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压力热转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50793发布日期:2022-10-19 01:04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自动压力热转印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热转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自动压力的热转印机。


背景技术:

2.现有的自动压力热转印机一般包括机体、底座、托座和热压板组件,托座设置在底座上,机座上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热压板组件升降,实现对放置在托座上的物件进行热转印操作。
3.现有的自动压力热转印机,热压板组件包括热板和壳件,由于热板工作时温度高,导致壳件表面的温度高,壳件大部分采用金属材料,设计空间受限,金属材料具有热积累效应,容易对人体造成烫伤。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自动压力热转印机由于热板工作温度高,壳件只能采用金属材料,设计空间受限,金属材料具有热积累效应,容易对人体造成烫伤的问题,通过在热压板组件和机体上配置主动散热机构来解决。
5.自动压力热转印机,包括:机体、驱动机构、热压板组件、托座和散热机构;机体包括金属支架和外壳覆盖件,金属支架具有:上下相隔设置的上支架和下支架,以及连接上支架和下支架同侧一端的侧支架;所述外壳覆盖件包括包覆上支架的上部壳件、包覆下支架的下部壳件,以及包覆侧支架的侧部壳件;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上支架的驱动变速装置,以及向下延伸的丝杆螺母副,所述丝杆上端与驱动变速装置输出端传动连接;热压板组件,配置在上部壳件下方,包括塑料外壳件、连接构件、电热板组件和若干弹性连接装置,所述连接构件中部与所述丝杆螺母副的螺母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构件和电热板组件通过所述若干弹性连接装置连接;塑料外壳件包覆电热板组件的上部,塑料外壳件上侧设有围绕所述连接构件外侧的下围壁,所述上部壳件下侧设有与所述下围壁活动嵌合的上围壁;托座,承托在下支架上,用于为热转印物件提供承托;散热机构包括:由下围壁和上围壁围合形成的第一散热通道,第一散热通道连通热压板组件内部;形成在上部壳件内部并连通第一散热通道的第二散热通道;配置在第二散热通道内用于产生散热气流的风机。
6.由于热压板组件采用塑料外壳件,避免了热积累效应,设置散热机构可以对热压板组件内部累积的热量进行快速主动散热,可有效降低塑料外壳件外表和上部壳件的温度,避免烫伤人体。通过将机体设计成金属支架和外壳覆盖件,驱动机构和托座连接到金属支架,驱动机构和托座的重量和作用力施加在金属支架,外壳覆盖件起到美观和保护作用,外壳覆盖件材料的选择空间大,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在情况下,可以有效地减少机体的重量和体积,降低成本;外壳覆盖件可以采用一般外壳工业材料制成,使得产品的外观设计空间更大。
7.优选的,还包括连通第二散热通道的散热出口,风机安装在散热出口处。采用上述结构,第二散热通道可以直接利用上部壳体的内部空间,不需要额外设置独立通道,就可以
形成流动气流。
8.优选的,散热出口设计在上部壳件下侧靠近侧部壳件的一端,散热出口配置在上述位置,隐藏性好,不影响产品外观性。
9.优选的,主控板设置在侧部壳件的内部,控制板设置在上部壳件的前端部并与所述主控板电连接。采用上述方案,将主控板放置在侧部壳件内部,可以避开从电热板组件从第一散热通道传递的温度,减少温度对主控板的影响,控制板设置在上部壳件的前端部与第一散热通道具有相对的距离,温度影响小。
