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装置及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4714发布日期:2020-02-21 18:36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印刷装置及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装置、控制装置及印刷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如下印刷装置,通过使具有喷出液体的喷嘴的头与纸或布帛等介质相对移动,从而在介质上进行图像或文字等的印刷。这样的印刷装置具有如下问题,从喷嘴喷出的液体的一部分成为雾状的雾而飞散,印刷装置的内部被污染。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印刷装置,在用于吸收未附着于被记录物(介质)的液体(雾)的吸收部件的下方具有电极,从而使电极与具有开口(喷嘴)的喷嘴板之间产生电位差,并使形成电场。根据该印刷装置,还记载了能够使飞散的雾通过电场被吸收部件吸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62573号公报

但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印刷装置将吸收雾的吸附部件设于用于支承介质的压板。通过在喷嘴板与设于吸收部件的电极之间产生的电场,雾被吸引到压板侧即介质侧。因此,存在介质被雾污染而印刷质量降低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印刷装置,向介质喷出液体来进行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装置具有:多个头,具有设有喷嘴的导电性的喷嘴板;以及控制装置,在所述多个头中,在所述印刷中使用的所述头的所述喷嘴板被接地,在所述印刷中不使用的所述头的所述喷嘴板为不接地,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印刷前使所述液体从所述头喷出。

在上述的印刷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喷嘴板经由切换部与地连接,所述切换部将所述喷嘴板切换为接地的状态或不接地的状态。

在上述的印刷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切换部是能够电气地改变电阻值的可变电阻器,所述印刷装置控制所述可变电阻器来改变所述电阻值。

在上述的印刷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印刷中不使用的所述头是在所述印刷中始终不使用的虚拟头。

在上述的印刷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虚拟头从所述喷嘴喷出清洗液作为所述液体虚拟头。

上述的印刷装置优选的是,所述印刷装置具有规定所述头的安装位置的导电性的校准板,所述切换部设置于所述校准板,所述喷嘴板经由导电性的头罩和所述校准板而与所述切换部连接,所述头罩覆盖所述头的至少一部分。

本申请的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印刷装置,所述印刷装置具有多个头,所述多个头具有设有喷嘴的喷嘴板,所述喷嘴板经由能够电气地改变电阻值的可变电阻器与地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进行以下控制:使与在印刷中不使用的所述头的所述喷嘴板连接的所述可变电阻器的电阻值,高于与在所述印刷中使用的所述头的所述喷嘴板连接的所述可变电阻器的电阻值;以及在所述印刷前使液体从所述头喷出。

本申请的印刷方法是印刷装置的印刷方法,所述印刷装置具有多个头,所述多个头具有设有喷嘴的喷嘴板,所述喷嘴板经由能够电气地改变电阻值的可变电阻器与地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方法包括:电阻值可变工序,使与在印刷中不使用的所述头的所述喷嘴板连接的所述可变电阻器的电阻值,高于与在所述印刷中使用的所述头的所述喷嘴板连接的所述可变电阻器的电阻值;以及冲洗工序,在所述印刷前液体从所述头喷出。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印刷装置的概略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头单元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头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头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印刷装置的电气结构的电气框图。

图7是说明印刷装置的印刷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变形例涉及的头单元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在印刷中使用的头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控制装置;2…接口部;3…cpu;4…存储部;5…控制电路;6…驱动信号生成部;7…输入装置;8…检测器组;10…介质供给部;20…介质输送部;27…干燥单元;30…介质回收部;40…印刷部;41…喷嘴;42、142…头单元;43、143…滑架;46…喷嘴板;47…头罩;48…校准板;49…切换部、可变电阻器;50…清洗单元;60…介质密接部;70…维护部;71…盖部;72…吸引部;73…擦拭部;74…冲洗部;81~88、182~185…头;93…滑架移动部;95…介质;100…印刷装置;140…振子单元;181、186…头、虚拟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下面的各附图中,将各层或各部件设为可识别的程度的尺寸,因而使各层或各部件的尺度与实际情况不同。

另外,在图1~图3、图5及图8中,为了便于说明,作为相互垂直的三个轴,图示了x轴、y轴及z轴,将图示轴向的箭头的末端侧设为“+侧”,将基端侧设为“-侧”。设与x轴平行的方向为“x轴方向”,设与y轴平行的方向为“y轴方向”,设与z轴平行的方向为“z轴方向”。

(实施方式)

<印刷装置的结构>

图1是示出有关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概略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的a-a线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头单元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首先,关于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0的概略结构,参照图1~图3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喷墨式的印刷装置100为例进行说明,印刷装置100通过在介质95上形成图像等,在介质95上进行印刷。

如图1所示,印刷装置100具有介质输送部20、介质密接部60、印刷部40、干燥单元27、清洗单元50、维护部70等。并且,具有控制这些各个部分的控制装置1。印刷装置100的各部分安装于框架部92。

介质输送部20沿输送方向(在印刷部40中是+y轴方向)输送介质95。介质输送部20具有介质供给部10、输送辊21、22、输送带23、带旋转辊24、带驱动辊25、输送辊26、28及介质回收部30。首先,对从介质供给部10到介质回收部30的介质95的输送路径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沿着重力的方向为z轴,设在印刷部40中输送介质95的方向为y轴,设与z轴及y轴双方相交的介质95的宽度方向为x轴。

