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71320发布日期:2022-03-16 15:15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墨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喷墨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喷墨打印机中的墨盒。


背景技术:

2.墨盒是用于向喷墨打印机供应墨水的耗材,在墨水被消耗完之前,喷墨打印机需要向终端用户输出提示信息,确保终端用户能够及时更换新的墨盒。
3.欧洲专利ep3112164中记载了一种包括墨水检测部60的墨盒30,所述墨盒30可被安装至设置有光发射件和光接收件的喷墨打印机中,所述墨水检测部60设置有光进入部62和可移动的遮光件68,所述遮光件68位于光发射件和光接收件之间,当墨盒腔体36中被充满墨水时,遮光件68可遮挡光发射件射出的光线,光接收件不能接收到光线,此时,喷墨打印机即认为墨盒30中的墨水是满的;随着腔体36中的墨水被消耗,遮光件68在腔体36中的位置发生改变,直至不再遮挡光线,光接收件能够接收到光线,此时,喷墨打印机即认为墨盒30中的墨水即将消耗完,需提示终端用户更换墨盒。
4.如该专利ep3112164的图6所示,用于容纳遮光件68的空间由光进入部62构成,该空间与腔体36连通,因而,构成腔体36的壳体顶表面将不能做成一体,且光进入部62由透光材料制成,壳体顶表面上需设置一个可与光进入部62结合的缺口,在墨盒30组装过程中,还需要将光进入部62向着壳体安装,如此,还需考虑光进入部62与壳体之前的密封问题,防止墨水从二者之间的缝隙泄漏。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墨盒,其中,该墨盒可正常用于检测墨水余量的情况下,减小墨盒的密封需求,防止墨水泄漏,具体方案如下:
6.墨盒,可拆卸地安装在设置有光发射件和光接收件的喷墨打印机中,墨盒包括形成腔体的框体和检测组件,墨水被容纳在腔体中,检测组件与光发射件和光接收件配合用以检测墨水余量;当墨盒处于被安装的姿态时,框体具有面向前方、后方、上方和下方的侧板;检测组件包括分别位于框体外部和内部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位于侧板的两侧,二者之间通过磁力相互作用。
7.第一部分包括相互连接的遮光件和第一磁性件安装部,第一磁性件被安装在第一磁性件安装部中。
8.通过磁力作用,遮光件可在遮光位置和不遮光位置之间移动,在遮光位置,光发射件发射的光线被遮光件遮挡,光接收件接收不到光线,在不遮光位置,光发射件发射的光线不被遮光件遮挡,光接收件能够接收到光线。
9.遮光件在遮光位置和不遮光位置之间为直线运动或绕旋转轴转动。
10.当遮光件为直线运动时,墨盒还包括位于框体上方的限位框、设置在限位框中的第一限位板以及覆盖腔体的面盖,面盖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板,遮光件被夹持在第一限位板
和第二限位板之间。
11.墨盒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限位板上的第一限位块,遮光件的运动方位被第一限位块限制。
12.当遮光件为直线运动时,沿遮光件的运动方向,在遮光位置,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对分布,在不遮光位置,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仍保持相对分布或不相对分布。
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墨盒,可拆卸地安装在设置有光发射件和光接收件的喷墨打印机中,墨盒包括形成腔体的框体和检测组件,墨水被容纳在腔体中,检测组件与光发射件和光接收件配合用以检测墨水余量;当墨盒处于被安装的姿态时,框体具有面向前方、后方、上方和下方的侧板;检测组件包括分体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一个侧壁位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通过磁力作用使得二者不接触。
14.墨盒还包括与框体连接的出墨部和密封膜,所述出墨部中设置有墨水通道和气体通道,密封膜同时密封墨水通道和气体通道。