10.优选的,第二散热通道在上部壳件底部形成连通第一散热通道的连通口,连通口处配置有朝向散热出口的导流件。配置导流件,更有利于散热气流向散热出口流动。
11.优选的,电热板组件包括发热基体、连接在发热基体上侧的非金属基盖,设置在非金属基盖和发热基体之间的至少一层隔热材料,非金属基盖边沿延伸出发热基体边沿,塑料外壳件边沿连接在非金属基盖边沿上。采用上述结构,可以提高电热板组件的隔热效果,使塑料外壳件的温度更低。
12.优选的,塑料外壳件设置有围壁连接凹槽,所述下围壁下端适配地连接在围壁连接凹槽内,上围壁嵌合在下围壁的内部。采用这种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下围壁和上围壁上围壁接合端不容易看到,使产品的美观性更好,而且下围壁和上围壁之间不容易进异物。
13.优选的,下围壁与围壁连接凹槽采用扣接结构连接。采用这种结构,减少连接结构,方便装配和拆卸。
14.优选的,所述上支架包括并列间隔设置的两个上支臂以及驱动安装件,所述驱动安装件连接两个上支臂,所述驱动变速装置安装在所述驱动安装件上。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减少上支架的重量并保证结构刚度,降低材料成本。
15.优选的,所述侧支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侧立柱,各上支臂一端与对应侧的侧立柱上端连接,各侧立柱的下端与下支架连接。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减少侧支架的重量并保证结构刚度,降低材料成本。
16.优选的,所述上支臂一端与对应侧的侧立柱上端之间的连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17.三角支撑连接件,连接各上支臂一端下侧与对应侧的侧立柱上端内侧;拐角连接件,长度与两个侧立柱上端之间的距离适配,所述拐角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包覆连接各上支臂一端上侧与对应侧的侧立柱上端外侧;或者,拐角连接件设有两个并分别包覆连接各上支臂一端上侧与对应侧的侧立柱上端外侧;两个斜拉件,斜拉件的一端连接在侧立柱上端向下预设高度,另一端连接在上支臂距离内端1/3以上位置。
18.优选的,所述下支架具有承托面、至少自承托面相对两侧向下延伸的承托侧壁,以及成型在承托侧壁下端与下部壳件底壁连接的承托连接部;所述承托面对应两个侧立柱下端设计有立柱插孔,所述两个侧立柱下端角向受限配合地插入对应的立柱插孔并与所述下支架固定连接。下支架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在确保结构强度的同时减少材料重量,同时合理利用承托面下方形成的空间为两个侧立柱的下端连接提供空间位置,使产品结构更紧凑,立柱插孔使两个侧立柱的安装方便快捷。
19.优选的,立柱插孔下侧配置有用于侧向限制侧立柱下端的侧向限位结构,还包括以下加强结构之一:连接两个立柱插孔的侧向限位结构与承托侧壁之间的加强筯;连接两个立柱插孔的侧向限位结构之间的加强筯;两个承托侧壁之间的加强筯。
20.采用上述加强结构,可以进一步有效提高下支架的结构稳定性以及下支架与两个侧立柱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1.图1是自动压力热转印机的立体示意图
22.图2是自动压力热转印机的右视剖视图
23.图3是热压板组和上围壁的爆炸图
24.图4是自动压力热转印机去除上部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25.图5是自动压力热转印机的仰视立体示意图
26.图6是外壳覆盖件的立体示意图
27.图7是金属支架和外壳覆盖件的爆炸图
