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喷头一体化数码双面喷印机及其喷印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628445发布日期:2019-09-06 23:19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喷头一体化数码双面喷印机及其喷印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喷绘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喷头一体化数码双面喷印机及其喷印方法。



背景技术:

商业宣传可采用多种方法,作为室外宣传的重要手段,商家往往将印有设计图案、文字的灯箱或广告牌安装在室外,便于人们在生活、工作途中看到并熟知。在灯箱、广告牌制作时,一般基材选用合成树脂材料、pvc材料等,同时要求文字突出、图案设计独特、色彩鲜明。

单面喷绘机一般具有控制部、喷绘部和基材传输部,工作时,人们将所设计的图案、文字等内容输入控制部,控制部将数据传输至喷绘部,喷绘部对传输到达的基材进行喷射墨水、喷绘设计内容。但采用单面喷绘机制作灯箱、广告牌具有以下缺陷:一般情况下仅能够对基材单面进行喷绘,如须双面喷绘,则在喷绘完成一面后,再反转到另一面喷绘,此时既耗费人工和时间,而且正面喷绘与反面喷绘的镜像对称画面往往无法做到精确定位、完全吻合,其视觉效果较差。

为了解决单面喷绘机的上述技术问题,韩国注册专利10-0646623公开了一种双面实图印刷设备,其在需要单面输出作业时,利用在第一输出装置上增设的第一卷曲部和第二输出装置上增设的第二供给部以及各控制部,将可单面输出的输出装置一分为二进行印刷作业,在提升作业及装备效率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利用张力调节辊、调节槽以及距离传感器形成的张力调节辊部,在不增加第1、2输出装置印刷的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面料的同时,控制具有不同输出时间的第1、2输出部,调解布料的传送,使其能够进行正确的双面印刷。其第1输出装置包括在水平设置的第1前进部位上侧设置的第1导向辊与第1墨盒连接构成的第1输出部;其第2输出装置包括在水平设置的第2前进部位上侧设置的第2导向辊与第2墨盒连接构成的第2输出部;其第1、2输出部结构上相互独立。

专利号为201410100501.7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同步单双面数码喷绘机及其绕布方法,其提供的喷绘机包括机架、放布辊、收布辊、两组喷绘小车及主动辊,两组喷绘小车分别在安装于机架上的两组轨道梁上往复运动,两组喷绘小车上均带有喷头,在两组喷绘小车的下方均设有安装在机架上的喷绘平台;在两个喷绘小车的下方均设有主动辊,两主动辊分别由安装在机架上的两个独立的驱动装置驱动逆向旋转。本发明在每个喷绘平台下方均设置了一个主动辊,两个主动辊分别由独立的驱动装置驱动同步逆向旋转,保证了双面喷绘的步进精度;又可在一台机器上同时进行两个画布的单面喷绘,实现了一机多用。其正喷部包括正喷轨道梁、正喷小车、第二喷头、正喷平台等,其背喷部包括背喷轨道梁、背喷小车、第一喷头、背喷平台等,可见其两个喷部结构上相互独立。

