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105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墨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墨成像设备,并且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包括阵列型喷墨头的喷墨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喷墨成像设备是通过将墨水从喷墨头喷射到沿副扫描方向输送的纸张上以形成图像的设备,所述喷墨头沿主扫描方向往复移动(往复型喷墨头)。近年来,利用包括喷嘴部分的喷墨头(阵列型喷墨头)高速进行打印操作,所述喷嘴部分具有与纸张宽度相对应的沿主扫描方向的长度以取代往复型喷墨头的使用。在喷墨成像设备中,喷墨头被固定,并且纸张沿副扫描方向输送。因此,用于喷墨成像设备的驱动单元具有简单结构,并且可以高速进行打印操作。
喷墨头包括喷嘴部分,所述喷嘴部分包括多个喷嘴,墨水通过该喷嘴喷射。当喷嘴部分在没有进行打印操作的期间暴露在空气中,墨水中的水分蒸发,墨水粘度增大。同样当喷嘴部分没有用于执行打印操作时,墨水中的水分蒸发,墨水粘度增大。因此,由于墨水具有高粘度,可能产生有缺陷的喷射操作。因此,执行预喷溅操作以便去除具有高粘度的墨水。
然而,在阵列型喷墨头中,形成有数千个喷嘴,因此,大量的墨水被预先喷溅出。因此,通过喷溅而来的废墨水应当被抽吸到废墨水容器中。

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喷墨成像设备,其包括阵列型喷墨头并且将预先喷溅出的废墨水抽吸到废墨水容器中。
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优点部分地将在随后的描述中进行阐述,部分会通过该描述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对本发明的实践而获知。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以及用途通过提供一种喷墨成像设备实现,其包括包括喷嘴部分的喷墨头,所述喷嘴部分具有至少与供给纸张的宽度相同的沿主扫描方向的长度;压纸盘,其在面向喷嘴部分的打印位置和远离该打印位置的维护位置之间沿副扫描方向移动,所述压纸盘支撑纸张的背面并包括接收废墨水的接收部分;废墨水容器;以及抽吸单元,其通过与压纸盘的移动操作相关联而工作以将废墨水从接收部分抽吸到废墨水容器中。
该抽吸单元可以包括废墨水管和安装于压纸盘上的压紧元件,所述废墨水管将接收部分连接至废墨水容器,其中当压纸盘移动以将废墨水抽吸到废墨水容器中时,所述压紧元件移动,同时推动废墨水管。该喷墨成像设备还可以包括抽吸轨道,在将压纸盘从打印位置移动到维护位置的过程以及将压纸盘沿相反方向移动的过程之一期间,所述抽吸轨道引导压紧元件推动废墨水管,并且在另一个过程期间,引导压紧元件释放施加到该废墨水管上的压力。该压紧元件可以形成为辊子并且安装在压纸盘上成为可转动的。该抽吸单元还可以包括面向压紧元件并支撑废墨水管的支撑元件;和弹性支撑所述支撑元件的弹性元件。
该抽吸单元可以在压纸盘从打印位置移动到维护位置时抽吸废墨水。该抽吸单元可以包括安装在压纸盘上的压紧辊;和抽吸轨道,其为安装在压纸盘上的槽以旋转支撑压紧辊,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引导压紧辊以在压纸盘从打印位置移动到维护位置时推动废墨水管,所述第二端部引导压紧辊以在压纸盘移动到打印位置时释放施加在废墨水管上的压力。该抽吸单元还可以包括支撑废墨水管的支撑元件;和弹性支撑所述支撑元件的弹性元件。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以及用途还通过提供一种喷墨成像设备实现,其包括喷墨头和压纸盘,所述喷墨头在打印操作期间将墨水喷射到图像记录介质上并且在维护操作期间喷射墨水以清洁喷墨头的喷嘴,所述喷墨头至少和图像记录介质同样宽,所述压纸盘可移动地布置在喷墨头下面以在墨水喷射到图像记录介质上时支撑该图像记录介质,该压纸盘可在面向喷墨头的打印位置和远离喷墨头布置的维护位置之间移动,该压纸盘包括擦拭单元和墨水接收部分,所述擦拭单元在压纸盘在维护位置和打印位置之间移动时擦拭喷墨头,所述墨水接收部分容纳未喷射到图像记录介质上的墨水;和将墨水从墨水接收部分中抽出的抽吸单元,该抽吸单元包括废墨水管和压紧装置,所述废墨水管延伸至墨水接收部分,所述压紧装置在压纸盘移动于打印位置和维护位置之间时挤压废墨水管以将墨水压至抽吸单元并离开墨水接收部分。