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热转印机的自动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02668发布日期:2024-01-23 12:29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热转印机的自动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热转印机,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热转印机的自动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1、反光衣是一种具有反光性能的服装,常用于夜间或低光环境下,让人更容 易被注意和识别,其常适用于步行、骑行、晨跑等户外活动,能有效提高人的 安全性。

2、在将反光热贴膜热烫在衣物预定位置形成反光衣的工序中,需要工作人员将衣物摆放至工作台上,然后将反光热贴膜安置于衣物表面的预定位置,接着启动热烫机,热烫机的烫板下压,将反光热贴膜烫印在衣物的表面上,随后烫板上升复位,完成反光热贴膜的热烫。

3、当完成热烫工作后,工人需要取走衣物,然后将新的衣物重新摆放至工作台。同时,在取走衣物后,工人还需要人工进行热烫好的衣物进行收集处理,其费时费力,影响了工人的实际操作效率。因此,可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能够对衣物进行同步自动收集,以提高工人的实际操作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热转印机的自动收集装置。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热转印机的自动收集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用于热转印机的自动收集装置,包括移动台,安装于工作台的顶部,且可沿水平方向进行左右来回移动;衣托台,数量为两个,分别安装于移动台的顶部左右两侧,用于承托衣物而供热转印机将反光热贴膜烫印在衣物的表面上,且在转印完成后将衣物向后进行卸衣处理;以及收衣箱,数量为两个,分别安装于工作台背面左右两侧位置处,且分别用于承接自两个衣托台上进行向后落料的衣物进行收集。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工人在工作台的前侧进行操作,将衣物铺放于移动台顶部的衣托台上。然后,移动台进行左右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当移动台左移后,右侧的衣托台被移动至热转印机下方位置,热转印机将反光热贴膜烫印在衣物的表面,此时左侧的衣托台将转印完成后的衣物向后进行卸衣处理,使其落入工作台背侧的收衣箱内进行收集,且在衣物卸衣处理后,工人将新的衣物铺放于衣托台。同理,在当移动台右移后,左侧的衣托台被移动至热转印机下方位置,热转印机将反光热贴膜烫印在衣物的表面,此时右侧的衣托台将转印完成后的衣物向后进行卸衣处理,使其落入工作台背侧的收衣箱内进行收集,且在衣物卸衣处理后,工人将新的衣物铺放于衣托台。因此,在本技术中,能够对衣物进行同步自动收集,以提高工人的实际操作效率。

5、可选的,所述衣托台包括第一托板、第二托板、第一驱动单元以及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一托板、第二托板前后布置,所述第一托板布置于前侧,且所述第一托板与第二托板之间通过分隔座进行分隔;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用于控制第一托板朝第二托板方向进行后翻而进行叠衣;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用于控制第二托板进行向后倾斜而向收衣箱内进行滑落下料。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当衣物完成烫印后且随移动台被移出热转印机后,第一驱动单元控制第一托板朝第二托板方向进行后翻,使衣物在第二托板上完成叠衣处理。然后,第二驱动单元用于控制第二托板向后进行倾斜,使叠好的衣物相下方的收衣箱内进行滑落下料,以完成收集工作。

7、可选的,所述第一托板靠近第二托板一端转动连接于分隔座,所述第一托板的底部通过后翻托架安装于移动台;所述后翻托架朝向第二托板一端通过后翻转轴转动安装连接于移动台,所述第一托板的底部左右两侧均铰接安装有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托板通过第一支撑块支撑安装于后翻托架,且所述第一支撑块可沿前后方向滑动连接于后翻托架;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用于驱动后翻托架朝第二托板方向进行后翻。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第一驱动单元驱动后翻托架朝第二托板方向进行后翻,后翻托架带动第一托板进行后翻,以对衣物进行前后对折至第二托板上。

9、可选的,所述后翻托架底部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布置于后翻托架远离后翻转轴一端的左右两侧。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后翻托架进行复位后,后翻托架的前侧通过支撑腿进行支撑,使其在烫印过程中,第一托板能够保持水平状态,以便保障后续的烫印的质量。

11、可选的,所述支撑腿包括支撑杆以及安装于支撑杆底部的支撑板。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进一步增大支撑面积,以提高其支撑稳定性。

13、可选的,所述移动台上开设有两个卸衣口,且两个所述卸衣口分别布置于两个衣托台中第二托板的下方位置;所述收衣箱布置安装于工作台后侧的左右两侧,且分别对准于两个卸衣口。