该专利号为201410100501.7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布线结构具体为:在两个喷绘小车的下方均设有主动辊,两主动辊分别由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两个独立的驱动装置驱动逆向旋转;所述放布辊及收布辊分别安装在两主动辊两侧的机架上,或每个主动辊的外侧设有一组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放布辊及收布辊,所述放布辊上单喷的画布通过一个所述主动辊带动走布,并由同侧的收布辊收布,所述放布辊上双喷的画布通过两个所述主动辊带动走布,并由另一侧的收布辊收布。所述两主动辊为第一主动辊及第二主动辊,该第一、第二主动辊对称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主动辊的最高点位于背喷平台喷绘面的下方或与背喷平台登高,所述第二主动辊的最高点位于正喷平台喷绘面的下方或与正喷平台登高,所述第一主动辊与第二主动辊分别位于背喷平台与正喷平台出布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主动辊及第二主动辊的外侧均设有安装在机架上的两个布辊,每侧的两个布辊在单喷时分别为放布辊及收布辊,每侧放布辊上的画布通过该侧的主动辊带动走布,并有同侧的收布辊收布。所述第一主动辊的外侧设有分别安装在机架上的第一放布辊及第一收布辊,第一放布辊上的画布通过第一主动辊带动走布,并由所述第一收布辊收布;所述第二主动辊的外侧设有分别安装在机架上的第二放布辊及第二收布辊,第二收布辊上的画布通过第二主动辊带动走布,并由所述第二收布辊收布。双喷时一侧的两个布辊中的任一个为放布辊,另一侧的两个布辊中的任一个为收布辊,所述放布辊上的画布通过所述第一、二主动辊带动走布,并由所述收布辊收布。所述画布的正反两面依次与第一主动辊、第二主动辊相接触,所述第一主动辊、第二主动辊分别由两个独立的驱动装置驱动同步逆向旋转。所述第一、二主动辊的下方均设有安装在机架上的夹布辊,所述画布由第一主动辊与夹布辊之间或第二主动辊与夹布辊之间经过。所述机架上设有多个改变画布走向的导布辊。单喷时,第一主动辊外侧的放布辊与收布辊之间的画布通过第一主动辊带动走布,在经过背喷小车时进行喷绘;第二主动辊外侧的放布辊与收布辊之间的画布通过第二主动辊带动走布,在经过正喷小车时进行喷绘。双喷时,第一、二主动辊外侧的放布辊与收布辊之间画布的绕布线路为s型,画布依次绕过背喷平台、第一主动辊、正喷平台及第二主动辊,由第一、二主动辊带动走布;所述画布的一面先由背喷小车上的喷头进行喷绘,然后再第一、二主动辊之间换面,画布的另一面再由正喷小车上的喷头进行喷绘,实现画布的双面喷绘。该专利技术除第一、二主动辊、四个收布辊(或放布辊)、两个夹布辊外还有7个导布辊,分别是位于背喷平台右侧的第二导布辊、位于第二导布辊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三导布辊、第四导布辊、位于正喷平台左侧的第六导布辊、位于第六导布辊下方且位于第二主动辊及第二夹布辊下方偏左侧的第七导布辊、位于第二导布辊与第六导布辊之间且位于第四导布辊下方的第五导布辊。

专利号为201710026566.5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双面打印机,包括:机架、放布辊、收布辊、第一打印平台、视觉识别装置、第二打印平台、控制箱,其中,放布辊、收布辊分别安装于机架的同侧;第一打印平台与第二打印平台同向设置,其中第一打印平台用于对经过的打印材料的第一面打印位置坐标图形以及目标图案,第二打印平台用于对经过的打印材料的第二面打印位置坐标图形以及目标图案;视觉识别装置设置于第二打印平台进布端前侧,用于对位置坐标图形进行检测,获取坐标偏移量,并发送至控制箱;控制箱设置于机架内,用于根据坐标偏移量,调整第二打印平台的打印起始位置,对经过的打印材料的第二面进行打印。该发明中的双面打印机能够保证双面打印对位精准。但其两个打印部分别包括第一打印平台和第二打印平台,两个打印部结构上相互独立。同样的技术还有注册号为10-0646623的韩国专利、公开号为特开平11-315484的日本专利等。

该专利号为201710026566.5的中国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双面打印机包括设置于第一打印平台前侧的第一胶辊、第二胶辊,其中所述第一胶辊、所述第二胶辊之间的所述打印材料的绕布线路为s型,还包括设置于第二打印平台后端的第三胶辊、第四胶辊,其中所述第三胶辊、所述第四胶辊之间的所述打印材料的绕不线路为s型,还包括设置于第一打印平台后端的压力张布辊。打印机走布流程为放布辊上的打印材料经第一导布辊通过接布平台带动,通过第一胶辊、第二胶辊向第一打印平台方向运动,打印材料的一面由第一打印平台进行打印后,打印材料经第二导布辊、第三导布辊、第四导布辊、第五导布辊到达第二打印平台,打印后经过第三胶辊、第四胶辊到达收布辊。

