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带和打印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133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打印带和打印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一粘合层的打印带以及一种安装缠绕状态的打印带于其中的打印盒。
背景技术
传统地,使用设置了一打印盒于其中的一带式打印机,以便通过在一打印带上打印而产生一印有字符的带子(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H8(1996)-58211号)。从产生的印有字符的带子中去除一隔离纸,从而暴露一粘附面,该印有字符的带子可粘附至一粘附体。
然而,在粘附体是一图画或一铜板的情况下,在经过一短期之后,粘附体在与印有字符的带子的粘附面接触的一部分上受损,因为印有字符的带子粘在粘附体上。

发明内容鉴于上述情况作出了本发明,且本发明具有以下目的克服以上问题,并提供一种在一粘合体上形成腐蚀控制的打印带和一种安装了缠绕状态的打印带的打印盒。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提供了一种打印带,它包括一基底薄膜;一打印层,提供于基底薄膜的一第一侧上,作为一打印面;一隔离纸,粘附至基底薄膜的一第二侧上;以及一第二侧粘附层,敷贴于基底薄膜和隔离纸之间,由一第二侧粘合剂形成,其中,形成第二侧粘附层的第二侧粘合剂是无酸的。
在本发明中,隔离纸从打印带中移除从而暴露第二侧粘附层,从而可将打印带粘附至粘合体。与粘合体紧密接触的第二侧粘附层由无酸的第二侧粘合剂(不包含不饱和羧酸)形成,从而防止粘有打印带的粘合体的粘合表面上的腐蚀。
在此,“第二侧粘合剂”包括作为一主要材料的一共聚物,该共聚物由任何系列的单体的共聚作用制成,这些系列诸如一丙烯酸系列、一橡胶系列和一硅酮系列。第二侧粘合剂可制成带有多种添加剂(诸如一交联剂、一增粘剂、一柔软剂、一固定剂和一色素)。
“无酸”是指未使用不饱和羧酸(诸如丙烯酸、甲基丙酸烯、甲叉丁二酸和顺丁烯二酸)的一状态。
因此,“无酸的第二侧粘合剂”是通过使用不包括不饱和羧酸的单体而产生的一粘合剂,或者是通过使用不包括不饱和羧酸的单体和不包括不饱和羧酸的添加剂而产生的一粘合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打印盒,其中安装了缠绕状态的一打印带,该打印带包括一基底薄膜;一图像接收层,提供于基底薄膜的一第一侧上,作为一打印面;一隔离纸,粘附至基底薄膜的一第二侧上;以及一第二侧粘附层,敷贴于基底薄膜和隔离纸之间,由一第二侧粘合剂形成,且形成第二侧粘附层的第二侧粘合剂是无酸的。
隔离纸从打印带中移除从而暴露第二侧粘附层,从而可将本发明的打印盒中安装的缠绕状态的打印带粘附至粘合体。与粘合体紧密接触的第二侧粘附层由无酸的第二侧粘合剂(不包含不饱和羧酸)形成,从而防止在粘有打印带的粘合体的粘附表面上的腐蚀。
在此,“第二侧粘合剂”包括作为一主要材料的一共聚物,该共聚物由任何系列的单体的共聚作用制成,这些系列诸如一丙烯酸系列、一橡胶系列和一硅酮系列。第二侧粘合剂可制成带有多种添加剂(诸如一交联剂、一增粘剂、一柔软剂、一固定剂和一色素)。
“无酸”是指未使用不饱和羧酸(诸如丙烯酸、甲基丙酸烯、甲叉丁二酸和顺丁烯二酸)的一状态。
因此,“无酸的第二侧粘合剂”是通过使用不包括不饱和羧酸的单体而产生的一粘合剂,或者是通过使用不包括不饱和羧酸的单体和不包括不饱和羧酸的添加剂而产生的一粘合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打印盒,其中安装了缠绕状态的一打印带,该打印带包括一基底薄膜;一热敏层,提供于基底薄膜的一第一侧上,作为一打印面;一外涂层,提供于热敏层的一第一侧上;一中间层,提供于外涂层和热敏层之间;一隔离纸,粘附至基底薄膜的一第二侧;以及一第二侧粘附层,敷贴于基底薄膜和隔离纸之间,由一第二侧粘合剂形成,且形成第二侧粘附层的第二侧粘合剂是无酸的。
隔离纸从打印带中移除从而暴露第二侧粘附层,从而可将本发明的打印盒中安装的缠绕状态的打印带粘附至粘合体。与粘合体紧密接触的第二侧粘附层由无酸的第二侧粘合剂(不包含不饱和羧酸)形成,从而防止在粘有打印带的粘合体的粘附表面上的腐蚀。
在此,“第二侧粘合剂”包括作为一主要材料的一共聚物,该共聚物由任何系列的单体的共聚作用制成,这些系列诸如一丙烯酸系列、一橡胶系列和一硅酮系列。第二侧粘合剂可制成带有多种添加剂(诸如一交联剂、一增粘剂、一柔软剂、一固定剂和一色素)。
