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塑复合材料构件成型方法

文档序号:2477863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竹塑复合材料构件成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竹塑复合材料加工的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将竹塑复合材料一次直接加工成各种形状构件的方法。
竹材是我国丰富的天然资源,它具有生长区域广,成材快,价格低廉等优点。同时,竹材还有着较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等力学特征,因此是一种很有实用价值的结构材料。由于我国木材资源极端紧缺,而竹材资源却很丰富,所以,大力开发以竹代木产品,对保护国家木材资源,满足四化建设需要,便具有很重大的社会意义。近年来,对竹材加工利用的主要方法是,将编织好的竹席,经涂胶热压制成竹胶板,这种竹胶板呈平面状,当人们希望将这种竹胶板制成有一定形状的构件如包装箱、公文箱时,只能借助于木材或金属框架来拼装,这样,不但部份丧失了竹塑复合材料的优点,而且存在工艺过程复杂,成本增加和难以用工业化方法大量生产的问题。而且,用这样的方法也只能制成形状简单的构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使竹塑复合材料直接制成各种形状正体构件的方法。即把竹材制品的涂塑热压和构件成型的过程在同一工艺过程中一次完成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出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竹塑构件的工业化、机械化制造方法,根据本发明方法生产的构件强度高、重量轻、用途广、成本低,并能满足防水、防火、防虫、防腐等应用需要,大大扩大了竹塑复合材料的用途。
本发明“竹塑复合材料构件成型方法”的主要内容是选择竹席和合成树脂为主要原料,借用模具热压成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烘烤、剪裁竹编制品(2)在竹编制品中浸入合成树脂,并使上述合成树脂预固化。
(3)把使竹塑制品成型的模具预热到一定温度并装入至少一层上述浸入了合成树脂的竹编制品。
(4)通过模具热压,使上述竹编制品成为所需形状的构件。
(5)使已成型的竹塑制品构件脱模。
和按现有技术制成的产品相比,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所制成的竹塑构件有着以下的优点1、采用了一次成型方式,直接得到以竹代木的各种形状的竹塑构件,构件正体性能好、重量轻,更加适合制造几何形状比较复杂的异形构件。
2、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便于实现机械化的高效率生产。
3、由于竹塑构件中所加入的树脂成份和比例是可调正和可设计的,因此,不仅便于满足各种不同用途构件的不同要求,而且便于将产品的成本控制在最合理的水平,减少浪费。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得到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实现的各种形状、性能的竹塑复合材料构件达到了本发明的目的。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方法详细加以描述将选择处理好的竹编制品进行烘烤处理,使其降低含水率;将烘烤处理后的竹编制品按构件要求的规格尺寸进行适当剪裁;将剪裁好的竹编制品涂上合成树脂,并使树脂胶液浸透竹编制品;使涂刷在竹编制品上的树脂预固化;将使竹塑材料成型的模具进行预热,然后放入一层或多层上述涂有树脂的竹编制品进行热压,热压温度90℃~160℃,最好为130℃~150℃。热压压力为40~120kg/cm2,最好为100~120kg/cm2,热压时间由设备性能及构件厚度决定;使热压成型的竹塑构件脱膜,最好的脱膜温度为80℃;对出膜的构件进行修剪,完成全部工艺过程,得到合格产品。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根据产品的性能需要,所使用的树脂可以是尿醛树脂,也可以是酚醛树脂,不饱和聚脂,聚胺脂、环氧树脂等;所用的模具可以根据构件形状需要进行设计,构件可以是长形、方形、园形等,构件深度、厚度也可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可以一次压制,也可分几次压制,可用一层模具,也可用迭加的多层模具同时压制多个构件,所有这些,以及其它的变化都在本发明的方法的精神和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竹塑复合材料构件成型方法,采用竹席为基本材料,合成树脂为粘合剂,其特征在于将选择处理好的竹席进行烘烤、裁剪、树脂浸渍、预固化、放入预热后的模具内,热压成型,待模具冷却后出模、修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塑复合材料构件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使用的树脂可以是各种合成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塑复合材料构件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使用的模具,可以是单层模具,也可以是多层迭加模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塑复合材料构件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放入模具内的竹塑复合材料可以是单层的,也可以是多层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塑复合材料成型方法的热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加的温度为90℃-160℃,最佳温度为130℃-150℃,所加的压力为40kg-120kg/cm2,最佳压力为100kg-120kg/cm2,热压时间随物体厚度而增加。
全文摘要
一种竹塑复合材料构件成型方法,其主要工艺流程是将竹席进行烘烤、剪裁、树脂浸渍、预固化、热压成型、出模、修剪整理。用这种方法制成的构件正体性能好、重量轻、强度高、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便于工业化、机械化生产,它扩大了竹塑复合材料在以竹代木,以竹代塑、以竹代钢方面的应用领域,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档编号B41B19/00GK1038239SQ89105660
公开日1989年12月27日 申请日期1989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1989年1月31日
发明者刘鸿亮 申请人:刘鸿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