上述双面喷绘机在结构上均设置有两组相互独立的喷绘部(输出部或打印部),每个喷绘部均包括一套喷绘轨道、喷绘横梁、喷绘小车、喷头、喷绘平台、喷绘驱动装置,喷绘轨道安装于喷绘横梁上,喷头安装在喷绘小车上,工作时喷绘小车沿喷绘轨道在喷绘横梁上往复运动,喷头将图案喷绘在传输到喷绘平台上的基材上,其中一组喷绘部负责在基材在一面喷绘图案,另一组喷绘部负责在基材相同位置喷绘完全相同的图案,已实现双面喷绘,该双面喷绘机由于具有两套相互独立的喷绘部为了使两组独立的喷绘部喷绘的图案完全吻合,在设备安装时要求做到以下几点:(1)两组喷绘轨道、喷绘横梁、喷绘小车、喷头、喷绘平台型号、规格完全相同;(2)两组喷绘横梁分别位于同一平面内且相互平行,两组喷绘横梁的对应两端对齐,对应两端的连线与两组喷绘横梁一同组成一个正方形;(3)两组喷绘轨道、喷绘小车分别固定安装在喷绘横梁上,喷头固定安装在喷绘小车上,对应的固定安装关系完全相同,采用的安装零部件、安装位置、安装的紧固程度等均应完全相同。

上述双面喷绘机的另一缺陷在于,为了实现单双面打印需要设置多个主动辊、收布辊(或放布辊)、夹布辊外、导布辊等多达15根辊,双喷时,画布需要经过大小多个s型,或者画布(基材)需要穿过从一套喷绘部的外侧下方绕道该喷绘部的外侧上方左右两方环绕一圈经过该喷绘部的喷绘平台后,从该喷绘部的外侧下方绕出,绕道另一喷绘部的正下方、下方外侧收布;或者画布(基材)从一套喷绘部的外侧远处导出、逐渐接近该喷绘部的该侧、经过该喷绘部喷绘后,从该喷绘部的另一外侧导出,从另一喷绘部的远处逐渐接近另一喷绘部外侧、经过另一喷绘部喷绘后,从另一喷绘部的另一外侧导出,收布。可见现有技术中布线的线程长、复杂,所需机器设备体积大、占有空间大。

综上,现有技术中的双面打印机存在如下缺陷:两组喷绘部相互独立,机器设备体积大、占有空间大,整个机器设备的体积大约是单套喷绘部体积的5-20倍,且两组喷绘部对应部件必须设计、生产、安装完全相同,对设备制造、安装精度要求较高,增加了成本。

近几年来,3d打印技术蓬勃发展,社会关注度急剧提升,3d打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军工、航空航天、船舶汽车等工业领域,在建筑行业、医疗卫生、人偶玩具、服装服饰、食品加工等民用级行业刚刚起步,3d打印技术,说通俗点就是快速成型技术,目前比较成熟的3d打印技术主要有sla技术、f3dm技术、sls技术、lom技术、3dp技术以及pcm技术等,其中f3dm技术采用熔融沉积的原理,将丝状热熔性材料加热融化,通过带有一个微细喷嘴的喷头挤喷出来。热熔材料融化后从喷嘴喷出,沉积在制作面板或者前一层已经固化的材料上,温度低于固话温度后开始固化,通过材料的层层堆积形成最终成品,运用f3dm技术工作的机器设备就是f3dm3d打印机。

