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滚筒装置及喷墨印刷机双面走纸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02722发布日期:2021-08-10 14:07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负压滚筒装置及喷墨印刷机双面走纸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机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结构合理,纸张吸附效果好的负压滚筒装置及喷墨印刷机双面走纸机构。



背景技术:

喷墨印刷是喷射墨滴到基质而形成图像的过程,由于其无版、无压和数字成像的特点,在今天数字化世界中,正呈现出极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具有按需印刷、高速度、高质量、低价格、色彩宽等优点;另外,喷墨印刷机是一种“与物体非接触”的喷墨印刷型高科技数码印制设备,由于喷墨印刷采用非接触的印刷方式,其相较于传统印刷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喷墨印刷在印刷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喷墨印刷与传统的印刷机械工作原理不同,是一种无接触、无压力、无印版的印刷,所以对走纸机构在结构上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单纸张喷墨印刷过程中,纸张被传递到喷墨装置正下方才能完成喷墨印刷工作,并且要求印刷过程中纸张与纸张承载滚筒没有相对移动才能印刷出合格的印品,所以对纸张与纸张承载滚筒的定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申请号为201410430959.9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正负压滚筒,包括滚筒、切换芯轴、支架、轨迹块及轨迹块驱动装置,所述滚筒表面布满了滚筒气孔,所述切换芯轴与所述滚筒连接,所述滚筒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轨迹块驱动装置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轨迹块与所述轨迹块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滚筒表面布满的滚筒气孔成规则排列,所述切换芯轴上布有真空孔和破真空孔,该发明专利解决了滚筒与产品的吸附定位问题,但是存在结构复杂,定位准确性差,耗气量大等缺点,不适合在喷墨印刷机走纸机构中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纸张吸附效果好,纸张定位准确的负压滚筒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负压滚筒装置,包括喷墨滚筒,喷墨滚筒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多个吸气孔组,多个吸气孔组沿喷墨滚筒的外表面呈环形布设,喷墨滚筒的筒体内设置有多个吸气腔,多个吸气腔绕喷墨滚筒的轴线呈环形布设,吸气腔分别与对应的吸气孔组连通,喷墨滚筒的一端设置有负压连通组件,喷墨滚筒转动,使吸气腔依次经过负压连通组件在喷墨滚筒外表面上覆盖的范围并与负压连通组件连通,负压连通组件的另一端与负压气源连通。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所述吸气孔组包括沿喷墨滚筒的轴线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吸气孔,吸气孔的一端开设在喷墨滚筒的外表面上,吸气孔的另一端与对应的吸气腔连通。

进一步优化:所述喷墨滚筒的外表面上靠近负压连通组件的一端开设有多个连通孔,多个连通孔沿喷墨滚筒的外表面呈环形布设,连通孔分别与对应的吸气腔连通。

进一步优化:所述负压连通组件包括负压座支架,负压座支架上固定设置有负压座,负压座上开设有与负压气源连通的连接孔,负压座上还开设有负压槽,负压槽与喷墨滚筒上对应位置的多个连通孔连通,连接孔通过负压孔与负压槽连通。

进一步优化:所述负压座上靠近喷墨滚筒的一端设置有贴合部,贴合部呈圆弧状结构,贴合部与喷墨滚筒的外表面紧密贴合。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喷墨印刷机双面走纸机构,其可实现单张纸从进纸系统到收纸系统的传递,并在纸张传递到喷墨滚筒时实现纸张与喷墨滚筒的精准定位,从而保证喷墨装置将油墨喷射到纸张上形成精美的印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喷墨印刷机双面走纸机构,包括底座,底座上固定设置有进纸系统,进纸系统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传纸系统,传纸系统上固定设置有收纸系统,传纸系统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撑墙板,两个支撑墙板之间设置有两个如上所述的负压滚筒装置。

