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25490发布日期:2023-03-03 22:58阅读:30来源:国知局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头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头。


背景技术:

2.以喷墨打印机为代表的液体喷射装置一般情况下具备对油墨进行喷射的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头具有被设置喷射对油墨的喷嘴的喷射面,并且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有时会以使喷射面相对于水平面而倾斜的状态被设置。
3.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中,在将喷射互不相同的油墨的多个喷嘴列设置在喷射面上的情况下,多个喷嘴列在铅直方向上被配置于不同的位置处。以这样的方式,在将多个喷嘴列配置在于铅直方向上不同的位置处的结构中,存在有因该配置从而使喷嘴列间的油墨的增稠之差变大这样的课题。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657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以上的课题,本发明的优选的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具备:液体喷射头,其具有喷射面,所述喷射面包括对第一油墨进行喷射的第一喷嘴列、和对第二油墨进行喷射的第二喷嘴列;支承体,其能够以所述喷射面相对于水平面而倾斜的倾斜姿态来对所述液体喷射头进行支承,在所述支承体以所述倾斜姿态来对所述液体喷射头进行支承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喷嘴列位于与所述第二喷嘴列相比靠铅直方向上的上方处,所述第一油墨的增稠耐性高于所述第二油墨的增稠耐性。
6.本发明的优选的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头为,具有如下喷射面的液体喷射头,所述喷射面包括对第一油墨进行喷射的第一喷嘴列、对第二油墨进行喷射的第二喷嘴列、和对第三油墨进行喷射的第三喷嘴列,在所述液体喷射头中,所述第三喷嘴列位于所述第一喷嘴列与所述第二喷嘴列之间,所述第三油墨的有效水分含有率高于所述第一油墨的有效水分含有率、且低于所述第二油墨的有效水分含有率。
附图说明
7.图1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结构例的概要图。
8.图2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头的俯视图。
9.图3为示意性地表示压盖时的液体喷射头的图。
10.图4为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头的俯视图。
11.图5为第三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头的俯视图。
12.图6为第四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头的俯视图。
13.图7为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结构例的概要图。
14.图8为示意性地表示压盖时的第一液体喷射头的图。
15.图9为示意性地表示压盖时的第二液体喷射头的图。
16.图10为表示变形例1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结构例的概要图。
17.图11为变形例2的液体喷射头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在参照附图的同时,对本发明所涉及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附图中各部的尺寸以及比例尺适当地与实际情况有所不同,也存在有为了便于理解而示意性地表示的部分。此外,只要在以下的说明中没有特别地对本发明进行限定的记载,则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这些方式。
19.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适当地使用彼此交叉的x轴、y轴以及z轴。在下文中,沿着x轴的一个方向为x1方向,与x1方向相反的方向为x2方向。同样地,沿着y轴且彼此相反的方向为y1方向以及y2方向。沿着z轴且彼此相反的方向为z1方向以及z2方向。另外,x1方向或者x2方向为“第一方向”的一个示例。
20.在此,z轴为铅直的轴,z2方向相当于铅直方向上的下方。因此,与z轴正交的平面相当于水平面。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x轴、y轴以及z轴典型而言为彼此正交,因此水平面通过x轴以及y轴而被规定。另外,虽然x轴、y轴以及z轴典型而言为彼此正交,但并未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以80
°
以上且100
°
以下的范围内的角度而交叉。
21.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除了使用x轴、y轴以及z轴之外,有时还会使用v轴以及w轴。v轴以及w轴分别为相对于水平面而倾斜的轴。在此,本实施方式的v轴为,与后述的倾斜姿态时、换而言之为后述的压盖时的喷射面fn的法线平行的轴,且与x轴正交,并且相对于z轴而倾斜。沿着v轴且彼此相反的方向为v1方向以及v2方向。v2方向为,后述的倾斜姿态时、换而言之为后述的压盖时的喷射面fn的法线矢量的方向。w轴为,与x轴以及v轴这双方正交的轴。沿着w轴且彼此相反的方向为w1方向以及w2方向。w1方向或者w2方向为“第二方向”的一个示例。
22.1.第一实施方式
23.1-1.液体喷射装置
24.图1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100的结构例的概要图。液体喷射装置100为,将液体的一个示例即油墨作为液滴而向介质m喷射的喷墨方式的印刷装置。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00为,喷射油墨的多个喷嘴跨及介质m的宽度方向上的整个范围而分布的、所谓的行式的印刷装置。介质m典型而言为印刷纸张。另外,介质m并未被限定于印刷纸张,例如,也可以为树脂薄膜或者布帛等任意的材质的印刷对象。
25.液体喷射装置100具有:液体容器10、控制单元20、输送机构30、液体喷射头40、支承机构50和保养机构60。
26.液体容器10对油墨进行贮留。作为液体容器10的具体方式,例如,可列举出在液体喷射装置100上可拆装的盒、由可挠性的薄膜形成的袋状的油墨袋、以及能够补充油墨的油墨罐。另外,被贮留于液体容器10内的油墨的种类是任意的。
27.虽然未图示,但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10包括对第一油墨进行贮留的第一液体容器、对第二油墨进行贮留的第二液体容器、对第三油墨进行贮留的第三液体容器、对第四油墨进行贮留的第四液体容器。第一油墨、第二油墨、第三油墨以及第四油墨互不相同。尤其是,第一油墨、第二油墨、第三油墨以及第四油墨的增稠耐性互不相同。另外,关于这些油
墨,将在后文详细叙述。
28.控制单元20对液体喷射装置100的各个要素的动作进行控制。控制单元20例如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或者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处理电路、和半导体存储器等存储电路。在该存储电路中,存储有各种程序以及各种数据。该处理电路通过执行该程序并且适当地使用该数据,从而实现各种控制。
29.输送机构30在由控制单元20实施的控制下,对介质m进行输送。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输送机构30具有供给机构31、排出机构32和带机构33。
30.供给机构31为,将介质m向带机构33进行供给的机构。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供给机构31包括第一供给辊31a和第二供给辊31b。第一供给辊31a以及第二供给辊31b以相互接触且平行的方式被配置,并且将被夹在这些辊之间的介质m向y2方向进行输送。
31.排出机构32为,将来自带机构33的介质m排出的机构。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排出机构32包括第一排出辊32a和第二排出辊32b。第一排出辊32a以及第二排出辊32b以相互接触且平行的方式被配置,并且将被夹在这些辊之间的介质m向y2方向进行输送。
32.带机构33为,在将介质m维持为相对于液体喷射头40的预定的姿态的同时对介质m进行输送的机构。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带机构33包括第一输送辊33a、第二输送辊33b和输送带33c。第一输送辊33a以及第二输送辊33b在沿着y轴的方向上于彼此分离的位置处被平行配置。输送带33c为被架设在第一输送辊33a和第二输送辊33b上的无接头状的带,并且通过第一输送辊33a以及第二输送辊33b的一方或者双方的旋转而进行旋转。输送带33c的外周面例如通过未图示的带电机构而被带电,从而使介质m在被静电吸附于输送带33c的外周面上的状态下,伴随着输送带33c的旋转而向y2方向被输送。
