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双面连续凹版印刷装置及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384360发布日期:2023-03-08 07:28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温双面连续凹版印刷装置及其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电子专用设备仪器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低温双面连续凹版印刷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2.凹版印刷可广泛用于各类包装印刷产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包装印刷的需求也有所不同,现有技术中,往往先对薄膜进行印刷,随后再将印刷后的薄膜加工成为用于包装的成品。
3.但是,现有的用于凹版印刷装置在使用时仍具有一定的缺陷,在对薄膜的一面进行印刷后,再重新上料,重新印刷另一面,往往会因需要将印刷好的薄膜拆卸下来再就那些翻转安装而导致效率降低1倍,同时还会增加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在对于尼龙薄膜、热收缩膜的印刷,温度会引起膜的纵向收缩,使用低温干燥,又存在印刷油墨不能干透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温双面连续凹版印刷装置及其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低温双面连续凹版印刷装置,包括截面为u形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底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板,第一横板上滑动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靠近壳体的一侧滑动安装有用于印刷的印刷辊和用于支撑的支撑辊,印刷辊连通有设置在支撑板侧边的墨槽,墨槽的内部腔室滑动安装有升降板,墨槽的内部腔室连通有设置在壳体内底部的补气组件,墨槽内部位于升降板远离补气组件的一侧腔室内添加有油墨,支撑板靠近壳体的一侧转动安装有驱动板,印刷辊和支撑辊均滑动安装在驱动板的一侧。
7.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斜板,斜板的一端顶部固定连接有倒t字形的安装架,安装架的竖直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风机,壳体底部远离风机的一端底部开设有放置槽,该放置槽内滑动连接有用于收集废墨的接引槽,斜板延伸至接引槽的顶部一侧,斜板顶部靠近风机的一端开设有弧形槽,壳体两侧壁板相对立的一侧顶部转动连接有上料辊且上料辊位于风机的正上方,壳体的顶部远离上料辊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接引辊,接引辊转动连接在壳体两侧边相对立的一侧。
8.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矩形柱,矩形柱远离支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动滑块,第一横板的顶部中心处开设有横向滑槽,电动滑块滑动连接在该横向滑槽内,支撑板远离壳体的一侧壁板上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贯穿支撑板且转动轴转动套接在支撑板内,驱动板固定连接在转动轴远离电机的一端。
9.优选的,所述补气组件包括设置在弧形槽正上方的气筒,气筒固定连接在壳体两侧壁板相对立的一侧底部,气筒内部滑动套接有活塞板,矩形柱的侧边固定连接有第二横
板,第二横板靠近壳体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塞管,活塞管远离第二横板的一端贯穿壳体的侧边壁板与活塞板固定连接,气筒远离第二横板的一端连通有进气孔,进气孔开设在壳体远离第二横板的一侧壁板内,进气孔远离气筒的一端嵌设有滤网,活塞板的中心处开设有透气孔,该透气孔与活塞管的内部管道连通且该透气孔内设置有进气单向阀。
