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设备与打印方法

文档序号:2506328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打印设备与打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设备、打印方法以及存储实现该打印方法的程序的存储介质,例如,涉及一种用色带打印彩色图像的设备和方法,在此色带上沿长度方向重复设置三种颜色即黄(Y)、深红(M)及蓝绿色(C)的油墨。
传统上已实际使用一种带式打印机,这种打印机能够在用作标签的条带上打印与字符数据或符号数据相对应的图象,此条带可粘贴在盒带或文件上。实际中也使用一种彩色带式打印机,能够打印彩色图象。
这样的彩色带式打印机使用一种色带,在此色带上重复设置三种颜色即黄(Y)、深红(M)及兰绿色(C)的油墨,每种颜色的油墨具有固定长度。在这种彩色带式打印机中,按照打印数据加热并驱动热打印头,将色带上三种颜色的油墨顺序地转移到条带上,这样转移后的油墨重叠起来。由此彩色图象打印在条带上。当该彩色带式打印机用有色油墨打印图象时,条带和色带以相同方向移动,然后在使用下一油墨颜色打印该图象之前以相反方向仅移动该条带,这样调整打印启始位置。在这样的彩色带式打印机中,彩色带式打印机以一个方向移动色带。
在一个打印操作(分别进行了一次转移三颜色即Y、M和C的油墨的操作)中,由彩色带式打印机完成的彩色打印的最大长度(下称最大打印长度)对应于每个有色油墨的长度。也就是,如果Y、M和C的油墨按10cm的间隔重复设置在色带上,则一个打印操作的最大彩色打印长度是10cm。
按长度方向在条带上打印与由带式打印机准备的打印数据相对应的图象,当此图象的长度等于色带上设置的每种油墨的长度时,能够在使用Y、M和C的油墨的同时打印与打印数据相对应的图象,这样不会留有未使用的油墨。
然而,当要打印的图象的长度短于最大打印长度时,由于色带以一个方向移动,仅部分地使用了色带上的有色油墨。结果色带上留有未使用油墨。特别是当带式打印机打印很多短的图象时,留在色带上的未使用油墨的数量增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打印设备和打印方法,用来通过使用重复设置在色带上的油墨打印彩色图象以使不会留有未使用的油墨,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用以实现该打印方法的程序的存储介质。
为完成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第一方面,一种用来打印图象的打印设备,它顺序地将多种颜色的油墨转移到细长的记录纸上,此多种颜色的油墨重复地设置在色带上并且每一个都有预定长度,由此转移后的油墨重叠起来,该打印设备的特征在于它包括数据输入装置,用来输入代表要打印的图象的多个数据项;打印长度计算装置,用来响应经数据输入装置输入的多个数据项,计算每个要打印图象的打印长度;数据存储装置,用来存储经数据输入装置输入的多个数据项;组计算装置,用来获得一组数据项,其总打印长度不超过上述预定长度,该总打印长度是由打印长度计算装置根据数据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多个数据项计算出来的;及打印装置,用来通过顺序地将多种颜色的油墨转移到记录纸上来打印与由组计算装置得到的一组数据项相对应的图象,由此转移后的油墨重叠起来。
按照这种打印设备,组计算装置得到其总打印长度不超过预定长度的数据项组。打印装置打印与该数据项组相对应的图象,该数据项组作为一个单位由组计算装置得到。因此,该打印设备在使用色带上设置的彩色油墨的时候能够打印与数据项相对应的图象,由此不会留有未使用的油墨。
上述打印设备还可包括打印长度存储装置,用来存储由打印长度计算装置计算的每个打印长度,同时将打印长度与多个数据项联系起来。在这种情况下,组计算装置可参照打印长度存储装置中存储的打印长度得到数据项组。
上述打印设备还可包括用来存储组信息的组信息存储装置,组信息代表由组计算装置计算的组中包括的数据项,同时将组信息与数据项联系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打印装置可根据组信息存储装置中存储的组信息打印与数据项相对应的图象。
上述打印设备还可包括用来存储打印信息的打印信息存储装置,打印信息代表由打印装置打印的组中包括的数据项。在这种情况下,打印装置可以打印与数据项相对应的图象。
上述打印设备还可包括数据分类装置,用来根据由打印长度计算装置计算的打印长度对数据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多个数据项分类。在这种情况下,组计算装置可以由数据分类装置分类的多个数据项得到数据项组。
上述打印设备中的组计算装置可包括加法装置,用来将相应打印长度加到数据存储装置中顺序存储的多个数据项目上;第一长度检测装置,用来检测由加法装置得到的相加结果是否短于预定长度;第二长度检测装置,用来检测在第一长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相加结果不短于预定长度时,由加法装置得到的相加结果是否等于预定长度;减法装置,用来在第二长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相加结果不等于预定长度时减去加法装置最后加上的打印长度;及剩余数据检测装置,用来检测是否还有其相应打印长度未被加法装置选中相加的数据项。
在这种情况下,数据项组包括其相应打印长度由加法装置选中要相加并且其相应打印长度未被选中要由减法装置减去的数据项,及在第二长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相加结果等于预定长度时,或在剩余数据检测装置检测到没有剩下其相应打印长度未被选中相加的数据项时,打印装置打印与数据项组相应的图象。
在上述打印设备中,打印装置可响应由组计算装置得到的一个数据项组,来打印与数据项组相对应的图象。
上述打印设备还可包括组存储装置,用来存储由组计算装置得到的多个数据项组。在这种情况下,打印设备可顺序打印与组存储装置中存储的每个数据项组相对应的图象。
在上述打印设备中,当打印与数据项组相对应的图象时,打印机可在对应于组中每个数据项的图象之间的边界位置处打印上记号。
为完成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一种用来打印图象的打印方法,它将多种颜色的油墨转移到细长的记录纸上,此多种颜色的油墨重复地设置在色带上并且每一个都具有预定长度,由此转移后的油墨重叠起来,该打印方法的特征在于它包括打印长度计算步骤,用来计算每个要打印的图象的打印长度,该长度对应于代表要打印的图象的各个数据项;组计算步骤,用来从多个数据项中得到一组数据项,由打印长度计算步骤计算的该组数据项的总打印长度不超预定长度;及打印步骤,通过将多种颜色的油墨转移到记录纸上使得油墨重叠,由此来打印与组计算步骤得到的数据项组相对应的图象。
按照这种打印方法,在组计算步骤得到总打印长度不超过预定长度的数据项组。根据在组计算步骤得到的数据项组,将其作为一个单位在打印步骤打印相应图象。由于这样,在使用设置在色带上的各有色油墨之时能够打印与每个数据项相对应的图象,而不会留下未使用的油墨。
