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射式供墨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3139发布日期:2019-06-26 00:29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射式供墨泵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印刷供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射式供墨泵。



背景技术:

油墨是由作为分散相的颜料和作为连续相的连接料组成的一种稳定的粗分散体系。其中颜料赋予油墨以颜色,连接料则提供油墨必要的转移传递性能和干燥性能。颜色性能、流动性能、干燥性能是油墨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性能。另外,油墨的各种耐抗性能及稳定也是与印刷有关的技术指标。油墨中除了主剂之外,还有作为助剂的各种添加剂,用以改善油墨的性能,调节油墨的印刷适性。油墨中的颜料是一种呈细微粉末状的固体有色物质,可以呈现球状、片状等不规则形状,一般颜料粒子的直径在10-7-10-5m微米级别的范围内。

在印刷机数字化精确供墨系统中,主要是通过注射轴在注射轴套内,进行轴向活塞运动与转动实现油墨的输入与注出,而注射轴的运动是由电机来实现的,在注射轴的入口处设置至少一道以上的密封来对注射轴进行密封处理,但是,由于油墨的颗粒色粉特性,弹性的材料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就会有磨损;而采用硬性耐磨材料,则存在运动间隙,油墨就会反向渗漏,随着渗漏增多,就会对运动机构零件造成破坏,使泵失灵。

总体来讲,目前的供墨系统所采用的注射式供墨泵存在着油墨渗露问题,由于油墨的渗漏导致墨泵的使用寿命降低,特别是针对注射泵,注射泵内的油墨渗漏问题一直难以解决。

如,公开号为107696704a,公开日为2018-02-1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墨泵,该墨泵是通过设置清洗系统对渗漏的油墨进行清洗,以降低渗漏的油墨对墨泵的损坏,当时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油墨的渗漏。因此,针对墨泵的渗漏问题,仍然是供墨系统设备中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供墨系统中的注射式供墨泵存在油墨渗漏导致影响设备使用寿命的问题,提供一种注射式供墨泵。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注射式供墨泵,包括泵体,泵体内设有用于注射油墨的注射腔,注射腔具有配合设置的注射口,泵体设置连通注射腔的进墨口和出墨口,注射口处具有第一密封塞和第二密封塞,第一密封塞和第二密封塞之间具有一腔体,泵体设置与该腔体连通的渗漏通道。

优选的,所述渗漏通道与泵体外连通。

优选的,所述泵体上于进墨口和注射腔之间设有进墨通道,渗漏通道与进墨通道连通。

优选的,所述注射腔内设置注射杆,注射杆的端部与依次穿过第二密封塞和第一密封塞的注射轴端部连接。

优选的,所述注射腔为圆柱形腔体,注射杆包括圆柱形的杆体,杆体相对的两个圆柱形侧壁上开设有取墨腔和注墨腔。

优选的,注射腔水平设置,进墨口位于泵体上部或顶部,并通过进墨通道与注射腔连通;出墨口位于泵体下部或底部,并通过出墨通道与注射腔连通。

优选的,泵体内于注射口外设置密封腔,第二密封塞位于密封腔内。

优选的,第二密封塞周侧设置密封圈。

优选的,第二密封塞于注射轴处设置油封。

优选的,第二密封塞具有一集液腔,第二密封塞设置将集液腔与外界连通的排液口。

优选的,注射腔内设置注射套,注射套与注射腔内壁贴合,注射套与第二密封塞配合设置。

优选的,第一密封塞和第二密封塞间隔设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能够将注射式供墨泵的渗漏进行引导,使注射式供墨泵的渗漏油墨回流至进墨口,从而避免油墨渗入到其他部位,导致影响注射式供墨泵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从另一方面能够提高注射式供墨泵的操作性能,并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注射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泵体,102注射腔,103注射口,104进墨口,105出墨口,106第一密封塞,107第二密封塞,108渗漏通道,109进墨通道,110注射杆,111注射轴,112杆体,113取墨腔,114注墨腔,115密封腔,116密封圈,117油封,118集液腔,119排液口,120注射套,121渗漏腔,122出墨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说明。

实施例:

一种注射式供墨泵,如图1和图2所示,该注射式供墨泵为注射泵,该注射式供墨泵的主要部件包了泵体101,泵体101是主要的架构,在泵体101内设有用于注射油墨的注射腔102,注射腔102水平设置。

注射腔102具有配合设置的注射口103,注射口103用于注射杆110的进入,在该泵体101上设置连通注射腔102的进墨口104和出墨口105,其中,进墨口104是为了将外界的墨源供给注射式供墨泵的泵体101,出墨口105是在注射式供墨泵101的作用下,将油墨注射出去,至下一环节。

