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墨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57954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墨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墨盒,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出墨口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墨水腔;其中,所述墨水腔指向所述出墨口的方向为墨水流向方向,所述壳体沿所述墨水流向方向的最前端的一面为第一面,所述出墨口设置在所述第一面上,所述墨水腔内沿所述墨水流向方向依次设置有负压控制单元和阻隔壁,所述负压控制单元和所述阻隔壁之间沿所述墨水流向方向形成墨水储存区。本实用新型通过负压控制单元和阻隔壁之间形成墨水储存区,并在墨水储存区蓄积墨水,避免了负压控制单元过早的露出墨水液面,失去保持墨水腔负压平衡的能力而造成墨盒滴墨。
【专利说明】
一种墨盒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用于喷墨打印机的一种墨盒。
【背景技术】
[0002]打印机的墨盒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保持墨水腔31内部负压的平衡。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墨盒的爆炸图,如图1所示,墨盒具有第一面la、第二面lb、第三面lc、第四面ld,出墨口15(包括胶塞151和出墨口孔152)位于第一面Ia上,且第一面Ia为墨盒安装方向的前端面上,多孔材料17(固定在框架17a上)和出墨口 15位于墨盒的下游位置。墨盒还具有盖10、壳体11、芯片13、进气孔14、出墨口 15、多孔材料17、薄膜18、弹簧19,其中,空气通过进气孔14、进气通道113、多孔材料17进入墨水腔110内部,为墨水腔110补充空气,多孔材料17通过空气和液体之间形成的弯液面保持墨水腔110内部负压的平衡。
[0003]图2是上述现有技术墨盒的另一视图,如图2所示,在墨盒安装到打印机中时,第一面Ia处于垂直方向放置,第二面Ib与第三面Ic处于基本水平方向放置,且第二面Ib相比第三面Ic来说更靠近出墨口 15。随着墨水的消耗,墨水液面越来越低,也越来越靠近出墨口15,当墨盒液面低于多孔材料17的最上线时,多孔材料17开始露出墨水液面,多孔材料17形成的弯液面即出现缺口,多孔材料控制负压平衡的能力开始减弱,随着墨水继续消耗,多孔材料控制负压平衡的能力会继续减弱。本领域人员可以理解,如果多孔材料17控制负压平衡的能力不足,会导致墨水腔110内部的负压失衡,进而使墨盒内部失去负压保持能力,此时,墨盒即会出现滴墨的现象,造成墨水浪费和污染打印机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墨盒,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壳体3上的出墨口 35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3内的墨水腔31;
[0005]其中,所述墨水腔31指向所述出墨口35的方向为墨水流向方向P,所述壳体3沿所述墨水流向方向P的最前端的一面为第一面3a,所述出墨口 35设置在所述第一面3a上,所述墨水腔31内沿所述墨水流向方向P依次设置有负压控制单元37和阻隔壁36,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和所述阻隔壁36之间沿所述墨水流向方向P形成墨水储存区367。
[0006]优选地,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阻隔壁36以及所述出墨口 35依次紧邻间隔设置。
[0007]优选地,所述墨水腔31中设置有墨水主腔310,所述墨水主腔310与所述出墨口 35沿所述墨水流向方向P形成墨水流道,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和所述阻隔壁36设置在所述墨水流道内;
[0008]其中,沿所述墨水流向方向P,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到所述出墨口35的距离小于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到所述墨水主腔310中心的距离。
[0009]优选地,所述壳体3的第一面3a、第二面3b形成所述壳体3的部分外部轮廓,所述墨水腔31的第一腔壁面31a、第二腔壁面31b形成所述墨水腔31的部分轮廓;
[0010]其中,所述第二面3b与所述第一面3a相交且靠近所述出墨口35—侧,所述第二腔壁面31b与所述第一腔壁面31a相交且靠近所述出墨口 35—侧,所述第一腔壁面31a与所述第一面3a层叠设置,所述第二腔壁面3 Ib与所述第二面3b层叠设置,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阻隔壁36通过以下任一种方式设置:
[0011]-所述阻隔壁36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壁面31b上,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壁面31b上或者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与所述第二腔壁面31b之间具有间隙;
[0012]-所述阻隔壁36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壁面31a上,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壁面31a上或者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与所述第一腔壁面31a之间具有间隙。
[0013]优选地,所述阻隔壁36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壁面31b上,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壁面31b上或者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与所述第二腔壁面31b之间具有间隙;