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用来存储完成一打印方法的程序,此打印方法通过顺序地将多种颜色的油墨转移到细长的记录纸上来打印图象,此多种颜色的油墨重复地设置在色带上且每一个都具有预定长度,该存储介质的特征在于存储用来完成下列步骤的程序打印长度计算步骤,用来计算每个要打印的图象的打印长度,该图象对应于代表要打印的图象的多个数据项;组计算步骤,用来从多个数据项中得到一组数据项,由打印长度计算步骤计算的该组数据项的总打印长度不超过预定长度;及打印步骤,通过转移多种颜色的油墨来打印与组计算步骤得到的数据项组相对应的图象。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彩色带式打印机的电路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彩色带式打印机的打印部分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打印部分中使用的彩色色带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图2所示打印部分中使用的条带的背面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所示彩色带式打印机中的RAM的数据寄存器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彩色带式打印机的打印过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彩色带式打印机的打印数据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同时也表示图6所示打印过程中改变打印长度Ln、相加标志Kn及打印标志Sn的状态。
图8A到8C是示例图7所示的打印数据的示意图,并表示在执行图6所示的打印过程之时转移到条带上的图象的状态。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彩色带式打印机的打印过程的其它例子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彩色带式打印机的打印过程的其它例子的流程图。
现在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中彩色带式打印机的电路结构的方框图。
如图1所示,彩色带式打印机包括控制部分11、键输入部分12、ROM13、RAM14、字符生成器15、显示部分16及打印机部分17。
控制部分11包括CPU(中央处理器)。与控制部分11相连的是键输入部分12、ROM13、RAM14、字符生成器15、显示部分16、打印机部分17中的打印机控制部分18(后将描述)、打印机部分17中的油墨位置检测器27(下面说明)及打印机部分17中的条带位置检测器28(下面说明)。控制部分11响应在键输入部分12输入的控制信号,同时使用RAM14作为工作区执行ROM13中存储的程序。
键输入部分12包括用来输入字母数字字符、符号等的字符/符号输入键和一些控制键,诸如光标键、选择/执行键、模式设置键、寄存键及打印键。
ROM13预先存储要由控制部分11执行的处理程序。RAM14用作由控制部分11执行的处理程序的工作区。在执行下述本实施例中的打印程序时,在RAM14中准备了存储下述数据寄存器的区域。字符生成器15预先存储与经字符/符号输入键输入的字符和数字相对应的位形或符号代码。
显示部分16包括一液晶显示装置,并显示在键输入部分12输入的字符以及与要打印的图象相对应的图象,等等。
打印机部分17使用热转移方法在条带上打印图象。如图1的电路结构的方框图和图2的截面示意图所示,打印机部分17包括打印机控制部分18、热打印头19、马达20、打印头驱动器21、马达驱动器22、压辊23、色带接收轴24、条带输送轴25、条带切割器26、色带位置检测器27及条带位置检测器28。
条带盒29可拆卸地装在打印机部分17上,此条带盒含有将会装在卷轴上的细长条带T和将装在卷轴上的色带R,在色带R上三种颜色即黄(Y)、深红(M)及兰绿色(C)的油墨以固定长度(例如10cm)重复设置。色带R的宽度对应于条带T的宽度。如图3所示,用来寻找每种颜色的油墨的黑色索引标记M1到M3设置在色带R上油墨Y、M、C、Y…之间的边界位置上。索引标记M1到M3的长度不同。根据这种长度上的差值,能够检测出哪种颜色夹着一索引标记。如图4所示,以固定间隔在条带T的背面(包括附着在条带T的背表面上的可撕下纸的背表面)按长度方面设置有位置调整标记Tm。
如图1所示的打印机控制部分18在控制部分11的控制下在进行打印时控制打印机部分17。
图1和2所示的热打印头19包括与条带T交叉地按行排列的多个加热体19a。打印头驱动器按照后面说明的打印数据驱动热打印头19,以使加热体19a辐射热以便将色带R上设置的油墨转移到条带T上。马达20驱动热打印头19,使其绕轴19b旋转,并在打印图象时将加热体19a经色带R和条带T压在压辊23上。在下面说明的条带卷绕操作中,从压辊23上的释放加热体19a。在起始状态,热打印头19的加热体19a是与压辊23分开的。
马达20在马达驱动器22的控制下驱动热打印头19、压辊23、色带接收轴24、条带输送轴25及条带切割器26。
马达20在打印图象时按图2中箭头C所示方向旋转压辊23。因此,条带T和色带R按图2中箭头A所示方向移动。
当有色油墨Y、M和C中的一个的图象打印完成时,马达20响应来自油墨位置检测器27的检测结果信号按图2中箭头D所示方向旋转色带接收轴24,以便搜寻下个颜色的油墨。
在打印图象时释放条带输送轴25,并且条带输送轴25响应压辊23的旋转而按图2中的箭头E所示方向旋转。当用有色油墨Y、M、和C中的一种完成图象打印时,马达20按图2中箭头F所示方向旋转条带输送轴25。因此,胶带按图2中箭头B所示方向移动,以便倒带。
在所有颜色Y、M和C的图象打印在条带T上之后,条带切割器自动由马达20启动,以便在合适位置切下印有图象的条带T。
在本实施例中,热打印头19、压辊23、色带接收轴24、条带输送轴25及条带切割器26都由马达20驱动,然而它们中的每一个也可由专用的马达来驱动。
油墨位置检测器27包括光透射型传感器。当条带盒29放入打印机部分17时,油墨位置检测器27插入到条带盒29的剖面部分29a处,这样传感器的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夹住色带R的行进通道。由传感器的光发射器发射的光穿过色带R上的Y、M、和C的油墨区,然而它可由索引标记M1到M3所阻挡。油墨位置检测器27检测这些索引标记M1到M3,以确定色带R上设置的T、M、C的油墨位置。
条带T的导引辊29b和色带R的导引辊29c至29e设置在条带盒29中。
条带位置检测器28包括一光反射型传感器,并在条带T移动时计数位置调整标记Tm穿过的数目,以便检测条带的位置。
现在参照图1和2说明在彩色打印之中打印机部分17的操作。