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以及用途还通过提供一种可与喷墨成像设备使用的可移动压纸盘而实现,其包括凸起、墨水接收部分、废墨水管和辊子元件,所述凸起从所述压纸盘的相对侧边伸出以与形成在成像设备的壁部中的导向槽接合从而允许压纸盘在面向喷墨头喷嘴的打印位置和维护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墨水接收部分容纳过量的墨水和/或从喷墨喷嘴喷溅出的墨水,所述废墨水管从墨水接收部分延伸至废墨水区域,并且所述辊子元件从压纸盘的一部分伸出以在该压纸盘从打印位置移动到维护位置时对废墨水管施加滚动压力,从而在废墨水管上产生抽吸作用以将墨水从墨水接收部分抽吸到废墨水区域中。
该可动压纸盘还可以包括一对支撑部分,每个支撑部分包括抽吸轨道,辊子元件的端部在所述抽吸轨道中导向以引导该辊子元件,从而引导辊子元件施压于废墨水管上并移动远离废墨水管。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以及用途还可以通过提供一种收集来自喷墨成像设备的废墨水的方法而实现,包括在喷墨头的清洁喷嘴喷射墨水时,捕捉从喷墨头喷溅到压纸盘的墨水接收部分中的墨水,和在使压纸盘移动于打印位置和维护位置之间时利用该压纸盘的元件挤压连接在墨水接收部分和废墨水容器之间的管,从而产生抽吸力以使所述墨水从墨水接收部分移动到废墨水容器中。
本发明的这些和/或其他方面以及优点在结合附图阅读下列优选实施例时将变得显而易见和易于理解,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喷墨成像设备的框图;图2是图1所示喷墨成像设备中的喷嘴部分的视图;图3是在图1所示成像设备中提供维护的装置的框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所示成像设备中的压纸盘和擦拭单元的详细分解透视图;图5是图4所示压纸盘和擦拭单元的详细透视图;图6是图3所示维护设备的分解透视 图7是图6所示的导向槽和擦拭轨道的详细视图;图8是带盖喷嘴部分的侧视图;图9是显示有抽吸单元的压纸盘的后透视图;图10是维护设备中的支撑元件和弹性元件的透视图;图11是抽吸轨道的详细侧视图;和图12A-12F是显示了维护设备中抽吸操作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实例在附图中举例说明,其中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所述实施例描述如下以便通过参考附图解释本发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喷墨成像设备的框图。参考图1,一张纸P从纸盒50中通过拾取辊40拾取,并通过输送单元20沿副扫描方向S输送。喷墨头10安装在纸张P上方。喷墨头10在固定的位置将墨水喷射到纸张P上从而在该纸张P上打印图像。
喷墨头10是阵列型喷墨头。另外,喷墨头10包括喷嘴部分11,其沿主扫描方向M的长度至少与纸张P的宽度相同。参考图2,喷嘴部分11包括多个喷嘴板12,其沿主扫描方向M布置为锯齿形。每个喷嘴板12包括多个喷嘴13以喷射墨水。喷嘴板12可以包括多个喷嘴排12-1,12-2,12-3和12-4。另外,喷嘴排12-1,12-2,12-3和12-4可以喷射相同颜色的墨水,或者可以喷射彼此不同颜色的墨水(例如,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的墨水)。图2显示了喷嘴部分11的实例,本发明不局限于图2所示喷嘴部分11的实例。尽管附图中没有显示,但是喷嘴头10包括具有排放单元的腔室以及给该腔室提供墨水的流动路径,所述排放单元连接至喷嘴并提供压力以排出墨水(例如,压电装置和加热器)。所述腔室、排放单元和流动路径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公知的,因此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压纸盘60面向喷嘴部分11以支撑纸张P的背面并形成纸张输送路径100。压纸盘60如此定位使得喷墨头10的喷嘴部分11保持与纸张P的预定距离,例如,0.5-2毫米。排出打印有图像的纸张P的排放单元30安装在喷墨头10的出口侧。
如果喷嘴部分11在不执行打印操作的期间暴露在空气中,该喷嘴部分11周围的墨滴会变硬,并且诸如空气中微尘的杂质可以附着在喷嘴部分11上。变硬的墨水或附着在喷嘴部分11上的杂质会改变墨水喷射方向,并降低打印质量。另外,当不执行打印操作时,喷嘴部分11中的墨水不断蒸发和变硬,这样,喷嘴部分11可能被变硬的墨水完全堵塞。由于喷墨头10在固定的位置处打印图像,如果一些喷嘴13被堵塞,就会在打印图像上与被堵塞喷嘴相对应的部分出现白线。
