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793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墨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喷墨记录装置中的墨盒,该墨盒为记录头供应油墨,该喷墨头响应打印信号喷射墨滴。
背景技术
喷墨记录装置通常被这样构成,即,响应打印信号喷射墨滴的喷墨记录头被安装在一滑架上,该滑架在记录纸的宽度方向上来回移动,油墨被从一外部油墨罐中供应到记录头。在小型记录装置的情况下,油墨容器例如油墨罐被可拆卸地设置在滑架上。在大型记录装置的情况下,油墨容器被设置在一箱体中,并通过一油墨供给管与记录头相连。
由于墨盒将被设置在滑架上,因此这样一种类型是可用的,即一种浸渍了油墨的多孔件,例如海绵,被容纳在墨盒中,仅有油墨被存储在墨盒中,且一种压差调节阀被设置在油墨存储部分的供给口的附近。
这些类型的墨盒可以通过多孔材料或压差调节阀将施加在记录头的喷嘴口上的油墨压力保持在预定水平,从而防止油墨从喷嘴口中泄漏出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如上所述的墨盒,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墨盒,可容易地形成较复杂的流动通道,例如油墨流动通道和空气通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喷墨记录装置中的墨盒,其中油墨被存储在一具有油墨供给口的容器中,其中限定一油墨通路的油墨流动凹部被形成在容器的表面上,且一限定空气通道的的空气流通凹部被形成在容器的表面上;容器表面上的所述油墨流动凹部的开口和空气流通凹部的开口被一层膜密封,从而,由油墨凹部构成油墨通路,且由空气流通凹部构成空气通路。
根据本发明的墨盒,油墨流动凹部和空气流通凹部被形成于容器表面中,且这些凹部的开口由薄膜密封,这样就构成了流通路径。因此,能够容易地形成一具有相对较复杂通道的容器。例如油墨通道和空气通路。因此,便于设计和加工一塑模,从而能够以低成本制造墨盒。
当油墨流动凹槽的开口和空气流通凹部的开口由单独一层薄膜密封时,薄膜的数量不会过度增加,因此,本发明的墨盒在成本方面具有优势。
当将薄膜熔接在容器表面上时,油墨流动凹部的开口和空气流通凹部的开口被密封,从而油墨流动凹槽和空气流通凹部通过对薄膜进行熔接而被密封。因此,易于制造墨盒。
当容器的表面大致被分成首先形成油墨流动凹部的区域和首先形成空气流通凹槽的区域,和/或当薄膜的熔接区域被分成首先形成空气流通凹部的区域和另一区域时,可以获得另一个优点。即,由于对于限定空气流通路径的空气流通凹部的开口,熔接高度的精度是所需要的,所以空气流通凹槽的区域可以与其它区域彼此分离地熔接,从而易于在熔接中控制高度的精度。仅对于一相对较小的区域也可以控制熔接状态。因此,对熔接需求的建立也可以相对容易地进行。
当薄膜的熔接区域被分成首先需要控制熔接高度的精度的区域和另一首先需要控制熔接强度的区域,在要求熔接高度的精度的区域中熔接高度可以被准确地控制。此外,熔接强度可以被控制,从而在需要控制熔接强度的区域中被增强。这样,熔接精度的控制和熔接强度的控制可以同时进行。
当墨盒还包括一用于在墨盒中产生负压的负压产生系统时,和/或当薄膜的熔接区域被分成形成有限定一位于负压产生系统下游的油墨流动路径的油墨流动凹槽的区域和另一区域时,由于具有负压产生系统的墨盒包括油墨流动路径和具有较复杂的几何结构的空气流通路径,本发明的优点是易于形成复杂流通路径的能力是显著且有效的。
当一不构成流通路径的凹槽被形成在容器的表面上时,和/或当该不构成流通路径的凹槽被设置在分隔熔接区域的边界中时,被用于熔接和加压的表面可以在分隔的熔接区域之间重叠。这样,熔接机构设计的自由度可以被增加。
当一用于覆盖薄膜的覆盖板被附着于容器的表面时,薄膜由该板所保护,从而防止了油墨泄漏,否则这会由薄膜的损坏所引起,而且还会引起油墨的蒸发。
当所述覆盖板具有一用于覆盖容器的所述表面之外的表面的延伸区域时,和/或当该延伸区域覆盖油墨喷射口时,油墨喷射口之上的区域可以被一层覆盖板覆盖。这样,本发明的墨盒的优点在于简化了制造过程并减少了组成部分的数量。
