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机的递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34615发布日期:2021-12-15 12:36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印刷机的递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印刷机的递墨装置。


背景技术:

2.印刷机是印刷文字和图像的机器,现代印刷机一般由装版、涂墨、压印、输纸等机构组成,它的原理是先将要印刷的文字或图像制成印版,装在印刷机上,然后由人工或印刷机把墨涂敷于印版上有文字和图像的地方,再直接或间接地转印到纸或其他承印物上,印刷业的发展由比较简单的活版印刷方式,渐渐转变为现时普遍采用的柯式印刷及日渐茁壮成长的数码印刷模式,而推动此种发展模式的背后信念,当然是根据厂家对不断改良生产效率及提高产品在市场上之竞争力和质量的诉求下出现。
3.现有的印刷机的递墨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便于对递墨装置内部的元件进行清洗,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容易影响递墨装置的递墨质量,降低了印刷机的印刷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机的递墨装置,具备便于清洗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印刷机的递墨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便于对递墨装置内部的元件进行清洗,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容易影响递墨装置的递墨质量,降低了印刷机印刷质量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印刷机的递墨装置,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内腔的左侧通过轴承分别活动连接有墨斗辊和递墨辊,所述墨斗辊与递墨辊的右端均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框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框,所述转杆的右端贯穿至支撑框的内腔,所述转杆的表面套设有皮带轮,所述皮带轮的表面传动连接有皮带,所述支撑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转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框体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出墨管,所述出墨管的底部连通有喷头,所述框体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废液箱,所述支撑管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顶部贯穿至框体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墨斗,所述墨斗的底部连通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底部贯穿至废液箱的内腔,所述出液管右侧的顶部连通有循环管,所述出液管与循环管的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密封阀,所述废液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墨箱,所述循环管的右端连通有软管,所述软管远离循环管的一端贯穿至墨箱内腔的顶部,所述墨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液泵,所述液泵的进液端通过管道贯穿至墨箱内腔的底部,所述液泵的出液端通过管道与出墨管的右端连通。
6.优选的,所述墨斗位于墨斗辊的底部,所述喷头的数量为若干个。
7.优选的,所述废液箱的底部连通有废液管,所述废液管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排液阀。
8.优选的,所述废液箱顶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腿,且支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
9.优选的,所述墨箱右侧的顶部连通有注液管,所述注液管的右端设置有旋盖。
10.优选的,所述废液箱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且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机和
液泵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框体、出墨管、喷头、支撑管、软管、液泵、注液管、墨箱、废液管、废液箱、密封阀、循环管、出液管和电动伸缩杆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印刷机的递墨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便于对递墨装置内部的元件进行清洗,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容易影响递墨装置的递墨质量,降低了印刷机印刷质量的问题。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墨斗,能够便于对墨斗辊滴落的油墨进行收集,通过设置墨斗辊,能够便于把墨斗内的油墨传递到递墨辊,通过电机、皮带轮和皮带的配合使用,能够便于带动墨斗辊和递墨辊旋转,通过设置电动伸缩杆,能够便于带动墨斗向下移动对墨斗进行清洗,通过设置出液管,能够便于使墨斗内部的废水进入到废液箱内,通过设置废液管,能够便于排出废液箱内部的废水。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右视剖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放大图。
17.图中:1框体、2出墨管、3喷头、4递墨辊、5墨斗辊、6支撑管、7软管、8液泵、9注液管、10墨箱、11废液管、12废液箱、13密封阀、14循环管、15出液管、16墨斗、17电动伸缩杆、18转杆、19支撑框、20电机、21皮带轮、22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0.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1.本实用新型中的框体1、出墨管2、喷头3、递墨辊4、墨斗辊5、支撑管6、软管7、液泵8、注液管9、墨箱10、废液管11、废液箱12、密封阀13、循环管14、出液管15、墨斗16、电动伸缩杆17、转杆18、支撑框19、电机20、皮带轮21和皮带22等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
验方法获知。
22.请参阅图1