28.图8是金属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29.图9是金属支架的爆炸图
30.图10是金属支架的仰视立体示意图
31.图11是金属支架的仰视爆炸图
32.图12是金属支架装载有热压板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33.图13是驱动机构的立体剖视图
34.图14是驱动机构的局部零件立体图
35.图15是下部壳件、下支架和托座的立体示意图
36.图16是下部壳件、下支架和托座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参见图1至图14,自动压力热转印机,包括机体1,驱动机构m,热压板组件h和托座3;机体1包括金属支架1a和外壳覆盖件1b,金属支架1a具有:上下相隔设置同向延伸的上支架1a1和下支架1a2,以及连接上支架1a1和下支架1a2一端的侧支架1a3;外壳覆盖件1b包括包覆上支架1a1的上部壳件1b1、包覆下支架1a2的下部壳件1b2,以及包覆侧支架1a3的侧部壳件1b3;驱动机构m包括安装在所述上支架1a的驱动变速装置,以及向下延伸的丝杆螺母副r,所述丝杆r1上端与驱动变速装置输出端传动连接。安装在上支架1a1;热压板组件h配置在上部壳件1b1下方并由驱动机构m驱动上下移动,热压板组件h中部设置有丝杆避让通道r0;托座3承托在下支架1a2上,用于为热转印物件提供承托。
38.参见图2、图7,图13和图14,驱动变速装置包括电机m1、减速齿轮m2和传动齿构件m3。丝杆r1上端与减速齿轮m2中部固定连接;热压板组件h配置在上支架1a1下方其中部与螺母r2固定连接,并由丝杆r1旋转驱动上下移动。通过采用丝杆螺母副r驱动热压板组件h升降,驱动机构m安装在上支架1a1上并位于上部壳件1b1内,丝杆r1竖向是固定的,使得产品的体积和重量减少,成本降低。
39.参见图2,图3和图6,热压板组件h,配置在上部壳件1b1下方,包括塑料外壳件h’、连接构件h1、电热板组件h2和若干弹性连接装置h3,所述连接构件h1中部与所述丝杆螺母副r的螺母r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构件h1和电热板组件h2通过所述若干弹性连接装置h3连接;塑料外壳件h’包覆电热板组件h2的上部,塑料外壳件h’上侧设有围绕所述连接构件h1
外侧的下围壁h221,所述上部壳件1b1下侧设有与所述下围壁h221活动嵌合的上围壁1.11。通过配置活动嵌合的下围壁h221和上围壁1.11,隐藏热压板组件h与丝杆螺母副r,使产品外观整体性更好,更美观。
40.参见图2,电热板组件h2包括发热基体h2.1、连接在发热基体h2.1上侧的非金属基盖h2.2,设置在非金属基盖h2.2和发热基体h2.1之间的至少一层隔热材料h2.3,非金属基盖h2.2边沿延伸出发热基体h2.1边沿,塑料外壳件边h’沿连接在非金属基盖h2.2边沿上。采用上述结构,可以提高电热板组件h2的隔热效果,使塑料外壳件h’的温度更低。为了提高隔热效果,塑料外壳件h’与非金属基盖h2.2之间设置有散热间隙。
41.参见图2,上围壁1.11的一种连接方案,上围壁1.11顶部设置有连接孔,上围壁1.11的连接孔通过螺钉与上支座1.1连接。
42.参见图2和图3,连接构件h1设置两个以上的导向座h4,上支架1a1对应设置有与导向座h4配合的导向杆h5,导向杆h5和导向座h4除了起到导向作用之外,还可以对连接构件h1起到角向定位作用。
43.参见图2和图3,弹性连接装置h3包括连接件h31和弹性件h32,连接件h31下端与发热基体h2.1固定连接,连接件h31上端与连接盘h1具有竖向活动空间地连接,弹性件h32套设在连接件h31外并弹性作用在连接盘h1和电热板组件h2之间,优选下端作用在发热基体h21上。本实施例中,连接件h31为螺柱,连接盘h1上设置有连接孔,螺柱可活动穿过连接孔与热基体h21螺接,弹性件h32为弹簧。塑料外壳件h’、非金属基盖h2.2、隔热材料h2.3上对应弹性连接装置h3设置有避让孔。