15.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通过磁力相互作用,位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侧板不必设置允许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穿过的孔,墨水也就不会从该侧板泄漏,墨盒的密封需求得到减小。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的立体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墨盒中部分部件的分解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墨盒被注满墨水时,检测组件各部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墨盒中墨水被消耗完时,检测组件各部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涉及的墨盒被注满墨水时,检测组件各部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涉及的墨盒中墨水被消耗完时,检测组件各部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22.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涉及的墨盒中部分部件的分解示意图。
23.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涉及的墨盒被注满墨水时,检测组件各部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24.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涉及的墨盒中墨水被消耗完时,检测组件各部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25.图10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面盖被隐藏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6.图1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沿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平面经过出墨口中心线剖切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28.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的立体图。为使得下文中的描述更清楚,首先对墨盒
作如下定义:以墨盒在喷墨打印机中正常使用时的角度为准,定义墨盒1的安装方向为前方,取出方向为后方,当从后方向前方观察时,墨盒1具有与观察者相同的上方、下方、左方和右方。
29.墨盒1包括相互结合的壳体3和面盖2以及位于壳体3前方的芯片安装部4,壳体3的一部分形成容纳墨水的敞口腔体33,面盖2覆盖该腔体33(如图2所示),进一步的,所述墨盒1还包括设置在其中的检测组件5,所述检测组件5用于与喷墨打印机中的光发射件和光接收件配合以检测腔体中的墨水余量,所述光发射件和光接收件相对设置,当墨盒1被安装至喷墨打印机的预定位置时,光发射件和光接收件分别位于墨盒1的左右两侧。
30.[实施例一]
[0031]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墨盒中部分部件的分解示意图。
[0032]
壳体3包括形成腔体33的框体31,在墨盒1处于安装至喷墨打印机的姿态时,所述框体31具有面向前方的前侧板3c、面向后方的后侧板3d、面向上方的上侧板3a和面向下方的下侧板3b,所述前侧板3c、后侧板3d、上侧板3a、下侧板3b和壳体底板共同围合形成敞口的腔体33,该腔体33可由密封膜或直接由面盖2密封;出墨部32从前侧板3c向前方延伸/突出,用于将腔体33中的墨水供应至喷墨打印机。
[0033]
检测组件5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其中,第一部分51位于腔体33之外,第二部分52位于腔体33内,且无论何时,第一部分51均位于腔体33之外,第二部分52均位于腔体33内,所述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之间通过磁力相互作用而不必相互接触,如此,框体31的各个侧板可保持完整,而不必在侧板上开设用于检测组件5穿过的孔,从而提升墨盒1的密封性,相应的,框体31可一体形成,其生产效率也可得到提升。
[0034]
所述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均以可活动的方式被设置,第一部分51中安装有第一磁性件53,第二部分52中安装有第二磁性件54,所述第一磁性件53与第二磁性件54相对的一侧极性相反,也就是说,第一磁性件53和第二磁性件54之间形成有可穿过框体侧板的磁性力。常用的,第一磁性件53和第二磁性件54为永久磁铁,可选的,第一磁性件53和第二磁性件54还可以是电磁铁,或者第一磁性件53和第二磁性件54之一为永久磁铁,另一个为电磁铁,从安装方式方便的角度考虑,优选的,第一磁性件53和第二磁性件54均选择为永久磁铁。
[0035]