当打印机部分17打印彩色图象时,马达驱动器22驱动马达20,以旋转色带接收轴24,因此在开始状态色带R按图2中箭头A所示方向移动。当根据由油墨位置检测器27检测索引标记M1到M3得到的检测结果,判定Y色油墨的开头位置已达到对应于热打印头19a的位置时,停止色带R的运动。
然后,马达驱动器22驱动马达20,以便驱动热打印头19,以将加热体19a经色带R和条带T压在压辊23上。在这种情况下,打印头驱动器21按照下面说明的打印数据驱动热打印头19,以使得加热体19a辐射热。由于这样,设置在色带R上的Y色油墨转移到条带T上,此时马达驱动器22驱动马达20,以便旋转压辊23和色带接收轴24。因此,色带R和条带T以图2中箭头A所示方向移动。结果,Y色图象打印在条带T上。
当完成Y色图象的打印时,马达驱动器22驱动马达20,以便从压辊23上释放加热体19a。在这种情况下,马达驱动器22驱动马达20以按图2中箭头F所示方向旋转条带输送轴25,以根据条带位置检测器28提供的检测结果,按图2中箭头B所示方向将条带T移动与Y色图象长度一样的距离。而且,马达驱动器22驱动马达20,以按图2中箭头D所示方向旋转色带接收轴24,以移动色带R直到M色油墨的开头位置到达加热体19a所在位置。
然后以打印Y色图象相同方式在条带T上打印M色图象。当完成M色图象的打印时,移动条带T和色带R。然后以打印T/M色图象相同方式在条带T上打印C色图象。
当完成C色图象的打印时,马达驱动器22驱动马达20,以便驱动压辊23,来按图2中箭头A所示方向移动条带T。当条带T上所打印图象的终止位置到达条带切割器26所在位置时,马达驱动器22停止马达20以便停止条带T的移动。在这种情况下,马达驱动器22再次驱动马达20,以便操作条带切割器26,切下条带T。
上述操作便于在条带T上打印彩色图象。
现在说明本实施例的彩色带式打印机的打印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当启动一模式以执行使用油墨的打印过程以便不留下未使用的油墨时,在RAM14中准备了图5所示的数据寄存器的区域。
数据寄存器(在RAM14中为之准备了的区域)包括输入数据寄存器14a、显示数据寄存器14b、打印数据寄存器14c、打印数据指定指针寄存器14d、打印数据项数目寄存器14e、最大打印长度寄存器14f、打印长度寄存器14g、相加完成标志寄存器14h、打印完成标志寄存器14i、总打印长度寄存器14j及打印完成数据项数目寄存器14k。
输入数据寄存器14a响应对在键输入部分12的字符/符号输入键的按压,存储输入的码数据。显示数据寄存器14b存储与要显示在显示部分16上的图象相对应的位图数据。打印数据寄存器14c存储与要由打印机部分17打印的图象相对应的位图数据(下称打印数据)。打印数据指定指针寄存器14d设置一指针n,用来指定打印数据寄存器14c中存储的每个打印数据项。打印数据项数目寄存器14e存储打印数据寄存器14c中存储的打印数据项的总数目。最大打印长度寄存器14f存储根据色带R上设置的Y、M及C色油墨的长度确定的最大打印长度l。打印长度寄存器14g存储与各个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要打印的图象的打印长度Ln,这一长度是根据打印数据寄存器14c中存储的打印数据项的格式(字体大小、字体间距、边界及其它)计算出来的。相加完成标志寄存器14h存储在打印数据寄存器14c中存储的与各个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打印长度Ln加到下面将说明的总打印长度L上时设置为“1”的相加完成标志Kn,此标志Kn在打印长度Ln未加到总打印长度L时设置为“0”。打印完成标志寄存器14i存储打印完成标志Sn,此标志在打印数据寄存器14c中存储的与各个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图象被打印时以及在分别对应于打印数据项的数据项的图象未被打印时进行设置。总打印长度寄存器14j存储总打印长度L(初始值为“0”),利用下面说明的过程由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指定的打印数据项的打印长度Ln顺序地加到总打印长度L中。打印完成数据项数目寄存器14k存储已设置相应打印完成标志Sn的打印数据项的数目Ns(初始值为“0”)。
现在参照图6中的流程图说明在这一模式中彩色带式打印机的打印过程。
在启动该模式以执行使用油墨且不留下未使用的油墨的打印过程之后,操作键输入部分12的打印键时图6详示的该处理开始;打印数据项被存在打印数据寄存器14c中;打印数据项的总数目Na存储在打印数据项数目寄存器14e中。
此处理开始时,按照打印数据寄存器14c中存储的相应打印数据项的格式计算打印长度Ln。计算的打印长度Ln分别存储在打印长度寄存器14g中(步骤S1)。在打印长度Ln计算出来并存储在打印长度寄存器14g中之后,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变为“1”作为初始值,并存储在打印数据指定指针寄存器14d中(步骤S2)。
当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变为“1”时,判定是否设置了打印完成标志Sn,打印完成标志Sn存储在打印完成标志寄存器14i中并与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所代表的打印数据项相对应(步骤S3)。
如果在步骤S3判定没有设置打印完成标志Sn,则判定是否设置了相加完成标志Kn,相加完成标志Kn存储在相加完成标志寄存器14h中并与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所代表的打印数据项相对应(步骤S4)。
如果在步骤S3判定已设置了打印完成标志Sn并且在步骤S4判定已设置了相加完成标志Kn,则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增加1。增加的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存储到打印数据指定指针寄存器14d中(步骤5)。然后流程返回到步骤S3。
如果在步骤S4判定没有设置相加完成标志Kn,则相应打印长度寄存器14g中存储的并且与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所代表的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打印长度Ln被加到总打印长度寄存器14j中存储的总打印长度L中。此相加结果存储到总打印长度寄存器14j中作为更新的总打印长度L(步骤S6)。然后设置与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所代表的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相加完成标志Kn。该设置的相加完成标志Kn存储到相加完成标志寄存器14h中(步骤S7)。并判定总打印长度寄存器14j中存储的总打印长度L是否等于或大于最大打印长度寄存器14f中存储的最大打印长度l(步骤S8)。
