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0052发布日期:2019-07-06 11:57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印刷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移印装置。



背景技术:

移印机是一种印刷设备,适用于塑胶、玩具、玻璃、金属、陶瓷、电子、ic封等,移印的技术目前已成为各种物体表面印刷和装饰的一种主要方法,其工艺简单。

现有的移印机通常设置有开放式的油墨盘,首先将所需要印刷的图案刻制在钢板上,然后将钢板放置在油油墨盘内,通过刮墨组件将油墨盘处的油墨刮落到钢板上的图案槽处,驱动移印组件使移印组件运动至图案槽的上方,移印组件向下运动到图案槽处沾取油墨,然后移印胶头移至需要印刷的工件的表面,下压就能能够印出图案。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开放式的油墨盘容易造成油墨中的稀释剂挥发,挥发后的稀释剂会降低印刷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印装置,解决了挥发后的稀释剂会降低印刷的质量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移印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连接有第一平台和位于第一平台一侧的第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侧设置有第一横向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横向驱动机构通过第一驱动杆驱动移动座横向位移,所述移动座上设置有第一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通过第二驱动杆驱动胶印组件竖向位移,所述机架中部设置有第二横向驱动机构,所述第二横向驱动机构通过第三驱动杆驱动有与胶印组件相配合的刮墨组件,所述第二平台上滑动连接有定位座,位于所述第一平台上的刮墨组件包括油盅、连接在第一平台上的钢板和推动油盅运动的导向组件,所述油盅包括盛装油墨的盅体和与盅体相配合的盖体,所述钢板处开设有向下凹陷的图案槽,通过第三驱动杆与导向组件连接使油盅沿着钢板移动,所述油盅移动时使油盅内的油墨流入图案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刮墨组件包括油盅,通过油盅盛放油墨,油盅包括盅体和盖体,即油盅内呈封闭的空间,通过盖体使油墨与空气阻隔,减少油墨中的稀释剂挥发,有助于提高印刷的质量;当盅体内的油墨余量不足时,旋开盖体便于往盅体内添加油墨,该设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通过第二横向驱动机构推动导向组件进而使装满油墨的油盅沿着钢板运动,油盅移动的过程中会将钢板处的图案槽填满油墨,该驱动方式方便使用,有助于加快印刷的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胶印组件设置有两组,所述第一平台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与两组胶印组件相配合的两组刮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胶印组件设置有两组,两组胶印组件对应两组刮墨组件,即对应的油盅内可盛装不同颜色的油墨,对应的钢板处可设置不同形状的图案,该设置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平台上沿定位座的移动方向依次设置有与两组胶印组件相配合的初始位置和末端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初始位置和末端位置,能准确定位定位座的位置,该设置有助于提高印刷的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平台上开设有限定定位座滑动的滑轨,所述第二平台上设置有驱动定位座横向位移的第三横向驱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三横向驱动机构推动定位座沿着滑轨运动,滑轨能限定定位座的移动位置,起到导向的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座呈u字形,所述定位座顶部设置有套设工件的卡紧件,所述定位座的靠近第一平台的侧壁设置有驱动卡紧件转动实现工件翻转的转动机构,所述定位座位于初始位置时通过转动机构驱动卡紧件朝末端位置的方向转动,所述定位座从初始位置移动至末端位置时通过转动机构驱动卡紧件朝初始位置的方向转动,所述定位座位于末端位置时通过转动机构驱动卡紧件朝初始位置的方向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机构驱动卡紧件发生翻转,即胶印组件均能对工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印刷,该设置有助于提高印刷的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座相对于转动机构的侧壁设置有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第四横向驱动机构,所述第四横向驱动机构的穿设定位座侧壁的第四驱动杆与卡紧件抵接,所述第四驱动杆与卡紧件抵接的端部设置有轴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件套设在卡紧件上时,通过第四横向驱动机构驱动第四驱动杆从而使工件与卡紧件抵接更紧,当卡紧件在转动的过程中,使工件始终套设在卡紧件上。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第一平台上的推动部和与推动部连接的支撑部,所述第三驱动杆与推动部连接,所述支撑部包括安装板和铰接在安装板上的固定板,所述安装板的侧壁与推动部的侧壁连接,所述油盅位于安装板和固定板围成的空间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板和固定板限定了油盅的移动空间,将油盅放置在钢板表面的过程中,将固定板绕着铰接处发生翻转,将油盅放到目标位置后,将固定板绕着铰接处转动直至固定板的内壁与油盅的外壁抵接,此时油盅位于固定板和安装板内,该设置既能对油盅进行限位,又能提高安装的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盅体内壁的底部设置有磁吸部,所述磁吸部内设置有使油盅紧贴在钢板表面的磁铁,所述磁吸部沿外侧壁设置有刮板,所述刮板与钢板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磁铁与钢板的相互吸引,使油盅与钢板之间的连接更紧固,减少油盅内的油墨从盅体与钢板间的缝隙流出的现象,该设置有助于节约资源;油盅沿着钢板运动的过程中,通过设置刮板,便于对钢板表面的油墨刮到图案槽内,减少油墨遗留在钢板的表面,有助于节约资源。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磁吸部包括若干周向均匀设置的柱体,所述磁铁位于柱体内,相邻两个所述柱体之间设置有导流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磁铁位于若干周向设置的柱体内,使油盅的底部与钢板抵接更紧固,减少油墨流出的现象;通过设置导流槽,便于将盅体内的油墨导流到钢板表面,有助于提高生产的效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油盅内呈封闭的空间,通过盖体使油墨与空气阻隔,减少油墨中的稀释剂挥发,有助于提高印刷的质量;