介质供给部10向印刷部40侧供给用于形成图像的介质95。作为介质95,例如可以使用天然纤维、棉、绢、麻、马海毛、羊毛、羊绒、再生纤维、合成纤维、尼龙、聚氨酯、聚酯、或由这些材料混纺而成的纺织布或者无纺布等。也可以对纺织布或者无纺布涂覆用于促进发色或定影的前处理剂。介质供给部10具有供给轴部11及轴承部12。供给轴部11形成为圆筒状或者圆柱状,可以沿圆周方向旋转地进行设置。带状的介质95呈卷状被卷绕在供给轴部11上。供给轴部11可装卸地安装于轴承部12。由此,预先被卷绕在供给轴部11上的介质95可以与供给轴部11一起安装于轴承部12。另外,被保持于供给轴部11的介质95的卷绕方向是一例,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从记录面被卷绕于内侧的辊供给介质95的结构。

轴承部12可旋转地支承供给轴部11的轴向的两端。介质供给部10具有驱动供给轴部11旋转的旋转驱动部(未图示)。旋转驱动部使供给轴部11沿介质95被送出的方向旋转。旋转驱动部的动作由控制装置11控制。输送辊21、22将介质95从介质供给部10中继到输送带23。

输送带23沿输送方向(+y轴方向)输送介质95。输送带23形成为将带状的带的两端部连接而成的循环状,并卷挂在带旋转辊24及带驱动辊25上。输送带23被保持成使规定的张力发挥作用的状态,以便使带旋转辊24和带驱动辊25之间的部分与地板面99平行。在输送带23的表面(支承面)23a上设有用于粘接介质95的粘接层29。输送带23支承(保持)由输送辊22供给、并在后述的介质密接部60被密接于粘接层29的介质95。由此,能够使用具有伸缩性的布帛等作为介质95。

带旋转辊24及带驱动辊25支承输送带23的内周面23b。另外,也可以是在带旋转辊24和带驱动辊25之间设有支承输送带23的支承部的结构。

带驱动辊25具有驱动带驱动辊25旋转的旋转驱动部(未图示)。在带驱动辊25被驱动旋转时,输送带23随着带驱动辊25的旋转而旋转,通过输送带23的旋转,带旋转辊24旋转。通过输送带23的旋转,被支承于输送带23的介质95沿规定的+y轴方向(下面也称为输送方向)被输送,通过后述的印刷部40,在介质95形成有图像。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输送带23的表面23a与印刷部40对置的一侧(+z轴侧)支承介质95,介质95与输送带23一起从带旋转辊24侧被输送到带驱动辊25侧(+y轴方向)。并且,在输送带23的表面23a与清洗单元50对置的一侧(-z轴侧),仅输送带23从带驱动辊25侧向带旋转辊24侧(-y轴方向)移动。另外,假设输送带23具有使介质95密接的粘接层29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输送带也可以是利用静电使介质吸附于带上的静电吸附式的输送带。

输送辊26使形成有图像的介质95从输送带23的粘接层29剥离。输送辊26、28将介质95从输送带23中继到介质回收部30。

介质回收部30回收通过介质输送部20被输送的介质95。介质回收部30具有卷取轴部31及轴承部32。卷取轴部31形成为圆筒状或者圆柱状,可以沿圆周方向旋转地进行设置。带状的介质95呈卷状被卷绕在卷取轴部31。卷取轴部31可装卸地安装于轴承部32。由此,被卷绕在卷取轴部31的状态的介质95与卷取轴部31一起卸下。

轴承部32可旋转地支承卷取轴部31的轴线方向的两端。介质回收部30具有驱动卷取轴部31旋转的旋转驱动部(未图示)。旋转驱动部使卷取轴部31沿介质95被卷取的方向旋转。旋转驱动部的动作由控制装置11控制。另外,在图1所示的介质回收部30保持的介质95的卷绕方向是一例,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介质95的记录面被卷绕于内侧的结构。

下面,对沿着介质输送部20设置的各部分进行说明。

介质密接部60用于使介质95密接在输送带23上。介质密接部60比印刷部40靠上游侧(-y轴侧)而设置。介质密接部60具有按压辊61、按压辊驱动部62及辊支承部63。按压辊61形成为圆筒状或者圆柱状,可以沿圆周方向旋转地进行设置。按压辊61被配置成沿顺着输送方向的方向进行旋转,并且使轴线方向与输送方向相交。辊支承部63设于夹着输送带23与按压辊61对置的输送带23的内周面23b侧。

按压辊驱动部62一面向铅直方向的下侧(-z轴侧)按压按压辊61,一面使按压辊61沿输送方向(+y轴方向)以及与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y轴方向)移动。与输送带23重合的介质95在按压辊61和辊支承部63之间被按压在输送带23上。由此,能够使介质95可靠地粘接在被设于输送带23的表面23a的粘接层29上,能够防止产生介质95在输送带23上的浮起。

印刷部40相对于输送带23的配置位置被配置在上方(+z轴侧),对被配置在输送带23的表面23a上的介质95进行印刷。印刷部40具有用于安装头单元42的滑架43和使滑架43沿与输送方向相交的介质95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移动的滑架移动部93等。如图3所示,头单元42具有多个头81~88和规定头81~88的安装位置的导电性的校准板48。各个头81~88可以更换地固定在被支承于滑架43的校准板48上。

各个头81~88例如具有将沿y轴方向排列的180个喷嘴41以180dpi(dotsperinch)的喷嘴间距设置而成的喷嘴列。从未图示的液体盒向各个头81~88供给例如青绿色(cy)、品红色(ma)、黄色(ye)、黑色(bk)、灰色(gy)、蓝色(bu)、红色(rd)、橙色(or)的作为液体的墨。另外,头的数量、喷嘴41的数量及喷嘴间距、墨的种类是一例,不限于此。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一个头设有一个喷嘴列的结构,但也可以是在一个头设有多个喷嘴列的结构、或由多个头形成一个喷嘴列的结构。

