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体膜模具、载体膜和光伏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21628发布日期:2023-01-04 06:12阅读:43来源:国知局
载体膜模具、载体膜和光伏电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载体膜模具、载体膜和光伏电池。


背景技术:

2.hjt(heterojunction with intrinsic thin film,异质结电池)电池技术是目前最火热的电池技术之一,其具有领先的效率水平以及高于其他现有电池的良率水平,采生产hjt电池的成本比较高,为了降低hjt电池的生产成本,在制备光伏电池片上的细栅时,可采用如ptp(激光转印)技术、全开口钢板技术等制备的光伏电池片上的细栅,能满足超细副栅需求,且可以使perc(passivated emitterand rear cell,发射极和背面钝化电池)等高温浆料电池的栅线湿重进一步下降,也可以使hjt低温浆料电池的栅线湿重进一步下降。采用激光转印技术制备光伏电池片时,通常是先设计载体膜模具,采用载体膜模具对载体膜进行压印,压印后的载体膜用于制备栅线,其中栅线线型、栅线根数可以自由设计,因此可以满足客户对任意栅线线型的需求。
3.在现有技术中,经载体膜模具制备的载体膜通常用于制备一整张光伏电池片上的栅线,生产效率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载体膜模具,压印形成的载体膜能匹配适应规格的两个半片光伏电池片的量产规划,提升生产效率。
5.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载体膜。
6.本实用新型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伏电池。
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载体膜模具,包括:金属模板,所述金属模板沿相互正交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延展;所述金属模板上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栅线线型区和第二栅线线型区,所述第一栅线线型区与所述第二栅线线型区相距第一预设距离,每个所述栅线线型区均设置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相间隔的栅线线型凸起。
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载体膜模具,通过设置第一栅线线型区与第二栅线线型区,使得该载体膜模具在对载体膜进行压印时,能在一片载体膜上一次性压印出能同时制备两个半片的光伏电池片的栅线的区域,以及通过合理设置第一栅线线型区与第二栅线线型区之间相距第一预设距离,能保证压印成的载体膜在制备栅线时,能同时实现两片硅片的良好传输,能匹配适应规格的两个半片光伏电池片的量产规划,为同时制备两个半片甚至多片光伏电池片提供一种生产思路,提升生产效率。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载体膜模具包括用于制备光伏电池正面栅线的载体膜的模具;所述栅线线型凸起在垂直于所述金属模板的方向上的高度h1满足12um≤
h1≤16um。其中,相较于现有的载体膜模具降低了正面栅线线型凸起的高度,采用由该载体膜的模具压印形成的正面栅线载体膜制备正面栅线时,不容易摩擦断柵,且能够在不损失效率的情况下降低栅线的湿重。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栅线线型凸起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横截面为梯形凸起,所述梯形凸起的上底背离所述金属模板,所述梯形凸起的上底宽度l1满足5um≤l1≤10um,所述梯形凸起的下底宽度l2满足20um≤l2≤26um,高宽比a1满足0.5≤a1≤0.6。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栅线线型区和所述第二栅线线型区中的栅线线型凸起的数量s1分别满足500根≤s1≤750根。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载体膜模具包括用于制备光伏电池背面栅线的载体膜的模具;所述栅线线型凸起在垂直于所述金属模板的方向上的高度h2满足8um≤h1≤10um。其中,相较于现有的载体膜模具降低了背面栅线线型凸起的高度,采用由该载体膜的模具压印形成的背面栅线载体膜制备背面栅线时,不容易摩擦断柵,且能够在不损失效率的情况下降低栅线的湿重。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栅线线型凸起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横截面为梯形凸起,所述梯形凸起的上底背离所述金属模板,所述梯形凸起的上底宽度l3满足5um≤l3≤10um,所述梯形凸起的下底宽度l4满足18um≤l4≤24um,高宽比a2满足0.35≤a2≤0.5。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栅线线型区和所述第二栅线线型区中的栅线线型凸起的数量s2分别满足500根≤s1≤750根。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距离s1满足20mm≤s1≤40mm。