3,一种印刷机的递墨装置,包括框体1,框体1内腔的左侧通过轴承分别活动连接有墨斗辊5和递墨辊4,通过设置墨斗辊5,能够便于把墨斗16内的油墨传递到递墨辊4,墨斗辊5与递墨辊4的右端均固定连接有转杆18,框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框19,转杆18的右端贯穿至支撑框19的内腔,转杆18的表面套设有皮带轮21,皮带轮21的表面传动连接有皮带22,支撑框19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机20,通过电机20、皮带轮21和皮带22的配合使用,能够便于带动墨斗辊5和递墨辊4旋转,电机20的输出轴与转杆18的右端固定连接,框体1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出墨管2,出墨管2的底部连通有喷头3,通过出墨管2和喷头3的配合使用,能够便于排出油墨,框体1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管6,支撑管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废液箱12,废液箱12的底部连通有废液管11,废液管1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排液阀,通过设置废液管11,能够便于排出废液箱12内部的废水,废液箱12顶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腿,且支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支撑管6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7,通过设置电动伸缩杆17,能够便于带动墨斗16向下移动对墨斗16进行清洗,电动伸缩杆17的顶部贯穿至框体1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墨斗16,通过设置墨斗16,能够便于对墨斗辊5滴落的油墨进行收集,墨斗16位于墨斗辊5的底部,喷头3的数量为若干个,墨斗16的底部连通有出液管15,通过设置出液管15,能够便于使墨斗16内部的废水进入到废液箱12内,出液管15的底部贯穿至废液箱12的内腔,出液管15右侧的顶部连通有循环管14,通过设置循环管14,能够便于对油墨进行循环,出液管15与循环管14的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密封阀13,废液箱1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墨箱10,通过设置墨箱10,能够便于对油墨进行储存,墨箱10右侧的顶部连通有注液管9,注液管9的右端设置有旋盖,循环管14的右端连通有软管7,软管7远离循环管14的一端贯穿至墨箱10内腔的顶部,墨箱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液泵8,液泵8的进液端通过管道贯穿至墨箱10内腔的底部,液泵8的出液端通过管道与出墨管2的右端连通,废液箱12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且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机20和液泵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通过框体1、出墨管2、喷头3、支撑管6、软管7、液泵8、注液管9、墨箱10、废液管11、废液箱12、密封阀13、循环管14、出液管15和电动伸缩杆17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印刷机的递墨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便于对递墨装置内部的元件进行清洗,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容易影响递墨装置的递墨质量,降低了印刷机印刷质量的问题。
23.使用时,液泵8抽取墨箱10内部的油墨并排至出墨管2内,出墨管2内部的油墨通过喷头3喷出,油墨进入到墨斗辊5的表面,电机20的输出轴通过皮带22和皮带轮21带动转杆18旋转,转杆18带动墨斗辊5和递墨辊4旋转,墨斗辊5表面滴落的油墨进入到墨斗16内部进行储存,墨斗辊5表面的油墨传递到递墨辊4的表面,并通过递墨辊4对油墨进行传递,墨斗16内部的油墨通过出液管15和循环管14进入到墨箱10内,对油墨进行循环,当需要对墨斗16、墨斗辊5和递墨辊4进行清洗时,电动伸缩杆17缩回带动墨斗16向下移动,对墨斗16、墨斗辊5和递墨辊4进行清洗,清洗产生的废水通过出液管15进入到废液箱12内部进行储存。
24.综上所述:该印刷机的递墨装置,通过框体1、出墨管2、喷头3、支撑管6、软管7、液泵8、注液管9、墨箱10、废液管11、废液箱12、密封阀13、循环管14、出液管15和电动伸缩杆17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印刷机的递墨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便于对递墨装置内部的元件进行清洗,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容易影响递墨装置的递墨质量,降低了印刷机印刷质量的问题。
2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