喷嘴部分11应该保持最佳条件以执行打印操作,并实现高打印质量。为了做到这点,需要执行诸如预喷溅过程、擦拭过程的维护操作以及加盖操作。如果在预定的时间段内不进行打印操作,或者如果有喷嘴13在打印操作期间的一段预定时间内没有使用的话,喷嘴13中及喷嘴13周围的墨水变干并且墨水粘度增大,因此可能出现有缺陷的喷射操作。预喷溅是在每个预定时间段内喷溅几次墨水的操作,以便去除粘度已经增大的墨水。在擦拭过程中,喷嘴部分11的表面被擦拭以便去除变硬的墨水和喷嘴13周围的杂质。执行加盖过程以便使喷嘴部分11与喷嘴13周围的空气隔离并且防止喷嘴13变干。这通过在预定时间期间不进行打印操作时给喷嘴部分11加盖实现。
图3是在图1所示成像设备中提供维护的装置的框图。参考图3,为了保养喷嘴部分11,该喷墨成像设备包括盖子元件90和擦拭单元80,所述盖子元件盖住喷嘴部分11以使喷嘴部分11与外部空气隔离,所述擦拭单元清洁喷嘴部分11。在根据如图1-3所示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中,压纸盘60可以在形成纸张输送路径100的打印位置和与所述打印位置分开的维护位置之间沿副扫描方向S移动。盖子元件90在压纸盘60位于维护位置的状态下盖住/打开喷嘴部分11。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中,擦拭单元80连接到压纸盘60上以在该压纸盘60移动时,特别是在压纸盘60从维护位置朝向打印位置移动的时间间隔期间,清洁喷嘴部分11。
参考图4和5,清洁喷嘴部分11的擦拭器87安装在支座83上。擦拭单元80包括擦拭辊子81,擦拭刀片82,或作为擦拭器87的两者之一,如图4所示。擦拭辊子81可以由吸收墨水的材料、诸如海绵制成。擦拭刀片82由具有柔性的材料、诸如橡胶制成。支座83包括凸轮随动件84。另外,支座83包括一对支撑臂85,并且每个支撑臂85包括位于其端部上的第一插入孔86。
一对连杆臂70可旋转地连接到压纸盘60和擦拭单元80上。第一轴套73和第二轴套74分别形成在连杆臂70的第一端部71和第二端部72上。压纸盘60包括第二插入孔62。第一和第二轴套73和74分别插入到第一和第二插入孔86和62中。该对连杆臂70可以通过连接元件75彼此连接。
参考图6,压纸盘60连接到侧壁101和102上。侧壁101和102分别包括图7中所示的导向槽120。在压纸盘60的两侧形成凸起(图4中的61)。该凸起61插入到导向槽120中。压纸盘60沿导向槽120移动到打印位置或维护位置。每个导向槽120都包括与纸张输送路径100平行的平行部分121和向下倾斜的倾斜部分122。该倾斜部分122引导压纸盘60到排放单元30下面,使得在该压纸盘60移动到维护位置时,压纸盘60和排放单元30不会彼此干涉。第一轴530(例如参见图6)由侧壁101和102可旋转地支撑。D形剖面部分531和532形成在第一轴530的两端。一对第一杠杆541连接到第一轴530的D形剖面部分531和532上,并且分别连接到一对可转动的第二杠杆542上。第三轴套543设置在第二杠杆542的端部上。第三轴套543插入到形成于压纸盘60上的第三插入孔63(图4和5)中。齿轮401连接到D形剖面部分532上。维护电机301使齿轮401旋转以使压纸盘60移动到打印位置和维护位置。
参考图6,擦拭轨道150形成在侧壁101和102上。擦拭单元80的凸轮随动件84连接到擦拭轨道150上。参考图7,擦拭轨道150包括引导擦拭单元80的擦拭部分151使得擦拭器87可以在压纸盘60从维护位置移动到打印位置时与喷嘴部分11相接触。擦拭轨道150还包括引导擦拭单元80的返回部分152使得擦拭器87在压纸盘60从打印位置移动到维护位置时不与喷嘴部分11接触。弹性臂153作为插销执行操作,其在压纸盘60从维护位置移动到打印位置时阻挡凸轮随动件84插入到返回部分152中。当压纸盘60从打印位置移动到维护位置时,弹性臂153允许凸轮随动件84在穿过返回部分152之后进入擦拭部分151。
参考图3和6,盖臂520安装在引导元件25上成可旋转的,其引导纸张到喷嘴部分11下方。盖臂520的端部连接至形成于引导元件25上的旋转轴26。盖子元件90安装在盖臂520的另一端522上。第二轴550由侧壁101和102可旋转地支撑。D形剖面部分551设置在第二轴550的两端。一对第一盖驱动臂561连接到第二轴550的D形剖面部分551上。另外,该对第一盖驱动臂561可旋转地连接到一对第二盖驱动臂562上,所述第二盖驱动臂可旋转地连接到盖臂520上。齿轮402连接到第二轴550的D形剖面部分551上。盖电机302使齿轮402旋转以使盖子元件90移动到加盖位置(参考图8)和打开位置(参考图3)。