33.液体喷射头40在由控制单元20实施的控制下,在z2方向上朝向介质m而喷射来自液体容器10的油墨。液体喷射头40具有多个头芯片41。各个头芯片41具有多个喷嘴n、多个压力室c和多个驱动元件e。多个喷嘴n被设置在液体喷射头40所具有的喷射面fn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喷嘴n以跨及沿着x轴的方向上的介质m的整个范围而分布的方式被配置。即,液体喷射头40为,在沿着x轴的方向上呈长条的行式头。压力室c以及驱动元件e分别针对每个喷嘴n而被设置。压力室c为与喷嘴n连通的空间。在压力室c中,被填充有从液体容器10被供给的油墨。驱动元件e使压力室c内的油墨的压力变动。驱动元件e为,例如通过使压力室c的壁面变形从而使该压力室c的容积发生变化的压电元件、或者通过压力室c内的油墨的加热而使压力室c内产生气泡的发热元件。在液体喷射头40中,通过驱动元件e使压力室c内的油墨的压力发生变动,从而使该压力室c内的油墨从喷嘴n被喷射。另外,关于多个喷嘴n的配置与油墨的种类的关系,将在后文详细叙述。
34.支承机构50为,对液体喷射头40进行支承的机构。支承机构50具有支承体51。支承体51为对液体喷射头40进行支承的框架等部件,并且在支承体51上,液体喷射头40通过螺钉固定件等而被固定。支承体51能够以前述的喷射面fn相对于水平面而倾斜的姿态来对液体喷射头40进行支承。在下文中,也将通过支承体51而使喷射面fn相对于水平面而倾斜的姿态仅称为“倾斜姿态”。
35.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支承机构50而言,虽然没有进行图示,但是具有对支承体51的位置以及姿态进行变更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在由控制单元20实施的控制下,对如图1
中的实线所示的那样的喷射面fn相对于水平面而平行的状态、和如图1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那样的喷射面fn相对于水平面而倾斜的状态进行切换。在喷射面fn相对于水平面而平行的状态下,实施由液体喷射头40实现的对介质m的印刷。在喷射面fn相对于水平面而倾斜的状态下,实施由保养机构60实现的液体喷射头40的保养。
36.另外,喷射面fn相对于水平面而倾斜的状态下的支承体51的位置是根据后述的盖61的位置而被决定的,并未被限定于图1所示的示例。例如,在盖被配置于相对于印刷时的液体喷射头40而在沿着x轴的方向上相邻的位置的情况下,支承机构50被构成为,能够使支承体51在沿着x轴的方向上移动。此外,支承机构50也可以为不对支承体51的位置进行变更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在喷射面fn从相对于水平面而平行的状态被切换为倾斜的状态后,只要以能够实施由保养机构60实现的液体喷射头40的保养的方式而使后述的盖61朝向支承体51移动即可。
37.保养机构60为,在液体喷射头40的保养动作中使用的机构。保养机构60具有盖61、抽吸泵62和废液流道63。盖61为,在保养机构60的保养动作时对喷射面fn进行覆盖的凹状的部件。盖61在保养机构60的保养动作时,对喷射面fn进行压盖,以便形成将喷射面fn设为壁面的封闭空间。抽吸泵62为,使盖61与喷射面fn之间的空间产生负压的机构。通过该负压,从而使将液体喷射头40的内部的油墨从多个喷嘴n向盖61内强制性地排出的抽吸清洗动作作为保养动作而被实施。被排出至盖61内的油墨通过在解除了压盖的状态下对抽吸泵62进行驱动,从而经由废液流道63而被排出至未图示的废液容器中。通过以上的保养动作,从而使液体喷射头40内增稠了的油墨被排出至外部。因此,通过定期的保养动作,从而使液体喷射头40内的油墨被维持为良好的状态。另外,保养机构60也可以将通过驱动元件e的驱动而使没有直接有助于印刷的油墨强制性地从多个喷嘴n喷射至盖61内的冲洗动作(空喷出动作)作为保养动作而被实施。此外,保养机构60也可以实施通过利用对从液体容器10向液体喷射头40供给的油墨进行加压的泵等的动作来对与液体喷射头40的压力室c相比靠上游侧的流道进行加压,从而从喷嘴n排出油墨的加压清洗动作。
38.1-2.油墨
39.以下,对第一油墨、第二油墨、第三油墨以及第四油墨进行说明。另外,在下文中,也将第一油墨、第二油墨、第三油墨以及第四油墨分别仅称为油墨。
40.油墨包含水、颜色材料和保湿剂。油墨既可以为分散液,也可以为溶液。另外,只要能够获得如后文所述的增稠耐性的关系即可,第一油墨、第二油墨、第三油墨以及第四油墨中的一个也可以不含有保湿剂。
41.颜色材料为颜料或者染料。作为颜料,虽然并未被特别限定,但例如,可列举出碳黑等黑色颜料;c.i.颜料蓝1,2,3,15:3,15:4,15:34,16,22,60,c.i.还原蓝4,60等的蓝绿色系颜料;c.i.颜料红5,7,12,48(ca),48(mn),57(ca),57:1,112,122,123,168,184,202、c.i.颜料紫19等的品红色系颜料;c.i.颜料黄1,2,3,12,13,14c,16,17,73,74,75,83,93,95,97,98,110,114,119,128,129,138,150,151,154,155,180,185等的黄色系颜料;c.i.颜料橙36,43等的橙色系颜料;c.i.颜料绿7,36等的绿色系颜料等。在它们之中,能够单独地使用一种或者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42.作为染料,虽然未被特别限定,但例如,可列举出c.i.分散黄3,7,8,23,39,51,54,60,71,86;c.i.分散橙1,1:1,5,20,25,25:1,33,56,76;c.i.分散棕2;c.i.分散红11,50,
53,55,55:1,59,60,65,70,75,93,146,158,190,190:1,207,239,240;c.i.还原红41;c.i.分散紫8,17,23,27,28,29,36,57;c.i.分散蓝19,26,26:1,35,55,56,58,64,64:1,72,72:1,81,81:1,91,95,108,131,141,145,359;c.i.溶剂蓝36,63,105,111等。在它们之中,能够单独地使用一种或者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43.所谓保湿剂,是指吸湿率为100%以上的材料。吸湿率以(吸湿率)=(放置后的保湿剂的质量-初始的保湿剂的质量)/(初始的保湿剂的质量)来定义。吸湿率的测定例如通过如下方式来实施,即,将被放入到50ml的玻璃螺旋瓶中的4g的测量对象物,在恒温槽(etac公司制:fx430n)的高湿环境下(40℃、97%rh)静置,并使用电子天平(a&d公司制:gf600)来对该测量对象物的质量进行测量,直到其质量的变化消失的时间点为止。在此,测量开始时的测量对象物的质量为“初始的保湿剂的质量”,测量结束时的测量对象物的质量为“放置后的保湿剂的质量”。此外,温度以及湿度的测量例如使用温度湿度计(t&d公司制:tr-72u)来实施。
44.作为保湿剂,虽然未被特别限定,但是例如,可列举出甘油、2-吡咯烷酮、尿素、三乙醇胺、丙二醇、1-(2-羟乙基)-2-吡咯烷酮、三羟甲基丙烷、三甘醇、1.5-戊二醇、三甘醇单甲醚、氨基涂层等。在它们之中,能够单独地使用一种或者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其中,根据吸湿率较高这一观点,作为保湿剂,优选为,使用甘油、2-吡咯烷酮、三乙醇胺、丙二醇、1-(2-羟乙基)-2-吡咯烷酮、三羟甲基丙烷。
45.在前述的测量方法中,甘油的吸湿率为246%。2-吡咯烷酮的吸湿率为199%。尿素的吸湿率为316%。三乙醇胺的吸湿率为150%。丙二醇的吸湿率为168%,1-(2-羟乙基)-2-吡咯烷酮的吸湿率为159%。三羟甲基丙烷的吸湿率为111%。
46.另外,油墨除了包含水、颜色材料和保湿剂之外,还可以包含树脂、表面活性剂、分散稳定剂、其他添加剂等。
47.含有以上这样的成分的第一油墨、第二油墨、第三油墨以及第四油墨具有互不相同的增稠耐性。具体而言,这些油墨的增稠耐性按照从高到低而为第一油墨、第三油墨、第四油墨、第二油墨的顺序。所谓“增稠耐性”是指,难以增稠的性质,例如,以在室温(25℃)以及湿度20%的环境下放置24小时时的粘度的增加率来规定,越是该增加率较低的油墨,则越是增稠耐性较高的油墨。另外,为了对增稠耐性进行测量而放置油墨时的环境温度、环境湿度、放置时间并不限于此。
48.优选为,第一油墨的有效水分含有率小于第二油墨的有效水分含有率。在该情况下,能够使第一油墨的增稠耐性高于第二油墨的增稠耐性。根据同样的观点,优选为,第三油墨的有效水分含有率大于第一油墨的有效水分含有率、且小于第二油墨的有效水分含有率。此外,优选为,第四油墨的有效水分含有率大于第三油墨的有效水分含有率、且小于第二油墨的有效水分含有率。以这样的方式,优选为,这些油墨的有效水分含有率从大到小而为第二油墨、第四油墨、第三油墨、第一油墨的顺序。
[0049]“有效水分含有率”使用下式来计算。
[0050]
(有效水分含有率[wt%])=(水的含有率[wt%])-{(保湿剂的吸湿率)
×
(保湿剂的含有率[wt%])}
[0051]
在此,在保湿剂为两种以上的保湿剂的混合物的情况下,上式中的“保湿剂的吸湿率”为该混合物的吸湿率,例如,通过前述的测定方法来测定。此外,在使用n种(n为2以上的
自然数)保湿剂[1]~保湿剂[n]的混合物的情况下,概要性的有效水分含有率也可以使用下式来计算。
[0052]
(有效水分含有率[wt%])=(水的含有率[wt%])-{(保湿剂[1]的吸湿率)
×
(保湿剂[1]的含有率[wt%])}
…‑
{(保湿剂[n]的吸湿率)
×
(保湿剂[n]的含有率[wt%])}
[0053]
此外,根据有效地减少第一油墨的增稠的观点,优选为,第二油墨的有效水分含有率为第一油墨的有效水分含有率的2倍以上,更优选为,3倍以上。
[0054]