进一步优化:所述两个喷墨滚筒均与支撑墙板转动连接,两个负压座支架均固定设置在靠近连通孔一侧的支撑墙板上,两个负压座均设置在对应的喷墨滚筒的正上方。

进一步优化:所述两个喷墨滚筒间隔设置,两个喷墨滚筒呈水平布设,两个喷墨滚筒之间设置有多个传纸滚筒。

进一步优化:所述两个喷墨滚筒和多个传纸滚筒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的外径均小于对应滚筒的外径,两相邻的传动齿轮之间均传动连接有两个介轮。

进一步优化:所述两个喷墨滚筒和多个传纸滚筒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同步带轮,同步带轮的外径均小于对应滚筒的外径,各同步带轮均通过双面齿同步带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化设计,保证了负压气源只是与喷墨滚筒上转动到负压连通组件位置并被负压连通组件覆盖的几个吸气腔连通,进而通过与之对应的几个吸气孔组仅仅在喷墨滚筒上与负压连通组件对应的局部区域的外表面形成负压,避免了喷墨滚筒的外表面上没有覆盖纸张的位置出现漏气现象,从而保证了喷墨滚筒在传递纸张的过程中,纸张在喷墨滚筒上定位更加准确,同时也减少了形成负压的气体的使用量,降低了负压气源的消耗,节省了成本,纸张在整个机构的传递过程传递更加平稳,定位更加准确,印品更加精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负压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带介轮的齿轮传动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同步带传动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喷墨滚筒;101-吸气孔;102-吸气腔;103-连通孔;2-负压座;201-连接孔;202-负压孔;203-负压槽;204-贴合部;3-负压座支架;4-底座;5-进纸系统;6-传纸系统;601-支撑墙板;602-传纸滚筒;603-收纸滚筒;604-传动齿轮;605-介轮;606-同步带轮;607-双面齿同步带;608-驱动同步带轮;609-张紧同步带轮;610-中间同步带轮;7-收纸系统;8-喷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负压滚筒装置,包括喷墨滚筒1,喷墨滚筒1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多个吸气孔组,多个吸气孔组沿喷墨滚筒1的外表面呈环形布设,喷墨滚筒1的筒体内设置有多个吸气腔102,多个吸气腔102绕喷墨滚筒1的轴线呈环形布设,吸气腔102分别与对应的吸气孔组连通,喷墨滚筒1的一端设置有负压连通组件,喷墨滚筒1转动,使吸气腔102依次经过负压连通组件在喷墨滚筒1外表面上覆盖的范围并与负压连通组件连通,负压连通组件的另一端与负压气源连通。

所述负压气源可以为吸气泵,也可以为真空发生器等其它能够形成负压的装置。

这样设计,保证了负压气源只是与喷墨滚筒1上转动到负压连通组件位置并被负压连通组件覆盖的几个吸气腔102连通,进而通过与之对应的几个吸气孔组仅仅在喷墨滚筒1上与负压连通组件对应的局部区域的外表面形成负压,避免了喷墨滚筒1的外表面上没有覆盖纸张的位置出现漏气现象,从而保证了喷墨滚筒1在传递纸张的过程中,纸张在喷墨滚筒1上定位更加准确,同时也减少了形成负压的气体的使用量,降低了负压气源的消耗,节省了成本。

所述吸气孔组包括沿喷墨滚筒1的轴线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吸气孔101,吸气孔101的一端开设在喷墨滚筒1的外表面上,吸气孔101的另一端与对应的吸气腔102连通。

所述喷墨滚筒1的外表面上靠近负压连通组件的一端开设有多个连通孔103,多个连通孔103沿喷墨滚筒1的外表面呈环形布设,连通孔103分别与对应的吸气腔102连通。

所述负压连通组件包括负压座支架3,负压座支架3上固定设置有负压座2,负压座2通过螺栓与负压座支架3可拆卸固接。

这样设计,保证了负压座2安装、拆卸更容易,负压座2磨损后更换更方便。

如图3-4所示,所述负压座2上开设有与负压气源连通的连接孔201,负压座2上还开设有负压槽203,负压槽203与喷墨滚筒1上对应位置的多个连通孔103连通,连接孔201通过负压孔202与负压槽203连通。

