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机构的油墨循环流动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924513发布日期:2024-05-11 00:03阅读:14来源:国知局
印刷机构的油墨循环流动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包装膜印刷,尤其涉及印刷机构的油墨循环流动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包装膜的印刷机构包括油墨辊、转移辊以及上膜辊,参照公开号为cn105729993a的专利文献,通过将油墨辊下部浸入油墨盒中,使油墨辊表面沾上油墨,其上部配合转移辊夹持包装膜,使得油墨辊和转移辊同步转动下带动包装膜向前输送,输送过程中,利用油墨辊表面的油墨对经过的包装膜进行印刷。

2、以上专利方案中,并没有说明油墨盒的补墨和浓度调节机制,现有的油墨盒上部为敞开状态,在长时间使用后,一方面油墨盒内的油墨会产生消耗,另一方面由于油墨的挥发作用,会导致油墨盒内的油墨浓度不断增加,若直接向油墨盒中补入相同浓度的油墨,则会导致同批次包装膜的印刷深浅产生差异,影响印刷质量。另一方面,为了避免油墨中的水分过快挥发,现有的油墨盒的油墨一般控制在较低的温度,这会导致油墨在包装膜上干燥速度较慢,增加后续的烘干时长,从而导致生产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印刷机构的油墨循环流动控制方法,既能保证同批次的包装膜印刷深浅度均一,又能提高包装膜上的油墨干燥效率。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印刷机构的油墨循环流动控制方法,基于油墨循环系统,所述油墨循环系统包括:

4、机架;

5、油墨盘,所述油墨盘连接于机架;

6、油墨辊,所述油墨辊可转动地连接于机架,所述油墨辊的下部浸入于油墨盘内;

7、转移辊,所述转移辊可转动地连接于机架,所述转移辊位于油墨辊的上方,所述转移辊用于与油墨辊配合夹送包装膜;

8、油墨浓度调节容器,所述油墨浓度调节容器通过第一管道连接于油墨盘,所述油墨浓度调节容器内设有浓度检测仪;

9、第一液泵,所述第一液泵连接于第一管道,用于将油墨浓度调节容器中的油墨泵入油墨盘;

10、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连接于第一管道;

11、热水管道,所述热水管道的末端连接于油墨浓度调节容器;

12、第二液泵,所述第二液泵连接于热水管道,用于将热水泵入油墨浓度调节容器;

13、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连接于第二管道;

14、墨斗,所述墨斗连接于机架;

15、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包括主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主管的始端连接于墨斗,所述主管的末端通过三通阀分别连接第一支管的始端和第二支管的始端,所述第一支管的末端连接于油墨浓度调节容器,所述第二支管的末端连接于墨斗;

16、第三液泵,所述第三液泵连接于主管;

17、第三管道,所述油墨盘的一侧设有溢流口,所述第三管道的始端连接于溢流口,所述第三管道的末端连接于墨斗;

18、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液泵、第二液泵、第三液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三通阀和浓度检测仪电连接;

19、所述油墨循环流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0、步骤1:控制第一液泵和第一电磁阀关闭,控制第二液泵、第二电磁阀和第三液泵打开,控制三通阀增大向第一支管通路的开度,使热水和墨斗内的油墨在油墨浓度调节容器中混合;

21、步骤2:根据浓度检测仪检测的浓度,调节第二电磁阀和三通阀的开度,直至浓度检测仪检测的浓度达到预设值,控制第一液泵和第一电磁阀开启,使油墨浓度调节容器内的油墨泵入油墨盘;

22、步骤3:控制浓度检测仪持续检测油墨浓度调节容器内的油墨浓度,根绝检测值微调第二电磁阀以及三通阀的开度,使油墨浓度调节容器内的油墨保持在预设的范围内。

23、进一步,上述油墨循环流动控制方法中,所述墨斗连接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步骤1中,还包括:控制加热装置开启。

24、进一步,上述油墨循环流动控制方法中,所述油墨浓度调节容器内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步骤1中,还包括:控制搅拌装置开启。

25、进一步,上述油墨循环流动控制方法中,所述热水管道连接有流量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26、进一步,上述油墨循环流动控制方法中,所述控制器为plc。

27、进一步,上述油墨循环流动控制方法中,所述油墨循环系统还包括:

28、防护罩,所述防护罩设置于油墨盘的上方,所述防护罩设有用于避让油墨辊的避让孔。

29、进一步,上述油墨循环流动控制方法中,所述避让孔的边沿与油墨辊边缘的间距为1-10mm。

30、进一步,上述油墨循环流动控制方法中,所述防护罩上设有制冷装置。

31、进一步,上述油墨循环流动控制方法中,所述油墨盘的底部设有保温装置。

3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油墨浓度调节容器,使墨斗里的油墨与热水结合调制成适宜印刷的浓度后,再泵入油墨盘,通过油墨辊的转动,使其表面附着油墨,通过转移辊和油墨辊夹送包装膜的过程中,对包装膜表面印刷油墨,由于采用热水与油墨进行稀释调配,一方面加速了油墨与热水的混合均匀,另一方面加速了油墨在包装膜的干燥速度,减少了后续干燥的时间,提升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油墨盘通过溢流口将多余的油墨溢流回墨斗进行循环,墨斗内通过第二管道和三通阀实现循环流动,使墨斗内的油墨始终保持流动状态,避免长时间静置导致沉淀、分层现象,通过油墨的浓度调节及循环系统及控制方法,能够使油墨盘内的油墨始终保持适宜的油墨浓度,即使油墨盘上的高温油墨水分大量挥发,也能保证油墨盘上的油墨浓度始终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使同批次的包装膜印刷深浅度均一。



技术特征:

1.印刷机构的油墨循环流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油墨循环系统,所述油墨循环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构的油墨循环流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斗连接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步骤1中,还包括:控制加热装置开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构的油墨循环流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浓度调节容器内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步骤1中,还包括:控制搅拌装置开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构的油墨循环流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管道连接有流量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构的油墨循环流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为plc。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构的油墨循环流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循环系统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印刷机构的油墨循环流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孔的边沿与油墨辊边缘的间距为1-10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印刷机构的油墨循环流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上设有制冷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构的油墨循环流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盘的底部设有保温装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包装膜印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印刷机构的油墨循环流动控制方法;通过设置油墨浓度调节容器,使墨斗里的油墨与热水结合调制成适宜印刷的浓度后,再泵入油墨盘,通过油墨辊的转动,使其表面附着油墨,通过转移辊和油墨辊夹送包装膜的过程中,对包装膜表面印刷油墨,由于采用热水与油墨进行稀释调配,一方面加速了油墨与热水的混合均匀,另一方面加速了油墨在包装膜的干燥速度,减少了后续干燥的时间,提升生产效率,通过油墨的浓度调节及循环系统及控制方法,能够使油墨盘内的油墨始终保持适宜的油墨浓度,即使油墨盘上的高温油墨水分大量挥发,也能保证油墨盘上的油墨浓度始终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使同批次的包装膜印刷深浅度均一。

技术研发人员:林立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邵武市天福包装彩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