滑架移动部93使头单元42与滑架43一起沿着x轴方向(下面也称为主扫描方向)往复移动。滑架移动部93设于输送带23的上方(+z轴方向侧),具有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一对的引导导轨93a、93b等。引导导轨93a、93b支承滑架43。滑架43以由引导导轨93a、93b沿着x轴方向引导着可以沿x轴方向往复移动的状态被支承于引导导轨93a、93b。

滑架移动部93具有未图示的移动机构及动力源。作为移动机构,例如可以采用将滚珠丝杆和滚珠螺母组合而成的结构或线性引导机构等。另外,在滑架移动部93设有电机(未图示)作为使滑架43沿着x轴方向移动用的动力源。作为电机,可以采用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线性电机等各种电机。在电机通过控制装置1的控制被驱动时,头单元42与滑架43一起沿着x轴方向往复移动。

干燥单元27设于输送辊26和输送辊28之间。干燥单元27用于使被喷出到介质95上的墨干燥,干燥单元27包括例如ir加热器,通过驱动ir加热器,能够在短时间内使被喷出到介质95上的墨干燥。由此,能够将形成有图像等的带状的介质95卷取在卷取轴部31上。

清洗单元50用于清洗输送带23。清洗单元50由清洗部51、按压部52及移动部53构成。移动部53能够使清洗单元50沿着地板面99一体地移动并固定在规定的位置。清洗单元50配置在y轴方向的带旋转辊24和带驱动辊25之间。

按压部52例如是由气缸56和滚珠衬套57构成的升降装置,能够使设于其上部的清洗部51移动到清洗位置和退避位置。所谓清洗位置是指清洗辊58及刮板55与输送带23抵接的位置。所谓退避位置是指清洗辊58及刮板55与输送带23分离的位置。清洗部51在清洗位置从下方(-z轴方向)清洗输送带23的表面(支承面)23a。另外,图1示出了使清洗部51上升并配置在清洗位置的情况。

清洗部51具有清洗槽54、清洗辊58及刮板55。清洗槽54是贮存在清洗附着于输送带23的表面23a的墨或异物时使用的清洗液的槽,清洗辊58及刮板55设于清洗槽54的内侧。作为清洗液,例如能够使用水或水溶性溶剂(醇水溶液等),根据需要还可以添加界面活性剂或消泡剂。

清洗辊58的下侧(-z轴侧)浸渍于在清洗槽54贮存的清洗液中。当清洗辊58在清洗位置旋转时,清洗液被供给到输送带23的表面23a,并且清洗辊58和输送带23滑动。由此,附着于输送带23的墨或作为介质95的布帛的纤维等被清洗辊58清除。

刮板55例如能够由硅橡胶等挠性的材料形成。刮板55在输送带23的移动方向上比清洗辊58靠下游侧进行设置。通过输送带23和刮板55滑动,残留在输送带23的表面23a上的清洗液被去除。

<维护部>

返回到图2,对维护部70进行说明。印刷装置100具有对头81~88进行维护的维护部70。维护部70在头单元42进行往复移动的x轴方向上设于输送带23的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是+x轴方向侧)。维护部70设于在从+z轴方向俯视观察时与沿x轴方向往复移动的头单元42重叠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维护部70包括吸引头81~88的吸引部72、去除液体的擦拭部73、使液体从头81~88的喷嘴41喷出的冲洗部74和防止头81~88的干燥的盖部71。各维护部70从+x轴方向的端部朝向-x轴方向,按照盖部71、吸引部72、擦拭部73、冲洗部74的顺序而配置。维护部70具有由气缸等构成的升降装置76,在进行维护动作时,上升到与头81~88抵接的抵接位置或者接近的接近位置。

盖部71是对头81~88盖上盖的装置。从头81~88具有的喷嘴41喷出的墨有时具有挥发性,在内含于头81~88的墨的溶媒从喷嘴41挥发时,墨的粘度变化,有时喷嘴41堵住。盖部71具有盖体71a,通过用盖体71a对头81~88盖上盖,防止喷嘴41堵住。

吸引部72是对每个头81~88盖上盖,并且吸引头81~88内的墨的装置。吸引部72具有盖体72a和负压泵72b,在用盖体72a对头81~88盖上盖的状态下,对负压泵72b进行驱动,通过使盖体72a内部成为负压状态来吸引头81~88内的墨的吸引动作,能够去除头81~88内的气泡或异物等。由此,以期进行因气泡或异物引起的喷出不良的恢复或防止。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0具有对每个头81~88盖上盖的吸引部72,但吸引部72也可以是对头单元42整体盖上盖的结构、或对每个喷嘴列盖上盖的结构。

擦拭部73是擦拭形成有喷嘴41的喷嘴板46(参照图3)的装置。喷嘴板46是被配置于在头81~88中与介质95对置的一侧的面上的部件。在液体或异物附着于喷嘴板46时,有时产生从喷嘴41喷出的液滴弹落在介质95的规定位置以外的位置的喷出不良。擦拭部73具有刮板73a、使刮板73a沿着y轴方向移动的擦拭电机(未图示)。擦拭部73通过用刮板73a擦拭附着于喷嘴板46的液体或异物,以期进行喷出不良的恢复或防止。