1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载体膜,包括:聚酯膜,所述聚酯膜沿相互正交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延展;所述聚酯膜上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栅线转印区和第二栅线转印区,所述第一栅线转印区和所述第二栅线转印区相距第一预设距离,所述第一栅线转印区和所述第二栅线转印区均设置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栅线线型凹槽;所述第一栅线转印区和所述第二栅线转印区中的栅线线型凹槽的数量均为半片光伏电池片栅线的数量。
1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载体膜,通过设置第一栅线转印区和第二栅线转印区,使得该载体膜能同时对两个半片的光伏电池片上的栅线进行制备,以及通过合理设置第一栅线转印区和第二栅线转印区之间相距第一预设距离,能保证两片硅片能同时良好地进行传输,能匹配与载体膜中第一栅线转印区和第二栅线转印区的规格相应的半片光伏电池片的量产规划,为同时制备两个半片甚至多片光伏电池片提供一种生产思路,提升生产效率。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载体膜为正面栅线载体膜;所述栅线线型凹槽在垂直于所述聚酯膜的方向上的槽深p1满足12um≤p1≤16um。其中,通过减小正面栅线载体膜中梯形凹槽的槽深,使得最终制成的正面细栅的高度较现有的正面细栅矮,进而不容易出现摩擦断柵的情况。
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栅线线型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截面为梯形凹槽,所述梯形凹槽的上底为凹槽底部,所述梯形凹槽的下底为槽口,所述梯形凹槽的上底宽度k1满足5um≤k1≤10um,所述梯形凹槽的下底宽度k2满足20um≤k2≤26um,高宽比a3满足0.5≤a1≤0.6。
2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栅线转印区和所述第二栅线转印区中的栅线线型凹槽的数量m1分别满足500根≤m1≤750根。
2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载体膜为背面栅线载体膜;所述栅线线型凹槽在垂直于所述聚酯膜的方向上的槽深p2满足8um≤p2≤10um。其中,通过减小背面栅线载体膜中梯形凹槽的槽深,使得最终制成的贝爱民细栅的高度较现有的正面细栅矮,进而不容易出现摩擦断柵的情况。
2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栅线线型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截面为梯形凹槽,所述梯形凹槽的上底为凹槽底部,所述梯形凹槽的下底为槽口,所述梯形凹槽的上底宽度k3满足5um≤k3≤10um,所述梯形凹槽的下底宽度k4满足18um≤k4≤24um,高宽比a4满足0.35≤a2≤0.5。
2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栅线转印区和所述第二栅线转印区中的栅线线型凹槽的数量m2分别满足500根≤m2≤750根。
2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距离s1满足20mm≤s1≤40mm。
2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的光伏电池,包括:光伏电池片;所述光伏电池片的正面设置有正面栅线,所述光伏电池片的背面设置有背面栅线;所述正面栅线和所述背面栅线采用上面任一项所述的载体膜制备。
2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光伏电池,基于载体膜,采用激光转印技术在光伏电池片上制备栅线时,通过设置载体膜中的第一栅线转印区和第二栅线转印区,使得该载体膜能同时对两个半片的光伏电池片上的栅线进行制备,以及通过合理设置第一栅线转印区和第二栅线转印区之间相距第一预设距离,能保证两片硅片能同时良好地进行传输,既能使得制备成的栅线线型可以任意满足客户需求,还能匹配与载体膜中第一栅线转印区和第二栅线转印区的规格相应的半片光伏电池片的量产规划,为同时制备两个半片甚至多片光伏电池片提供一种生产思路,提升生产效率。
