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蜡印花布烘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44054发布日期:2021-10-24 07:09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蜡印花布烘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染整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仿蜡印布烘房。


背景技术:

2.真蜡印花布由于具有独特的靛蓝底色、自然活泼的蜡纹和正反面完全一致的印花效果,长期以来深受广大非洲人民的喜爱。真蜡印花系采用蜡液(天然松香)对织物进行印花,这一过程由蜡印机完成。目前,国内生产真蜡印花布的厂家所采用的都是立式圆网双面蜡印技术,其工艺流程如下:纯棉丝光半制品

整纬拉幅

双面印蜡

靛蓝染色

甩蜡纹

蜡纹染色

退蜡

二次整纬拉幅

二次套印

印后处理

真蜡印花布。实际上,真蜡印花布是织物双面分别经印蜡防染后的套印花布,因此织物正反面的靛蓝主色调完全一致,不存在色浆渗透问题。但是,真蜡印花布的生产工序多、流程长、技术复杂、生产成本也较高。
3.而仿蜡印花系采用直接印花方式在织物上获得蜡印风格,其加工过程不包括印蜡、染靛蓝、退蜡和跟踪套印等复杂工序。其具体工艺流程如下:纯棉丝光半制品

整纬拉幅

单面直接印花

印花后处理(包括印花烘干、冷却、整型等工序)

仿蜡印花布。因此,仿蜡印花相对于真蜡印花来说,具有工序少、流程短、技术简单、生产成本较低的优点。
4.普通仿蜡印花采用单面直接印花,即仅在布的一面染上印花色浆,并经印花烘房实现印花色浆由布的一面向另一面透印并固化,从而在布料正反两面均实现印花。由于现有的仿蜡印花用烘房内(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05997501u的专利)通常仅设置单层织物通道,烘干效率差,且烘房长度长,占地面积大;也有些仿蜡印花用烘房内的织物呈s型多层结构(例如授权公告号为 cn 206475580u的专利),但所述烘房内无能够定向吹送热风的排风管,烘干效率依然偏低,并且,能耗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仿蜡印花布烘房,该烘房结构简单,烘干效率高,同时能耗低。
6.一种仿蜡印花布烘房,其由数个烘房单元沿生产线方向串联贯通设置而成,每个烘房单元内侧上部同时水平设置有一第一上风管和一第一下风管、烘房单元的中部仅水平设置一第二上风管、烘房单元的下部仅水平设置一第三上风管,所有上风管均仅底部设置有吹风口,所有下风管均仅顶部设置有吹风口,第一上风管的吹风口与第一下风管的吹风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上风管、第一下风管之间形成上层织物通道,第二上风管与第三上风管之间形成中层织物通道,第三上风管与烘房单元的内底壁之间形成下层织物通道;所述烘房的进料端设置有进布口,所述进布口在垂直高度上对准上层织物通道;所述烘房的出料端设置有出布口,所述出布口在垂直高度上对准下层织物通道;工作时,仅正面染有仿蜡印花色浆的织物由进布口进入烘房内并依次穿过上层织物通道、中层织物通道、下层织物通道最后由出布口出布。
7.本实用新型的仿蜡印布烘房设置了上、中、下三层织物通道,上层织物通道采用热风对织物进行正、反双面对吹,织物正面的仿蜡印花色浆受热自织物正面定向向反面发散,既保证仿蜡印花色浆在织物厚度方向上实现快速透印,同时,也提高色浆固化速度,减少发生拖色沾污现象的概率;同时,再经过中、下层织物通道分别定向向织物的反、正面吹热风使色浆实现良好透印的同时,也使得烘干更彻底,织物正、反面的颜色更加鲜艳、饱和;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烘房烘干效率高、能耗低,同时,结构也简单。
8.优选的,每个烘房单元内还设有风机,风机设置在织物通道左右侧的任一侧,所述风机的出风口朝向织物通道设置,且风机的出风口处设置有分风道,所述第一上风管、第一下风管、第二上风管和第三上风管均与所述分风道相连通;相邻两个烘干单元的风机分别设置在织物通道相对的两侧,烘房的结构设计合理,节能,且烘干均匀。
9.优选的,所述烘房的顶部还设置有烘房排放系统,所有烘房单元的顶部均与烘房排放系统管道连通,利于将烘房内的湿热空气及时排出。
10.优选的,所述烘房的有效幅宽为2800mm,织物的幅宽为1200mm,烘房内可同时并列烘干两条仿蜡布。
11.优选的,所述烘房的长度大于19米,增加容布量,增加工艺时间,使织物颜色更饱满。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仿蜡印花布烘房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仿蜡印花布烘房沿图1中a