如果在步骤S8判定总打印噬度L不等于或大于最大打印长度l,则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的值增加1。增加的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存储在打印数据指定指针寄存器14d中(步骤S9)。而且,判定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的值是否大于打印数据项数目寄存器14e中存储的打印数据项的数目Na(步骤S10)。
如果在步骤S10判定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的值不大于打印数据项的数目Na,则流程返回到步骤S3。如果在步骤S10判定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的值大于打印数据项的数目Na,则流程前进到下面说明的步骤S14。
如果在步骤S8判定总打印长度L等于或大于最大打印长度l,则进一步判定总打印长度L是否大于最大打印长度l(步骤S11)。
如果在步骤S11判定总打印长度L不大于最大打印长度l,即总打印长度L等于最大打印长度l,则流程进到下面说明的步骤S14。如果在步骤S11判定总打印长度L大于最大打印长度l,则从总打印长度寄存器14j中存储的总打印长度L减去相应打印长度寄存器14g中存储的且与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所代表的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打印长度Ln。该相减结果存储到总打印长度寄存器14j中作为更新的总打印长度(步骤S12)。还有,重设置相加完成标志Kn,它与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所代表的打印数据项相对应。重设置的相加完成标志Kn存储在相加完成标志寄存器14h中(步骤S13)。然后流程进到步骤S9。
在步骤S14,在查看相加完成标志寄存器14h和打印完成标志寄存器14i之后,与已设置了相加完成标志Kn而还没有设置打印完成标志Sn的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图象通过使用上述提到的方法打印在条带T上。与此同时,在与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图象之间打印下面说明的切割标记。而且,要设置与具有已设置的相加完成标志Kn的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打印完成标志Sn。打印完成标志Sn存储在打印完成标志寄存器14i中(步骤S15)。还有,重新设置的打印完成标志Sn的数目相加到打印完成数据项数目寄存器14k中存储的打印完成数据项的数目中,以便存储作为更新的打印完成数据项的数目Ns(步骤S16)。当更新的打印完成数据项Ns的数目存储到打印完成数目项数目寄存器14k中时,判定打印完成数据项的数目是否等于打印数据项数目寄存器14e中存储的打印数据项的数目Na(步骤S17)。
如果在步骤S17判定打印完成数据项的数目Ns不等于打印数据项的数目Na,则总打印长度寄存器14j中存储的总打印长度L再变为“0”(步骤S18),然后流程返回到步骤S2。如果在步骤S17判定打印完成数据项的数目Ns等于打印数据项的数目Na,则流程终止。
下面以具体例子作为示范,说明本实施例中彩色带式打印机的操作。
在本例子中,假设彩色带式打印机中色带上的Y、M和C的每种油墨的长度是10cm,而最大打印长度寄存器14f中存储的最大打印长度l是10cm。还假设图7中所示的打印数据项存储在打印数据寄存器14c中,且打印数据项中每个字符的长度是1cm。进一步假设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的值对应于图7所示的每个打印数据项,且打印数据项的数目Na的值为7。
当图6中流程图所示的处理开始时,与各个打印数据项对应的打印长度Ln被计算出来,如图7所示。计算的打印长度Ln存储在打印长度寄存器14g中(步骤S1)。然后,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变为“1”,并且指定第一打印数据项“AB”(步骤S2)。
判定与第一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相加完成标志Kn和打印完成标志Sn(n=1)是否已设置(步骤S3、S4)。在此例中,由于相加完成标志Kn和打印完成标志Sn均为未设置,因而与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n=1)所代表的第一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打印长度l(=2)相加到总打印长度L(=0)上。相加得到的总打印长度L(=2)存储在总打印长度寄存器14j中(步骤S6)。并且与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1)所代表的第一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相加完成标志Kn(n=1)被设置。设置的相加完成标志Kn存储到相加完成标志寄存器14h中(步骤S7)。
然后,判定总打印长度L是否等于或大于最大打印长度寄存器14f中存储的最大打印长度l(步骤S8)。此时,由于总打印长度L(=2)小于最大打印长度l(=10),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的值增加1,因此它变为“2”(步骤S9)。然后,判定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的值是否大于打印数据项数目寄存器14e中存储的打印数据项数目Na的值(步骤S10)。此时,由于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2)的值小于打印数据项的数目Na(=7),因而流程返回到步骤S3。第二打印数据“ABC”被指定。
然后,判定与第二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相加完成标志Kn和打印完成标志Sn(n=2)是否已设置(步骤S3、S4)。此时,由于相加完成标志Kn和打印完成标志Sn均未设置,与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2)所代表的第二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打印长度l(=3)加到总打印长度L(=2)上。相加得到的总打印长度L(=5)存储到总打印长度寄存器14j中(步骤S6)。然后,与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2)所代表的第二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相加完成标志Kn(n=2)被设置。设置的相加完成标志Kn存储到相加完成标志寄存器14h中(步骤S7)。