2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9.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载体膜模具的俯视图;
30.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载体膜模具的侧视图;
31.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制备光伏电池正面栅线的载体膜的模具中的栅线线型凸起的示意图;
32.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制备光伏电池背面栅线的载体膜的模具中的栅线线型凸起的示意图;
33.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压印前的载体膜的示意图;
34.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载体膜的示意图;
35.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正面栅线载体膜的示意图;
36.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背面栅线载体膜的示意图;
37.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光伏电池的框图。
38.附图标记:
39.光伏电池100;
40.载体膜模具10、载体膜20、光伏电池片30;
41.正面栅线载体膜201、背面栅线载体膜202;
42.金属模板1、第一栅线线型区2、第二栅线线型区3、聚酯膜21、第一栅线转印区22、第二栅线转印区23。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44.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载体膜模具。
4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载体膜模具的俯视图,其中,载体膜模具10用于压印载体膜,压印成的载体膜可用于制备hjt电池上的栅线。载体膜模具10包括金属模板1、第一栅线线型区2和第二栅线线型区3。
46.金属模板1沿相互正交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延展,其中,该金属模板1可以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等,以正方形为例,第一方向为该正方形中任意一条边的延伸方向,第二方向可以为该正方形的中与第一方向相互垂直的边的延伸方向。举例而言,如图1所示,记该金属模板1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方向为第二方向。
47.金属模板1上具有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栅线线型区2和第二栅线线型区3,第一栅线线型区2与第二栅线线型区3相距第一预设距离,每个栅线线型区均设置有沿第二方向延伸且相间隔的栅线线型凸起。其中,如图1所示,该黑色线条即为栅线线型区中的栅线线型,且该栅线线型凸起与金属模板1为一体成型结构。
48.具体地,如图2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载体膜模具的侧视图,其中,该黑色凸起即为栅线线型区中的栅线线型凸起,通过设置金属模板1上的栅线线型凸起于金属模板1所在平面,将载体膜模具10与载体膜按照塑性工艺压印,则可制备出带有凹槽的载体膜,其载体膜中的凹槽区域则用于填充浆料以制备栅线,进而用于匹配hjt光伏电池。
49.其中,可根据需要设置第一预设距离s1,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预设距离s1满足20mm≤s1≤40mm,例如,可以设置第一预设距离s1为20mm或者25mm或者30mm或者40mm等。进一步地,可以设置图1中所示的每个栅线线型区中任意一条栅线线型的长度l满足180.5mm≤l≤181mm,以及,可设置每个栅线线型区中的相邻的两条栅线线型之间的距离均相等,例如可设置该距离为0.15mm,由此可知,第一栅线线型区2和第二栅线线型区3之间的间隔较大,以第一预设距离s1为30mm为例,通过设置第一栅线线型区2与第二栅线线型区3相距适合的距离有利于转印成的载体膜的空间利用,在制备光伏电池片上的栅线时,保证两片硅片能同时良好地进行传输。
50.举例而言,对于规格为182*182mm2的整片电池片来说,有时候需要分别对半片电池片中的栅线进行制备,通过设置载体膜模具10包括第一栅线线型区2和第二栅线线型区3,使得第一栅线线型区2和第二栅线线型区3可分别同时对两个半片的电池片上的栅线进行制备,也就是说,将该载体膜模具10按照两个半片部分设计,在制备电池片时,可以同时