为了改善f3dm3d打印机只能打印一种颜色,只能打印单色模型的现状,申请号为201810310782.7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独立双喷头3d打印机,包括支座、独立喷头装置一、独立喷头装置二和轨道,所述支座的底板上安装有可活动支撑板,支撑板的上方焊接固定有成型平台,所述支座两侧的竖杆远离独立双喷头3d打印机中心位置一侧均焊接固定有固定块,两块固定块之间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中间位置开设有轨道,支座两侧竖杆上分别固定设有独立喷头装置一和独立喷头装置二,所述独立喷头装置一包括步进电机一、导料管一、和打印喷头一,所述支座一侧的固定块的前端表面上通过螺纹螺钉固定有步进电机一,步进电机一的输出轴通过键固定连接有带轮,带轮上设有皮带一,所述皮带一的另一端连接在支座另一侧固定块前端表面的带轮上。其打印喷头一和打印喷头二的结构区别在于打印喷头一比打印喷头二的上方少安装有调节螺母和特氟管上部设有顶丝,通过调解螺母和顶丝的配合使用,使得打印喷头二置于合适位置然后打印,可以对同一个模型打印两种不一样颜色的材料,可打印双色产品,打印时要在独立喷头装置一和独立喷头装置二中装入不一样颜色的材料,在每一层打印过程中独立喷头装置一工作时,通过继电器控制独立喷头装置二自动停在最右边,反之在独立喷头装置二工作时,通过继电器控制独立喷头装置一自动停在最左边,这样反复每一层叠加就可以实现双色产品的打印效果。

上述申请号为201810310782.7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现有技术仍然具有两套几乎完全相同的独立喷头装置实现双喷头工作模式,同样具有机器设备体积大、占有空间大,且两组独立喷头装置对应部件必须设计、生产、安装完全相同,对设备制造、安装精度要求较高,增加了成本。

为了改善双喷头3d打印机价格结构复杂、价格昂贵的缺陷,专利号为201620846420.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桌面级3d打印机双喷头结构,包括喉管,prusai3单喷头打印平台,双喷头底板,双喷头座,双喷头盖,远程挤出机,双喷头打印底板,韦德减速挤出机,舵机,双喷嘴一体风扇座;所述双喷头座安装在打印机导轨上,韦德减速挤出机安装在打印机顶端,所述喉管连接远程挤出机和韦德减速挤出机,所述双喷头打印底板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prusai3单喷头打印平台上,所述双喷头底板与双喷头座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双喷头盖通过螺纹固定在双喷头座上,所述双喷嘴一体风扇座通过螺纹固定在双喷头座上,所述舵机安装在z轴导轨上,控制打印机自动调节平衡。该技术便于拆卸和安装,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具有较高的强度与稳定性。但是该技术中双喷头并排相邻固定设置在双喷头底板上,该结构仅能够用于3d打印机,其工作时将基材移动到打印平台上,不同颜色的热熔材料通过双喷头,经过加热挤出对打印基材进行双色打印;但该技术不能适用于本专利主题中的双面打印机,因为本专利主题中的双面打印机旨在对同一基材的正反面打印相同的图案,其两个喷头的功能分别是对同一基材的正反面进行打印,这就要求基材通过一个喷头时正对喷头的是基材正面,基材通过另一个喷头时正对喷头的是基材反面,因基材具有连贯性,因此两个喷头不能并排相邻固定设置在同一底板上。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亟需研发一种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安装方便的双面打印机,实现对基材正反面的打印。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喷头一体化数码双面喷印机,使其具有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安装方便的特点,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该喷绘机的喷印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喷头一体化数码双面喷印机,包括喷绘部和传输部,所述喷绘部包括一体化喷绘横梁和两组喷绘机构;所述两组喷绘机构包括在所述一体化喷绘横梁上设置的两组喷绘轨道、安装于两组喷绘轨道上可往复运动的两组喷绘小车、设置于两组喷绘小车上的两组喷头、在两组喷绘小车下方设置的两组喷绘平台。

优化的,一体化喷绘横梁上设置一个喷绘驱动装置,所述喷绘驱动装置同时与两组喷绘机构相连。

优化的,所述一体化喷绘横梁包括车头,喷绘驱动装置设置于车头内。

优化的,所述一体化喷绘横梁分为上部和下部,车头位于上部,下部为两个对称的立柱或一个实体结构,两组喷绘机构分别设置在两个对称立柱的对称位置上或实体结构的对应位置上。