判定总打印长度寄存器14j中存储的总打印长度L是否等于或大于最大打印长度寄存器14f中存储的最大打印长度l(步骤S8)。此时,由于总打印长度L(=9)小于最大打印长度l(=10),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的值增加1,并因此变为“4”(步骤S9)。然后,判定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的值是否大于打印数据项的数目Na(步骤S10)。此时,由于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4)的值小于打印数据项的数目Na(=7),流程返回到步骤S3,并指定第四打印数据项“ABCD”。
然后,判定与第四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相加完成标志Kn和打印完成标志Sn(n=4)是否已设置(步骤S3,S4)。此时,由于相加完成标志Kn和打印完成标志Sn没有设置,因而与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4)代表的第四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打印长度l(=5)被加到总打印长度L(=9)中。相加得到的总打印长度L(=14)存储到总打印长度寄存器14j中(步骤S6)。并且与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4)代表的第四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相加完成标志Kn(n=4)被设置。设置的相加完成标志Kn存储到相加完成标志寄存器14f中(步骤S7)。
判定总打印长度寄存器14j中存储的总打印长度L是否等于或大于最大打印长度寄存器14f中存储的最大打印长度l(步骤S8)。此时由于总打印长度L(=14)大于最大打印长度l(=10),因而进一步判定总打印长度寄存器14j中存储的总打印长度L是否大于最大打印长度寄存器14f中存储的最大打印长度l(步骤S11)。此时,由于总打印长度L(=14)大于最大打印长度l(=10),与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4)所代表第四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打印长度l(=5)从总打印长度L(=4)中减去。所得到的总打印长度(=9)存储到总打印长度寄存器14j中(步骤S12)。与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4)代表的第四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相加完成标志Kn(n=4)被重新设置。重设置的相加完成标志Kn存储到相加完成标志寄存器14h中(步骤S13)。
然后,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的值增加1,并因此变为“5‘(步骤S9)。并判定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的值是否大于打印数据项数目寄存器14e中存储的打印数据的数目值(步骤S10)。此时,由于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5)的值小于打印数据项的数目Na(=7),因而流程返回到步骤S3。然后,第五打印数据项“A”被指定。
然后,判定与第五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相加完成标志Kn和打印完成标志Sn(n=5)是否已设置(步骤S3,S4)。此时,由于相加完成标志Kn和打印完成标志Sn没有设置,因此与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4)代表的第五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打印长度l(=1)加到总打印长度L(=9)中。得到的总打印长度L(=10)存储到总打印长度寄存器14j中(步骤S6)。然后,与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5)代表的第五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相加完成标志Kn(n=5)被设置。设置的相加完成标志Kn存储到相加完成标志寄存器14h中(步骤S7)。
然后,判定总打印长度寄存器14j中存储的总打印长度L是否等于或大于最大打印长度寄存器14f中存储最大打印长度l(步骤S8)。此时,由于总打印长度L(=10)等于最大打印长度l(=10),进一步判定总打印长度寄存器14j中存储的总打印长度L是否大于最大打印长度寄存器14f中存储的最大打印长度l(步骤S11)。此时,由于总打印长度L(10)等于但不大于最大打印长度l(=10),因而与具有已设置相加完成标志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五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图象通过上述方法打印在条带T上,如图8A所示(步骤S14)。与此同时,切割标志m打印在与各个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图象的边界处,如图8A所示。相应图象已经打印的、分别与第一、第二、第三和第五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打印完成标志Sn被设置。设置的打印完成标志Sn存储在打印完成标志寄存器14i中(步骤S15)。而且,设置的打印完成标志Sn的数目(=4)被加到打印完成数据项数目寄存器14k中存储的打印完成数据项的数目Ns中,以便存储作为打印完成数据项的更新数目Ns(=4)(步骤S16)。
然后,判定打印完成数据项的更新数目Ns是否等于打印数据项的数目Na(步骤S17)。此时,由于打印完成数据项的数目Ns不等于打印数据项的数目Na(=7),因而总打印长度L重新变为“0”(步骤S18)。然后,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的值被重新设置,并指定第一打印数据项“AB”(步骤S2)。
然后,判定与第一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相加完成标志Kn和打印完成标志Sn(n=1)是否已设置(步骤S3,S4)。此时,由于相加完成标志Kn和打印完成标志Sn均已设置,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的值变为“2”(步骤S5)。然后,流程返回到步骤S3。当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的值变为“2”时,由于相加完成标志Kn和打印完成标志Sn均已设置,在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的值变为“3”之后流程也返回到步骤S3(步骤S5)。当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的值变为“3”时,由于相加完成标志Kn和打印完成标志Sn均已设置,在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的值变为“4”之后流程也返回到步骤S3(步骤S5)。