14、可选的,所述第二托板在远离第一托板一端的底部铰接有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撑块布置于第二托板的左右两侧;两侧的所述第二支撑块分别布置支撑于卸衣口的左右两侧,且可沿前后方向滑动设置;所述第二托板靠近第二托板一端设置有卸衣摆杆,所述卸衣摆杆布置于第二托板的左右两侧,且所述卸衣摆杆的前端铰接连接于第二托板侧面,所述卸衣摆杆的后端铰接连接于移动台;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用于控制第二支撑块沿前后方向进行移动。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二驱动单元朝靠近第一托板方向移动,使第二托板靠近第一托板一端进行而逐步倾斜抬升,使第二托板上的衣物能够顺利经卸衣口落入至收衣箱内进行收集。

16、可选的,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滚珠丝杠副和卸衣驱动件,所述滚珠丝杠副为两组,两组所述滚珠丝杠副分别安装于卸衣口的左右两侧,且均沿前后方向进行延伸布置;所述滚珠丝杠副中的丝杠转动安装于移动台,所述第二支撑块分别固定连接于同侧中滚珠丝杠副的螺母;两组所述滚珠丝杠副之间通过链轮链条进行同步联动,所述卸衣驱动件用于驱动控制滚珠丝杠副。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第二托板进行驱动过程中,卸衣驱动件驱动其中一个的滚珠丝杠副,然后通过链轮链条结构同步启动另外一个滚珠丝杠副进行同步联动,以控制第二支撑块沿前后方向进行移动,进而控制第二托板靠近第一托板一端进行而逐步倾斜抬升,或者进行复位至水平状态。

18、可选的,还包括负压单元;所述负压单元包括负压气泵,所述分隔座内成型有负压腔,所述分隔座的顶部开设有负压吸风口,所述负压吸风口沿分隔座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均连通于负压腔;所述负压气泵用于对负压腔内部进行抽风操作。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在第一托板向第二托板进行后翻叠衣前,负压气泵对负压腔内部进行抽风,以通过负压吸风口而对衣物进行吸附,以更好地保障衣物自分隔座位置进行对折叠衣,其叠衣效果比较好。同理,完成叠衣后,负压气泵停止工作,以解除对衣物的吸附,以便后续第二托板进行倾斜卸衣处理。

20、可选的,所述收衣箱包括箱体、收衣托板以及升降驱动件;所述箱体顶部呈开口状,所述收衣托板水平设置,且所述收衣托板安装于箱体内,所述升降驱动件用于控制收衣托板进行升降控制。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随着衣物的不断滑落收集,收衣托板进行同步下降,以保障衣物以一个较小的落差进行滑动至收衣托板上,其卸衣效果比较好。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工人在工作台的前侧进行操作,将衣物铺放于移动台顶部的衣托台上。然后,移动台进行左右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当移动台左移后,右侧的衣托台被移动至热转印机下方位置,热转印机将反光热贴膜烫印在衣物的表面,此时左侧的衣托台将转印完成后的衣物向后进行卸衣处理,使其落入工作台背侧的收衣箱内进行收集,且在衣物卸衣处理后,工人将新的衣物铺放于衣托台。同理,在当移动台右移后,左侧的衣托台被移动至热转印机下方位置,热转印机将反光热贴膜烫印在衣物的表面,此时右侧的衣托台将转印完成后的衣物向后进行卸衣处理,使其落入工作台背侧的收衣箱内进行收集,且在衣物卸衣处理后,工人将新的衣物铺放于衣托台。因此,在本技术中,能够对衣物进行同步自动收集,以提高工人的实际操作效率;

24、2.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当衣物完成烫印后且随移动台被移出热转印机后,第一驱动单元控制第一托板朝第二托板方向进行后翻,使衣物在第二托板上完成叠衣处理。然后,第二驱动单元用于控制第二托板向后进行倾斜,使叠好的衣物相下方的收衣箱内进行滑落下料,以完成收集工作;

25、3.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在第一托板向第二托板进行后翻叠衣前,负压气泵对负压腔内部进行抽风,以通过负压吸风口而对衣物进行吸附,以更好地保障衣物自分隔座位置进行对折叠衣,其叠衣效果比较好。同理,完成叠衣后,负压气泵停止工作,以解除对衣物的吸附,以便后续第二托板进行倾斜卸衣处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