进一步地,优选为,第一油墨的吸湿性高于第二油墨的吸湿性。在该情况下,能够使第一油墨的增稠耐性高于第二油墨的增稠耐性。根据同样的观点,优选为,第三油墨的吸湿性高于第二油墨的吸湿性、且低于第一油墨的吸湿性。此外,优选为,第四油墨的吸湿性高于第二油墨的吸湿性、且低于第三油墨的吸湿性。以这样的方式,优选为,这些油墨的吸湿性从低到高而为第二油墨、第四油墨、第三油墨、第一油墨的顺序。
[0055]
所谓“吸湿性”是指,容易保持水的性质,并且以保湿剂的吸湿率与油墨中的保湿剂的含有率之积来规定,该积的值越大,则吸湿性越高。在油墨含有多种保湿剂的情况下,“吸湿性”以该多种保湿剂的混合物的吸湿率与油墨中的该混合物的含有率之积来规定。此外,在使用n种(n为2以上的自然数)的保湿剂[1]~保湿剂[n]的混合物的情况下,概要性的吸湿性以{(保湿剂[1]的吸湿率)
×
(保湿剂[1]的含有率[wt%])}
…‑
{(保湿剂[n]的吸湿率)
×
(保湿剂[n]的含有率[wt%])}来规定。
[0056]
1-3.液体喷射头
[0057]
图2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头40的俯视图。在图2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对液体喷射头40为倾斜姿态时、即压盖时的喷射面fn进行俯视观察的液体喷射头40。如图2所示那样,在液体喷射头40中,作为头芯片41而具有三个头芯片41_1、三个头芯片41_2、三个头芯片41_3和三个头芯片41_4。在此,按照三个头芯片41_1的集合、三个头芯片41_3的集合、三个头芯片41_4的集合、三个头芯片41_2的集合的顺序,将这些集合排列在w2方向上。另外,一个头芯片41的集合所包含的头芯片41的数量既可以为两个,也可以为四个以上。此外,液体喷射头40所具备的头芯片41_1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对于头芯片42_2~42_4而言,也是同样的。
[0058]
虽然未图示,但是头芯片41包括形成有多个喷嘴n的喷嘴板。而且,喷射面fn为,包含喷嘴板的表面的面。另外,在除了喷嘴板以外的构成液体喷射头40的部件的表面与喷嘴板的表面大致连续的情况下,喷射面fn除了包含喷嘴板的表面之外,也可以包含除了该喷嘴板以外的构成液体喷射头40的部件的表面。在此,所谓“大致连续”是指,即使在喷嘴板的表面与除了该喷嘴板以外的构成液体喷射头40的部件的表面之间包含较小的间隙或阶梯差,这些面也可以看作是连续的面的情况。
[0059]
三个头芯片41_1在沿着x轴的方向上排列。但是,虽然三个头芯片41_1中的、位于沿着x轴的方向上的两端的两个头芯片41_1在沿着x轴的同一直线上并排配置,但剩余的一个头芯片41_1则与该两个头芯片41_1相比而位于w1方向。各个头芯片41_1具有喷嘴列ln_1,所述喷嘴列nl_1由在沿着x轴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喷嘴n_1所构成。喷嘴n_1为,喷射第一油墨的喷嘴n。
[0060]
三个头芯片41_2在沿着x轴的方向上排列。但是,虽然三个头芯片41_2中的、位于沿着x轴的方向上的两端的两个头芯片41_2在沿着x轴的同一直线上并排配置,但剩余的一
个头芯片41_2则与该两个头芯片41_2相比位于w1方向。各个头芯片41_2具有喷嘴列ln_2,所述喷嘴列ln_2由在沿着x轴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喷嘴n_2所构成。喷嘴n_2为,喷射第二油墨的喷嘴n。
[0061]
三个头芯片41_3在沿着x轴的方向上排列。但是,虽然三个头芯片41_3中的、位于沿着x轴的方向上的两端的两个头芯片41_3在沿着x轴的同一直线上并排配置,但剩余的一个头芯片41_3则与该两个头芯片41_3相比而位于w1方向。各个头芯片41_3具有喷嘴列ln_3,所述喷嘴列ln_3由在沿着x轴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喷嘴n_3所构成。喷嘴n_3为,喷射第三油墨的喷嘴n。
[0062]
三个头芯片41_4在沿着x轴的方向上排列。但是,虽然三个头芯片41_4中的、位于沿着x轴的方向上的两端的两个头芯片41_4在沿着x轴的同一直线上并排配置,但剩余的一个头芯片41_4则与该两个头芯片41_4相比位于w1方向。各个头芯片41_4具有喷嘴列ln_4,所述喷嘴列ln_4由在沿着x轴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喷嘴n_4所构成。喷嘴n_4为,喷射第四油墨的喷嘴n。
[0063]
如图2所示那样,以上的液体喷射头40具有三组如下的组,即,头芯片41_1、头芯片41_3、头芯片41_4、头芯片41_2按照该顺序而在w2方向上排列而成的组。另外,在下文中,存在有不对喷嘴列ln_1、ln_2、ln_3、ln_4进行区分而称为喷嘴列ln的情况。
[0064]
图3为,示意性表示压盖时的液体喷射头40的图。如图3所示那样,在压盖时,喷射面fn在相对于水平面hp而以角度θ倾斜的状态下被盖61所覆盖。
[0065]
盖61呈凹状,并在与喷射面fn之间形成封闭空间。更具体而言,盖61具有底壁61a、和从底壁61a的外周起跨及整个区域而延伸的侧壁61b。通过底壁61a以及侧壁61b而形成了凹部61c。在底壁61a上,形成有与废液流道63连通的排出口61d。盖61形成由底壁61a、侧壁61b和喷射面fn包围而成的封闭空间。即,通过凹部61c的开口被喷射面fn堵塞,从而形成封闭空间。另外,在该封闭空间内,严格而言开口有多个喷嘴n以及排出口61d。具体而言,喷嘴列ln_1的喷嘴n1、喷嘴列ln_2的喷嘴n2、喷嘴列ln_3的喷嘴n3、以及喷嘴列ln_4的喷嘴n4朝向凹部61c而开口。另外,在压盖时,在沿着v轴的方向上观察时,如果盖61的凹部61c的开口与多个喷嘴n对置,则也可以在侧壁61b与液体喷射头40之间形成间隙。即,也可以通过压盖时的凹部61c向大气开放从而不形成该封闭空间。
[0066]
盖61的沿着w轴的方向上的长度l1大于盖61的沿着v轴的方向上的长度l2。因此,与长度l2大于长度l1的结构相比,能够使盖61小型化。此外,在长度l1大于长度l2的结构中,与长度l2大于长度l1的结构相比,喷射面fn容易受到如后文所述那样偏置在盖61内的保湿液ld的影响。因此,在长度l1大于长度l2的结构中,能够显著地获得由后文所述的那样的油墨的增稠耐性的顺序所实现的效果。
[0067]
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底壁61a呈在与v轴正交的方向、也就是与喷射面fn平行的方向上扩展的板状。在此,底壁61a的底面沿着压盖时的喷射面fn而相对于水平面hp而倾斜。侧壁61b从底壁61a的外周起,跨及整周而在v1方向、也就是与喷射面fn的法线矢量相反的方向上延伸。如图2以及图3所示那样,在压盖时,通过侧壁61b的顶部与喷射面fn的密封区域sr接触,从而使凹部61c的开口被液体喷射头40的喷射面fn堵塞。另外,也可以通过与液体喷射头40的喷射面fn的外周边缘附近的部分接触,从而使凹部61c的开口被液体喷射头40堵塞。
[0068]
在凹部61c中,配置有保湿液ld。保湿液ld例如既可以为通过抽吸清洗动作或者加压清洗动作而从液体喷射头40被喷射至凹部61c内的油墨,也可以为与来自液体喷射头40的油墨独立地被供给至凹部61c内的水或使水和甘油或2-吡咯烷酮等的保湿剂混合的液体。该保湿液ld随着前述的底壁61a的倾斜而因重力而滞留在凹部61c的下部。另外,保湿液ld也可以为通过冲洗动作而被排出的油墨。
[0069]
优选为,保湿液ld的有效水分含有率在第一油墨的有效水分含有率以下、且在第二油墨的有效水分含有率以上。更具体而言,在优选为第一油墨、第二油墨、第三油墨以及第四油墨的各有效水分含有率平均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地对各个喷嘴列进行保湿。相对于此,当保湿液ld的有效水分含有率过高时,保湿性会过高,其结果为,例如存在使油墨的粘度降低至必要以下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当保湿液ld的有效水分含有率过低时,则存在根据油墨的种类等而使对各个喷嘴列的油墨的保湿不充分的情况。
[0070]
在将通过抽吸清洗动作、加压清洗动作或冲洗动作等维护动作而从喷嘴n被排出的油墨作为保湿液ld来使用的情况下,保湿液ld包含第一油墨以及第二油墨之中的一方或者双方。在该情况下,与不同于来自液体喷射头40的油墨而在凹部61c内配置保湿液ld的结构相比,能够简化制造工序或者减少部件数量。另外,保湿液ld也可以为使第一油墨、第二油墨、第三油墨以及第四油墨中的至少一种以上的油墨通过该维护动作而从喷嘴n被排出至凹部61c内的油墨。
[0071]
在压盖时,液体喷射头40的各个喷嘴列ln的铅直方向上的位置从下方向上方而为喷嘴列ln_2、ln_4、ln_3、ln_1的顺序。即,在压盖时,铅直方向上的喷嘴列ln_3的位置p3与喷嘴列ln_1的位置p1相比靠下方,铅直方向上的喷嘴列ln_4的位置p4与喷嘴列ln_3的位置p3相比靠下方,铅直方向上的喷嘴列ln_2的位置p2与喷嘴列ln_4的位置p4相比靠下方。另外,喷嘴列ln的位置为,喷嘴列ln中所包含的多个喷嘴n之中位于最靠铅直方向上的上方的喷嘴n的位置。
[0072]
此外,如图2以及图3所示那样,在液体喷射头40为倾斜姿态时,在沿着喷射面fn与水平面hp的交线的方向上进行观察时,喷嘴列ln_1相对于喷嘴列ln_3而以隔开间隔的方式被配置在w1方向上,喷嘴列ln_3相对于喷嘴列ln_4而以隔开间隔的方式被配置在w1方向上,喷嘴列ln_4相对于喷嘴列ln_2而以隔开间隔的方式被配置在w1方向上。
[0073]
因此,在压盖时,液体喷射头40的各个喷嘴列ln与前述的保湿液ld之间的距离由近至远而为喷嘴列ln_2、ln_4、ln_3、ln_1的顺序。其结果为,如果将由保湿液ld带来的吸湿对液体喷射头40的各个喷嘴列的影响的大小按照从大到小来排列时,则依次为喷嘴列ln_2、ln_4、ln_3、ln_1的顺序。另外,所谓由保湿液ld带来的保湿对喷嘴列的影响较大的含义是指,喷嘴列容易通过保湿液ld而被保湿。因此,在假设液体喷射头40的所有喷嘴列的油墨的增稠耐性彼此相等的情况下,在喷嘴列间油墨的增稠之差变大。