若薄膜的厚度被定为比覆盖板的厚度小,当油墨流动凹槽和空气流通凹槽通过将薄膜熔接而被密封时,薄膜可能沿着容器的表面延伸。因此,本发明的墨盒的优点在于提高了熔接强度和精确度。此外,薄膜可以被比较厚的覆盖板有效保护。
在本发明中,术语“熔接区域”是指通过使用一单独熔接和施压的表面来实现熔接的区域。
具体地,提出一种具有压差调节阀机构的墨盒,所述压差调节阀被设置在容器中,且被插入油墨储存腔和供墨口之间,该墨盒包括一用于储存阀机构的阀储存腔,该阀储存腔具有一位于容器前表面上的开口;一盖元件,其具有油墨流动凹槽,用于限定油墨流动路径的一部分,该盖元件封闭阀储存腔的开口;一薄膜,被附着在容器的前表面和盖元件的表面上,该薄膜与盖元件的油墨流动凹槽一起限定油墨流动路径的所述部分,并将盖元件相对于容器的前表面定位。
所述油墨流动路径从阀机构延伸到供墨口。
也提出一种具有压差调节阀机构的墨盒,所述压差调节阀被设置在容器中,且被插入油墨储存腔和供墨口之间,该墨盒包括一油墨流动凹部,被形成在容器的前表面上,用于限定从阀机构延伸到供墨口的油墨流动路径的一部分;一曲折的凹部,被形成在容器的前表面上,用于限定将油墨储存腔与空气相连通的毛细管,其特征在于油墨流动凹部被完整地设置在前表面的第一侧上,曲折凹部被完整地设置在前表面的第二侧上,该第二侧与第一侧关于一条假想直线相对;一薄膜,用于密封所述油墨流动凹部和曲折的凹部。
所述假想直线基本上平行于墨盒插入记录装置的方向。所述容器具有一用于在其中储存压差调节阀机构的阀储存腔,该阀储存腔位于第一侧。
所述容器具有一腔室,该腔室由一透气防墨板密封,并经由该透气防墨板与曲折凹部相连通,且该腔位于第二侧中。
该薄膜熔接在容器的前表面上,薄膜被熔接的区域被分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第一区域中首先需要控制熔接高度的精度,在第二区域中首先需要控制熔接强度;所述第一和第二区域基本与第一和第二侧分别相对应。
不构成流动路径的一个凹部被形成在容器的前表面上,且被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区域之间的边界中。
还提出一种具有压差调节阀机构的墨盒,所述压差调节阀被设置在容器中,且被插入油墨储存腔和供墨口之间,该墨盒包括一油墨流动凹部,被形成在容器的前表面上,用于限定从阀机构延伸到供墨口的油墨流动路径的一部分;一曲折的凹部,被形成在容器的前表面上,用于限定将油墨储存腔与空气相连通的毛细管;一第一薄膜,其被附着在容器的前表面上,用以封闭油墨流动凹部和曲折凹部的开口,从而限定油墨流动路径的所述部分和毛细管;一用于覆盖第一薄膜的覆盖板,被附着在容器的前表面上。
也提出一种用于喷墨记录装置中的墨盒,包括一存储油墨的容器,且具有一供墨口,其特征在于用于限定油墨流动路径的一油墨流动凹部和用于限定空气流通路径的一空气流通凹部被形成在容器的前表面上;容器前表面上的油墨流动凹部和空气流通凹部的开口由至少一个薄膜密封,从而由油墨流动凹部限定油墨流动路径,并由空气流通凹部限定空气流通路径;一用于覆盖薄膜的覆盖板被附着在容器的前表面中。
所述覆盖板具有一延伸区域,用于覆盖一表面,该表面不是容器的前表面。所述延伸区域覆盖油墨注入口。
本公开文本涉及包含于日本专利申请文件No.2001-148296(2001年5月17日申请)和No.2001-149786(2001年5月18日申请)中的主题,通过将其全部作为参考,该主题被明确地引入本文。



图1为一透视图,示出了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墨盒的喷墨记录装置;图2为一分解透视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墨盒的一个实施例;图3为一分解图,示出了墨盒;图4为一视图,示出了一容器主体的开口部分的结构;图5为一视图,示出了容器主体的表面结构;图6为一放大视图,示出了压差调节阀储存腔的截面结构;图7为一放大视图,示出了一阀储存腔的截面结构;
