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印刷自动化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20194发布日期:2021-12-22 15:08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面印刷自动化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输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面印刷自动化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2.印刷是将文字、图画、照片、防伪等原稿经制版、施墨、加压等工序,使油墨转移到纸张、纺织品、塑料品、皮革、pvc、pc等材料表面上,批量复制原稿内容的技术。印刷是把经审核批准的印刷版,通过印刷机械及专用油墨转印到承印物的过程。在对物料印刷完成后需要用到输送装置对其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操作。
3.但现有的输送装置,大部分是针对简单的单面印刷,然后放置在输送装置表面进行运输,针对双面印刷使用此装置时,无法保障承印物印刷质量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双面印刷自动化输送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面印刷自动化输送装置,能实现双面印刷输送质量的有益效果。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面印刷自动化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支架,所述输送支架的底端开设有输送槽,所述输送槽的内部设有与外部驱动组件连接的输送链,所述输送链的表面等距连接有连套,所述连套的下端设有固定架,所述输送支架的底端设有印刷支架,所述印刷支架的下端一侧设有墨盒,所述印刷支架的两端中部设有与外端连通的滑腔,所述滑腔的底端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上端传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表面套设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外侧固定有连板,所述连板的另一侧下端固定有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驱动端连接有储液管,所述储液管的另一端连接有与储液管连通的印刷辊,所述储液管通过软管与墨盒连通,所述印刷支架的底端内部设有输液泵,且输液泵与软管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板的上端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另一端连接有除尘辊。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板的内侧两端均固定有支撑杆,所述印刷支架的内部开设有与滑腔连通的滑槽,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滑槽内部。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杆位于滑槽内部一端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有滑槽一侧贴合。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架的内侧等距固定有弧形橡胶凸起。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印刷支架的上侧中部设有放置块。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2.1、通过驱动组件控制输送链、连套及与固定架卡接的承印物运动,承印物输位于
印刷支架中部时,驱动电机螺杆转动,螺杆带动表面的螺纹套移动,螺纹套带动第二电动伸缩杆及印刷辊移动,第二电动伸缩杆带动印刷辊与承印物两侧贴合,再控制驱动电机带动印刷辊往下缓慢移动,对承印物两面进行同时印刷处理,印刷完成后,驱动组件对其进行吊装运输,印刷速率较高,且防止承印物与输送表面贴合,减低印刷质量的问题发生;
13.2、第一电动伸缩杆控制除尘辊与承印物两侧贴合,当螺纹套往上移动时,带动除尘辊移动对承印物表面的灰尘进行沾附处理,提高承印物的印刷质量。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印刷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输送支架;2、输送槽;3、输送链;4、连套;5、固定架;6、滑腔;601、滑槽;7、印刷支架;8、墨盒;9、驱动电机;901、螺杆;10、螺纹套;11、连板;12、第一电动伸缩杆;13、第二电动伸缩杆;14、储液管;15、印刷辊;16、除尘辊;17、支撑杆;18、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19.实施例:
20.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双面印刷自动化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支架1,输送支架1的底端开设有输送槽2,输送槽2的内部设有与外部驱动组件连接的输送链3,输送链3的表面等距连接有连套4,连套4的下端设有固定架5,输送支架1的底端设有印刷支架7,印刷支架7的下端一侧设有墨盒8,印刷支架7的两端中部设有与外端连通的滑腔6,滑腔6的底端设有驱动电机9,驱动电机9的上端传动连接有螺杆901,螺杆901的表面套设有螺纹套10,螺纹套10的外侧固定有连板11,连板11的另一侧下端固定有第二电动伸缩杆13,第二电动伸缩杆13的驱动端连接有储液管14,储液管14的另一端连接有与储液管14连通的印刷辊15,储液管14通过软管与墨盒8连通,印刷支架7的底端内部设有输液泵,且输液泵与软管连接;
21.首先将承印物上端与固定架5卡接,通过外端驱动组件控制输送链3及表面的连套4移动,当输送的承印物输送到印刷支架7中部时,停止驱动组件的工作,同时控制相对的驱动电机9工作,驱动电机9带动上端的螺杆901转动,螺杆901带动其表面的螺纹套10往上移动,螺纹套10带动第二电动伸缩杆13及印刷辊15移动指定高度时,控制第二电动伸缩杆13带动印刷辊15与承印物两侧贴合,控制内部的输液泵工作,将墨盒8内部的印刷液通过软管及储液管14的作用输送到印刷辊15表面,再控制驱动电机9带动印刷辊15往下缓慢移动,对承印物两面进行同时印刷处理,印刷完成后,第二电动伸缩杆13带动印刷辊15远离承印物侧面,再通过驱动组件对其进行吊装运输,操作完成,印刷速率较高,且防止承印物与输送
表面贴合,减低印刷质量的问题发生。
22.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连板11的上端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12,第一电动伸缩杆12的另一端连接有除尘辊16;
23.首先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12带动除尘辊16与承印物两侧贴合,当螺纹套10往上移动时,同时带动第一电动伸缩杆12及除尘辊16往上移动,对承印物表面的灰尘进行沾附处理,提高承印物的印刷质量,当移动移动到上端时,控制除尘辊16远离承印物侧壁,印刷辊15与承印物贴合开始印刷操作。
24.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连板11的内侧两端均固定有支撑杆17,印刷支架7的内部开设有与滑腔6连通的滑槽601,支撑杆17的另一端延伸至滑槽601内部;通过支撑杆17及滑槽601的配合,提高连板11的稳定性,同时提高印刷辊15在印刷时的稳定性。
25.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支撑杆17位于滑槽601内部一端连接有滑轮18,滑轮18有滑槽601一侧贴合;通过滑轮18的设置,减少在支撑杆17移动时,支撑杆17与滑槽601之间的摩擦。
26.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固定架5的内侧等距固定有弧形橡胶凸起;通过弧形橡胶凸起的设置,进一步提高承印物的卡接稳定性,提高印刷质量。
27.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印刷支架7的上侧中部设有放置块;通过设置的放置板,提高对承印物底端的支撑。
2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