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的石墨烯导电浆料的RFID电子标签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03654发布日期:2022-06-05 02:38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智能化的石墨烯导电浆料的RFID电子标签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智能化的石墨烯导电浆料的rfid电子标签生产线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属于电子标签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智能化的石墨烯导电浆料的rfid电子标签生产线。


背景技术:

2.rfid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非接触式数据自动采集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目前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物流仓储、交通运输、安全防伪、移动支付等几乎所有领域。一个典型的rfid系统由阅读器、标签和后台软件组成,其中rfid电子标签是储存物体信息的系统数据载体,属于易耗品,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普及应用,rfid电子标签需求呈井喷式增长。。
3.但是现有的rfid电子标签生产线存在着不具备自动检测胶液容量,不方便对底膜起到顶紧作用和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4.因此,发明智能化的石墨烯导电浆料的rfid电子标签生产线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智能化的石墨烯导电浆料的rfid电子标签生产线,以解决现有的rfid电子标签生产线存在着不具备自动检测胶液容量,不方便对底膜起到顶紧作用和散热效果差的问题。智能化的石墨烯导电浆料的rfid电子标签生产线,包括安装外框,第一膜辊,缓冲顶紧架结构,石墨烯导电浆储存斗,印刷辊,辅助刮板,抗氧化剂储存斗,抗氧化剂供料泵,抗氧化剂供料管,抗氧化剂喷头,紫外线灯,胶液添加架结构,第二膜辊,双膜合并辅助夹紧架结构,加强降温架结构,收卷辊,控制器和报警器,所述的第一膜辊安装在安装外框的左侧;所述的缓冲顶紧架结构安装在安装外框的顶部左侧位置;所述的石墨烯导电浆储存斗设置在缓冲顶紧架结构的下部,同时安装在安装外框的底部;所述的印刷辊轴接在石墨烯导电浆储存斗的内侧上部;所述的辅助刮板螺钉安装在石墨烯导电浆储存斗的上部左侧,同时与印刷辊的左侧接触;所述的抗氧化剂储存斗设置在石墨烯导电浆储存斗的右侧,同时螺栓安装在安装外框的底部;所述的抗氧化剂供料泵螺钉安装在抗氧化剂储存斗的底部;所述的抗氧化剂供料管安装在不抗氧化剂供料泵的上部;所述的抗氧化剂喷头安装在抗氧化剂供料管的上部;所述的紫外线灯安装在安装外框的内部中间位置的上下两侧;所述的胶液添加架结构安装在安装外框的内侧中上部;所述的第二膜辊设置在胶液添加架结构的右侧,同时安装在安装外框的内侧;所述的双膜合并辅助夹紧架结构设置在第二膜辊的右侧,同时安装在安装外框的内侧;所述的加强降温架结构安装在安装外框的底部右侧位置;所述的收卷辊安装在安装外框的内部右侧;所述的控制器和报警器分别螺钉安装在安装外框的左下侧;所述的双膜合并辅助夹紧架结构包括夹紧框,定位槽,轴杆,夹紧辊,侧边限位板和顶紧弹簧,所述的夹紧框螺钉安装在安装外框的内侧;所述的夹紧框的前后两侧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定位槽;所述的定位槽的内侧插接有轴杆;所述的轴杆的外侧轴接有夹紧辊;所述的夹紧框上下两端的前后两侧焊接有侧边限位板;