在第四打印数据项“ABCDE”被指定的情况下,判定与第四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相加完成标志Kn和打印完成标志Sn(n=4)是否已设置(步骤S3,S4)。此时,由于相加完成标志Kn和打印完成标志Sn没有设置,与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4)代表的第四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打印长度l(=5)被加到总打印长度L(=0)中。得到的总打印长度L(=5)存储到总打印长度寄存器14j中(步骤S6)。然后,与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4)代表的第四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相加完成标志Kn(n=4)被设置。设置的相加完成标志Kn存储到相加完成标志Kn(n=4)被设置。设置的相加完成标志Kn存储到相加完成标志寄存器14h中(步骤S7)。
然后,判定总打印长度寄存器14j中存储的总打印长度L是否等于或大于最大打印长度寄存器14h中存储的最大打印长度l(步骤S8)。此时,由于总打印长度L(=5)小于最大打印长度l(=10),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的值增加1,并因此变为“5”(步骤S9)。然后,判定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的值是否大于打印数据项数目寄存器14e中存储的打印数据项的数目Na(步骤S10)。由于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5)的值小于打印数据项的数目Na(=7),在流程返回到步骤S3之后第五打印数据项“A”被指定。
然后判定与第五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相加完成标志Kn和打印完成标志Sn(n=1)是否已设置(步骤S3,S4)。此时,由于相加完成标志Kn和打印完成标志Sn已设置,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的值变为“6”(步骤S5)。然后,在第六打印数据项“F GHI J”被指定后流程回到步骤S3。
然后,判定与第六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相加完成标志Kn和打印完成标志Sn(n=6)是否已设置(步骤S3,S4)。此时由于相加完成标志Kn和打印完成标志Sn没有设置,与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6)所代表的第六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打印长度l(=5)被加到总打印长度L(=5)上。生成的总打印长度L(=10)存储到总打印长度寄存器14j中(步骤S6)。与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所代表的第六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相加完成标志Kn(n=6)被设置。设置的相加完成标志Kn存储到相加完成标志寄存器14h中(步骤S7)。
然后,判定存储在总打印长度寄存器14j中的总打印长度L是否等于或大于最大打印长度寄存器14f中存储的最大打印长度l(步骤S8)。此时,由于总打印长度L(=10)等于最大打印长度l(=10),进一步判定总打印长度寄存器14j中存储的总打印长度L是否大于最大打印长度寄存器14f中存储的最大打印长度l(步骤S11)。此时,由于总打印长度L(=10)等于但不大于最大打印长度l(=10),与具有相加完成标志Kn的第四和第六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图象打印机在条带上,如图8B所示(步骤S14)。与此同时,与相应图象已经打印的第四和第六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打印完成标志Sn被设置。设置的打印完成标志Sn存储到打印完成标志寄存器14i中(步骤S15)。并且,设置的打印完成标志Sn的数目(=2)加到打印完成数据项的数目Ns(=6)中,以便存储作为打印完成打印数据项的更新数目Ns(=6)(步骤S16)。
然后,判定打印完成数据项的更新数目Ns是否等于打印数据项的数目Na(步骤S17)。此时,由于打印完成数据项的数目Ns(=6)不等于打印数据项的数目Na(=7),总打印长度L再变为“0”(步骤S18)。然后,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的值变为“1”,并指定第一打印数据项“AB”(步骤S2)。
以上述同样方式,按顺序从第一打印数据项开始,判定相应相加完成标志Kn和打印完成标志Sn是否已设置(步骤S3,S4)。此时,由于与第一打印数据项到第六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相加完成标志Kn和打印完成标志Sn已设置,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的值变为“7”(步骤S5)。然后,第七打印数据项“ABCDEFGH”被指定。
然后,判定与第七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相加完成标志Kn和打印完成标志Sn(n=7)是否已设置(步骤S3,S4)。此时,由于相加完成标志Kn和打印完成标志Sn均没有设置,与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所代表的第七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打印长度l(=8)加到总打印长度L(=0)上。得到的总打印长度L(=8)存储到总打印长度寄存器14j中(步骤S6)。然后,与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7)所代表的第七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相加完成标志Kn(n=7)设置为“1”。设置的相加完成标志Kn(n=7)存储到相加完成标志寄存器14h中(步骤S7)。