10.优选的,所述第二横板的内部开设有u形内置管且该内置管的一端与活塞管连通,u形内置管远离活塞管的一端连通有连通软管,连通软管绕接在软管卷盘上,软管卷盘固定连接在第二横板顶部靠近壳体的一侧,连通软管远离u形内置管的一端与墨槽连通,墨槽的内底部滑动连接有升降板,墨槽与连通软管的连通处位于升降板的底部,墨槽的顶部连通有u形管,u形管远离墨槽的一端与印刷辊连通。
11.优选的,所述驱动板远离支撑板的一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座,两安装座靠近u形管和远离u形管的一端均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升降滑槽,升降滑槽开设在两安装座相互对立的一侧,安装座靠近u形管一端的升降滑槽内滑动套接有第一滑动块,安装座远离u形管一端的升降滑槽内滑动套接有第二滑动块,第一滑动块位于第二滑动块的上方,第二滑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远离第二滑动块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滑动块的底部。
12.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动块靠近壳体的一侧与印刷辊转动连接,支撑辊转动连接在第二滑动块靠近壳体的一侧,壳体靠近第一横板的一侧中心处开设有矩形孔,印刷辊与支撑辊均通过该矩形孔滑动安装在壳体上,u形管远离墨槽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滑动块上并通过贯穿第一滑动块与印刷辊连通,印刷辊和支撑辊远离支撑板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转台。
13.优选的,所述壳体远离支撑板一侧的壁板上开设有两转动孔槽,两转动孔槽通过两转台分别与印刷辊和支撑辊转动套接,位于底部的转动孔槽远离支撑板一侧的壁板内固定连接有启停开关,启停开关与两个转台活动抵接,启停开关与风机电性连接,u形管与墨槽的连通处设置有电磁阀,启停开关也与该电磁阀电性连接。
14.优选的,两所述安装座相互对立的一侧均开设有t形滑槽,两t形滑槽均位于安装座靠近壳体的一侧,t形滑槽内滑动套接有t形滑块,t形滑块远离安装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两挡板相互对立的一侧均开设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与支撑辊的侧边壁板活动抵接,壳体两侧壁板相互对立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多个用于引导薄膜走向的引导辊。
15.一种低温双面连续凹版印刷装置的使用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6.步骤一:通过上料辊将需要凹版印刷的薄膜安装在壳体的一端顶部,将薄膜的一端依次通过靠近上料辊一侧的多个引导辊并穿过印刷辊与支撑辊之间的缝隙,再依次通过远离上料辊一侧的多个引导辊,最后将薄膜的端部绕接在接引辊上;
17.步骤二:通过开启印刷辊和风机,印刷辊对薄膜的一面进行印刷,印刷后的薄膜绕接在接引辊上;
18.步骤三:对薄膜的一面印刷完毕之后,通过伸缩杆的延伸使得支撑辊和印刷辊与薄膜的抵接分离,通过电动滑块的滑动使得支撑辊和印刷辊远离壳体,最后通过电机带动转动轴的转动令支撑辊和印刷辊的位置相互调换,再通过电动滑块的滑动使得支撑辊和印刷辊靠近壳体,在支撑辊与印刷辊分别位于薄膜的两侧之后令伸缩杆收缩,使得使得支撑辊和印刷辊与薄膜的两侧抵接;
19.步骤四:通过上料辊的反向转动使得绕接在接引辊上的薄膜进行反向印刷,对薄膜上未印刷的一面进行印刷。
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1.1、本发明通过上料辊和接引辊的设置,能够有效的避免将印刷一面后的薄膜进行拆卸重新安装,随后对薄膜另一面进行印刷而导致的效率低下、费时费力的情况出现,提高了薄膜双面印刷的效率,通过在电机的转动下,改变印刷辊与支撑辊的位置,实现薄膜的双面连续印刷。
22.2、本发明通过将特质油墨中的原料进行混合搅拌,搅拌均匀之后,添加至墨槽中,通过改变油墨中的有机溶剂配比,提高低温下的溶剂挥发速度,使易收缩易拉伸的薄膜在印刷后不收缩、不拉伸,油墨层快速干燥,不反粘、不咬色,保持较高的印刷质量水平,同时风机的设置还能够有效的促进油墨的干燥,通过带动薄膜周边的空气流通来加速油墨的干燥。
23.3、本发明通过补气组件的设置,使得升降板挤压墨槽中的油墨,使得升降板始终收到一个向u形管靠近的力,进而使得升降板能够使得墨槽中的油墨始终能够通过u形管对印刷辊进行输送,防止因墨槽随着印刷辊的翻转而导致印刷辊无法从墨槽中抽取油墨的情况发生,进而能有效的保证印刷辊的顺利印刷。