进行两个半片电池片的转印,且设置第一栅线线型区2与第二栅线线型区3相距第一预设距离s1,保证两片硅片能同时良好地进行传输,进而可以匹配规格为182*91mm2的半片电池片的量产规划,提升生产效率。对于制备其他规格的光伏电池片,亦可采用此种方式设计相适应的载体膜模具10,此处不做限定。
5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载体膜模具10,通过设置第一栅线线型区2与第二栅线线型区3,使得该载体膜模具10在对载体膜进行压印时,能在一片载体膜上一次性压印出能同时制备两个半片的光伏电池片的栅线的区域,以及通过合理设置第一栅线线型区2与第二栅线线型区3之间相距第一预设距离,能保证压印成的载体膜在制备栅线时,能同时实现两片硅片的良好传输,能匹配适应规格的两个半片光伏电池片的量产规划,为同时制备两个半片甚至多片光伏电池片提供一种生产思路,提升生产效率。
52.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光伏电池来说,光伏电池片的正面和背面都制备有栅线,且正背面的栅线可根据需要设置为不同的根数、规格等,基于此,载体膜模具10包括用于制备光伏电池正面栅线的载体膜的模具。其中,如图3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制备光伏电池正面栅线的载体膜的模具中的栅线线型凸起的示意图。其中,栅线线型凸起在垂直于金属模板1的方向上的高度h1满足12um≤h1≤16um,其中,可根据需要设置高度h1,例如可设置h1为12um或者12um或者13um或者14um或者15um或者16um等,设置高度h1满足12um≤h1≤16um时,采用由该载体膜的模具压印形成的正面栅线载体膜制备正面栅线时,采用3m胶带对制备成的栅线进行拉力测试后,栅线无脱落现象。
53.可以理解的是,现有技术中的正面栅线线型制备时,通常将用于制备光伏电池正面栅线的载体膜的模具上的栅线线型凸起的高度设置为20um,制备形成的正面栅线线型高度比较高,容易摩擦断柵。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正面栅线线型凸起在垂直于金属模板1的方向上的高度h1满足12um≤h1≤16um,相较于现有的载体膜模具降低了正面栅线线型凸起的高度,不容易摩擦断柵,且能够在不损失效率的情况下降低栅线的湿重。
5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栅线线型凸起沿第一方向的横截面为梯形凸起,梯形凸起的上底背离金属模板1。也就是说,该梯形凸起的下底为与金属模板1连接的一面。在现有技术中,制备正面栅线线型时,通常将用于制备光伏电池正面栅线的载体膜的模具上栅线线型的梯形凸起的上底宽度为5um,梯形凸起的下底宽度为25um,制备形成的栅线线型整体呈又高又细的状态,容易摩擦断柵。在本使用新型实施例中,设置梯形凸起的上底宽度l1满足5um≤l1≤10um,梯形凸起的下底宽度l2满足20um≤l2≤26um,高宽比a1满足0.5≤a1≤0.6。
55.例如,可根据需要设置h1以及l1和l2的值,使得该梯形凸起的高宽比a1满足0.5≤a1≤0.6,例如,可设置l1为5um或者6um或者7um或者8um或者9um或者10um等,以及,可设置l2为20um或者22um或者25um或者26um等,优选地,可将设置l1为8um,可将设置l2为25um,从而获得最优的梯形凸起的高宽比a1,降低栅线线型凸起的高度,使得最终制成的正面细栅的高度较现有的正面细栅矮,进而不容易出现摩擦断柵的情况,且能够降低栅线的湿重,保证光伏电池的效率。
5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由于每种光伏电池片正面的栅线数量不同,则可以根据所要制备的光伏电池片正面的栅线数量设计第一栅线线型区2和第二栅线线型区3中的栅线线型凸起的数量s1,其中,设置第一栅线线型区2和第二栅线线型区3中的栅线线
型凸起的数量s1分别满足500根≤s1≤750根,例如,可设置s1为500根或者550根或者600根或者650根或者750根等。例如对于规格为182*91mm2的半片电池来说,当其正面的栅线数量为520根时,则可以设置第一栅线线型区2和第二栅线线型区3中的栅线线型凸起的数量s1为520根,则第一栅线线型区2与第二栅线线型区3中的所有栅线线型凸起的数量为1040根。
57.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载体膜模具10包括用于制备光伏电池背面栅线的载体膜的模具。其中,如图4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制备光伏电池背面栅线的载体膜的模具中的栅线线型凸起的示意图。其中,栅线线型凸起在垂直于金属模板的方向上的高度h2满足8um≤h2≤10um。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同一个光伏电池来说,通常设置光伏电池背面栅线的高度小于光伏电池正面栅线的高度,基于此,设置用于制备光伏电池背面栅线的载体膜的模具中的栅线线型凸起的高度小于用于制备光伏电池背正面栅线的载体膜的模具中的栅线线型凸起的高度。
