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包分体式手持喷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09302发布日期:2021-02-09 17:19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包分体式手持喷码机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码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背包分体式手持喷码机。


背景技术:

[0002]
手持喷码机是一种通过软件控制,用旋转编码器控制使其不论移动快慢均能保持手持喷码机在匀速状态下喷印文字、数字、图标、条形码的喷码设备。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化妆品工业、医药工业、汽车等零件加工行业、电线电缆行业、铝塑管行业、烟酒行业及其它领域。可用于喷印生产日期、批号、条型码以及商标图案、防伪标记和中文字样,是贯彻卫生法和促进包装现代化强有力的设备。
[0003]
喷码机根据作业方式分为手持喷码机和座式喷码机,手持喷码机体积小,操作方便,适合工件上进行小范围喷码,但存在墨容量小,持续喷码能力不强的问题,同时还存在手持操作不稳定,喷码效果差的问题,而座式喷码机由于位置固定,可配备大容量墨瓶,但无法适应移动喷码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包分体式手持喷码机,以至少解决现有座式喷码机不适应移动喷码操作,手持喷码机持续喷码能力不足和喷码效果差的问题,具有操作使用方便,喷码质量好的优点。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背包分体式手持喷码机,包括
[0007]
机箱,该机箱内安装喷码机的主板、泵及墨瓶,所述泵与所述主板电路连接且入口端与所述墨瓶连接,机箱上设有用于佩戴的背带;
[0008]
延长管,该该延长管用于布设墨管和线路,进墨管与所述泵的出口端连接,进墨管的出口端与喷码机喷头连接;
[0009]
喷码小车,该喷码小车用于搭载所述喷码机喷头,包括用于移动的轮子,至少一个所述轮子与喷码机编码器连接同步。
[0010]
优选地,所述喷码小车包括架板、安装在所述架板上的轮座和喷头护罩以及与架板连接的把手,所述轮座和架板的连接处设有支撑脚板,所述轮子通过轮轴枢接在所述轮座上,所述喷头护罩的顶部设有盖板,该盖板上设有油墨进口、油墨出口以及布线孔,所述喷头护罩底部设有护罩底板,该护罩底板固定在所述架板上且中部设有所述喷头的让位孔,所述盖板和护罩底板之间设有安装柱,所述喷头侧面与安装柱贴合且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架板在所述喷头外围设有圆弧型孔且在该圆弧型孔一侧设有刻度,所述安装柱底端与所述架板通过螺栓连接,该螺栓设置在所述圆弧型孔内;所述把手与所述架板通过l型支板连接,该l型支板一支脚连接固定所述把手,另一支脚嵌设于所述架板上且在嵌接处通过螺栓与架板固定,所述把手内设有布设所述延长管的通道,延长管内的墨管和线路穿过通道分
别从油墨进口、油墨出口及布线孔进入喷头护罩内与喷头连接。
[0011]
优选地,所述机箱包括侧板、面板、机箱底板以及边角连接件,该边角连接件包括两个互相垂直的连接部,该连接部之间通过圆角过渡,所述连接部包括两个限位板,该限位板之间形成嵌槽,所述侧板嵌设在所述嵌槽内并通过螺栓固定,两个所述连接部的限位板之间设有螺栓孔且该螺栓在限位板之间形成缺口,该螺栓孔贯穿所述边角连接件两端,所述面板和机箱底板通过螺栓固定在边角连接件两端。
[0012]
优选地,所述侧板上设有墨瓶篮,所述墨瓶设置在所述墨瓶篮内。
[0013]
优选地,所述墨瓶篮顶部设有开口,包括一对侧篮框和连接在侧篮框之间的底框,所述底框固定在一块所述侧板中部,包括两个互相垂直的板面,该板面内部贯通形成l型插槽,该l型插槽沿所述墨瓶篮的宽度方向布设,所述侧篮框包括互相垂直的三个连接板,其中两个连接板插入所述底框的插槽内,另外一个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在侧板上且侧板上设有适配的条形安装孔。
[0014]
优选地,所述把手上设有控制按钮。
[0015]
优选地,所述机箱上设有电源盒,该电源盒用于为主板、泵及喷码机喷头供电。
[0016]
优选地,所述机箱顶部设有观察窗。
[0017]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
本实用新型背包分体式手持喷码机将传统座式喷码机的喷头和墨瓶、泵及主板分离,喷头设置在喷码小车上,墨瓶、泵及主板安装在机箱内,并通过延长管连接两端,其中,机箱可以通过背带背负,方便携带相比传统手持喷码机容量更大的外置墨瓶,喷码小车可以通过手持把手控制喷头在工件上喷码,喷码小车通过轮子滚动带动编码器工作,动作稳定,提升喷码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喷码机有效提升了喷码机使用的便捷性和持续喷码能力,同时很好的改善了喷码效果。
附图说明
[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0022]
图3为本实用新型喷码小车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为本实用新型喷码小车优选实施方式的底部示意图;
[0024]
图5为本实用新型机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边角连接件的横截面示意图;
[0026]
图7为本实用新型墨瓶篮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27]
图8为本实用新型墨瓶篮优选实施方式的爆炸示图。
[0028]
附图标记:机箱1、延长管2、喷码小车3、主板4、泵5、墨瓶6、电源盒7、编码器8、喷头9、边角连接件10、侧板11、面板12、机箱底板13、背带14、喷头护罩30、轮子31、架板32、轮座33、把手34、支撑脚板35、墨瓶篮60、侧篮框61、底框62、观察窗100、连接部101、限位板102、