[0014]其中,所述第二腔壁面31b为台阶状,且所述第二腔壁面31b朝所述第二面3b方向具有第一下沉部311,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以及阻隔壁36设置在所述第一下沉部311。
[0015]优选地,所述阻隔壁36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壁面31a上,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壁面31a上或者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与所述第一腔壁面31a之间具有间隙;
[0016]其中,所述第一腔壁面31a为台阶状,且所述第一腔壁面31a朝所述第一面3a方向形成第二下沉部321,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以及阻隔壁36设置在所述第二下沉部321。
[0017]优选地,所述墨盒在使用状态下,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沿铅垂方向的高度为H,所述墨水储存区367沿铅垂方向的高度为h,其中,h 2 H/2。
[0018]优选地,h<3H/2。
[0019]优选地,所述阻隔壁36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331。
[0020]优选地,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至少包括框架371和多孔材料,所述多孔材料与所述框架371固定,所述框架371固定在所述墨水腔31中。
[0021]本实用新型通过负压控制单元和阻隔壁之间形成墨水储存区,并在墨水储存区蓄积墨水,避免了负压控制单元过早的露出墨水液面,失去保持墨水腔负压平衡的能力而造成墨盒滴墨。
【附图说明】
[0022]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3]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所公开的墨盒的爆炸图;
[0024]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所公开的墨盒的结构图;
[0025]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墨盒的轮廓图;
[0026]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墨盒的爆炸图;
[0027]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壳体3以及壳体3内各部件的结构图;
[0028]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壳体3以及壳体3内各部件的结构图;
[0029]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负压控制单元37和阻隔壁36均设置在第一腔壁面31a的示意图;
[0030]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负压控制单元37和阻隔壁36均设置在第一腔壁面31a的示意图;
[0031]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阻隔壁36设置在第一腔壁面31a,负压控制单元37与第一腔壁面31a有间隙的示意图;
[0032]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负压控制单元37和阻隔壁36均设置在第二腔壁面31b的示意图;
[0033]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负压控制单元37和阻隔壁36均设置在第二腔壁面31b的示意图;以及
[0034]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安装到打印机中的墨盒的整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6]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墨盒的轮廓图,所述墨盒包括由第一面3a、第二面3b、第三面3c、第四面3d、第五面3e、第六面3f围成的长方体形的壳体3(还可以是其他几何形状),其中,第一面3a与第四面3d彼此相对,第二面3b与第三面3c彼此相对,第五面3e与第六面3f彼此相对。所述墨盒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面3a上的定位孔32、芯片
33、进气孔34、以及出墨口35,所述墨盒在使用时会沿安装方向q安装到打印机中,所述定位孔32用于定位以及固定所述墨盒,所述进气孔34用于将墨盒外部的空气导入到墨盒内部,以补充墨盒内部的气体,所述出墨口 35用于将墨盒内部的墨水导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以上各部件均属于现有技术,共同构成了所述墨盒的基础结构,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理解上述内容,在此不予赘述。
[0037]进一步地,图4为所述墨盒的爆炸图,其中示出了所述墨盒的各个零部件以及结构位置关系,具体地,所述墨盒包括盖30 (对应所述第六面3f)、薄膜38、弹簧39、壳体3、定位孔32、芯片固定部33a、芯片33、进气孔34、弹簧39、进气通道313、出墨口 35、阻隔壁36、负压控制单元37、墨水腔31。芯片固定部33a用于固定芯片33。具体地,墨盒外部的空气沿进气孔
34、进气通道313、负压控制单元37进入墨水腔31内部,进气路径如进气通道313中的箭头所示,利用狭长且具有上升和下降部分的进气通道以及负压控制单元37控制墨水腔31内部的负压平衡。更为具体地,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包括固定在壳体3内部的框架371,以及设置在框架371内的多孔材料(例如过滤网、海绵等),所述框架371与所述壳体3的固定方式可以是粘结、螺栓连接或者一体成型,所述多孔材料与所述框架371的尺寸相匹配并嵌入到所述框架371中,所述多孔材料与所述框架371的固定方式可以是粘结、焊接或卡接等常规的固定方式,使用时,墨水进入到所述多孔材料的孔隙中形成弯液面,通过所述弯液面的负压能力维持所述墨水腔31内部的负压以形成负压平衡。作为一些变化,所述进气孔34可以变化到其它位置,相应地,进气通道的位置也可以配合进气孔34位置的变化以满足壳体3内部的进气要求,在此不予赘述。