冲洗部74是捕捉从喷嘴41喷出的液滴的装置。冲洗部74具有冲洗盒74a,捕捉从喷嘴41喷出的液滴,冲洗盒74a具有毛毡等多孔质的纤维。在头81~88内的墨增粘的情况下或混入了异物的情况下,通过从喷嘴41喷出液滴,去除增粘的墨或固形物,调整墨的状态。由此,能够以期进行因增粘的墨或固形物引起的喷出不良的恢复或防止。

图4是示出头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下面,关于头81具有的喷嘴板46的电气连接,参照图4进行说明。另外,头82~88具有的喷嘴板46的电气连接与头81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

头81具有设有喷嘴41的导电性的喷嘴板46。头81具有与喷嘴板46连接并覆盖头81的至少一部分的头罩47。本实施方式的头罩47的一端与喷嘴板46的端部连接,另一端顺着头81的侧壁沿铅直方向而立起,再沿水平方向延伸。头罩47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另一端通过螺母等与校准板48接合。由此,头81被固定于校准板48。

喷嘴板46经由切换部49与地连接。切换部49对应各个头81~88而设于校准板48,喷嘴板46经由头罩47与切换部49连接。喷嘴板46、头罩47及校准板48由具有导电性的部件例如不锈钢等构成。即,切换部49的一侧的端子与喷嘴板46电连接,另一侧的端子与地连接。并且,切换部49设于校准板48上。喷嘴板46经由头罩47和校准板48与切换部49连接,因而能够容易进行更换头81时的喷嘴板46和切换部49的电连接。

切换部49将按照以上所述连接的喷嘴板46切换为接地的状态或不接地状态。各个头81~88的喷嘴板46经由切换部49与地连接,因而能够将任意的头81~88的喷嘴板46从接地状态改变为不接地状态、或者从不接地状态改变为接地状态。本实施方式的切换部49由能够电气地改变电阻值的可变电阻器构成(下面,将切换部49也称为可变电阻器49)。例如,可变电阻器49能够采用数字电位计。可变电阻器49优选能够在数ω至数kω的范围内变化。由此,控制装置1通过控制可变电阻器49来改变电阻值,能够容易将任意的头81~88的喷嘴板46从接地状态切换为不接地状态、或者从不接地状态切换为接地状态。

图5是示出头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下面,参照图5说明头81的结构。头82~88的结构与头81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

如图5所示,头81具有振子单元140、可以收纳该振子单元140的壳体141和被接合于壳体141的前端面的流路单元150,振子单元140是将多个压电振子147、固定板148及挠性线缆144等单元化形成的。壳体141是形成了前端和后端都敞开的收纳空间部145的合成树脂制的块状部件,振子单元140被收纳固定在收纳空间部145内。

压电振子147形成为纵向细长的梳齿状。该压电振子147是将压电体和内部电极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层叠型的压电振子,是能够沿与层叠方向垂直的纵向(z轴方向)进行伸缩的纵振动模式的压电振子。并且,各压电振子147的前端面被接合于流路单元150的岛部146。另外,该压电振子147进行与电容器相同的动作。即,在信号的供给停止的情况下,压电振子147的电位被保持在即将停止前的电位。

流路单元150是这样构成的,将流路形成基板153夹在中间,在流路形成基板153的一个面侧(z轴方向的-侧)配置喷嘴板46,在成为喷嘴板146的相反侧的另一个面侧(z轴方向的+侧)配置弹性板154并进行层叠。喷嘴板146经由粘接部件被接合于流路形成基板153。作为粘接部件,能够采用环氧树脂类粘接剂或丙烯类粘接剂等。

喷嘴板146由沿着y轴方向形成多个喷嘴41的较薄的不锈钢构成。流路形成基板153是形成有由共同墨室156、墨供给口157、压力室158及喷嘴连通口159构成的一系列的墨流路的板状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硅晶片的蚀刻处理来制作该流路形成基板153。弹性板154是在不锈钢制的支承板152上层叠加工了树脂薄膜151的双重构造的复合板材,呈环状去除与压力室158对应的部分的支承板152,从而形成岛部146。

在该头81中,对每个喷嘴41形成有从共同墨室156通过压力室158到达喷嘴41的一系列的墨流路。并且,通过对压电振子147充电并放电,压电振子147变形。即,该纵振动模式的压电振子147通过充电而沿振子长度方向收缩,通过放电而沿振子长度方向伸长。因此,在通过充电使电位上升时,岛部146被向压电振子147侧拉伸,岛部146周边的树脂薄膜151变形,压力室158膨胀。并且,在通过放电使电位下降时,压力室158收缩。

这样,根据电位控制压力室158的容积,因而能够使压力室158内的墨产生压力变动,能够使墨从喷嘴41喷出。例如,通过使恒定容量(基准容积)的压力室158暂且膨胀后急剧收缩,能够使墨作为液滴喷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例了使用纵振动型的压电振子147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将下电极和压电体层和上电极进行层叠形成的挠性变形型的压电振子。并且,作为使压力室158膨胀、收缩的单元,还可以使用所谓静电式致动器等,使振动板和电极之间产生静电,借助静电力使振动板变形,使液滴从喷嘴41喷出。另外,还可以是具有如下结构的头,使用发热体使喷嘴内产生泡,借助该泡使喷出墨作为液滴。