所述的侧边限位板的一侧螺栓安装有顶紧弹簧。
6.优选的,所述的加强降温架结构包括水冷箱,循环泵,供水支管,第一导料管,前侧导管,第二导料管,导热辊,回水支管和散热风机,所述的水冷箱螺钉安装在安装外框的底部;所述的水冷箱的底部安装有循环泵;所述的循环泵的上部安装有供水支管;所述的供水支管的前侧焊接有第一导料管;所述的第一导料管的前侧焊接有前侧导管;所述的前侧导管的后部右侧焊接有第二导料管;所述的第二导料管的后侧下部焊接有回水支管。
7.优选的,所述的胶液添加架结构包括储胶斗,液位传感器,出料管,电磁阀阀,安装框,导胶辊和支撑辊,所述的储胶斗螺钉安装在安装外框的顶部;所述的储胶斗的右侧插接有出料管;所述的出料管上安装有电磁阀;所述的储胶斗的下部安装有安装框;所述的安装框的中上部轴接有导胶辊;所述的安装框的下部左右两侧轴接有支撑辊。
8.优选的,所述的缓冲顶紧架结构包括定位管,定位杆,缓冲弹簧,轮框和上压辊,所述的定位管螺钉安装在安装外框的顶部;所述的定位管的内侧下部插接有定位杆;所述的定位杆的下部螺钉安装有轮框;所述的轮框的内侧下部轴接有上压辊;所述的上压辊设置在印刷辊的上部。
9.优选的,所述的储胶斗的内部右侧安装有液位传感器。
10.优选的,所述的轴杆和夹紧辊分别设置有两个。
11.优选的,所述的顶紧弹簧的另一端与轴杆的一端螺栓连接。
12.优选的,所述的前侧导管与安装外框内壁的前侧螺钉连接。
13.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导料管和第二导料管的外侧分别轴接有导热辊。
14.优选的,所述的回水支管插接在水冷箱的上部右侧。
15.优选的,所述的供水支管和回水支管的内侧螺钉安装有散热风机。
16.优选的,所述的导胶辊位于出料管的下部。
17.优选的,所述的导胶辊与支撑辊之间呈三角形。
18.优选的,所述的定位管和定位杆的外侧套接有缓冲弹簧。
19.优选的,所述的液位传感器与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的抗氧化剂供料泵、紫外线灯、循环泵、散热风机和电磁阀分别与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1.1.本发明中,所述的储胶斗的内部右侧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有利于在使用时方便对储胶斗内的液位高度进行检测,当液位较低时可经过控制器控制报警器报警提醒工作人员。
22.2.本发明中,所述的轴杆和夹紧辊分别设置有两个,有利于在使用时方便对第一膜辊上输出的料物和第二膜辊上输出的料物进行合并,同时方便对合并的料物进行导向。
23.3.本发明中,所述的顶紧弹簧的另一端与轴杆的一端螺栓连接,有利于在使用时方便对轴杆起到顶紧作用,进而能够时夹紧辊充分贴合,以便使第一膜辊上输出的料物和第二膜辊上输出的料物粘合。
24.4.本发明中,所述的前侧导管与安装外框内壁的前侧螺钉连接,有利于在使用时方便对第一导料管和第二导料管起到支撑功能,进而能够避免第一导料管和第二导料管向一侧倾斜。
25.5.本发明中,所述的第一导料管和第二导料管的外侧分别轴接有导热辊,有利于
在使用时方便经过导热辊对输送的料物进行水冷,进而能够增加冷却效果。
26.6.本发明中,所述的回水支管插接在水冷箱的上部右侧,有利于在使用时方便对水冷液进行循环,从而实现水冷功能。
27.7.本发明中,所述的供水支管和回水支管的内侧螺钉安装有散热风机,有利于在使用时利用散热风机对导热辊之间的料物进行吹风散热,从而能够增加对料物的冷却速度。
28.8.本发明中,所述的导胶辊位于出料管的下部,有利于在使用时方便能够直接对滴落的胶液进行接料,进而方便对输送的料物上侧加胶。
29.9.本发明中,所述的导胶辊与支撑辊之间呈三角形,在对料物进行加胶时具有一定的缓冲空间。