24.4、本发明通过气筒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将风机吹出的风进行分割,从气筒上方吹过的风力会带动薄膜周边的空气流通,进而对印刷辊印刷后的薄膜进行有效的冷却,进一步加快薄膜上的油墨干燥,通过气筒下方吹过的风力,会将印刷辊因在薄膜上印刷而掉落下的油墨沿着斜板吹落,促进斜板更快更高效的将油墨吹动至接引槽中,进而对油墨进行有效的回收,防止油墨出现飞溅的情况。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28.图3是本发明气筒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29.图4是本发明活塞筒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30.图5是本发明图4所示的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31.图6是本发明印刷辊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32.图7是本发明图6所示的b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33.图8是本发明挡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34.图9是本发明u形管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35.图10是本发明安装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36.其中,附图标记如下:1、壳体;2、风机;3、安装架;4、气筒;5、上料辊;6、引导辊;7、接引辊;8、第一横板;9、电机;10、支撑板;11、驱动板;12、u形管;13、墨槽;14、活塞管;15、横向滑槽;16、印刷辊;17、接引槽;18、斜板;19、矩形柱;20、转动轴;21、支撑辊;22、挡板;23、
安装座;24、弧形槽;25、连通软管;26、升降板;27、软管卷盘;28、进气孔;29、滤网;30、进气单向阀;31、活塞板;32、电动滑块;33、转台;34、转动孔槽;35、启停开关;36、t形滑槽;37、第一滑动块;38、伸缩杆;39、第二滑动块;40、升降滑槽;41、t形滑块;42、弧形凹槽;43、第二横板。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8.如图1-10所示,一种低温双面连续凹版印刷装置,包括截面为u形的壳体1,壳体1的一侧底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板8,第一横板8上滑动安装有支撑板10,支撑板10靠近壳体1的一侧滑动安装有用于印刷的印刷辊16和用于支撑的支撑辊21,印刷辊16连通有设置在支撑板10侧边的墨槽13,墨槽13的内部腔室滑动安装有升降板26,墨槽13的内部腔室连通有设置在壳体1内底部的补气组件,墨槽13内部位于升降板26远离补气组件的一侧腔室内添加有油墨,支撑板10靠近壳体1的一侧转动安装有驱动板11,印刷辊16和支撑辊21均滑动安装在驱动板11的一侧。墨槽13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添加油墨的栓塞。
3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壳体1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斜板18,斜板18的一端顶部固定连接有倒t字形的安装架3,安装架3的竖直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风机2,壳体1底部远离风机2的一端底部开设有放置槽,该放置槽内滑动连接有用于收集废墨的接引槽17,斜板18延伸至接引槽17的顶部一侧,斜板18顶部靠近风机2的一端开设有弧形槽24,壳体1两侧壁板相对立的一侧顶部转动连接有上料辊5且上料辊5位于风机2的正上方,壳体1的顶部远离上料辊5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接引辊7,接引辊7转动连接在壳体1两侧边相对立的一侧。上料辊5和接引辊7内均设置有电动转轴,上料辊5内设置的电动转轴在印刷辊16对薄膜上的第二面印刷时进行转动,接引辊7内的电动转轴在对薄膜上的第一面印刷时进行转动。上料辊5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限位棒,绕接有薄膜的绕接盘内圈也设置有多个限位棒,上料辊5插接在绕接盘内且通过分别位于上料辊5外壁和绕接盘内壁上的多个限位棒活动卡接。上料辊5可拆卸安装在电动转轴上,上料辊5与电动转轴的连接处设置有卡块和卡扣,上料辊5通过卡块和卡扣可拆卸安装在电动转轴上,该技术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公开。