所述负压座2上靠近喷墨滚筒1的一端设置有贴合部204,贴合部204呈圆弧状结构,贴合部204与喷墨滚筒1的外表面紧密贴合。

这样设计,保证了喷墨滚筒1在转动过程中,贴合部204始终与喷墨滚筒1上连通孔103位置的外表面紧密贴合,从而保证了负压槽203始终与对应位置的连通孔103连通,进而保证了在喷墨滚筒1转动到负压座2对应位置的外表面区域形成负压,并在该区域对纸张形成精准的定位。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保护一种喷墨印刷机双面走纸机构,包括底座4,底座4上固定设置有进纸系统5,进纸系统5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传纸系统6,传纸系统6上固定设置有收纸系统7,传纸系统6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撑墙板601,两个支撑墙板601之间设置有两个实施例1中所述的负压滚筒装置。

所述两个喷墨滚筒1均与支撑墙板601转动连接,两个负压座支架3均固定设置在靠近连通孔103一侧的支撑墙板601上,两个负压座2均设置在对应的喷墨滚筒1的正上方。

这样设计,保证了该走纸机构在运行过程中,喷墨滚筒1正上方的部分区域的外表面始终形成负压,从而保证了纸张在传递到到喷墨滚筒1的正上方时与喷墨滚筒1的外表面紧密贴合,精准定位,进而保证了设置在喷墨滚筒1正上方的喷墨装置8喷出的油墨精准的喷射在纸张上,在纸张表面形成精美的图文。

所述两个喷墨滚筒1间隔设置,两个喷墨滚筒1呈水平布设。

这样设计,保证了支撑墙板601更加容易加工制造,整个走纸机构结构对称美观

所述两个喷墨滚筒1之间设置有多个传纸滚筒602,多个传纸滚筒602的数量为偶数。

这样设计,保证了在靠近进纸系统5的喷墨滚筒1的位置完成正面印刷的纸张能够被传纸滚筒602传递到远离进纸系统5的喷墨滚筒1的位置进行背面印刷。

所述多个传纸滚筒602优选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收纸系统7与远离进纸系统5的喷墨滚筒1之间设置有收纸滚筒603,收纸滚筒603用于将印刷完成的纸张传递到收纸系统7。

两个任意相邻的滚筒之间可以通过齿轮传动连接,也可以通过皮带传动等其它传动方式传动连接。

如图6所示,所述两个喷墨滚筒1和多个传纸滚筒602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传动齿轮604,传动齿轮604的外径均小于对应滚筒的外径,两相邻的传动齿轮604之间均传动连接有两个介轮605。

所述介轮605为模数与传动齿轮604的模数相同的齿轮。

这样设计,传动齿轮604的外径小于喷墨滚筒1的外径,保证了喷墨装置8上的喷墨头需要沿喷墨滚筒1的轴线方向平移到齿轮的外侧时,齿轮不会对喷墨头造成干涉。

如图7所示,所述两个喷墨滚筒1和多个传纸滚筒602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同步带轮606,同步带轮606的外径均小于对应滚筒的外径,各同步带轮606均通过双面齿同步带607传动连接。

所述双面齿同步带607上还绕设有驱动同步带轮608、张紧同步带轮609和多个中间同步带轮610。

使用同步带传动比齿轮传动产生的噪音要小,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工作时,进纸系统5将待印刷的纸张传输到靠近进纸系统5的喷墨滚筒1上,纸张传递到滚筒的正上方时,纸张吸附在滚筒上,与滚筒的外表面紧密贴合,并完成纸张的正面印刷。

完成正面印刷的纸张依次直接或通过传纸滚筒602传递到远离进纸系统5的喷墨滚筒1上,纸张传递到滚筒的正上方时,纸张吸附在滚筒上,与滚筒的外表面紧密贴合,并完成纸张的背面印刷。

完成印刷后的纸张通过收纸滚筒603传递到收纸系统7进行收齐整理,最终完成纸张的传递过程。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