30.10.本发明中,所述的定位管和定位杆的外侧套接有缓冲弹簧,有利于在使用时方便利用缓冲弹簧对轮框起到顶紧缓冲作用。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本发明的缓冲顶紧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3.图3是本发明的胶液添加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4.图4是本发明的双膜合并辅助夹紧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5.图5是本发明的加强降温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6.图中:
37.1、安装外框;2、第一膜辊;3、缓冲顶紧架结构;31、定位管;32、定位杆;33、缓冲弹簧;34、轮框;35、上压辊;4、石墨烯导电浆储存斗;5、印刷辊;6、辅助刮板;7、抗氧化剂储存斗;8、抗氧化剂供料泵;9、抗氧化剂供料管;10、抗氧化剂喷头;11、紫外线灯;12、胶液添加架结构;121、储胶斗;122、液位传感器;123、出料管;124、电磁阀;125、安装框;126、导胶辊;127、支撑辊;13、第二膜辊;14、双膜合并辅助夹紧架结构;141、夹紧框;142、定位槽;143、轴杆;144、夹紧辊;145、侧边限位板;146、顶紧弹簧;15、加强降温架结构;151、水冷箱;152、循环泵;153、供水支管;154、第一导料管;155、前侧导管;156、第二导料管;157、导热辊;158、回水支管;159、散热风机;16、收卷辊;17、控制器;18、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3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39.实施例:
40.如附图1和附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智能化的石墨烯导电浆料的rfid电子标签生产线,包括安装外框1,第一膜辊2,缓冲顶紧架结构3,石墨烯导电浆储存斗4,印刷辊5,辅助刮板6,抗氧化剂储存斗7,抗氧化剂供料泵8,抗氧化剂供料管9,抗氧化剂喷头10,紫外线灯11,胶液添加架结构12,第二膜辊13,双膜合并辅助夹紧架结构14,加强降温架结构15,收卷辊16,控制器17和报警器18,所述的第一膜辊2安装在安装外框1的左侧;所述的缓冲顶紧架结构3安装在安装外框1的顶部左侧位置;所述的石墨烯导电浆储存斗4设置在缓冲顶紧架结构3的下部,同时安装在安装外框1的底部;所述的印刷辊5轴接在石墨烯导电浆储存斗4
的内侧上部;所述的辅助刮板6螺钉安装在石墨烯导电浆储存斗4的上部左侧,同时与印刷辊5的左侧接触;所述的抗氧化剂储存斗7设置在石墨烯导电浆储存斗4的右侧,同时螺栓安装在安装外框1的底部;所述的抗氧化剂供料泵8螺钉安装在抗氧化剂储存斗7的底部;所述的抗氧化剂供料管9安装在不抗氧化剂供料泵8的上部;所述的抗氧化剂喷头10安装在抗氧化剂供料管9的上部;所述的紫外线灯11安装在安装外框1的内部中间位置的上下两侧;所述的胶液添加架结构12安装在安装外框1的内侧中上部;所述的第二膜辊13设置在胶液添加架结构12的右侧,同时安装在安装外框1的内侧;所述的双膜合并辅助夹紧架结构14设置在第二膜辊13的右侧,同时安装在安装外框1的内侧;所述的加强降温架结构15安装在安装外框1的底部右侧位置;所述的收卷辊16安装在安装外框1的内部右侧;所述的控制器17和报警器18分别螺钉安装在安装外框1的左下侧;所述的双膜合并辅助夹紧架结构14包括夹紧框141,定位槽142,轴杆143,夹紧辊144,侧边限位板145和顶紧弹簧146,所述的夹紧框141螺钉安装在安装外框1的内侧;所述的夹紧框141的前后两侧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定位槽142;所述的定位槽142的内侧插接有轴杆143;所述的轴杆143的外侧轴接有夹紧辊144;所述的轴杆143和夹紧辊144分别设置有两个,在使用时方便对第一膜辊2上输出的料物和第二膜辊13上输出的料物进行合并,同时方便对合并的料物进行导向;所述的夹紧框141上下两端的前后两侧焊接有侧边限位板145;所述的侧边限位板145的一侧螺栓安装有顶紧弹簧146;所述的顶紧弹簧146的另一端与轴杆143的一端螺栓连接,在使用时方便对轴杆143起到顶紧作用,进而能够时夹紧辊144充分贴合,以便使第一膜辊2上输出的料物和第二膜辊13上输出的料物粘合。