“无酸”是指未使用不饱和羧酸(诸如丙烯酸、甲基丙酸烯、甲叉丁二酸和顺丁烯二酸)的一状态。
因此,“无酸的第二侧粘合剂”是通过使用不包括不饱和羧酸的单体而产生的一粘合剂,或者是通过使用不包括不饱和羧酸的单体和不包括不饱和羧酸的添加剂而产生的一粘合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打印盒,其中安装了由缠绕状态的一层合薄膜和一双侧粘附带构成的一打印带,该双侧粘附带包括一基底薄膜;一第一侧粘附层,敷贴于基底薄膜的一第一侧上,由一第一侧粘合剂形成,使用该第一侧粘合剂可将层合薄膜粘附至基底薄膜的第一侧;一隔离纸,粘附至基底薄膜的第二侧;以及一第二侧粘附层,敷贴于基底薄膜和隔离纸之间,由一第二侧粘合剂形成,且形成第二侧粘附层的第二侧粘合剂是无酸的。
缠绕状态的层合薄膜和双侧粘附带安装于本发明的打印盒中。层合薄膜粘附至基底薄膜的第一侧,该基底薄膜的第一侧由第一侧粘附层涂敷,来构成打印带。隔离纸从打印带中移除从而暴露第二侧粘附层,从而可将打印带粘附至粘合体。与粘合体紧密接触的第二侧粘附层由无酸的第二侧粘合剂(不包含不饱和羧酸)形成,从而防止在粘有打印带的粘合体的粘附表面上的腐蚀。
在此,“第二侧粘合剂”包括作为一主要材料的一共聚物,该共聚物由任何系列的单体的共聚作用制成,这些系列诸如一丙烯酸系列、一橡胶系列和一硅酮系列。第二侧粘合剂可制成带有多种添加剂(诸如一交联剂、一增粘剂、一柔软剂、一固定剂和一色素)。
“无酸”是指未使用不饱和羧酸(诸如丙烯酸、甲基丙酸烯、甲叉丁二酸和顺丁烯二酸)的一状态。
因此,“无酸的第二侧粘合剂”是通过使用不包括不饱和羧酸的单体而产生的一粘合剂,或者是通过使用不包括不饱和羧酸的单体和不包括不饱和羧酸的添加剂而产生的一粘合剂。
图1是一打印带沿图3所示的线A-A所取的一截面图;图2是一打印盒的一立体图;图3是其中移除了上盒壳的打印盒的一平面图;图4是显示了在一下盒壳上引导一双侧粘附带、一层合薄膜和一墨带的一过程的一示意图;图5显示了测量作用在一PET薄膜上的蠕变附着力的一测量原理,使用一由Shimadzu Corporation制造的“AUTOGRAPH AGS-50ND”测量装置;图6是测量粘合剂挤压宽度的一方法的一示意图;图7是显示了打印带的诸测试结果的一表格;图8是一印有字符的带子(打印带)沿图10所示的一线B-B所取的一截面图;图9是一打印盒的一立体图;图10是从中移除了一上盒壳的打印盒的一平面图;图11是显示了在一下盒壳上引导打印带和一墨带的一过程的一示意图;图12是测量粘合剂挤压宽度的一方法的一示意图;图13是显示了打印带的诸测试结果的一表格;图14是一打印带沿图16所示的一线C-C所取的一截面图;图15是一打印盒的一立体图;以及图16是从中移除了一上盒壳的打印盒的一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见附图给出本发明的一打印盒的一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一详细描述。图2是一打印盒的一立体图。如图2所示,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一打印盒1包括一上盒壳2和一下盒壳3。从打印盒1通过一放带部件4放出一打印带5(一印有字符的带子)。应该注意,参考标号6标示了一墨带。
图3是从中移除了上盒壳2的打印盒1的一平面图。如图3所示,在打印盒1的下盒壳3上提供了一带盘12、一薄膜盘14、一墨带供给盘15和一卷墨带盘16,一双侧粘附带11缠绕在带盘12上,一层合薄膜13缠绕在薄膜盘14上,一墨带6缠绕在墨带供给盘15上,该带盘12、薄膜盘14、墨带供给盘15和卷墨带盘16可与形成于上盒壳2(见图2)上的各自的盘支持件(未显示)协同转动。
层合薄膜13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下文称为“PET”)制成的一薄膜带。打印将在缠绕在薄膜盘14上的层合薄膜13的一内表面上实施。因此,通过在下盒壳3上的一直立定位的一导向销17和一可转动导向辊18,将缠绕在薄膜盘14上的层合薄膜13引导至形成于下盒壳3上的一臂部件19。进一步将层合薄膜13引导出臂部件19,暴露于一热头附连空间20外。此后,通过一导向件21和一送进辊22而从带盒1穿过放带部件4、放出层合薄膜13。
墨带6缠绕在墨带供给盘15上,且一涂墨表面面向一向内的方向。以此方式,缠绕在墨带供给盘15上的墨带6暴露在热头附连空间20外部的臂部件19外。当涂墨表面和层压薄膜的打印表面彼此交叠时,进一步引导墨带6。此后,沿着导向件21的一外部引导墨带6,从而墨带6会从层压薄膜13的打印表面分离。最后,由卷墨带盘16卷取墨带6。