4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支撑板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矩形柱19,矩形柱19远离支撑板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动滑块32,第一横板8的顶部中心处开设有横向滑槽15,电动滑块32滑动连接在该横向滑槽15内,支撑板10远离壳体1的一侧壁板上固定连接有电机9,电机9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动轴20,转动轴20贯穿支撑板10且转动轴20转动套接在支撑板10内,驱动板11固定连接在转动轴20远离电机9的一端。电机9能进行正反转且正反转的角度均为180
°

4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补气组件包括设置在弧形槽24正上方的气筒4,气筒4固定连接在壳体1两侧壁板相对立的一侧底部,气筒4内部滑动套接有活塞板31,矩形柱19的侧边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板43,第二横板43靠近壳体1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塞管14,活塞管14远离第二横板43的一端贯穿壳体1的侧边壁板与活塞板31固定连接,气筒4远
离第二横板43的一端连通有进气孔28,进气孔28开设在壳体1远离第二横板43的一侧壁板内,进气孔28远离气筒4的一端嵌设有滤网29,活塞板31的中心处开设有透气孔,该透气孔与活塞管14的内部管道连通且该透气孔内设置有进气单向阀30。进气单向阀30仅能够使得气筒4中的气体进入到活塞管14中,进气孔28远离滤网29的一端设置有仅能够使得外界大气进入到气筒4中的补气单向阀。
4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二横板43的内部开设有u形内置管且该内置管的一端与活塞管14连通,u形内置管远离活塞管14的一端连通有连通软管25,连通软管25绕接在软管卷盘27上,软管卷盘27固定连接在第二横板43顶部靠近壳体1的一侧,连通软管25远离u形内置管的一端与墨槽13连通,墨槽13的内底部滑动连接有升降板26,墨槽13与连通软管25的连通处位于升降板26的底部,墨槽13的顶部连通有u形管12,u形管12远离墨槽13的一端与印刷辊16连通。连通软管25与墨槽13的连通处设置有出气单向阀,该出气单向阀仅使得气筒4中的气体能够进入到墨槽13中对升降板26进行加压,升降板26在墨槽13中仅能在图4的视角上进行竖直上下滑动,通过升降板26侧边设置限位滑块在墨槽13内设置限位滑槽即可实现,该技术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公开。
4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驱动板11远离支撑板10的一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座23,两安装座23靠近u形管12和远离u形管12的一端均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升降滑槽40,升降滑槽40开设在两安装座23相互对立的一侧,安装座23靠近u形管12一端的升降滑槽40内滑动套接有第一滑动块37,安装座23远离u形管12一端的升降滑槽40内滑动套接有第二滑动块39,第一滑动块37位于第二滑动块39的上方,第二滑动块3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38,伸缩杆38远离第二滑动块39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滑动块37的底部。第一滑动块37与第二滑动块39的两侧中心处均设置有t形的滑轨,四个滑轨分别滑动连接在四个升降滑槽40内。