<电气结构>

图6是示出印刷装置的电气结构的电气框图。下面,参照图6说明印刷装置100的电气结构。

印刷装置100具有输入装置7和控制装置1等,输入装置7被输入印刷信息等,控制装置1控制印刷装置100的各部分从而使图像印刷于介质95。

输入装置7进行使印刷装置100进行印刷的印刷任务等的控制。输入装置7具有打印驱动软件,根据所输入的图像数据生成用于使印刷装置100执行印刷的印刷数据。作为输入装置7,能够使用台式或者膝上型的个人电脑(pc)、或平板式终端、便携式终端等。输入装置7也可以与印刷装置100分体设置。

控制装置1构成为包括接口部(i/f)2、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3、存储部4、控制电路5、驱动信号生成部6等。接口部2用于在处理输入信号或图像的输入装置7和控制装置1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及接收。cpu3是进行来自各种检测器组8的输入信号处理或印刷装置100的印刷动作的控制的运算处理装置。

存储部4是确保用于存储cpu3的程序的区域或作业区域等的存储介质,具有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erasable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等存储元件。

驱动信号生成部6生成压电振子147的驱动信号,使液体作为液滴从头81~88的喷嘴41喷出。

控制装置1进行从头81~88喷出液体的控制。具体地,控制装置1根据从控制电路5输出的控制信号和从驱动信号生成部6输出的驱动信号,控制头81~88的压电振子147的驱动,从而使液体朝向介质95喷出。

控制装置1根据从控制电路5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滑架移动部93具备的电机的驱动,使安装有头单元42的滑架43沿介质95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往复移动。

控制装置1根据从控制电路5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介质输送部20的各部分具有的旋转驱动部,使被放置在输送带23上的介质95沿输送方向(y轴方向的+侧)移动。

控制装置1协调控制滑架移动部93及头81~88,一面使墨从头81~88喷出,一面通过印刷动作在介质95上形成图像等,在该印刷动作中交替地反复进行使滑架43(头单元42)沿介质95的宽度方向移动的主扫描(路径)和控制介质输送部20使沿输送方向输送介质95的副扫描。

控制装置1根据从控制电路5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与各个头81~88对应的可变电阻器49以改变电阻值。

图7是说明印刷装置的印刷方法的流程图。下面,参照图7说明印刷装置100的印刷方法。

步骤s1是用于生成印刷数据的印刷数据生成工序。

输入装置7根据图像数据,将头81~88中墨的使用最少的头选定为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例如,输入装置7生成将喷出橙色(or)的墨的头88设为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使用剩余的头81~87进行印刷的印刷数据。控制装置1从输入装置7接收印刷数据等信息并存储在存储部4中。

步骤s2是用于控制装置1进行如下控制的电阻值可变工序,使与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88的喷嘴板46连接的可变电阻器49的电阻值,高于与在印刷中使用的头81~87的喷嘴板46连接的可变电阻器49的电阻值。控制装置1根据印刷数据,进行使与在印刷中使用的头81~87的喷嘴板46连接的可变电阻器49成为最低的电阻值的控制,并进行使与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88的喷嘴板46连接的可变电阻器49成为最高的电阻值的控制。由此,多个头81~88中在印刷中使用的头81~87的喷嘴板46被接地,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88的喷嘴板46不接地。

步骤s3是用于控制装置1进行使墨从头81~88喷出的控制的冲洗工序。控制装置1在实际执行使墨朝向介质95喷出的印刷之前,进行冲洗的控制,使墨从头81~88中至少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88喷出。

在从喷嘴41喷出墨时,墨和喷嘴板46通过喷嘴41和墨的摩擦而带有不同的极性的电荷。例如,在墨带有负的电荷的情况下,喷嘴板46带有正的电荷。在进行冲洗的情况下,在印刷中使用的头81~87的喷嘴板46以及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88的喷嘴板46产生与液体不同的极性的电荷。在印刷中使用的头81~87的喷嘴板46被接地,因而所产生的电荷被除电。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88的喷嘴板46不接地,因而所产生的电荷被蓄积,喷嘴板46处于带电状态。

步骤s4是用于使介质95沿输送方向移动的副扫描工序。控制装置1控制介质输送部20的各部分,进行根据印刷数据使介质95移动到输送方向(+y轴方向)的规定的位置的副扫描。

步骤s5是用于使墨从头81~88的喷嘴41喷出的副扫描工序。控制装置1协调控制滑架移动部93及头81~87的压电振子147,进行一面使墨从头81~87朝向介质95喷出,一面使滑架43(头单元42)沿介质95的宽度方向移动的主扫描。此时,从头81~87的喷嘴41喷出墨的液滴和墨雾化而成的雾。

雾与墨的液滴相比,质量非常小,因而在喷出时所赋予的运动能由于氛围中的粘性阻力而迅速消失,所以在印刷装置100的内部漂浮。雾带有与墨相同的极性的电荷,因而被吸附于以与墨的极性不同的极性而带电的、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88的喷嘴板46。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88位于与介质95对置的位置,因而雾沿与介质95相反的方向移动。由此,能够抑制介质95被雾污染,并回收在印刷装置100内漂浮的雾。

步骤s6是用于判断是否实施头81~88的维护的判断工序。控制装置1确认自印刷开始或者自前一次维护起的经过时间是否到达规定的时间。在到达规定的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6:是),进入步骤s7。在未到达规定的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6:否),进入步骤s8。

