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水填充器及墨水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38547发布日期:2022-10-05 04:24阅读:79来源:国知局
墨水填充器及墨水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墨水填充器及墨水供给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墨水填充器及墨水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日常办公中对打印机的需求亦不断增加,在现有的很多喷墨式打印机中,通常使用可更换的墨盒作为墨水容器以向印机提供墨源。当墨盒内储存的墨水耗尽时,可以对墨盒进行填充墨水的操作,以使墨盒可以得到循环使用,避免浪费资源,并节省了成本。
3.为了实现对墨盒进行填充墨水的操作,目前一般采用墨水填充工具利用正压的方式将墨水注入墨盒内。然而,现有的墨盒内通常设置有多个储墨腔以储存不同颜色的墨水,且现有的墨水填充工具通常只储存有一种颜色的墨水,使得当需要向墨盒内的所有储墨腔填充墨水时,需要使用多个墨水填充工具以分别单独向相应的储墨腔填充相应颜色的墨水,导致填充操作较为繁琐,填充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墨水填充器及墨水供给装置,有利于简化向墨盒中多个储存不同颜色墨水的储墨腔内填充相应颜色墨水的操作以提高填充效率。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墨水填充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多个独立的填充腔,任意一个填充腔内还设置有至少一个隔板,至少一个隔板将一个填充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填充子腔,且任意相邻的两个填充子腔之间相互连通;壳体具有沿竖直方向相对的第一顶壁和第一底壁,第一顶壁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孔,第一底壁沿竖直方向凸出延伸形成有多个填充部,其中,任意一个通气孔与一个填充腔连通,任意一个填充部内贯通形成有与一个填充腔连通的墨水通道。
6.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包括本体部和封盖部,封盖部盖设于本体部上以围绕形成多个填充腔;隔板具有沿竖直方向相对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与本体部连接,第二连接端与封盖部连接,隔板靠近第二连接端处开设有连通口;或,隔板具有沿竖直方向相对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与本体部连接,第二连接端与封盖部之间形成有间隙。
7.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墨水填充器还包括致动组件,致动组件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一顶壁上,致动组件用于吸入外界空气并自通气孔挤入填充腔内。
8.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致动组件包括柔性按压部和固定部,柔性按压部通过固定部设置于第一顶壁;柔性按压部内形成有空腔,空腔可与通气孔连通,柔性按压部远离固定部的顶端开设有与空腔连通的吸入口,空腔通过吸入口与外界空气连通;在外力作用下,柔性按压部可发生形变以减小空腔的体积,空腔内的空气可自通气孔被挤入填充腔内。
9.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致动组件还包括安装部,柔性按压部与安装部连
接,安装部与固定部可拆卸地连接。
10.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按压部的形状为半球状或波纹状。
11.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墨水填充器还包括:多个第一密封件,任意一个第一密封件的至少部分可拆卸地嵌设于一个通气孔内以打开或关闭通气孔;和/或,多个第二密封件,任意一个第二密封件可拆卸地套设于一个填充部的外周以打开或关闭墨水通道。
12.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密封件为一体或相互分离式结构;和/或,多个第二密封件为一体或相互分离式结构。
13.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墨水供给装置,包括墨盒以及如前述任一项所述的墨水填充器;墨盒包括盒体,盒体内设置有多个独立的储墨腔,盒体具有沿竖直方向相对的第二顶壁和第二底壁,第二顶壁上开设有多个注入口,任意一个注入口与一个储墨腔连通,且任意一个填充部的至少部分可插接于一个注入口内。