图8为一视图,示出了墨盒托座的一示例;图9为一视图,示出了第一薄膜的被熔接状态;图10为一描述性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墨盒的流通路径的布局;图11为一视图,示出了一覆盖板的熔接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图1为一视图,示出了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墨盒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一个示例。本发明所应用的油墨墨盒(下文简称为“墨盒”)被安装在喷墨记录装置的滑架75上。该滑架75带有一安装于其上的记录头73。
滑架75经一同步皮带77被连接到一步进马达79,并被一导向杆78引导,从而在横过记录纸(即第一扫描方向)的方向上来回移动。滑架75大体上呈盒状并具有一开放的顶部。记录头73被安装在滑架75上,这样记录头73的喷嘴表面(即在该示例中为滑架75的下表面)在与记录纸76相对的滑架75的表面处暴露出来。墨盒1被安装在滑架75上。
油墨被从墨盒1供送到记录头73。当滑架75移动时,墨滴被喷射在记录纸76的上表面上,从而以点阵的形式在记录纸76上打印图像和字符。
图2和图3为分解透视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墨盒1的一个示例。图4为当从容器主体2的开口侧观察时,容器主体2的视图。图5为当从容器主体2的前表面侧(与容器主体2的开口侧相反的容器主体2的表面,在下文中被称为“容器主体2的前表面”)观察时,容器主体2的视图。
墨盒1具有一平展的,矩形的,盒状容器主体2,在其一个表面(即,如图2所示为左侧表面)上形成开口;覆盖元件3被熔接到开口表面从而对开口进行密封。容器主体2和覆盖件3均由合成树脂制成。
被用作油墨流动路径的油墨流动凹槽35,18A和被用作空气流通路径的空气流通凹槽36被形成在容器主体2的前表面上。一层单独的不可透气性第一薄膜57被熔接到容器主体2的前表面上,从而油墨流动凹槽35,18A和空气流通凹槽36的开口被密封,从而油墨流动凹槽35,18A就构成了油墨流动路径,空气流通凹槽36就构成了空气流通路径。
这样,通过使用第一薄膜57密封形成在容器主体2的表面上的油墨流动凹槽35的开口和空气流通凹槽36的开口,本发明的墨盒1就形成有流通通道。因此,能够容易地形成具有相对较复杂的流通路径例如油墨流动路径和空气流通路径的容器,从而简化了模压的设计或加工,并能以低成本制造墨盒。
现在将详细说明容器主体2中流通路径的结构。
沿着容器主体2被插入滑架75(即,在本实施例中的底面)的方向,在容器主体2的前端表面上形成一供墨口4。在拆卸或安装墨盒1时被夹持的夹持臂5和6与容器主体2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即,图4中的右侧表面和左侧表面)整体地形成。通过插入供墨针而被打开的阀元件(未示出)被容纳在供墨口4中。在图3中,附图标记49表示一存储设备,该存储设备被设置于容器主体2的靠近供墨口4并位于夹持臂6下方的部分。
一框架部分14被形成于容器主体2的开口侧内部,该框架部分包括一壁10,该壁大体上沿水平方向延伸,并稍微向下朝着供墨口4倾斜。框架部分14与顶部表面间隔开大体上均匀的间隙,而且与容器主体2的侧表面也间隔开大体上均匀的间隙。用于存储油墨的第一油墨腔11形成于框架部分14下面的区域。
形成在框架部分14与容器主体2的外围壁,和沿着框架部分14的侧面设置的并与阀储存腔8相对的壁12之间的间隙构成了空气流通路径13,13A,通过通孔67该空气流通路径13,13A与第一油墨腔11之间可以流通空气。
利用熔化方法,盖3被连接到壁12和容器主体2的外侧壁上,这样就构成了空气流通路径13A。壁12的上端构成了空气流通路径13A。该空气流通路径13A向上延伸到容器主体2的顶板附近,从而当使用墨盒时,从存储于第一油墨腔11中的油墨液面向上伸出。结果是,空气流通路径13A的开口在位于存储在第一油墨腔11中的油墨的液面之上的位置处被打开,从而尽可能地防止了油墨倒流回通孔67中。
框架部分14的内部被壁15分成左右两个子分隔区。油墨流过的流通口15A被形成在壁15的底部,且壁15沿着垂直方向延伸。被壁15分隔的且位于图中右侧的子分隔区形成了用于临时存储从第一油墨腔11中吸入的油墨的第二油墨腔16。第三油墨腔17,第四油墨腔23和第五油墨腔34形成于图中左侧的子分隔区内。此外,由隔膜阀52,弹簧50等构成的压差调节阀也被容纳于左侧子分隔区内。