44.参见图2至图5,散热机构包括:由下围壁h221和上围壁1.11围合形成的第一散热通道l1,第一散热通道l1连通热压板组件h内部;形成在上部壳件1b1内部并连通第一散热通道l1的第二散热通道l2;配置在第二散热通道l2内用于产生散热气流的风机l。第一散热通道l1与热压板组件h内部连通,包括通过丝杆避让通道r0、弹性连接装置h3避让孔等。当然也可以另外加工一些连接通道,但上通道已经足够,因为热量是向上流动的。
45.由于热压板组件h采用塑料外壳件h’,避免了热积累效应,设置散热机构可以对热压板组件h内部累积的热量进行快速主动散热,可有效降低塑料外壳件h’外表和上部壳件1b1的温度,避免烫伤人体。通过将机体1设计成金属支架1a和外壳覆盖件1b,驱动机构m和托座3连接到金属支架1a,驱动机构m和托座3的重量和作用力施加在金属支架1a,外壳覆盖件1b起到美观和保护作用,外壳覆盖件1b材料的选择空间大,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在情况下,可以有效地减少机体1的重量和体积,降低成本;外壳覆盖件1b可以采用一般外壳工业材料制成,使得产品的外观设计空间更大。
46.参见图2至图5,上部壳件1b1设有连通第二散热通道l2的散热出口l21,风机l安装在散热出口l21处。采用上述结构,第二散热通道l2可以直接利用上部壳体1b1的内部空间,不需要额外设置独立通道,就可以形成流动气流。优选的,散热出口l21上侧设置有安装座l20,风机l套设于安装座l20内。
47.当然,也可以不设置散热出口l21,利用上部壳件1b1的装配间隙实现出风;或者利用侧部壳件1b3内部空间导流散热。但是最优的方案是通道散热出口l21直接排出。
48.散热出口l21设计在上部壳件1b1下侧靠近侧部壳件1b3的一端,散热出口l21配置在上述位置,隐藏性好,不影响产品外观性。
49.参见图2,图4、图7,在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主控板p1设置在侧部壳件1b3的内部,控制板p2设置在上部壳件1b1的前端部并与所述主控板p1电连接。采用上述方案,将主控板p1放置在侧部壳件1b3内部,可以避开从电热板组件h从第一散热通道l1传递的温度,减少温度对主控板p1的影响,控制板p2设置在上部壳件1b1的前端部与第一散热通道l1具有相对的距离,温度影响小。当然,为了减少温度对控制板p2的影响,在控制板p2和内侧可以设置一些挡壁。上部壳件1b1前端面设置有控制区域e,控制区域e设置有控制控制板p2的元件,如按键。
50.第二散热通道l2在上部壳件1b1底部形成连通第一散热通道l1的连通口l23,连通口l23处配置有朝向散热出口l21的导流件l22。配置导流件l22,更有利于散热气流向散热出口l21流动。
51.参见图2、13和图14,在一种实施方案中,驱动机构m还包括变速箱m4,变速箱m4安装在驱动安装区1.10,丝杆上端、减速齿轮m2以及传动齿构件安装在变速箱m4内,电机m1与变速箱m4固定连接。采用上述结构,驱动机构m整体的体积更小。传动齿构件为蜗杆,减速齿轮m2为蜗轮,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少驱动机构m的厚度,从而进一步减少上支座1.1的厚度。
52.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变速箱m4包括上下布置的第一箱件m41和第二箱件m42,第一箱件m41内壁设置有第一轴承安装部m411,第二箱件m42内壁对应设置有第二轴承安装部m421以及贯穿第二轴承安装部m421中部的丝杆装配孔m422,丝杆r1上端穿出减速齿轮m2上侧,并且丝杆r1上端位于减速齿轮m2的下侧和下侧分别连接有第一平面轴承m51和第二平面轴承m52,第一平面轴承m51装配在第一轴承安装部m411,第二平面轴承m52装配在第二轴承安装部m421。丝杆r1上端采用第一平面轴承m51和第二平面轴承m52与第一箱件m41和第二箱件m42装配,利用第一平面轴承m51和第二平面轴承m52的轴向承托特性与第一轴承安装部m411和第二轴承安装部m421装配,实现对丝杆r1的轴向定位,这样可以采用通用的丝杆r1而无需在丝杆r1上加工轴向定位结构,经济性更好。