14.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顶壁沿竖直方向凸出延伸形成有抵靠部和插接部,且抵靠部与插接部沿盒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底壁开设有插槽,插接部可插接于插槽内,且抵靠部可与壳体抵接。
15.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墨盒还包括打印头和芯片,盒体还具有连接于第二顶壁和第二底壁之间的侧壁;打印头设置于第二底壁,芯片的至少部分设置于侧壁,且芯片还与打印头电连接。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有益效果是:
17.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墨水填充器及墨水供给装置中,壳体内设置有多个独立的填充腔,第一底壁设置有多个填充部,且一个填充部与一个填充腔连通,填充腔与墨盒中的储墨腔相对应,当需要向设置有多个储墨腔的墨盒填充墨水时,仅需将该墨水填充器安装于墨盒上,填充腔内储存的墨水可以自填充部注入相应的储墨腔内,从而简化了向该墨盒填充墨水的操作,提高了填充效率。
18.此外,填充腔还可被隔板分隔为至少两个填充子腔,每向墨盒进行一次填充墨水的操作,将消耗完一个填充子腔内的墨水,由于一个填充腔内的各个填充子腔之间相互连通,使得各个填充子腔内储存的墨水容量相同,从而实现了多次定量地向墨盒填充墨水。
19.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墨水供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所示的墨水供给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图2所示的墨水供给装置中墨盒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图3所示的墨盒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图3所示的墨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图5所示的墨盒中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图5所示的墨盒中垫板的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墨水填充器的结构示意图。
29.图9为图8所示的墨水填充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0.图10为图9所示的墨水填充器中壳体与第一密封件的组装关系示意图。
31.图11为图9所示的墨水填充器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2为图11所示的壳体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3为图11所示的壳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4.图14为图13所示的壳体中本体部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5为图11所示的壳体的剖视图。
36.图16为图9所示的墨水填充器中第一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7为图9所示的墨水填充器中第二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8为图9所示的墨水填充器中致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9为图18所示的致动组件的剖视图。
40.图20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墨水填充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41.图21为图20所示的墨水填充器中本体部的结构示意图。
42.图22为图20所示的墨水填充器的剖视图。
43.图23为图1所示的墨水供给装置的剖视图。
44.附图标记:
45.1000-墨水供给装置;
46.100-墨水填充器;
47.1-壳体;
48.10a-第一顶壁;10b-第一底壁;10c-第一左侧壁;10d-第一右侧壁;10e-第一前侧壁;10f-第一后侧壁;11-通气孔;12-填充部;121-墨水通道;13-填充腔;131-填充子腔;132-墨水出口;14-隔板;15-本体部;16-封盖部;17-插槽;18-第一挡板;
49.2-第一密封件;
50.21-封堵部;22-握持部;23-防滑凸起;
51.3-第二密封件;
52.31-插接孔;
53.4-致动组件;
54.41-柔性按压部;411-空腔;412-吸入口;42-固定部;421-固定板;422-第一限位板;423-第二限位板;