一抽吸流通路径18被形成于位于第二油墨腔16下方的第一油墨腔11的区域中,且使第二油墨腔16与容器主体2的底部表面2A周围相连,从而将第一油墨腔11中的油墨抽吸到第二油墨腔16中。由壁19围绕的一矩形区域被形成在位于抽吸流通路径18下方的区域中。一流通口19A被形成在壁19的下部,而另一流通口19B被形成在壁19的上表面上。
通过在容器主体2的前表面上形成一通道状油墨流动凹槽18A来限定抽吸流通路径18,并用第一薄膜57来密封油墨流动凹槽18A。
经流通口47,抽吸流通路径18的上部与第二油墨腔16相连。一开口部分48被形成在位于由壁19围绕形成的矩形区域中的抽吸流通路径18的下部。形成于抽吸流通路径18下端的开口18B(见附图9B)与第一油墨腔11相连通。结果是利用抽吸流通路径18,第一油墨腔11和第二油墨腔16彼此相连通,且存储在第一油墨腔11中的油墨被引流到第二油墨腔16中。
用于将油墨注入第一油墨腔11中的油墨注入口20被形成于容器主体2的底面上与抽吸流通路径18相对的区域中。在注入油墨时用于排出空气的通气口21被形成在油墨注入口20附近。
一壁22被形成在第三油墨腔17中,并水平延伸,且与框架部分14的上表面14A间隔开一给定距离。第三油墨腔17被从壁22延伸的大致呈弧形的壁24所分隔。一压差调节阀储存腔33和第五油墨腔34被形成在由壁24所围绕的区域中。
利用一壁25,由弧形壁24所围绕的区域被沿着厚度方向分成两个子分隔区,这样,压差调节阀存储腔33被形成在前表面侧的区域上,且与第五油墨腔34相对。壁25具有油墨流动路径口25A,用于将已经流入到第五油墨腔34中的油墨引导进入压差调节阀储存腔33中。
具有流通口26A的分隔壁26被设置在壁24的下部和壁10之间。位于分隔壁26下游的区域(在图4中的左侧)被形成为第四油墨腔23。分隔壁27和分隔壁32被插入大致呈弧形壁24和框架部分14之间。一流通口27A被形成在分隔壁27的下部,且分隔壁27垂直延伸。此外,流通口32A和32B被分别形成在垂直延伸的分隔壁32的上部和下部。
一弧形壁30被形成在容器主体2中从而形成分隔壁27的上端部的延伸,且该弧形壁30被连接到大致呈弧形的壁24和壁22。一由大致呈弧形的壁30围绕的区域被形成在用于在其中容纳塞状过滤器(在本实施例中为圆柱形过滤器)的过滤器容纳腔9中。
具有大圆部分和小圆部分的组合形状的通孔29被形成,从而延伸过构成过滤器容纳腔9的圆弧形壁30。借助形成在大致呈弧形壁24的末端部的流通口24A,通孔29的大圆部与油墨流动路径28A的上部相连通,通孔29的小圆部与第五油墨腔34的上部相连通。结果是,借助通孔29,油墨流动路径28A和第五油墨腔34彼此相连通。
经由流通口15A,26A,32B,27A等从第二油墨腔16流入油墨流动路径28A中的油墨在由过滤器容纳腔9中的过滤器7过滤之后流入通孔29的大圆部分中。经由流通口24A,已经流入通孔29中的油墨从通孔29的小圆部分流入第五油墨腔34中。形成在容器主体2的前表面侧上的通孔29的开口也被第一薄膜57所密封。
借助熔接,一气体不可渗透的第二薄膜56被附着在框架部分14的开口侧。即借助熔接,第二薄膜56被附着到框架部分14,壁10,15,22,24,30和42,和分隔壁26,27,和32,这样就构成了油墨腔和油墨流动路径。
压差调节阀存储腔33的下部和供墨口4经由流通路径彼此连通,该流通路径由形成在容器主体2的前表面上的油墨流动凹槽35限定,且所述气体不可渗透的第一薄膜57覆盖所述油墨流动凹槽35。油墨流动凹槽35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压差调节阀存储腔33和供墨口4相连通,结果是,流入第五油墨腔34中的油墨流经油墨流动路径口25A和压差调节阀存储腔33,并经由被油墨凹槽35所限定的流动路径流入供墨口4中。
在容器主体2的前表面上形成有空气流通凹槽36,该空气流通凹槽成曲折状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增加了流阻;宽槽37与空气流通凹槽36相连通,且围绕压差调节阀储存腔33和空气流通凹槽36。此外,矩形凹槽38被形成在容器主体2的前表面区域中,并与第二油墨腔16相对应。
框架部分39和凸缘40被形成在矩形凹槽38中,且位于凹槽38的开口边缘下面的位置。具有防油墨特性的气体可渗透薄片55伸展覆盖且附着在框架部分39和凸缘40上。结果是,矩形凹槽38的内侧形成一空气流通腔,该空气流通腔经由空气流通凹槽36和凹槽37与大气连通。