[0074]
因此,如前文所述那样,液体喷射头40的油墨的增稠耐性从高到低而为第一油墨、第三油墨、第四油墨、第二油墨的顺序。因此,能够在喷嘴列间减小油墨的增稠之差。其结果为,在冲洗动作时,能够使从液体喷射头40的多个喷嘴列中被喷射的油墨的排出量彼此相等。因此,节省了考虑喷嘴列间的增稠之差从而对从液体喷射头40的多个喷嘴列的每一个中被喷射的油墨的排出量按照每个喷嘴列来进行变更的时间和精力。此外,即使通过冲洗动作而从各个喷嘴列ln_1~ln_4中排出了等量的油墨,也不会使正常的油墨被过度地排
出,其结果为,减少了油墨的浪费。
[0075]
如前文所述那样,以上的液体喷射装置100具备液体喷射头40和支承体51。液体喷射头40具有喷射面fn,所述喷射面fn包括对第一油墨进行喷射的“第一喷嘴列”的一个示例即喷嘴列ln_1、和对第二油墨进行喷射的“第二喷嘴列”的一个示例即喷嘴列ln_2。支承体51能够以喷射面fn相对于水平面hp而倾斜的倾斜姿态来对液体喷射头40进行支承。
[0076]
在此,在支承体51以该倾斜姿态而对液体喷射头40进行支承的状态下,喷嘴列ln_1位于与喷嘴列ln_2相比靠铅直方向上的上方处。在此基础上,第一油墨的增稠耐性高于第二油墨的增稠耐性。
[0077]
在以上的液体喷射装置100中,在与喷射面fn相比靠铅直方向上的下方处存在有对第一油墨以及第二油墨进行保湿的物体的情况下,该物体与喷嘴列ln_2之间的距离短于该物体与喷嘴列ln_1之间的距离。因此,喷嘴列ln_1与喷嘴列ln_2相比,难以受到由该物体带来的保湿的影响。在液体喷射装置100中,由于第一油墨的增稠耐性高于第二油墨的增稠耐性,因此即使难以受到该物体的影响,也能够减少第一油墨的增稠。因此,能够减少第一油墨的增稠与第二油墨的增稠之差。其结果为,能够减少油墨的浪费或者减少由增稠造成的画质的降低。另外,虽然该物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保湿液ld,但并未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含有水分的介质m等。
[0078]
如前文所述那样,液体喷射装置100还具备在所述支承体51以所述倾斜姿态而对所述液体喷射头40进行支承的状态下覆盖所述喷射面fn的凹状的盖61。在盖61的内部,保持有保湿液ld。在此,所谓“盖61覆盖喷射面fn”是指,只要至少在喷射面fn的法线方向上进行观察时,盖61的凹部61c与被设置在喷射面fn上的多个喷嘴n对置即可,也可以包括在压盖时在侧壁61b与液体喷射头40之间形成有间隙的结构。
[0079]
例如,在盖61的内部,因抽吸清洗或加压清洗等而从液体喷射头40被喷射的油墨会作为对第一油墨以及第二油墨进行保湿的物体的一个示例即保湿液ld而残留。在此,盖61沿着喷射面fn而相对于水平面hp而倾斜。因此,由于该保湿液ld偏置于盖61的下部,因此与喷射面fn相比而位于铅直方向上的下方。其结果为,喷嘴列ln_2与喷嘴列ln_1相比,受到由该保湿液带来的保湿的影响较大。因此,通过使第一油墨的增稠耐性高于第二油墨的增稠耐性,从而能够减少第一油墨的增稠与第二油墨的增稠之差。
[0080]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前文所述那样,支承体51能够对喷射面fn与水平面hp所成的角度进行变更。在此,针对介质m的记录动作时的喷射面fn与水平面hp所成的角度θ0小于倾斜姿态下的喷射面fn与水平面hp所成的角度θ。因此,能够稳定地实施针对介质m的记录动作,其结果为,能够提高画质。此外,能够增大倾斜姿态下的喷射面fn与水平面hp所成的角度θ。其结果为,能够有效地实施通过未图示的擦拭部件来对附着在喷射面fn上的油墨进行擦拭的擦拭动作,或者能够通过保养动作而有效地排出液体喷射头40内的气泡。
[0081]
此外,如前文所述那样,盖61具有底壁61a、和从底壁61a的外周起跨及整个区域而延伸的侧壁61b。而且,盖61形成被底壁61a、侧壁61b和喷射面fn包围并且开口有构成喷嘴列ln_1的多个喷嘴n_1以及构成喷嘴列ln_2的多个喷嘴n_2的封闭空间。因此,与盖61和喷射面fn之间的空间开放的结构相比,能够提高盖61的内部的湿度。其结果为,能够减少第一油墨以及第二油墨的各自的增稠。另外,盖61与喷射面fn之间的空间也可以开放。
[0082]
此外,如前文所述那样,喷射面fn还具有对第三油墨进行喷射的“第三喷嘴列”的
一个示例即ln_3。喷嘴列ln_3在支承体51以倾斜姿态而对液体喷射头40进行支承的状态下,在铅直方向上位于喷嘴列ln_1与喷嘴列ln_2之间。第三油墨的增稠耐性低于第一油墨的增稠耐性、且高于第二油墨的增稠耐性。例如,第三油墨的有效水分含有率高于第一油墨的有效水分含有率、且低于第二油墨的有效水分含有率。因此,能够减少第一油墨或者第二油墨的增稠与第三油墨的增稠之差。
[0083]
进一步地,如前文所述那样,喷射面fn还具有对第四油墨进行喷射的“第四喷嘴列”的一个示例即喷嘴列ln_4。喷嘴列ln_4在支承体51以倾斜姿态而对液体喷射头40进行支承的状态下,在铅直方向上位于喷嘴列ln_2与喷嘴列ln_3之间。第四油墨的增稠耐性高于第二油墨的增稠耐性、且低于第三油墨的增稠耐性。因此,能够减少第一油墨、第二油墨或者第三油墨的增稠与第四油墨的增稠之差。
[0084]
此外,如前文所述那样,在支承体51以倾斜姿态而对液体喷射头40进行支承的状态下,喷嘴列ln_1以及喷嘴列ln_2的各自的排列方向与沿着喷射面fn而和x1方向或者x2方向正交的w1方向或者w2方向交叉。另外,x1方向或者x2方向为“第一方向”的一个示例,并且为沿着喷射面fn与水平面hp的交线的方向。w1方向或者w2方向为“第二方向”的一个示例。
[0085]
进一步地,如前文所述那样,优选为,在冲洗动作时,从喷嘴列ln_1喷射的第一油墨的排出量等于从喷嘴列ln_2喷射的第二油墨的排出量。因此,能够减少油墨的浪费。在此,所谓“等于”是指,除了包括严格而言的相等的情况外,还包含具有10%以内的差异的情况。
[0086]
2.第二实施方式
[0087]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于在下文所例示的方式中作用或功能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要素,将沿用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过的符号,并适当地省略各自的详细的说明。
[0088]
图4为,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头40a的俯视图。在图4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对压盖时、即液体喷射头40a为倾斜姿态下的喷射面fn进行俯视观察时的液体喷射头40a。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代替液体喷射头40而具备液体喷射头40a之外,其余均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
[0089]
液体喷射头40a由以沿着x轴的方式而并排配置的多个头42a构成。虽然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头40a由两个头42a构成,但液体喷射头40a所具备的头42a的数量既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三个以上。另外,多个头42a也可以被一体化。即,液体喷射头40a也可以由将多个头42a一体化而成的一个头来构成。
[0090]
各个头42a具有在沿着x轴的方向上排列的六个头芯片41a。另外,头42a所具备的头芯片41a的数量既可以为五个以下,也可以为七个以上。此外,六个头芯片41a中的至少两个也可以被一体化。
[0091]
各个头芯片41a具有在相对于w轴而倾斜的方向上延伸的喷嘴列ln_1、ln_2、ln_3、ln_4。喷嘴列ln_1由在相对于w轴而倾斜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喷嘴n_1构成。喷嘴n_1为,对第一油墨进行喷射的喷嘴n。喷嘴列ln_2由在相对于w轴而倾斜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喷嘴n_2构成。喷嘴n_2为,对第二油墨进行喷射的喷嘴n。喷嘴列ln_3由在相对于w轴而倾斜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喷嘴n_3构成。喷嘴n_3为,对第三油墨进行喷射的喷嘴n。喷嘴列ln_4由在相对于w轴而倾斜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喷嘴n_4构成。喷嘴n_4为,对第四油墨进行喷射的喷嘴
n。
[0092]
在此,喷嘴列ln_1以及喷嘴列ln_4沿着相对于w轴而倾斜的方向而在同一直线上排列,喷嘴列ln_1相对于喷嘴列ln_4而位于w1方向上。喷嘴列ln_2以及喷嘴列ln_3在相对于喷嘴列ln_1以及喷嘴列ln_4而靠x1方向的位置处,沿着相对于w轴而倾斜的方向而在同一直线上排列,喷嘴列ln_3相对于喷嘴列ln_2而位于w1方向。
[0093]
未图示的盖61针对每个头42a而被设置,盖61的侧壁61b与图4所示的对应每个头42a的密封区域sr接触。另外,密封区域sr与盖61的侧壁61b也可以不接触。
[0094]
在压盖时,液体喷射头40a的各个喷嘴列ln的铅直方向上的位置从下方至上方而为喷嘴列ln_2、ln_4、ln_3、ln_1的顺序。即,在压盖时,铅直方向上的喷嘴列ln_3的位置p3与喷嘴列ln_1的位置p1相比靠下方,铅直方向上的喷嘴列ln_4的位置p4与喷嘴列ln_3的位置p3相比靠下方,铅直方向上的喷嘴列ln_2的位置p2与喷嘴列ln_4的位置p4相比靠下方。
[0095]