55.5-连接板;
56.200-墨盒;
57.210-盒体;
58.211-第二顶壁;212-第二底壁;213-第二左侧壁;214-第二右侧壁;215-第二前侧壁;216-第二后侧壁;217a-主体部;217b-盖体部;217c-储墨腔;217d-第二挡板;218-安装槽;219-定位凸起;
59.220-注入口;
60.230-打印头;
61.240-芯片;
62.241-第一芯板;242-第二芯板;243-弯折部;
63.250-垫板;
64.251-板体部;252-安装凸起;253-避让孔;254-定位孔;
65.260-导气槽;
66.270a-插接部;270b-抵靠部;
67.280-第三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68.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69.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7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它含义。
71.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72.请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墨水供给装置1000,包括墨水填充器100和墨盒200,其中,墨水填充器100可拆卸地设置于墨盒200上以向墨盒200内填充墨水,墨盒200可拆卸地设置于图像形成设备(图中未示出)内以向图像形成设备的打印操作提供墨源。
73.墨盒200可以单独安装于图像形成设备内,即当墨水填充器100向墨盒200填充完墨水后,需要将墨水填充器100自墨盒200上卸下;或者,墨盒200和墨水填充器100可以同时安装于图像形成设备内,此外,当墨水填充器100内储存的墨水完全耗尽时,可以更换新的墨水填充器100,即将新的墨水填充器100安装于墨盒200上,然后再将墨盒200和新的墨水填充器100一并安装于图像形成设备内。
74.为了便于说明书的理解,预先设定墨水填充器100和墨盒200的长度方向为图1所示的y轴方向,预先设定墨水填充器100和墨盒200的宽度方向为图1所示的x轴方向,预先设定墨水填充器100和墨盒200的高度方向为图1所示的z轴方向,且图1所示的x轴、y轴和z轴彼此之间相互垂直。
75.请参见图3至图5,墨盒200包括盒体210,该盒体210内设置有多个独立的储墨腔217c,储墨腔217c内容纳有墨水,且该盒体210具有沿竖直方向相对的第二顶壁211和第二底壁212以及连接于第二顶壁211和第二底壁212之间的侧壁,其中,竖直方向为墨盒200的高度方向,即竖直方向为z轴方向,第二顶壁211靠近z轴正方向,第二底壁212靠近z轴负方
向。
76.该盒体210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挡板217d,任意相邻的两个储墨腔217c之间通过第二挡板217d隔开,以使各个储墨腔217c之间彼此相互独立而不连通。
77.侧壁包括沿墨盒200的长度方向(y轴方向)相对的第二左侧壁213和第二右侧壁214以及沿墨盒200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相对的第二前侧壁215和第二后侧壁216,其中,第二左侧壁213靠近y轴负方向,第二右侧壁214靠近y轴正方向,第二前侧壁215靠近x轴正方向,第二后侧壁216靠近x轴负方向。
78.具体地,储墨腔217c的数量可以为2个或n个,其中,n为大于2的正整数,在此不作限定。各个储墨腔217c内容纳的墨水的颜色可以都相同,即墨盒200内只储存有一种颜色的墨水;或者,各个储墨腔217c内容纳的墨水的颜色也可以各不相同,即墨盒200内储存有多种颜色的墨水,且颜色数量与储墨腔217c的数量相同;或者,各个储墨腔217c内容纳的墨水的颜色还可以不尽相同,即一部分储墨腔217c内容纳的墨水的颜色都相同,而另一部分储墨腔217c内容纳的墨水的颜色各不相同。
79.例如,盒体210内可以设置有两个第二挡板217d,以使盒体210内形成的储墨腔217c的数量可以为3个,其中,第一个第二挡板217d沿x轴方向连接于第二前侧壁215的内侧与第二后侧壁216的内侧之间以围绕形成第一个储墨腔217c,第二个第二挡板217d沿y轴方向连接于第一个第二挡板217d的右侧与第二右侧壁214的内侧之间以围绕形成第二个、第三个储墨腔217c,其中,第二个储墨腔217c靠近x轴正方向,第三个储墨腔217c靠近x轴负方向。第一个储墨腔217c内容纳的墨水的颜色可以为黑色,第二个储墨腔217c内容纳的墨水的颜色可以为红色,第三个储墨腔217c内容纳的墨水的颜色可以为黄色。
80.请继续参见图4和图5,墨盒200还包括打印头230和芯片240,打印头230设置于第二底壁212,芯片240的至少部分设置于盒体210的侧壁,且芯片240还与打印头230电连接。
