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69762发布日期:2024-04-18 20:42阅读:19来源:国知局
带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能够卸下的方式安装到打印机的带盒。


背景技术:

1、以往,已知一种以能够卸下的方式安装到例如小型打印机的带盒,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带盒。在专利文献1的带盒中,在带盒本体1内,墨带4的供给轴3配置在带盒盖2与隔板6之间的第一空间中,墨带4的卷取轴7配置在隔板6下侧的第二空间中,当驱动辊8由于打印机的驱动装置而旋转时,架在驱动辊8和从动辊10之间的弹性带9移动,卷取轴7旋转。由此,墨带4在被张力辊5施加一定的供给张力后,从第一空间向下输送到第二空间。

2、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9-9518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在专利文献1的带盒中,在将墨带4从第一空间向下输送到第二空间之前,墨带4由张力辊5绕张力辊5的轴线反转大约180°,即,墨带4被张力辊5将墨带4的内侧与外侧反转。因此,当将使用专利文献1的墨带4的带盒用于例如使用具有被打印层和剥离层的被打印介质的带盒时,当被打印介质的内侧和外侧反转时,剥离层从被打印层浮起,产生不能平顺地输送被打印介质的问题。

2、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平顺地输送具有被打印层和剥离层的被打印介质的带盒。

3、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带盒,包括:壳体,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在所述第一层具有打印头空间;以及卷,设置在所述第二层,在围绕旋转中心的卷绕方向上卷绕有被打印介质,所述被打印介质包括被打印层和剥离层,以所述被打印层位于所述被打印介质的所述卷绕方向的内侧、所述剥离层位于所述被打印介质的所述卷绕方向的外侧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壳体包括用于输送所述被打印介质的输送路径,所述输送路径被构成为将所述被打印介质通过形成在所述壳体内的所述第一层与所述第二层之间的边界处的开口在所述卷绕方向上从所述卷输送到所述打印头空间。

4、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述开口在第三方向上位于与所述打印头空间相反的位置,所述第三方向是与从所述第一层向所述第二层的第一方向和在所述打印头空间中输送所述被打印介质的第二方向垂直的方向。

5、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述壳体呈具有四个角部的长方体状,所述输送路径经由所述壳体的所述四个角部中的至少三个角部到达所述打印头空间。

6、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所述三个角部包括第一角部、第二角部和第三角部,所述第一角部位于所述第二层,所述第二角部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所述第三角部位于所述第一层,所述输送路径被构成为所述被打印介质以相对于卷绕在所述卷上的所述被打印介质倾斜的状态架在所述第一角部与所述第二角部之间,所述输送路径被构成为所述被打印介质以相对于卷绕在所述卷上的所述被打印介质倾斜的状态架在所述第二角部与所述第三角部之间,所述输送路径被构成为所述被打印介质相对于卷绕在所述卷上的所述被打印介质水平地架在所述第三角部与所述打印头空间之间,所述输送路径被构成为按照所述第一角部、所述第二角部和所述第三角部的顺序输送所述被打印介质,从而使所述被打印介质从所述第二层向所述第一层移动,到达所述打印头空间。

7、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所述壳体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层的第四角部,所述开口的在所述被打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端位于所述第四角部,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层包括被打印介质出口,所述被打印介质出口在从所述第二层向所述第一层的方向上与所述第四角部重叠,所述输送路径被构成为按照所述第四角部、所述第一角部、所述第二角部和所述第三角部的顺序输送所述被打印介质,从而使所述被打印介质从所述第二层向所述第一层移动到达所述打印头空间之后,到达所述被打印介质出口。

8、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所述壳体包括下壳体和连接到所述下壳体的上壳体,所述下壳体在其上部具有第一开口部,所述上壳体在其下部具有第二开口部,所述开口通过在作为连接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的位置的边界处连接所述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第二开口部来构成。

9、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所述第一层中还包括墨带。

10、本发明的第八方面,还包括所述墨带的供给轴,所述供给轴的供给轴线位于所述卷的投影面积内。

11、本发明的第九方面,还包括所述墨带的供给轴和卷取轴,在从所述第二层向所述第一层的方向上,所述开口不与所述卷、所述供给轴和所述卷取轴中的任一个重叠。

12、本发明的第十方面,还包括所述墨带的供给轴和卷取轴,所述开口围绕所述卷的所述旋转中心,位于所述供给轴和所述卷取轴的外侧。

13、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层中包括所述被打印介质的引导部,所述第二层位于所述第一层的上方,在所述开口中所述被打印介质的上端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在上下方向上的间隔大于在所述第一层中所述被打印介质的上端与所述引导部之间的间隙在上下方向上的间隔。