双侧粘附带11具有一第一侧粘附层,该第一侧粘附层由一第一侧粘合剂形成,该第一侧粘合剂涂敷了由PET制成的一基底薄膜的一第一侧(图1的一上侧)。双侧粘附带11还具有一第二侧粘附层,该第二侧粘附层由一第二侧粘合剂形成,该第二侧粘合剂涂敷了基底薄膜的一第二侧(图1的一下侧),一隔离纸粘附至该第二侧粘附层。双侧粘附带11缠绕在带盘12上,且在外部带有隔离纸。以此方式,当第一侧粘附层的粘附涂层表面和层压薄膜13的打印表面彼此交叠时,通过送进辊22引导缠绕在带盘12上的双侧粘附带11。因此,双侧粘附带11粘附至层合薄膜13,并从打印盒1中通过放带部件4被放出。
因此,从打印盒1、通过放带部件4放出由层合薄膜13和双侧粘附带11组成的打印带5。图4是显示了如上所述地引导双侧粘附带11、层合薄膜13和墨带3的一过程的一示意图。
图1是打印带5沿图3的所示的线A-A所取的一截面图。如图1所示,打印带5由层合薄膜13和双侧粘附带11构成。双侧粘附带11包括一第一侧粘附层32,该第一侧粘附层32由第一侧粘合剂形成,该第一侧粘合剂涂敷了由PET制成的一基底薄膜31的第一侧(图1的上侧)。双侧粘附带11还包括一第二侧粘附层33,该第二侧粘附层33由第二侧粘合剂形成,该第二侧粘合剂涂敷了基底薄膜31的第二侧(图1的下侧),一隔离纸34粘附至该第二侧粘附层。墨41施加在层合薄膜13的打印面上,该层合薄膜13的打印面和第一侧粘附层32彼此交叠,从而层合薄膜13粘至双侧粘附带11以构成打印带5。同时,层合薄膜13和第一侧粘附层32包括一打印层42。此外,隔离纸34从打印带5上移除,从而暴露第二侧粘附层33,从而打印带5可粘附至粘附体。
应该注意,构成第二侧粘附层33的第二侧粘合剂包括作为一主要材料的一共聚物,它通过任何系列单体的共聚作用而制成,这些系列诸如一丙烯酸系列、一橡胶系列和一硅酮系列。可制成带有或不带有多种添加剂(诸如一交联剂、一增粘剂、一柔软剂、一固定剂和一色素)的第二侧粘合剂。然而,第二侧粘合剂的共聚物和添加剂不包含不饱和羧酸(诸如丙烯酸、甲基丙酸烯、甲叉丁二酸和顺丁烯二酸),而采用该第二侧粘合剂(下文中称为一“无酸”粘合剂)。
另一方面,与上述的第二侧粘合剂相同的粘合剂可用作构成第一侧粘附层32的第一侧粘合剂,但还可使用任何其它的粘合剂(除了无酸粘合剂之外的一粘合剂,诸如包含不饱和羧酸的粘合剂)。
顺便提一下,打印盒1设置于一带式打印机的一盒支架中来产生印有字符的带子(字符打印在一打印面上的打印带5)。在带式打印机的盒支架中,提供了具有一刀具的一切割装置(未显示),以便切割从打印盒1通过放带部件4放出的印有字符的带子。参见图2所述的打印盒1的结构和安装了打印盒1以便产生印有字符的带子的带式打印机是公知的,因此省略了用打印盒1和带式打印机产生印有字符的带子的过程的详细说明。
接着,打印带5具有双侧粘附带11的第二侧粘附层33的多种粘合剂涂敷厚度(总计九种厚度5、10、20、30、40、50、60、70、80μm),该打印带5准备对诸测量项目的一相互关系进行测试,这些测量项目是作用在PET薄膜上的一蠕变附着力、一粘合剂挤压宽度、一附着性能、一刀具耐用性和一残余粘合剂。图7是显示了诸测量项目的测量结果的一表格。
在测量中,双侧粘附带11的第一侧粘附层32的每个粘合剂涂敷厚度设置成与第二侧粘附层33的相同。
测量项目将在下面说明。
作用在PET薄膜上的蠕变附着力是在如下过程中、使用一测量装置即由Shimadzu Corporation制造的“AUTOGRAPH AGS-50ND”来测量的一阻力。图5显示了测量作用在PET薄膜上的蠕变附着力的一测量原理。通过以下过程测量作用在PET薄膜上的蠕变附着力(1)准备一测量样品51,该测量样品51是切成20mm宽×160mm长的尺寸的打印带5。
(2)将隔离纸34从作为测量样品51的打印带5上移除,将打印带5设置于一PET薄膜54上,且将第二侧粘附层33的粘合剂涂敷表面与PET薄膜54对准。通过一2kg的橡胶滚筒在测量样品51的一表面上来回滚翻,将测量样品51粘至PET薄膜54。
(3)将粘至PET薄膜54的测量样品51固定至一不锈钢板52,从而测量样品51的纵向方向可沿着垂直方向。
(4)在一测量部件53上悬置测量样品51在垂直位置的一下端,将测量部件53沿着不锈钢板52以5mm/min的速度慢慢向上移动,从而以一180度的方向剥去测量样品51。
(5)当以一180度的方向剥去测量样品51时,测量部件53测量测量样品51的阻力(N/20mm),该阻力作为作用在第二侧粘附层33的PET薄膜上的一蠕变附着力。