81.具体地,第二底壁212上还开设有可与各个储墨腔217c连通的出墨口(图中未示出),且打印头230与出墨口连通以用于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图案。当将墨盒200安装于图像形成设备内时,图像形成设备中设置的触针(图中未示出)可以与芯片240上设置的多个触点(图中未示出)接触,以使图像形成设备可以通过芯片240与墨盒200进行信息交互以及控制打印头230的工作状态。
82.请继续参见图3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顶壁211上设置有多个进气口(图中未示出)、呈迷宫式蛇形状的导气槽260以及粘附于第二顶壁211上的密封膜片(图中未示出),其中,任意一个进气口与一个储墨腔217c连通,且多个进气口分别与导气槽260连通。
83.具体地,当新墨盒200未被使用时,导气槽260和多个进气口都被密封膜片密封;当墨盒200被使用时,撕开部分密封膜片以使导气槽260远离进气口的端部裸露于大气中,空气可以沿导气槽260进入各个进气口,从而使得各个储墨腔217c内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保持一致,以保证储墨腔217c内容纳的墨水可以顺利地自出墨口流出。进任意一个进气口与密封膜片之间还设置有防水透气层(图中未示出),防水透气层由特殊材料制成,具有允许气体透过但不允许墨水透过的特性。
84.进一步地,盒体210包括主体部217a和盖体部217b,主体部217a与盖体部217b可以采用卡扣配合、插接配合、螺纹配合、焊接、一体成型、粘附等方式连接。各个储墨腔217c形成于主体部217a内,盖体部217b盖设于主体部217a沿竖直方向(z轴方向)的上侧以密封各
个储墨腔217c。进气口、导气槽260、密封膜片以及防水透气层都设置于盖体部217b上。
85.请继续参见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芯片240包括第一芯板241、第二芯板242和弯折部243,其中,第二芯板242设置于第二底壁212以与打印头230电连接,第一芯板241设置于第二左侧壁213,多个触点设置于第一芯板241上,弯折部243呈弯曲状并连接于第一芯板241和第二芯板242之间以使第一芯板241和第二芯板242之间实现电连接。
86.具体地,第一芯板241可以通过卡扣配合、插接配合、螺纹配合、粘附或磁吸等方式与第二左侧壁213连接;和/或,第二芯板242也可以通过卡扣配合、插接配合、螺纹配合、粘附或磁吸等方式与第二底壁212连接。
87.请继续参见图5至图7,墨盒200还包括设置于侧壁上的垫板250,且芯片240设置于侧壁的部分位于垫板250与侧壁之间,垫板250可以起到限位作用以防止芯片240自侧壁上脱落,垫板250还可以起到保护芯片240的作用以防止其他部件挤压芯片240而出现损坏等问题。
88.具体地,垫板250包括板体部251和至少一个安装凸起252,安装凸起252自本体部15向靠近第二左侧壁213的方向延伸,第二左侧壁213上对应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槽218,安装凸起252可插接于安装槽218内以使垫板250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左侧壁213。
89.板体部251靠近多个触点的位置开设有至少一个避让孔253,当墨盒200安装于图像形成设备内时,图像形成设备中设置的触针可以穿过该避让孔253以与触点接触。
90.安装凸起252和/或避让孔253的数量可以为1个、2个、3个、4个或其他任意数量,安装槽218的数量及位置与安装凸起252的数量及位置一一对应,在此不作限定。在本技术中,安装凸起252和避让孔253的数量都可以分别为2个,其中,安装凸起252设置于板体部251沿竖直方向(z轴方向)的底端,避让孔253设置于板体部251沿竖直方向(z轴方向)的顶端,且两个安装凸起252及两个避让孔253都分别沿x轴方向分布于板体部251上。
91.请继续参见图6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垫板250与第二左侧壁213的连接稳定性以及精确定位垫板250在第二左侧壁213上的安装位置,板体部251上还开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254,第二左侧壁213上对应地沿墨盒200的长度方向(y轴方向)凸出形成有至少一个定位凸起219,定位凸起219可插接于定位孔254内。
92.具体地,定位孔254的数量可以为1个、2个、3个、4个或其他任意数量,定位凸起219的数量及位置与定位孔254的数量及位置一一对应,在此不作限定。在本技术中,定位凸起219和定位孔254的数量都可以分别为4个,四个定位孔254位于安装凸起252和避让孔253之间并呈“口”字型分布于板体部251上。
9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定位凸起219也形成于板体部251上,对应地,该定位孔254可以开设于第二左侧壁213上。
9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芯板241也可以设置于第二右侧壁214、第二前侧壁215或第二后侧壁216中的任意一个上,对应地,垫板250也可以设置于第二右侧壁214、第二前侧壁215或第二后侧壁216中的任意一个上。