14、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带盒,包括:壳体,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在所述第一层具有打印头空间;以及卷,设置在所述第二层,在围绕旋转中心的卷绕方向上卷绕有被打印介质,所述被打印介质包括被打印层和剥离层,以所述被打印层位于所述被打印介质的所述卷绕方向的内侧、所述剥离层位于所述被打印介质的所述卷绕方向的外侧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壳体包括用于输送所述被打印介质的输送路径,所述输送路径被构成为将所述被打印介质通过形成在所述壳体内的所述第一层与所述第二层之间的边界处的开口在所述卷绕方向上从所述卷输送到所述打印头空间。因此,被打印介质由壳体所包括的输送路径在卷绕方向上从卷输送到打印头空间,因此,能够降低像以往那样在被打印介质的输送过程中被打印介质的内侧和外侧反转时剥离层从被打印层浮起的可能性。由此,能够平顺地输送包括被打印层和剥离层的被打印介质。

15、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带盒,所述开口在第三方向上位于与所述打印头空间相反的位置,所述第三方向是与从所述第一层向所述第二层的第一方向和在所述打印头空间中输送所述被打印介质的第二方向垂直的方向。因此,能够使从卷到打印头空间的输送路径的距离长。

16、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带盒,所述壳体呈具有四个角部的长方体状,所述输送路径经由所述壳体的所述四个角部中的至少三个角部到达所述打印头空间。因此,能够使从卷到打印头空间的输送路径的距离长。

17、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带盒,所述三个角部包括第一角部、第二角部和第三角部,所述第一角部位于所述第二层,所述第二角部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所述第三角部位于所述第一层,所述输送路径被构成为所述被打印介质以相对于卷绕在所述卷上的所述被打印介质倾斜的状态架在所述第一角部与所述第二角部之间,所述输送路径被构成为所述被打印介质以相对于卷绕在所述卷上的所述被打印介质倾斜的状态架在所述第二角部与所述第三角部之间,所述输送路径被构成为所述被打印介质相对于卷绕在所述卷上的所述被打印介质水平地架在所述第三角部与所述打印头空间之间,所述输送路径被构成为按照所述第一角部、所述第二角部和所述第三角部的顺序输送所述被打印介质,从而使所述被打印介质从所述第二层向所述第一层移动,到达所述打印头空间。因此,当被打印介质从第二层向第一层移动时,能够相对缓和地将被打印介质从第二层移动到第一层,能够适当抑制被打印介质扭曲。

18、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带盒,所述壳体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层的第四角部,所述开口的在所述被打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端位于所述第四角部,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层包括被打印介质出口,所述被打印介质出口在从所述第二层向所述第一层的方向上与所述第四角部重叠,所述输送路径被构成为按照所述第四角部、所述第一角部、所述第二角部和所述第三角部的顺序输送所述被打印介质,从而使所述被打印介质从所述第二层向所述第一层移动到达所述打印头空间之后,到达所述被打印介质出口。因此,能够适当地使从卷到打印头空间的输送路径的距离长。

19、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带盒,所述壳体包括下壳体和连接到所述下壳体的上壳体,所述下壳体在其上部具有第一开口部,所述上壳体在其下部具有第二开口部,所述开口通过在作为连接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的位置的边界处连接所述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第二开口部来构成。因此,能够适当地将被打印介质从第二层经由下壳体的第一开口部和上壳体的第二开口部输送到第一层。

20、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带盒,在所述第一层中还包括墨带。由此,能够将墨带的墨打印在被打印介质的被打印层上。

21、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还包括所述墨带的供给轴,所述供给轴的供给轴线位于所述卷的投影面积内。因此,壳体能够适当地小型化。

22、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的带盒,还包括所述墨带的供给轴和卷取轴,在从所述第二层向所述第一层的方向上,所述开口不与所述卷、所述供给轴和所述卷取轴中的任一个重叠。因此,能够适当地将被打印介质经由开口从第二层输送到第一层,而不与供给轴和卷取轴接触。

23、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的带盒,还包括所述墨带的供给轴和卷取轴,所述开口围绕所述卷的所述旋转中心,位于所述供给轴和所述卷取轴的外侧。因此,能够适当地将被打印介质经由开口从第二层输送到第一层,而不与供给轴和卷取轴接触。

24、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的带盒,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层中包括所述被打印介质的引导部,所述第二层位于所述第一层的上方,在所述开口中所述被打印介质的上端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在上下方向上的间隔大于在所述第一层中所述被打印介质的上端与所述引导部之间的间隙在上下方向上的间隔。因此,能够适当地将被打印介质从第二层输送到第一层的引导部,而不与壳体接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