通孔41被形成在凹槽38的深面上,且与由设置在第二油墨腔16内的细长椭圆形壁42所限定的狭窄且细长的区域43连通。凹槽38的比气体可渗透薄片55更靠近前表面侧的区域与空气流通凹槽36相连通,此外,通孔44被形成在狭窄、细长区域43的末端,并与通孔41相对。借助形成在容器主体2的前表面侧的流通凹槽45和与凹槽45相连通的通孔46,通孔44与作为空气释放阀腔的阀储存腔8相连通。
通孔60形成在阀存储腔8中,从而与形成在第一油墨腔11的空气流通路径13A中的通孔67相连通。结果是,经由空气流通凹槽36进入凹槽38的空气经由通孔41,狭窄、细长区域43,和通孔44,46而到达阀存储腔8。经由通孔60,连通孔67和空气流通路径13,13A,所述空气又从阀存储腔8到达第一油墨腔11。
阀存储腔8的墨盒插入侧(即,该实施例中的底面)被打开。如下文所述,设置在记录装置主体单元上的识别部分和操作杆可以通过该开口进入存储腔8中。一空气释放阀被容纳在阀存储腔8的上部中,该空气释放阀在操作杆进入时被打开,从而保持常开阀状态。
图6示出了位于第五油墨腔34和压差调节阀存储腔33附近的结构的截面图。附图的右侧部分示出了容器主体2的前表面侧,所述压差调节阀存储腔33位于此处。弹簧50和由弹性可变形材料例如合成橡胶形成的薄膜阀52被存储于压差调节阀存储腔33中。薄膜阀52在其中心形成一通孔51。该薄膜阀52在其外围具有一环形厚壁部分52A,并借助与厚壁部分52A整体形成的框架部分54而被固定到容器主体部分2上。弹簧50的一端与薄膜阀52的弹簧接收部分52B接触且被其支撑,其另一端与遮盖压差调节阀存储腔33的盖元件53的弹簧接收部分53A接触且被其支撑。
由于这种布置,薄膜52阻碍了来自第五油墨腔34并流经油墨流动通道口25A的油墨的流动。如果在这种状态下供墨口4的压力已经下降,由于负压,薄膜阀52反抗弹簧50的弹力与阀座部分25B相分离。因此,油墨流过通孔51并经由油墨流动槽35所限定的流动通道流入供墨口4。
当供墨口4的油墨压力升高到预定水平时,由于弹簧50的弹力,薄膜阀52与阀座部分25B弹性接触,这样就阻断了油墨的流动。通过这种操作的重复进行,油墨可以被输出到供墨口4,并保持恒定的负压。
图7为用于空气流通的阀储存腔8的结构的截面图。附图的右侧部分示出了容器主体2的前表面侧。一通孔60被形成在限定阀储存腔8的隔壁上。由弹性元件,例如橡胶,构成的压力元件61以可移动方式被安装在通孔60中,而压力元件61的围绕物由容器主体2支撑。阀元件65被设置在压力元件61的前端,并位于输入端中,从而阀元件65由弹性元件62支撑,并被恒定地压在通孔60上。在该示例中,板簧被用作弹性元件62,这样弹簧的下端由突起63固定,且弹簧的中心部被突起64调节。
臂66被设置在压力元件61的另一侧。该臂66的墨盒插入端(即,在本实施例中为下端)经由位于内侧的枢轴点66A被固定在容器主体2上,而操作杆70将在下文中描述。臂66的拔出端(即,在本实施例中为上端)倾斜地凸伸入操作杆70的入口。突起66B被形成在臂66的前端,用于弹性压迫压力元件61。由于这种结构,当阀元件65被打开时,形成在第一油墨腔11的上部的通孔67经由通孔60,阀存储腔8,通孔46,槽45,通孔44,狭窄、细长的区域43和通孔41而被连接到空气流通凹槽38。
识别突起68被设置在阀存储腔8中,并位于比臂66更靠近插入端(即,在本实施例中为下端)的位置,用于识别墨盒1是否适合于记录装置。该识别突起68被设置在这样一个位置,即,在供墨口4被连接到供墨针72(见图8)且阀元件65被打开之前,通过使用识别部分(操作杆)70可以进行判断。
由于这种布置,如图8所示,当墨盒1被装载在操作杆70被向上设置在其下表面上的墨盒支架71中时,操作杆70与倾斜臂66接触,从而使压力元件61朝着阀元件65倾斜,并对墨盒1施加压力。结果是,阀元件65与通孔60分离,经由如上所述的通孔46,槽45,通孔44,区域43,和通孔41空气流通凹槽38被打开以与空气相通。
当墨盒1被从墨盒支架71上拔出时,由于操作杆70,臂66脱离支撑。结果是,在弹性元件62的弹力作用下阀元件65关闭通孔60,从而阻断了油墨存储区与空气的连通。
然后,在所有的组件例如阀,被装入容器主体2中之后,不透气第一薄膜57附着在容器主体2的前表面上,从而覆盖至少在其中形成有凹槽的区域。结果是,用作空气流通路径的毛细管由凹槽和第一薄膜57形成在容器主体2的前表面侧。