53.为了保持丝杆r1的同心度,在丝杆装配孔m422下部还装配有径向轴承m53,丝杆r1安装在径向轴承m53,径向轴承m53是指可以实现同轴度保持的轴承,如滚子轴承。为了方便安装径向轴承m53,在在丝杆装配孔m422下部设置有下侧开口的第三轴承安装部m423,径向轴承m53安装在第三轴承安装部m423内并且通过螺钉固定下侧。
54.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减速齿轮m2由塑料制成,通过注塑固定在丝杆r1上,丝杆r1连接减速齿轮m29的部位设置有销孔r10,销孔r10内安装有销(未示出),采用这种结构可以使减速齿轮m29和丝杆r1注塑连接更稳固。
55.参见图1至图10,在一种实施方案中,上支架1a1包括并列间隔设置的两个上支臂1a11以及驱动安装件1a12,驱动安装件1a12连接两个上支臂1a11,驱动机构m安装在驱动安装件1a12上,驱动安装件1a12设置有驱动过孔1a121。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减少上支架1a1的重量并保证结构刚度,降低材料成本。
56.参见图2,图8,图9和图12,在一种实施例中,驱动安装件1a12与两个上支臂1a11焊接连接,当然也可以采用螺钉连接。
57.参见图2,图8,图9和图12,在一种实施方案中,侧支架1a3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侧立柱1a31,各上支臂1a11一端与对应侧的侧立柱1a31上端连接,各侧立柱1a31的下端与下支架1a2连接。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减少侧支架1a3的重量并保证结构刚度,降低材料成本。
58.参见图7至图10,在一种实施方案中,上支臂1a11一端与对应侧的侧立柱1a31上端之间的连接包括:三角支撑连接件1a13和拐角连接件1a14。三角支撑连接件1a13连接各上支臂1a11一端下侧与对应侧的侧立柱1a31上端内侧;拐角连接件1a14,长度与两个侧立柱1a31上端之间的距离适配,拐角连接件1a14的两端分别包覆连接各上支臂1a11一端上侧与对应侧的侧立柱1a31上端外侧。在另外的方案中,拐角连接件1a14也可以配置成设有两个并分别包覆连接各上支臂1a11一端上侧与对应侧的侧立柱1a31上端外侧。
59.采用上述连接结构,由于三角支撑连接件1a13的三角稳定性,以及拐角连接件1a14的拐角限位特性,可以确保上支臂1a11和侧立柱1a31上端的连接稳固可靠。
60.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拐角连接件1a14与对应的侧立柱1a31通过焊接固定,这样可以确保与侧立柱1a31连接的稳固性,为方便焊接拐角连接件1a14与对应的侧立柱1a31可以通过螺钉将两者预定位。
61.在满足受力的情况下,拐角连接件1a14与对应的侧立柱1a31也可以仅通过螺钉连接,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产品的尺寸,重量和热压板组件h施压大小。
62.三角支撑连接件1a13优选采用螺钉连接,这样方便上支架1a1与侧立柱1a31的连接和拆卸。为了连接的稳固性,也可以加上焊接辅助,或者仅通过焊接连接。
63.还包括两个斜拉件1a15,斜拉件1a15的一端连接在侧立柱1a31上端向下预设高度,该预设高度可以根据主设计需要确定,如向下2-5cm的位置,另一端连接在上支臂1a11距离内端1/3以上位置。最好不在1/2以内,这样既可以确保稳定性,也避开占用太多的空间导致上部壳件1b1尺寸增加。