即使通过以上的第二实施方式,也能够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减少第一油墨的增稠与第二油墨的增稠之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支承体51以倾斜姿态而对液体喷射头40a进行支承的状态下,在沿着喷射面fn和水平面hp的交线的方向上进行观察时,喷嘴列ln_1以及喷嘴列ln_2中的一方的一部分与另一方的至少一部分重复。在此,如前文所述那样,喷嘴列ln的位置为,喷嘴列ln中所包含的多个喷嘴n之中的位于铅直方向上的最上方的喷嘴n的位置。因此,例如,喷嘴列ln_1所具有的多个喷嘴n_1之中的位于铅直方向的最上方的喷嘴n_1与喷嘴列ln_2所具有的多个喷嘴n_2之中的位于铅直方向的最上方的喷嘴n_2相比而位于铅直方向的上方。即,该位于最上方的喷嘴n_1的位置p1与该位于最上方的喷嘴n_2的位置p2相比而位于铅直方向上的上方。
[0096]
3.第三实施方式
[0097]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于在下文中所例示的方式中作用或功能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要素,将沿用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过的符号,并适当地省略各自的详细的说明。
[0098]
图5为,第三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头40b的俯视图。在图5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对压盖时、即液体喷射头40b为倾斜姿态下的喷射面fn进行俯视观察时的液体喷射头40b。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代替液体喷射头40而具备液体喷射头40b之外,其余均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
[0099]
液体喷射头40b由以沿着x轴的方式而并排配置的多个头42b构成。虽然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头40b由两个头42b构成,但液体喷射头40b所具备的头42b的数量既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三个以上。另外,多个头42b也可以被一体化。即,液体喷射头40b也可以由将多个头42b一体化而成的一个头构成。
[0100]
各个头42b具有在沿着x轴的方向上排列的九个头芯片41b。另外,头42b所具备的头芯片41b的数量既可以为八个以下,也可以为十个以上。此外,九个头芯片41b中的至少两个也可以被一体化。
[0101]
各个头芯片41b具有在相对于w轴而倾斜的方向上延伸的喷嘴列ln_1、ln_2。喷嘴列ln_1由在相对于w轴而倾斜的方向上排列的喷嘴n_1构成。喷嘴列ln_1对第一油墨进行喷射。喷嘴n_1为,对第一油墨进行喷射的喷嘴n。喷嘴列ln_2由在相对于w轴而倾斜的方向上排列的喷嘴n_2构成。喷嘴列ln_2对第二油墨进行喷射。
[0102]
在此,喷嘴列ln_1以及喷嘴列ln_2以在喷嘴n的排列方向和与该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这双方上彼此错开的方式被配置。即,在支承体51以倾斜姿态而对液体喷射头40b进行支承的状态下,在沿着喷射面fn和水平面hp的交线的方向上进行观察时,喷嘴列ln_1以及喷嘴列ln_2中的一方的一部分与另一方的至少一部分重复。而且,喷嘴列ln_1所具有的多个喷嘴n_1之中的位于铅直方向的最下方的喷嘴n_1位于,与喷嘴列ln_2所具有的多个喷嘴n_2之中的位于铅直方向的最下方的喷嘴n_2相比靠铅直方向的上方。即,该位于最下方的喷嘴n_1的位置p1位于,与该位于最下方的喷嘴n_2的位置p2相比靠铅直方向的上方。
[0103]
未图示的盖61针对每个头42而被设置,盖61的侧壁61b与图5所示的对应每个头42b的密封区域sr接触。另外,密封区域sr和盖61的侧壁61b也可以不接触。
[0104]
即使通过以上的第三实施方式,也能够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减少第一油墨的增稠与第二油墨的增稠之差。
[0105]
4.第四实施方式
[0106]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于在下文所例示的方式中作用或功能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要素,将沿用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过的符号,并适当地省略各自的详细的说明。
[0107]
图6为,第四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头40c的俯视图。在图6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对压盖时、即液体喷射头40b为倾斜姿态下的喷射面fn进行俯视观察时的液体喷射头40c。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代替液体喷射头40而具备液体喷射头40c之外,其余均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0108]
液体喷射头40c由两个头43和一个头44构成。另外,两个头43中的一方或者双方也可以与头44一体化。此外,头43的数量和头44的数量分别是任意的,也可以是两个以上的头43和两个以上的头44沿着x轴而被配置为交错状。进一步地,头43和头44也可以关于w1方向而被配置在相同的位置处。
[0109]
各个头43具有头芯片41a、41b、41c、41d。这些头芯片按照头芯片41b、头芯片41d、头芯片41c、头芯片41a的顺序而在w1方向上排列配置。另外,头芯片41a、41b、41c、41d中的至少两个也可以被一体化。
[0110]
头芯片41a具有由在沿着x轴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喷嘴n_1构成的喷嘴列ln_1。喷嘴n_1为,对第一油墨进行喷射的喷嘴n。头芯片41b具有由在沿着x轴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喷嘴n_2构成的喷嘴列ln_2。喷嘴列ln_2为,对第二油墨进行喷射的喷嘴n。头芯片41c具有由在沿着x轴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喷嘴n_3构成的喷嘴列ln_3。喷嘴n_3为,对第三油墨进行喷射的喷嘴n。头芯片41d具有由在沿着x轴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喷嘴n_4构成的喷嘴列ln_4。喷嘴列ln_4为,对第四油墨进行喷射的喷嘴n。
[0111]
在此,头芯片41a、41b、41c、41d的沿着x轴的方向上的各个长度从长到短而为头芯片41b、头芯片41d、头芯片41c、头芯片41a的顺序。
[0112]
头44除了围绕v轴的姿态相差180
°
并且伴随着该姿态的变更而变更了结构之外,其余均被构成为与前述的头43相同。如果具体地进行说明,则头44具有头芯片41e、41f、41g、41h。这些头芯片按照头芯片41f、头芯片41h、头芯片41g、头芯片41e按顺序在w1方向上排列配置。另外,头芯片41e、41f、41g、41h中的至少两个也可以被一体化。
[0113]
头芯片41e具有由在沿着x轴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喷嘴n_1构成的喷嘴列ln_1。喷
嘴n_1为,对第一油墨进行喷射的喷嘴n。头芯片41f具有由在沿着x轴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喷嘴n_2构成的喷嘴列ln_2。喷嘴列ln_2为,对第二油墨进行喷射的喷嘴n。头芯片41g具有由在沿着x轴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喷嘴n_3构成的喷嘴列ln_3。喷嘴n_3为,对第三油墨进行喷射的喷嘴n。头芯片41h具有由在沿着x轴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喷嘴n_4构成的喷嘴列ln_4。喷嘴列ln_4为,对第四油墨进行喷射的喷嘴n。
[0114]
在此,头芯片41e、41f、41g、41h的沿着x轴的方向上的各个长度从长到短而为头芯片41e、头芯片41g、头芯片41h、头芯片41f的顺序。
[0115]
未图示的盖61针对每个头43、44而被设置,盖61的侧壁61b与图6所示的对应每个头43、44的密封区域sr接触。另外,密封区域sr和盖61的侧壁61b也可以不接触。
[0116]
在着眼于被一个盖61覆盖的头43的情况下,各个喷嘴列ln的铅直方向上的位置从下方到上方而为喷嘴列ln_2、ln_4、ln_3、ln_1的顺序。此外,即使在着眼于被一个盖61覆盖的头44的情况下,各个喷嘴列ln的铅直方向上的位置也同样地从下方到上方而为喷嘴列ln_2、ln_4、ln_3、ln_1的顺序。
[0117]
即使根据以上的第四实施方式,也能够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减少第一油墨的增稠与第二油墨的增稠之差。
[0118]
5.第五实施方式
[0119]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于在下文所例示的方式中作用或功能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要素,将沿用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过的符号,并适当地省略各自的详细的说明。