58.其中,可根据需要设置高度h2,例如可设置h2为8um或者8.2um或者9um或者9.5um或者10um等,设置高度h2满足8um≤h2≤10um时,采用由该载体膜的模具压印形成的背面栅线载体膜制备背面栅线时,采用3m胶带对制备成的栅线进行拉力测试后,栅线无脱落现象。
59.可以理解的是,现有技术中的正面栅线线型制备时,通常将用于制备光伏电池背面面栅线的载体膜的模具上的栅线线型凸起的高度设置为12um,制备形成的背面栅线线型高度比较高,容易摩擦断柵。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背面栅线线型凸起在垂直于金属模板1的方向上的高度h2满足8um≤h2≤10um,相较于现有的载体膜模具降低了背面栅线线型凸起的高度,不容易摩擦断柵,且能够在不损失效率的情况下降低栅线的湿重。
6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栅线线型凸起沿第一方向的横截面为梯形凸起,梯形凸起的上底背离金属模板,也就是说,该梯形凸起的下底为与金属模板1连接的一面。现有技术中,制备背面栅线线型时,通常将用于制备光伏电池背面栅线的载体膜的模具上栅线线型的梯形凸起的上底宽度为5um,梯形凸起的下底宽度为22um,制备形成的栅线线型整体呈又高又细的状态,容易摩擦断柵。在本使用新型实施例中,设置梯形凸起的上底宽度l3满足5um≤l3≤10um,梯形凸起的下底宽度l4满足18um≤l4≤24um,高宽比a2满足0.35≤a2≤0.5。
61.例如,可根据需要设置h2以及l3和l4的值,使得该梯形凸起的高宽比a2满足0.35≤a2≤0.5,例如,可设置l3为5um或者6um或者7um或者8um或者9um或者10um等,以及,可设置l4为18um或者20um或者22um或者24um等,优选地,可将设置l3为8um,可将设置l4为22um,从而获得最优的梯形凸起的高宽比a2,降低栅线线型凸起的高度,使得最终制成的背面细栅的高度较现有的背面细栅矮,进而不容易出现摩擦断柵的情况,且能够降低栅线的湿重,保证光伏电池的效率。
6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由于每种光伏电池片背面的栅线数量不同,则可以根据所要制备的光伏电池片背面的栅线数量设计第一栅线线型区2和第二栅线线型区3中的栅线线型凸起的数量s2,其中,设置第一栅线线型区2和第二栅线线型区3中的栅线线型凸起的数量s2分别满足500根≤s2≤750根。例如,可设置s2为500根或者550根或者600根或者650根或者750根等。可以理解的是,通常设置光伏电池片背面的栅线数量比较多,正面的栅线数量比较少,因此,在设计载体膜模具10时,可设置s2的值大于s1的值。例如,对于规格为182*91mm2的半片电池来说,当其背面的栅线数量为625根时,则可对应设置第一栅线
线型区2和第二栅线线型区3中的栅线线型凸起的数量s2为625根,则第一栅线线型区2与第二栅线线型区3中的所有栅线线型凸起的数量为1300根。
6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提出一种载体膜,该载体膜是由上面实施例的载体膜模具10压印而成。其中,如图5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压印前的载体膜的示意图,具体地,可设置选用的压印前的聚酯膜的宽度为300mm。在压印的初始阶段,可将如图5所示的一卷平整的聚酯膜与上面任一项实施例的载体膜模具10按照塑性工艺进行压印,被压印之后的载体膜20即为成品膜,可直接用于激光转印制备栅线。
64.其中,如图6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载体膜的示意图,其中,载体膜20包括聚酯膜21,聚酯膜21沿相互正交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延展,其中,该聚酯膜21可以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等,以正方形为例,第一方向为该正方形中任意一条边的延伸方向,第二方向可以为该正方形的中与第一方向相互垂直的边的延伸方向。举例而言,如图5所示,记该聚酯膜21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方向为第二方向。
65.聚酯膜21上具有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栅线转印区22和第二栅线转印区23,其中,如图5所示,该黑色线条即为栅线线型区中的栅线线型凹槽,第一栅线转印区22对应上述实施例中的载体膜模具10的第一栅线线型区2,第二栅线转印区23则对应上述实施例中的载体膜模具10的第二栅线线型区3。
6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栅线转印区22和第二栅线转印区23相距第一预设距离,其中,以第一预设距离s1为30mm为例,通过设置第一栅线转印区22和第二栅线转印区23相距适合的距离有利于载体膜20的空间利用,在制备光伏电池片上的栅线时,保证两片硅片能同时良好地进行传输。