2.两组胶印组件对应两组刮墨组件,即对应的油盅内可盛装不同颜色的油墨,对应的钢板处可设置不同形状的图案,该设置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3.通过第四横向驱动机构驱动第四驱动杆从而使工件与卡紧件抵接更紧,当卡紧件在转动的过程中,使工件始终套设在卡紧件上;

4.通过磁铁与钢板的相互吸引,使油盅与钢板之间的连接更紧固,减少油盅内的油墨从盅体与钢板间的缝隙流出的现象,该设置有助于节约资源;

5.通过设置导流槽,便于将盅体内的油墨导流到钢板表面,有助于提高生产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油盅的机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11、第一平台;12、第二平台;13、初始位置;14、末端位置;15、滑轨;2、移动座;21、第一升降机构;3、胶印组件;4、刮墨组件;41、油盅;411、盅体;412、盖体;413、柱体;414、刮板;415、导流槽;42、钢板;43、导向组件;431、推动部;432、支撑部;433、安装板;434、固定板;44、图案槽;5、定位座;51、卡紧件;52、第四横向驱动机构;53、第四驱动杆;54、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移印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上连接有第一平台11和位于第一平台11一侧的第二平台12,机架1上侧设置有第一横向驱动机构,第一横向驱动机构通过第一驱动杆驱动移动座2横向位移,第一平台11和第二平台12均位于移动座2的下方,移动座2的移动方向与第一平台11的长度方向垂直。

移动座2上设置有第一升降机构21,第一升降机构21通过第二驱动杆驱动胶印组件3竖向位移。在本实施例中,胶印组件3对称设置有两组。

机架1中部设置有第二横向驱动机构,第二横向驱动机构通过第三驱动杆驱动有与胶印组件3相配合的刮墨组件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平台11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与两组胶印组件3相配合的两组刮墨组件4。

参照图1、图2和图4,刮墨组件4包括油盅41、钢板42和导向组件43。在本实施例中,刮墨组件4位于第一平台11,钢板42固定在第一平台11的表面,油盅41包括盛装油墨的盅体411和与盅体411相配合的盖体412,盅体411呈敞口设置,为了方便补充油墨,盅体411和盖体412通过螺纹连接;为了减少油盅41与钢板42之间的间隙,盅体411内壁的底部设置有磁吸部,磁吸部包括若干周向均匀设置的柱体413,柱体413内设置有使油盅41紧贴在钢板42表面的磁铁;相邻两个柱体413之间设置有导流槽415,导流槽415对油墨起到到导向的效果;磁吸部沿外侧壁设置有刮板414,刮板414下端面与盅体411顶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磁吸部底部与盅体411顶部之间的距离,即钢板42仅与刮板414的下端面抵接,刮板414的下端口处的外侧壁由外向内外径逐渐减小形成截面呈倒三角的结构,钢板42处开设有向下凹陷的图案槽44,通过第三驱动杆与导向组件43连接使油盅41沿着钢板42移动,油盅41移动时使油盅41内的油墨流入图案槽44内。

参照图1和图2,导向组件43包括滑动连接在第一平台11上的推动部431和与推动部431连接的支撑部432。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驱动杆与推动部431连接,支撑部432包括安装板433和铰接在安装板433上的固定板434,固定板434呈u字形,固定板434绕着铰接处能转动到与第一平台11的表面平行的位置或与第一平台11的表面垂直的位置,当固定板434与第一平台11的表面平行时,油盅41位于安装板433和固定板434围成的空间内,固定板434的侧壁与油盅41的外壁相抵接,此时支撑部432能限定油盅41活动的空间且通过外力能推动油盅41运动。

参照图1和图3,第二平台12上滑动连接有定位座5。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座5呈u字形,第二平台12上沿定位座5的移动方向依次设置有与两组胶印组件3相配合初始位置13和末端位置14,初始位置13和末端位置14分别对应胶印组件3的中部,第二平台12上对称开设有限定定位座5滑动的滑轨15,通过第三横向驱动机构驱动定位座5沿着滑轨15滑动。

