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印刷机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42175发布日期:2022-08-24 00:21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印刷机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印刷辅助工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印刷机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2.胶印是平版印刷的一种,是一种借助于胶皮(橡皮布)将印版上的图文传递到承印物上的印刷方式。而在胶印时,由于墨辊以极高的速度运动,使得墨辊上升,油墨温度也随之上升。在高温下,幽默的黏度降低,流动性增加,易造成网点扩大,影响印刷品。所以在脚印中,需要使用润版液,用于在印版空白部份形成水膜、补充在印刷过程中损坏的亲水层、降低印版的表面温度。
3.为了使润版液具备更好的降温效果,确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印刷机的制冷装置,以对润版液进行冷却。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提高润版液的降温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印刷机的冷却装置。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印刷机的冷却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印刷机的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机构和用于盛装润版液的冷却箱,所述冷却箱开设有上端口,所述冷却机构包括设置在冷却箱内部空腔的冷却管,所述冷却管连接有制冷机。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润版液自冷却箱上端口注入冷却箱内,冷却箱内的冷却管即可直接对冷却箱内的润版液进行降温冷却,从而提高了润版液的降温效果。
8.可选的,所述冷却管与冷却箱可拆卸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管与冷却箱可拆卸连接,提高了清洗冷却管的便捷性。
10.可选的,所述冷却管连接有滑杆,所述冷却箱内壁开设有供滑杆一端滑动的竖直滑槽,且所述竖直滑槽的顶端与上端口连通。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冷却管时,将滑杆自竖直滑槽顶端插入,滑杆在自身重力以及冷却管的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使得冷却管位于液面下以实现对润版液的冷却;滑杆与竖直滑槽实现了冷却管与冷却箱的可拆卸连接。
12.可选的,所述冷却箱内壁还滑动连接有水平挡板,所述冷却箱开设有供水平挡板滑动的水平滑槽,所述水平滑槽与竖直滑槽连通,且所述水平滑槽高于竖直滑槽的底端。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沿水平滑槽朝向靠近竖直滑槽方向滑动挡板,使得滑杆位于挡板上方时,即可实现滑杆以及冷却管的固定,当润版液液面较高时,滑动挡板使得冷却管上移,以使冷却管位于靠近液面高度的中间位置,提高冷却效果;随着润版液的使用,润版液液面下降,滑动挡板使其远离竖直滑槽,滑杆即可带动冷却管下滑至滑槽底部,以使冷却管位于靠近液面高度的中间位置;提高了冷却管的适用性和冷却效果。
14.可选的,所述挡板远离冷却箱内壁一侧连接有引出杆,所述引出杆远离挡板一端
靠近上端口。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工作人员即可在上端口处驱动挡板的滑动,提高了驱动挡板滑动的便捷性。
16.可选的,所述制冷机与冷却箱可拆卸连接,所述冷却管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与冷却管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制冷机固定连接;所述冷却箱靠近上端口处开设有供连接管竖直滑动的避让槽,且所述避让槽顶端与上端口贯通。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让槽的设置使得用于连接冷却管和制冷机的连接管得以随冷却管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制冷机与冷却箱可拆卸连接,以便将制冷机移动至远离冷却箱处进行检修。
18.可选的,所述冷却箱滑动连接有用于放置制冷机的放置台。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台实现了制冷机与冷却箱的可拆卸连接,且放置台与冷却箱滑动连接,即可根据制冷管的高度调整制冷机的高度。
20.可选的,所述放置台连接有滑板,所述冷却箱外壁开设有供滑板竖直滑动的滑动槽;所述放置台底端连接有顶推件。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板与滑动槽实现了放置台与冷却箱外壁的滑动连接,顶推件实现了对滑动后放置台的支撑;且拆卸冷却管时,采用顶推件将放置台以及制冷机向上推动,从而带动与制冷机连接的冷却管朝向靠近上端口方向移动,提高了拆卸冷却管的便捷性。
22.可选的,所述冷却管在冷却箱内盘绕设置。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盘绕设置的冷却管增加了冷却箱内润版液与冷却管的接触面积额,提高了冷却管的冷却效果。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通过设置开设有上端口的冷却箱和置于冷却箱空腔内的冷却管,冷却管即可直接对冷却箱内的润版液进行降温冷却,从而提高了润版液的降温效果;