如图所示,第一部分51包括相互连接的遮光件511和第一磁性件安装部512,第一磁性件53被安装在第一磁性件安装部512中,所述遮光件511可以全部由不透光材料制成,也可以是在透光材料表面贴覆不透光材料,或者将透光材料表面用黑色涂料涂黑,使得光线不能穿过遮光件511即可。
[0036]
第二部分52包括底座521、与底座521连接的导杆522以及与导杆522连接的第二磁性件安装部523,因而,导杆522位于底座521和第二磁性件安装部523之间;可选的,导杆522可省略,此时,底座521直接与第二磁性件安装部523连接,所述底座521还可作为导引件,用于对第二部分52进行导引,第二磁性件54被固定安装在第二磁性件安装部523中,优选的,底座521由密度小于墨水密度的材质制成,当腔体33被注满墨水时,第二部分52整体浮起并被浸泡在墨水中。
[0037]
继续如图2所示,壳体3还包括位于框体31上方的限位框35、设置在限位框35中的第一限位板36以及设置在第一限位板36上的第一限位块37,面盖2包括用于覆盖腔体33的
覆盖部21以及设置在覆盖部21上表面22的第二限位板23,所述遮光件511被夹持在第一限位板36和第二限位板23之间,以确保遮光件511能够在上下方向运动,同时,第一限位块37用于对遮光件511向上运动的范围进行限制,所述遮光件511具有在上下方向相对的上部511a和下部511b,第一限位块37用于与上部511a抵接。
[0038]
进一步的,第一部分51还包括与遮光件511连接的凸条513,所述凸条513为从遮光件511表面在上下方向延伸的条状物,当墨盒1被组装时,凸条513在前后方向与第一限位板36或第二限位板23抵接,遮光件511在前后方向被定位。可替换的,用于对遮光件511进行导引和限位的结构还可以是,导引突起和导引槽的配合,例如,在壳体3上设置导引槽,在遮光件511上设置导引突起,或者,在壳体3上设置导引突起,在遮光件511上设置导引槽。同样的,腔体33中也设置有用于对导杆522/底座521进行导引的结构,常用的,在腔体33中设置导引槽,但设置在腔体33中的导引槽将不利于腔体中的墨水自由流动,为此,本实用新型中的腔体33中设置有如图所示的多个间隔突起55,所述多个间隔突起55沿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分布,可对第二部分52同时起到导引和限制其活动范围的作用,具体如下文所述。
[0039]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墨盒被注满墨水时,检测组件各部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墨盒中墨水被消耗完时,检测组件各部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0040]
当腔体33中被注入墨水时,第二部分52在墨水的浮力作用下向上运动,直至突起55与底座521的顶面5211抵接,第二部分52向上的运动被限制,导杆522被在前后方向分布的突起55夹持,第一磁性件53和第二磁性件54在上下方向相对分布,在二者之间产生的排斥力作用下,第一部分51沿上下方向向上运动,直至遮光件511的上部511a与第一限位块37抵接,此时,遮光件511位于光发射件发射的光线的行进路径上,也就是说,光接收件将不能接收到光发射件所发射的光线。
[0041]
在所述第二部分52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第一部分51与第二部分52始终保持不接触,且分别位于腔体33外部和内部,二者之间的上侧板3a保持完整,而不必开设允许第一部分51或第二部分52运动的孔,因而,形成腔体33的框体31具有更好的完整性,墨水从侧板的泄漏被阻止;如图所示,用于与底座顶面5211抵接的突起55可不必设置,第二部分52向上运动的范围限制由第二磁性安装部523与上侧板3a的抵接来实现。
[0042]
随着腔体33中的墨水被消耗,第一部分51受到的墨水浮力越来越小,在第二部分52自身重力以及第一磁性件53和第二磁性件54之间的排斥力共同作用下,第二部分52开始逐渐向下(腔体33内部的方向)运动,遮光件511逐渐从能够遮挡光发射件发射的光线行进路径的位置移动至不能够遮挡所述光线行进路径的位置,当腔体33中的墨水被消耗完,或即将被消耗完时,第一部分51的下部511b与上侧板3a的上表面34抵接,第二部分52的底座521或第二磁性件安装部523与突起55抵接而被限制。光发射件发射的光线不再被遮光件511遮挡,此时,光接收件能够接收到光发射件发射的光线,沿上下方向,第一磁性件53和第二磁性件54仍然保持相对分布,二者之间的排斥力消失或减小至不足以将第一部分51向上推起。
[0043]
在所述第二部分52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第一部分51与第二部分52仍始终保持不接触,且分别位于腔体33的外部和内部,二者之间的上侧板3a保持完整,而不必开设允许第一部分51或第二部分52运动孔,因而,框体31具有更好的完整性,墨水从侧板的泄漏被阻止。
[0044]
[实施例二]