接下来,将描述如下利用上述结构的维护操作。
参考图3,压纸盘60位于打印位置处并且支撑纸张P的背面。盖子元件90位于打开位置处。压纸盘60的凸起61由导向槽120的平行部分121(参见图6和7)支撑。因此,即使位于打印位置处的压纸盘60的位置精度很低,但是只要凸起61由平行部分121支撑,喷嘴部分11和纸张P的顶面之间的距离就可以精确地保持。擦拭单元80设置在压纸盘60下方。擦拭单元80的凸轮随动件84位于返回部分152处,并且擦拭器87与喷嘴部分11分开。在这种状态下,一张纸P利用拾取辊40从纸盒50中拾取,随后输送单元20将被拾取的纸P沿纸张输送路径100传送。喷墨头10将墨水喷射到纸张P上以在其上打印图像。排放单元30将其上打印有图像的纸P排出。在几张纸P上打印图像之前或在其上执行打印操作之后,预喷溅操作在纸张输送路径100上没有纸P时进行。预喷溅出的墨水落在形成于压纸盘60上的多个接收部分66上。因此,即使纸张P在执行预喷溅操作之后输送,该纸P的后表面也不会被容纳于接收部分66中的墨水弄脏。
当维护电机301使齿轮401转动时,第一轴530和连接到该第一轴530上的第一及第二杠杆541、542被转动。压纸盘60沿副扫描方向S移动。压纸盘60的凸起61在离开平行部分121时被倾斜部分122导向维护位置。擦拭单元80的凸轮随动件84由返回部分152引导,因此,擦拭器87不与喷嘴部分11接触。
如果不输入打印命令,盖电机302驱动以使盖子元件90移动到如图8所示的加盖位置并盖住喷嘴部分11,并等待直到打印命令输入为止。当输入打印命令时,盖子元件90利用盖电机302移动到如图3所示的打开位置。然后,维护电机301使齿轮401转动以便使压纸盘60移动到打印位置,此时,压纸盘60和擦拭单元80开始移动到打印位置。此时,弹性臂153阻挡凸轮随动件84进入返回部分152。因此,擦拭单元80由擦拭部分151引导。当压纸盘60移动到打印位置时,擦拭器87与喷嘴部分11接触以清洁喷嘴部分11上的杂质。当擦拭操作完成时,压纸盘60到达如图3所示的打印位置。
参考图4、6和9,压纸盘60包括上盖610和下盖620。上盖610包括多个支撑纸张P背面的肋部65。另外,上盖610包括穿透部分66,预喷溅的墨水穿过该穿透部分。穿透部分66与图2中所示的多个喷嘴板12相对应。下盖620连接至上盖610并包括其中容纳有废墨水的接收部分625。下盖620包括排放部分621以排放废墨水。形成有排放部分621的下盖620的一部分可以向下倾斜使得废墨水可以集中在排放部分621。废墨水可以在打印操作期间以及预喷溅操作期间产生。如果进行在无边缘纸上的整个区域上打印图像的无边打印操作的话,从喷嘴部分11排放出的一些墨水可以超出该纸张的边缘。超出纸张边缘的墨水在穿过穿透部分66之后还容纳在接收部分625中。
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包括抽吸单元,其通过与压纸盘60的移动操作相关联而将废墨水抽吸到废墨水容器200中。参照图6和9,压紧元件650安装在压纸盘60上。废墨水管210的端部212连接到压纸盘60的排放部分621上,废墨水管210的另一端211连接到废墨水容器200上。废墨水管210可以由诸如橡胶的弹性材料制成。废墨水管210的一部分由面向如图10所示的压紧元件650的支撑元件220支撑。参考图10,支撑元件220可以由弹性元件230弹性支撑。压紧元件650和废墨水管210之间的接触压力可以通过控制弹性元件230的弹力进行控制。另外,弹性元件230防止压紧元件650过量挤压废墨水管210,和防止移动压纸盘60的维护电机301承受过载。
由于压纸盘60沿导向槽120往复移动,抽吸单元的结构变得复杂以便当压纸盘60从打印位置移动到维护位置时抽吸废墨水,反之亦然,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设备,废墨水仅在压纸盘60从打印位置移动到维护位置或在压纸盘60从维护位置移动到打印位置时被抽吸。因此,该抽吸单元包括抽吸轨道640,其引导压紧元件650以在压纸盘60从打印位置移动到维护位置时推动废墨水管210,反之亦然,并且在压纸盘60沿相反的方向移动时释放施加到废墨水管210上的压力。接下来,在压纸盘60从打印位置移动到维护位置时将废墨水吸入废墨水容器210中的抽吸单元描述如下。