粘合剂挤压宽度通过如图6所示意显示的一方法来测量,粘合剂挤压宽度是粘合剂从打印带5的一边缘挤出的一宽度。尤其,为了测量粘合剂挤压宽度,准备了一测量样品61,该测量样品61是切成12mm×15mm尺寸的打印带5。将隔离纸34从作为测量样品61的打印带5上移除,将打印带5设置于一下玻璃板G1上,且将第二侧粘附层33的粘合剂涂敷表面朝下。将一上玻璃板G2设置于测量样品61的一顶面上。在上玻璃板G2上设置一重物W,从而测量样品61上的一负荷变成6kg/cm2。将测量样品61、上/下玻璃板G2、G1和重物W放置在一恒温炉上,在一55℃的恒温下保持24小时。此后,在一显微镜下观察粘合剂挤压宽度d(μm),该粘合剂挤压宽度d(μm)对应于粘合剂从测量样品61的边缘挤出的宽度。
附着性能通过下面的方法测定。一测量样品是切成12mm宽×100mm长的尺寸的打印带5。将隔离纸34从作为测量样品的打印带5上移除,将打印带5粘至一压花的聚丙烯板,且将第二侧粘附层33的粘合剂涂敷表面与聚丙烯板对准,然后在一星期后测定其状态。将打印带5未从聚丙烯板上翘起的情况确定为“好”(○)。将打印带5从聚丙烯板上翘起的高度小于10mm的情况确定为“符合要求”(△)。将打印带5从聚丙烯板上翘起的高度大于或等于10mm的情况确定为“不符合要求”(×)。
刀具耐用性通过下面的方法测定。从带盒1放出的宽度为12mm的打印带5由切割装置重复地切成20mm长。当连续切割次数达到1000次时,通过刀具边缘的一标尺来测量粘附至切割装置的刀具的粘合剂的宽度。将粘合剂宽度小于1mm的情况确定为“好”(○)。将粘合剂宽度大于或等于1mm且小于1.5mm的情况确定为“符合要求”(△)。将粘合剂宽度大于或等于1.5mm的情况确定为“不符合要求”(×)。
残留粘合剂通过下面的方法测定。一测量样品是切成12mm宽×100mm长的打印带5。将隔离纸34从作为测量样品的打印带5上移除,将该打印带5粘至一不锈钢板,且将第二侧粘附层33的粘合剂涂敷表面与不锈钢板对准。在24小时之后,从不锈钢上剥去测量样品,观察粘合剂是否残留在不锈钢板上。将没有粘合剂残留在不锈钢板上的情况确定为“好”(○)。将有粘合剂残留在不锈钢板上的情况确定为“不符合要求”(×)。
在此,将参照图7讨论诸测量项目的相互关系,这些测量项目为作用在PET薄膜上的蠕变附着力、粘合剂挤压宽度、附着性能、刀具耐用性和残留粘合剂。
根据图7中显示一测量结果的表格,在附着性能、刀具耐用性和残留粘合剂方面确定为“好”(○)或“符合要求”(△)的打印带被认为作用在PET薄膜上的第二侧粘附层33的蠕变附着力在1-10N/20mm范围内,且第二侧粘附层33的粘合剂涂敷厚度在10-50μm范围内,且粘合剂挤压宽度小于130μm。
仅仅根据刀具耐用性,当第二侧粘附层33的粘合剂涂敷厚度是50μm时,粘合剂挤压宽度可保持在小于130μm,且刀具耐用性确定为“符合要求”(△)。因此,可以说可使用上述的切割装置。此外,当第二侧粘附层33的粘合剂涂敷厚度设置成小于或等于40μm时,粘合剂挤压宽度可保持在小于100μm,且刀具耐用性确定为“好”(○)。在这样的情况下,可改进切割装置的耐久性。
根据作用在PET薄膜上的第二侧粘附层33的蠕变附着力,打印带的作用在PET薄膜上的第二侧粘附层33的蠕变附着力大于10N/20mm时,打印带在第二侧粘附层33上保持一附着失效。因此,存在留在不锈钢板上作为粘附体的粘合剂(残留粘合剂),且残留粘合剂的测量项目确定为“不符合要求”(×)。此外,留在切割装置的刀具上的粘合剂宽度大于或等于1.5mm,刀具耐用性的测量项目也确定为“不符合要求”(×)。
较佳地,作用在PET薄膜上的第二侧粘附层33的蠕变附着力小于或等于作用在PET薄膜上的第一侧粘附层32的蠕变附着力,从而当从粘附体剥去打印带5时,防止仅仅剥去层合薄膜13。通过使用无酸粘合剂作为形成第二侧粘附层33的第二侧粘合剂,而酸粘合剂作为形成第一侧粘附层32的第一侧粘合剂,可容易地达到这种力的关系。
如上所详细描述的,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打印盒1中,提供在缠绕状态的层合薄膜13和双侧粘附带11,如图3和4所示。进一步如图1所示,层合薄膜13粘附至双侧粘附带11的基底薄膜31的第一侧,第一侧粘附层32敷贴至该基底薄膜31的第一侧。隔离纸34从打印带5中移除,从而暴露的第二侧粘附层33可粘附至粘合体。关于这一点,与粘合体紧密接触的第二侧粘附层33由无酸物(不包含不饱和羧酸)制成,从而防止在粘合体的粘附表面上发生腐蚀,这些粘合体是诸如粘有打印带5的图画和铜板。
第一侧粘附层3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由层合薄膜13和PET的基底薄膜31覆盖。因此,假如第一侧粘附层32由加酸粘合剂制成,粘合剂中的酸不会影响粘合体。因此,第一侧粘附层32的第一侧粘合剂可由多种粘合剂制成,这减少了制造上的限制。可采用能增强层合薄膜13和基底薄膜31之间的附着力的粘合剂,这提高了打印带5的质量。