[0120]
图7为,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100d的结构例的概要图。在液体喷射装置100d中,除了代替输送机构30、液体喷射头40、支承机构50以及保养机构60而具有输送机构30d、多个液体喷射头40d_1~40d_4、支承机构50d以及保养机构60d之外,其余均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00相同。另外,在下文中,存在有不对液体喷射头40d_1~40d_4进行区分而称为液体喷射头40d的情况。
[0121]
如图7所示那样,输送机构30d具有在使介质m吸附在外周面上的状态下对其进行输送的滚筒34。滚筒34为,具有沿着围绕与x轴平行的中心轴ax的外周面的圆筒状或者圆柱状的部件。滚筒34通过未图示的电机等驱动机构从而围绕中心轴ax而被旋转驱动。滚筒34的外周面通过未图示的带电器而被带电。使用由该带电产生的静电力,从而使介质m被在静电吸附在滚筒34的外周面上。
[0122]
液体喷射头40d_1、40d_2、40d_3以及40d_4分别与滚筒34的外周面对置。液体喷射头40d_1、40d_2、40d_3以及40d_4分别以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头40同样的方式而被构成。
[0123]
但是,在液体喷射头40d_1、40d_2、40d_3以及40d_4中,围绕与x轴平行的轴的姿态互不相同。此外,在液体喷射头40d_1、40d_2、40d_3以及40d_4中使用的油墨的种类也可以互不相同。具体而言,在液体喷射头40d_1、40d_2、40d_3以及40d_4中使用的油墨的增稠耐性也可以互不相同。在此,例如,在使在液体喷射头40d_1、40d_2、40d_3以及40d_4中使用的油墨的颜色针对每个头而不同的情况下,使用了黄色、品红色、蓝绿色、黑色这四种颜色的油墨。
[0124]
如果具体地进行说明,则液体喷射头40d_1、40d_2、40d_3以及40d_4按照液体喷射
头40d_2、液体喷射头40d_4、液体喷射头40d_3、液体喷射头40d_1的顺序沿着滚筒34的外周面而在方向dm上排列。
[0125]
在此,水平面hp和喷射面fn所成的角度从小到大而为液体喷射头40d_1、液体喷射头40d_3、液体喷射头40d_4、液体喷射头40d_2的顺序。
[0126]
支承机构50d为,对液体喷射头40d_1、40d_2、40d_3以及40d_4进行支承的机构。支承机构50d具有支承体51d_1、51d_2、51d_3、51d_4。支承体51d_1为,对液体喷射头40d_1进行支承的框架等部件。支承体51d_2为,对液体喷射头40d_2进行支承的框架等部件。支承体51d_3为,对液体喷射头40d_3进行支承的框架等部件。支承体51d_4为,对液体喷射头40d_4进行支承的框架等部件。
[0127]
虽然未进行图示,但支承机构50d具有对支承体51d_1、51d_2、51d_3、51d_4的位置进行变更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在如前文所述那样保持使喷射面fn相对于水平面hp而倾斜不变的状态下,使支承体51d_1、51d_2、51d_3、51d_4在沿着x轴的方向上移动。由此,能够实施喷射面fn与滚筒34的外周面对置的状态、和喷射面fn与后述的盖61_1~61_4对置的状态的切换。在喷射面fn与滚筒34的外周面对置的状态下,实施由液体喷射头40d_1、40d_2、40d_3以及40d_4实现的对介质m的印刷。在喷射面fn与后述的盖61_1~61_4对置的状态下,实施由保养机构60d实现的液体喷射头40d_1、40d_2、40d_3以及40d_4的保养。
[0128]
保养机构60d为,在液体喷射头40d_1、40d_2、40d_3以及40d_4的保养动作中使用的机构。保养机构60d具有盖61_1~61_4。盖61_1为“第一盖”的一个示例。盖61_2为“第二盖”的一个示例。盖61_3为“第三盖”的一个示例。盖61_4为“第四盖”的一个示例。
[0129]
图7中的以双点划线示出的盖61_1~61_4分别相对于滚筒34而被配置在x1方向或者x2方向的位置上。盖61_1为,在保养机构60d的保养动作时覆盖液体喷射头40d_1的喷射面fn的凹状的部件。盖61_2为,在保养机构60d的保养动作时覆盖液体喷射头40d_2的喷射面fn的凹状的部件。盖61_3为,在保养机构60d的保养动作时覆盖液体喷射头40d_3的喷射面fn的凹状的部件。盖61_4为,在保养机构60d的保养动作时覆盖液体喷射头40d_4的喷射面fn的凹状的部件。另外,盖61_1~61_4分别以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盖61同样的方式而被构成。
[0130]
图8为,示意性地表示压盖时的第一液体喷射头的一个示例即液体喷射头40d_1的图。图9为,示意性地表示压盖时的第二液体喷射头的一个示例液体喷射头40d_2的图。如图8所示那样,压盖时的液体喷射头40d_1的喷射面fn在相对于水平面hp而以角度θ1倾斜的状态下被盖61_1所覆盖。与此相对,如图9所示那样,压盖时的液体喷射头40d_2的喷射面fn在相对于水平面hp而以大于角度θ1的角度θ2倾斜的状态下被盖61_2所覆盖。
[0131]
伴随着这样的角度θ1以及角度θ2的关系,从而盖61_2相对于水平面hp的倾斜角度大于盖61_1相对于水平面hp的倾斜角度。因此,盖61_2内的保湿液ld与盖61_1内的保湿液ld相比而偏向于集中在喷嘴列ln_2的附近。换而言之,盖61_1内的保湿液ld与盖61_2内的保湿液ld相比,以靠近各个喷嘴列ln的方式沿着水平面hp而扩展至较大的范围。其结果为,压盖时的液体喷射头40d_2的各个喷嘴列ln与保湿液ld之间的距离大于压盖时的液体喷射头40d_1的对应的各个喷嘴列ln与保湿液ld之间的距离。因此,当假设在液体喷射头40d_1中使用的油墨的增稠耐性和在液体喷射头40d_2中使用的油墨的增稠耐性彼此相等的情况下,液体喷射头40d_2中的油墨与液体喷射头40d_1中的油墨相比而易于增稠。其结果为,在
这些液体喷射头间油墨的增稠之差变大。
[0132]
因此,优选为,在液体喷射头40d_2中使用的油墨的增稠耐性高于在液体喷射头40d_1中使用的油墨的增稠耐性。在该情况下,能够在这些头间减小油墨的增稠之差。根据同样的观点,优选为,在液体喷射头40d_3中使用的油墨的增稠耐性高于在液体喷射头40d_1中使用的油墨的增稠耐性、且低于在液体喷射头40d_2中使用的油墨的增稠耐性。此外,优选为,在液体喷射头40d_4中使用的油墨的增稠耐性高于在液体喷射头40d_3中使用的油墨的增稠耐性、且低于在液体喷射头40d_2中使用的油墨的增稠耐性。
[0133]
即使根据以上的第五实施方式,也能够减少第一油墨的增稠与第二油墨的增稠之差。
[0134]
5.变形例
[0135]
以上所例示的方式能够进行多种多样地变形。将能够被应用在前述的方式中的具体的变形的方式在下文中进行例示。从以下的例示中任意选择的两个以上的方式可在相互不矛盾的范围内适当地合并。
[0136]
5-1.变形例1
[0137]
图10为,表示变形例1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100e的结构例的概要图。液体喷射装置100e为串行式的印刷装置。如图10所示那样,液体喷射装置100e具有:液体容器10、控制单元20e、输送机构30e、移动机构70、液体喷射头40e和保养机构60。在此,液体喷射头40e例如以与前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头40a或者第三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头40b同样的方式被构成。
[0138]
输送机构30e在由控制单元20e实施的控制下,将介质m向沿着w轴的w1方向或者w2方向进行输送。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本变形例的w轴为相对于水平面hp而交叉的轴。移动机构70在由控制单元20e实施的控制下,使液体喷射头40e在x1方向和x2方向上往复。在图10所示的示例中,移动机构70具有对液体喷射头40e进行收纳的被称为滑架的大致箱型的支承体71、和固定有支承体71的输送带72。支承体71与前述的压盖时的支承体51同样地,在记录动作时以及压盖时这双方中以倾斜姿态而对液体喷射头40e进行支承。另外,在支承体71上,除了搭载有液体喷射头40e之外,还搭载有液体容器10。
[0139]
在本实施方式中,保养机构60相对于介质m的输送区域而被配置在x1方向的位置处。移动机构70在由保养机构60进行的保养动作时,使液体喷射头40e位于保养机构60的盖61上。
[0140]
液体喷射头40e在由控制单元20e实施的控制下,朝向介质m喷射从液体容器10被供给的油墨。虽然未进行图示,但该喷射的方向为前述的v2方向。通过使该喷射与由输送机构30e进行的介质m的输送和由移动机构70进行的液体喷射头40e的往复移动以并行的方式被实施,从而在介质m的表面上形成由油墨构成的预定的图像。
[0141]
即使根据以上的变形例1,也能够减少第一油墨的增稠与第二油墨的增稠之差。
[0142]
5-2.变形例2
[0143]
虽然在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喷嘴列ln_1作为“第一喷嘴列”、将喷嘴列ln_2作为“第二喷嘴列”来理解的情况,但第一喷嘴列以及第二喷嘴列并未被限定于该例示。具体而言,也可以将喷嘴列ln_1、ln_3、ln_4的任意一个喷嘴列ln作为“第一喷嘴列”来理解。在该情况下,只要将在倾斜姿态下与该一个喷嘴列ln相比而位于铅直方向的下方的
喷嘴列ln作为“第二喷嘴列”来理解即可。如此,“第二喷嘴列”并不限定于喷嘴列ln_2,也可以为喷嘴列ln_3或者喷嘴列ln_4。
[0144]
此外,喷嘴列的配置、数量或者长度等的方式,只要为包含铅直方向上的位置不同的第一喷嘴列以及第二喷嘴列的方式即可,并未被限定于前述的方式。