步骤s7是用于进行头81~88的维护的维护工序。控制装置1控制滑架移动部93,使进行维护的头81~88移动到与擦拭部73对置的位置。并且,控制装置1控制升降装置76及擦拭部73的擦拭电机,使刮板73a相对于喷嘴板46滑动,进行擦拭在喷嘴板46的表面附着的墨的擦拭处理。另外,控制装置1使进行维护的头81~88移动到与冲洗部74对置的位置,进行使墨从喷嘴41喷出的冲洗处理。通过该维护工序,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88的喷嘴板46所吸附的雾被擦拭掉,喷嘴板46以与墨不同的极性的电荷再次带电。由此,回收雾的效果得以持续。

步骤s8是用于判断是否继续印刷的判断工序。控制装置1参照在存储部4存储的印刷数据,确认是否具有下一行的印刷数据。在具有下一行的印刷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8:是),返回到步骤s4,反复进行步骤s4~步骤s8。由此,反复进行主扫描和副扫描,在介质95上印刷图像等。在没有下一行的印刷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8:否),控制装置1结束印刷装置100的印刷动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同时维护头81~88的印刷方法,但也可以是对于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88,在与在印刷中使用的头81~87不同的定时进行维护的印刷方法。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经由头罩47和校准板48将喷嘴板46和切换部49电连接的结构,但即使是将喷嘴板46和切换部49直接连接的结构,也发挥相同的效果。并且,即使是喷嘴板46和切换部49经由头罩47和校准板48中任意一方相连接的结构,也发挥相同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0、控制装置1、印刷方法,能够得到如下效果。

印刷装置100具有多个头81~88,这多个头81~88具有设有喷嘴41的导电性的喷嘴板46。头81~88中在印刷中使用的头81~87的喷嘴板46被接地。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88的喷嘴板46未被接地。在从喷嘴41喷出墨时,墨和喷嘴板46通过喷嘴41和墨的摩擦而带有不同的极性的电荷。例如,在墨带有负的电荷的情况下,喷嘴板46带有正的电荷。在对介质95的印刷前,在进行冲洗的情况下,在印刷中使用的头81~87的喷嘴板46以及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88的喷嘴板46产生与液体不同的极性的电荷。在印刷中使用的头81~87的喷嘴板46被接地,因而所产生的电荷被除电。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88的喷嘴板46不接地,因而所产生的电荷被蓄积,喷嘴板46处于带电状态。

印刷装置100在开始对介质95的印刷时,使墨的液滴和墨雾化而成的雾从喷嘴41喷出。雾与墨的液滴相比,质量非常小,因而在喷出时所赋予的运动能由于氛围中的粘性阻力而迅速消失,所以在印刷装置100的内部漂浮。雾带有与墨相同的极性的电荷,因而被吸附于以与墨的极性不同的极性而带电的、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88的喷嘴板46。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88位于与介质95对置的位置,因而雾沿与介质95相反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够提供抑制介质95被雾污染、并回收在印刷装置100内漂浮的雾的印刷装置100。

头81~88的喷嘴板46经由切换部49与地连接。切换部49用于将喷嘴板46切换为接地的状态或不接地状态。由此,能够将任意的头81~88的喷嘴板46从接地状态改变为不接地状态、或者从不接地状态改变为接地状态。

切换部49由能够电气地改变电阻值的可变电阻器构成。控制装置1通过控制可变电阻器49的电阻,能够容易将任意的头81~88的喷嘴板46从接地状态切换为不接地状态、或者从不接地状态切换为接地状态。

印刷装置100具有用于规定头81~88的安装位置的导电性的校准板48。切换部49设于校准板48上。喷嘴板46经由头罩47和校准板48与切换部49连接,因而能够容易进行更换头81~88时的喷嘴板46和切换部49的电连接,头罩47覆盖各个头81~88的至少一部分。

控制装置1进行如下控制,在头81~88中,使与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88的喷嘴板46连接的可变电阻器49的电阻值,高于与在印刷中使用的头81~87的喷嘴板46连接的可变电阻器49的电阻值。由此,控制装置1将在印刷中使用的头81~87的喷嘴板46设为接地状态,将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88的喷嘴板46设为不接地状态。并且,控制装置1进行在对介质95的印刷前使墨从头81~88喷出的控制。在从喷嘴41喷出墨时,墨和喷嘴板46通过喷嘴41和墨的摩擦而带有不同的极性的电荷。例如,在墨带有负的电荷的情况下,喷嘴板46带有正的电荷。在对介质95的印刷前,在进行冲洗的情况下,在印刷中使用的头81~87的喷嘴板46以及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88的喷嘴板46产生与液体不同的极性的电荷。在印刷中使用的头81~87的喷嘴板46被接地,因而所产生的电荷被除电。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88的喷嘴板46不接地,因而所产生的电荷被蓄积,喷嘴板46处于带电状态。

控制装置1在使印刷装置100开始对介质95的印刷时,使墨的液滴和墨雾化而成的雾从喷嘴41喷出。雾与墨的液滴相比,质量非常小,因而在喷出时所赋予的运动能由于氛围中的粘性阻力而迅速消失,所以在印刷装置100的内部漂浮。雾带有与墨相同的极性的电荷,因而被吸附于以与墨的极性不同的极性而带电的、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88的喷嘴板46。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88位于与介质95对置的位置,因而雾沿与介质95相反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够提供抑制介质95被雾污染、并回收在印刷装置100内漂浮的雾的控制装置1。

印刷装置100的印刷方法包括:电阻值可变工序,进行使与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88的喷嘴板46连接的可变电阻器49的电阻值,高于与在印刷中使用的头81~87的喷嘴板46连接的可变电阻器49的电阻值的控制;以及冲洗工序,进行使墨从头81~88喷出的控制。