9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墨水填充器100,该墨水填充器100可拆卸地设置于墨盒200的第二顶壁211(盖体部217b远离主体部217a的表面)上。墨水填充器100内设置有多个填充腔13,任意一个填充腔13对应与一个储墨腔217c连通,以使填充腔13内容纳的墨水可以注入相应的储墨腔217c内,从而使得该墨水填充器100可以一次对多个储墨腔217c分
别进行墨水填充的操作,提高了墨水填充效率。
96.实施例1
97.请参见图8至图15,墨水填充器100至少包括壳体1、多个第一密封件2和多个第二密封件3。其中,壳体1内设置有多个独立的填充腔13,壳体1具有沿竖直方向(z轴方向)相对的第一顶壁10a和第一底壁10b以及连接于第一顶壁10a和第一底壁10b之间的周壁,第一顶壁10a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孔11,第一底壁10b上沿竖直方向(z轴方向)凸出延伸形成有多个填充部12。
98.具体地,任意一个通气孔11与一个填充腔13连通,任意一个填充部12内贯通形成有与一个填充腔13连通的墨水通道121。任意一个第一密封件2的至少部分可拆卸地嵌设于一个通气孔11内以打开或关闭通气孔11,任意一个第二密封件3可拆卸地套设于一个填充部12的外周以打开或关闭墨水通道121。通气孔11及填充部12的数量及位置与填充腔13的数量及位置一一对应,在此不作限定。
99.当该墨水填充器100未被使用时,第一密封件2嵌设于通气孔11内以密封通气孔11,第二密封件3套设于填充部12的外周,防止填充腔13内容纳的墨水可能自通气孔11或填充部12溢出;当需要使用该墨水填充器100时,需要预先将第一密封件2和第二密封件3分别卸下后再将其安装于墨盒200的第二顶壁211上,空气可以自通气孔11进入相对应的填充腔13内,以平衡填充腔13与外界大气之间的气压差,从而保证填充腔13内容纳的墨水可以顺利地自填充部12流出。
100.多个第一密封件2为一体或相互分离式结构;和/或,多个第二密封件3为一体或相互分离式结构。
101.请参见图16,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密封件2为相互分离式结构,第一密封件2包括封堵部21和握持部22,其中,握持部22呈平板状,封堵部21自握持部22向靠近第一顶壁10a的方向延伸,封堵部21嵌设于通气孔11内,握持部22设置于第一顶壁10a的表面。使用者可以通过手指抓取该握持部22以将封堵部21嵌入通气孔11内或自通气孔11内取出。
102.进一步地,握持部22远离第一顶壁10a的表面还可以凸出形成有多个防滑凸起23,当使用者通过手指抓取该握持部22时,防滑凸起23可以增大手指与握持部22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使用者的手指抓取该握持部22。
10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密封件2为一体式结构,多个第一密封件2可以通过连接件(图中未示出)相互连接,有利于简化多个第一密封件2的拆卸操作,提高了组装效率,同时避免了单个第一密封件2因尺寸较小而容易遗失的问题,降低了成本。
104.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二密封件3为相互分离式结构,第二密封件3呈柱体结构,第二密封件3内开设有插接孔31,填充部12可插接于该插接孔31内以密封墨水通道121。
105.请参见图17,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二密封件3为一体式结构,多个第二密封件3通过连接板5连接,第二密封件3在连接板5上的位置与填充部12在第一底壁10b上的位置一一对应。第二密封件3呈柱体结构,第二密封件3内开设有插接孔31,填充部12可插接于该插接孔31内以密封墨水通道121,有利于简化多个第二密封件3的拆卸操作,提高了组装效率,同时避免了单个第二密封件3因尺寸较小而容易遗失的问题,降低了成本。
106.请继续参见图13和图14,该壳体1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挡板18,任意相邻的两个填充腔13之间通过第一挡板18隔开,以使各个填充腔13之间彼此相互独立而不连通。
107.周壁包括沿墨水填充器100的长度方向(y轴方向)相对的第一左侧壁10c和第一右侧壁10d以及沿墨水填充器100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相对的第一前侧壁10e和第一后侧壁10f,其中,第一左侧壁10c靠近y轴负方向,第一右侧壁10d靠近y轴正方向,第一前侧壁10e靠近x轴正方向,第一后侧壁10f靠近x轴负方向。
108.进一步地,壳体1包括本体部15和封盖部16,封盖部16盖设于本体部15上以围绕形成多个填充腔13,主体部217a与盖体部217b可以采用卡扣配合、插接配合、螺纹配合、焊接、一体成型、粘附等方式连接。通气孔11和第一密封件2设置于封盖部16远离本体部15的表面上。