接着,现在将参照如图给出本发明的一打印盒的一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一详细描述。图9是一打印盒的一立体图。如图9所示,一第二实施例的接收器型打印盒101包括一上盒壳102和一下盒壳103。从打印盒101通过一放带部件104放出一打印带105(一印有字符的带子)。应该注意,一参考标号106标示了一墨带。
图10是从中移除了上盒壳102(见图9)的打印盒101的一平面图。如图10所示,在打印盒101的下盒壳103上提供了一带盘112、一墨带供给盘115和一卷墨带盘116,一打印带111缠绕在该带盘112上,一墨带106缠绕在该墨带供给盘115上,该带盘112、墨带供给盘115和卷墨带盘116可与形成于上盒壳102(见图9)上的各自的盘支持件(未显示)协同转动。
打印带111具有一图像接收层,该图像接收层在由PET制成的一基底薄膜的一第一侧(图8中的一上侧)上形成一打印面。打印带111还具有一粘附层,该粘附层由一粘合剂形成,该粘合剂涂敷了基底薄膜的一第二侧(图8中的一下侧),一隔离纸粘附至该粘附层。打印带111缠绕在带盘112上,且图像接收层(打印面)向内,而隔离纸向外。通过在下盒壳103上以一直立位置提供的一导向销117和一可转动导向辊118,将缠绕在带盘112上的打印带111引导至形成于下盒壳103上的一臂部件119上。将打印带111进一步引出臂部件119,暴露于一热头附连空间120外。此后,通过一导向件121和一送进辊122,使打印带111从打印盒101通过放带部件104而放出。
墨带106缠绕在墨带供给盘115上,且一涂墨表面以一向内的方向面向。以此方式缠绕在墨带供给盘115上的墨带106暴露于热头附连空间120外部的臂部件119外。当打印带111的涂墨表面和图像接收层(打印面)彼此交叠时,进一步引导墨带106。此后,沿着导向件121的一外部引导墨带106,从而将墨带106与打印带111的图像接收层(打印面)分离。最后,由卷墨带盘116卷取墨带106。
因此,从打印盒101通过放带部件104放出打印带105,该打印带105是在图像接收层(打印面)上实施打印的打印带111。在下文中,为了与打印带11 1区别,打印带105将被称为一印有字符的带子105。图11是显示了如上所述引导打印带111和墨带106的一过程的一示意图。
图8是印有字符的带子105沿着图10所示的一线B-B所取的一截面图。如图8所示,印有字符的带子105由打印带111构成。打印带111包括一图像接收层132,该图像接收层132形成由PET制成的一基底表面131的第一侧(图8中的上侧)上的打印面。打印带111还包括一粘附层133,该粘附层133由粘合剂形成,该粘合剂涂敷了基底薄膜131的第二侧(图8中的下侧),一隔离纸134粘附至该粘附层133。将墨141置于图像接收层132上,从而产生打印带105。同时,图像接收层132构成一打印层142。此外,可用在移除隔离纸134之后暴露粘附层133的粘合剂涂敷表面将打印带105粘至一粘合体。
应该注意,构成粘附层133的粘合剂包括作为一主要材料的一共聚物,该共聚物由任何系列的单体的共聚作用制成,这些系列诸如一丙烯酸系列、一橡胶系列和一硅酮系列。粘合剂可制成带有或不带有多种添加剂(诸如一交联剂、一增粘剂、一柔软剂、一固定剂和一色素)。然而,可采用共聚物和添加剂不包含不饱和羧酸(诸如丙烯酸、甲基丙酸烯、甲叉丁二酸和顺丁烯二酸)的粘合剂(下文中称为一“无酸”粘合剂)。
顺便提一下,打印盒101设置于一带式打印机(未显示)的一盒支架中,以产生印有字符的带子105(用墨141将字符打印在图像接收层132上的打印带111)。在带式打印机的盒支架中,提供了具有一刀具的一切割装置(未显示),以切割从打印盒101通过放带部件104放出的印有字符的带子105。如同参见图9所述的打印盒101的结构和安装了打印盒101以产生印有字符的带子105的带式打印机已经是公知的,因此省略了用打印盒101和带式打印机产生印有字符的带子105的过程的详细说明。
接着,打印带111具有粘附层133的多种粘合剂涂敷厚度(总计八种厚度5、10、20、30、40、45、50、60μm),该打印带111准备对诸测量项目的一相互关系进行测试,这些测量项目是一粘合剂挤压宽度、一附着性能、一刀具耐用性和一对热头的粘合剂粘附。图13是显示了诸测量项目的测量结果的一表格。