[0038]进一步地,芯片33用于记录墨盒的墨水量、监测墨盒使用次数等,弹簧39具有维持、减缓薄膜38变形程度的能力,所述出墨口 35由墨口胶塞351、出墨孔352、出墨口薄膜353组成,墨水腔31由壳体3、多个筋板(图中未标号)、薄膜形成,弹簧39用于减缓薄膜38的变形程度。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芯片33、薄膜38、弹簧39均属于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理解上述内容,在此不予赘述。
[0039]进一步地,结合图5和图6对第一【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墨水腔31指向所述出墨口 3 5的方向为墨水流向方向P,所述壳体3沿所述墨水流向方向P的最前端的一面为第一面3a,所述出墨口 35设置在所述第一面3a上,所述墨水腔31内沿所述墨水流向方向P依次设置有负压控制单元37和阻隔壁36,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和所述阻隔壁36之间沿所述墨水流向方向P形成墨水储存区367。具体地,所述墨水腔31内通过筋板形成墨水主腔310,所述墨水主腔310与所述出墨口 35沿所述墨水流向方向P形成墨水流道,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和所述阻隔壁36设置在所述墨水流道内。
[0040]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壳体3的第一面3a、第二面3b形成所述壳体3的部分外部轮廓,所述墨水腔31的第一腔壁面31a、第二腔壁面31b形成所述墨水腔31的部分轮廓,所述第二面3b与所述第一面3a相交且靠近所述出墨口 35—侧,所述第二腔壁面3 Ib与所述第一腔壁面31a相交且靠近所述出墨口 35—侧,所述第一腔壁面31a与所述第一面3a层叠设置,所述第二腔壁面31b与所述第二面3b层叠设置,所述阻隔壁36和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均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壁面31b上。作为一种变化,所述阻隔壁36还可以穿过所述第二腔壁面31b(图中未示出)直接固定在所述第二面3b上,这同样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具体地,所述第二腔壁面31b为台阶状,且所述第二腔壁面31b朝所述第二面3b方向具有第一下沉部311,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以及阻隔壁36设置在所述第一下沉部311,这样,当所述墨水主腔310内的墨水消耗完毕后,剩余的墨水会汇集在所述第一下沉部311,延缓了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露出墨水液面的时间。
[0041]进一步地,所述墨盒在使用状态时,墨水从所述墨水主腔310流出,并沿所述墨水流道依次流过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以及所述阻隔壁36并最终从所述出墨口 35流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如果不设置所述阻隔壁36,墨水流过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后直接流向所述出墨口 35,当墨水消耗到一定程度时,墨水液面会低于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沿铅垂方向的高度H,经过试验验证,当所述墨水液面低于H/2时,所述墨水腔31内则无法实现负压平衡,即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控制负压的能力不足,从而出现滴墨的现象。相应地,如果设置所述阻隔壁36,则所述阻隔壁36与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沿所述墨水流向方向P形成墨水储存区367,当墨水流过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后,首先会在所述墨水储存区367内聚集,当墨水液面高于所述墨水储存区367后,才会从所述墨水储存区367中溢出并继续流向出墨口35,这样,即使墨水持续消耗,也可以保证在负压控制单元37处的墨水液面高于H/2,从而保证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控制负压平衡的能力。
[0042]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墨水储存区367沿铅垂方向的高度h越高,则墨水腔31内残墨量越多,优选地,若h < 3H/2,则可以减少墨水腔31内的残墨量。更为优选地,沿所述墨水流向方向P,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到所述出墨口 35的距离小于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到所述墨水主腔310中心的距离,这样可以减少出墨口 35与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之间的残墨量,相应地,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阻隔壁36以及所述出墨口 35彼此之间的位置越紧凑,则越有利于减少残墨量,例如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阻隔壁36以及所述出墨口 35依次紧邻间隔设置。更为优选地,当h>H/2时,还可以在所述阻隔壁36上设置通孔331,以使墨水穿过通孔331流向出墨口 35,所述通孔331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多边形等形状,也可以是上端开口的形状。具体地,所述通孔331的位置也应满足大于H/2的条件,即所述通孔331到所述墨水储存区367底部的铅垂高度也应大于H/2,以保证所述墨水储存区367中的墨水液面大于 H/2。