109.具体地,填充腔13的数量可以与储墨腔217c的数量相同;或者,填充腔13的数量可以大于储墨腔217c的数量,以使任意一个储墨腔217c可对应于一个填充腔13,该填充腔13内容纳的墨水的颜色与其相对应储墨腔217c内容纳的墨水的颜色相同。
110.例如,壳体1内可以设置有两个第一挡板18,以使壳体1内形成的填充腔13的数量可以为3个,其中,第一个第一挡板18沿x轴方向连接于第一前侧壁10e的内侧与第一后侧壁10f的内侧之间以围绕形成第一个填充腔13,第二个第一挡板18沿y轴方向连接于第一个第一挡板18的右侧与第一右侧壁10d的内侧之间以围绕形成第二个、第三个填充腔13,其中,第二个填充腔13靠近x轴正方向,第三个填充腔13靠近x轴负方向。第一个填充腔13内容纳的墨水的颜色可以为黑色,第二个填充腔13内容纳的墨水的颜色可以为红色,第三个填充腔13内容纳的墨水的颜色可以为黄色。
111.请继续参见图3、图5、图14和图15,第二顶壁211上开设有多个注入口220,第二底壁212上开设有多个墨水出口132,其中,任意一个注入口220与一个储墨腔217c连通,任意一个墨水出口132与一个填充腔13连通,且任意一个填充部12的至少部分可插接于一个注入口220内,任意一个填充部12内的墨水通道121与一个墨水出口132连通。
112.具体地,当该墨水填充器100安装于墨盒200上时,任意一个填充腔13内容纳的墨水可以依次流经墨水出口132、墨水通道121和注入口220并最终流入储墨腔217c内,从而完成墨水填充的操作。
113.墨盒200还包括多个第三密封件280,任意一个第三密封件280嵌设于一个注入口220内,第三密封件280内贯通设置有与注入口220连通的插接通道(图中未示出),填充部12可插接于该插接通道内。
114.第一密封件2、第二密封件3或第三密封件280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的材质可以为橡胶、硅胶、塑胶或其他任意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在此不作限定。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2、第二密封件3和第三密封件280的材质都可以为硅胶。
115.第二顶壁211沿竖直方向(z轴方向)凸出延伸形成有至少一个插接部270a,第一底壁10b对应开设有至少一个插槽17,任意一个插接部270a可插接于一个插槽17内,以定位墨水填充器100在墨盒200上的安装位置;和/或,第二顶壁211沿竖直方向(z轴方向)凸出延伸形成有至少一个抵靠部270b,任意一个抵靠部270b可与壳体1的周壁抵接,以定位墨水填充器100在墨盒200上的安装位置。
116.请继续参见3、图5和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顶壁211沿竖直方向(z轴方向)凸出延伸形成有一个抵靠部270b和一个插接部270a,且抵靠部270b与插接部270a沿盒体210的长度方向(y轴方向)间隔设置。
117.具体地,抵靠部270b靠近第二右侧壁214设置,插接部270a靠近第二左侧壁213设置。当需要将该墨水填充器100安装于墨盒200上时,插接部270a插接于插槽17内,第一右侧壁10d与抵靠部270b面向插接部270a的表面抵接,从而定位墨水填充器100在墨盒200上的安装位置。
118.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顶壁211上可以仅形成有插接部270a,通过插接部270a插接于插槽17内的方式来定位墨水填充器100在墨盒200上的安装位置;或者,第二顶壁211上可以仅形成有抵靠部270b,通过抵靠部270b与周壁的抵接的方式来定位墨水填充器100在墨盒200上的安装位置;或者,第二顶壁211上可以同时形成有多个抵靠部270b和多个插接部270a,通过插接部270a插接于插槽17内以及抵靠部270b与周壁的抵接的两种方式来定位墨水填充器100在墨盒200上的安装位置。
119.需要说明的是,抵靠部270b和/或插接部270a也可以设置于第一底壁10b上,对应地,插槽17也可以设置于第二顶壁211上。
120.请参见图8、图9、图18和图19,在一些实施例中,墨水填充器100还包括致动组件4,致动组件4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一顶壁10a上,致动组件4用于吸入外界空气并自通气孔11挤入填充腔13内。
121.具体地,致动组件4包括柔性按压部41和固定部42,柔性按压部41通过固定部42设置于第一顶壁10a。柔性按压部41内形成有空腔411,空腔411可与通气孔11连通,柔性按压部41远离固定部42的顶端开设有与空腔411连通的吸入口412,空腔411通过吸入口412与外界空气连通。在外力作用下,柔性按压部41可发生形变以减小空腔411的体积,空腔411内的空气可自通气孔11被挤入填充腔13内,从而增大了填充腔13内的气压,加速了填充腔13内容纳腔的墨水自填充部12流出。
122.进一步地,柔性按压部41的形状可以为半球状、波纹状或其他任意形状,在此不作限定。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柔性按压部41的形状为波纹状,其空腔411的体积较大,更有利于使用者按压,一般仅需按压1~2次即可完成墨水填充的操作。