然后,判定总打印长度寄存器14j中存储的总打印长度L是否等于或大于最大打印长度寄存器14f中存储的最大打印长度l(步骤S8)。此时,由于总打印长度L(=8)小于最大打印长度l(=10),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的值增加1,并因而变为“8”(步骤S9)。然后,判定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的值是否大于打印数据项数目寄存器14e中存储的打印数据项的数目Na(步骤S10)。由于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8)的值大于打印数据项的数目Na(=7),与具有已设置相加完成标志Kn的第七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图象打印在条带T上,如图8C所示(步骤S14)。与此同时,与其相应图象已经打印的第七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打印完成标志Sn被设置。设置的打印完成标志Sn存储到打印完成标志寄存器14i中(步骤S15)。而且,设置的打印完成标志Sn的数目(=1)相加到打印完成数据项的数目Ns(=6)上,以便存储作为打印完成数据项的更新数目Ns(=7)(步骤S16)。
然后,判定打印完成数据项的更新数目Ns是否等于打印数据项的数目Na(步骤S17)。此时,由于打印完成数据项的数目Ns(=7)等于打印数据项的数目Na(=7)),因而图6中流程图所示的过程终止。
在本例中,通过采用本实施例中说明的过程,与打印数据寄存器14c中存储的7个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所有图象通过三次打印操作能够打印出来。因此,使用了色带R上设置的30cm的每种Y、M和C的油墨。另一方面,当打印与本实施例中所说明的七个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图象时,即使使用传统方法,打印操作则必须执行七次。因此,传统方法要使用70cm的设置在色带R上的各种Y.M和C色油墨。然而,要打印的图象的实际长度是28cm。本实施例说明的方法使用了色带R上设置的Y、M、C色油墨的93%,而传统方法仅使用了它们的40%。因此,如本实施例所说明的,利用本发明,能够在使用色带R上设置的彩色油墨却不留下未使用的油墨的条件下打印彩色图象。
如上述,本实施例中说明的彩色带式打印机能够在使用色带上的油墨并且不留有未使用的油墨的条件下打印彩色图象。
在上述实施例中,打印数据项的打印长度Ln按在打印数据寄存器中存储的顺序从打印数据寄存器中顺序相加,以便确定长度最接近最大打印长度l的组合。相反,打印长度Ln可以按它们长度的顺序,从最长到最短或从最短到最长顺序地相加,以便确定长度最接近最大打印长度l的组合。此时,用来按照打印长度Ln对打印数据项分类的过程(步骤S20)可以在步骤S1和步骤S2之间进行,如图9的流程图所示。图9的流程图中除步骤S20外的步骤与图6中的流程图里的步骤相同。
在上述实施例中,无论什么时候得到在长度上最接近最大打印长度的打印数据项的组合,都能打印与打印数据项对应的图象。相反,在得到所有图象的打印数据项组合之后,可以顺序地打印与打印数据项的每个组合相对应的图象。
图10表示解释此过程的运行的流程图。在此流程图中,步骤S1到S13与图6所示流程的步骤S1到S13相同。然而,当在步骤S10判定打印数据指定指针n的值大于打印数据项的数目Na时,或者在步骤S11判定总打印长度L不大于最大打印长度l时,流程进到步骤S30。码Ns并不表示相应图象已经打印出来的打印数据项Na的数目Na,而表示其打印长度L已经加到总打印长度L上的打印数据项的数目Na。
在步骤S30,其相应相加完成标志Kn已在步骤S7更新设置并且其相应相加完成标志Kn在步骤S13没有重新设置的打印数据项的组合存储在RAM14中。然后,设置的相加完成标志Kn的数目相加到相加完成数据项的数目Ns中(步骤S31)。判定相加完成数据项的数目Ns是否等于打印数据项数目寄存器14e中存储的打印数据项的数目Ns是否等于数据项数目寄存器14e中存储的打印数据项的数目Na(步骤S32)。
当在步骤S32判定相加完成数据项的数目Ns不等于打印数据项的数目Na时,将要存储到总打印长度寄存器14j中的总打印长度L再次变为“0”(步骤S33),并且流程返回到步骤S2。当在步骤S32判定打印完成数据项的数目Ns等于打印数据项的数目Na时,打印机部分17顺序打印在步骤S30存储在RAM14中的每个打印数据项或其组合(步骤S34)。当打印完成时,所有相应的打印完成标志Sn被设置(步骤S35),此后过程终止。
在上述实施例中,包括对应于码数据(输入数据)(例如在键输入部分12输入的字符)的位图模式的打印数据逐项地存储在打印数据寄存器14c中。然而,在要打印的打印数据项的组合完成后,可以形成与打印数据项的组合相对应的位图模式。
在上述实施例中,切割标志m打印在与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图象的边界处。然而,也可不打印切割标志m。此时,当与打印数据项相对应的图象之间的边界位置到达条带切割器26时,打印操作立刻停止,并启动条带切割器26切下条带T。
在上述实施例中,油墨位置检测器27检测索引标志M1到M3,以便检测设置在色带R上的Y、M和C色油墨的位置;并且条带位置检测器28记下随条带T穿过条带位置检测器28的位置调整标记Tm的数目,以便检测条带T的位置。然而,用来检测色带R上设置的Y、M、C色油墨的方法以及用来检测条带T的位置的方法不限于此。例如,色带R上设置的Y、M、C色油墨的位置以及条带T的位置可以根据压辊23、色带接收轴24和/或条带输送轴25的转数来检测。
在上述实施例中,解释了本发明用于彩色带式打印机的情况,这种彩色带式打印机使用热转移方法,来顺序地将色带R上顺序设置的三种彩色油墨Y、M和C转移到条带T上,以打印彩色图象。然而,本发明也可适用于使用其它方法来将色带上放置的油墨转移到条带T上的彩色带式打印机,例如点击打方法。本发明并不将色带上的彩色油墨限于Y、M和C三种颜色,而是可以适用于使用还包括用来涂在打印条带表面的黑色油墨(K)或透明油墨的色带的彩色带式打印机。
用来存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的控制部分11的处理程序的ROM13可以包括可附到带式打印机上的ROM卡,并且用来执行本发明的打印方法的程序可由ROM卡来提供。用来存储控制部分11的处理程序的ROM13可以由电可擦除及可编程的快速EEPROM构成。软盘或CD-ROM上存储的用来执行本发明打印方法的程序可以安装在快速EEPROM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用来打印图象的打印设备,它顺序地将多种颜色的油墨转移到细长的记录纸(T)上,此多种颜色的油墨重复地分段设置在色带(R)上并且每一段都具有预定长度(1),由此转移后的油墨重叠起来,该打印设备的特征在于它包括数据输入装置(12),用来输入代表要打印的图象的多个数据项;打印长度计算装置(11,S1),用来根据经所述数据输入装置输入的所述多个数据项,计算每个要打印图象的打印长度(Ln);数据存储装置(14a,14c),用来存储经所述数据输入装置(12)输入的所述多个数据项;组计算装置(11,S3-S13),用来获得一组数据项,其总打印长度(Ln)不超过预定长度l,总打印长度(Ln)是由所述打印长度计算装置(11,S1)根据所述数据存储装置(14a,14c)中存储的多个数据项计算出来的;及打印装置(17),用来通过顺序地将所述多种颜色的所述油墨转移到所述记录纸(T)上来打印与由所述组计算装置(11,S3-S13)得到的所述一组数据项相对应的图象。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打印长度存储装置(14g),用来存储由所述打印长度计算装置(11,S1)计算的所述每个打印长度(Ln),同时将所述打印长度(Ln)与所述多个数据项联系起来,所述组计算装置(11,S3-S13)可参照所述打印长度存储装置(14g)中存储的所述打印长度(Ln)得到所述数据项组。