[004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如图7所示,所述阻隔壁36和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均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壁面31a上,具体地,图7只是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图表明所述出墨口
35、阻隔壁36和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的位置关系,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所述第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实现本实施例,在此不予赘述。具体地,在图7示出的实施例中,所述墨水主腔310可以省略,即所述墨水腔31中并不设置专门用于容纳墨水的墨水主腔310,这样的墨水腔31结构更为简单,同时也可以容纳更多墨水。更为具体地,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第一面3a是根据墨水流向方向P定义的,即所述第一面3a为沿所述墨水流向方向P的最前端的一面,对比图7和图5可以看出,图5中墨水流向方向P是一直向左的,因此图5中示出的第一面3a是壳体3的左侧面,而图7中墨水流向方向P是先向左然后向下,因此图7中示出的第一面3a是壳体3的底面,相应地,图5中的第二面3b对应为壳体3的底面,图7中的第二面3b对应为壳体3的左侧面。
[0044]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腔壁面31a为台阶状,且所述第一腔壁面31a朝所述第一面3a方向具有第二下沉部321,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以及阻隔壁36设置在所述第二下沉部321,这样,当所述墨水主腔310内的墨水消耗完毕后,剩余的墨水会汇集在所述第二下沉部321,延缓了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露出墨水液面的时间。
[004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面3a与所述第一腔壁面31a层叠,所述第二面3b与所述第二腔壁面31b层叠,这样,在确定所述第一面3a和第二面3b后,所述第一腔壁面31a和第二腔壁面31b也即确定。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图5以及图7中示出的第一腔壁面31a和第二腔壁面31b均是通过壳体3内部的筋板形成,即图5以及图7中的墨水腔31是在壳体3内通过筋板形成一个独立的腔体。
[0046]作为一个变化例,为了增加墨水容量,所述壳体3内部的空间即为墨水腔31,而并不通过筋板独立形成墨水腔31,此时所述第一面3a和第二面3b即为所述壳体3的外表面,所述第一腔壁面31a和第二腔壁面31b即为所述壳体3的内表面,具体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面3a为所述壳体3底面的外表面,所述第一腔壁面3 Ia为所述壳体3底面的内表面,所述第二面3b为所述壳体3侧面的外表面,所述第一腔壁面31a为所述壳体3的侧面的内表面。此时,所述阻隔壁36和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仍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壁面31a上。作为一种变化,如图9所示,所述阻隔壁36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壁面31a上,而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与所述第一腔壁面31a具有间隙,结合图3,此时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可以固定在所述第五面或者第六面上,固定方式如前面所述,在此不予赘述。
[0047]作为另一个变化例,如图10所示,所述阻隔壁36和负压控制单元37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壁面31b上。相应地,为了形成所述墨水储存区,所述阻隔壁36的形状从直板形变化为L形,作为一些变化,所述阻隔壁36的形状还可以是弧形(如图11所示)、W形、S形等其他不规则形状,只要保证所述阻隔壁36能够在铅垂方向上形成一定高度即可(以H/2为临界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此基础上变化出更多的变化例,在此不予赘述。
[0048]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结合图3至图11示出的墨盒,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墨水主腔310、第一下沉部311、第二下沉部321、部分筋板是可以省略的,同时所述阻隔壁36和负压控制单元37的位置也是可以变化的,只要所述壳体3内部能够存储墨水,并且在墨水从壳体3流向出墨口 35的过程中,流经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和阻隔壁36,并且在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和阻隔壁36之间的墨水储存区形成一定高度的墨水液封(以H/2为临界线),这样即使在墨盒使用后期,仍可有效保证所述负压控制单元37保持负压平衡的能力,以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相应地,基于此设计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前述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变化出更多的实施例,在此不予赘述。