定位座5上连接有卡紧件51和转动机构。在本实施例中,工件套设在卡紧件51上,转动机构设置在定位座5的侧壁,转动机构具体是电机、主动轮和从动轮,电机固定在定位座5的侧壁,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轮连接,主动轮与从动轮啮合,卡紧件51伸出定位座5侧壁的端部与从动轮连接,通过转动机构驱动卡紧件51转动,当定位座5位于初始位置13时,完成工件上表面的印刷后,转动机构使卡紧件51朝着末端位置14转动从而使工件下表面朝上,当定位座5从初始位置13运动至末端位置14时,转动机构使卡紧件51朝着初始位置13转动从而使工件上表面朝上,当定位座5位于末端位置14时,完成工件上表面的印刷后,当定位座5从末端位置14移动到初始位置13的时候,转动机构使卡紧件51朝着初始位置13转动从而使工件下表面朝上。

定位座5相对于转动机构的侧壁设置有压紧组件。在本实施例中,压紧组件包括设置在定位座5相对于转动机构侧壁的第四横向驱动机构52,第四横向驱动机构52穿设定位座5侧壁的第四驱动杆53与卡紧件51抵接,第四驱动杆53与卡紧件51抵接的端部设置有轴承54,增设的第四横向驱动机构52能使工件始终套设在卡紧件51上。

第一横向驱动机构、第一升降机构21、第二横向驱动机构、第三横向驱动机构和第四横向驱动机构52均为气缸。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驱动移印装置前,将需要印刷的工件套设在卡紧件51处,驱动第四横向驱动机构52使第四驱动杆53与卡紧件51抵接,使工件更紧固的套设在卡紧件51上。根据印刷的需求,将不同形状的图案槽44的钢板42放置在第一平台11上,将固定板434绕着安装板433与固定板434的铰接处发生转动,固定板434与钢板42的表面相互垂直,最后把固定板434绕着安装板433与固定板434的铰接处转动,固定板434与钢板42的表面相互垂直,将油盅41放置在钢板42的表面,调节油盅41与安装板433相互之间的位置,最后把固定板434绕着安装板433与固定板434的铰接处转动,使固定板434与钢板42的表面平行且固定板434的侧壁与油盅41的外壁抵接,此时固定板434与安装板433围绕形成的空间能限定油盅41的位置,最后将盖体412旋开,往盅体411内腔倒入油墨,然后旋紧盖体412。

驱动前,定位座5移动到初始位置13,此时位于定位座5上方的胶印组件3已经从刮墨组件4处沾取油墨,驱动第一升降机构21使胶印组件3向下运动直至与工件抵接,将图案印刷在工件上,然后转动机构驱动卡紧件51朝末端位置14转动,即工件的下表面与胶印组件3抵接,工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能印刷,最后驱动第一升降机构21使胶印组件3向上运动远离工件。

通过第三横向驱动机构推动定位座5从初始位置13移动到末端位置14,此时定位座5移动到相邻胶印组件3的下方,转动机构驱动卡紧件51朝初始位置13转动,即卡紧件51恢复初始的朝向,工件的上表面朝上,驱动第一升降机构21使胶印组件3向下运动直至与工件抵接,将图案印刷在工件上,然后转动机构驱动卡紧件51朝末端位置14转动,即工件的下表面与胶印组件3抵接,工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能印刷,最后驱动第一升降机构21使胶印组件3向上运动远离工件,转动机构驱动卡紧件51朝初始的位置转动,即卡紧件51恢复初始的朝向,第三横向驱动机构推动定位座5从末端位置14回到初始位置13,至此完成印刷的过程。

胶印组件3印刷的过程中,位于第一平台11两端的刮墨组件4会将图案槽44填满油墨。驱动第二横向驱动机构的第三驱动杆使推动部431运动,从而使位于支撑部432处的油盅41发生运动,由于油盅41和钢板42通过磁吸的作用相互吸引在一起,且通过设置有与钢板42抵接的刮板414,油盅41沿着钢板42运动的过程中,余留在钢板42表面的油墨始终被刮板414挂取到油盅41内,当经过图案槽44时,由于图案槽44在钢板42处是向下凹陷的,此时图案槽44内会填满油墨,当第二横向驱动机构的第三驱动杆伸出最大量程时,此时第三驱动杆会收回,则油盅41会沿着钢板42回到初始位置13,该过程会再次对图案槽44进行填满。至此完成油墨填满图案槽44的工序,刮墨组件4达到第一平台11的两端。

当印刷结束后,印刷组件上的油墨余量不足,驱动第一横向驱动机构,使移动座2发生横向移动从而带动胶印组件3移动到钢板42的上方,然后再驱动第一升降机构21使胶印组件3与图案槽44抵接,此时胶印组件3会沾取图案槽44内的油墨,然后第一升降机构21的第二驱动杆向上运动带动胶印组件3远离图案槽44,驱动第一横向驱动机构使移动座2发生横向移动移动到定位座5的上方,重复上述的印刷过程。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