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升降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26876发布日期:2020-04-17 18:20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升降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设备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升降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在布料、皮革等材质上印刷图案,通常采用丝网印刷或者喷墨印刷的方式进行印刷,完成印刷之后,需要进行烘干。在现有的生产方式中,通常采用一个单独的烘干装置对工件进行烘干,在其它运输装置的作用下,工件流经烘干装置,烘干装置对工件进行烘干。采用此种常规方式,每个工件只能排队轮流进行烘干,生产效率极低,无法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另外,现有的烘干装置与运输装置是单独分开的,无法在烘干的同时,对工件也进行运输,时间的利用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升降烘干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升降烘干装置,包括有升降运输部分、烘干箱,所述升降运输部分包括有升降链驱动机构、第一升降链组、以及与所述第一升降链组配合的第二升降链组,所述第一升降链组和所述第二升降链组设于所述烘干箱内,所述升降链驱动机构同时带动所述第一升降链组和所述第二升降链组,以对工件进行升降运输,运输时,所述烘干箱同时对工件进行烘干。

进一步阐述,所述第一升降链组包括有第一从动轴、第二从动轴、第一传送链条、第二传送链条、若干第一支撑条,所述第一从动轴与所述第二从动轴互相平行,所述第一从动轴、所述第二从动轴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链轮,所述第一传送链条、所述第二传送链条均为首尾相连的闭环结构;所述第一传送链条的一端套挂于所述第一从动轴的一端的链轮处,所述第一传送链条的另一端套挂于所述第二从动轴的一端的链轮处;所述第二传送链条的一端套挂于所述第一从动轴的另一端的链轮处,所述第二传送链条的另一端套挂于所述第二从动轴的另一端的链轮处;

所述第一支撑条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传送链条,所述第一支撑条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传送链条。

进一步阐述,所述第一支撑条设有若干滚轮。

进一步阐述,所述第二升降链组包括有第三从动轴、第四从动轴、第三传送链条、第四传送链条、若干第二支撑条,所述第三从动轴与所述第四从动轴互相平行,所述第三从动轴、所述第四从动轴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链轮,所述第三传送链条、所述第四传送链条均为首尾相连的闭环结构;所述第三传送链条的一端套挂于所述第三从动轴的一端的链轮处,所述第三传送链条的另一端套挂于所述第四从动轴的一端的链轮处;所述第四传送链条的一端套挂于所述第三从动轴的另一端的链轮处,所述第四传送链条的另一端套挂于所述第四从动轴的另一端的链轮处;

所述第二支撑条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三传送链条,所述第二支撑条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第四传送链条。

进一步阐述,所述第二支撑条设有若干滚轮。

进一步阐述,所述烘干箱设有档条,所述档条对工件的水平方向进行限位。

进一步阐述,烘干箱包括有若干用于引导链条的引导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大批量生产,能够同时烘干多个工件,充分地提升了烘干时的能源利用效率;另外,本实用新型将烘干功能与升降运输功能相结合,能够一边对工件进行烘干,一边对工件进行竖直方向上的升降运输,有效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烘干箱内始终保持着恒温热循环,不但有效地提高了对工件的烘干效果,而且还实现了环保节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

10、升降运输部分;11、升降链驱动机构;111、驱动电机;112、主动驱动轴;12、第一升降链组;121、第一从动轴;122、第二从动轴;123、第一传送链条;124、第二传送链条;125、第一支撑条;13、第二升降链组;131、第三从动轴;132、第四从动轴;133、第三传送链条;134、第四传送链条;135、第二支撑条;

20、烘干箱;201、入料口;202、气道;21、档条;22、涡轮风机;23、引导条;24、上盖;25、发热管;30、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一种新型的升降烘干装置,包括有升降运输部分10、烘干箱20,升降运输部分10包括有升降链驱动机构11、第一升降链组12、以及与第一升降链组12配合的第二升降链组13,第一升降链组12和第二升降链组13设于烘干箱20内,升降链驱动机构11同时带动第一升降链组12和第二升降链组13,以对工件30进行升降运输,运输时,烘干箱20同时对工件30进行烘干。