这里,将对流动路径,包括毛细管的布置和形成进行详细说明。
在如上所述的墨盒1的情况下,单独的第一薄膜57被熔接在墨盒1的容器主体2的前表面上,以密封油墨流动凹槽35,通孔29,油墨流动凹槽18A,槽45,空气流通凹槽36,和容器主体2的前表面上的凹槽38,从而油墨流动凹槽35,通孔29,油墨流动凹槽18A,凹槽45限定了各油墨流动路径,且空气流通凹槽36和凹槽38限定了各空气流通路径。图9示出了墨盒1的一种状态,其中第一薄膜57已经被熔接到墨盒上。
此时,第一薄膜57被熔接在容器主体2的前表面上,通过这种热熔接方法,第一薄膜57被施加以覆盖容器主体2的前表面,使用加热/加压板加压。
这里,空气流通凹槽36被形成为浅的、窄的、复杂弯曲的凹槽,从而尽可能防止油墨的蒸发,且避免流动阻力的过度增加。因此,当空气流通凹槽36由第一薄膜57密封时,空气流通凹槽36可能破裂或被破坏,从而防碍空气流通,除非第一薄膜57的熔接高度以高精度控制。另一方面,对于熔接,重要的是熔接强度,熔接是针对形成油墨流动路径的凹槽,例如油墨凹槽35进行的,为得是防止油墨的泄漏。
为此,如图10所示,在容器主体2的前表面上的流动路径的布置是这样的,即,其表面可以被粗分成区域(b)和区域(a),在区域(b)中限定油墨流动路径的凹部例如油墨流动凹槽35和通孔29被首先设置,在区域(a)中,空气流通凹槽36被首先设置。此外,不形成流动路径的凹槽31被设置在容器主体2的前表面上的区域(a)和区域(b)之间的边界上。
此外,当第一薄膜57被熔接在容器主体2上时,同时使用加热/加压板进行施压的第一薄膜57的一个区域(此后称作“熔接区域”)被设为各划分区域(a)和区域(b),在区域(a)中首先需要控制熔接高度的精度,在区域(b)中首先需要控制熔接强度。熔接的需求或条件在各区域(a)和(b)中被单独控制。结果是,熔接精度和熔接强度可以被同时控制。此外,由于对于相对较小的区域也可以对熔接状态进行控制,因此可以相对较容易地设定熔接的需求。
换言之,第一薄膜57的待熔接区域被分为区域(b)和区域(a),在区域(b)中形成油墨流动凹槽35,该凹槽限定了位于在墨盒1中产生负压的压差调节阀下游的油墨流动路径和另外的区域(a)。即,在墨盒1具有压差调节阀的情况下,流动路径,例如油墨流动路径和空气流通路径的几何结构变得相对较复杂,因此,可以获得易于形成复杂流动路径的显著效果。
由于,不构成任何流动路径的凹槽31位于被分隔的熔接区域(a),(b)之间的边界上,被用于对第一薄膜57进行熔接和施压的表面能够在被分隔的熔接区域(a),(b)之间重叠,从而增加了熔接机构设计的自由度。在图9A和9B中,附图标记57A表示一设置在第一薄膜57的区域中的槽口,其与凹槽31相对应。
如图11所示,在如上所述的墨盒1的情形中,用于覆盖第一薄膜57的覆盖薄片59被附着在容器主体2的前表面侧上。由于这种布置,所述覆盖薄片59保护第一薄膜57,从而防止油墨由于第一薄膜57的损坏而泄漏,还防止了油墨的蒸发。在附图中,附图标记59A表示形成在薄片59上的区域中的槽口,其与凹槽31相对应。
比第一薄膜57更厚的薄片被用作覆盖薄片59。即,在如上所述的墨盒1的情形中,第一薄膜57的厚度被设定为小于覆盖薄片59的厚度。结果是,当油墨槽35,18A,空气流通槽36,等通过熔接第一薄膜57而被密封时,第一薄膜57易于沿着容器主体2的前表面进行覆盖,因此,优点是提高了熔接强度和精度。第一薄膜57可以通过相对较厚的覆盖薄片59被有效保护。
所述覆盖薄片59形成有一延伸区域59B,用于覆盖容器主体2的下表面的一部分,所述延伸区域59B覆盖油墨注入口20和通气口21。这样,单独的覆盖薄片59可以覆盖在油墨注入口20和通气口21上,因此其优点是简化制造过程并减少组成部件的数量。
如上所述,不透气第二薄膜56被热熔接到容器主体2的开口部分,从而相对于框架部分14,壁10,15,22,24,30和42,以及分隔壁26,27和32气密封。另外盖3又被放置在第二薄膜56上并通过熔接固定。结果是,被壁分隔的区域被密封,从而仅经由流通口或开口连通。
类似的,通过热熔接,阀储存腔8的开口被不透气第三薄膜58密封,这样就完整构成了墨盒1。由于采用这种结构,油墨储存区域被不透气第一和第二薄膜56,57等密封,容器主体2可以被容易地形成,而且油墨压力也可被尽可能地保持恒定,这是因为,由于滑架的往复运动而造成油墨阻塞的波动通过第一和第二薄膜56,57的变形而被吸收。