26.通过设置滑杆、与上端口连通的竖直滑槽,实现了冷却管与冷却箱的可拆卸连接,以便清洗冷却管;
27.通过设置挡板和与竖直滑槽贯通的水平滑槽,使得冷却管、制冷机以及连接管能够同时在竖直方向上滑动,当润版液液面较高时,滑动挡板使得冷却管上移,以使冷却管位于靠近液面高度的中间位置,提高冷却效果;
28.通过设置避让槽、与冷却箱滑动连接的放置台,使得连接管以及制冷机能够随冷却管一起在竖直方向上滑动;
29.通过设置位于放置台下方的顶推件,实现了对滑动后放置台的固定,拆卸冷却管时,采用顶推件将放置台以及制冷机向上推动,从而带动与制冷机连接的冷却管朝向靠近上端口方向移动,提高了拆卸冷却管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印刷机的冷却装置的整体结构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剖视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冷却箱;11、避让槽;12、竖直滑槽;13、水平滑槽;14、滑动槽;15、
上端口;2、冷却机构;21、冷却管;22、连接管;23、制冷机;24、滑杆;3、挡板;4、引出杆;5、放置台;6、顶推件。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印刷机的冷却装置,参照图1和图2,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机构2和冷却箱1,冷却箱1开设有上端口15,用于盛装润版液;冷却机构2包括冷却管21、连接管22和制冷机23,且连接管22一端与冷却管21焊接,另一端与制冷机23接口焊接,实现了冷却管21与制冷机23的连通。冷却管21设置在冷却箱1内部空前内,低于润版液的液面,以实现对润版液的冷却;且冷却管21为螺旋盘绕在同一平面的弯管,以增加冷却管21与润版液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冷却效果。如此,润版液自冷却箱1上端口15注入冷却箱1内,冷却箱1内的冷却管21即可直接对冷却箱1内的润版液进行冷却降温,从而提高了润版液的降温墨辊的效果。
35.参照图1和图2,冷却管21连接有滑杆24,滑杆24一端与冷却管21焊接,另一端与冷却箱1内壁滑动连接;冷却箱1内壁开设有供滑杆24远离冷却管21一端滑动的竖直滑槽12,且竖直滑槽12的顶端与上端口15贯通;冷却箱1外壁还滑动连接有放置台5,用于放置制冷机23,实现了制冷机23与冷却箱1的可拆卸连接;放置台5靠近冷却箱1一侧连接有滑板,且滑板与放置台5一体成型,冷却箱1外壁开设有供滑板竖直滑动的滑动槽14;放置台5底面连接有竖直设置的顶推件6,放置台5与顶推件6伸出端通过螺栓连接;冷却箱1靠近上端口15处还开设有供连接杆竖直滑动的避让槽11,避让槽11顶端与上端口15连通,且避让槽11底端与竖直滑槽12连通。
36.如此,竖直滑槽12与滑杆24实现了冷却箱1和冷却管21的可拆卸连接,放置台5实现了制冷机23和冷却箱1的可拆卸连接;安装冷却管21时,将滑杆24经避让槽11自竖直滑槽12顶端插入,滑杆24在自身重力以及冷却管21的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使得冷却管21位于液面下以实现对润版液的冷却;连接管22在避让槽11内随冷却管21一同下降;制冷机23放置在放置台5上,调整顶推件6,使得制冷机23与放置台5一同随冷却管21下降;拆卸冷却管21时,使用顶推件6顶推放置台5,从而带动纺放置台5上的制冷机23、通过连接管22与制冷机23连接的冷却管21一同上滑,使得滑杆24一端自竖直滑槽12顶端滑出,即可实现对冷却管21、制冷机23的拆卸,以便清理冷却管21、检修制冷机23;且顶推件6的设置提高了拆卸制冷机23与冷却管21的便捷性。
37.参照图2,冷却箱1内壁还滑动连接有水平挡板3,冷却箱1内壁开设有供挡板3水平滑动的水平滑槽13,水平滑槽13一端与竖直滑槽12连通,且水平滑槽13高于竖直滑槽12的底端、低于与竖直滑槽12的顶端。挡板3远离冷却箱1内壁一侧连接有引出杆4,引出杆4与挡板3一体成型,且引出杆4远离挡板3一端靠近上端口15。如此,沿朝向靠近竖直滑槽12方向滑动挡板3,使得滑杆24位于挡板3上方时,即可实现滑杆24以及冷却管21的固定,当润版液的液面较高时,滑动挡板3使得冷却管21上移,以使冷却管21位于靠近液面高度的中间位置,提高冷却效果;随着润版液的使用,润版液的液面下降,滑动挡板3使其远离竖直滑槽12,滑杆24即可带动冷却管21下滑至滑槽底部,以使冷却管21位于靠近液面高度的中间位置;提高了冷却管21的适用性和冷却效果。且引出杆4顶端靠近上端口15,工作人员即可在
上端口15处驱动挡板3的滑动,提高了驱动挡板3滑动的便捷性。
38.本实施例中制冷机23为压缩机,压缩机连接口与连接管22焊接,用于实现高效制冷;顶推件6为油缸,油缸的活塞杆通过螺栓与放置台5底端连接,用于顶推放置台5。
3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专利名称的实施原理为:于上端口15水平滑动引出杆4,使得挡板3沿朝向靠近竖直滑槽12方向滑动,将滑杆24经避让槽11自竖直滑槽12顶端插入,使得滑杆24位于挡板3上方时,即可实现滑杆24以及冷却管21的固定,以使冷却管21位于靠近液面高度的中间位置,提高冷却效果,打开压缩机,以对冷却管21进行降温,从而实现对润版液的冷却降温,进而提高了润版液的降温效果;
40.随着润版液的使用,润版液的液面下降,滑动引出杆4,使其带动挡板3远离竖直滑槽12,滑杆24即可带动冷却管21下滑至滑槽底部,以使冷却管21位于靠近液面高度的中间位置。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