第一升降链组12包括有第一从动轴121、第二从动轴122、第一传送链条123、第二传送链条124、若干第一支撑条125,第一从动轴121与第二从动轴122互相平行,第一从动轴121、第二从动轴122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链轮,第一传送链条123、第二传送链条124均为首尾相连的闭环结构;第一传送链条123的一端套挂于第一从动轴121的一端的链轮处,第一传送链条123的另一端套挂于第二从动轴122的一端的链轮处;第二传送链条124的一端套挂于第一从动轴121的另一端的链轮处,第二传送链条124的另一端套挂于第二从动轴122的另一端的链轮处;

第一支撑条125的一端固定安装于第一传送链条123,第一支撑条125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第二传送链条124。

第二升降链组13包括有第三从动轴131、第四从动轴132、第三传送链条133、第四传送链条134、若干第二支撑条135,第三从动轴131与第四从动轴132互相平行,第三从动轴131、第四从动轴132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链轮,第三传送链条133、第四传送链条134均为首尾相连的闭环结构;第三传送链条133的一端套挂于第三从动轴131的一端的链轮处,第三传送链条133的另一端套挂于第四从动轴132的一端的链轮处;第四传送链条134的一端套挂于第三从动轴131的另一端的链轮处,第四传送链条134的另一端套挂于第四从动轴132的另一端的链轮处;

第二支撑条135的一端固定安装于第三传送链条133,第二支撑条135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第四传送链条134。

第一支撑条125设有若干滚轮;第二支撑条135设有若干滚轮。

升降链驱动机构11包括有驱动电机111、主动驱动轴112,驱动电机111与主动驱动轴112之间设有减速器,驱动电机111带动主动驱动轴112,主动驱动轴112通过齿轮传动来同时带动第一从动轴121和第三从动轴131,第一从动轴121处的链轮带动第一传送链条123和第二传送链条124,从而带动第一支撑条125进行竖直方向的升降运动;同理,第三从动轴131处的链轮带动第三传送链条133和第四传送链条134,从而带动第二支撑条135进行竖直方向的升降运动。第一支撑条125与第二支撑条135位于同一水平处,两者同时进行相同方向的升降运动。

结合附图2和附图6所示,烘干箱20内设有若干发热管25、以及多个涡轮风机22,烘干箱20的上盖24可打开。烘干箱20包括有若干用于引导链条的引导条23,第一传送链条123两侧的两链条段处均设有引导条23,引导条23能够有效地引导第一传送链条123,防止第一传送链条123运动时发生剧烈抖动,以保证工件30能够平稳地升降运输;同理,第二传送链条124、第三传送链条133、第四传送链条134处均与第一传送链条123一样设有引导条23。如附图6所示,在对工件进行烘干时,烘干箱20内的涡轮风机22进行吸气,被涡轮风机22吸入的空气沿着烘干箱20的气道202流动,并途经发热管25,经发热管25加热后的空气再回流到烘干箱20的腔体内,从而形成热循环,使得烘干箱20内始终保持着恒温的状态,不但有效地提高了对工件的烘干效果,而且还实现了环保节能。

具体工作方式:工件30从其他工位处水平运送过来,从烘干箱20的入料口201进入;进入时,工件30左右两端分别架在第一支撑条125与第二支撑条135上,工件30顺着第一支撑条125与第二支撑条135上的滚轮完全滑入烘干箱20内,烘干箱20设有档条21,档条21对工件30的水平方向进行限位,使得水平滑动状态下的工件30停止滑动;然后,驱动电机111带动第一升降链组12和第二升降链组13,结合附图3所示,第一从动轴121与第三从动轴131处的链轮朝着相反方向转动,第一传送链条123与第三传送链条133朝着相反方向运动,使得架有工件30的第一支撑条125与第二支撑条135下降一个位置,同时第二组第一支撑条125与第二支撑条135接替原来的第一支撑条125与第二支撑条135的位置,下一个工件30再从其他工位处水平运送过来,滑入第二组第一支撑条125与第二支撑条135,通过此种方式,烘干箱可同时烘干多个工件30,极大地提高了烘干的效率;另外,现有的烘干技术一次只能烘干一个工件30,而本实用新型一次能够同时烘干多个工件30,充分地提升了烘干时的能源利用效率。结合附图5所示,完成烘干的工件30,在其它水平运输装置的作用下,从烘干箱20的出料口202处送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以上所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