67.第一栅线转印区22和第二栅线转印区23均设置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栅线线型凹槽,其中,这些栅线线型凹槽是由载体膜模具10中的栅线线型凸起压印成的,因此第一栅线转印区22和第二栅线转印区23中的任意一条栅线线型凹槽与第一栅线线型区2和第二栅线线型区3中的相对位置的栅线线型凸起一一对应,该载体膜20中的凹槽区域用于填充浆料以制备栅线,进而用于匹配hjt光伏电池。
6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栅线转印区22和第二栅线转印区23中的栅线线型凹槽的数量均为半片光伏电池片栅线的数量。
69.例如,对于规格为182*91mm2的半片电池片来说,载体膜20中的第一栅线转印区22和第二栅线转印区23可分别同时对两个半片的电池片上的栅线进行制备,以及,通过设置第一栅线转印区22和第二栅线转印区23相距第一预设距离s1,保证两片硅片能同时良好地进行传输,进而可以匹配规格为182*91mm2的半片电池片的量产规划,提升生产效率。
7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载体膜20,通过设置第一栅线转印区22和第二栅线转印区23,使得该载体膜20能同时对两个半片的光伏电池片上的栅线进行制备,以及通过合理设置第一栅线转印区22和第二栅线转印区23之间相距第一预设距离,能保证两片硅片能同时良好地进行传输,能匹配与载体膜20中第一栅线转印区22和第二栅线转印区23的规格相应的半片光伏电池片的量产规划,为同时制备两个半片甚至多片光伏电池片提供一种生产思路,提升生产效率。
71.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在光伏电池片的正面和背面均制备栅线,可根据所需要正背面的栅线的根数和规格等,可将载体膜20分为正面栅线载体膜201和背面栅线载体膜
202。
72.其中,如图7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正面栅线载体膜的示意图。载体膜20为正面栅线载体膜201,栅线线型凹槽在垂直于聚酯膜的方向上的槽深p1满足12um≤p1≤16um。其中,可根据需要设置槽深p1,例如可设置p1为12um或者12um或者13um或者14um或者15um或者16um等,设置槽深p1满足12um≤p1≤16um时,采用该正面栅线载体膜201制备正面栅线时,采用3m胶带对制备成的栅线进行拉力测试后,栅线无脱落现象。
7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栅线线型凹槽沿第一方向的截面为梯形凹槽,梯形凹槽的上底为凹槽底部,梯形凹槽的下底为槽口,梯形凹槽的上底宽度k1满足5um≤k1≤10um,梯形凹槽的下底宽度k2满足20um≤k2≤26um,高宽比a3满足0.5≤a1≤0.6。
74.例如,可根据需要设置p1以及k1和k2的值,使得该梯形凹槽的高宽比a3满足0.5≤a1≤0.6,例如,可设置k1为5um或者6um或者7um或者8um或者9um或者10um等,以及,可设置k2为20um或者22um或者25um或者26um等,优选地,可将设置k1为8um,可将设置k2为25um,从而获得最优的梯形凹槽的高宽比a3,通过减小梯形凹槽的槽深,使得最终制成的正面细栅的高度较现有的正面细栅矮,进而不容易出现摩擦断柵的情况。
75.以及,采用以上正面栅线载体膜201制备正面细栅时,通过合理匹配浆料和设定刮刀压力,可控制所形成的正面栅线线型的高宽比a5满足0.4≤a3≤0.5,从而获得最优的正面栅线线型的高宽比a5,且能够降低正面栅线的湿重,保证光伏电池的效率。
7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栅线转印区21和第二栅线转印区22中的栅线线型凹槽的数量m1分别满足500根≤m1≤750根。其中,可设置m1为500根或者550根或者600根或者650根或者750根等。由于正面栅线载体膜201是用于制备光伏电池正面栅线的载体膜的模具压印成的,因此正面栅线载体膜201的第一栅线转印区22和第二栅线转印区23中栅线线型凹槽的数量m1与第一栅线线型区2和第二栅线线型区3中的栅线线型凸起的数量s1相等且一一对应。基于此,对于规格为182*91mm2的半片电池来说,当其正面的栅线数量为520根时,则第一栅线转印区22和第二栅线转印区23中栅线线型凹槽的数量m1为520根,则第一栅线转印区22和第二栅线转印区23中的所有栅线线型凹槽的数量为1040根。
77.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如图8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背面栅线载体膜的示意图。当载体膜20为背面栅线载体膜202时,栅线线型凹槽在垂直于聚酯膜的方向上的槽深p2满足8um≤p2≤10um。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同一个光伏电池来说,通常设置光伏电池背面栅线的高度小于光伏电池正面栅线的高度,基于此,设置背面栅线载体膜202的槽深p2小于正面栅线载体膜201的槽深p1。
