是构成主印刷组91、92的相同基本部件5、6、15、16、25、26和构成连续浇铸装置80的相同基本部件82、82a、84、85、86、87、51、52。该第二实施方案和第一实施方案之间的区别在于,附加印刷组93、94介于连续浇铸装置80和主印刷组之间。更准确地,图5的印刷机100**包括第三印刷滚筒7和第四印刷滚筒8,其彼此配合以在第三印刷滚筒7和第四印刷滚筒8之间形成第二印刷压印线,在该压印线中片材s的第一面和第二面i、ii被同时印刷,第三印刷滚筒7用作附加印刷组93、94的片材传送滚筒。每个印刷滚筒7、8分别从相应的两组(n=2)印版滚筒17、18收集墨,这些印版滚筒17、18由相应的上墨设备27、28上墨。这两组上墨设备27、28同样优选地支撑在两个可伸缩的上墨托架23、24中,上墨托架23、24可以朝向或远离位于中心的印版滚筒17、18和印刷滚筒7、8移动。

可选择地,印刷单元2的右侧上的上墨设备组25、27和/或印刷单元2的左侧上的上墨设备组26、28可以支撑在一个并且同一个上墨托架中(每面上一个)。

在图示的示例中,具有基本部件7、8、17、18、27、28的附加印刷组93、94被放置在主印刷组91、92的上游和上方,一方面,第一和第二印刷滚筒5、6并且另一方面第三和第四印刷滚筒7、8有利地沿着两个水平平面对齐。

包括基本部件5、6、15、16、25、26的主印刷组91、92和包括基本部件7、8、17、18、27、28的附加印刷组93、94借助于中间片材传送系统彼此联接,在所图示的实施方案中,中间片材传送系统包括介于第一印刷滚筒5和第三印刷滚筒7之间的第一至第三片材转移滚筒10’、10”、10”’。更准确地,在附加印刷组93、94中印刷的片材从第三印刷滚筒7连续转移到第一片材转移滚筒10’、第二片材转移滚筒10”、第三片材转移滚筒10”’,并且然后转移到主印刷组91、92的第一印刷滚筒5。

在转移到主印刷组91、92的途中,片材优选地由第三和第四干燥/固化单元55、56干燥/固化。如所图示的,第三干燥/固化单元55有利地与第一片材转移滚筒10’配合,第一片材转移滚筒10’即紧接第三印刷滚筒7下游定位的片材转移滚筒,并且第四干燥/固化单元56与第二片材转移滚筒10”配合。干燥/固化单元55、56有利地是uv固化单元,优选地uv-led固化单元。

如果采取合适的措施确保干燥/固化单元不会降低第三印刷滚筒7上的印刷橡皮布的性能或可用性,则片材的第二面ii的干燥/固化可以可选择地直接在第三印刷滚筒7上执行。

根据该另一个实施方案,片材s相应地从片材馈送器(图5中未示出)连续馈送到馈送台1*上,在馈送台1*处,片材s在被馈送到入料处的片材转移滚筒9之前再一次常规地对齐。如所图示的,然后,片材由片材转移滚筒9连续地馈送到连续浇铸装置80并通过连续浇铸装置80(经由滚筒84、85和87)馈送到转移滚筒10、到附加印刷组93、94的第三印刷滚筒7,并且然后经由三个中间片材转移滚筒10’至10”’馈送到主印刷组91、92的第一印刷滚筒5。

因此,将理解,片材s先在面ii上设置有微光学结构l,并且然后在两个面i、ii上接收第一和第二压印,该压印在附加印刷组的第三印刷滚筒7和第四印刷滚筒8之间的印刷压印线处以及主印刷组的第一印刷滚筒5和第二印刷滚筒6之间的印刷压印线处同时执行。同样还将理解,片材s从连续浇铸装置80到印刷单元2**的转移仅经由配合的滚筒夹持器从滚筒到滚筒进行。借助于压花滚筒85复制的微光学结构l和由印刷单元2**执行的压印之间的最佳配准精度再一次得到保证。

图6示出了用于施加用作光学介质的材料的可选择的实施方案。在该实施方案中,用作光学介质的材料被直接施加到压花件上,例如,在基材(特别地是片材s)被布置在压花滚筒85上之前施加到压花滚筒85的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施加单元被放置在压花工具处,优选地放置在压花滚筒85的圆周处,特别是放置在基材或片材s的接收和递送之间的周边部分中。施加单元可以被设计成作为如上文的丝网印刷单元或柔性版印刷单元,但是优选地,它被设计为像具有至少一个墨斗辊的上墨设备,该墨斗辊接收来自储存器的材料,并且直接或通过其他辊将材料转移到压花滚筒85的表面上。

在第一实施方案的上下文中描述的直接施加到压花滚筒85上的实施方案将被转移到第二实施方案。

应当理解,图4至图6中所图示的印版滚筒15、16、17、18的实际数量m和n不是限制性的,并且其他组合也是可能的。尽管如此,所图示的示例特别有利,因为机器占地面积有限,并且机器的可操作性和可接近性没有受到损害。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能的改进,如图4至图6中所图示的,可以方便地为印刷机额外设置有正反面检查系统11、12、61、62,该系统适于检查由附加印刷组和主印刷组印刷的片材的第一面和第二面i、ii,包括借助于连续浇铸装置80形成的微光学结构。

此外,如所图示的,图4和图6的印刷机100*和图5的印刷机100**也可以方便地配备有自动橡皮布清洗装置71、72、73、74,其适于在维护操作期间分别清洁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印刷滚筒5、6、7、8的表面。

各种修改和/或改进可以对于上文描述的实施方案被作出,而不偏离本发明的如被伴随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具体而言,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是参考单张片材印刷机配置而描述的,但是本发明同样可以适用于在成卷的基材上印刷,即可印刷材料的连续网的连续部分。