4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一滑动块37靠近壳体1的一侧与印刷辊16转动连接,支撑辊21转动连接在第二滑动块39靠近壳体1的一侧,壳体1靠近第一横板8的一侧中心处开设有矩形孔,印刷辊16与支撑辊21均通过该矩形孔滑动安装在壳体1上,u形管12远离墨槽1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滑动块37上并通过贯穿第一滑动块37与印刷辊16连通,印刷辊16和支撑辊21远离支撑板10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转台33。转台33的设置,一方面能够与转动孔槽34对印刷辊16和支撑辊21提供转动的支撑点,另一方面也能够对启停开关35进行抵接或分离,进而使得启停开关35开启或关闭风机2与电磁阀。
4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壳体1远离支撑板10一侧的壁板上开设有两转动孔槽34,两转动孔槽34通过两转台33分别与印刷辊16和支撑辊21转动套接,位于底部的转动孔槽34远离支撑板10一侧的壁板内固定连接有启停开关35,启停开关35与两个转台33活动抵接,启停开关35与风机2电性连接,u形管12与墨槽13的连通处设置有电磁阀,启停开关35也与该电磁阀电性连接。印刷辊16为可转动的辊柱,该技术为现有技术,常用于用于凹版印刷,在此不做过多公开。
4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两安装座23相互对立的一侧均开设有t形滑槽36,两t形滑槽36均位于安装座23靠近壳体1的一侧,t形滑槽36内滑动套接有t形滑块41,t形滑块41远离安装座2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22,两挡板22相互对立的一侧均开设有弧形凹槽42,弧形凹槽42与支撑辊21的侧边壁板活动抵接,壳体1两侧壁板相互对立的一侧转动
连接有多个用于引导薄膜走向的引导辊6。引导辊6的设置为现有技术,用于引导薄膜上的油墨进行干燥和绷直,防止薄膜在印刷的过程中发生折叠的情况。
47.一种低温双面连续凹版印刷装置的使用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8.步骤一:通过上料辊5将需要凹版印刷的薄膜安装在壳体1的一端顶部,将薄膜的一端依次通过靠近上料辊5一侧的多个引导辊6并穿过印刷辊16与支撑辊21之间的缝隙,再依次通过远离上料辊5一侧的多个引导辊6,最后将薄膜的端部绕接在接引辊7上;
49.步骤二:通过开启印刷辊16和风机2,印刷辊16对薄膜的一面进行印刷,印刷后的薄膜绕接在接引辊7上;
50.步骤三:对薄膜的一面印刷完毕之后,通过伸缩杆38的延伸使得支撑辊21和印刷辊16与薄膜的抵接分离,通过电动滑块32的滑动使得支撑辊21和印刷辊16远离壳体1,最后通过电机9带动转动轴20的转动令支撑辊21和印刷辊16的位置相互调换,再通过电动滑块32的滑动使得支撑辊21和印刷辊16靠近壳体1,在支撑辊21与印刷辊16分别位于薄膜的两侧之后令伸缩杆38收缩,使得使得支撑辊21和印刷辊16与薄膜的两侧抵接;
51.步骤四:通过上料辊5的反向转动使得绕接在接引辊7上的薄膜进行反向印刷,对薄膜上未印刷的一面进行印刷。
52.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在薄膜需要进行凹版印刷时,薄膜往往是绕接在绕接盘上的,将上料辊5套接在绕接有薄膜的绕接盘上,进而使得上料辊5将需要凹版印刷的薄膜安装在壳体1的一端顶部,将薄膜的一端依次通过位于印刷辊16靠近上料辊5一侧的多个引导辊6并穿过印刷辊16与支撑辊21之间的缝隙,再依次通过印刷辊16远离上料辊5一侧的多个引导辊6,最后将薄膜的端部绕接在接引辊7上,使得接引辊7能够有效的将薄膜进行有效的收卷,保证印刷辊16的印刷效率。
53.开启印刷辊16和风机2,印刷辊16的转动会对薄膜的一面进行印刷,印刷后的薄膜绕接在接引辊7上,在这个过程中,随着风机2的工作,风机2吹出的风会吹动在气筒4上,风力经过气筒4的引导,部分风力从气筒4的上方吹过,另一部分风力从气筒4的下方吹过,从气筒4上方吹过的风力会带动薄膜周边的空气流通,进而对印刷辊16印刷后的薄膜进行有效的冷却,进一步加快薄膜上的油墨干燥,通过气筒4下方吹过的风力,会将印刷辊16因在薄膜上印刷而掉落下的油墨沿着斜板18吹落,促进斜板18更快更高效的将油墨吹动至接引槽17中,进而对油墨进行有效的回收,防止油墨出现飞溅的情况。
54.对薄膜的一面印刷完毕之后,通过伸缩杆38的延伸使得支撑辊21和印刷辊16与薄膜的抵接分离,电动滑块32的滑动使得支撑辊21和印刷辊16远离壳体1,最后通过电机9带动转动轴20的转动令支撑辊21和印刷辊16的位置相互调换,再通过电动滑块32的滑动使得支撑辊21和印刷辊16靠近壳体1,在支撑辊21与印刷辊16分别位于薄膜的两侧之后令伸缩杆38收缩,使得使得支撑辊21和印刷辊16与薄膜的两侧抵接。此时印刷辊16会与薄膜没有印刷的一面抵接,通过控制上料辊5进行转动,进而使得薄膜能够有效的从接引辊7上重新绕接在上料辊5上的绕接盘上,与此同时,印刷辊16对薄膜上没有印刷的一面进行有效的印刷,通过上料辊5和接引辊7的设置,能够有效的避免将印刷一面后的薄膜进行拆卸重新安装,随后对薄膜另一面进行印刷而导致的效率低下、费时费力的情况出现,提高了薄膜双面印刷的效率,通过在电机9的转动下,改变印刷辊16与支撑辊21的位置,实现薄膜的双面连续印刷。