[0045]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涉及的墨盒被注满墨水时,检测组件各部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涉及的墨盒中墨水被消耗完时,检测组件各部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0046]
本实施例中,检测组件5仍然包括分别位于腔体33外部和内部的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6,用于形成腔体33的框体31一体形成,不必在框体31上开设允许第一部分51或第二部分52运动的孔,框体31的完整性得到保证,墨水从侧板的泄漏被阻止。
[0047]
第二部分56可绕旋转轴转动,包括浮起部561、支撑部562和旋转部563,浮起部561和支撑部562分别与旋转部563连接,第二磁性件54被支撑部562支撑,并可随着第二部分56的转动而改变在腔体33中的位置。优选的,第二部分56还可设置用于安装第二磁性件54的第二磁性件安装部564,在使得第二磁性件54能够被稳定的安装的同时,还可减小第二磁性件54的安装难度,所述第二磁性件安装部564设置在支撑部562的末端。
[0048]
当腔体33中被注入墨水时,第二部分56在墨水的浮力作用下绕旋转部563转动,同时,支撑部562带动第二磁性件安装部564绕旋转部563转动,如图5所示,在腔体33中被注满墨水的状态下,浮起部561在墨水的浮力作用下转动至上下方向的最高点,相应的,支撑部562也到达上下方向的最高点,第二磁性件54与第一磁性件53隔着上侧板3a相对分布,在二者之间排斥力作用下,第一部分51沿上下方向向上运动,通过遮光件511的上部511a与第一限位块37抵接,第一部分51向上运动的趋势被限制,此时,喷墨打印机中光发射件发射的光线被遮光件511遮挡,光接收件不能接收到所述光线。
[0049]
随着腔体33中的墨水被消耗,浮起部561受到的浮力逐渐减小,在第二部分56自身重力以及第一磁性件53和第二磁性件54的共同作用下,第二部分56绕旋转轴向相反方向转动,第二磁性件54与第一磁性件53逐渐不再相对分布,二者在上下方向偏离,第一部分51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最终到达图6所示的位置,此时,遮光件511的下部511b与上侧板3a的上表面34抵接,第二磁性件54随着第二部分56转动至不与第一磁性件53在上下方向相对分布的位置。相比于第一部分51位于被第一限位块37抵接的上方位置时,所述第二磁性件54所处的位置,当第一部分51到达与上侧板3a的上表面34抵接的下方位置时,所述第二磁性件54更远离上侧板3a,具体的,第二磁性件54更加靠近腔体33内部,遮光件511不再遮挡光发射件发射的光线,光接收件能够接收到所述光线。
[0050]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51被设置成可沿上下方向运动,第二部分56被设置成可沿上下方向运动,或绕位于腔体33中的旋转轴转动,当腔体33中被注满墨水,或者说,腔体33中容纳有第一预定量墨水时,该第一预定量墨水所产生的浮力能够迫使第二部分52向上运动,沿上下方向,第一磁性件53和第二磁性件54相对分布,位于第二部分56中的第二磁性件54在腔体33中位于所述第二磁性件54所能到达的最高点,第一磁性件53和第二磁性件54之间产生的排斥力迫使第一部分51到达上下方向的最高点,光发射件发射的光线被遮光件511遮挡,光接收件不能接收到所述光线。当腔体33中的墨水被消耗完,或者说,腔体33中的墨水量为第二预定量墨水时,该第二预定量墨水所产生的浮力不能够迫使第二部分56向上运动,沿上下方向,位于第二部分56中的第二磁性件54在腔体33中位于所述第二磁性件54所能到达的最低点,无论第一磁性件53和第二磁性件54之间的排斥力是否存在,第一部分511均下降至不能遮挡光发射件发射的光线的位置,光接收件能够接收到所述光线。
[0051]
由此可见,对于第一磁性件53来说,在遮光件511能够遮挡光发射件发射的光线的遮光位置时,第一磁性件53位于第一位置,在遮光件511不能够遮挡光发射件发射的光线的不遮光位置时,第一磁性件53位于第二位置,沿上下方向,所述第一位置位于第二位置的上方,或者说,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具有高度差。同样的,对于第二部分56来说,在所述遮光位置,第二磁性件54位于第三位置,在所述不遮光位置,第二磁性件54位于第四位置,沿上下方向,所述第三位置位于第四位置的上方,或者说,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之间具有高度差。
[0052]
所述可转动的第二部分56相对于沿上下方向直线运动的第二部分52来说,更容易被安装,墨盒的整体结构可被简化,如上所述,当第二部分52可沿上下方向直线运动时,还需在腔体33中设置多个突起55,而可转动的第二部分56在工作时只需要在腔体33中设置一个与旋转部563配合的突柱或凹部即可。
[0053]
[实施例三]