嵌槽103、缺口104、条形安装孔110、盖板301、油墨进口302、油墨出口303、布线孔304、护罩底板305、让位孔306、安装柱307、圆弧型孔320、控制按钮340、l型插槽601、连接板602、连接板603、连接板604。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0]
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喷码小车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喷码小车优选实施方式的底部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机箱的结构示意图。
[0031]
一种背包分体式手持喷码机,包括机箱1、延长管2和喷码小车3。
[0032]
该机箱1内安装喷码机的主板4、泵5及墨瓶6,泵5与主板4电路连接且入口端与墨瓶6连接,机箱1上设有电源盒7,该电源盒7用于为主板4、泵5及喷码机喷头9供电,机箱1上还设有用于佩戴的背带14;机箱1顶部设有观察窗100。
[0033]
该该延长管2用于布设墨管和线路,进墨管与泵5的出口端连接,进墨管的出口端与喷码机喷头9连接,延长管2可选用具有柔韧性的喉管;
[0034]
该喷码小车3用于搭载喷码机喷头9,包括用于移动的轮子31,至少一个轮子31与喷码机编码器8连接同步。
[0035]
喷码小车3还包括架板32、安装在架板32上的轮座33和喷头护罩30以及与架板32连接的把手34,轮座33和架板32的连接处固定有加强连接强度的支撑脚板35,轮子31通过轮轴枢接在轮座33上,每根轮轴上至少设置两个轮子31,保证喷码小车3移动顺畅,喷头护罩30的顶部设有盖板301,该盖板301上设有油墨进口302、油墨出口303以及布线孔304,喷头护罩30 底部设有护罩底板305,该护罩底板305固定在架板32上且中部设有喷头9 的让位孔306,盖板301和护罩底板305之间设有安装柱307,喷头9侧面与安装柱307贴合且通过螺钉连接,架板32在喷头9外围设有圆弧型孔320且在该圆弧型孔320一侧设有角度刻度,安装柱307底端与架板32通过螺栓连接,该螺栓设置在圆弧型孔320内;如此,喷头9的喷码角度可以调节,只需拧松圆弧型孔320内的螺栓,转动喷头护罩30带动喷头9转动到合适角度,最后再将螺栓锁紧,角度调节方便;把手34通过波纹管接头和延长管2连接,把手34与轮轴平行布设,把手34内设有布设延长管2的通道,延长管2内的墨管和线路穿过通道分别从油墨进口302、油墨出口303及布线孔304进入喷头护罩30内与喷头9连接,把手34与架板32通过l型支板36连接,该l 型支板36一支脚连接固定把手34,另一支脚嵌设于架板32上且在嵌接处通过螺栓与架板32固定,把手34上设有控制喷码操作的控制按钮340;如此形成一个方便手持操作的喷码小车3。
[0036]
结合图6所示,图6为本实用新型边角连接件的横截面示意图,机箱1 包括侧板11、面板12、机箱底板13以及边角连接件10,该边角连接件10包括两个互相垂直的连接部101,该连接部101之间通过圆角过渡,每个连接部 101包括两个限位板102,该限位板102之间形
成嵌槽103,侧板11嵌设在嵌槽103内并通过螺栓固定,两个连接部101的限位板102之间设有螺栓孔105 且该螺栓在限位板102之间形成缺口104,该螺栓孔105贯穿边角连接件10 两端,面板12和机箱底板13通过螺栓固定在边角连接件10两端,如此形成牢固且具有一定良好形变能力的机箱1,相较传统通过板块焊接或螺纹固定的机箱1,侧板11通过边角连接件10的限位板102进行限位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牢固,面板12和机箱底板13通过螺栓与连接部101之间预设的螺栓孔 105螺纹固定,安装方便,螺栓孔上设置的缺口104使得连接部101之间以及侧板11之间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使得机箱1整体抗压能力更好。
[0037]
进一步结合图7和图8所示,图7为本实用新型墨瓶篮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墨瓶篮优选实施方式的爆炸示图,侧板11上设有墨瓶篮60,墨瓶6设置在墨瓶篮60内,在墨瓶篮60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墨瓶篮60顶部设有开口,包括一对侧篮框61和连接在侧篮框61之间的底框 62,底框62固定在一块侧板11中部,包括两个互相垂直的板面,该板面内部贯通形成l型插槽601,该l型插槽601沿墨瓶篮60的宽度方向布设,侧篮框61包括互相垂直的三个连接板,其中连接板602和连接板603插入底框 62的插槽内,另外一个连接板604通过螺栓固定在侧板11的条形安装孔110 上,使用时,可以根据墨瓶6大小或数量调整墨瓶篮60,调整时,底框62固定,侧篮框61在l型插槽601内调整间距,调整到合适的间距后通过螺栓固定在侧板11的条形安装孔110上。
[0038]
本实用新型的背包分体式手持喷码机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9]
步骤一:将机箱1通过背带背负在身上,将喷码小车3放置在待喷码工件上,喷码机喷头9朝向喷码起点位置;
[0040]
步骤二:手持把手34,保持轮子31与待喷码工件贴合,移动把手34进行喷码直至喷码机喷头9到达终点位置。
[0041]
为了适应不同的喷码角度需求,步骤二前还包括调节喷头9角度至预设角度。
[0042]
本实用新型背包分体式手持喷码机将传统座式喷码机的喷头9和墨瓶6、泵5及主板4分离,喷头9设置在喷码小车3上,墨瓶6、泵5及主板4安装在机箱1内,并通过延长管2连接两端,其中,机箱1可以通过背带背负,方便携带相比传统手持喷码机容量更大的外置墨瓶6,喷码小车3可以通过手持把手34控制喷头9在工件上喷码,喷码小车3通过轮子31滚动带动编码器工作,动作稳定,提升喷码效果。
[0043]
本实用新型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