55.在电机9转动时,电机9输出轴会带动转动轴20进行转动,转动轴20带动驱动板11转动半圈,进而使得印刷辊16和支撑辊21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对调,进而使得后续印刷辊16能够对薄膜的另一面进行有效的印刷,在驱动板11转动的过程中,驱动板11也会带动墨槽13转动半圈,墨槽13的转会拉扯墨槽13远离u形管12一端的连通软管25,将连通软管25从软管卷盘27中拉扯出来,保证连通软管25两端与墨槽13和活塞管14的连通,不会造成连通软管25因驱动板11的转动而被拉扯断裂的情况发生。
56.在伸缩杆38延伸时,伸缩杆38会推动位于伸缩杆38两端的第一滑动块37和第二滑动块39,第一滑动块37会带动印刷辊16向着远离支撑辊21的方向移动,第二滑动块39也会带动支撑辊21向着远离印刷辊16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支撑辊21和印刷辊16不再抵接在薄膜的两侧,使得电动滑块32在滑动时,印刷辊16和支撑辊21不会与薄膜发生抵接,进而导致薄膜因与印刷辊16或支撑辊21的摩擦力而发生撕裂的情况。在伸缩杆38工作是,t形滑块41也会带动两挡板22向着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两挡板22能够与支撑辊21的侧边壁板抵接,并遮挡在印刷辊16和支撑辊21之间,防止印刷辊16上的油墨低落在支撑辊21上,进而导致在对薄膜未印刷的一面进行印刷时,支撑辊21上沾染的油墨印在薄膜已印刷的一面上,防止图案因沾染油墨而被刮花的情况发生,保证薄膜的印刷质量。伸缩杆38收缩时,两t形滑块41会优先从两t形滑槽36内向着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进而使得挡板22的设置不会阻碍支撑辊21与印刷辊16相互靠近,在伸缩杆38收缩至最短状态时,支撑辊21靠近印刷辊16的一侧位于挡板22靠近u形管12的一侧,防止在印刷辊16印刷的过程中挡板22与薄膜发生接触的情况。
57.在电动滑块32向着远离壳体1的方向滑动时,电动滑块32会通过矩形柱19带动活塞管14和支撑板10向着远离壳体1的方向移动,支撑板10会带动印刷辊16和支撑辊21向着远离壳体1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位于印刷辊16或支撑辊21端部的转台33与启停开关35分离,进而使得启停开关35关闭电磁阀和风机2,电磁阀关闭之后,能够有效的防止在印刷辊16和支撑辊21进行转动对调时,墨槽13持续对印刷辊16输送油墨而导致印刷辊16因油墨过多而发生大量滴落的情况,风机2关闭之后,能够有效的防止在印刷辊16和支撑辊21进行转动对调时,风机2持续吹动薄膜而导致薄膜与印刷辊16或支撑辊21外壁发生抵接的情况。活塞管14向着远离壳体1的方向移动,会带动活塞板31向着靠近支撑板10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气筒4通过进气孔28从外界抽取空气,滤网29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防止外界空气中的杂质进入到墨槽13中的情况发生。
58.在电动滑块32向着靠近壳体1的方向滑动时,在位于印刷辊16或支撑辊21端部的转台33与启停开关35进行抵接时,启停开关35会开启电磁阀和风机2,使得风机2对薄膜进行冷却干燥,电磁阀开启之后,使得墨槽13能够对印刷辊16输送油墨,确保印刷辊16的印刷能够有效的进行。电动滑块32向着靠近壳体1的方向滑动的过程中,第二横板43在矩形柱19的带动下会推动活塞管14向着远离支撑板10的方向移动,进而挤压气筒4中的气体,使得气筒4中的气体通过进气单向阀30进入到连通软管25中,进而通过连通软管25进入到墨槽13内部位于升降板26远离u形管12一侧腔室内,进而挤压升降板26,使得升降板26挤压墨槽13中的油墨,使得升降板26始终收到一个向u形管12靠近的力,进而使得升降板26能够使得墨槽13中的油墨始终能够通过u形管12对印刷辊16进行输送,防止因墨槽13随着印刷辊16的翻转而导致印刷辊16无法从墨槽13中抽取油墨的情况发生,进而能有效的保证印刷辊16的
顺利印刷。
5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