参考图8和11,压纸盘60包括一对支撑部分630。抽吸轨道640形成在该对支撑部分630上。抽吸轨道640形成为沿副扫描方向S延伸的槽。抽吸轨道640包括第一端部641和第二端部642。第二端部642比第一端部641距离支撑元件220更远。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了辊式压紧元件650。压紧元件650由抽吸轨道640可旋转地支撑。当压纸盘60从打印位置移动到维护位置时,压紧元件650位于第一端部641。当压纸盘60从维护位置移动到打印位置时,压紧元件650位于第二端部642。
利用上述结构的维护操作将描述如下。
参考图12A,预喷溅过程在压纸盘60位于打印位置的状态下执行。废墨水收集到压纸盘60的接收部分625中。维护电机301被驱动以抽吸废墨水,并且压纸盘60开始朝向维护位置移动。参考图12B,当压紧元件650接触废墨水管210时,压紧元件650被推向与压纸盘60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A。当压紧元件650位于抽吸轨道640的第一端部641处时,压紧元件641不再向方向A进一步推动。参考图12C,压紧元件650移动,同时推靠废墨水管210。废墨水管210中的墨水被推向废墨水容器200。参考图12D,当压纸盘60到达维护位置时,维护电机301沿相反方向转动,随后,压纸盘60开始向打印位置移动。然后,压紧元件650沿与压纸盘60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B推动,如图12E所示。压紧元件650朝向抽吸轨道640的第二端部642移动。因此,当压纸盘60从维护位置移动到打印位置时,压紧元件650施加在废墨水管210上的压力被释放,因此,不再抽吸废墨水,如图12F所示。图12A-12F中所示的过程反复执行以将接收部分625中的废墨水抽吸到废墨水容器200中。
根据本发明的喷墨成像设备,由于抽吸单元在压纸盘移动时利用该压纸盘驱动,所以不再需要附加的电机抽吸废墨水。其上安装有废墨水管的支撑元件由弹性元件弹性支撑。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弹性元件的弹力对抽吸压力进行控制,由此防止移动压纸盘的维护电机由于压紧元件施加到废墨水管上的压力而过载。另外,由于压紧元件形成为由所用抽吸轨道弹性支撑的辊子,所以可以充分进行抽吸操作。
尽管已经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改变,在所附权利要求
及其等效物中限定了本发明的范围。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于2005年12月28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05-0131909的优先权,其公开的内容在此全部引入作为参考。
权利要求
1.一种喷墨成像设备,包括包括喷嘴部分的喷墨头,所述喷嘴部分具有至少与供给纸张的宽度相同的沿主扫描方向的长度;压纸盘,其在面向喷嘴部分的打印位置和远离该打印位置的维护位置之间沿副扫描方向移动,所述压纸盘支撑纸张的后表面并包括容纳废墨水的接收部分;废墨水容器;和抽吸单元,其通过与压纸盘的移动操作相关联而工作以将废墨水从接收部分抽吸到废墨水容器中。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喷墨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抽吸单元包括将接收部分连接至废墨水容器的废墨水管;和安装在压纸盘上的压紧元件,其中当压纸盘移动时压紧元件移动,同时推靠废墨水管以将废墨水抽吸到废墨水容器中。
3.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喷墨成像设备,还包括抽吸轨道,在将压纸盘从打印位置移动到维护位置的过程以及将压纸盘沿相反方向移动的过程之一期间,所述抽吸轨道引导压紧元件推动废墨水管,并且在另一个过程期间,引导压紧元件释放施加到该废墨水管上的压力。
4.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喷墨成像设备,还包括面向压紧元件并支撑废墨水管的支撑元件;和弹性支撑所述支撑元件的弹性元件。
5.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喷墨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压紧元件形成为辊子并且安装在压纸盘上成可旋转的。
6.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喷墨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抽吸单元在压纸盘从打印位置移动到维护位置时抽吸废墨水。
