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墨彩印印刷的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81859发布日期:2021-02-26 18:49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水墨彩印印刷的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烘干机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用于水墨彩印印刷的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水墨彩印刷是一种特殊的印刷技术,运用水墨彩印刷技术能够在承载物上表现出细致的色彩变化。水墨彩印刷所使用的油墨实现需要进行稀释溶解,这样做是为了保证色彩印刷的平整。由于稀释后的油墨进行淡色印刷比普通专色的淡色色彩表现力更为出众,因此设计师往往利用经过稀释后的油墨进行水墨彩印刷,在纸张上面形成淡色底色以备随后四色印刷使用。水墨彩印刷后还要进行烘干处理,不然纸张容易会被印刷的水分融穿,在水墨彩印刷烘干处理时在对纸张烘干过程中纸张容易出现褶皱的现象,烘干后不易进行处理,必须在烘干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处理出现的褶皱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驱动电机控制扇叶转动,通过扇叶高速转动,加快透气孔内侧开口附近空气高速流动,导致透气孔内负压,使印刷纸固定在烘干外壳外侧的用于水墨彩印印刷的烘干装置。
[0004]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水墨彩印印刷的烘干装置,包括基板、支撑臂、悬挂板、电热丝、侧支撑板和负压吸附固定装置,所述负压吸附固定装置设于基板上,利用大气压力实现固定印刷纸的目的,既保证了不会和印刷纸印刷面产生接触,同时可以利用大气压力避免印刷纸产生褶皱,所述支撑臂为l型结构设置,所述支撑臂设于基板侧壁,所述悬挂板设于支撑臂上且设于负压吸附固定装置上方,所述侧支撑板设于悬挂板下且设于负压吸附固定装置两侧,所述电热丝设于侧支撑板靠近负压吸附固定装置的侧面上,利用高温蒸发印刷纸表面残留的水分,所述电热丝设于悬挂板底面靠近负压吸附固定装置的一端处;所述负压吸附固定装置包括电机外壳、驱动电机、传送带、支撑柱、烘干外壳、扇叶、转动轴、透气孔和固定套环,所述支撑柱设于基板上,所述烘干外壳固定设于支撑柱背面,所述透气孔均匀分布贯穿烘干外壳设置,所述固定套环设于支撑柱上,所述转动轴可转动贯穿固定套环且设于烘干外壳内,所述扇叶均匀分布设于转动轴圆周面上且设于设于烘干外壳内,所述电机外壳设于基板远离支撑臂的一端上,所述驱动电机设于电机外壳内,所述传送带连接于驱动电机和转动轴上,驱动电机通过传送带和转动轴控制扇叶转动,利用扇叶转动,加快透气孔内侧开口附近空气高速流动,使透气孔内侧开口处形成负压状态,导致透气孔外侧空气进入透气孔之后从透气孔内侧开口排出。
[0005]
进一步地,所述基板靠近支撑臂的一端上设有固定垫板,所述固定垫板靠近支撑柱的一端设有移动覆盖板,所述移动覆盖板铰接连接于固定垫板,利用移动覆盖板和固定垫板对印刷纸进行进一步的固定。
[0006]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覆盖板远离固定垫板的侧面上设有把手,便于控制移动覆盖板的转动,方便对印刷纸进行进一步的压实。
[0007]
进一步地,所述扇叶远离转动轴的一端紧贴烘干外壳内壁设置,确保可以利用扇叶转动,形成足够固定印刷纸的作用力。
[0008]
本实用新型采取上述结构取得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水墨彩印印刷的烘干装置操作简单,机构紧凑,设计合理,通过增设负压吸附固定装置,利用驱动电机通过传送带和转动轴控制扇叶转动,利用扇叶转动,加快透气孔内侧开口附近空气高速流动,使透气孔内侧开口处形成负压状态,导致透气孔外侧空气进入透气孔之后从透气孔内侧开口排出,既保证了不会和印刷纸印刷面产生接触,同时可以利用大气压力避免印刷纸产生褶皱,同时利用移动覆盖板和固定垫板对印刷纸进行进一步的固定。
附图说明
[0009]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水墨彩印印刷的烘干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0010]
其中,1、基板,2、支撑臂,3、悬挂板,4、电热丝,5、侧支撑板,6、负压吸附固定装置,7、电机外壳,8、驱动电机,9、传送带,10、支撑柱,11、烘干外壳,12、扇叶,13、转动轴,14、透气孔,15、固定套环,16、固定垫板,17、移动覆盖板,18、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2]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3]
如图1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水墨彩印印刷的烘干装置,包括基板1、支撑臂2、悬挂板3、电热丝4、侧支撑板5和负压吸附固定装置6,所述负压吸附固定装置6设于基板1上,所述支撑臂2为l型结构设置,所述支撑臂2设于基板1侧壁,所述悬挂板3设于支撑臂2上且设于负压吸附固定装置6上方,所述侧支撑板5设于悬挂板3下且设于负压吸附固定装置6两侧,所述电热丝4设于侧支撑板5靠近负压吸附固定装置6的侧面上,所述电热丝4设于悬挂板3底面靠近负压吸附固定装置6的一端处;所述负压吸附固定装置6包括电机外壳7、驱动电机8、传送带9、支撑柱10、烘干外壳11、扇叶12、转动轴13、透气孔14和固定套环15,所述支撑柱10设于基板1上,所述烘干外壳11固定设于支撑柱10背面,所述透气孔14均匀分布贯穿烘干外壳11设置,所述固定套环15设于支撑柱10上,所述转动轴13可转动贯穿固定套环15且设于烘干外壳11内,所述扇叶12均匀分布设于转动轴13圆周面上且设于设于烘干外壳11内,所述电机外壳7设于基板1远离支撑臂2的一端上,所述驱动电机8设于电机外壳7内,所述传送带9连接于驱动电机8和转动轴13上。
[0014]
所述基板1靠近支撑臂2的一端上设有固定垫板16,所述固定垫板16靠近支撑柱10
的一端设有移动覆盖板17,所述移动覆盖板17铰接连接于固定垫板16。
[0015]
所述移动覆盖板17远离固定垫板16的侧面上设有把手18。
[0016]
所述扇叶12远离转动轴13的一端紧贴烘干外壳11内壁设置。
[0017]
具体使用时,首先将印刷纸放置在烘干外壳11上,之后启动驱动电机8,驱动电机8通过传送带9和转动轴13控制扇叶12转动,利用扇叶12转动,加快透气孔14内侧开口附近空气高速流动,使透气孔14内侧开口处形成负压状态,导致透气孔14外侧空气进入透气孔14,作为对印刷纸的作用力,实现印刷纸的固定,同时可以减少褶皱的产生,之后开启电热丝4,电热丝4将印刷纸烘干,然后将印刷纸取下,放置在固定垫板16上,通过把手18转动移动覆盖板17,将移动覆盖板17转动到固定垫板16上,对印刷纸进行进一步的压实,然后进行下一张印刷纸的烘干。
[0018]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