[0054]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涉及的墨盒中部分部件的分解示意图。
[0055]
如上所述,检测组件5中的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56分别位于腔体33的外部和内部,二者之间通过相互排斥的磁力作用,迫使位于腔体33内部的第二部分52/56在上下方向形成高度差,进而使得位于腔体33外部的第一部分51在可遮挡光发射件发射的光线的遮光位置和不能遮挡光发射件发射的光线的不遮光位置之间移动。
[0056]
其中,第二部分52/56可通过沿上下方向做直线运动的方式,也可绕旋转轴转动的方式实现第二部分52/56在上下方向形成高度差,更具体来说,被安装在第二部分52/56的第二磁性件安装部564中的第二磁性件54在上下方向形成高度差。
[0057]
本实施例中,第二部分56可绕旋转轴转动,第一部分51也被设置成可绕旋转轴转动,如图7所示,第一部分51仍然包括相互连接的遮光件511和第一磁性件安装部512,第一磁性件53被安装在第一磁性件安装部512中,遮光件511可以全部由不透光材料制成,也可以是在透光材料表面贴覆不透光材料,或者将透光材料表面用黑色涂料涂黑,使得光线不能穿过遮光件511,所述第一部分51整体可绕旋转部514转动。
[0058]
第二部分56包括浮起部561、支撑部562、旋转部563和第二磁性件安装部564,所述浮起部561和支撑部562分别与旋转部563连接,第二磁性件54可被安装至第二磁性件安装部564中。
[0059]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涉及的墨盒被注满墨水时,检测组件各部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涉及的墨盒中墨水被消耗完时,检测组件各部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0060]
当墨盒被注满墨水时,浮起部561浮起,第二部分56整体绕旋转部563转动,沿上下方向,第二磁性件54与第一磁性件53相对分布,且上侧板3a位于二者之间,在第一磁性件53和第二磁性件54之间的排斥力作用下,第一部分51绕旋转部514转动,使得第一磁性件53向远离腔体33的方向转动,遮光件511到达能够遮挡光发射件发射的光线的遮光位置,光接收件将不能接收到光发射件发射的光线。
[0061]
随着腔体33中的墨水被消耗,浮起部561受到的浮力减小,第二部分56绕旋转部563反向转动,沿上下方向,第二磁性件54和第一磁性件53逐渐不再相对分布,二者之间的排斥力逐渐消失,第一部分51绕旋转部514反向转动,第一磁性件53逐渐靠近腔体33,遮光
件511从所述遮光位置到达不能够遮挡光发射件发射的光线的不遮光位置,光接收件能够接收到光发射件发射的光线。
[0062]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部分51不再沿上下方向做直线运动,而是绕旋转部514转动,其整体结构得到简化,尤其是墨盒在上下方向的尺寸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所述检测组件5中各部件相对于壳体3的位置能够随着腔体33中的墨水量变化而变化,检测组件5的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56分别位于腔体33/框体31的外部和内部,二者之间的运动通过分别设置在第一部分51中的第一磁性件53和位于第二部分52/56中的第二磁性件54相互作用而实现,不需要在形成腔体33的框体31中设置允许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56运动的孔,所述框体31更完整,从而避免了墨水从框体31泄漏,墨盒的整体密封性得到提升。
[0063]
上述实施例描述了检测组件5位于墨盒1上方的情况,此时,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56分别位于上侧板3c的两侧,且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56之间通过磁力相互作用,因而,上侧板3a的结构得以保持完整,墨水从上侧板3a泄漏的情况不会发生;同样的,所述检测组件5的位置还可以根据喷墨打印机中光发射件和光接收件的位置进行调整,例如,检测组件5位于墨盒的前方,此时,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56分别位于前侧板3c的两侧,二者之间也通过磁力相互作用,这样,前侧板3c的结构完整性也可以得到提升。
[0064]
[出墨部的结构]
[0065]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面盖被隐藏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沿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平面经过出墨口中心线剖切的剖视图。