在电阻值可变工序中,控制装置1将在印刷中使用的头81~87的喷嘴板46设为接地状态,将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88的喷嘴板46设为不接地状态。在冲洗工序中,控制装置1进行在对介质95的印刷前使墨从头81~88喷出的控制。在从喷嘴41喷出墨时,墨和喷嘴板46通过喷嘴41和墨的摩擦而带有不同的极性的电荷。例如,在墨带有负的电荷的情况下,喷嘴板46带有正的电荷。在对介质95的印刷前,在进行冲洗的情况下,在印刷中使用的头81~87的喷嘴板46以及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88的喷嘴板46产生与液体不同的极性的电荷。在印刷中使用的头81~87的喷嘴板46被接地,因而所产生的电荷被除电。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88的喷嘴板46不接地,因而所产生的电荷被蓄积,喷嘴板46处于带电状态。

在开始对介质95的印刷时,从喷嘴41喷出墨的液滴和墨雾化而成的雾。雾与墨的液滴相比,质量非常小,因而在喷出时所赋予的运动能由于氛围中的粘性阻力而迅速消失,所以在印刷装置100的内部漂浮。雾带有与墨相同的极性的电荷,因而被吸附于以与墨的极性不同的极性而带电的、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88的喷嘴板46。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88位于与介质95对置的位置,因而雾沿与介质95相反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够提供抑制介质95被雾污染、并回收在印刷装置100内漂浮的雾的印刷方法。

另外,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其宗旨,则能够对上述的方式施加各种改变。下面说明变形例。

图8是示出有关变形例的头单元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图9是示出在印刷中使用的头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图10是示出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下面,关于有关变形例的头单元142的结构,参照图8~图10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位,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8所示,头单元142具有在印刷中使用的头182~185和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181、186。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181、186是在印刷中始终不使用的虚拟头(下面,将头181、186也称为虚拟头181、186)。各个头181~186可以更换地被支承于滑架143。各个头181~186例如具有将沿y轴方向排列的180个喷嘴41以180dpi(dotsperinch)的喷嘴间距设置而成的喷嘴列。从未图示的液体盒向各个头182~185供给例如青绿色(cy)、品红色(ma)、黄色(ye)、黑色(bk)的墨。并且,从未图示的液体盒向虚拟头181、186供给作为液体的清洗液(w)。

如图9及图10所示,头181~186具有喷嘴板46和与喷嘴板46连接的头罩47。在印刷中使用的头182~185经由头罩47与地连接。即,头182~185被接地。在印刷中不使用的虚拟头181、186不接地。

控制装置1在执行使墨朝向介质95喷出的印刷之前,使清洗液从虚拟头181、186喷出。例如,在清洗液带有负的电荷的情况下,在虚拟头181、186的喷嘴板46蓄积正的电荷,喷嘴板46处于带电状态。

在控制装置1进行主扫描时,从头182~185的喷嘴41喷出的雾带有负的电荷,因而吸附于虚拟头181、186的喷嘴板46上。在主扫描方向上,虚拟头181、186设于可以适当吸附雾的头182~185的两侧。由此,一面沿主扫描方向移动一面从头182~185的喷嘴41喷出的雾,被适当地吸附于马上通过的虚拟头181或者虚拟头186的喷嘴板46上。

在印刷中的规定的时间,在控制装置1进行了维护的情况下,在冲洗时使清洗液从虚拟头181、186的喷嘴41喷出。由此,吸附在虚拟头181、186上的雾被适当地冲洗掉。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示出了头182~185被固定为接地状态、虚拟头181、186被固定为不接地状态的结构,但也可以是头182~185经由切换部49被接地、虚拟头181、186经由切换部49不被接地状态的结构。

下面,记述由实施方式导出的内容。

本申请的印刷装置向介质喷出液体来进行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装置具有多个头和控制装置,所述多个头具有设有喷嘴的导电性的喷嘴板,所述多个头中,在所述印刷中使用的所述头的所述喷嘴板被接地,在所述印刷中不使用的所述头的所述喷嘴板为不接地,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印刷前使所述液体从所述头喷出。

根据该结构,在印刷中使用的头的喷嘴板被接地。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的喷嘴板未被接地。在从喷嘴喷出液体时,液体和喷嘴板通过喷嘴和液体的摩擦而带有不同的极性的电荷。例如,在液体带有负的电荷的情况下,喷嘴板带有正的电荷。在对介质的印刷前,在控制装置使液体从头喷出的情况下,在印刷中使用的头的喷嘴板以及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的喷嘴板产生与液体不同的极性的电荷。在印刷中使用的头的喷嘴板被接地,因而所产生的电荷被除电。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的喷嘴板不接地,因而在喷嘴板侧产生的电荷被蓄积,喷嘴板处于带电状态。

印刷装置在开始对介质的印刷时,使液体的液滴和液体雾化而成的雾从喷嘴喷出。雾与液体的液滴相比,质量非常小,因而在喷出时所赋予的运动能由于氛围中的粘性阻力而迅速消失,所以在印刷装置的内部漂浮。雾带有与液体相同的极性的电荷,因而被吸附于以与液体的极性不同的极性而带电的、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的喷嘴板。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位于与介质对置的位置,因而雾沿与介质相反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够提供抑制介质被雾污染、并回收在印刷装置内漂浮的雾的印刷装置。

在上述的印刷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喷嘴板经由切换部与地连接,所述切换部将所述喷嘴板切换为接地的状态或不接地的状态。