64.参见图7至图11,在一种实施方案中,下支架1a2具有承托面1a20、至少自承托面1a20相对两侧向下延伸的承托侧壁1a21,以及成型在承托侧壁1a21下端与下部壳件1b2底壁连接的承托连接部1a22;承托面1a20对应两个侧立柱1a31下端设计有立柱插孔1a23,两个侧立柱1a31下端角向受限配合地插入对应的立柱插孔1a23并与下支架1a2固定连接。下支架1a2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在确保结构强度的同时减少材料重量,同时合理利用承托面1a20下方形成的空间为两个侧立柱1a31的下端连接提供空间位置,使产品结构更紧凑,立柱插孔1a23使两个侧立柱1a31的安装方便快捷。
65.立柱插孔1a23下侧配置有用于侧向限制侧立柱1a31下端的侧向限位结构。由于承托面1a20的厚度有限,通过侧向限位结构可以防止立柱插孔1a23与两个侧立柱1a31由于接触面少导致两个侧立柱1a31侧向不稳固。当然,在不影响装配的情况下,侧向限位结构也可以设置在立柱插孔1a23上侧。
66.侧向限位结构的一种方案为延伸壁1a231,即凸壁。
67.在一种实施方案中,两个侧立柱1a31下端与下支架1a2下侧之间通过焊接连接,这样两者连接更稳固。为了加强连接,两个侧立柱1a31下端与下支架1a2下侧之间配置有加强连接件1a24。
68.下支架1a2还设置有以下加强结构,连接两个立柱插孔1a23的侧向限位结构(1a231)与承托侧壁1a21之间的加强筯c1;连接两个立柱插孔1a23的侧向限位结构(1a231)之间的加强筯c2;两个承托侧壁1a21之间的加强筯c3。
69.采用上述加强结构,可以进一步有效提高下支架1a2的结构稳定性以及下支架1a2与两个侧立柱1a31连接的稳定性。
70.参见图1至图8,在一种实施方案中,上部壳件1b1包括顶壳1b11和顶壳下盖1b12,顶壳1b11包括延伸至上支架1a1前端的第一壳端1b111以及具有弯曲部延伸并包覆和连接侧支架1a3上部的第二壳端1b112,第一壳端1b111和第二壳端1b112之间形成有下侧开口的容纳上支架1a1和侧支架1a3上部的上部壳腔室1b10;顶壳下盖1b12封盖上部壳腔室1b10的下侧,顶壳下盖1b12的第一端与第一壳端1b111连接,顶壳下盖1b12的第二端与侧支架1a3连接,顶壳下盖1b12与上支架1a1通过螺钉连接;上部壳件1b1采用上述结构,可以使顶壳1b11和顶壳下盖1b12的连接稳固,而且美观。
71.参见图1至图8,侧部壳件1b3包括与顶壳1b11接合的侧部壳主体1b31以及与顶壳下盖1b12接合的侧部壳盖体1b32,侧部壳主体1b31形成有侧向开口的容纳侧支架1a3的侧部壳腔室1b30,侧部壳主体1b31竖向两边壳壁与侧支架1a3设计有扣接结构1b33,侧部壳盖体1b32封盖侧部壳腔室1b30侧向开口并通过连接元件与侧部壳主体1b31连接;侧部壳件1b3采用上述结构方便安装,同时侧部壳主体1b31与侧支架1a3通过扣接结构1b33连接,连接稳定,安装快捷。
72.参见图1至图8,下部壳件1b2包括下部壳基件1b21以及下部壳上盖1b22,下支架1a2安装在下部壳基件1b21上,下部壳上盖1b22盖设在下部壳基件1b21的上侧,下部壳上盖1b22设置有侧支架连接孔1b23和托座连接孔1b24。
73.在一种实施方案中,下部壳基件1b21侧向相对两侧设计有提取凹位1b20。设计上述结构,方便取放设备。
74.参见图15和图16,在一种实施方案中,还包括连接托座3和下支架1a2的导轨连接机构s1,其包括安装相对设置的用于安装两条导轨装置s的导轨连接部s11,导轨连接部s11内端设计沿上侧向外的斜面结构s110,两个导轨连接部s11的相对两侧安装有导轨装置s,托座3连接在导轨装置s上,托座3前侧设置有把手s2。采用这样的结构方便使用者操控托座3,同时托座3的受力通过导轨连接机构s1可以有效地传递到下支架1a2。
75.在一种实施例中,导轨连接机构s1为金属框件。
76.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