本申请的注射式供墨泵的主要结构是:在注射口103处具有第一密封塞106和第二密封塞107,第一密封塞106和第二密封塞107以两道屏障对注射腔102的油墨进行密封。但是为了提高密封防止油墨渗漏,在第一密封塞106和第二密封塞107之间具有一腔体,该腔体的形成一种是第一密封塞106和第二密封塞107间隔设置达到的,另一种是在第一密封塞106和第二密封塞107之间开设一个空间达到的。该腔体即为渗漏腔121,注射腔102内的油墨在注射杆110较大的压力下,从第一密封塞106与注射轴111的交接处渗漏,油墨进行至渗漏腔121内,由于第一密封塞106的减压效果,在渗漏强121内的油墨的压力降低了很多,第一密封塞106之所以渗漏,是因为注射腔102内的油墨压力较大,当第一密封塞106充当减压部件将压力降低后,位于渗漏腔121内的油墨由于压力较低,对第二密封塞107与注射轴111之间渗漏已经变得小的多,也就是说通过两道密封塞降低了最终的渗漏,但是,为了提高防渗漏效果,在泵体101内还设置与该腔体(即渗漏腔121)连通的渗漏通道108,通过渗漏通道108将渗漏腔121内的油墨引出去,进一步降低处于渗漏腔121内油墨对第二密封塞107的压力,从而防止油墨从第二密封塞107渗漏出去。

具体的,一种方式是将所述渗漏通道108与泵体101外连通,由于泵体101外的压力为0,因此,当通过渗漏通道108将渗漏腔121与外界连通后,极好的降低了渗漏腔121内的油墨压力,从而直接降低了油墨透过第二密封塞107的渗漏。

另一种方式如下:泵体101上于进墨口104和注射腔102之间设有进墨通道109,将渗漏通道108与进墨通道109连通,这样,渗漏腔121就与进墨通道109连在了一起,由于进墨通道109内的压力较小,当渗漏腔121与进墨通道109连在一起后,一方面可以将渗漏腔121内的油墨引导至进墨通道109,进一步利用,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上述的将其引出至泵体101外的增加外界对渗漏油墨的处理问题。

如图所示,所述注射腔102为圆柱形腔体,注射腔102水平设置,在所述注射腔102内设置注射杆110,注射杆110包括圆柱形的杆体112,杆体112相对的两个圆柱形侧壁上开设有取墨腔113和注墨腔114。进墨口104位于泵体101上部或顶部,并通过进墨通道109与注射腔102连通;出墨口105位于泵体101下部或底部,并通过出墨通道与注射腔102连通。

注射杆110用于将进墨口104进入的油墨利用压力注射至出墨口105,然后进一步传输至下一环境。注射杆110的端部与依次穿过第二密封塞107和第一密封塞106的注射轴111端部连接,注射杆110依靠注射轴111进行驱动,因此注射轴111在第一密封塞106和第二密封塞107上留下了空隙,给油墨渗漏留下了可能性,油墨在注射腔102内的较大压力下,沿着注射轴111进行渗漏。

如常规设计,在泵体101内于注射口103外设置密封腔115,第二密封塞107位于密封腔115内。在此基础上,在第二密封塞107周侧设置密封圈116,并在第二密封塞107上于穿过第二密封塞107的注射轴111处设置油封117。同时,又作出以下改进,即:设置第二密封塞107使其具有一集液腔118,该集液腔118位于第二密封塞107内,并且在第二密封塞107设置将集液腔118与外界连通的排液口119,排液口119朝向第二密封塞107的外侧,也就是密封腔115的外侧,排液口119环绕注射轴111设置,并且集液腔118在注射轴11周围形成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用于收集渗漏的油墨,这样,即便是由渗漏腔121内的油墨穿过第二密封塞107后,也不会导致四处散落,这些油墨会集合在集液腔118内,当收集到一定程度后,进行清理即可。

在印刷机数字化精确供墨系统中,主要是通过注射杆110在注射套120内,也就是说,在注射腔102内设置注射套120,注射套120与注射腔102内壁贴合,同时,将注射套120与第一密封塞106配合设置,在设置注射套120的时候,第一密封塞106用于注射套120相同的结果代替,第一密封塞106即为密封端盖。这样的结构形成了本申请的注射式供墨泵只需要一层密封塞即可达到一定的密封效果,从而简化了该注射式供墨泵的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效率。

本发明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