[0145]
图11为,变形例2的液体喷射头40f的俯视图。在图11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对在倾斜姿态、即压盖时的喷射面fn进行俯视观察时的液体喷射头40f。液体喷射头40f例如被使用在如变形例1所示那样的串行式的印刷装置中,并且具有在沿着w轴的方向上延伸的喷嘴列lna、lnb、lnc、lnd。这些喷嘴列分别由在沿着x轴的方向上排列的喷嘴n构成。
[0146]
喷嘴列lna、喷嘴列lnb以及喷嘴列lnc以该顺序在w2方向上被排列配置于同一直线上。因此,喷嘴列lna的铅直方向上的位置pa与喷嘴列lnb的铅直方向上的位置pb相比靠上方、且与喷嘴列lnc的铅直方向上的位置pc相比靠上方。此外,喷嘴列lnb的铅直方向上的位置pb为,与喷嘴列lnc的铅直方向上的位置pc相比靠上方。进一步地,喷嘴列lnd的铅直方向上的位置pd与喷嘴列lna的铅直方向上的位置pa相同。
[0147]
在此,喷嘴列lna、喷嘴列lnb或者喷嘴列lnd为“第一喷嘴列”,并对第一油墨进行喷射。在将喷嘴列lna或者喷嘴列lnd作为“第一喷嘴列”来理解的情况下,喷嘴列lnb、lnc的任意一个为“第二喷嘴列”,并对第二油墨进行喷射。在此,在将喷嘴列lnc作为“第二喷嘴列”来理解的情况下,喷嘴列lnb为“第三喷嘴列”,并对第三油墨进行喷射。另一方面,在将喷嘴列lnb作为“第一喷嘴列”来理解的情况下,喷嘴列lnc为“第二喷嘴列”,并对第二油墨进行喷射。
[0148]
5-3.变形例3
[0149]
虽然在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记录动作时的液体喷射头40的姿态与保养动作时的液体喷射头40的姿态互不相同,但记录动作时的液体喷射头40的姿态和保养动作时的液体喷射头40的姿态也可以彼此相同。在该情况下,在记录动作时,喷射面fn也相对于水平面hp而倾斜。此外,在该情况下,例如,保养机构60可适当被构成为,能够实施由保养机构60实现的液体喷射头40的保养。
[0150]
5-4.变形例4
[0151]
虽然在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将保养动作时的液体喷射头40设为倾斜姿态,但保养动作时的液体喷射头40也可以不是倾斜姿态,例如,也可以仅在记录动作时将液体喷射头40设为倾斜姿态。
[0152]
5-5.变形例5
[0153]
在前述的各个方式中所例示的液体喷射装置100,除了在被专用于印刷的设备中被采用以外,也能够在传真装置或复印机等各种设备中被采用。显然,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用途并未被限定于印刷。例如,喷出颜色材料的溶液的液体喷射装置可作为形成液晶显示装置的彩色滤波器的制造装置而被利用。此外,喷出导电材料的溶液的液体喷射装置可作为形成配线基板的配线或电极的制造装置而被利用。
[0154]
实施例
[0155]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并未被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
[0156]
a:油墨的制作
[0157]
a-1:黑色油墨的制作
[0158]
a-1a:分散液的制作
[0159]
首先,准备阴离子系高分子p-1[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共聚物(聚合比(质量比)=30/40/30)酸值202、重均分子量6500]。将其在氢氧化钾水溶液中进行中和,并通过离子交换水进行稀释,从而制作出均质的质量百分比10%的聚合物水溶液。
[0160]
将制作出的聚合物溶液(600g)、碳黑(100g)以及离子交换水(300g)进行混合,并在机械性地搅拌预定时间后,通过离心分离处理,从而去除包含粗大颗粒的非分散物,进而得到黑色分散液。所得到的黑色分散液的颜料浓度为质量百分比10%。
[0161]
a-1b:油墨的调制
[0162]
在所得到的黑色分散液中按照以下的配比而加入其他成分并进行充分混合搅拌后,通过利用孔径2.5μm的微型过滤器(富士胶片公司制)来进行加压过滤,从而得到颜料浓度质量百分比2.5%的黑色油墨。
[0163]
黑色分散液:25质量份
[0164]
左妮尔(
ゾニール
)fso-100(杜邦公司制):0.05质量份
[0165]
甘油:8质量份
[0166]
2-吡咯烷酮:6质量份
[0167]
乙炔二醇eo添加剂(川研精细化学品株式会社制):0.5质量份
[0168]
三羟甲基丙烷:3质量份
[0169]
离子交换水:剩余部(=57.45质量份)
[0170]
a-2:蓝绿色油墨的制作
[0171]
a-2a:分散液的制作
[0172]
首先,将丙烯酸苄酯和甲基丙烯酸作为原料,利用通常的方法,制作酸值250、数均分子量3000的ab型嵌段聚合物,在氢氧化钾水溶液中进行中和,并利用离子交换水进行稀释,从而制作出均质的质量百分比50%的聚合物水溶液。
[0173]
将制作出的聚合物溶液(200g)、c.i.颜料蓝15:3(100g)以及离子交换水(700g)进行混合,在机械性地搅拌预定时间后,通过离心分离处理,从而去除包含粗大颗粒的非分散物,进而得到蓝绿色分散液。所得到的蓝绿色分散液其颜料浓度为质量百分比10%。
[0174]
a-2b:油墨的调制
[0175]
在所得到的蓝绿色分散液中按照以下的配比而加入其他成分并进行充分混合搅拌后,通过利用孔径2.5μm的微型过滤器(富士胶片公司制)来进行加压过滤,从而得到颜料浓度质量百分比2.5%的蓝绿色油墨。
[0176]
蓝绿色分散液:25质量份
[0177]
左妮尔(
ゾニール
)fso-100(杜邦公司制):0.05质量份
[0178]
甘油:15质量份
[0179]
2-吡咯烷酮:5质量份
[0180]
乙炔二醇eo添加剂(川研精细化学品株式会社制):0.5质量份
[0181]
三乙醇胺:1质量份
[0182]
离子交换水:剩余部(=53.45质量份)
[0183]
a-3:品红色油墨的制作
[0184]
a-3a:分散液的制作
[0185]
首先,将丙烯酸苄酯和甲基丙烯酸作为原料,利用通常的方法,制作酸值300、数均分子量2500的ab型嵌段聚合物,在氢氧化钾水溶液中进行中和,并利用离子交换水进行稀释,从而制作出均质的质量百分比50%的聚合物水溶液。
[0186]
将制作出的聚合物溶液(100g)、c.i.颜料红122(100g)以及离子交换水(800g)进行混合,在机械性地搅拌预定时间后,通过离心分离处理,从而去除包含粗大颗粒的非分散物,进而得到品红色分散液。所得到的品红色分散液的颜料浓度为质量百分比10%。
[0187]
a-3b:油墨的调制
[0188]
在所得到的品红色分散液中按照以下的配比而加入其他成分并充分地进行混合搅拌后,通过利用孔径2.5μm的微型过滤器(富士胶片公司制)来进行加压过滤,从而得到颜料浓度质量百分比2.5%的品红色油墨。
[0189]
品红色分散液:25质量份
[0190]
左妮尔(
ゾニール
)fso-100(杜邦公司制):0.05质量份
[0191]
甘油:12质量份
[0192]
2-吡咯烷酮:5质量份
[0193]
乙炔二醇eo添加剂(川研精细化学品株式会社制):0.5质量份
[0194]
三乙醇胺:2质量份
[0195]
三羟甲基丙烷:1质量份
[0196]
离子交换水:剩余部(=54.45质量份)
[0197]
a-4:黄色油墨的制作
[0198]
a-4a:分散液的制作
[0199]
首先,将与在黑色油墨的制作中使用的物质同样的阴离子系高分子p-1在氢氧化钾水溶液中进行中和,利用离子交换水进行稀释,从而制作出均质的质量百分比10%的聚合物水溶液。
[0200]
将制作出的聚合物溶液(300g)、c.i.颜料黄74(100g)以及离子交换水(600g)进行混合,在机械性地搅拌预定时间后,通过离心分离处理,从而将包含粗大颗粒的非分散物去除,进而得到黄色分散。所得到的黄色分散液其颜料浓度为质量百分比10%。
[0201]
a-4b:油墨的调制
[0202]
在所得到的黄色分散液中按照以下的配比而加入其他成分并充分地进行混合搅拌后,通过利用孔径1.0μm的微型过滤器(富士胶片公司制)来进行加压过滤,从而得到颜料浓度质量百分比2.5%的黄色油墨。
[0203]
黄色分散液:25质量份
[0204]
左妮尔(
ゾニール
)fso-100(杜邦公司制):0.25质量份
[0205]
甘油:10质量份
[0206]
2-吡咯烷酮:1质量份
[0207]
乙炔二醇eo添加剂(川研精细化学品株式会社制):1质量份
[0208]
三乙醇胺:7质量份
[0209]
碳酸钠:0.5质量份
[0210]
离子交换水:剩余部(=52.75质量份)
[0211]
采用以上的方式,从而得到了黑色油墨、蓝绿色油墨、品红色油墨以及黄色油墨。将这些油墨的组分汇总表示在表1中。另外,在表1中,一并示出了各个油墨的有效水分量以及吸湿性。
[0212]
表1
[0213][0214]
b:评价
[0215]
评价了将采用前文所述的方式而得到的黑色油墨、蓝绿色油墨、品红色油墨以及黄色油墨填充至前述的图2所示的那样的液体喷射头中的情况下的油墨的增稠。在此,将该液体喷射头在如图3所示那样用盖密封了的状态下放置一周,之后,从喷嘴向介质喷出油墨,通过观察喷落于介质上的油墨的喷落位置的偏差,从而对油墨的增稠进行了评价。当喷嘴附近的油墨增稠时,由于油墨的响应性变差,因此油墨的喷出速度降低、也就是油墨到达介质的到达时间变慢。因此,可以说是,喷落位置的偏差越大,增稠越大。另外,也可以通过利用高速照相机等来观察喷嘴的附近,从而对油墨的增稠进行评价。另外,将水平面与喷射面所成的角度θ设为45
°
,并在盖内的下部,作为保湿液而配置了水。
[0216]
在作为第二油墨而使用黑色油墨、作为第一油墨而使用蓝绿色油墨、作为第四油墨而使用黄色油墨、作为第三油墨而使用品红色油墨的情况下,确认了如下情况,即,与作为第一油墨而使用黑色油墨、作为第二油墨而使用蓝绿色油墨、作为第三油墨而使用黄色油墨、作为第四油墨而使用品红色油墨的情况相比,在喷嘴间油墨的增稠之差较小。
[0217]
符号说明
[0218]
10