优化的,所述一体化喷绘横梁整体为拱形、上下大小一致的实体柱形、上大下小的实体柱形、上小下大的实体柱形。

优化的,所述一体化喷绘横梁分为左部和右部;车头位于左部、两组喷绘机构分别设置右部下端两个对应位置上或者车头位于右部、两组喷绘机构分别设置左部下端两个对应位置上。

优化的,所述传输部包括放布辊、收布辊、两个导布辊、四个导布装置、两个定位装置;放布辊和收布辊位于同一组喷绘机构下方或不同喷绘机构下方;两组喷绘平台分别为正面喷绘平台和反面喷绘平台,正面喷绘平台内侧设置第一导布辊、外侧设置第一导布装置,反面喷绘平台内侧设置第二导布辊、外侧设置第四导布装置;两个导布辊上分别设置定位装置;放布辊位于第一导布辊的下方外侧;在经过单面喷绘后进入反面喷绘前的传输路径上,设置第二和第三导布装置,组成一个s型线路。

优化的,正面喷绘平台与第一导布装置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0mm,反面喷绘平台与第四导布装置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0mm;传输部其余部件均位于第一导布装置和第四导布装置的内侧、正下方或下方内侧。

采用上述的双喷头一体化数码双面喷印机的喷印方法,单喷时,传输部将基材传输至一组喷绘机构的喷绘平台上,该组喷绘小车在喷绘轨道上往复运动,完成对基材单面的喷绘后,由输出部输出;双喷时,传输部将基材传输至一组喷绘机构的喷绘平台上,该组喷绘小车在喷绘轨道上往复运动,完成对基材单面的喷绘后;输出并传输至另一组喷绘平台上,该组喷绘小车在喷绘轨道上往复运动,完成对基材另一面的喷绘后,由传输部输出。

优化的,基材传输方式为:单喷时,基材从放布辊输出,由第一导布辊带动,在定位装置的调控下,传输至正面喷绘平台,喷绘完成后,经过第一导布装置后输出至收布辊;双喷时,基材从放布辊输出,由第一导布辊带动,在定位装置的调控下,传输至正面喷绘平台,对单面喷绘完成后,经过第一导布装置后,在第二导布辊带动和定位装置调控下,连续通过第二、三导布装置,传输至反面喷绘平台,对另一面喷绘完成后,经过第四导布装置输出至收布辊

本发明的传输部负责输出基材、将基材(画布)传输至喷绘部并收集整理基材,喷绘部负责在基材的单面或双方喷绘图案。

本发明所述一体化喷绘横梁是指,该横梁是通过模具一次成型、或焊接、或其他方式固定连接等方式,制作而成的一个整体结构。

本发明所述导布辊位于喷绘平台内侧、导布装置位于外侧、放布辊位于导布辊的下方外侧,内侧是指靠近两个喷绘平台之间、靠近喷绘机内部的位置,反之,外侧是指靠近喷绘机外部的位置。

本发明靠近放布辊的喷绘平台为正面喷绘平台或单面喷绘平台,即单面喷绘时,使用该喷绘平台所述的喷绘机构喷绘,双面喷绘时,首先使用该喷绘平台所述的喷绘机构喷绘基材的其中一面;远离放布辊的喷绘平台为反面喷绘平台,双面喷绘时,基材喷绘完成一面后使用该喷绘平台所述的喷绘机构喷绘基材的另一面。这样设置可以节约线程,减少机器设备的体积和占用的空间。

一体化喷绘横梁的设计使得两组喷绘小车上的两组喷头通过喷绘轨道的连接关系而连接,在双面喷绘时一组喷头在单面的位置喷绘完成后,另一组喷头在反面的对应位置喷绘即可,更容易做到正反两面喷绘的图案完全吻合。当然为了调整、校准方便和节约设计成本等考虑,完全可以将两组喷绘轨道、喷绘小车、喷头的规格、安装零部件、安装的紧固程度等设计为完全相同,此时只需要将两组喷绘轨道安装于同一平面内且相互平行、对应两端对齐、对应两端的连线与两组喷绘轨道一同组成一个正方形即可,喷绘小车也分别固定安装在两组轨道上的对应位置。这种情况下看似对两组喷绘轨道的安装要求与现有技术中两组喷绘横梁的安装要求相同,但实际上,通过将两组横梁合二为一设置为一体化横梁,与现有技术中相互并不连接的两组横梁相比,本发明中的两组喷绘轨道更容易实现对应位置的安装,更易实现双面喷绘图案完全吻合。更方便的设计是两组喷绘轨道位于一体化喷绘横梁的相同高度且平行设置。