接下来,喷墨管被插入油墨注入口20中,在通气口21保持打开时,充分去除气体的油墨被喷射。在油墨的喷射完成之后,油墨注入口20和通气口21被薄膜和覆盖板59密封。
由于具有这种结构的墨盒1通过阀等元件保持与空气相隔离,因此,油墨的排气率被充分地保持。
在墨盒1被装入墨盒支架71中的情况下,如果墨盒1适合于墨盒支架71,侧供墨口4进入一个位置,即,供墨针72被插入供墨口4中。如上文所述,通孔60被操作杆70释放,从而油墨储存区与空气相连通,且供墨口4的阀被供墨针72打开。
如果墨盒1不适合墨盒支架71,则在供墨口4到达供墨针72之前,识别凸起68与支架71的识别部分70A接触,这样就阻止了供墨口4的前进。在这种状态下,操作杆70也不能到达臂66。因此,阀元件65保持密封状态,且阻止了油墨存储区与空气连通,从而防止了油墨的蒸发。
当墨盒1被适当地装入墨盒支架71中时,执行打印的结果是油墨被记录头73所消耗,供墨口4的压力下降到一规定水平或更小,且薄膜阀52被打开。此外,如果供墨口4的压力被增大,薄膜阀52被关闭。这样,被保持为预定负压的油墨流入记录头73。
当由于记录头73对油墨的消耗持续进行时,存储在第一油墨腔11中的油墨经由抽吸流动路径18流入第二油墨腔16中。已流入第二油墨腔16中的气泡由于浮力而上升,且油墨仅经由位于第二油墨腔16的下部的流通口15A流入第三油墨腔17中。
存储在第三油墨腔17中的油墨在经过形成在大体上为圆形壁24上的分隔壁26上的流通口26A之后,经由第四油墨腔23流入油墨流动路径28A,28B。
流过油墨流动路径28A的油墨流入过滤器储存腔9,在该过滤器储存腔中油墨被过滤器7过滤。流过过滤器储存腔9的油墨流经通孔29的大圆和小圆部分,并在经过流通口24A之后进入第五油墨腔34的上部。
然后,已流入第五油墨腔34中的油墨在流经油墨流动路径口25A之后流入压差调节阀存储腔33中。如上所述,通过打开和关闭薄膜阀52的动作,油墨以预定负压流入供墨口4中。
经由空气流通路径13,13A,通孔67,阀存储腔8等,第一油墨腔11与空气连通,并被保持在大气压下。因此,不会防碍油墨流动,否则由于负压的产生会对油墨流动产生阻碍。即使存储在第一油墨腔11中的油墨回流入凹槽38中,被设置在凹槽38上的防油墨气体可渗透板55保持与大气连通,同时防止油墨外流。这样,能够防止空气流通凹槽36的堵塞,否则当油墨流入空气流动凹槽36中并在其中凝固时空气流通凹槽36可能堵塞。
如上所述,在墨盒1中,油墨流动凹槽35和类似部件,以及空气流动凹槽36被形成在容器主体2的前表面上,这些凹槽的开口被第一薄膜57所密封,这样就构成了流通路径。因此,易于形成具有复杂流通路径的容器,例如油墨流动路径和空气流通路径。因此,简化了模压的设计和加工,从而能够以低成本制造墨盒。
实施例已经进行了说明,且以用作过滤器7的柱状过滤器作为示例。然而,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该示例。可以使用各种尺寸和形状的过滤器,只要过滤器采用塞子形状。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墨盒,用作油墨的凹部和空气流动凹槽被形成在容器的前表面上,凹部和凹槽的开口被一层薄膜密封,从而构成了流通路径。因此,易于形成具有相对复杂流通路径的容器,例如油墨流动路径和空气流通路径。因此,可以简化模压的设计和加工,从而能够以低成本制造墨盒。
另外,在图5中,附图标记A指出了一条假想直线的示例,该假想直线基本上平行于墨盒插入记录装置的方向B,且限定墨盒的第一和第二侧。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压差调节阀机构的墨盒,所述压差调节阀被设置在容器中,且被插入油墨储存腔和供墨口之间,该墨盒包括一用于储存阀机构的阀储存腔,该阀储存腔具有一位于容器前表面上的开口;一盖元件,其具有油墨流动凹槽,用于限定油墨流动路径的一部分,该盖元件封闭阀储存腔的开口;一薄膜,被附着在容器的前表面和盖元件的表面上,该薄膜与盖元件的油墨流动凹槽一起限定油墨流动路径的所述部分,并将盖元件相对于容器的前表面定位。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流动路径从阀机构延伸到供墨口。