123.固定部42包括固定板421、第一限位板422和第二限位板423,其中,第一限位板422自固定板421靠近第一前侧壁10e的端部沿竖直方向(z轴方向)向靠近第一顶壁10a的方向延伸,第一限位板422自固定板421靠近第一后侧壁10f的端部沿竖直方向(z轴方向)向靠近第一顶壁10a的方向延伸,以使第一限位板422和第二限位板423之间形成限位空间。
124.具体地,当需要将该致动组件4安装于第一顶壁10a上时,第一顶壁10a位于限位空间内,且第一限位板422面向第二限位板423的表面与第一前侧壁10e抵接,第二限位板423面向第一限位板422的表面与第一后侧壁10f抵接。空腔411沿竖直方向的底端与各个通气孔11连通,使用者通过人工按压的方式以使固定部42与第一顶壁10a紧密接触,从而起到密封固定部42与第一顶壁10a之间的间隙的作用。
125.在一些实施例中,致动组件4还包括安装部(图中未示出),柔性按压部41与安装部连接,安装部与固定部42可拆卸地连接。
126.具体地,固定部42设置有多个卡条(图中未示出),安装部对应设置有多个卡槽(图中未示出),固定部42通过卡条与卡槽的卡接配合与安装部固定连接。安装部通过其上设置的定位扣与壳体1连接,通过安装部与壳体1的连接即可压紧固定部42与第一顶壁10a之间的间隙,防止了气体泄漏,而无需使用者采用人工按压或其他方式去密封固定部42与第一
顶壁10a之间的间隙。
127.实施例2
128.请参见图20至图23,与实施例1中的墨水填充器100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任意一个填充腔13内还设置有至少一个隔板14,至少一个隔板14将一个填充器分隔为至少两个填充子腔131,且任意相邻的两个填充子腔131之间相互连通。
129.具体地,任意一个填充腔13内设置的隔板14的数量可以为1个、2个、3个、4个或其他任意数量,与之相对应的填充部12可以与其中任意一个填充子腔131连通。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任意一个填充腔13内设置的隔板14的数量可以为1个,以将一个填充腔13分隔为两个填充子腔131。
130.例如,任意一个填充腔13内设置的隔板14的数量可以为1个,且该隔板14沿墨水填充器100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延伸,以将一个填充腔13分隔为两个填充子腔131,其中,第一个填充子腔131靠近y轴负方向,第二个填充子腔131靠近y轴正方向,墨水出口132与第二个填充子腔131连通。
131.当该墨水填充器100未被使用时,任意一个填充腔13的各个填充子腔131内都容纳有相同容量的墨水;当第一次使用该墨水填充器100时,任意一个填充腔13的其中一个填充子腔131内容纳的全部墨水可以自填充部12注入相应的储墨腔217c内,而任意一个填充腔13的剩余的填充子腔131内仍容纳有墨水;当需要再次使用该墨水填充器100之前,使用者需要将该墨水填充器100整体顺时针或逆时针翻转90
°
以保持竖直状态,使得任意一个填充腔13的剩余的填充子腔131内容纳的墨水可以依次流入与填充部12连通的填充子腔131中,然后使用者将该墨水填充器100逆时针或顺时针翻转90
°
以恢复至水平状态,在将该墨水填充器100安装于墨盒200上即可,依次循环,直至所有的填充子腔131内容纳的墨水全部耗尽为止。
132.在本技术中,由于任意一个填充腔13的各个填充子腔131之间相互连通,使得各个填充子腔131内容纳的墨水的容量保持恒定,从而实现了向墨盒200多次定量地填充墨水。
133.请继续参见图22,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14沿竖直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与本体部15连接,第二连接端与封盖部16之间形成有间隙,任意相邻的两个填充子腔131之间通过该间隙连通。
134.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隔板14沿竖直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与本体部15连接,第二连接端与封盖部16连接,隔板14靠近第二连接端处开设有连通口(图中未示出),任意相邻的两个填充子腔131之间通过该连通口连通。
135.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墨水填充器100及墨水供给装置1000中,壳体1内设置有多个独立的填充腔13,第一底壁10b设置有多个填充部12,且一个填充部12与一个填充腔13连通,填充腔13与墨盒200中的储墨腔217c相对应,当需要向设置有多个储墨腔217c的墨盒200填充墨水时,仅需将该墨水填充器100安装于墨盒200上,填充腔13内储存的墨水可以自填充部12注入相应的储墨腔217c内,从而简化了向该墨盒200填充墨水的操作,提高了填充效率。
1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