粘合剂挤压宽度通过如图12所示意显示的一方法来测量,粘合剂挤压宽度是粘合剂从打印带111的一边缘挤出的一宽度。尤其,为了测量粘合剂挤压宽度,准备了一测量样品161,该测量样品161是切成12mm×15mm尺寸的打印带111。将隔离纸134从作为测量样品161的打印带111上移除,将打印带111设置于一下玻璃板G1上,且将粘附层133的粘合剂涂敷表面朝下。将一上玻璃板G2设置于测量样品161的一顶面上。在上玻璃板G2上设置一重物W,从而测量样品161上的一负荷变成6kg/cm2。将测量样品161、上/下玻璃板G2、G1和重物W放置在一恒温炉上,在一55℃的恒温下保持24小时。此后,在一显微镜下观察粘合剂挤压宽度d(μm),该粘合剂挤压宽度d(μm)对应于粘合剂从测量样品161的边缘挤出的宽度。
附着性能通过下面的方法测定。一测量样品是切成12mm宽×100mm长的尺寸的打印带111。将隔离纸134从作为测量样品的打印带111上移除,将打印带111粘至一压花的聚丙烯板,且将粘附层133的粘合剂涂敷表面与聚丙烯板对准,然后在一星期后测定其状态。将打印带111未从聚丙烯板上翘起的情况确定为“好”(○)。将打印带111从聚丙烯板上翘起的高度小于10mm的情况确定为“符合要求”(△)。将打印带111从聚丙烯板上翘起的高度大于或等于10mm的情况确定为“不符合要求”(×)。
刀具耐用性通过下面的方法测定。从打印盒101放出的宽度为12mm的打印带111由切割装置重复地切成20mm长。当连续切割次数达到1000次时,通过刀具边缘的一标尺来测量粘附至切割装置的刀具的粘合剂的宽度。将粘合剂宽度小于1mm的情况确定为“好”(○)。将粘合剂宽度大于或等于1mm且小于1.5mm的情况确定为“符合要求”(△)。将粘合剂宽度大于或等于1.5mm的情况确定为“不符合要求”(×)。
对热头的粘合剂粘附通过下面的方法来测定。从打印盒101放出12mm宽×8m长的打印带111,将打印盒101设置于带式打印机中,在打印带111的末端实施连续的打印。此后,从另一打印盒101放出18mm宽的打印带111,将该打印盒101设置于带式打印机中,在打印带111上实施长度为50mm的打印。在18mm宽和50mm长的打印带111上的打印期间,将在送带中没有出错的情况确定为“好”(○)。将在送带中有任何出错的情况确定为“不符合要求”(×)。
在此,将参照图13讨论诸测量项目的相互关系,这些测量项目为粘合剂挤压宽度、附着性能、刀具耐用性和热头上的残留粘合剂。
根据图13中显示一测量结果的表格,在附着性能、刀具耐用性和对热头的粘合剂粘附方面确定为“好”(○)或“符合要求”(△)的打印带被认为粘附层133的粘合剂涂敷厚度在10-40μm范围内,且粘合剂挤压宽度小于100μm。
仅仅根据刀具耐用性,当粘附层133的粘合剂涂敷厚度是40μm时,粘合剂挤压宽度可保持在小于100μm,且刀具耐用性确定为“符合要求”(△)。因此,可以说可使用上述的切割装置。此外,当粘附层133的粘合剂涂敷厚度设置成小于或等于30 μm时,粘合剂挤压宽度可保持在小于90μm,且刀具耐用性确定为“好”(○)。在这样的情况下,可改进切割装置的耐久性。
如上所详细描述的,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打印盒101中,提供在缠绕状态的打印带111,如图10和11所示。隔离纸134从打印带111中移除,从而暴露的粘附层133可粘附至粘合体,如图8所示。关于这一点,与粘合体紧密接触的粘附层133由无酸物(不包含不饱和羧酸)制成,从而防止在粘合体的粘附表面上发生腐蚀,这些粘合体是诸如粘有打印带111的图画和铜板。
接着,现在将参照附图给出本发明的一打印盒的一第三实施例的一详细描述。图15是一打印盒的一立体图。如图15所示,第三实施例的一热敏型打印盒201包括一上盒壳202和一下盒壳203。从打印盒201通过一放带部件204放出一打印带205。
图16是从中移除了上盒壳202(见图15)的打印盒201的一平面图。如图16所示,在打印盒201的下盒壳203上提供了一带盘212,一打印带211缠绕在该带盘212上,该带盘212可与形成于上盒壳202(见图15)上的一盘支持件(未显示)协同转动。
打印带211具有一热敏层和在热敏层的一第一侧(图14中的一上侧)上的一外涂层,该热敏层在由PET制成的一基底薄膜的一第一侧(图14中的上侧)上形成一打印面,该外涂层在一中间层上方,该中间层设置于外涂层和热敏层之间。打印带211还具有一粘附层,该粘附层由一粘合剂形成,该粘合剂涂敷了基底薄膜的一第二侧(图14中的一下侧)表面,一隔离纸粘附至该粘附层。打印带211缠绕在带盘212上,且外涂层向内,而隔离纸向外。
通过在下盒壳203上以一直立位置提供的一导向销217和一可转动导向辊218,将缠绕在带盘212上的打印带211引导至形成于下盒壳203上的一臂部件219上。将打印带211进一步引出臂部件219,暴露于一热头附连空间220。此后,通过一导向件221和一送进辊222,使打印带211从打印盒201通过放带部件204而放出。