此外,连续浇铸装置可适于在基材的第一面或第二面的一部分上施加用作光学介质的材料层,并相应地复制和形成微光学结构。在这方面,图4至图7中所示出的连续浇铸装置80、80*、80**的配置仅仅是说明可能的机器配置。

其中使用的参考数字的列表

100印刷机(图1和图2的现有技术)

100*印刷机(图4和图6的第一实施方案)

100**印刷机(图5的第二实施方案)

1基材馈送装置,片材馈送器

1*馈送台

s基材材料(例如单张的片材)

i基材材料s的第一面(“面i”或“正面”)

ii基材材料s的第二面(“面ii”或“反面”)

h穿过基材s中的开口

w基材s的窗口形成部分

l微光学结构(例如透镜结构),该结构复制/形成到施加在例如基材材料s的例如面ii上的用作光学介质的材料层中

rm用于复制和形成微光学结构l的复制介质

cr支撑复制介质rm的载体(例如压花滚筒85——图4至图7的实施方案)

2印刷单元(图1和图2的现有技术)

2*印刷单元(图4和图6的第一实施方案)

2**印刷单元(图5的第二实施方案)

3片材传送系统(具有间隔开的夹持杆的链条夹持系统)

4基材传送单元、片材传送单元

5片材传送滚筒/(第一)印刷滚筒(主印刷组)/三段橡皮布滚筒

6(第二)印刷滚筒(主印刷组)/三段橡皮布滚筒

7片材传送滚筒/(第三)印刷滚筒(附加印刷组)/两段橡皮布滚筒(仅图5的实施方案)

8(分别为第三、第四)印刷滚筒(附加印刷组)/两段橡皮布滚筒(图1、图2的现有技术/图5至图7的第二至第四实施方案)

8’片材传送滚筒/两段滚筒(仅图1和图2的现有技术)

9片材转移滚筒(入料)

9’片材转移滚筒(图6和图7的第三和第四实施方案)

10片材转移滚筒(图1、图2的现有技术/图4和图5的第一和第二实施方案)

10’、10”、10”’片材转移滚筒(介于附加印刷组和主印刷组之间的中间片材传送系统——仅图5至图7的实施方案)

11检查滚筒或转筒(检查系统的一部分)

12检查滚筒或转筒(检查系统的一部分)

15(m=4)与印刷滚筒5配合的印版滚筒

16(m=4)与印刷滚筒6配合的印版滚筒

17(n=2)与印刷滚筒7配合的印版滚筒(图5的实施方案)

18(分别为n=2、3)与印刷滚筒8配合的印版滚筒(图1、图2的现有技术/图5至图7的第二至第四实施方案)

20印刷机主框架

21支撑上墨设备25的可伸缩上墨托架

22支撑上墨设备26的可伸缩上墨托架

23支撑上墨设备27的可伸缩上墨托架(图5的实施方案)

24支撑上墨设备28的可伸缩上墨托架(图1、图2的现有技术/图5至图7的第二至第四实施方案)

25(m=4)上墨设备,每个上墨设备与印版滚筒15中的相应的一个配合

26(m=4)上墨设备,每个上墨设备与印版滚筒16中的相应的一个配合

27(n=2)上墨设备,每个上墨设备与印版滚筒17中的相应的一个配合(图5的实施方案)

28(分别为n=2、3)上墨设备,每个上墨设备与印版滚筒18中的相应的一个配合(图1、图2的现有技术/图5至图7的第二至第四实施方案)

31片材传送系统3的链式轮对(上游端)

50干燥/固化单元(图1、图2的现有技术)

51作用在片材s的面i上的(第一)干燥/固化单元,例如uv-led固化单元(位于压花滚筒85的圆周的一部分周围)

52作用在片材s的面ii上的(第二)干燥/固化单元,例如uv-led固化单元(位于转移滚筒87的圆周的一部分周围/图4和图5的第一和第二实施方案)

55作用在片材s的面i上的(分别为第三、第二)干燥/固化单元,例如uv-led固化单元(位于转移滚筒10’的圆周的一部分周围/图5至图7的实施方案)

56作用在片材s的面ii上的(分别为第四、第三)干燥/固化单元,例如uv-led固化单元(位于转移滚筒10”的圆周的一部分周围/图5至图7的实施方案)

61与检查滚筒或转筒11配合的检查照相机(片材s的面i),例如线扫描照相机

62与检查滚筒或转筒12配合的检查照相机(片材s的面ii),例如线扫描照相机

71与印刷滚筒5配合的自动橡皮布清洗装置

72与印刷滚筒6配合的自动橡皮布清洗装置

73与印刷滚筒7配合的自动橡皮布清洗装置(图5的实施方案)

74与印刷滚筒8配合的自动橡皮布清洗装置(图5的实施方案)

80连续浇铸装置,用于施加用作光学介质的材料层,并用于在用作光学介质的所述材料层中复制和形成微光学结构l

82丝网印刷滚筒(丝网印刷单元的一部分,用作用于用作光学介质的材料层的施加单元/图4至图6的第一至第三实施方案)

82a丝网印刷滚筒82的刮板装置

84压印滚筒(丝网印刷单元的剩余部分,用作用于用作光学介质的材料层的施加单元)

85压花滚筒,承载复制介质rm,用于复制和形成微光学结构l

86与压花滚筒85配合的压力滚筒或辊

87与压花滚筒85配合的转移滚筒,用于将片材s转移到位于下游的印刷单元2*,2**

91印刷组,优选地收集印刷组

92印刷组,优选地收集印刷组

93印刷组,优选地收集印刷组

93印刷组,优选地收集印刷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