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仿蜡印花布烘房沿图1中b

b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5.其中图1~图3中箭头指示的方向均为热风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16.现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
17.如图1所示,一种仿蜡印花布烘房,其由数个烘房单元11沿生产线方向串联贯通设置而成,每个烘房单元11内侧上部同时水平设置有一第一上风管111和一第一下风管112、烘房单元11的中部仅水平设置一第二上风管113、烘房单元11的下部仅水平设置一第三上风管114,所有上风管(111、113、114)均仅底部设置有吹风口(1110、1130、1140),所有下风管112均仅顶部设置有吹风口1120,第一上风管111的吹风口1110与第一下风管112的吹风口1120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上风管111、第一下风管112之间形成上层织物通道2,第二上风管113与第三上风管114之间形成中层织物通道3,第三上风管114与烘房单元的内底壁110之间形成下层织物通道4;所述烘房的进料端设置有进布口101,所述进布口101在垂直高度上对准上层织物通道2;所述烘房的进料端设置有进布口101,所述进布口101在垂直高度上对准上层织物通道2;所述烘房的出料端设置有出布口102,所述出布口102在垂直高度上对准下层织物通道4;工作时,仅正面染有仿蜡印花色浆的织物100由进布口101进入烘房内并依次穿过上层织物通道2、中层织物通道3、下层织物通道4最后由出布口102出布。
18.本实用新型的仿蜡印布烘房设置了上、中、下三层织物通道(2、3、4),上层织物通道2采用热风对织物100进行正、反双面对吹,织物100正面的仿蜡印花色浆受热自织物100
正面定向向反面发散,既保证仿蜡印花色浆在织物厚度方向上实现快速透印,同时,也提高色浆固化速度,减少发生拖色沾污现象的概率;同时,再经过中、下层织物通道(3、4)分别定向向织物100的反、正面吹热风使色浆实现良好透印的同时,也使得烘干更彻底,织物100正、反面的颜色更加鲜艳、饱和;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烘房烘干效率高、能耗低,同时,结构也简单。
19.优选的,结合图1~图3,每个烘房单元11内还设有风机117,风机117设置在织物通道左右侧的任一侧,所述风机117的出风口朝向织物通道设置,且所述风机117的出风口处设置有分风道118,所述第一上风管111、第一下风管112、第二上风管113和第三上风管114均与所述分风道118相连通;相邻两个烘干单元11的风机117分别设置在织物通道(2、3、4)相对的两侧,烘房1的结构设计合理,节能,且烘干均匀。
20.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烘房的顶部还设置有烘房排放系统500,所有烘房单元11的顶部均与烘房排放系统500管道连通,利于将烘房内的湿热空气及时排出。
21.优选的,所述烘房的有效幅宽为2800mm,织物100的幅宽为1200mm,烘房1内可同时并列烘干两条仿蜡布。当然,所述烘房的有效幅宽允许根据需要自行调整。
22.优选的,所述烘房的长度大于19米,增加容布量,增加工艺时间,使织物颜色更饱满。当然,所述烘房的长度允许根据需要自行调整。
23.通常来说,织物需要通过织物导引装置200实现在烘房内上、中、下层织物通道(2、3、4)内依次穿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织物导引装置200的结构不限,其不限于附图中的织物导引装置具体结构,其也可以采用授权公告号为cn 206475580u的专利中所公布的织物导引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