因此,从打印盒201通过放带部件204放出打印带205,该打印带205是在热敏层(打印面)上产生字符的打印带211。在下文中,为了与打印带211区别,打印带205将被称为一印有字符的带子205。
图14是印有字符的带子205沿着图16所示的一线C-C所取的一截面图。如图14所示,印有字符的带子205由打印带211构成。打印带211包括一热敏层232,该热敏层232形成由PET制成的一基底表面231的第一侧(图14中的上侧)上的打印面。打印带211还包括在热敏层232的一第一侧(图14中的上侧)上的一外涂层236,该外涂层236在一中间层235上,该中间层235设置于外涂层236和热敏层232之间。外涂层236扩展了印有字符的带子205的韧性和耐用性,并防止在热敏层上变色。当外涂层236在打印带211的制造中涂敷在热敏层232上方时,中间层235用于防止热敏层232变色,并且用于在外涂层236和热敏层232之间保证一紧密的接触。打印带211还包括一粘附层233,该粘附层233由粘合剂形成,该粘合剂涂敷了基底薄膜231的第二侧(图14中的下侧),一隔离纸234粘附至该粘附层233。变色发生在产生印有字符的带子205的热敏层232上。因此,热敏层232、中间层235和外涂层236构成一打印层242。此外,隔离纸234从印有字符的带子205中移除从而暴露粘附层233,而可将印有字符的带子205粘附至粘合体,应该注意,构成粘附层233的粘合剂包括作为一主要材料的一共聚物,该共聚物由任何系列的单体的共聚作用制成,这些系列诸如一丙烯酸系列、一橡胶系列和一硅酮系列。粘合剂可制成带有或不带有多种添加剂(诸如一交联剂、一增粘剂、一柔软剂、一固定剂和一色素)。然而,可采用共聚物和添加剂不包含不饱和羧酸(诸如丙烯酸、甲基丙酸烯、甲叉丁二酸和顺丁烯二酸)的粘合剂(下文中称为一“无酸”粘合剂)。
顺便提一下,打印盒201设置于一带式打印机(未显示)的一盒支架中,以产生印有字符的带子205(通过用带式打印机的热头在热敏层232上变色而在打印带211上产生字符)。在带式打印机的盒支架中,提供了具有一刀具的一切割装置(未显示),以切割从打印盒201通过放带部件204放出的印有字符的带子205。如同参见图15所述的打印盒201的结构和安装了打印盒201以产生印有字符的带子205的带式打印机已经是公知的,因此省略了用打印盒201和带式打印机产生印有字符的带子205的过程的详细说明。
如同以上所详细描述的,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打印盒201中,提供了缠绕状态的打印盒211,如图16所示。隔离纸234从打印带211中移除从而暴露粘附层233,可将隔离纸234粘附至粘合体,如图14所示。关于这一点,与粘合体紧密接触的粘附层233由无酸物(不包含不饱和羧酸)制成,从而防止在粘合体的粘附表面上的腐蚀,这些粘合体是诸如粘有打印带211的图画和铜板。
本发明可以其它特定的形式实施,而不脱离其本质特征。例如,打印带111的基底薄膜131的材料不限于PET。还可使用诸如纸和织物之类适于剪贴的材料。当打印带111由PET制成时,其厚度对于较舒服的质地较佳的是70-100μm,或者对于一般的质地较佳的是20-50μm。
尽管已经显示和描述了该示例性实施例,但应该理解,本说明书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可作出多种变化和修改形式,而不脱离如所附的权利要求
书所述的本发明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打印带,包括一基底薄膜;一打印层,所述打印层设置在所述基底薄膜的一第一侧上作为一打印面;一隔离纸,所述隔离纸粘附至所述基底薄膜的一第二侧;以及一第二侧粘附层,敷贴于所述基底薄膜和所述隔离纸之间,由一第二侧粘合剂形成,其中,形成所述第二侧粘附层的所述第二侧粘合剂是无酸的。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打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层由一图像接收层构成。
3.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打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粘附层的一粘合剂涂敷厚度在10-40μm的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打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层包括一外涂层;一热敏层,所述热敏层设置在所述基底薄膜的所述第一侧上作为所述打印面;以及一中间层,所述中间层设置在所述热敏层和所述外涂层之间。