液体容器;20

控制单元;20e

控制单元;30

输送机构;30d

输送机构;30e

输送机构;31

供给机构;31a

第一供给辊;31b

第二供给辊;32

排出机构;32a

第一排出辊;32b

第二排出辊;33

带机构;33a

第一输送辊;33b

第二输送辊;33c

输送带;34

滚筒;40

液体喷射头;40a

液体喷射头;40b

液体喷射头;40c

液体喷射头;
40d

液体喷射头;40d_1

液体喷射头(第一液体喷射头);40d_2

液体喷射头(第二液体喷射头);40d_3

液体喷射头(第三液体喷射头);40d_4

液体喷射头(第四液体喷射头);40e

液体喷射头;40f

液体喷射头;41

头芯片;41a

头芯片;41b

头芯片;41_1

头芯片;41_2

头芯片;41_3

头芯片;41_4

头芯片;41a

头芯片;41b

头芯片;41c

头芯片;41d

头芯片;41e

头芯片;41f

头芯片;41g

头芯片;41h

头芯片;42

头;43

头;44

头;50

支承机构;50d

支承机构;51

支承体;51d_1

支承体;51d_2

支承体;51d_3

支承体;51d_4

支承体;60

保养机构;60d

保养机构;61

盖;61_1

盖;61_2

盖;61_3

盖;61_4

盖;61a

底壁;61b

侧壁;61c

凹部;62

抽吸泵;70

移动机构;71

支承体;72

输送带;100

液体喷射装置;100d

液体喷射装置;100e

液体喷射装置;331

第一输送辊;332

第二输送辊;ax

中心轴;c

压力室;dm

方向;e

驱动元件;fn

喷射面;hp

水平面;ld

保湿液;ln

喷嘴列;ln_1

喷嘴列(第一喷嘴列);ln_2

喷嘴列(第二喷嘴列);ln_3

喷嘴列(第三喷嘴列);ln_4

喷嘴列(第四喷嘴列);lna

喷嘴列;lnb

喷嘴列;lnc

喷嘴列;lnd

喷嘴列;m

介质;n

喷嘴;n_1

喷嘴;n_2

喷嘴;n_3

喷嘴;n_4

喷嘴;θ

角度;θ0

角度;θ1

角度;θ2

角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