7.如权利要求
6所述的喷墨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抽吸单元包括安装在压纸盘上的压紧辊;和抽吸轨道,其为安装在压纸盘上的槽以旋转支撑压紧辊,并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引导压紧辊以在压纸盘从打印位置移动到维护位置时推动废墨水管,所述第二端部引导压紧辊以在压纸盘移动到打印位置时释放施加在废墨水管上的压力。
8.如权利要求
7所述的喷墨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抽吸单元还包括支撑废墨水管的支撑元件;和弹性支撑所述支撑元件的弹性元件。
9.一种喷墨成像设备,包括喷墨头,其在打印操作期间将墨水喷射到图像记录介质上并且在维护操作期间喷射墨水以清洁所述喷墨头的喷嘴,该喷墨头至少与所述图像记录介质的宽度一样宽;压纸盘,其可移动地设置在喷墨头下方以当墨水在其上喷射时支撑图像记录介质,所述压纸盘可在面向喷墨头的打印位置和布置得远离喷墨头的维护位置之间移动,该压纸盘包括擦拭单元和墨水接收部分,所述擦拭单元在压纸盘移动于维护位置和打印位置之间时擦拭喷墨头,所述墨水接收部分容纳未喷射到图像记录介质上的过量墨水;和抽吸单元,其将墨水从墨水接收部分中抽出,该抽吸单元包括废墨水管和压紧装置,所述废墨水管延伸至墨水接收部分,所述压紧装置在压纸盘移动于打印位置和维护位置之间时挤压废墨水管以将墨水压至抽吸单元并远离墨水接收部分。
10.如权利要求
9所述的喷墨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压紧装置包括支撑元件,废墨水管支撑于其上;和压紧元件,其安装在压纸盘上,以使废墨水管在压纸盘移动于打印位置和维护位置之间时压靠所述支撑元件。
11.如权利要求
10所述的喷墨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压纸盘包括一对位于其相对端部的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包括形成于其中的相应的抽吸轨道,其中引导压紧元件以挤压废墨水管。
12.如权利要求
11所述的喷墨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抽吸轨道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比第二端部定位得更为靠近支撑部分,使得在压纸盘从打印位置移动到维护位置时,所述压紧元件被导向第一端部以使废墨水管压靠支撑部分从而产生抽吸作用,并且当压纸盘从维护位置移动到打印位置时,所述压紧元件被导向第二端部且不挤压废墨水管。
13.如权利要求
12所述的喷墨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压紧元件是由位于其每一侧的抽吸轨道可旋转支撑的辊式压紧元件。
14.如权利要求
11所述的喷墨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压紧装置还包括弹性元件,其沿与压紧元件的压紧力相反的方向在支撑元件上提供偏压,以防止该压紧元件过度挤压废墨水管。
15.如权利要求
10所述的喷墨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废墨水管由弹性材料制成。
16.一种用于从喷墨成像设备中收集废墨水的方法,包括当喷墨头的清洁喷嘴喷射墨水时,捕捉从所述喷墨头喷溅到压纸盘的墨水接收部分中的墨水;和当压纸盘在打印位置和维护位置之间移动时,利用压纸盘的元件挤压连接于墨水接收部分和废墨水容器之间的管以产生抽吸力,从而使墨水从所述墨水接收部分移动到废墨水容器中。
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喷墨成像设备。该喷墨成像设备包括喷墨头,其包括喷嘴部分,且所述喷嘴部分具有至少与供给纸张的宽度相同的沿主扫描方向的长度,压纸盘,其在面向喷嘴部分的打印位置和远离该打印位置的维护位置之间沿副扫描方向移动,所述压纸盘支撑纸张的背面并包括容纳废墨水的接收部分、废墨水容器以及抽吸单元,其通过与压纸盘的移动操作相关联而将废墨水从接收部分抽吸到废墨水容器中。
文档编号B41J2/185GK1990257SQ200610137506
公开日2007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10日
发明者郑渊建, 河东佑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