5.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打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层包括一层合薄膜;以及一第一侧粘附层,所述第一侧粘附层敷贴至所述基底薄膜的所述第一侧,由一第一侧粘合剂形成。
6.如权利要求
5所述的打印带,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二侧粘附层的所述第二侧粘合剂的作用在一PET薄膜上的一蠕变附着力的值在1-10N/20mm的范围内,且小于或等于形成所述第一侧粘附层的所述第一侧粘合剂的作用在所述PET薄膜上的蠕变附着力的值。
7.如权利要求
5所述的打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粘附层的一粘合剂涂敷厚度在10-50μm的范围内。
8.一种打印盒,其特征在于,安装了缠绕状态的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打印带。
9.一种打印盒,其特征在于,安装了缠绕状态的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打印带。
10.一种打印盒,其特征在于,安装了缠绕状态的所述层合薄膜和一双侧粘附带,以用于生产如权利要求
5所述的打印带,以及所述双侧粘附带包括所述基底薄膜;所述第一侧粘附层,所述第一侧粘附层敷贴于所述基底薄膜的所述第一侧,由所述第一侧粘合剂形成;所述隔离纸,所述隔离纸粘附至所述基底薄膜的所述第二侧;以及所述第二侧粘附层,所述第二侧粘附层敷贴于所述基底薄膜和所述隔离纸之间,由所述第二侧粘合剂形成。
11.一种打印盒,其中安装了缠绕状态的一打印带,以及所述打印带包括一基底薄膜;一图像接收层,所述图像接收层设置在所述基底薄膜的一第一侧上作为一打印面;一隔离纸,所述隔离纸粘附至所述基底薄膜的一第二侧上;以及一第二侧粘附层,所述第二侧粘附层敷贴于所述基底薄膜和所述隔离纸之间,由一第二侧粘合剂形成,以及形成所述第二侧粘附层的所述第二侧粘合剂是无酸的。
12.如权利要求
11所述的打印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粘附层的粘合剂涂敷厚度在10-40μm的范围内。
13.一种打印盒,其中安装了缠绕状态的一打印带,以及所述打印带包括一基底薄膜;一热敏层,所述热敏层设置在所述基底薄膜的一第一侧上作为一打印面;一外涂层,所述外涂层设置在所述热敏层的一第一侧上;一中间层,所述中间层设置在所述外涂层和所述热敏层之间;一隔离纸,所述隔离纸粘附至所述基底薄膜的一第二侧;以及一第二侧粘附层,所述第二侧粘附层敷贴于所述基底薄膜和所述隔离纸之间,由一第二侧粘合剂形成,以及形成所述第二侧粘附层的所述第二侧粘合剂是无酸的。
14.一种打印盒,其中安装了用于构成一打印带的缠绕状态的一层合薄膜和一双侧粘附带,以及所述双侧粘附带包括一基底薄膜;一第一侧粘附层,所述第一侧粘附层敷贴至所述基底薄膜的一第一侧,由一第一侧粘合剂形成,所述层合薄膜可用所述第一侧粘合剂粘附至所述基底薄膜的所述第一侧;一隔离纸,所述隔离纸粘附至所述基底薄膜的一第二侧;以及一第二侧粘附层,所述第二侧粘附层敷贴于所述基底薄膜和所述隔离纸之间,由一第二侧粘合剂形成,以及形成所述第二侧粘附层的所述第二侧粘合剂是无酸的。
15.如权利要求
14所述的打印盒,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二侧粘附层的所述第二侧粘合剂的作用在一PET薄膜上的一蠕变附着力的值在1-10N/20mm的范围内,且小于或等于形成所述第一侧粘附层的所述第一侧粘合剂的作用在所述PET薄膜上的蠕变附着力的值。
16.如权利要求
14所述的打印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粘附层的粘合剂涂敷厚度在10-50μm的范围内。
专利摘要
一种打印盒包括构成一打印带的一双侧粘附带。一隔离纸从该双侧粘附带中移除,从而暴露一第二侧粘附层,从而可将该双侧粘附带粘附至一粘合体。与粘合体接触的第二侧粘附层由一无酸粘合剂(不包含不饱和羧酸)制成。
文档编号B41J32/00GK1990261SQ200610168403
公开日2007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1日
发明者日置瞳, 太田喜代一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