78.其中,可根据需要设置槽深p2,例如可设置p2为8um或者8.1um或者9um或者9.5um或者10um等,设置槽深p2满足18um≤p2≤10um时,采用该背面栅线载体膜202制备背面面栅线时,采用3m胶带对制备成的栅线进行拉力测试后,栅线无脱落现象。
7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栅线线型凹槽沿第一方向的截面为梯形凹槽,梯形凹槽的上底为凹槽底部,梯形凹槽的下底为槽口,梯形凹槽的上底宽度k3满足5um≤k3≤10um,梯形凹槽的下底宽度k4满足18um≤k4≤24um,高宽比a4满足0.35≤a2≤0.5。
80.例如,可根据需要设置p2以及k3和k4的值,使得该梯形凹槽的高宽比a4满足0.35
≤a2≤0.5,例如,可设置k3为5um或者6um或者7um或者8um或者9um或者10um等,以及,18um或者20um或者22um或者24um等,优选地,可将设置k3为8um,可将设置k4为22um,从而获得最优的梯形凹槽的高宽比a4,通过减小梯形凹槽的深度,使得最终制成的正面细栅的高度较现有的正面细栅矮,进而不容易出现摩擦断柵的情况。
81.以及,采用以上背面栅线载体膜202制备背面细栅时,通过合理匹配浆料和设定刮刀压力,可控制所形成的背面面栅线线型的高宽比a6满足0.2≤a4≤0.35,从而获得最优的背面栅线线型的高宽比a6,且能够降低背面栅线的湿重,保证光伏电池的效率。
8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栅线转印区21和第二栅线转印区22中的栅线线型凹槽的数量m2分别满足500根≤m2≤750根。其中,可设置m2为500根或者550根或者600根或者650根或者750根等。由于通常设置光伏电池片背面的栅线数量比较多,正面栅线的数量比较少,在设计载体膜模具10时,设置s2的值大于s1的值,则由载体膜模具10压印形成的载体膜20满足m2的值大于m1的值,且背面栅线载体膜202的第一栅线转印区22和第二栅线转印区23中栅线线型凹槽的数量m2与第一栅线线型区2和第二栅线线型区3中的栅线线型凸起的数量s1相等且一一对应。因此,对于规格为182*91mm2的半片电池来说,当其背面的栅线数量为625根时,则可对应设置背面栅线载体膜202中第一栅线转印区22和第二栅线转印区23中栅线线型凹槽的数量m2为625根,则第一栅线转印区22和第二栅线转印区23中的所有栅线线型凹槽的数量为1300根。
83.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光伏电池,如图9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光伏电池的框图,其中,光伏电池100包括光伏电池片30。
84.具体地,光伏电池片30的正面设置有正面栅线,光伏电池片30的背面设置有背面栅线,此处未示出,该光伏电池片30的正面栅线和背面栅线采用上面任一项实施例的载体膜20制备。通过设置压印成的载体膜20第一栅线转印区22和第二栅线转印区23相距第一预设距离,将该载体膜20用于制备光伏电池片30时,同时对两个半片的电池片上的栅线进行制备,且能保证两片硅片能同时良好地进行传输。
85.以及,采用上面实施例中的载体膜20制备光伏电池片30上的栅线时,可匹配hjt低温浆料,设置黏度需求在180-240pa.s,以及在制备栅线的过程中,通过合理设定刮刀压力,可控制所形成的正面栅线线型的高宽比a3满足0.4≤a3≤0.5,以及控制所形成的背面面栅线线型的高宽比a4满足0.2≤a4≤0.35,从而获得最优的正面栅线线型的高宽比a3和背面面栅线线型的高宽比a4,采用此种设计效率复合效率最佳栅线设计,即保证制备形成的正面栅线和背面栅线不易断裂,在保证光伏电池的效率的同时,还能够降低背面栅线的湿重。
8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光伏电池100,基于载体膜20,采用激光转印技术在光伏电池片30制备栅线时,通过设置载体膜20中的第一栅线转印区22和第二栅线转印区23,使得该载体膜20能同时对两个半片的光伏电池片30上的栅线进行制备,以及通过合理设置第一栅线转印区22和第二栅线转印区23之间相距第一预设距离,能保证两片硅片能同时良好地进行传输,既能使得制备成的栅线线型可以任意满足客户需求,还能匹配与载体膜20中第一栅线转印区22和第二栅线转印区23的规格相应的半片光伏电池片30的量产规划,为同时制备两个半片甚至多片光伏电池片30提供一种生产思路,提升生产效率。
8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电池100、载体膜模具10、载体膜20和光伏电池片3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8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8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