3.按照权利要求1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来存储组信息(Kn),同时将所述组信息(Kn)与所述数据项联系起来的组信息存储装置(14h),组信息(Kn)代表由所述组计算装置(11,S3-13)计算的所述组中包括的所述数据项,所述打印装置(17)可根据所述组信息存储装置(14h)中存储的所述组信息(Kn)打印与所述数据项相对应的图象。
4.按照权利要求1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来存储打印信息(Sn)同时将所述打印信息(Sn)与所述数据项联系起来的打印信息存储装置(14i),打印信息代表由所述打印装置(17)打印的所述组中包括的所述数据项,并且所述打印装置可以打印与所述数据项相对应的图象。
5.按照权利要求1的打印设备,其特征还在于包括数据分类装置(11,SO),用来根据由所述打印长度计算装置(11,S1)计算的所述打印长度(Ln)对所述数据存储装置(14a,14c)中存储的所述多个数据项分类,所述组计算装置(11,S3-S13)可从由所述数据分类装置(11,SO)分类的所述多个数据项中得到一组所述数据项。
6.按照权利要求1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计算装置(11,S3-S13)包括加法装置(11,S6和14j)用来顺序地相加与所述数据存储装置(14a,14c)中存储的所述多个数据项相对应的打印长度(Ln);第一长度检测装置(11,S8),用来检测由所述加法装置(11,S6和14j)的相加结果(L)表明的长度是否短于预定长度(l);第二长度检测装置(11,S11),还用来检测在所述第一检测装置(11,S8)检测到相加结果(L)表明的所述长度不短子所述预定长度(l)时由加法装置(11,S6和14j)的相加结果表明的长度是否等于预定长度(l);减法装置(11,S12和14j),用来在所述第二长度检测装置(11,S11)判定由相加结果(L)表示的所述长度不等于所述预定的长度(l)时,减去由所述加法装置(11,S12和14j)最后加上的打印长度(Ln);及剩余数据检测装置(11,S10),用来检测是否还有其相应打印长度(Ln)未被所述加法装置(11,S6及14j)选中相加的所述数据项,所述数据项组包括其相应打印长度被选中由所述加法装置(11,S6及14j)选中相加且其相应打印长度(Ln)未由所述减法装置(11,Sb及14j)选中减去的所述数据项;在所述第二长度检测装置(11,S11)判定由相加结果(L)表示的所述长度等于所述预定长度(l)时,或者在所述剩余数据检测装置(11,S18)判定没有其相应打印长度未被选中相加的数据项时,所述打印装置(17)打印与所述数据项相对应的图象。
7.按照权利要求1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一旦所述组计算装置(11,S3-S13)得到所述数据项组,则所述打印装置(17)打印与所述得到的数据项组相对应的图象。
8.按照权利要求1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用来存储由所述组计算装置(11,S3-S13)得到的多个所述数据项组的组存储装置(14),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装置(17)打印与所述组存储装置(14)中存储的所述数据项组相对应的图象。
9.按照权利要求1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当图象对应于所述数据项组时,所述打印装置(17)在对应于组中数据项的图象的边界处打印标记。
10.一种用来打印图象的打印方法,它将多种颜色的油墨转移到细长的记录纸上,此多种颜色的油墨重复地分段设置在色带(R)上并且每一段都具有预定长度(l),由此转移后的油墨重叠起来,该打印方法的特征在于它包括打印长度计算步骤(S1),用来计算每个要打印的图象的打印长度(Ln),各图象对应于代表要打印的图象的多个数据项;组计算步骤(S3-S13),用来计算一组所述数据项,其总打印长度(Ln)由所述打印长度计算步骤(S1)从所述多个数据项中计算得出,该总打印长度不超过所述预定长度(l);及打印步骤(S14),通过将所述多种颜色的所述油墨顺序地转移到所述记录纸(T)上来打印与所述组计算步骤(S3-S13)得到的所述数据项组相对应的图象。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来存储完成一打印方法的程序,此打印方法通过顺序地将多种颜色的油墨转移到细长记录纸(T)上来打印图象,此多种颜色的油墨重复地分段设置在色带(R)上且每一段都具有预定长度,该存储介质的特征在于它存储用来完成下列步骤的程序打印长度计算步骤(S1),用来计算每个要打印的图象的打印长度(Ln),它对应于代表要打印的图象的多个数据项;组计算步骤,用来得到所述数据项组,其总打印长度(Ln)由所述打印长度计算步骤(S1)从所述多个数据项中计算得出,该总打印长度不超过所述预定长度(l);及打印步骤(S14),通过将多种颜色的所述油墨转移到所述记录纸(T)上来打印与所述组计算步骤(S3-S13)得到的所述数据项组相对应的图象。
全文摘要
多个打印数据项预先输入并存储在RAM中。每个打印数据项由指针n代表。当程序开始时,计算打印数据项的打印长度(Ln)(S1)。其相应打印完成标志Sn和相加完成标志Kn没有设置的打印数据项的打印长度(Ln)按顺序相加到总打印长度L上,同时设置相加完成标志Kn(S3到S7)。当总打印长度L变得等于最大打印长度(1)(它具有与色带上每种油墨一样的长度)(S8,S11)时,或者当指针n的值大于打印数据项的数目Na(S10)时,打印与其相加完成标志Kn已设置且打印完成标志Sn已重新设置的打印数据相对应的图象(S14)。
文档编号B41J35/36GK1200081SQ97191191
公开日1998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1997年9月2日 优先权日1996年9月4日
发明者成濑健一 申请人: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