[004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图12示出了用于安装到打印机中的墨盒的整体示意图。图12中的墨盒包括:保护罩50、壳体51、芯片53、检测机构52、阻隔壁56、出墨口55。所述保护罩用于密封出墨口 55,防止墨盒在未安装状态下的漏墨现象。所述检测机构52(例如可以是棱镜)用于检测墨水余量,所述保护罩以及所述检测机构52均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予赘述。当墨盒安装使用后,墨水持续消耗,当墨水液面低于所述检测机构52的检测点时,所述检测机构52得出墨水即将消耗完毕的结论。如图12所示,由于为了防止检测机构52被意外泄露的墨水污染,检测机构52远离出墨口 55设置,即检测机构52和出墨口 55分别位于墨盒底面51a的左右两侧,如果不设置所述阻隔壁56,当所述检测机构52检测到墨水即将消耗完毕时,在出墨口 35和所述检测机构52之间仍然残留有大量墨水,这会造成使用到最后墨盒内部残墨量大的情况。
[0050]进一步地,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在出墨口55和检测机构52之间设置阻隔壁56,优选地,如图12所示,所述阻隔壁56相比出墨口 55更靠近检测机构52,所述阻隔壁56、检测机构52以及底面52a围成的区域可以蓄积墨水,通过在该区域蓄积墨水可以延缓墨水液面低于所述检测机构52检测点的时间,避免了检测机构52过早得出墨水使用完毕的结论,降低了墨盒内部的残墨量,延长墨盒使用时间。优选地,若所述阻隔壁36顶端到底面51a的距离为D,所述检测点到底面51a的距离为d,则2d>D>d。
[0051]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主权项】
1.一种墨盒,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出墨口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墨水腔; 其中,所述墨水腔指向所述出墨口的方向为墨水流向方向,所述壳体沿所述墨水流向方向的最前端的一面为第一面,所述出墨口设置在所述第一面上,所述墨水腔内沿所述墨水流向方向依次设置有负压控制单元和阻隔壁,所述负压控制单元和所述阻隔壁之间沿所述墨水流向方向形成墨水储存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控制单元、阻隔壁以及所述出墨口依次紧邻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腔中设置有墨水主腔,所述墨水主腔与所述出墨口沿所述墨水流向方向形成墨水流道,所述负压控制单元和所述阻隔壁设置在所述墨水流道内; 其中,沿所述墨水流向方向,所述负压控制单元到所述出墨口的距离小于所述负压控制单元到所述墨水主腔中心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第一面、第二面形成所述壳体的部分外部轮廓,所述墨水腔的第一腔壁面、第二腔壁面形成所述墨水腔的部分轮廓; 其中,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一面相交且靠近所述出墨口一侧,所述第二腔壁面与所述第一腔壁面相交且靠近所述出墨口 一侧,所述第一腔壁面与所述第一面层叠设置,所述第二腔壁面与所述第二面层叠设置,所述负压控制单元、阻隔壁通过以下任一种方式设置: -所述阻隔壁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壁面上,所述负压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壁面上或者所述负压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腔壁面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阻隔壁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壁面上,所述负压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壁面上或者所述负压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腔壁面之间具有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壁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壁面上,所述负压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壁面上或者所述负压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腔壁面之间具有间隙; 其中,所述第二腔壁面为台阶状,且所述第二腔壁面朝所述第一面方向具有第一下沉部,所述负压控制单元以及阻隔壁设置在所述第一下沉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壁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壁面上,所述负压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壁面上或者所述负压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腔壁面之间具有间隙; 其中,所述第一腔壁面为台阶状,且所述第一腔壁面朝所述第一面方向形成第二下沉部,所述负压控制单元以及阻隔壁设置在所述第二下沉部。7.根据权利要求1至3或5或6中任一项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在使用状态下,所述负压控制单元沿铅垂方向的高度为H,所述墨水储存区沿铅垂方向的高度为h,其中,h2H/20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h< 3H/2。9.根据权利要求1-3或5或6或8中任一项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壁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控制单元至少包括框架和多孔材料,所述多孔材料与所述框架固定,所述框架固定在所述墨水腔中。
【文档编号】B41J2/175GK205439590SQ201521131269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9日
【发明人】梁仕超, 朱静, 朱一静, 邱涌群
【申请人】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