在经过单面喷绘后进入反面喷绘前的传输路径上,设置s线路,可以完成基材从一面到另一面的反转,仅设置两个导布装置即可,具体方式可以是,其中第二导布装置位于第一导布装置与放布辊之间的下方,第三导布装置位于反面喷绘平台输入侧导布辊外侧的下方。

如基材在喷绘后需要较长时间烘干,可以在第一、第二导布装置之间和(或)第四导布装置与收布辊之间设置烘干装置,加速基材喷绘后的干燥定型过程。

本发明中正面喷绘平台与第一导布装置紧邻,反面喷绘平台与第四导布装置紧邻;传输部其余部件均位于第一导布装置和第四导布装置的内侧、正下方或下方内侧,具体的第一导布辊和第二导布辊位于两者统一水平位置的内侧,放布辊位于两者的下方内侧,收布辊第一导布装置的正下方或下方内侧,第三导布装置和第二导布装置位于两者的下方内侧,因此几乎全部传输部与喷绘部紧邻或位于其下方内侧,形成传输部和喷绘部结构紧凑的特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将现有技术中两组喷绘机构的两组横梁合二为一,设置为一体化横梁,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对两组喷绘横梁必须分别位于同一平面内且相互平行、两组喷绘横梁的对应两端对齐、对应两端的连线与两组喷绘横梁一同组成一个正方形等对机器设备的要求,具有安装方便的特点。

2、本发明的两组喷绘机构可以单独分别设置喷绘驱动装置,也可以仅设置一个喷绘驱动装置,本发明采用一个喷绘驱动装置同时与两组喷绘机构相连的方式,具有节约空间,简化双面喷绘机结构的特点。

3、将喷绘驱动装置设置于车头内,可以增大一体化喷绘横梁的稳定性,两组喷绘小车在喷绘轨道上往复运动时,提高喷绘的质量。

4、一体化喷绘横梁的整体结构可以是上下结构,可以上部下部对称,也可以不对称;下部可以是两个对称的立柱如拱形,此时两组喷绘机构分别设置在两个对称立柱的对称位置上;下部也可以是实体结构的柱形,此时两组喷绘机构分别设置在实体结构的对应位置上。一体化喷绘横梁也可以是左右结构,可以左部右部对称,也可以不对称;车头位于一部,暂定为左部,两组喷绘机构设置于另一部,暂定为右部,两组喷绘机构应当分别在另一部的下端两个对应位置上。所述对应位置是指两组喷绘轨道位于同一平面内且相互平行、对应两端对齐、对应两端的连线与两组喷绘轨道一同组成一个正方形;两组喷绘小车和两组喷头的起始点和终止点的连线与两组喷绘轨道一同组成一个正方形。

5、本发明的传输部与喷绘部结构紧凑,与现有技术中传输线路位于喷绘部外侧、甚至较远的位置相比,本发明机器设备具有结构紧凑、设计合理的特点。

6、本发明仅包括一个放布辊、一个收布辊、两个导布辊、四个导布装置、2个定位装置,结构简洁,所需机器设备体积小、占有空间小。

7、本发明放布辊和收布辊不局限于位于同一组喷绘机构下方或不同喷绘机构下方,导布装置不局限于采用导布辊,可以采用导板等能够引导基材帮助基材顺利通过线程的装置,导布装置形式灵活。放布辊位于一个导布辊的下方外侧,有利于在进入喷绘平台前调整基材张力、控制线速。