[0066]
首先参考图7,出墨部32从前侧板3c向前突出,芯片安装部4位于出墨部32的上方,芯片41安装在芯片安装部4中,当墨盒1被安装至喷墨打印机时,芯片41与喷墨打印机中的触点连接,使得墨盒与喷墨打印机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0067]
所述出墨部32包括从前侧板3c向前延伸的管状体39以及安装在管状体中的密封塞7,优选的,管状体39和密封塞7均为圆柱体,密封塞7为中空体,并将管状体39的内部空间390分隔为墨水通道70和气体通道392,墨水通道70与腔体33连通,气体通道392连通腔体33和外部大气;如图10和图11所示,管状体39还包括与腔体33/出墨腔331形成气体连通的第一连通口393以及与腔体33/出墨腔331形成液体连通的第二连通口394,因而,墨水通道70通过第二连通口394与腔体33/出墨腔331连通,气体通道392通过第一连通口393与腔体33/出墨腔331连通。
[0068]
进一步的,墨盒1还包括密封腔体33的第一密封膜61以及密封出墨部32的第二密封膜62,面盖2位于第一密封膜61的左侧,即第一密封膜61位于壳体3和面盖2之间而被保护;第二密封膜62在将出墨部32密封的同时,也将气体通道392密封,也就是说,墨盒1的墨水通道70和气体通道392被第二密封膜62同时密封,当墨盒1被安装至喷墨打印机时,随着第二密封膜62被刺破,墨水通道70和气体通道392同时被打开,省却了在墨盒1中出墨部32之外的部位设置气体通道,简化了墨盒1的结构,不仅简化了生产工序,而且减少了终端用户的使用步骤。
[0069]
所述管状体39的内部空间390包括相邻的第一空间391和第二空间392,密封塞7被第一空间391容纳,第二空间392形成所述气体通道,优选的,第二空间392从第一空间391向管状体39的外部凹陷形成,如图7和图11所示,第二空间392从管状体39侧壁的自由末端(前末端)沿前后方向延伸。
[0070]
所述密封塞7包括形成墨水通道70的小尺寸部71以及分别位于小尺寸部71两侧的大尺寸部72和密封件73,所述大尺寸部72和密封件73均与第一空间391的表面接触,密封塞7可被稳定的支撑在第一空间391中,密封件73形成为安装在小尺寸部71或与小尺寸部71一体形成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73与第一空间391表面紧密接触,在第二连通口394所在侧,第一连通口393位于密封件73的前方,墨水通道70和气体通道392被隔离,墨水不会进入气体通道392;如图11所示,密封塞7还包括设置在大尺寸部72中的自密件74,当墨水未被安装至喷墨打印机时,墨水通道70被所述自密件74密封。
[0071]
当密封塞7被安装时,所述密封塞7的自由末端(前末端)位于管状体39的自由末端(前末端)的后方使得二者不对齐,第二密封膜62被焊接在管状体39的自由末端,可同时将墨水通道70和气体通道392密封,在墨盒1被安装至喷墨打印机的过程中,位于喷墨打印机中的吸墨针(未示出)刺破第二密封膜62并穿过自密件74进入墨水通道70,使得墨水通道70和气体通道392同时打开,即墨水通道70与所述吸墨针连通,气体通道392与大气连通。
[0072]
然而,当密封塞7被组装成其自由末端与管状体39的自由末端对齐时,第二密封膜62将同时与管状体39的自由末端和密封塞7的自由末端接触,同样的,墨水通道70和气体通道392同时被第二密封膜62密封;在墨盒1被安装至喷墨打印机的过程中,位于喷墨打印机中的吸墨针(未示出)刺破第二密封膜62并穿过自密件74进入墨水通道70,由于第二密封膜62还与密封塞7的自由末端焊接,位于密封塞7与管状体39外表面之间的气体通道392将可能仍然保持被第二密封膜62密封的状态,此时,墨水通道70与吸墨针连通,但气体通道392尚未与大气连通,墨盒1将无法工作,为此,如图7和图11所示,密封塞7还包括沿大尺寸部72(密封塞7的自由末端所在侧)的圆周间隔设置的多个凸块75,相邻两个凸块75之间形成间隙76,当密封塞7被安装时,至少一个间隙76与气体通道392连通,因而,即使位于密封塞7与管状体39之间的第二密封膜62未被吸墨针刺破,外部大气仍然能通过间隙76进入气体通道392。
[0073]
继续如图11所示,在密封塞7被安装后,小尺寸部71与内部空间390表面之间的第一空间391与气体通道392连通,所述第一连通口393与气体通道392连通,如图7-图10所示,导气槽332设置在框体31上,所述导气槽332的一端与腔体33连通,另一端与第一连通口393连通,因而,当墨盒1被安装至喷墨打印机时,外部大气可依次通过气体通道392、第一连通口393、导气槽332进入腔体33,在喷墨打印机的工作过程中,腔体33中的气压可以保持平衡,用于向墨盒腔体33中导入大气的气体通道392与墨水通道70相邻设置,所述第二密封膜62可同时将气体通道392与墨水通道70密封,不必在墨盒1上焊接专门密封气体通道392的密封膜,终端用户在使用墨盒1之前,也不必先撕掉所述专门密封气体通道392的密封膜,墨盒1的使用过程被简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