41.如附图5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加强降温架结构15包括水冷箱151,循环泵152,供水支管153,第一导料管154,前侧导管155,第二导料管156,导热辊157,回水支管158和散热风机159,所述的水冷箱151螺钉安装在安装外框1的底部;所述的水冷箱151的底部安装有循环泵152;所述的循环泵152的上部安装有供水支管153;所述的供水支管153的前侧焊接有第一导料管154;所述的第一导料管154的前侧焊接有前侧导管155;所述的前侧导管155与安装外框1内壁的前侧螺钉连接,在使用时方便对第一导料管154和第二导料管156起到支撑功能,进而能够避免第一导料管154和第二导料管156向一侧倾斜;所述的前侧导管155的后部右侧焊接有第二导料管156;所述的第一导料管154和第二导料管156的外侧分别轴接有导热辊157,在使用时方便经过导热辊157对输送的料物进行水冷,进而能够增加冷却效果;所述的第二导料管156的后侧下部焊接有回水支管158;所述的回水支管158插接在水冷箱151的上部右侧,在使用时方便对水冷液进行循环,从而实现水冷功能;所述的供水支管153和回水支管158的内侧螺钉安装有散热风机159,在使用时利用散热风机159对导热辊157之间的料物进行吹风散热,从而能够增加对料物的冷却速度。
42.如附图3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胶液添加架结构12包括储胶斗121,液位传感器122,出料管123,电磁阀阀124,安装框125,导胶辊126和支撑辊127,所述的储胶斗121螺钉安装在安装外框1的顶部;所述的储胶斗121的内部右侧安装有液位传感器122,在使用时方便对储胶斗121内的液位高度进行检测,当液位较低时可经过控制器17控制报警器18报警提醒工作人员;所述的储胶斗121的右侧插接有出料管123;所述的出料管123上安装有电磁阀124;所述的储胶斗121的下部安装有安装框125;所述的导胶辊126位于出料管123的下部,在使用时方便能够直接对滴落的胶液进行接料,进而方便对输送的料物上侧
加胶;所述的安装框125的中上部轴接有导胶辊126;所述的安装框125的下部左右两侧轴接有支撑辊127;所述的导胶辊126与支撑辊127之间呈三角形,在对料物进行加胶时具有一定的缓冲空间。
43.如附图3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缓冲顶紧架结构3包括定位管31,定位杆32,缓冲弹簧33,轮框34和上压辊35,所述的定位管31螺钉安装在安装外框1的顶部;所述的定位管31的内侧下部插接有定位杆32;所述的定位管31和定位杆32的外侧套接有缓冲弹簧33,在使用时方便利用缓冲弹簧33对轮框34起到顶紧缓冲作用;所述的定位杆32的下部螺钉安装有轮框34;所述的轮框34的内侧下部轴接有上压辊35;所述的上压辊35设置在印刷辊5的上部。
44.工作原理
45.本发明在工作过程中,使用时膜料从第一膜辊2上输送,经过印刷辊5和上压辊35之间经过,利用印刷辊5对膜料进行印刷,接着经过抗氧化剂喷头10的上侧,利用抗氧化剂供料泵8通过抗氧化剂供料管9向抗氧化剂喷头10内输送抗氧化剂,并向上侧对膜料进行喷洒,然后穿过紫外线灯11之间进行照射,然后经过导胶辊126和支撑辊127之间,从出料管123导出的胶液经过导胶辊126粘黏到膜料的上侧,接着将第二膜辊13上的膜料向下输送与第一膜辊2上输送的膜料接触,并在顶紧弹簧146的作用下利用夹紧辊144对膜料进行夹装,膜料依次经过导热辊157后缠绕到收卷辊16的外侧,同时利用散热风机159对膜料吹风散热,并利用循环泵152经过供水支管153向第一导料管154内输送水冷接,接着经过前侧导管155,第二导料管156从回水支管158回流到水冷箱151内实现水液循环,当液位传感器122检测到储胶斗121内胶液较少时,则经过控制器17控制报警器18报警提醒工作人员。
46.利用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