8、本发明两组喷绘平台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导布辊和一个导布装置,放布辊位于一个导布辊的下方外侧,导布辊位于喷绘平台的内侧,并在经过单面喷绘后进入反面喷绘前的传输路径上,仅设置两个导布装置,组成一个s型线路即可,这些结构决定了基材(画布)从喷绘平台的下部输出,经过两个喷绘平台中间的导布辊输出,s型线路也全部与喷绘部紧邻或位于其下方内侧,与现有技术中画布(基材)从一套喷绘部的外侧甚至外侧远处输入并经过多个s型线路相比,具有线程短、简洁的特点。

9、本发明可以设置两组喷绘驱动装置,分别与两组喷绘机构相连;也可以仅设置一个喷绘驱动装置,喷绘驱动装置同时与两组喷绘机构相连,此时双面喷绘机具有机器设备体积小、占用空间小的特点。

10、本发明提供的双面喷绘机既能够实现对基材单面的喷绘,也能够实现双面喷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双面喷印机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体化喷绘横梁采用左右结构示意图;

1、喷绘部;2、传输部;3、一体化喷绘横梁;4、喷绘轨道;5、喷绘小车;6、喷头;7、喷绘平台;8、喷绘驱动装置;9、车头;10、立柱;11、烘干装置;12、放布辊;13、收布辊;14、第一导布辊;15、第二导布辊;16、第一导布装置;;17、第三导布装置;18、第二导布装置;19、第四导布装置;20、定位装置;21、左部;22、右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喷头一体化数码双面喷印机,包括喷绘部和传输部,所述喷绘部包括一体化喷绘横梁和两组喷绘机构;所述两组喷绘机构包括在所述一体化喷绘横梁上设置的两组喷绘轨道、安装于两组喷绘轨道上可往复运动的两组喷绘小车、设置于两组喷绘小车上的两组喷头、在两组喷绘小车下方设置的两组喷绘平台。

一体化喷绘横梁上设置一个喷绘驱动装置,所述喷绘驱动装置同时与两组喷绘机构相连。

所述一体化喷绘横梁包括车头,喷绘驱动装置设置于车头内。

本实施例中一体化喷绘横梁为拱形,分为上部和下部,车头位于上部,下部为两个对称的立柱,两组喷绘机构分别设置在两个对称立柱的对称位置上。如附图1所示。

所述传输部包括放布辊、收布辊、两个导布辊、四个导布装置、两个定位装置;放布辊和收布辊位于同一组喷绘机构下方或不同喷绘机构下方;两组喷绘平台分别为正面喷绘平台和反面喷绘平台,正面喷绘平台内侧设置第一导布辊、外侧设置第一导布装置,反面喷绘平台内侧设置第二导布辊、外侧设置第四导布装置;两个导布辊上分别设置定位装置;放布辊位于第一导布辊的下方外侧;在经过单面喷绘后进入反面喷绘前的传输路径上,设置第二和第三导布装置,组成一个s型线路。

正面喷绘平台与第一导布装置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0mm,反面喷绘平台与第四导布装置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0mm;传输部其余部件均位于第一导布装置和第四导布装置的内侧、正下方或下方内侧。

单喷时,传输部将基材传输至一组喷绘机构的喷绘平台上,该组喷绘小车在喷绘轨道上往复运动,完成对基材单面的喷绘后,由输出部输出;双喷时,传输部将基材传输至一组喷绘机构的喷绘平台上,该组喷绘小车在喷绘轨道上往复运动,完成对基材单面的喷绘后;输出并传输至另一组喷绘平台上,该组喷绘小车在喷绘轨道上往复运动,完成对基材另一面的喷绘后,由传输部输出。

单喷时,基材从放布辊输出,由第一导布辊带动,在定位装置的调控下,传输至正面喷绘平台,喷绘完成后,经过第一导布装置后输出至收布辊;双喷时,基材从放布辊输出,由第一导布辊带动,在定位装置的调控下,传输至正面喷绘平台,对单面喷绘完成后,经过第一导布装置后,在第二导布辊带动和定位装置调控下,连续通过第二、三导布装置,传输至反面喷绘平台,对另一面喷绘完成后,经过第四导布装置输出至收布辊。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一体化喷绘横梁分为左部和右部;车头位于左部、两组喷绘机构分别设置右部下端两个对应位置上。如图2所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