根据该结构,各个头的喷嘴板经由切换部与地连接,因而能够将任意的头的喷嘴板从接地状态改变为不接地状态或者从不接地状态改变为接地状态。

在上述的印刷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切换部是能够电气地改变电阻值的可变电阻器,所述印刷装置控制所述可变电阻器来改变所述电阻值。

根据该结构,各个头的喷嘴板经由能够电气地改变电阻值的可变电阻器与地连接,因而能够将任意的头的喷嘴板从接地状态电气地控制为不接地状态、或者从不接地状态电气地控制为接地状态。

在上述的印刷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印刷中不使用的所述头是在所述印刷中始终不使用的虚拟头。

根据该结构,印刷装置具有在印刷中始终不使用的虚拟头,因而能够在可以适当地吸附雾的位置配置虚拟头。

在上述的印刷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虚拟头从所述喷嘴喷出清洗液作为所述液体。

根据该结构,虚拟头喷出清洗液,因而能够将吸附于虚拟头的喷嘴板的雾适当地冲洗掉。

优选的是,上述的印刷装置具有规定所述头的安装位置的导电性的校准板,所述切换部设置于所述校准板,所述喷嘴板经由导电性的头罩及所述校准板与所述切换部连接,所述头罩覆盖所述头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该结构,印刷装置具有在更换头时规定头的安装位置的校准板。切换部设于校准板。喷嘴板经由覆盖头的至少一部分的导电性的头罩和校准板与切换部连接,因而能够容易进行更换头时的喷嘴板和切换部的电连接。

本申请的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印刷装置,所述印刷装置具有多个头,所述多个头具有设有喷嘴的喷嘴板,所述喷嘴板经由能够电气地改变电阻值的可变电阻器与地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进行以下控制:使与在印刷中不使用的所述头的所述喷嘴板连接的所述可变电阻器的电阻值,高于与在所述印刷中使用的所述头的所述喷嘴板连接的可变电阻器的电阻值;以及在所述印刷前使液体从所述头喷出。

根据该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进行如下控制,使与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的喷嘴板连接的可变电阻器的电阻值,高于与在印刷中使用的头的喷嘴板连接的可变电阻器的电阻值。由此,控制装置将在印刷中使用的头的喷嘴板设为接地状态,将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的喷嘴板设为不接地状态。并且,控制装置进行在对介质的印刷前使液体从头喷出的控制。通过从喷嘴喷出液体时的喷嘴和液体的摩擦,液体和喷嘴板带有不同的极性的电荷。例如,在液体带有负的电荷的情况下,喷嘴板带有正的电荷。在对介质的印刷之前,在控制装置使液体从头喷出的情况下,在印刷中使用的头的喷嘴板以及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的喷嘴板产生与液体不同的极性的电荷。在印刷中使用的头的喷嘴板被接地,因而所产生的电荷被除电。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的喷嘴板不接地,因而在喷嘴板侧产生的电荷被蓄积,喷嘴板处于带电状态。

控制装置在使印刷装置开始对介质的印刷时,使液体的液滴和液体雾化而成的雾从喷嘴喷出。雾与液体的液滴相比,质量非常小,因而在喷出时所赋予的运动能由于氛围中的粘性阻力而迅速消失,所以在印刷装置的内部漂浮。雾带有与液体相同的极性的电荷,因而被吸附于以与液体的极性不同的极性而带电的、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的喷嘴板。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位于与介质对置的位置,因而雾沿与介质相反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够提供抑制介质被雾污染、并回收在印刷装置内漂浮的雾的控制装置。

本申请的印刷方法是印刷装置的印刷方法,所述印刷装置具有多个头,所述多个头具有设有喷嘴的喷嘴板,所述喷嘴板经由能够电气地改变电阻值的可变电阻器与地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方法包括:电阻值可变工序,使与在印刷中不使用的所述头的所述喷嘴板连接的所述可变电阻器的电阻值,高于与在所述印刷中使用的所述头的所述喷嘴板连接的所述可变电阻器的电阻值;以及冲洗工序,在所述印刷前使液体从所述头喷出。

根据该印刷方法,在电阻值可变工序中,使与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的喷嘴板连接的可变电阻器的电阻值,高于与在印刷中使用的头的喷嘴板连接的可变电阻器的电阻值。由此,能够将在印刷中使用的头的喷嘴板设为接地状态,将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的喷嘴板设为不接地状态。并且,在冲洗工序中,在对介质的印刷前,使液体从头喷出。通过从喷嘴喷出液体时的喷嘴和液体的摩擦,液体和喷嘴板带有不同的极性的电荷。例如,在液体带有负的电荷的情况下,喷嘴板带有正的电荷。在对介质的印刷前的冲洗工序中使液体从头喷出的情况下,在印刷中使用的头的喷嘴板以及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的喷嘴板产生与液体不同的极性的电荷。在印刷中使用的头的喷嘴板被接地,因而所产生的电荷被除电。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的喷嘴板不接地,因而在喷嘴板侧产生的电荷被蓄积,喷嘴板处于带电状态。

在开始对介质的印刷时,使液体的液滴和液体雾化而成的雾从喷嘴喷出。雾与液体的液滴相比,质量非常小,因而在喷出时所赋予的运动能由于氛围中的粘性阻力而迅速消失,所以在印刷装置的内部漂浮。雾带有与液体相同的极性的电荷,因而被吸附于以与液体的极性不同的极性而带电的、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的喷嘴板。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头位于与介质对置的位置,因而雾沿与介质相反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够提供抑制介质被雾污染、并回收在印刷装置内漂浮的雾的印刷方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