3.一种具有压差调节阀机构的墨盒,所述压差调节阀被设置在容器中,且被插入油墨储存腔和供墨口之间,该墨盒包括一油墨流动凹部,被形成在容器的前表面上,用于限定从阀机构延伸到供墨口的油墨流动路径的一部分;一曲折的凹部,被形成在容器的前表面上,用于限定将油墨储存腔与空气相连通的毛细管,其特征在于油墨流动凹部被完整地设置在前表面的第一侧上,曲折凹部被完整地设置在前表面的第二侧上,该第二侧与第一侧关于一条假想直线相对;一薄膜,用于密封所述油墨流动凹部和曲折的凹部。
4.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假想直线基本上平行于墨盒插入记录装置的方向。
5.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具有一用于在其中储存压差调节阀机构的阀储存腔,该阀储存腔位于第一侧。
6.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具有一腔室,该腔室由一透气防墨板密封,并经由该透气防墨板与曲折凹部相连通,且该腔位于第二侧中。
7.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该薄膜熔接在容器的前表面上,薄膜被熔接的区域被分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第一区域中首先需要控制熔接高度的精度,在第二区域中首先需要控制熔接强度;所述第一和第二区域基本与第一和第二侧分别相对应。
8.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不构成流动路径的一个凹部被形成在容器的前表面上,且被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区域之间的边界中。
9.一种具有压差调节阀机构的墨盒,所述压差调节阀被设置在容器中,且被插入油墨储存腔和供墨口之间,该墨盒包括一油墨流动凹部,被形成在容器的前表面上,用于限定从阀机构延伸到供墨口的油墨流动路径的一部分;一曲折的凹部,被形成在容器的前表面上,用于限定将油墨储存腔与空气相连通的毛细管;一第一薄膜,其被附着在容器的前表面上,用以封闭油墨流动凹部和曲折凹部的开口,从而限定油墨流动路径的所述部分和毛细管;一用于覆盖第一薄膜的覆盖板,被附着在容器的前表面上。
10.一种用于喷墨记录装置中的墨盒,包括一存储油墨的容器,且具有一供墨口,其特征在于用于限定油墨流动路径的一油墨流动凹部和用于限定空气流通路径的一空气流通凹部被形成在容器的前表面上;容器前表面上的油墨流动凹部和空气流通凹部的开口由至少一个薄膜密封,从而由油墨流动凹部限定油墨流动路径,并由空气流通凹部限定空气流通路径;一用于覆盖薄膜的覆盖板被附着在容器的前表面中。
11.如权利要求
10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板具有一延伸区域,用于覆盖一表面,该表面不是容器的前表面。
12.如权利要求
1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区域覆盖油墨注入口。
13.如权利要求
10至12中任何一个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的厚度小于覆盖板的厚度。
专利摘要
在具有压差调节阀机构的墨盒(1)中,油墨流动凹槽(35)的开口和空气流通凹槽(36)的开口被形成在容器主体(2)的前表面上,并由薄膜(57)密封,从而构成了流通路径。因此,能够容易地形成一具有相对较复杂通道的容器,便于设计和加工一塑模,从而能够以低成本制造墨盒。
文档编号B41J2/175GKCN1298542SQ200410063255
公开日2007年2月7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17日
发明者坂井康人, 宫泽久, 品田聪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专利引用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